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顾恺之传神论

合集下载

顾恺之传神论

顾恺之传神论

顾恺之顾恺之,字长康,国画史上最早的理论家、评论家和留有画迹的画家,提出“传神论”。

时人称之为三绝:画绝、文绝和痴绝,与曹不兴、陆探微、张僧繇合称“六朝四大家”。

(一)顾恺之在人物画上的成就“传神论”主要是关于人物画和肖像画方面的, 要求不仅要塑造逼真的人物形象,更要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内心感情。

“传神论”加强了中国绘画理论的基础,后经历代艺术家承续推演,逐渐突破了人物画范畴,广泛渗透到山水画理论中,成为中国山水画的一种审美追求,对后世画坛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1、“阿睹传神”对人物神情的把握是达到传神的一个重要手段,而这一手段关键的手法在于晤对神通。

在他看来眼睛是传神的一个关键部位,与点睛之节,上下,大小,浓薄,有一毫小失,则神气与之俱变矣。

画面人物间不能手揖眼视,面前无所对。

经晤对神通处理,画面形象之间产生了空间位置关系也产生了自身的相互制约,整个画面成为可供欣赏者神游其中的境界。

2、“以形写神”他认为神应与形为依据,注意形体与性格之间的关系,并发现其中有一定可寻的规律。

如画裴楷像时,其面颊加三豪,使之形象顿生神采。

3、“环境衬托”典型人物需与典型环境相结合,以景衬托人物的思想情感。

如画谢鲲像时,将其画于川岩之中,以表意趣。

4、“迁想妙得”画员把自己的情思迁入绘画中,神与物游,浸润于对象。

充分抓住对象特征,深入揣摩对象的思想情感,是为“迁想”,经分析归纳得到艺术构思,是为“妙得”。

迁想妙得的过程,亦创造形象与激发思维活动的过程。

5、如《列女仁智图》把形与神的关系转换为风与骨的关系,突出了线群的表现功能。

通过对形骸骨节结构的准确描绘和人物的形体动态来展现人物的风骨。

画中,顾恺之用了大小相同、首位一致、略显圆弧形、刚劲凝重的铁线描以平行或互相包抄的形式组成密集有序的线群。

使之围绕人物的造型结构层层相包相绕,形成一个有确定趋向的整体,产生一种风动的视觉效果。

在处理人物间的相互关系和表现人物性格神态时,讲究晤对神通。

传神论

传神论

传神论中国古代美术的重要美学命题。

已知画史上最早运用“传神”评价美术现象的,是东晋画家顾恺之。

他说:“凡生人亡有手揖眼视而前亡所对者,以形写神而空其实对,荃生之用乖,传神之趋失矣……一像之明昧,不若悟对之通神也”(《历代名画记》卷五),又说:“四体妍蚩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睹中”(《世说新语·巧艺》)。

对顾恺之传神论有两种解释:①顾恺之主张“以形写神”,重神但不轻形,认为神似须由形似达到;②顾恺之是重神而轻形论者,“以形写神”不是作为独立的肯定命题而是作为否定命题的一部分提出的。

传神论在公元4世纪提出来,是受了汉末魏初名家论“言意之辨”和魏晋玄学的影响。

名家以《周易·系辞》的“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知人论事,主张看人不能只看其骨相与言论,还必须观其内在的神,而神常是不可言传的。

玄学家王弼以老庄解《易》,发挥庄子“得意忘言”思想,并扩而大之把它作为解经、证玄、调和乃至认识艺术的新方法。

他的“得意忘言”与名家的“言不尽意”都重神、意,但名家轻言、象,只强调意会;他则从另一方面认识到“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认为意是目的,言、象是手段,唯有通过手段才能达到目的。

顾恺之生活在玄风颇盛的东晋,与许多谈玄论道的士人相交,他接受王弼所代表的“得意忘言”思想是很自然的。

他说“凡画,人最难”,说“四体妍蚩本无关妙处”,都是强调传神很难,画之妙不在形体而在内在精神气质,这显然是由“得意忘言”变化而来的。

那么,顾恺之是否像名家那样认为言、象、形体可有可无呢?从他的《论画》等著述并结合他的绘画遗迹(摹本)看,他是重视形似作用的,因此才有“以形写神”之说,才在论临写时有“若长短、刚软、深浅、广狭、与点睛之节、上下、大小、厚薄,有一毫小失,则神气与之俱变矣”(《历代名画记》)之叹。

