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接近历史真实的历史剧

比较接近历史真实的历史剧
比较接近历史真实的历史剧

比较接近历史真实的历史剧

大家知道哪些历史剧是比较接近事情的真相的吗?关于比较接近历史真实的历史剧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比较接近历史真实的历史剧,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比较接近历史真实的历史剧之简介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自夏商周以来,朝代更替不断,每个朝代都有其独有的历史文化。所以历史剧在中国尤为受欢迎,每年都会涌现不少规模宏大制作精良的作品。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中国最经典的十大历史剧,排名不分先后,按照朝代来。

比较接近历史真实的历史剧之排行

1.《大秦帝国》

侯勇王志飞主演。此剧是中国历史剧中的另类之作,全剧突出了“法治”二字。打个比方,法治观念好比一块吸铁石从桌上划过,所有历史事件便如同桌上的铁钉一般自动吸附上来,其表现手法独树一帜,观点明确,解析精辟,值得大力推荐。

2、《秦始皇》

32集大型电视连续剧《秦始皇》,当年投资额高达3000万元,也是首次全景式展示秦始皇一生的电视剧。剧中知名人物多达200个,一些宏大场面更是动用了5万多名群众演员。该剧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动用千军万马的战争场面上,下了很大功夫,甚至没用特技,

全部此外,该剧还着力表现了六国佳丽的情感史和战国枭雄的智谋史。

3.《汉武大帝》

陈宝国焦晃归亚蕾主演。这不仅是汉武帝题材电视剧中最经典的,更是中国所有帝王戏中的上品。整部电视剧思路清晰,对于政治、历史、战争都做出了很好的诠释,完全可以视作一部教科书。尤其是汉武灭匈奴的那几集,把战争全过程以极为细腻的手法表现了出来,对于重大的历史事件、政治事件,也都描述的很清晰,实在是难得的精品。

4.《三国演义》

唐国强鲍国安主演。精品之处无需赘言,这是中国迄今为止唯一一部完全以文言文做台词的电视剧,片中对于兵法、政治、谋略、人物个性的诠释与刻画都可谓登峰造极,是空前绝后的极品。5.《贞观之治》马跃主演。虽然李世民题材的历史剧众多,但是绝大多数都是糟粕,唯有这部《贞观之治》堪称精品,片中人物的表演都很真实,且忠于历史,极少虚构之处。该剧中很多演员也都是《走向共和》里的演员。

6.《武则天》

刘晓庆版

唐朝贞观十五年秋夜,武媚娘第一次受唐太宗\宠幸\.天真浪漫的女孩一夜之间变成女人,从此饱尝了宫廷生活的无情和残酷,几次死里逃生.唐太宗(鲍国安饰)死后,武媚娘被打入感业寺被迫出家为尼,受尽

凌辱.后因怀孕被高宗接进宫中,其身份再次又由侍女成为才人昭仪....

7.《成吉思汗》

这是一部拍完后六年才亮相屏幕的经典历史剧,又是一部亮相了一次即被禁播的历史剧。中国历史上帝王众多,但被世界史学界关注最多的,却是那位说不清到底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西方史学界称之为“千年第一风云人物”、“世界征服者”,关于他的著作、书籍、文章汗牛充栋,世界各国知名首脑几乎都曾发表过对他的评价。然而,在中国,却始终没有出现一部电视剧,展现这位世界征服者波澜壮阔的一生。直到上世纪末,电视工作者才走进草原深处,在牧歌和奶香中,追寻他那踏遍欧亚大陆的足迹。

8.《大明王朝》

1566嘉靖与海瑞。陈宝国黄志忠主演。是对大明朝历史的一次精美概括,片中充盈着官场智慧与人生哲理,对于嘉靖、海瑞、严嵩等历史名人的刻画都堪称深入独到。仔细研究过后,会对如何用人有一个完整的理解。

9.《康熙王朝》这部恐怕是大家最熟悉的,收视率最高,重播次数最多,影响最大。在历史剧中,关于清朝的戏最多,原因很简单——离现在最近,可供演绎的史料、故事最多,观众最感兴趣。而在清宫戏中,关于康熙帝的最多。《康熙大帝》、《康熙秘史》、《少年康熙》、《康熙与小宝》、《康熙微服私访记》……然而,无论是陈建中的康熙、焦晃的康熙、夏雨的康熙,

还是张国立的康熙,恐怕都不如陈道明的康熙深入人心,在很多人心目中,康熙就是陈道明塑造的那个形象。确实,陈道明的康熙很成功,从形象到气质都接近历史上的康熙大帝,尤其是陈道明的台词功底,为这部戏增添了大量精彩,将一代雄主的文韬武略、气魄胸怀刻画得淋漓尽致。

10.《雍正王朝》雍正王朝述说着一位大清帝王忍辱负重的血泪史,英明一世的康熙皇帝,晚年却因儿子们的夺嫡而不堪其扰,他选择了四子胤禛,也就是雍正这个为了大清帝国而奋斗,最后却暴卒在自己的御案旁大清王朝皇帝。以上便是十部经典历史剧排行榜,囊括了这么多年以来中国历史剧制作的最高水平。当相信也是大家也认同这是最经典的十部。除了这十部,座想不出还以能超越这十部的历史剧。

莎士比亚戏剧与中国文化

【考试范围】 一、作品 《李尔王》、《麦克白》、《哈姆雷特》、《安东尼与克里奥佩特拉》、《罗密欧与朱丽叶》、《裘里斯卡塞》、《威尼斯商人》、《驯悍记》、《第十二夜》、 《牡丹亭》、《西厢记》、《窦娥冤》、《赵氏孤儿》、《女驸马》、《孟丽君》、 二、作品比较 《麦克白》与《赵氏孤儿》、《罗密欧与朱丽叶》与《西厢记》、《罗密欧与朱丽叶》与《牡丹亭》、《李尔王》与《窦娥冤》 三、考试题型 1)简答类 ①描述剧情、概况②列举作品年代③分析不同创作时期④就某一个作品做个人看法2)对比类 从各角度比较中西戏剧(600字内) 【课程笔记】 莎士比亚Shakespeare(1564—1616) ①1590—1600 历史喜剧时期(莎士比亚创作早期,又称历史剧喜剧时期) 历史剧:《理查三世》1592、《亨利四世》1597—1598、《亨利五世》1599 等9部 喜剧:《仲夏夜之梦》1596、《威尼斯商人》1597、《温莎的风流娘儿们》1598、《无事生非》1599、《第十二夜》1600 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1595 等悲剧3部 ②1601—1607 悲剧时期(创作第二时期,又称悲剧时期) 《哈姆雷特》1601、《奥瑟罗》1604、《李尔王》1606、《麦克白》1606、《雅典的泰门》1607 ③1608—1611 传奇时期 《暴风雨》1611(“用诗歌写的遗嘱”)、《辛白村》、《冬天的故事》等3部剧和历史剧《亨利人世》 【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 《哈姆雷特》1601 《奥瑟罗》1604 《李尔王》1606 《麦克白》1606 Macbeth (“不能提的一部戏”) 【列举中国特色爱情故事】 《梁祝》、《西厢记》(“天下夺魁”)、《红楼梦》、《天仙配》、《七夕》、《牡丹亭》(令《西厢记》减价)、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西施(沉鱼)、王昭君(落雁)、貂蝉(碧月)、杨贵妃(羞花) 莎士比亚——一生三十七个剧本汤显祖——“临川四梦”(《牡丹亭》、《南柯记》、《紫钗记》、《邯郸记》、)

