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音乐史重点总结
欧洲音乐史——精选推荐

第一章1.古希腊时期的三大悲剧大师埃斯库罗斯《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和《俄瑞斯忒亚》等;索福克里斯《俄狄浦斯王》和《安提戈涅》等;幼里庇底斯《美狄亚》和《特洛伊妇女》等。
2.古希腊代表乐器及象征里拉琴(太阳神)、阿夫洛斯管(酒神)。
3.古希腊时期的音阶调式四音音列、完整音列体系。
4.荷马史诗两部《伊利亚特》和《奥德赛》。
5.和谐论观点―和谐论‖是由古希腊时期伟大的哲学家和数学家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约公元前580~前550年)提出的,他是第一个以理论的方式向人们解释音乐现象的人。
古希腊人崇尚宇宙,因此对天文关注较多,毕达哥拉斯认为音乐和天体的运动存在相似性,并且提出了―和谐论‖,这个理论对西方后来的音乐观念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主要观点如下:①以弦长为基础产生音阶中的音程关系,当弦长比为2:1时,两音的音程关系为八度;当弦长比为4:3时,两音为四度关系;当弦长比为3:2时,两音为五度关系。
②只有四、五、八度才是和谐的音程,其余的音程都是不和谐音程。
6.古希腊罗马音乐对西方的贡献①古希腊音乐是孕育西方音乐的源头。
②古希腊艺术中所提倡的―三位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如―悲剧‖)为后世歌剧、舞剧等综合艺术品的产生发展提供了蓝本。
③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等人的音乐思想奠定了音乐美学发展的基础。
④古希腊时期创立的音乐理论成为后世音乐发展的基础,西方音乐的主体正是在―和谐论‖的影响下发展的。
这一时期创立的各种调式成为中世纪教会音乐调式的前身⑤公元313年罗马皇帝颁布―米兰赦令‖,使基督教成为合法宗教,从此西方基督教音乐文化拉开了历史的帷幕,西方音乐也开始了漫长的发展道路。
7.音乐主要伴随着以下几种形式而出现:①伴随着对神的祭祀仪式而出现:如古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节庆中,人们为了表达对居住在奥林匹斯山上的天神宙斯的崇敬,伴随着祭祀仪式,还举行载歌载舞的音乐庆典。
②伴随着诗歌的吟诵而出现:如荷马史诗《奥德赛》和《伊利亚特》。
欧洲音乐史

欧洲音乐史古希腊音乐古希腊音乐是只记录旋律的单声部音乐,它几乎全部是即兴表演,形式完美的希腊音乐总是与诗歌、舞蹈结合在一起,音乐的旋律、节奏与诗歌的韵律紧密结合,并伴随有规定的舞蹈。
(1)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2)抒情诗:原指和着里尔琴而唱的诗歌,由抒情诗人自创自唱,分为笛歌和琴歌两种,笛歌用阿夫洛斯管伴奏演唱,琴歌用里尔琴伴奏演唱(3)颂歌:是为重大仪式写作的诗歌,运用华美的合唱形式,唱时伴有舞蹈和乐器演奏。
(4)悲剧:是由酒神颂歌发展而来,古希腊悲剧的含义在于“严肃”,常取材于神话传说和荷马史诗,主题常是英雄人物与不可抗拒的命运之间的冲突,表达了古希腊人民命运作斗争的坚强意志。
悲剧是戏剧、诗歌、音乐和舞蹈合而为一的综合艺术形式。
(5)著名的三大悲剧作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得斯。
(6)喜剧:源于酒神祭典上的狂欢歌舞,最初只是礼俗打诨的滑稽剧,公元前6世纪具有诗歌的结构和合唱歌队,初具喜剧的形式。
其发展可分为旧喜剧、中喜剧和新喜剧三个阶段。
最著名的喜剧作家是旧喜剧时期的阿里斯托芬。
(7)记谱法:古希腊字幕记谱法(8)乐器:弦乐:里尔琴;管乐:阿夫洛斯管(9)古希腊的哲学家有:毕达哥拉斯、柏拉图、亚里士多赛诺斯(10)古罗马音乐:它是一种庆典化、娱乐化和实用化的音乐,是罗马阶级统治的工具。
主要乐器有:管乐器:提比亚、图巴号、圆号、科尔努;还有科特西比乌斯发明的管力水风琴中世纪教会音乐(1)格里高利圣咏罗马天主教会的圣咏,是中世纪教会音乐的核心,俗称“格里高利圣咏”或“格里高利素歌”。
内容选自《圣经》,用拉丁文演唱,为单声部歌词。
它是不分小节的无伴奏圣歌。
它吸收有严格的旋法规范,用八种教会调式,用纽姆谱记录,通常分为两类宣叙性和旋律性。
有三种主要的旋律形式:音节式、咏唱式、花腔式。
(2)弥撒是最庄严的宗教音乐仪式,由诵经祈祷和圣咏歌唱等项目组成,其内容主要是赞美基督耶稣在十字架上献身的牺牲精神。
欧洲音乐史