顾恺之的传神论是人物画创作实践的理论总结。

所谓形神,当时都是针对画人物而提出的。

直到唐代,传神论也还是主要作为人物画的审美标准被运用的。

魏晋南北朝绘画理论

魏晋南北朝绘画理论
2. 强调以形写神。注重对眼神的描绘,即所 谓传神写照,但这并不是要形,而是要在 形准确的基础上写神。 3. 迁想妙得。描写对象要以形写神,尤其是 对眼睛的刻画,但还是要首先根据客观对 象的生活与性格去表现。这就是说要了解 对象的内心世界,反映出其精神特征,否 侧只是“空其实对”。
• 谢赫(肖像画家)的《古画品录》总结了 三国以来的绘画创作经验,是我现存较早而 又系统的画论著作 ,为我过古典绘画理论 奠定了基础。
魏晋南北朝绘画理论
•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古代美术理论发展的十 分重要阶段,对以后的绘画理论和实践都 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 东晋顾恺之的《论画》、《魏晋胜流画赞》
、《画云台山记》(收录于唐代的《历代名 画记》 • 宋宗炳《画山水序》 • 王薇《叙画》
Hale Waihona Puke • 顾恺之三篇画论的主要论点:
1. 传神论。顾恺之在《论画》中明确的提出 了“传神”的重要性。首先强调人的眼神, 他的创作常把眼睛放在最后,侧重于内心 精神的传达。
• 《古画品录》主要是对三国曹不兴及其后 共27名画家的作品进行了品评,在品评中, 他讲到了平画的政治标准和艺术标准。 1. 政治标准: 出于一种政治宣教目的,强调政治功 利性,而这种政治功利性主要源于当时有 关历史故贤人物的创作,具有规劝与政治 的教育作用。
2. 艺术标准: 艺术标准就是“六法”:“气韵生动、 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 置、传移摸写”。作为人物画品评和创作 的标准。

顾恺之的“传神论”对中国山水画理论的影响

顾恺之的“传神论”对中国山水画理论的影响
当前学术界也普遍认为谢赫所说的气韵生动其实就是顾恺之所讲的传神是在顾恺之传神论的基础上生发而来但谢赫之所以用气韵代替神是因为气韵说比传神论更全面更具体传神以眼睛为重点气韵则指包括眼睛在内的整个人体所显露出的神情和风姿
第2卷 第 4 4 期
20 09年 4 月
乐 山师 范学 院学 报
Ju o m ̄ o eh nT a h  ̄ C l g f sa ece L ol e e
二、 传神论与 山水 画理论 的 初步结合
顾恺 之的“ 传神论” 对人物画创作 实践 的理论总结 , 是
魏晋 以后 , 随着绘画 的发展 , 画科逐 渐趋 于独 立 ,传 神 各 “
论” 开始进入到了山水画领域 。魏晋南北朝时期 , 在顾恺之
“ 神论” 传 如此 重要 , 我们应 该如何去理 解 呢?笔 者以
为应 当从 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 :
“ 与“ 关 系的论述 。 国时期 的思想家韩非则从审美 形” 神” 战
首先 , 该正确理解顾恺之 “ 应 传神论 ” 神 ” 中“ 的具体含
收 稿 日期 :0 8 0 —1 20— 5 9
作为 国粹 的中国绘 画是 以我 国人文 环境为背景 , 中 是
华 民族传统 文化精 神滋养 下的一门独特 的艺术形式 。综观
和艺术创作 的角度提 出了画“ 犬马最难 ” “ ,鬼魅 最易” 的主
张 。到了汉 代 , 刘安在 《 淮南子》 一书 中对 “ ” 神” 形 与“ 的关
系有 了更 明确 的把握 , 他说 :夫 形者 , “ 神之 舍也 ; 者 , 气 神


