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中益气丸临床新用

合集下载

补中益气丸新功效:慢性支气管炎、慢性中耳炎、儿童厌食、防感冒

补中益气丸新功效:慢性支气管炎、慢性中耳炎、儿童厌食、防感冒

补中益气丸新功效:慢性支气管炎、慢性中耳炎、儿童厌食、防感冒1、防治慢性支气管炎补中益气丸合金匮肾气丸防治慢性支气管炎肺肾气虚证能减少急性发作,延缓病情的进展,远期临床疗效满意、复发率低。

2、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中耳黏膜、骨膜或深达骨质的慢性化脓性炎症,临床以长期或间断性流脓、鼓膜穿孔以及听力下降为特点,多因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治疗不当或其他原因,迁延为慢性,在中医上属于“脓耳”范畴,治宜健脾渗湿、补托排脓、补肾培元、去腐化湿3、小儿厌食症小儿厌食症是指小儿较长时间的食欲减退,甚至消失为主的一类疾病,临床多采用补锌疗法,但是有研究者发现使用补中益气丸治疗小儿厌食症有较好的疗效。

4、增强机体非特异性抵抗力、抗菌、抗病毒等药理研究表明补中益气丸对免疫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均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并能增强机体非特异性抵抗力、抗菌、抗病毒等5、肛门下坠、脱肛、子宫脱垂、胃下垂脾主升清,脾虚则清阳不升,中气下陷,故见脏器下垂,补中益气丸为升提中气之代表方剂。

6、老年性便秘补中益气丸联合西沙必利(凭医生处方购药)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

便秘在中医学上属于“脾虚”“阳结”等范畴,病因为肺脾肾功能不足,气虚推动无力所致,补中益气丸能强健脾胃,使中气充足。

7、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在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治疗中联合应用补中益气丸与知柏地黄丸,可提高治疗效果,有效改善尿失禁情况,具有应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8、低血压血压长期低于正常值的患者一旦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可能会出现很严重的临床症状——心律失常、晕厥等。

有研究者使用补中益气丸治疗长期低血压患者,获得较好疗效。

9、重症肌无力重症肌无力,是神经肌肉接头间神经递质传递障碍的一种慢性疾病。

临床表现主要是受累的横纹肌无力收缩,即以出现眼肌下垂,吞咽困难,咀嚼无力,肢体软弱,活动后极易疲劳,经休息后不同程度的恢复为特征。

中医上属于“痿证”范畴。

有研究者发现补中益气丸对重症肌无力患者有较好的疗效。

补中益气丸的神奇案例

补中益气丸的神奇案例

补中益气丸的神奇案例
神奇案例:补中益气丸所带来的改变
1、重建虚弱在体质上的平衡
某老师反映,他已经有段时间感觉身体虚弱,表现为腰酸背痛、精力低迷,此外还出现了心悸症状,经常处于紧张状态,有时甚至头痛晕眩。

为了帮助他弥补体质,医生在他的用药中添加了补中益气丸,用药后他的精神状态逐渐改善,体质也得到了平衡,他的心悸症状也消失了,腰酸背痛和头痛等症状也大大改善,身体也变得更加强壮,精力回复正常。

2、缓解长期肠炎及胃肠功能失调
某医院的患者反映长期患肠炎,导致胃肠功能失调。

他尝试过药物治疗,但药物的效果总是短暂的。

医生因此考虑到改善胃肠功能,添加了补中益气丸,这种汤剂的效果很明显,在治疗后几天发现患者的肠炎症状有了明显的改善,腹部不再酸胀脹胀,排便正常,肠恢复健康有力,胃肠功能得到恢复。

3、缓解神经症状,如失眠、面部乏力
一位患者,因为长期处于紧张和焦虑状态,尤其是失眠,使他的精神状态急剧下降。

为了改善患者神经衰弱,平和神经,促进睡眠,医生在他的用药中加入了补中益气丸,第二天起,患者发现他的失眠和其他神经症状有所改善,精神饱满,头脑清晰,精力充沛,而且由于改
善了体质,而面部乏力得以缓解,睡眠质量也有了很大提高。