莎士比亚戏剧赏析答案解析

智慧树《莎士比亚戏剧赏析》答案 第一章 1 【单选题】(5分) 已知莎士比亚创作的第一个剧本是B A. 《罗米欧与朱丽叶》 B. 《亨利六世》 C. 《理查三世》 D. 《亨利五世》 2 【单选题】(5分) 关于莎士比亚,以下说法哪一项是错误的?B A. 莎士比亚曾在家乡的文法学校读书。 B. 莎士比亚生活在维多利亚女王时代。 C. 莎士比亚所属剧团名叫“宫内大臣供奉剧团”。 D. 莎士比亚的家乡是英格兰沃里克郡埃文河畔的斯特拉福。 3 【单选题】(5分) 关于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戏剧表述错误的是:D A. 在莎士比亚成名前,占据英国剧坛的是“大学才子派”。 B. 英国戏剧继承了古希腊罗马戏剧和中世纪道德剧的传统。 C. 文艺复兴早期的英国剧场设在客栈里。 D. 1576年在伦敦市郊建造的第一个公共剧院是环球剧院。 4 【单选题】(5分) 1608-1612年莎士比亚创作的第三个时期主要创作的戏剧类型是C A. 喜剧 B. 悲剧 C. 传奇剧 D. 历史剧

5 【单选题】(5分) 以下有关人文主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D A. 人文主义思想是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主流思想 B. 人文主义思想并不反对世俗享乐和追求物质财富 C. 莎士比亚的戏剧表现了人文主义思想 D. 人本思想、民族意识、反基督教是人文主义思想的主要观念 第二章 1 【单选题】(5分) 关于莎士比亚,以下表述正确的是C A. 在莎士比亚时代,只有王公贵族才有资格看戏。 B. 莎士比亚创作戏剧不以商业盈利为目的。 C. “大学才子派”的戏剧对莎士比亚有重要影响。 D. 莎士比亚生于1566年,去世于1610年。 2 【单选题】(2分) 关于莎士比亚,以下表述错误的是D A. 由约翰·赫明斯和亨利?康德尔收集、编辑,1623年出版的“第一对开本”,收入莎剧36部。 B. 朱生豪、梁实秋、方平是莎剧中译本的优秀译者。 C. 莎士比亚在创作的第三时期转向传奇剧。 D. 莎士比亚在创作的第一时期没有写过悲剧。 3 【单选题】(2分) 关于莎士比亚,表述错误的是:C A. 莎士比亚由于生活所迫,才开始戏剧生涯。 B. 在《皆大欢喜》中,莎士比亚把人生比作戏剧、按照七幕来演出。 C. 莎士比亚属于“大学才子派”成员。 D. 在莎士比亚时代,职业剧团都会寻求大人物的庇护,受到庇护的剧团都会冠以庇护

电视剧市场总体分析报告

中国电视剧市场总体分析报告(上) 热度 1已有 729 次阅读2009-9-16 18:16 | 弄了好几天才弄完,内容比较多,请您慢慢看,别累着,没意思的地方就漏掉别看了 目录 1 电视剧产业概况 1 1.1中国电视剧产业迈入繁荣发展期1 1.2中国电视剧产业发展现状 1 2 中国电视剧产业价值链的发展与走势 2 2.1电视剧产业链已初具规模并趋于成熟完善2 2.1.1电视剧产业链的成熟2 2.1.2电视剧产业链的发展2 2.2电视剧产业发展趋势 3 2.2.1电视剧市场化程度将继续增强3 2.2.2政府监管更注重宏观与微观结合 3 3 电视剧市场分析 4 3.1电视剧市场的新趋势 4 3.1.1“订单化生产”成为电视剧市场运营新模式 4 3.1.2卫视竞争拉动了电视剧购买价格 5 3.1.3数字技术兴起提供了电视剧播新平台 6 3.2 我国电视剧市场空间进一步扩展 6 3.2.1制作体制的完善增强了市场空间的扩展力 6 3.2.2资本社会化为市场空间的开拓提供保障7 3.2.3市场交易多样化优化了市场运作空间7 3.2.4积极寻求国际市场空间7 3.3 中国电视剧的市场营销分析7 3.3.1电视剧营销的方法7 3.3.1电视剧市场已经渐入“整合营销时代”8 3.4 中国电视剧竞争分析 10 3.4.1电视剧播出放量增长,竞争激化10 3.4.2抢夺电视剧资源的竞争11 4 电视剧产业投资分析12 4.1电视剧的市场力量13 4.2电视剧投资与回报13 4.3电视剧主要融资模式14 4.4融资环境14 5 民营企业投资电视剧取得大发展14 5.1民营影视公司占据半壁江山14 5.2民营影视公司经营模式15 1 电视剧产业概况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广播影视事业取得了辉煌成就,广播影视业发生了深刻的历史变革,听广播、观电影、看电视已经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改革开

