能力验证实验室内比对结果的判定原则

合集下载

临床检验实验室内部人员比对报告规则

临床检验实验室内部人员比对报告规则

临床检验实验室内部人员比对报告规则
临床检验实验室内部人员比对报告规则
临床检验实验室内部人员比对报告规则临床检验实验室内部人员比对报告规则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 每天对实验室内部所有测试结果进行比对和确认。

2. 在每个不同步骤的测试中,至少需要两个人确认测试结果。

3. 每个测试结果都需要在记录本上被签名并标注日期和时间。

4. 每个测试结果都需要被保存并对外开放解释和讲解。

这些规则的目的是确保实验室的测试结果准确无误。

质量控制方法及结果判定原则

质量控制方法及结果判定原则

2、区别
能力验证和测量审核都是实验室间的比对活动。
能力验证是实验室之间的能力比对,各实验室没 有能力高低之分,一般也没有“参考值”。实验室 间比对后,通过对比对结果统计分析求得参考值, 最终区分出各实验室的能力是否为满意结果。 测量审核是实验室对被测物品(材料)进行实际 测量,将测量结果与参考值进行比较的活动。因此 测量审核必须有“参考值”,即由能力较高的实验 室(称为参考实验室)通过实测给出被测物品的参 考值。参加测量审核实验室的测量结果与参考值比 较从而确定是否为满意结果。
最小数
(10%)
中位数 (50%)
第一四分位数 (25%)
(1) 5 (11) 52 (21) 68
(2) 26
(3) 35
(4) 35
(5) 36
(6) 43
(7) 44
(8) 46
(9) 47
(10) 48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55 58 64 64 65 66 66 67 67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68 69 72 72 73 73 74 78 79
“结果对”的标准化和(S)和标准化差值(D)为:
S A B / 2 D | A B | / 2
通过计算每个实验室的标准化总和及标准化差 值,可以得出所有的 S 和 D 的中位值和标准 IQR,即中位值(S),标准IQR(D)等。
随后计算实验室间Z比分数(记为ZB)作为S的 稳健Z比分数;计算实验室内Z比分数(ZW)作 为D的稳健Z比分数,即
• 当实验室间比对采用相同精度等级的设 备比对时,即U1=U2=U3=…=Un • 比对结果判定原则:

实验室间比对结果的评价与分析

实验室间比对结果的评价与分析

炼 油 与 化 工52REFINING AND CHEMICAL INDUSTRY第 25 卷实验室间比对结果的评价与分析李 丽(大庆石化公司质量检验中心,黑龙江 大庆 163714)摘要:文中选取了 9 个实验室采用红外光谱法,分别测定油含量。

利用稳健统计量的 Z 比分数对每 个参加实验室的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

并分析了试验结果中异常数据的产生原因。

关键词:红外光谱法;油含量;统计;能力评价中图分类号: O657.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4962(2014)06-0052-02为提高实验室的检测能力和分析测试水平,使各实验室所出具的检测数据具有准确性和可比 性,满足生产过程中质量检验的要求,开展实验室 间的比对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参加实验室间比对不仅可以评价实验室进行 某些特定检测或测量的能力,以及监控实验室的 持续能力,识别实验室中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补 救措施,这些措施可能涉及诸如个别人员的行为 或仪器的校准等,确定新的检测和测量方法的有效性[1]。

1 实验内容(1)比对样品:用四氯化碳对标准物质进行稀 释配制,四氯化碳为红外测油用的专用试剂。

(2)比对单位:9 个实验室。

(3)比对项目:红外光谱法测定油含量。

(4)比对方法:按照 HJ 637-2012《水质、石油 类和动物油类的测定-红外光谱法》进行检验,检 测结果的有效数字按照 GB/T 8170-2008《数值修60 50 403020 10 0$" /d池内自动加入石灰溶液,调节 pH 值到 7~9 之间。

另外,出水中含有一定量的悬浮物质,还需要 在絮凝沉淀池中加入一定量的絮凝剂,去除悬浮 物质。

微电极处理技术和臭氧的组合工艺技术对 COD 的平均去除率为 65%,该套小试装置处理后 污水 C OD 平均值为 92.2 mg/L ,达到了试验要求的 图 5 测得氨氮去除率变化从图 4,5 可以看出,原一沉池出水经微电极 AGS 反应单元絮凝沉淀后 COD Cr 的去除率:最大值 25.22%;最小值 23.10%;平均值 24.5%;后经过水 解酸化+接触氧化+臭氧处理后 COD Cr 的总去除率 可达 65%,氨氮总去除率可达 43%。