4、有助改善因失去信心而使体内气血阻滞的情况
某患者来反映,因为一件事情,他的心情无法放松,体内气血阻滞,反复出现胸痛、心悸等症状。

为了帮助患者改善气血运行,医生在他的用药中添加了补中益气丸,用药后他的心情改善了,不再害怕失去信心,并及时补充体内的气血,从而缓解了胸痛、心悸的症状,促使气血循环正常,身体也变得更加健康。

补中益气丸临床实践新用.doc

补中益气丸临床实践新用.doc

补中益气丸临床新用补中益气丸临床新用老药新用9 > 补中益气丸临床新用补中益气丸补中益气丸是著名常用的补中益气药,原方为金元时期著名医家李东垣在其《脾胃论》中创制的“补中益气汤”方,数百年来,经历代医家的效法和使用而成为经久不衰的传统名方。

目前,此方已广泛用于内、外、皮、妇、儿、五官科的数十种病症,诸如营养不良、贫血、慢性胃炎、慢性肝炎、感冒、发烧、支气管炎、肺炎、肺心病、冠心病、心律失常、高血压、低血压、白细胞减少症、慢性结肠炎、慢性痢疾、脱肛、便血、慢性胆囊炎、胃下垂、泌尿系结石、失眠、重症肌无力、眼睑下垂、月经不调、男性不孕症、顽固性头痛等等。

处方:炙黄芪200g 党参60g 炙甘草100g 白术(炒) 60g 当归60g 升麻60g柴胡60g 陈皮60g 制法:以上八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

另取生姜20g、大枣40g加水煎煮二次,滤过。

取上述细粉,用煎液泛丸,干燥,制成水丸;或将生姜和大枣的煎液浓缩,每100g粉末加炼蜜100~120g及生姜和大枣的浓缩煎液,制成小蜜丸;或每100g粉末加炼蜜100~120g 制成大蜜丸,即得。

用法与用量:口服,水丸一次6g,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3次。

功效:补中益气丸的成分主要有:党参,炙黄芪,炙甘草,白术,当归,升麻,柴胡,陈皮。

党参和炙黄芪都可益气补中,用于气虚乏力。

当归则可以润肠通便、补气血,调经止痛。

炙甘草和白术都可用于脾胃虚弱,有健脾调胃、益气复脉之效,白术还可以燥湿利水,止汗,安胎。

柴胡可用于气虚下陷、肝气郁结、月经不调。

从分析其成分作用,不难看出补中益气丸功效主要是补中益气。

功效一: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可以有效调节中气下陷、滋补身体,解除体虚乏力症状。

功效二:健脾润肠。

这也是补中益气丸的功效之一,比如补中益气丸中的炙甘草和白术都可用于脾胃虚弱,健脾调胃、益气复脉之效。

功效三:调节免疫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

仲景补中益气丸的功效与作用

仲景补中益气丸的功效与作用

仲景补中益气丸的功效与作用仲景补中益气丸是一种汉方药,由宋代医学家张仲景所创制,具有补中益气的功效。

它的主要成分包括黄芪、白术、党参等药材,这些药材具有温中补气的作用。

以下将详细介绍仲景补中益气丸的功效与作用。

一、补中益气的功效1. 补中益气:仲景补中益气丸主要作用于脾胃经络,能够增强脾胃功能,提升消化和吸收的能力,促进营养物质的运输和代谢,从而提高人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2. 降气定痛:该药具有降气定痛的作用,可以缓解胃脘部疼痛、胃胀、脘腹胀满等症状,改善脘腹不适感,使人感到舒适。