莎士比亚戏剧-教案

莎士比亚戏剧教案 莎士比亚,这位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一生创作了37部戏剧,为世人熟知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仲夏夜之梦》《奥赛罗》等经典剧作被世界各国一次次地搬上了银幕和舞台。学习《莎士比亚戏剧选读》的文化意义。 学习《莎士比亚戏剧选读》的现实意义。 一、课标要求:高中语文课程应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 选修课程也应该体现基础性,但更应该致力于让学生有选择地学习,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发展。 小说与戏剧(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 1.培养阅读古今中外各类小说、戏剧作品(包括影视剧本)的兴趣,从优秀的小说、戏剧作品中吸取思想、感情和艺术的营养,丰富、深化对历史、社会和人生的认识,提高文学修养。 2.形成良好的文化心态,学会尊重、理解作品所体现的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流派风格的文化,理解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恰当的评价。 3.学习鉴赏小说、戏剧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小说、戏剧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解读小说、戏剧作品,提高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学写小说、戏剧评论,力求表达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和新颖见解。 4.朗诵小说或表演剧本的精彩片段,品味语言,深入领会作品内涵,体验人物的命运遭遇和内心世界,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5.尝试对感兴趣的古今中外小说、戏剧进行比较研究或专题研究。 6.留心观察社会生活,丰富人生体验,有意识地积累创作素材,尝试创作小说、剧本,相互交流。 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是在必修课的基础上的拓展与提高,有的侧重于实际应用,有的着眼于鉴赏陶冶,有的旨在引导探索研究。 二、教学要求:本系列课程的一些基本教学要求,与“诗歌和散文”大致相同,应重视作品阅读欣赏的实践活动,不必系统讲授鉴赏理论和文学史知识;提供必需的作家作品资料,引导学生自行从书刊、互联网搜集有关资料,或采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丰富对作品的理解;组织小说、剧本阅读欣赏的报告会、讨论会,交流阅读欣赏的心得。此外,可结合观摩根据小说改编的戏剧影视作品,帮助对小说的感悟和理解;鼓励学生组织文学社团,创办文学刊物,积极向校内外报刊投稿;通过观摩戏剧演出,尝试戏剧表演,加深对戏剧作品的体验。 三、教学方法 1.做好读的文章——多读(应重视作品阅读欣赏的实践活动,不必系统讲授鉴赏理论和文学史知识) 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曾讲过他学习时的趣事:20世纪20年代在北大读书时,教他们莎士比亚戏剧的以为外国教授,一上课就让他们读,如果不懂,还要读。就这样,一堂课读来读去,终于领会了莎翁戏词的妙处。可见,读,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地位。我们有些语文老师却把读束之高阁,在阅读教学中去搞新花样。教师纯粹“为讲而讲”,学生纯粹“为学而学”,“方法”看似灵活多样,课堂也颇显热闹,可学生学完一段时间后实质却知之甚少,遗忘很快。正如走马观花式的旅游仅是“到此一游”而已。只有反复诵读才能真正体会课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气,剧本尤其如此。 ①融入角色,读出感情。 让学生融入角色朗读,是学生走进角色的最佳途径。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词不是作为一种创造的手段而活跃在儿童的心灵里,如果儿童只是记诵别人的思想,而不是创造自己的思想并用词把它们表达出来,那么他就会对词采取冷漠、漠不关心和不易接受的态度”,只有融入角色中学生才会体会到自主学习的快乐。 例如:《威尼斯商人》中“法庭辩论”一节,语言丰富多彩,生动形象符合每个人的身份和性格。 夏洛克的贪婪、吝啬、残忍、固执、冷酷无情;

如何认识历史题材影视剧中的“历史”

关于历史题材影视剧中的历史 高二(7)班陈悉儿 指导老师:郑妙娟 一、前言 如今,有很多同学抱怨历史课太呆板枯燥,想要通过看历史影视剧来多方面增加历史知识,以提高自己的历史人文素养。可是,看历史影视剧真的能够学习到真实的历史吗?哪些历史影视剧才是值得一看的呢?如今越来越多的穿越剧、古装剧会不会对同学们产生一定的影响呢?伴随着这些疑问,我展开了研究。本课题以历史影视剧中的历史为研究内容,通过互联网、报刊、书籍收集相关资料。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娱乐生活越来越丰富,各种历史影视剧也层出不穷,其中不乏一些为了商业利益,不惜扭曲历史事实以迎合大众口味的古装剧,对同学们的历史认知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我想通过通过这次研究,分析各种历史影视剧中的历史,了解真伪,探究历史正剧与古装剧之间的区别,同时也能增强自己的对历史影视剧中的历史的分辨能力,丰富历史知识。希望通过这次研究,能够使同学们正视历史影视剧中的历史,不要因过度迷恋剧中的情节而丧失分辨能力,同时我也希望一些历史正剧能够受到更多人关注,使更多人愿意投身于创作更多更好的、能让同学们在欣赏中学习的历史正剧。 二、正文 温州市第十五中学曾做过一个关于“电视剧类型”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最喜欢港台或大陆所拍的历史题材影视剧”的占50%;“您最喜欢的历史题材影视剧类型”中“戏说历史题材影视剧”与“符合历史的严肃历史电视剧”的分别占48%和38%。这些数据表明,大中学生最喜欢观看的是戏说历史题材影视剧,但基本符合历史的严肃的电视剧在大中学生中也有一定的市场。 对于历史影视剧中历史的真伪对大众历史认知的影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他们主要分为两种。 一些人认为戏说历史题材影视剧的泛滥会给同学们学习历史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因为当下的历史小说和影视剧创作根本不考虑历史是否真实,大部分都是在导演和编剧主观意图的实现中塑造人物的“应有面目”。现在的历史电视剧基本都歪曲历史,如《还珠格格》、《铁齿铜牙纪晓岚》、《康熙微服私访记》等都是胡编乱造。 另一些人却认为对历史影视剧中历史的批评看起来理直气壮,其实十分无聊。例如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汤哲声就提出:“历史与文学联姻,成为了历史小说或者历史剧,也就是‘胡编乱造'了。文学的美学特征之一就是虚构,追求的不是历史的真实而是历史的道理,判断的不是历史的趋向而是人性的善恶,探究的不是历史生成的原因而是人性变化中的文化社会因素。如果去掉了虚构,文学也就不成文学。也许有些人说,文学的虚构是可以的,但是要有一个底线。那么什么是文学虚构的底线呢?这是一个无穷尽地彼此循环的问题。如果硬要在文学的虚构中强加其它价值标准,文学同样也就不成为文学了。” 两种观点都很有道理,在我看来,历史影视剧中历史情节的真伪对大众历史认知的影响,和影视剧所要表达的主题和情节需要有关。 有些影视剧真正要表达的只是一种思想情绪。例如前些日子席卷各个电视台的大型宫廷古装剧《甄嬛传》,它要表达的就是一种思想情绪:怎样生存、怎样奋斗。与之前热播的中国影视剧《杜拉拉升职记》和韩国电视剧《大长今》一样,《甄嬛传》被称作为“职场生存奋斗指南”,只不过电视剧将职场安排在后宫而已。它的超高收视率说明了当今众多的人们在工作中不顺利以及如何改变现状、取得上位的心理需求。还有穿越剧《步步惊心》的情