测量结果判定原则

测量结果判定原则

三、期间核查
期间核查结果的判定原则:
x1 x2 2U
1
其中:x1——核查首次测得值(为参考值)
x2——核查时的测得值
U——测量设备的扩展不确定度
四、实验室间比对
• 实验室间比对结果判定原则:
x1 x2
2 2 U1 U2
1
• 式中:x1 和 x2 为两个实验室的比对检测结果 值;U1和U2为两实验室检测结果值的扩展不 确定度。
一、能力验证
• 为了评价参加实验室能力验证结果,使用了 基于稳健统计的Z比分数(中位值和标准四分 位数距离IQR)。 • 对于一个样品的结果而言。简单的稳健Z比 分数(用Z表示)为:
A 中位值 ( A) Z 标准 IQR( A)
其中 标准IQR(A)——样品A的标准四分位数距离 IQR=Q3-Q1 标准IQR=(Q3-Q1)×0.7413 Q1为四分位数值低于结果四分之一处(n+1)/4 的最近的值(n—是能力验证数据的个数)。 Q3为四分位数值高于结果四分之三处3(n+1)/4 的最近的值。 |Z|≤2时为满意结果;2<|Z|<3时为可疑结果 |Z|≥3时为不满意或离群结果。
使用A、B二个样品进行能力验证时。 获得了“A、B样品的结果对”,将计算两个Z 比分数。其中一个是实验室间Z比分数,另一 个是实验室内Z比分数。它们分别基于“结果 对”的总和与差值。 “结果对”的标准化总和(用S表示)和标准化差

S (A B) / 2和
(D)为: ( B A) / 2 (中位值 A 中位值 B时) D ( A B ) / 2 (中位值 A 中位值 B时)
当|ZB|≤2时为满意结果; 当2<|ZB|<3时为可疑结果 当|ZB|≥3时为不满意或离群结果。 当ZW|≤2时为满意结果; 当2<|ZW|<3时为可疑结果 当|ZW|≥3时为不满意或离群结果。

质量控制方法及结果判定原则

质量控制方法及结果判定原则
• 1、设备期间核查记录
• 2、设备比对记录
• 3、人员比对记录
• 4、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
返回首页Biblioteka 1、期间核查的对象 2、期间核查参数的确定
3、期间核查原理
4、核查标准的选择
5、内部校准法及其判定原则
6、样品核查法及其判定原则 7、期间核查结果的处理
返回首页
1、期间核查的对象
⑴ 对检测结果准确性有重要影响的; ⑵ 使用频繁的; ⑶ 使用环境恶劣变化的; ⑷ 设备本身不稳定,易漂移的; ⑸ 使用寿命临近到期的; ⑹ 在检定/校准周期内不能保证校准状态可信 度的。
返回首页
5、内部校准法及其判定原则
如实验室拥有核查标准,其参数的示值 误差或不确定度是被核查仪器的示值误差 或不确定度的1/3,即可用于对后者进行核 查。当核查结果表明被核查的特性满足要 求 x1 x0 x1 x0
En
2 2 U1 U0

U1
1
时,则核查通过。(证1)
返回首页
6、样品核查法及其判定原则
使用简单且实用,并具一定可信度的 方法,对被核查仪器设备的某些计量特 性,在两次相邻的检定/校准时间间隔内 进行核查,以维持其校准状态的可信度, 即确认上次校准时的特性变化程度的过 程。
方法:选择一个足够稳定的被测对象(例 如砝码、量块或性能稳定的专用于核查的 测量仪器等)可作为“核查标准”,被核 查仪器经校准/检定后一周内,测量该核查 标准的规定参数得到结果,记为x1,核查 时再次对核查标准进行测量得到结果,记 为x2,若下式成立,则核查通过。
测量审核结果也是认证、认可时判定实验 室能力的重要依据,可作为能力验证的一个 补充。因此,没有来得及参加能力验证,或 参加能力验证没有达到要求的实验室,可以 申请测量审核。 比对试验:分为实验室内部比对和实验室 外部比对,是实验室评估其检测能力和检测 技术水平的主要途径。实验室外部比对结果 也是认证、认可时评估实验室的质量管理方 面的重要依据之一。