3. 护肝利胆:仲景补中益气丸还有保护肝脏和改善胆囊功能的作用。

它可以增强肝脏的解毒功能,减少有害物质对肝脏的损害。

同时,它能促进胆汁的分泌,改善胆汁的流动性,有利于胆囊的排毒和胆结石的预防。

4. 调节气机:仲景补中益气丸还具有调节气机的作用,可以缓解情绪波动,增强体力,降低紧张情绪对机体的不良影响。

它可以改善人的心情,增加精神活力,提高工作效率。

二、适用症状1. 脾胃虚弱:常见的症状包括纳食减退、脘腹胀满、神疲乏力、面色苍白、大便溏泄等。

仲景补中益气丸可以为脾胃提供营养,增强胃肠功能,改善消化吸收,增加食欲,调理脾胃虚弱。

2. 消化不良:包括食欲不振、反酸、嗳气、腹胀等症状。

仲景补中益气丸可以增强胃肠蠕动,促进消化液的分泌,改善胃肠蠕动功能,缓解消化不良的症状。

3. 肝胆功能不良:主要表现为黄疸、食欲不振、腹痛等,常见于肝炎、肝硬化等疾病。

仲景补中益气丸可以调节肝胆功能,增强肝脏的解毒功能,减轻病情。

4. 情绪波动:包括情绪低落、易怒、烦躁等症状。

仲景补中益气丸可以调节神经系统功能,减少情绪波动,改善心情,增强精神活力。

三、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1. 使用方法:口服,每次3-6克,一日3次。

2. 注意事项:孕妇、哺乳期妇女及12岁以下儿童慎用;过敏体质者禁用;服药期间忌食辛辣、腥味食物。

3. 不良反应:使用本品过量可能会出现纳食减退、呕吐、腹泻等症状,当出现不良反应时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补中益气丸的13种用途

补中益气丸的13种用途

补中益气丸的13种用途药物组成:黄芪、人参、炙甘草、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白术。

方解:方中黄芪甘温,补中益气,升阳固表,为主药;辅以党参、炙甘草、白术益气健脾,合黄芪以益气补中;陈皮理气和胃,当归养血和营,用少量升麻、柴胡,助主药以升提下陷之阳气。

诸药合用,则脾胃强健,中气充足,劳倦得之,寒热自除,气陷自举。

作用功效: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用于脾胃虚弱、中气下陷所致的体倦乏力、食少腹胀、便溏久泻、肛门下坠。

剂型与用量:有颗粒剂(含糖或不含糖),小蜜丸,大蜜丸,口服液等。

一日二到三次,每次视剂型变化而不同。

临床应用举例:1、低血压:症见乏力、无神,舌质淡而无华,舌苔薄,脉现沉弱的患者。

2、肥胖病:症见气虚乏力,心慌悸动,舌质胖嫩,舌苔薄润,脉现沉小的患者。

3、慢性肾炎:症见气虚浮肿,懒言少语,纳差胃胀,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现弱小的患者。

4、慢性胃炎:症见面色淡黄,反胃呕吐,腹胀下堕,卧则稍安,动则愈盛,舌见淡红、薄白苔,脉现缓弱的患者。

5、打呃(膈肌痉挛):嗝声虽频繁而音低,得暖则缓,少气懒言,舌见淡白而苔薄润,脉现弦小的患者。

6、肾下垂:症见立久或劳累后则双肾区酸胀绵绵,卧则稍缓解,夜尿多,舌质胖嫩,舌苔薄白,脉现沉缓的患者。

7、子宫下垂:症见神疲乏力,腰酸及少腹下堕落感明显,尿频则少,舌质淡而无华,舌苔薄白,脉现沉弱的患者。

8、膀胱下垂:症见尿频尿急多日,屡服消炎药无效,尿色如白开水,伴眩晕乏力,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现沉弱的患者。

9、心动过缓:症见心慌心悸而失眠多梦,脉搏每分钟少于60次,面色痿黄无神,纳差,舌质淡红,舌苔薄腻,脉现缓弱的患者。

10、眩晕症:症见眼花、视物不清和昏暗发黑,或视物旋转等,失眠多梦,心烦恶心,舌质淡,舌苔薄,脉现沉小的患者。

11、久泄久痢:症见不思饮食,脾虚气滞,消化不良,嗳气食少,脘腹胀满,大便溏泄,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现沉细的患者。