评析古装电视剧《琅琊榜》概述

本科学生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评析古装电视剧《琅琊榜》学院:文学院 年级:2012级 专业:对外汉语 姓名:张拓 学号:20120889 指导教师:郭玉生 2016 年 4 月6 日

摘要 电视剧《琅琊榜》是根据海晏同名小说《琅琊榜》改编,由白玉兰奖最佳导演孔笙、李雪合力执导的大型古装传奇电视剧。自开播以来,电视剧《琅琊榜》以优良创新的改编、环环相扣的情节设置、细致精良的制作以及积极昂扬的价值观受到了观众的热捧以及业内人士的一众好评。本文将通过对该剧筹备、拍摄、制作等环节二的分析,让观众认识到电视剧《琅琊榜》成功的原因,了解优秀电视剧的制作过程,也让广大影视工作者进行反思,并对今后电视剧的制作给予借鉴。 关键词 琅琊榜;IP;复仇;改编;情节;细节;精神

Abstract TV series "Nivana in fire" is based on the novel of the same name ,which is writed by Haiyan,adapted from the Magnolia Award for best director Kong Sheng Li Xue force directed by the legendary large costume drama. Since its launch, the TV series "Langya Bang" with excellent and innovative adaptation, interlocking plot settings, detailed well-produced high-spirited and positive values by a favorable public praise from the audience and the industry. This paper will play through the preparation, filming, production and other aspects of analysis II, the audience realize that the reason the TV series "Langya list" of success, to understand the production process outstanding drama, but also to reflect the majority of film and television workers, and the future TV production given reference. Key words Nivana in fire;IP;revenge;adaption;plot;detail;spirite

大型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伟大的转折》观后感

大型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伟大的转折》观后 感 观看了电视剧《伟大的转折》一二集后,我的内心受到了强烈的震动。我对1935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党一系列变革的意义有了更加切身的感受下面,我有几点心得体会: 一、无畏牺牲 遵义会议作为长征路上以及中国革命路上的转折点,具有其极不平凡的历史意义。这座转折之城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我虽然只看了第一集和第二集,但是后面娄山关的炮声,赤水河底的浪涛,红军强渡乌江天险、四渡赤水的场景依然印在我的心中。我深深认识到,遵义会议这一伟大转折是无数共产党人、红军战士为了革命胜利抛头颅、洒热血的伟大牺牲换来的。胜利来之不易,我辈当愈加珍惜。 二、为国家独立自主,XX不改 在遵义会议前,共产党人,特别是我党的领导同志,关于路线问题和军事指挥问题展开了前所未有的反思和讨论。遵义会议之所以能取得成功,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整个党中央民主氛围较为浓厚,有问题,开会解决。面对分歧,党的领导人不是耍手段、搞内斗,而是坦诚相待,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这一伟大转折充分体现了共产党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

仰、坚定的理想信念以及一切为了人民的伟大XX。 三、实事求是 从电视剧中,我深切的感受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共产党人开始追寻实事求是道路上了,我相信在后续续集中,我会看到遵义会议我们党选择了实事求是。批判“三人团”的教条主义,确定毛泽东对于党和红军的领导地位;我们以保留革命的有生力量为前提,多次调整路线,改变行军路线。可以说,遵义会议的精髓就是“实事求是”,遵义会议之后,按照实事求是的精神,中国革命从此独立自主地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 遵义会议是伟大长征的转折点作为一名基层党员,我一定会把遵义会议精神传承下去,带到工作中,坚持实事求是,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走好共产党人新的长征路!

莎士比亚戏剧创作的特色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原创天地> 杂文原创 浅析莎士比亚戏剧创作的艺术特色 肖旭 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剧坛的“巨人”。他的戏剧创作,不仅具有深刻的 思想内容,而且有着精湛的艺术技巧,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世界戏剧发展 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马克思十分赞赏莎士比亚的戏剧艺术,称他为 “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分析批评拉萨尔的剧本《济 金根》时,曾告诫人们“不应该为了观点的东西而忘掉现实主义的东西, 为了席勒而忘掉莎土比亚”。那么,莎士比亚戏剧创作的奥秘何在?为什么 它具有永不衰退的艺术魅力?这是与其鲜明、独特的艺术特色紧密相联的。 莎士比亚在类型众多的剧本(包括喜剧,悲剧,历史励,传奇剧)中,塑造 了数以千计的各式各样的人物,丰富了戏剧艺术的人物画廊。上自高贵的 国王大臣,下至普通的平民百姓,性格各殊:面貌各异。即使是同一阶层 的人物,如莎氏所创造的帝王将相凯撒、理查三世、亨利四世、亨利五世、 麦克佩斯、李耳王等,既有其作为统治者的共同特点,更有其不同的个性, 可以说没有一个是雷同的、相似的。再以莎氏笔下的一系列鲜明生动的女 性形象而言,朱丽叶、鲍西娅、考狄莉亚、黛丝德蒙娜、奥菲利娅等,也 决非用善良、真挚、热情等词语所能概括的。至于一些被公认的突出的艺 术典型,如汉姆莱特、奥瑟罗、夏洛克、福斯泰夫等,更是人各一面,呼 之欲出。仅以《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为例,他不是单一的凶狠的吝啬 鬼,旧式的高利贷者,而是被作者赋予丰富的思想感情,复杂的性格特征。 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普希金在把夏洛克同莫里哀创造的吝啬鬼形象作 分析比较时指出,“莫里哀笔下的吝啬鬼只是吝啬——如此而已;莎士比 亚笔下的夏洛克则是吝啬。机警、复仇心重、对女儿慈爱、机智等等”,收藏文章 阅读数[10373] 周访问排行 月 访 问 排 行 总访问排 行 ?屈原与庄子浪漫主义比较 ?收割 ?多色调的性爱小说----说说张资平的《苔莉》 ?浅谈《周易.系辞传》与中国文学的关系 ?庚辰丙午游华南植物园 ?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修辞趣谈(二)?苟利社稷,生死以之 ?史荣东的长篇小说《爱,被春寒碾碎》出版 ?中国书院与当代中国社会