校准实验室能力验证和比对

校准实验室能力验证和比对

x
X
其中: x --- 某参加实验室的测量结果 X --- 指定实验室的测量结果
U x --- 某参加实验室的测量不确定度
U X --- 指定实验室的测量不确定度
• 则该参加实验室的测量结果为满意,否 则为不满意,这种情况也适用于双边比 对。如某个实验室在对一个核查标准 的某个量值或参数测量后,让平时为其 提供校准/检定服务的实验室(符合指 定实验室的条件)对同一核查标准的
• 三.能力验证的类型 • 1)实验室间校准计划 • 2)实验室间检测计划 • 3)分割样品检测计划 • 4)定性计划 • 5)已知值计划 • 6)部分过程计划
• 四.数据统计 • 1)程序 • 2)指定值的建立 • 3)极端结果的处理方法 • 4)能力统计量的计算
• 五.组织和计划
参加试验室 (1)
同一量值或参量进行测量并提供测量 结果和测量不确定度。
• b) 如果参加比对实验室中不包含指定实验 室,它们的测量不确定度相同或基本相同 ,设它们的不确定度均U为 这时如只找到
一个实验室进行比对则:
ya yb 2U
为满y意a ,其中
---本实验室的y测b 量值, ---为另一个实验
室的测量值,如找到了多个实验室参加比
7 第七实验室 (实名:) …
• 附录:实验室间比对结果的评定方法 (适用于校准/检测实验室)
• 1. 实验室间比对通常是采用各个参加 实验室分别测量同一个盲样的某个量 值或参量来实现的,对盲样的要求是其 时间和空间变化的稳定性要好,确保各 实验室测量结果的差别中不包含盲样 变化的影响。
• 2. 比对可以是双边的也可以是多边的,除 了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能力验证部 组织的比对参加实验室较多,一般实验室自 己组织的比对,参加实验室不可能太多。在 参加实验室中尽可能包含其测量不确定度 明显低于(例如低3倍或3倍以上)其他实 验室的 “指定”实验室,因而其测量结果

能力验证相关解读

能力验证相关解读
A A B O E D C E D F O C E D B F O C A
F
B
大循环
分段循环
逐步循环
2).检测比对方案 •评价实验室对检测项目的测定能力 由协调人从待测物品中随机抽取若干样品,同时分发 •要求有一定的实验室参加 给各参加实验室进行检测。协调人从所有检测结果中 •同时测量 获得公议值,再与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来评价各实验 •检测样品通常被破坏 •以公议值为指定值,Z比分数评定 室的能力。 若干均匀样品
• 鉴别实验室间的差异 • 给标准物质赋值,评价其适用性
2) 能力验证 利用实验室间比对确定实验室的校准、检测能力或 检查机构的检测能力。
• 能力验证活动——用于监控实验室能力的任何实验 室间比对或测量审核,例如由国家或区域的认可机 构、合作组织、政府、行政组织、或提供正式能力 验证计划的商业提供者运作的实验室间比对和测量 审核。

Z 2
表示满意;
Z 3
表示不满意;
2 Z 3 表示怀疑。
B)稳健统计法: 计算本实验室的Z值
式中:
xx Z IQR 0.7413
x —本实验室测量值。 x —中位值, 即所有测量值大小的中值。
IQR—四分位数间距(interquartile range)。
IQR Q3 Q1
4.能力验证结果处理
– 对参加了CNAS组织及其承认的能力验证活动且有 稳定满意表现的机构,在CNAS的各类评审中评审组 可适当考虑简化相关项目的能力确认过程。 — 可疑,建议采用相应的自查措施; – 不满意,CNAS要求其立即停止在相关项目的证书/ 报告中使用CNAS的认可标识,并按其体系文件规定 程序实施有效的纠正措施。 在规定的期限内提交纠正措施有效性证明材料,经 包括再次参加能力验证计划、 CNAS 确认后,方可恢复使用认可标识。在规定期限 内未提交证明材料,将撤销相关项目的认可资格。 与CNAS指定的参考实验室进 行比对,以及申请CNAS的测 – 不满意,但仍符合认可项目所依据的标准规定的判 断要求,可向 CNAS提出,经CNAS确认后,可恢复使 量审核或专家现场评审等活 用认可标识,但实验室仍需采取相关改进措施。 动的材料

能力验证实验室内比对结果的判定原则

能力验证实验室内比对结果的判定原则

能力验证实验室内比对结果的判定原则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1目的:为了判定能力验证/实验室内比对的结果,识别实验室中存在的问题,以便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进行改进,特制定此规程。

2范围:本规程适用于能力验证/实验室内比对结果的判定。

3责任者:技术负责人、化验员4程序:常用的内部比对实验方法常用的内部比对实验方法有:盲样检测、留样检测、标准物质检测、人员比对、仪器比对、方法比对等。

盲样检测可以检验人员的技能水平、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性能、实验室耗材、检测方法、实验室环境条件等能否满足提供准确数据的要求。