12、脱肛:症见久泻久痢后致气虚不固的肛门括约肌下垂,舌质淡白苔薄,脉现沉缓的患者。

补中益气丸的新功效

补中益气丸的新功效

补中益气丸的新功效补中益气丸是一种中药方剂,被广泛应用于中医治疗的领域。

它由多种中草药组成,通过调理机体气血,提高机体免疫力,以及促进身体健康的目的。

近年来,研究发现补中益气丸具有一些新的功效,进一步拓宽了其应用范围。

补中益气丸的原料药主要包括黄芪、党参、白术、茯苓、甘草等多种中草药。

这些草药都具有补气、健脾胃、调节免疫功能等功效,综合起来可以起到补中益气的作用。

最早,它主要用于治疗脾胃虚弱、食欲不振、乏力等症状。

然而,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科学家们不断挖掘中药的潜力,并发现了补中益气丸的新功效。

首先,补中益气丸被发现可以改善肠道菌群平衡。

近年来,肠道菌群在人体健康中的作用越来越被重视。

许多研究表明,肠道菌群的失衡与多种疾病的发生有关。

而补中益气丸的成分中的黄芪、党参等草药可以改善肠道环境,促进有益菌群的生长,抑制有害菌群的繁殖,从而维持肠道菌群的平衡。

其次,补中益气丸还被发现具有抗氧化作用。

氧化应激是人体内许多疾病的发生与发展的重要因素,而抗氧化能力强的物质则可以减轻氧化应激的损伤。

研究发现,补中益气丸中的茯苓、甘草等草药含有丰富的抗氧化成分,可以抑制自由基的生成,并提供抗氧化物质来维持机体的氧化平衡,预防氧化应激引起的疾病。

此外,补中益气丸还显示出对心血管系统的保护作用。

研究发现,补中益气丸中的白术、茯苓等草药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如多糖、单宁酸等,可以改善心血管功能,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特别是茯苓中的多糖成分可以降低血脂、减轻血液中的粘稠度,增加血管弹性,从而对心血管系统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

此外,补中益气丸还显示出抗炎作用。

炎症是许多疾病的共同特征,如关节炎、肠炎等。

而黄芪、党参等草药中的活性成分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可以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相关疾病的症状。

总体来说,补中益气丸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领域。

除了传统的补中益气外,它还可以改善肠道菌群平衡、具有抗氧化作用、对心血管系统起到保护作用以及具有一定的抗炎效果。

困惑堂医话:补中益气丸的妙用医案一则

困惑堂医话:补中益气丸的妙用医案一则

困惑堂医话:补中益⽓丸的妙⽤医案⼀则所谓的⼤师就是这样的⼈,他们⽤⾃⼰的眼睛去看别⼈见过的东西,在别⼈司空见惯的东西上发现出美来。

——奥古斯特·罗丹,19世纪法国雕塑艺术家【娱乐时刻】:⼥画家和狼的故事补中益⽓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那些⼀着急就肚⼦疼、拉肚⼦的⼈可能患有肠易激综合征(IBS)。

肠易激综合征主要为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的⼀种肠道功能紊乱疾病,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患病率从9%-23%不等,近年来随着近年来⽣活节奏加快、饮⾷结构改变、⽓候恶化,该病发病率有上升趋势,越来越多⼈的腹部不适症状反复发作,到医院检查却未发现胃肠道有结构和⽣化的明显异常。

我接诊过的⼀位17岁⼥性患者,升⼊⾼中后开始便秘,经常⼀个星期才排便⼀两次,需要⼝服泻药通便,⼀年半以来每逢考试必肚⼦绞痛到⽆法参加考试,腹痛发作时⽌痛药的效果也不甚理想,医院诊断为肠易激综合征,半年前转为中医治疗,患者除去有上述腹部疼痛、胀⽓、便秘的症状之外,⾆诊有齿痕,脉诊中焦胃脉弱,⾃述经常感到体倦乏⼒,治疗遂以补中益⽓、健脾导滞为主,为其开具了补中益⽓丸加减的处⽅,服药⼀个⽉,效果较理想。