浅析中国古装电视剧及其特点

浅析中国古装电视剧及其特点 刘敏(200940903056)电视剧是电视艺术中的一个子系统,1928年英国通用电气公司电视实验室试播情节剧的《女王的信使》标志着它的诞生。电视剧在中国堪称“第一”的叙事艺术,观众喜爱电视剧,是与中国传统的章回小说、说书话本所培育的线性叙事传统的持久熏陶和喜欢听故事的传统有关。1986年,36集的《红楼梦》播出时万人空巷,最高收视率达70%以上。1994年一部84集的《三国演义》,也创造了46.7%高收视率,这就意味着,全国有4亿五千万到5亿人在同时收看。现在,央视黄金时段播出的电视剧,观众人数也动辄过亿。中国观众高涨的收视热情,正处在长盛不衰的发展态势之中。 电视剧成了中国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观众接受电视剧的心理动因有认识学习的动因、消遣娱乐的动因、接受教育的动因。这实际上我认为是和艺术的三大功能——认识、娱乐和教育相对应的。作为一种大众化的艺术形式,它反映着普通老百姓的心理诉求和爱憎,“媚俗”“媚大众”是它与生俱来的特征,也是它获得大众喜爱,引起高收视率的重要保重。“雅”好“俗”不好的电视剧是很难生存的,而大众的口碑则是一部电视剧获得成功,并在电视史上留名的重要依据。 中国古装电视剧是一类具有独特艺术魅力的电视剧,古装电视剧也是观众最喜欢的电视剧,古装电视剧的出现让观众有机会再一次通过电视剧的艺术形式回到古代,感受穿越时空的电视艺术,几百年前甚至几千年前的故事能在电视剧上真实的展示出来,也是很有意义的艺术,对一代代中国孩子对历史文化的了解也是很重要的一种艺术途径,现在很多历史书都读起来枯燥无味,孩子更喜欢的就是通过看古装电视剧来了解一个真实的历史,古装电视剧可以成为人们了解历史寻找历史发现历史探索历史的新的艺术途径。 中国的古装剧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武侠剧。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香港,主要是以武打动作为中心来安排剧情,塑造人物形象,组织视听语言的,侠义精神是其精神内核,武打动作是其表现形式。武侠剧大都改编自中国源远流长的武侠文学,从《史记》中的《游侠列传》到唐传奇和宋元话本中的侠士故事,再到明清成熟的长篇武侠小说如《水浒传》、《儿女英雄传》、《七侠五义》等,大侠的惩恶扬善、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劫富济贫等道德取向与变幻莫测的武功,为武侠剧提供了完备的精神内核和动作形式。当代的武侠剧,在高科技制作技术和影视特技的帮助下,将舞蹈、杂技、魔术等艺术形式和体操、单杠双杠、跳远、跳高、拳击、击剑等体育动作糅合进来形成视觉奇观,满足了观众对人体肢体无限可能性的期盼心理。武侠剧比较著名的有改编自平江不肖生的小说《近代侠义英雄传》的《霍元甲》;王度庐的《卧虎藏龙》;改编自还珠楼主的《蜀山剑侠传》的《蜀山奇侠》和《新蜀山奇侠》;此外“黄飞鸿系列”、“新方世玉系列”、“南少林系列”都是在20世纪40年代的旧派小说中取得的重要资源。新派小说改编的有金庸小说改编系列如《射雕英雄传》、《天龙八部》、《鹿鼎记》等,古龙小说改编的《楚留香传奇》、《绝代双骄》、《圆月弯刀》等,梁羽生的《四大名捕》等,卧龙生的《飞燕惊龙》等。根据漫画《风云》改编的《风云之雄霸天下》、《中华英雄》等,根据武侠游戏改编的有《仙剑奇侠传》、《剑侠奇缘》等。 历史剧。就是反映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电视剧。它的持续热播反映了人们渴望了解历史真实面貌,了解历史人物的本来面目心理。人们通过历史剧关照当下,渴望一些当下的社会问题能以史为鉴,在历史提供的经验和教训中获到某种解决的智慧或启迪。反映当下现实生活的电视剧能获得热议,就选材而言,总是和当下人们最为关心的热点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也总是和借历史的陈酿和古董级的酒具,来浇当下人的人的块垒。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也总是把当代热点问题予以故事的讲述中。《康熙王朝》、《雍正王朝》、《汉武大帝》等都在

莎士比亚故事集题目(提纲)

一、填空题 1.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诗人、戏剧家。 2.莎士比亚家乡的全称是埃文河畔的斯特拉福。 3.本·琼生称赞莎士比亚是“时代的灵魂”,说他“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的世纪。” 4.莎士比亚受到多种文化的孕育,分别有民间文化、古希腊罗马文化、基督教文化和文艺复兴当代文化。 5.在莎士比亚去世之后,他的同事约翰·海明斯和亨利·康德尔为了纪念他,把莎士比亚一生写下的戏剧,收集编辑成一个集子,由杰格德父子和爱德华·布朗特一同出版,这就是著名的1623年的第一对开本《莎士比亚戏剧集》,共908页。 6.从体裁上划分,莎士比亚的剧作可分为历史剧、喜剧、悲喜剧、悲剧和传奇剧。 7. 莎士比亚历史剧的代表作是《亨利四世》。 8.在《亨利四世》中,莎士比亚使用了他最拿手的平行结构。剧中有两条线索,一条描写了宫廷的政治事件,主要是表现亨利四世与叛乱贵族之间的斗争;另一条反映了平民的生活,表现了以没落骑士福斯塔夫和亨利王子为首,在伦敦东市猪头酒店里集结的一群寻欢作乐的人们。 9. 福斯塔夫是莎士比亚历史剧中创造的最光辉的喜剧人物。被称为“一支狂欢之夜的长明烛”。他鲜明的喜剧性格是吹牛撒谎、随心所欲,又幽默风趣、满嘴俏皮话,有着把一切变成一场玩笑的本领。 10.莎士比亚在历史剧《理查三世》中塑造了理查三世这样一位暴君形象,尽管他是一头吃人的怪物,但是足智多谋,能言善辩,不愧为一个恶天才。他的惯用手法是表演,剧中他曾扮演过虔诚的圣徒、痴心的情郎、仁义的好兄弟等角色。 11.在莎士比亚的喜剧中,被称为“娇艳明媚”三部曲的是《皆大欢喜》、《第十二夜》和《无事生非》。 12.《皆大欢喜》中有一个理想世界,它的名字叫“亚登森林”。剧中有三条情节线索:一是老公爵被他的弟弟篡夺了爵位并被放逐到亚登森林;二是奥兰多被他哥哥夺去产业,还要谋害他的生命,因而被迫逃进森林;三是老公爵的女儿罗瑟琳被其叔驱逐,其女儿西莉娅却随同罗瑟琳一起投奔森林。 13. 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是《哈姆莱特》、《奥塞罗》、《李尔王》和《麦克白》。 14. 苔丝狄蒙娜是《奥塞罗》中的人物。 15. 《奥瑟罗》中,文艺复兴时期新产生的社会罪恶的体现者是伊阿古。 16.李尔王小女儿的名字叫考狄莉亚。 17.开启李尔王心智的因素有傻子、埃德加、大自然中的风雨雷电,以及两个女儿的冷遇等。 18.《李尔王》这部悲剧中也存在两条重要的情节线索:一是李尔王和三个女儿的故事,这是主要的情节线索;二是葛罗斯特一家人的遭遇,这是附属的情节线索。两条情节紧紧交织在一起,后者是用来加强前者的一种手段,起到了陪衬、对照、烘托和加强的作用,突出了悲剧的普遍性质。 19.李尔王的性格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即由“非人性”到“人性”的复归过程表现出来的。他原来是一个专横暴戾、喜怒无常的暴君,在失去权力之后,逐渐获得了清醒的头脑、纯洁的心灵。李尔这种性格上的变化有着作者理想的成分。 20.《麦克白》在四大悲剧中被称为是“最阴暗的一部悲剧”,主人公麦克白被称为是“清醒的作恶者”。 21.麦克白夫人对麦克白的毁灭结局负有很大的责任。是她催发了麦克白野心的萌芽,又是她教导麦克白使用险恶的手段去实现自己的野心。她大胆、凶恶、残忍,与女性身上常见的怯懦、柔弱和善良之天性形成鲜明的对照。