留样检测是检验实验室检测工作质量是否持续稳定的一种方式,通过对样品的再次测定检验,检测工作质量是否有波动,以便采取必要的预防和纠正措施。

留样检测的前提是样品的性质必须稳定,含量不发生任何变化,留样检测不能识别实验室的系统误差。

标准物质可以用来校准实验室仪器、验证检测方法、识别实验室误差。

标准物质检测是检测工作质量保证的标准,是实验室不可缺少的内部质量控制的一种重要方法。

检测人员的能力和经验是保证检测工作质量的首要前提,人员比对是检验人员技能水平的最好方法,但是不能识别实验室的系统误差。

检验新增仪器设备能否满足检测工作的需要,对检测结果造成多大影响,最好的方法是做仪器比对实验。

通常情况下实验室会执行标准规定的检测方法,但在某种特定的场合或特殊的条件下,实验室也许会使用非标方法,选定的方法或新建立的方法是否适用于预期的用途,就必须对这些方法进行验证,方法比对是常用的验证方式之一。

盲样检测、有证标准物质检测可以用来检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留样检测、人员比对、仪器比对可以检验检测结果的再现性,方法比对可以验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及检测方法的有效性,实验室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内部比对实验方法。

实验室尽量使用有证标准物质进行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活动,盲样检测、人员比对、仪器比对、方法比对如果不使用有证标准物质,只能检测2组数据有无显着性差别,不能直接检测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如果使用有证标准物质进行验证,有助于识别实验室的系统误差,分析发生偏差的原因,及时进行纠正和改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目的:为了判定能力验证/实验室内比对的结果,识别实验室中存在的问题,以便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进行改进,特制定此规程。

2 范围:本规程适用于能力验证/实验室内比对结果的判定。

3 责任者:技术负责人、化验员
4 程序:
4.1 常用的内部比对实验方法
常用的内部比对实验方法有:盲样检测、留样检测、标准物质检测、人员比对、仪器比对、方法比对等。

盲样检测可以检验人员的技能水平、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性能、实验室耗材、检测方法、实验室环境条件等能否满足提供准确数据的要求。

留样检测是检验实验室检测工作质量是否持续稳定的一种方式,通过对样品的再次测定检验,检测工作质量是否有波动,以便采取必要的预防和纠正措施。

留样检测的前提是样品的性质必须稳定,含量不发生任何变化,留样检测不能识别实验室的系统误差。

标准物质可以用来校准实验室仪器、验证检测方法、识别实验室误差。

标准物质检测是检测工作质量保证的标准,是实验室不可缺少的内部质量控制的一种重要方法。

检测人员的能力和经验是保证检测工作质量的首要前提,人员比对是检验人员技能水平的最好方法,但是不能识别实验室的系统误差。

检验新增仪器设备能否满足检测工作的需要,对检测结果造成多大影响,最好的方法是做仪器比对实验。

通常情况下实验室会执行标准规定的检测方法,但在某种特定的场合或特殊的条件下,实验室也许会使用非标方法,选定的方法或新建立的方法是否适用于预期的用途,就必须对这些方法进行验证,方法比对是常用的验证方式之一。

盲样检测、有证标准物质检测可以用来检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留样检测、人员比对、仪器比对可以检验检测结果的再现性,方法比对可以验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及检测方法的有效性,实验室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内部比对实验方法。

实验室尽量使用有证标准物质进行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活动,盲样检测、人员比对、仪器比对、方法比对如果不使用有证标准物质,只能检测2组数据有无显著性差别,不能直接检测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如果使用有证标准物质进行验证,有助于识别实验室的系统误差,分析发生偏差的原因,及时进行纠正和改进。

4.2 实验室内部比对实验的评价
4.2.1 采用检测方法的再现性限进行评价
一些检测方法标准依据各实验室共同实验结果提供了方法的现现性限R ,当样品的标准值没有置信区间时,可选择检测方法的再现性限进行比对结果的评价。

将样品测定结果的平均值与标准值(已知值、参考值、有证参考值、公议值等)比较,如果两者之差不大于方法再现性限R ,此结果为满意结果。

4.2.2 通过计算E n 值进行评价
当实验室能提供样品测定结果的不确定度时,可根据标准值的不确定度,采用E n 值进行评定。

|E n |≤1时,比对结果满意;|E n |>1时,比对结果不满意。

E n 值评价方法特别适用于检测方法无允许差的情况下实验室对检测结果质量进行的评定。

E n 22
21
U
U X x +-=
(1)
式中:x —样品测定结果;X —标准值;U 1—样品测定结果不确定度;U 2—标准值不确定度。

如果没有对测定结果进行不确定度的评定,或受实验室不确定度评定水平的限制,不能够对检测结果的不确定度进行准确的评定,会导致En 值评价方法的使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为此,可以将上述公式进行简化或变形。