患者再诊后嘱其常备补中益⽓丸服⽤,半年来未复发。

补中益⽓丸源于⾦元四⼤家之⼀的李东垣《脾胃论》在中创制的“补中益⽓汤”,由黄芪、党参、炙⽢草、⽩术、当归、升⿇、柴胡、陈⽪、⽣姜、⼤枣组成。

⽅中的黄芪升阳固表,党参、⽩术补⽓健脾,当归养⾎和营,升⿇、柴胡升阳举陷;另外,柴胡可疏肝理⽓、缓解压⼒;陈⽪理⽓和胃,使诸药补⽽不滞;炙⽢草可益⽓补中,调和诸药。

中医认为肠易激综合征属“泄泻”、“腹痛”等范畴,并分为⼤肠燥热证、寒热夹杂证、脾胃虚弱证、肝⽓乘脾证、肝郁⽓滞证等证型。

本病病位虽在⼤肠,但与肝脾胃关系密切。

⼯作压⼒⼤,⽣活紧张,过度劳累,饮⾷不规律,思虑过度都会导致脾胃虚弱、中⽓下陷⽽致病,尤其在患者感到体倦乏⼒时,可服⽤补中益⽓丸调理治疗。

⼀般来说,中青年是该病⾼发⼈群,其中⼥性发病多于男性,脑⼒劳动者⾼于体⼒劳动者。

补中益气汤临床新用

补中益气汤临床新用

补中益气汤临床新用沈一祥,田彩玲,高登学【关键词】补中益气汤临床新用补中益气汤出自金·李东垣《脾胃论》一书,由黄芪、人参、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白术、炙甘草组成,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之效,是补中气的代表方。

现代药理研究以为,补中益气汤具有调剂消化系统、免疫系统和泌尿系统作用。

增强躯体抗击力,能够抗菌、抗病毒等。

笔者以此方加减普遍地应用于临床,收到良好的成效。

兹就临床应用及浅薄体会以飨同仁。

1 沉寒痼冷案患者,女,年50岁余。

盐池县制药厂工人,患周身发冷连年,经多方医治不效,现病势愈来愈甚。

见状:时值盛夏,天气酷热,却头裹围巾,身穿棉衣,脚着暖鞋,胸腹及背部又衬托于皮毛类。

如此患者仍感不热,伴有腰酸腿困,手足麻木,夜间时发痉挛症。

稍有着“凉”,其症更剧,苦不堪言。

另外左右膝关节有豆大坚硬结节数枚,本地医者疑为“骨增生”。

曾中断服用附子理中丸等药物嘱咐其中断服用以期医治,病症虽稍减,但身冷病症未能除。

近10余天,身冷病症明显加重,恶风恶寒,手足麻木甚,夜间频发痉挛症。

伴有面色无华,头晕乏力,口淡食少,平素白带量多,舌质淡胖边有齿印,苔薄白,脉沉细弱。

证属脾胃素虚,又因劳累、饮食失节,重伤脾胃,脾虚清阳不升,肌表失于温煦所致。

停服附子理中丸,治拟补益脾胃,升发清阳。

处方:黄芪30g,白术12g,党参15g,升麻9g,柴胡9g,砂仁6g,当归6g,防风9g,羌活12g,干姜9g,炙甘草6g。

水煎服,日1剂。

服完12剂后,穿着如常人,再也不畏寒;手足再也不麻木痉挛;所谓“骨增生”已自行消失。

身冷病症亦不复存在,加减调理月余,诸症消失。

按:李东垣曰:“内伤饮食不节或后劳役所伤……脾胃不足,荣气下流而乘肝肾,次痿厥气逆之渐也……即下流,其心肺无所秉受,皮肤间无阳,失其营卫之外护,故阳分皮毛之间虚弱,但见风见寒或居阴寒处,无日阳处,便恶之也。

”清阳本应发腠理,而反下流肝肾之分野,就会皮肤无阳,因此恶风恶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补中益气丸临床新用补中益气丸临床新用老药新用9 > 补中益气丸临床新用补中益气丸补中益气丸是著名常用的补中益气药,原方为金元时期著名医家李东垣在其《脾胃论》中创制的“补中益气汤”方,数百年来,经历代医家的效法和使用而成为经久不衰的传统名方。