怎样写电视片分析

考试内容:这里的影视作品可能是电影或电视剧,也可能是电视散文,还可能是专题片或纪录片,还可能是综艺节目片等等,考生观摩后,当场写出一篇评析性的文章。 考试目的:主要是考察考生对影视作品的感悟能力、鉴赏能力和理论分析能力及文字写作能力。作为一个影视导演,其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对优秀影视作品的感悟、鉴赏和借鉴,因此影视作品的分析是影视导演专业入学考试的首要一环。 应试指导:在这一考试科目中,影视作品的类型可能是故事片也可能是纪录片,还可能是综合艺术片等等。不论所提供的影视作品是哪种类型,分析总要从艺术分析的角度进行而不能是复述性的内容概括或泛泛而谈的观后感。考生要结合影视作品的画面、音响、音乐、解说、主持等各方面的要素,对其主题内容、结构框架、制作造型等方面作出艺术性的分析。不求面面俱到,但求集中深刻,有独特的视角,力求写出自己的独特的感受,表达具有自己个性的构思。 1、评析策略 对一部比较完整的故事片类型的影视作品,常见的具体的评析策略主要有下列几个方面: (1)评片名 片名,是影视片的具体名称。片名不但是个称谓的符号,还包含着如下涵意:1)文化含义,片名包含着制作者对观众的诱导和暗示,因为它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自觉不自觉地体现了一定的文化内容。2)统领意义。片名起的新巧,固然有着给观众联想的余地,起到审美作用,但最实际的,还应看片名是否承当了统领、指向影视片本体的职能。换一个角度,就是看片名是否和影视片内容相关或者一致。有的好片名不仅仅切合影视片内容,而且对帮助观众理解影视片的主题也有提示性的作用,则更有评论的必要。 (2)评导演 1)导演构思。为了把剧本转化成影视片,导演要从整体上构想未来影视片的内容与形式的各个方面。这里既有对影视片的基调、样式、风格、人物等方面的确定和追求,又有对各门类艺术家的具体要求。这是导演艺术创造力的体现。 2)导演手段。导演为塑造银幕形象,要在影视片中利用多种具体的表现手段,通过故事和人物感染给观众。导演手段包括:画面的运动和镜头的运动;镜头之间的组接;音乐、语言的运用;场景交换;气氛烘托等。 评论影视手段运用,要亿时亿影视片的具体情况,看其使用的是否合理,是否有创造性。

莎士比亚戏剧语言的特点

莎士比亚戏剧语言的特点 威廉·莎士比亚是世界上最有名的戏剧作家和诗人之一,世界文学中现实主义的奠基者之一。在世界的很多地方,人们尊奉他为迄今为止最伟大的剧作家。他以其鲜明生动的人物塑造、精心组织的结构、扣人心弦的情节、和优美如画的语言而闻名天下。这里我们仅论述他的戏剧语言特点。 刘炳善先生认为“莎士比亚和钦定圣经是英语语言的两大渊源”。可以说这样评价毫不夸张,这种观点也为广大的文学批评家所接受。那么莎士比语言的美或者说特点到底是什么呢?这里我们主要谈谈他的戏剧语言特点。 1.语体特色 莎士比亚是英语语言的大师,他运用英语是如此的轻松自如。莎士比亚的戏剧中刻画了几百个人物形象,上自国王、王后、王子,下至盗贼、小丑、掘墓人。每个人物的语言都有自己的特点,基本上所有的话语都适合人物的身份,并且每一个人在不同场合说话也不一样。莎士比亚有时运用优雅正式的语言,因为说话者来自社会的上层并且是处在正式场合,有时也有来自社会下层的戏谑甚至使用俚语,有时甚至不惜破坏禁忌,这是为了适应普通观众的娱乐品味。所以这就很好理解为什么哈姆雷特的语言和掘墓人的语言截然不同。在剧本中我们能发现很多类似的例子,比如鲍西娅和夏洛克,亨利四世和福尔斯塔福,这个特别的肥肥的“骑士”一定以他的幽默和恶作剧给读者和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修辞手法 一些批评家在他们统计的基础上得出如下结论:几乎所有的修辞手法莎士比亚都在他的作品中熟练使用过,这些修辞手法大大增添了他作品的美,使其描写生动有力、发人深思,这里我们就讨论几种评论家写得不多,而作家却用得比较频繁的修辞手法。 1)双关 据粗略统计,在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和戏剧中,大约使用了3,000例双关手法。莎士比亚对双关情有独钟,几乎在每部戏剧中都运用之。王玉龙在《英语修辞与写作》中给它定义为:根据单词音同或音近而义不同而巧妙使用词汇的一种智慧语。莎士比亚经常根据单词的不同意义来创造幽默喜剧的效果。如:King:but now,my cousin Hamlet,and my sun. Hamlet:(aside)a little more than kin and less than kind. King:How is it that the clouds still hang on you? Ham let:Not so,m y lord.I’m too much I’the sun. ————Hamlet,Act I,Scene II 国王:好好利用你的时间,雷欧提斯,尽情发挥你的才能吧!可是,来,我的侄儿哈姆莱特,我的孩子——哈姆莱特:(旁白)超乎寻常的亲族,漠不相干的路人。 国王:为什么愁云依旧笼罩在你的身上? 哈姆莱特:不,陛下:我已经在太阳里晒得太久了。 新王克罗迪斯,哈姆雷特的叔叔,现在的继父,问哈姆雷特为什么如此的不开心?哈姆雷特很有讽刺意味的说道:“我已经在太阳里晒得太久了”,这里sun的音和“son”差不多,含义既是皇家的恩泽我已沐浴的太久了,又是我做你的儿子已经够了,在这个对话中,莎士比亚还巧妙的运用克罗迪斯称呼哈姆雷特儿子,做了一个文字游戏,哈姆雷特旁白道:超乎寻常的亲族,漠不相干的路人。用“kin”和“kind”来创造一种智慧语。另一个例子: Ask for me tomorrow and you shall find me a grave man. Romeo and Juliet,Act III,Scene I 茂丘西:要是你明天找我,就到坟墓里来看我吧。 这里莎士比亚运用“grave”的两种意义,来创造一种幽默的效果,它既可以做名词表示“坟墓”,又可以做形容词,表示“严肃的”。 如果你非常仔细的阅读或欣赏莎士比亚的戏剧,这样的例子俯拾皆是。 2):矛盾修辞