4.2.2.1 采用标准值不确定度和平均值标准偏差
用测定结果平均值标准偏差s/n (A 类不确定度)代替(1)式中U 1,此判定方式比(1)式严格。

E n 22
1U s n
X x +-=
(2)
式中:n-样品平行测定次数;s-样品测定结果标准偏差;U-标准值不确定度。

4.2.2.2 采用标准值不确定度
假设(1)式中U 1=0,只采用标准值不确定度进行计算,此判定方式比(1)、(2)式更严格。

E n U
X
x -=
(3)
当|E n |≤1时,|x-X|≤U 。

即:只测定值于标准值的差值不大于标准值的不确定度,比对结果就为满意。

4.2.2.3 采用标准值和平均值标准偏差
当标准值为另一组测定结果的均值,且2个均值的标准偏差已知,不确定度未知时,用2个均值的标准偏差代替(1)式中的不确定度,此判定方式比(1)式严格。

E n 222
21111s n s n X x +-=
(4)
式中:n 1-样品平行测定次数;s 1-样品测定结果标准偏差;n 2-标准值平行测定次数;s 2-标准值
测定结果标准偏差;
硫酸铵样品中游离酸含量实验室内部比对评价结果见表1,|E n |>1,说明测定值于标准值有差异,比对结果不满意。

4.2.3 采用t 检验法进行评价
当测定样品的标准值没有不确定度时,或有2组测定数据,每组数据有多个平行测定结果时,可使用t 检验法进行评价。

4.2.3.1 平均值于标准值比较
将测定的平均值与标准值比较,按下式计算。

t n s x |
|μ-= (5)
式中:x -样品测定结果平均值;μ-样品标准值;s-样品测定结果标准偏差;n-样品平行测定次数。

若t 计算>t 表,测定结果与标准值有显著性差异,表明比对结果不满意;若计算t 计算≤t 表,测定结果与标准值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比对结果满意。

4.2.3.2 2个平均值比较
当测定方法没有再现性限作参考,且2个均值的不确定度未知,检查2个均值是否存在显著
性差异,可选用t 检验法进行判断,此法可信度较高。

首先求2个均值的精密度有没有大的差异,可用F 检验法进行判断。

F=
22小

s
s (6)
式中:s 大-2组数据中标准值偏差大的数值;s 小-2组数据中标准偏差小的数值。

若F 计算≤F 表,继续用t 检验法(7)式判定;若F 计算>F 表,说明2组结果中的精密度有显著性差异,比对结果不满意,应查找原因,进行改进。

t=
2
12
121||n n n n s x x +-合 (7)
s 合=2
)1()1(2122
2211-+-+-n n s n s n (8)
式中:1x -第1组数据平均值;2x -第2组数据平均值;1s -第1组数据标准偏差;2s -第2组数据标准偏差。

硫酸铵中游离酸含量实验室内部人员比对评价结果见表2,F 计算<F 表,说明2个测定结果精密度没有显著性差异,进一步用t 检验法进行检验,t 计算>t 表,说明2个测定结果有显著性差异,比对结果不满意。

Z 比分数法这项统计技术使用中位数估计样本总体平均值,标准化四分位距度量样本数据的 分散性,一般用于能力验证的结果评价。

|z|≤2时,比对结果满意;2<|z|<3时,比对结果有问题(结果为可疑值);|z|≥3时,比对结果不满意(结果为离群值)。

实验室内部比对可以在人员比对、仪器比对时使用,前提是必须取得足够的数据(单一样品有多组数据,每组数据有2个平行测定结果或分割水平样品有多组数据时),以此来检验人员(或仪器)2次平行测定结果的重复性和检验人员(或仪器)的总体偏差。

标准化和:S=
2
2
1x x + (9) 标准化差:D=
2
|
|21x x - (10) 式中:x 1-平行测定结果的第一个数值;x 2-平行测定结果的第二个数值。

人员(仪器)间的z 比分数:
zB=
7413
.0S IQR S ⨯-)()
中间值(S (11)
人员(仪器)内的z 比分数:
zW=
7413.0D IQR D D ⨯-)()
中间值( (12)
式中:IQR-四分位间距,是25%位数与75%位数之差。

尿素中总氮含量的实验室内部人员比对评价见表3,所有的|zB|<2,说明检测人员之间测定结果的再现性比较好,没有可疑值和离群值。

|zW|<2时,说明检测人员内部平行测定结果的重复性比较好,没有可疑值和离群值,比对结果满意。

表3 尿素中总氮含量测定结果评价(z比分数法)
编写审核批准
发布日期实施日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