目前,此方已广泛用于内、外、皮、妇、儿、五官科的数十种病症,诸如营养不良、贫血、慢性胃炎、慢性肝炎、感冒、发烧、支气管炎、肺炎、肺心病、冠心病、心律失常、高血压、低血压、白细胞减少症、慢性结肠炎、慢性痢疾、脱肛、便血、慢性胆囊炎、胃下垂、泌尿系结石、失眠、重症肌无力、眼睑下垂、月经不调、男性不孕症、顽固性头痛等等。

处方:炙黄芪200g 党参60g 炙甘草100g 白术(炒) 60g 当归60g 升麻60g柴胡60g 陈皮60g 制法:以上八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

另取生姜20g、大枣40g加水煎煮二次,滤过。

取上述细粉,用煎液泛丸,干燥,制成水丸;或将生姜和大枣的煎液浓缩,每100g粉末加炼蜜100~120g及生姜和大枣的浓缩煎液,制成小蜜丸;或每100g粉末加炼蜜100~120g 制成大蜜丸,即得。

用法与用量:口服,水丸一次6g,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3次。

功效:补中益气丸的成分主要有:党参,炙黄芪,炙甘草,白术,当归,升麻,柴胡,陈皮。

党参和炙黄芪都可益气补中,用于气虚乏力。

当归则可以润肠通便、补气血,调经止痛。

炙甘草和白术都可用于脾胃虚弱,有健脾调胃、益气复脉之效,白术还可以燥湿利水,止汗,安胎。

柴胡可用于气虚下陷、肝气郁结、月经不调。

从分析其成分作用,不难看出补中益气丸功效主要是补中益气。

功效一: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可以有效调节中气下陷、滋补身体,解除体虚乏力症状。

功效二:健脾润肠。

这也是补中益气丸的功效之一,比如补中益气丸中的炙甘草和白术都可用于脾胃虚弱,健脾调胃、益气复脉之效。

功效三:调节免疫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

此种功效是根据补中益气丸的药理研究而来的,比如白术可以燥湿利水、当归则可以润肠通便。

功效四:治疗持久腹泻、脱肛、子宫脱垂。

比如白术有安胎之效。

功效五:调节月经不调,月经疼痛、补益气血。

当归和柴胡等都有此种功效。

功效六:增强机体非特异性抵抗力、抗菌、抗病毒等。

比如炙甘草可解附子毒,升麻有发表透疹,清热解毒的功效,可用于风热头痛,齿痛,口疮,咽喉肿痛等。

功效七:对于气阴两虚型肺癌有较好的开脾胃和止汗作用。

药理研究:补中益气丸对免疫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均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并能增强机体非特异性抵抗力、抗菌、抗病毒等。