前所未有 的高度 。“ 传神论 ” 是顾恺之绘 画理论 的核 心 , 也 是一套完整 的理论体 系 , 它不仅作 为中国画创作 和品评 的 标 准而存在 ,并且其 中还 阐发 了相应 的技 法要求 。“ 传神

论顾恺之的传神阿堵

论顾恺之的传神阿堵

安 危 , 肖前 当 熊 而 立 , 两 位 武 士 用 戟格 杀黑 熊 顾恺 之亚 点 刻划 了各
个 人物 的眼睛 , 通 过 眼神和视 线把
故 事 的 情 节 演 绎 在 画 丘: 画 面 上 的 冯 婕好 宽衣聘 婷 , 昂 首挺胸 , 双 目 平 视 , 对 凶残 的 黑 熊 熟 视 无 睹 , 眼
是 点睛之节
有一 丝一毫 的差异 , 特别
有一 毫小
人的眼睛 , 特别 是眼神的微妙变
化 , 不 但表现 出外在 形 上 的改
失 , 则 神 与 之俱 变 矣 人有 长短 , 今既定 远近以
瞩其对 , 则不 可改易 阔促 , 错 置高 下也 是对 摹画要法 的进一 步提
变 , 更表现 出 内在
画出了 大
顾恺 之论画 以人物 为最 难画 ,
12 ]0
去 把握
顾 恺之认
巧 艺 第
为只有通过 人物神情 的刻划才是
顾 长康 画人 物 , 或 数 年
传神
的主要手段 , 而这种刻
存乎 人者 , 莫 良于
形 的层面 ,
因 为人物 神
之把 就是 他
传神
传神 阿堵
最难 , 人物 传神
的理论 的本 质

顾恺
不 点 目精 , 人 问 其 故 , 顾 日 : 体妍嫂 , 照 , 正 在 阿堵 中
,j 0 l
顾长
神 照
以 把握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强调 的是 写照
传神 的
的 传神
认识 写照

, 不是
传神 写照 传神
人 问何
的 要求去 理解 , 而不是 以 的方 向
事如此 , 曰, 四体 奸修 , 本无 关于

试论顾恺之的传神论

试论顾恺之的传神论
在 人物 画领域 中提 出的一 系列绘 画理论 。其 绘 画理 论 主 要有 传 神论 、以形 写 神 、迁 想妙 得 等 。这 些论 点为 谢 赫 六 法论 的提 出奠 定 了基 础 ,并且 对后 世 的 中国画创作 和绘 画美 学思 想 的发 展 ,产 生 了很 大的影 响。
关键 词 :传 神写 照 ;以形写神 ;迁 想妙得 中图分类 号 :J 2 0 文献 标识码 :A
了一 些神 仙 的图像 ,因 为那 也 是 当 时流 行 的信 仰 。而 最值 得 注 意 恺之在 金 陵瓦棺 寺所 画 的维 摩 诘 像 ,有 “ 清 赢 示 病之 容 ,凭 几 忘 的是 他 画了不 少名 士们 的 肖像 。这 改 变 了汉 代 以 宣 扬 礼教 为 主 的 言之 状 ” ,画出 了维摩 诘 的病 容及 病 中与 人对 谈 时的 特殊 神 色。这
试 论 顾 恺 之 的传 神 论
李 芯 蕊
( 山西 师 范大 学 山西 临 汾 0 4 1 0 0 0 )
作者 简介 :李 芯蕊 ( 1 9 9 5 .2 一) ,女 ,汉 ,山西省 运城 市夏县 ,学 历 ,研 究 生 ,山西师 范大学 ,研 究方 向 :国画 。
摘要 :魏晋 南北朝 时期 ,伴 随着人 的觉 醒和 文的 自觉 ,美 学家 开始 自觉地 将 哲学领 域 中的 形 神论 引入 审美 和 艺术领 域 ,其标 志是顾 恺 之
风 气 ,而反 映了观 察人 物的新 的方 法和艺 术表 现 的新 的 目的。