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创作形成新的热潮

电影、电视以艺术上所具的特殊感染力,深刻地影响着当代人的生活。作为历史真实的反映写照,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作品以崇高的精神内涵和昂扬乐观的革命浪漫主义激情,记录了中国共产党光辉的历史,记载着我们民族近一个世纪走过的非凡历程。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影视业的发展,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1979年陆续推出的影片《西安事变》、《南昌起义》、《四渡赤水》等影片的热映,充分反映了观众的心声。80年代,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创作也开始繁荣,如《秋白之死》、《周总理的一天》、《李大钊》等,都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为了通过影视艺术更好地对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进行国情、近代史、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1987年,由中宣部提出,成立了包括党史、军史、文献和影视方面专家组成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创作领导小组”。10多年的艺术实践证明,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创作在整个文艺创作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忠实地实践着“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光荣使命,成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迎接建党80周年,广大影视工作者自觉承担起光荣的历史责任,创作了一大批优秀的影视作品。从《毛泽东在1925》到《走出西柏坡》,从《相伴永远》到《英雄无语》……15部最新摄制完成的优秀影片成为建党80周年献礼片的扛鼎之作。中央电视台黄金时间推出的电视连续剧《长征》、《日出东方》、《忠诚》、《帕米尔医生》、《鹰击长空》等也在炎热的夏夜不断提高收视率。“红色经典”能够在当前纷繁多元的影视创作环境中再度脱颖而出,这是我们影视创作者精品意识的提高,是电影观念的转变,也是我们观众群的日益成熟。在近一时期的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创作中,“以小见大”是一个突出的创作思路。这些影片大多放弃了直接描绘壮阔的革命斗争场面,而是从与普通人生存空间、情感世界更为接近的地方落笔,描写伟人的亲情、爱情、友谊,与老百姓之间的鱼水深情。一位大学生在谈到《毛泽东与斯诺》的观感时说,走下“神坛”的伟人,既平凡又伟大,既可敬又可亲。影视界专家认为,这批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作品,突破了以往相同题材过于执著历史背景和事件的铺叙,而使人物淹没其间的局限,更注重在大的历史氛围中塑造富有个性的活生生的人物形象,使艺术的真实与历史的真实相融合。无论是叱咤风云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还是民族历史上的杰出人物、时代英模,透过他们性格迥异、多彩多姿的形象,凝聚的是我们的民族气派、民族感情、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以人为本,在情感化的描述中,观众无须仰视,而又领悟到伟大灵魂的丰富与崇高。影视是一种大众艺术,它必须要让观众在视听享受中再作用于心灵。近些年来,我们的影视创作者以较快的步伐适应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电影观念有了明显转变,懂得了尊重市场、尊重观众。创作手法的创新变化和高科技手段的运用丰富了银幕和荧屏。例如,影片《毛泽东在1925》对于“火”的理解和运用,《紫日》对于战争片以新的角度阐释等,拓展了观众的思路,趋近了新的审美观念;此外,在《横空出世》等影片中大量使用了电脑画面,既强调了视觉冲击和观赏愉悦,又丰富了电影语言,出现了一种新的电影风格。专家认为,艺术家们创作中的“精品意识”日益浓厚,近年来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中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优秀作品越来越多,《大转折》、《红河谷》、《鸦片战争》、《长征》、《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横空出世》等一批影片,无论其思想艺术水平还是技术制作水平都不亚于所谓的进口“大片”,专家认为国产部分优秀影片已显现出“大片”品格。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作品,正成为我国影视艺术画廊中独具魅力的灿烂篇章。这些作品,对于中国影视艺术的发展和走向,对于中国影视爱国主义和现实主义传统的形成和发展,对于中国影视民族化、大众化的特征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作品,无论从美学观点还是历史观点来看,其特殊的认识、教育和审美功能,是其他题材作品难以替代的,它极大地丰富了我国社会主义影视艺术的宝库,将永远在中国影视艺术的星河中熠熠发光。

莎士比亚历史剧的特点

莎士比亚历史剧的特点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莎士比亚历史剧的特点》的内容,具体内容:关于莎士比亚历史剧主要作品的创作风格,特点,类型以及人物形象分析。下面由我带领大家简单了解一下。学术上把沙士比亚一生中创作的39个剧本分成5大类:历史剧,喜剧,悲剧,悲喜剧以及...关于莎士比亚历史剧主要作品的创作风格,特点,类型以及人物形象分析。下面由我带领大家简单了解一下。 学术上把沙士比亚一生中创作的39个剧本分成5大类:历史剧,喜剧,悲剧,悲喜剧以及传奇剧。 《罗密欧与朱丽叶》 类型: 被列为悲剧,虽然根据《外国文学史》中所说,被公认的沙翁"四大悲剧"是《哈姆雷特》《奥瑟罗》《李尔王》和《麦克白》。创作于1594年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并没有列入其中。 写作特点: 《罗密欧与朱丽叶》中所出现的大量的抒情意象形式,是莎士比亚其他悲剧中所没有的。戏剧中的男女主人公完全沉浸在对爱情的热忱、向往之中,第二幕第二场凯普莱特家花园中,朱丽叶对月的抒怀,表现了青年男女热情的情感交流和相别时的难舍难分,弹奏的是一曲曲情意缠绵的爱的青春颂歌。 人物形象:

在这部剧作中,人文精神体现得最集中、最强烈的还是两位年轻的主人公——罗密欧与朱丽叶。这是作者精心塑造的两个人物,是作家寄托人文主义理想的艺术形象。 罗密欧出身于封建大家庭,却没有继承封建传统和思想,而是顺应时代发展,背叛了封建家庭,成为一个坚定的人文主义者;他真诚、勇敢,有文化、有能力,有一颗博爱之心;他追求一种自主、自由、美好的爱情生活,哪怕是"错爱"了仇人的女儿,也毫不退缩;他没有门户之见,爱上了朱丽叶,就把凯普莱特的家人当作自己的亲人,一心期望化解宿怨;他对爱情忠贞不渝,为了爱情和爱人,他甘愿被放逐他乡,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注重友情,在朋友被仇人所杀,他的爱情面临"风险"的时候,他拔刀相助杀了仇人,却使自己的爱情遭遇了一场"灾难",显示了他的高尚品格。正是在家族矛盾、爱情磨难和朋友情谊等一系列故事发展中,他那人文主义者的精神和风采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朱丽叶只是一个14岁的贵族小姐,但她勇敢、坚强、智慧,她冲破大家族的重重束缚,大胆地爱上了罗密欧,并把自己的一生托付给了情人;她深知罗密欧被放逐"回归"无望,却绝不愿与少年贵族帕里斯再结姻缘;她几次用智谋骗过父亲,冒着生命危险服下安眠药,都是为了实现她的美好爱情;她把爱情看得和生命同等重要,罗密欧一死,她也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 莎士比亚的戏剧是为当时英国的舞台和观众写作的大众化的戏剧。 因而,它的悲喜交融、雅俗共赏以及时空自由、极力调动观众想象来

中外电视剧赏析

电视剧《裸婚时代》观后感 爱情和面包孰轻孰重?“裸婚”到底行不行?“裸婚”会幸福吗?这些在电视剧《裸婚时代》播出之后都成了一时热议的话题。支持者说:“裸婚本该是年轻人正常的生活状态,一结婚就婚纱、典礼、房子、车子,这是社会对幸福的错误理解。”也有网友这样概括自己对“裸婚”的疑惑:“也许九块钱可以证明爱情,但谁可以保证这九块钱的爱情坚不可摧?”在同学的推荐下我也看完了这部电视剧,看完还是蛮有感触的,还是有些话想说的,但又总是郁郁而终不得要领。平心而论,《裸婚时代》不能算是一部太差的作品,至少跟当今泛滥的穿越宫廷题材还是有明显的不同的。其实我们大致可以理解导演的意思,故事其实很简单:两个没房没车的80后情侣因为一股傻乎乎的叫做爱情的东西,历尽辛苦成功感化反对的父母终于走到了一起,然而那得来不易的结婚证却在婚后的柴米油盐中过早的夭折了。后来的后来,他们彼此又经历好多的磨难重新走到了一起。这应该还算是一个不错的故事。 先说说剧中的人物,女主角童佳倩在一个殷实的家庭里长大,因为从小得到东西都很容易,她养成了凡事志在必得的性情。当老师和家长对她和刘易阳的早恋围追堵截时,反倒激起了她的逆反。在她的坚持下,两人的情侣关系得以保持了8年。而剧中的男主角刘易阳出身于一个工人家庭,由于父母都是工人,对刘易阳不懂得进行过多的干涉,再加上刘家代代单传,奶奶从小溺爱,才保存了他的创造力。他优点一大堆,大家都看得出,最让人感动的是他对童佳倩的那份深情。陈娇娇是童佳倩的小表姐。她从小就知道什么样的情境下用什么样的姿态,能够给自己谋得最大的利益。在陈娇娇看来,所谓爱情所谓理想都不过是味精而已,她宁愿在宝马里哭泣也绝不在自行车后座上轻笑。孙晓娆,刘易阳的下属,是个富二代,家里资产有多少她也说不清。她不愁吃不愁喝,只愁没有一个真心对她好的男朋友。她不知道哪个男人是为了她的钱而来,哪个男人又不是。她厌倦透了这种猜测,又迫切想要证明自己。特蕾西,童佳倩所在公司的台湾女老板。特蕾西的全名是特蕾西方,方是姓,特蕾西是英文名,她要求公司里的员工都起一个英文名字,这才显得洋派、大气。公司里只有两个人不遵从她,一个是童佳倩,另一个是魏国宁。田淑云,童佳倩的妈妈。当得知童佳倩离婚后,她认为摆在童佳倩面前的唯一“正途”,就是和刘易阳复婚。刘易阳诚然不是什么理想的对象,但女儿已经嫁给过他,最好的结局就是从一而终。童建业,童佳倩的父亲,在妻子田淑云的身边,童建业永远像一头老山羊,不言不语,温和谦恭。从小童佳倩见惯了妈妈呼风唤雨,却不知妈妈当年怎么看得上寡言少语的爸爸。刘明,刘易阳的父亲,儿子把人家姑娘肚子弄大了,闹着要结婚,刘明开始并不以为然,可他怎么也没想到,儿媳妇的亲妈竟是他记恨的仇人。童佳倩不惜和田淑云决裂,嫁到刘家,刘明心里暗乐。吴红霞,虽然出生在新社会,却因为没主见,一直秉行着“以夫为大”的宗旨。对于童佳倩,她说不上喜欢讨厌。她的上半辈子是“以夫为大”,下半辈子就是“以子为大”。李冬,外号冬瓜,冬瓜人如其名,刘易阳常笑他,就是太能算计,才长不高。他是刘易阳的同事,可是还经营着一家洗车、修车的店铺。他是刘易阳的好朋友,可是肚子里往往有自己的小九九。黄有为,黄有为喜欢卖弄文采,陈娇娇认为他与众不同。她很快俘获了黄有为,沾沾自喜,自以为自己是织好网的蜘蛛,看着黄有为这个大头苍蝇落网;却不知自己只不过是黄有为骗到手的若干姑娘中的一员,黄有为不是苍蝇,而是蜘蛛背后的黄雀。奶奶,作为刘易阳的奶奶,的确处处为自己的孙子着想。作为这个大家庭的最大发言人,她的确为这个家投入了太多。但是作为从旧社会中成长的一员,多多少少也受传统思想的禁锢,是维护旧传统的守护者。 再说说这部电视剧的剧情,《裸婚时代》童佳倩与刘易阳相恋近十年,本以为最终结合应当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然而真正实施起来方才发现,婚姻这件东西,还真不仅仅是两个人的事情,尤其是像他们这样没房没车没存款没钻戒没婚礼的“裸婚一族”。刘易阳家没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