方解:有内伤外感并病者,若内伤重者,宜补养为先。

外感重者,宜发散。

此方惟上焦痰吐湿热伤食膈满者不宜服补中益气汤。

黄芪肺者气只本故以补肺固表为君蜜炙钱半。

人参甘草炙各钱。

脾者肺之本,故以补脾益气和中泻火为臣,益土能生金。

脾胃一虚,肺气先绝。

东垣说参芪甘草泻火之圣药也。

益烦劳则虚而生热自迟谓之泻。

白术除湿强脾土炒当归和血养阴为佐益补阳必并和阴不然则已亢。

陈皮以通利其气。

各五分升麻以升以阳明请气。

右升而复其本位。

柴胡以升阳请气左旋而上行。

胃中请气在下必加升柴以升之引参芪甘草甘温之气味。

上升以补胃气之散。

而实气表。

又以缓带脉之急缩以各三分生姜辛温三片大枣甘温二枚用以和营冲开腠理致津夜诸虚不足先建其中。

中者何脾胃是也。

煎服。

如更烦乱腹疼或周身有刺痛血涩不足也。

倍当归,精神短少倍人参加五味子,头疼加蔓荆子。

【临床应用】本品为升提中气之代表方剂,用于治疗脾胃气虚、中气下陷者。

临床可见体倦乏力,食少腹胀,久泻,脱水,脱肛,内脏下垂等症。

现代可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

1. 女性尿道综合征:补中益气汤加特拉唑嗪治疗女性尿道综合征,有效率可达86.2%。

2. 格林巴利综合征:补中益气汤治疗慢性格林巴利综合征具有有效率高且副作用小。

3. 重症肌无力:用大剂量强的松并用补中益气丸的方法治疗重症肌无力,上睑下垂型27例,随访半年以上,总有效主为100%,治愈率为81.5%,复发率为4.5%。

4. 男性不育症:应用八味地黄丸和补中益气丸治疗男性不育25例,总有效率为92%,未见有明显副作用。

5. 肾炎血尿:采用本方加味治疗肾炎顽固性血尿187例,痊愈154例,总有效率为97.9%,提示本方法对该病具有缓解症状,消除血尿,蛋白尿,降低血肌酐、尿素氮和改善肾功能的作用。

6. 胃下垂:采用ATP(三磷酸腺苷)与补中益气丸口服治疗300例脾虚气陷型胃下垂1~2个月,结果胃下缘上升2~5厘米者188例,症状消失1年后复发45例。

7. 小儿尿频症:用补中益气汤加露蜂房治疗小儿尿频症100例,全部治愈,治疗时间最长15天,最短5天。

用补中益气汤合缩泉丸治疗小儿神经性尿频52例,疗效显著。

8. 胆汁返流性胃炎:以补中益气汤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89例,痊愈19例,显效32例,有效3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90%。

9. 慢性肝炎:用补中益气汤治疗慢性肝炎31例,治愈12例,显效10例,好转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7.1%。

10. 脑外伤综合征:用补中益气汤治疗脑外伤综合征30例,结果表明本方汤剂能显著缓解脑外伤综合征引起的头痛头晕、失眠多梦、心悸、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欧亚力治疗脑外伤后遗症90例,亦取得良好疗效。

11. 神经性耳鸣:用补中益气汤治疗神经性耳鸣33例,治愈21例,显效7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9%。

12. 前列腺增生:用公英葫芦茶合补中益气丸治疗前列腺增生98例,临床治愈32例,显效66例,总有效率为100%。

13. 眩晕症:用补中益气汤治疗眩晕症198例,痊愈98例,有效45例,好转38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为91.4%。

14. 过敏性鼻炎:以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过敏性鼻炎100例,疗效满意。

15. 慢性腹痛:用补中益气汤治疗慢性腰痛86例,治愈62例,好转8例,总有效率为100%。

16. 低置胎盘:以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低置胎盘55例,疗效满意。

17. 低血压:用补中益气汤治疗原发性直立性低血压30例,显效28例,有效2例,总有效率为100%。

18. 踝交通支瓣膜功能不全:用补中益气汤治疗踝交通支瓣膜功能不全42例,显效35例,有效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9%。

19. 崩漏:用补中益气汤合红孩儿治疗崩漏150例,疗效显著。

20. 中风痴呆病:用补中益气汤加三七、冰片治疗中风痴呆病40例,基本治愈6例,有效26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0%。

21. 便秘:用补中益气汤治疗慢性单纯性便秘183例,临床治愈86例,显效52例,有效32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93%。

22. 小儿厌食症:用补中益气丸治疗小儿厌食症50例,取得良好疗效。

23. 先兆流产:用补中益气汤治疗先兆流产30例,均在服药10~15剂后血止,症状消失,经治疗后均至足月分娩。

24. 其他:还可以治疗气虚喉喑、术后肛门坠胀、产后尿潴留、排尿性昏厥、反复性角膜上皮脱落、多唾症、下肢肿胀、白内障、尿潴留、尿失禁、淋病后尿道炎、小儿脱肛、损伤性尿闭、麻痹性肠梗阻、痔疮、蛋白尿、M SA(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败血症、不宁腿综合征、变异型心绞痛等。