幅维摩诘 像 ,虽 没 有 流传 下 来 ,但 受 到 称 颂 。同 时 ,这 一 记 载
顾恺 之不 仅是 东 晋 的画 家 还 是一 位 杰 出的绘 画理 论 家 。顾 恺 也说 明 中 国流 传 的佛 教 图 像 ,不 是 完 全 模 仿 外 来 的 艺 术 。另 外 ,

论顾恺之传神论

论顾恺之传神论

(三).唐代 孙过庭 书法家 《书谱》
他在论及王羲之的书法时说他“岂唯会 古通今,亦乃情深调和。”就是说王羲 之在书法中寄托了自己的情感,达到了 笔墨与感情,形与神的统一。
• “传神论”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不仅波及到今 天,将来也不会消退,达到“传神”是一个好画家 毕生所追求的。传神才是更真实的写照形似只是皮 相而已。
列女仁智图(局部)
洛神赋图(局部1)
洛神赋图(局部2)
四. 传神论对中国绘画理论的影响
(一)南齐 谢赫 《古品画论》
六法论: 一气韵生动,二骨法用笔, 三应物象形,四随类赋彩, 五经营位置,六传移模写。
(二).东晋 宗炳 《画山水序》
“神本亡端,栖形感类,理人影迹”
山川之神,本无端绪,让人难以把握,它 寓于山川的形内而感通于所绘之景,这样 神就进人了山水画之中。
(二)以形写神说
顾恺之还非常注意形体与性格之间的关系,并发现 其中有一定可寻的规律。为此,顾恺之在《论画》 和《魏晋胜流画赞》中提出了“以形写神”主张, 并用实践证明了自己的理论。
(三)环境衬托说
他认为典型人物需要与典型环境相结合,以景物衬托 人物,用环境衬托出人物的思想情感。如果不是这样, 就违背了以形写神,传神也达不到了。处理不好这个 问题,那是大毛病,处理得好的话,是个小毛病,不能 不明白这个道理。
谢谢观看
二.“传神论”产生的时代背景
老子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庄子
三.传神论的主要论点
(一)阿堵传神说
顾恺之在“传神论”这一理论的实践中,对人物神 情的把握是达到传神的一个重要手段,然而这一手 段关键的手法在于他所总结出的“阿堵传神”。在 这一总结中,说明了眼睛是达到传神的一个关键部 位,他当年绘画的时候没有画眼睛,就觉得绘画可 能会功亏一篑。他说:“与点睛之节,上下,大小,浓 薄,有一毫小失,则神气与之俱变矣。”这样处理既 能够达到美的效果也可以达到传神的境界。