近年来临床报道,用该药经中医辨证后治疗下列疾病也有良效。

1.老年气虚感冒。

取苏叶3克,捣碎后用沸水浸泡,以该药茶引送暇补中益气丸1丸,每日早、晚各1次。

曾治疗50例患者,10-20天全部治愈。

2.白细胞减少症。

该药配方中党参、白术对于因化疗或放疗引起白细胞下降有促其回升之效。

治法是补中益气丸每次2丸,每日3次,15天为1疗程,可连续用药3-4个疗程,直到血常规检查正常为止。

3.脱肛。

该药能增强肠道平潦肌能力,治疗脱旺及无力性疾病有良效。

治疗时用补中益气口服液(也可用丸剂),每服1支,每日2~3次。

般用药15~20天即可取得疗效。

4.褥疮。

该配方中黄芪可提高免疫力,增强皮肤营养,促进创伤缀织肉芽形成,制止化脓,扩张周围血管,改善血液循环;当归则有提高机体免疫力、解热、镇痛和镇静作用,有利于褥疮恢复。

补中益气丸每次1丸,1日3次,2—3个月褥疮可明显缩小,可获痊愈。

5.治肠道易激综合征。

用补中益气丸,每日2次,每次1丸,15天为1个疗程。

结果34例中治愈20例,有效8例。

痊愈的病例经随访半年均未见复发。

6.治眼睑下垂。

对于跟睑下垂、上睑不能上举、眼难睁、并疼痛的患者给予补中益气丸,每日2次,每次1丸,一般服药半月即见效。

【注意事项】1. 本品不适用于恶寒发热表证者,暴饮暴食脘腹胀满实证者。

2. 不宜和感冒类药同时服用。

3. 高血压患者慎服。

君子居SEO4. 服本药时不宜同时服用藜芦或其制剂。

5. 本品宜空腹或饭前服为佳,亦可在进食同时服。

6. 服药期间出现头痛、头晕、复视等症,或皮疹、面红者,以及血压有上升趋势,应立即停药。

现代研究现代研究表明,本方之所以能补中益气,升阳举陷(通过补气升阳,使下陷的中气得以恢复,从而治疗脏器下陷),是因为它对肠管运动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可增强子宫肌肉张力,抑制子宫运动,具有抗缺氧、增强体力、改善蛋白质代谢、抗贫血等作用,同时,还能提高免疫机能,降低肿瘤化疗的毒副作用。

随着现代药理学研究以及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本方在治疗虚热感冒、胃下垂、子宫下垂、脱肛及气虚发热方面,疗效已经得到肯定。

在本方的基础上进行加减后,它的适应症得到进一步扩大,可用来治疗低血压、流行性出血热、头痛、失眠、美尼尔氏综合征、眼睑下垂、慢性腹泻、女性尿道综合征、白带过多、产后尿潴留、产后及妇产科手术后尿失禁、前列腺增生、男性不育、术后发热、慢性低热以及化疗毒副反应等等。

四、应用注意:选用该方时,需要注意它的适应症,如果出现烦躁、口渴、手足心热等阴虚发热,则不能用该方;命门火衰、虚寒或湿热泻痢者也不宜使用。

临床治疗仍然以辨证施治为主,仅供参考。

以下为的现代临床章其明医生医案:五、医案补中益气汤出于“金元四大家”之一李东垣的《脾胃论》,作者用之加减治疗内、妇科杂症,颇有效验,现介绍如下。

1 神经性头痛阿某某,女,48岁,维吾尔族。

2005年4月8日初诊。

患者头痛病史8年,每因劳累,受寒或精神刺激而发,发作时需服用大量止痛药并卧床休息方得缓解。

曾在城区多家医院检查,诊为“神经性头痛”。

此次发作,经用西药数月不愈。

症见:头闷痛,以前额及两侧太阳穴为甚,有时痛如锥刺,头目昏晕,倦怠纳差,二便正常,舌质暗淡,脉虚细弱。

证属中虚清阳不升,气虚血滞。

治以益气升清,通络止痛。

处方:黄芪、党参各25g,川芎18g,白芍15g,白术12g,白芷、当归各10g,升麻、柴胡、炙甘草各6g,3剂后,头痛大减。

原方再进6剂,头痛止。

继以补中益气丸巩固疗效。

随访半年旧恙未发。

按:头为清阳之府,气虚鼓动无力,清阳不升,血行涩滞,不通则痛,故头痛如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