顾恺之传神论研究

顾恺之传神论研究
灵魂 不仅要 通 过 眼睛 去看 事 物 而且 也 要 通 过 眼 的评价。据唐代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 记载:《 “ 京师寺 睛里 ,
体形 态 在人物 画当 中并 不重 要 , 使人 物 画传 神 的最 注视 唐 明皇时 流露 出 的眼 神 当 中 , 杨 贵 妃看 别 的妃 而 而 重要 的方法是 画 出 人 物 的眼 神 。顾 恺 之 的 观 点 正 应 子 的时候 可能 就不 是 这样 的眼 神 了 。因此 , 恺 之 不 顾 了一句 俗话 , “ 即 眼睛是 心灵 的窗 口。 自居 易 在《 ” 长恨 是 孤立笼 统地 表现 人 物 的个 性气 质 , 是 通过 观 察 人 而 歌》 当中赞美 杨 贵妃 “ 回眸一 笑百 媚 生 ” 。如果 杨 贵妃 物 对待他 人 以及这个 世界 的态 度来 为其传 神 的 。 只有 笑 , 没有 眼眸传 神 , 怕是 不会 “ 而 恐 百媚 生 ” 。 的 德 国哲学 家黑 格 尔也 认 为 眼 睛 是 最 能 表 现 人 的
21 0 2年 7月
三峡大学学 报( 人文社会科 学版)
Jun f hn he o e n e i ( m nt s Sc c ne) orH o iaT reG r sU i  ̄ t Hu aie & oi Si cs C g v y i H e
J1 0 2 u .2 1
Vo. 4 No. 13 4
光 施 ” 他说 : 张 僧 繇 得 其 肉 , 探 微 得 其 骨 , 恺 之 得 其 及开户 , 照 一 寺 , 者 填 咽 。俄 而 果 得 百 万 钱 也 。 “ 陆 顾 人们 为 了 目睹顾恺 之 “ 点眸 子 ” 的风 采 , 惜重 金 去 争 不 神 。 张怀 瑾认 为 , 恺之 是 他们 当 中最 善 于 通过 绘 画 ” 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谢谢观看
列女仁智图(局部)
洛神赋图(局部1)
洛神赋图(局部2)
四. 传神论对中国绘画理论的影响
(一)南齐 谢赫 《古品画论》
六法论: 一气韵生动,二骨法用笔, 三应物象形,四随类赋彩, 五经营位置,六传移模写。
(二).东晋 宗炳 《画山水序》
“神本亡端,栖形感类,理人影迹”
山川之神,本无端绪,让人难以把握,它 寓于山川的形内而感通于所绘之景,这样 神就进人了山水画之中。
浅析顾恺之“传神论”及绘画影响
指导老师:李慧国 姓名:汪子奇 专业:绘画 学号:1250502113
• 顾恺之是东晋最伟大的绘画理论家,因为 他高超的绘画技术和他的文化素养以及他 超凡脱俗的气质。在他的绘画理论中,提 出了较著名的“传神论”,这成为了我国 的绘画方面较完备的理论。
一.人物简介
顾恺之(348年-409年),字长康,小字虎 头,汉族,晋陵无锡(今江苏焦溪)人。 顾恺之博学有才气,工诗赋、书法,尤善 绘画。谢安深重之,以为苍生以来未有之 。顾恺之与曹不兴、陆探微、张僧繇合称 “六朝四大家”。顾恺之作画,意在传神 ,其“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等论点, 为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唐代 孙过庭 书法家 《书谱》
Hale Waihona Puke 他在论及王羲之的书法时说他“岂唯会 古通今,亦乃情深调和。”就是说王羲 之在书法中寄托了自己的情感,达到了 笔墨与感情,形与神的统一。
• “传神论”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不仅波及到今 天,将来也不会消退,达到“传神”是一个好画家 毕生所追求的。传神才是更真实的写照形似只是皮 相而已。
(二)以形写神说
顾恺之还非常注意形体与性格之间的关系,并发现 其中有一定可寻的规律。为此,顾恺之在《论画》 和《魏晋胜流画赞》中提出了“以形写神”主张, 并用实践证明了自己的理论。
(三)环境衬托说
他认为典型人物需要与典型环境相结合,以景物衬托 人物,用环境衬托出人物的思想情感。如果不是这样, 就违背了以形写神,传神也达不到了。处理不好这个 问题,那是大毛病,处理得好的话,是个小毛病,不能 不明白这个道理。
二.“传神论”产生的时代背景
老子
庄子
三.传神论的主要论点
(一)阿堵传神说
顾恺之在“传神论”这一理论的实践中,对人物神 情的把握是达到传神的一个重要手段,然而这一手 段关键的手法在于他所总结出的“阿堵传神”。在 这一总结中,说明了眼睛是达到传神的一个关键部 位,他当年绘画的时候没有画眼睛,就觉得绘画可 能会功亏一篑。他说:“与点睛之节,上下,大小,浓 薄,有一毫小失,则神气与之俱变矣。”这样处理既 能够达到美的效果也可以达到传神的境界。
(四)迁想妙得说
顾恺之非常强调画家与画家所要描绘的人物、景色 之间的主观和客观所存在的关系,通过他们的形象 和脑子的思维活动来寻找创作绘画的灵感,艺术感 也就油然而生,充分抓住绘画对象深入体会揣摩对 象的思想情感,这是“迁想”;画家经过分析归纳总 结得到艺术构思,这是“妙得”。迁想妙得的过程, 也就是创造形象,激发思维活动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