欧洲音乐史欧洲音乐史名词解释:1.《无词歌》:也叫《无言歌》,是一种宛如歌曲的钢琴小曲,其中包含一个歌曲性质的旋律和相应的伴奏部分,为门德尔松首创。
没有歌词,但门德尔松认为他的《无词歌》所表达的思想内容比歌词还要明确,《春之歌》,《威尼斯船歌》6卷48首小曲。
2.玛祖卡舞曲:一种三拍子的波兰民族舞曲,情绪热烈,节奏重音常弱在第三拍,有的落在第二拍,这是玛祖卡舞曲最大的特点。
3.波尔涅兹舞曲:又称“波兰舞曲”,是一种缓慢庄重,具有贵族气质的舞曲,18世纪起成为独立的器乐曲,多用复三部曲式三拍,肖邦创作的13首波尔涅兹,把这种舞曲题材推向世界。
4.交响诗:由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首创,又名“音诗”,是一种单乐章的乐队作品,常根据奏鸣曲式的原创自由发挥,多以文学作品或故事为题材,采用标题音乐形式。
5.恰尔达什:也称为匈牙利舞曲,是由两段具有对比性质的舞蹈音乐组成的。
前半部分成为“拉苏”,其特点是速度缓慢,音乐庄重,用2/4、4/8拍;后半部分成为“弗里斯卡”,其特点是速度较快,气氛热烈,表现男女双人舞的热烈的场面。
6.无终旋律:是瓦格纳在他的乐剧中采用的音乐手法,在戏剧中音乐始终不停顿的向前发展,取消了传统歌剧中割裂戏剧的分曲结局。
没有咏叹调、宣叙调之分,声乐富有朗诵性,叙述也带有歌唱性,这种不间断的音乐乐剧形式被成为“无终旋律”。
7.主导动机:也称为“主导主题”。
在大型音乐作品中,用以象征某一特例人物、事件、情感,并始终以所象征的人物或剧情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音乐片段被成为主导动机,具有标签和符号的意义。
8.民族乐派:19世纪初,浪漫主义音乐形成,到19世纪中期北欧、中欧以及俄罗斯等一些国家掀起的一种音乐风格,他在强调表现个人感情的同时,渗透了本民族音乐的特征,音乐家在创作中运用民间歌曲、舞曲的音调、节奏等来强调音乐的民族特点,作品体现了浓郁的乡土的风情,鲜明的国籍性和民族性,具有这种音乐创作风格的音乐家被人们成为民族乐派。
欧洲音乐史

1 奥地利作曲家表现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勋伯格《华沙幸存者》2被誉为奥地利第二国歌的是:《蓝色的多瑙河》3公元前六世纪运用数学方法研究乐律的希腊哲学家是:毕达哥拉斯4有交响乐中的断臂维拉斯的作品:舒伯特《第八交响曲》5现代钢琴由哪种键盘乐器演变而来:哈普西科德6玛祖卡是源于哪个国家的舞曲:波兰7贝多芬说:“它不是小溪,是大海”中的他是:巴赫8中世纪的格列高利圣咏是欧洲音乐的核心,他是哪个教会的圣歌:罗马天主教9巴赫和亨德尔是哪个时期的作家:巴洛克时期10亨德尔的作品主要有哪些:《弥赛亚》、《参孙》、《扫罗》、《阿尔希那》、《奥兰多》11门德尔松在音乐史上的贡献:1创办了德国第一所音乐学院;2使人们重新认识巴赫作品的价值;3他还首创无歌词,把歌唱性旋律和钢琴织体结合成统一的整体,成为浪漫派特性曲的重要体裁,指挥莱比锡布业大厅乐队,努力提高乐队素质。
12瓦格纳的乐剧《尼伯龙根的指环》包括哪几个乐章:1齐格沸里德2诸神的黄昏313中世纪的副音乐形式有哪几种:14古希腊的乐器有哪几种:弦乐器、管乐器16(1)贝多芬第三交响曲:贝多芬第三交响曲即为《英雄交响曲》1803年创作的,这部取精用宏,气势磅礴的作品,从内容到形式都是一次飞跃。
第一乐章写英雄的性格和英雄在千锤百炼中成长,把传统的奏鸣曲扩充到前所未有的规模,从开始,展开部变成了天才的用武之地,展开的末尾,音乐描写“英雄在号角声中从死亡的深渊里站起”时,在小提琴属七和弦的颤音背景上,圆号吹出了主三和弦的号角之声。
(2)柴可夫斯基《第六交响曲悲怆》:1893年创作。
它似乎是对人生归宿的预言。
第一乐章叹息和哭泣的音调为全曲奠定了悲伤的基调,第二乐章是四五拍的圆舞曲,表现了爱情的甜蜜,第三乐章是欢腾的谐虐曲,终曲乐章以巨大的忧伤和无奈向人们宣告:死亡,是人生唯一的出路。
(3)柏辽兹《幻想交响曲》1830年创作。
这部交响乐有一个代表爱人的热情洋溢的主题,贯穿全曲之中,柏辽兹称之为固定观念,柏辽兹用主题变形的手法来处理它,在第二乐章(舞会)中,这个主题变成了圆舞曲,在第三乐章(田野风景)中变成了田园曲,第四乐章(向断头台行进)主人公在受刑前的一霎那,固定观念以原形出现,还是那么热情,但出现的只是片段,一下子就刀起头落,魂归阴府了,在第五乐章(安息日夜会之梦)中,固定观念被装扮成一个粗俗不堪的曲调,在主人公眼里,“她居然也现身于女巫们的夜会,来参加为她而死的人的葬礼,在这种场合,简直连一个下贱的娼妓也不如。
欧洲各时期音乐史

欧洲各时期的音乐巴洛克时期1、巴罗克——一词源于葡萄牙语,意为“形状不规则的珍珠”,是十四世纪西方建筑、雕塑艺术中奇异、变形、夸张甚至荒诞的风格,音乐沿用这个词,实指巴罗克音乐用流利酣畅得多声部旋律、鲜明的强弱对比和音色的对比等。
2、巴罗克时期音乐的旋律:乐句长短不以,主题较长,无论声乐或器乐,旋律都空前的华丽复杂,有相当多的装饰音和模进音节。
和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一样,曲调带有形象性、色彩性的特征,引人注目的是,旋律中有明显的和声属性。
3、巴罗克时期音乐的节奏:有两种节奏——自由节奏和律动鲜明规整的节奏前者用于宣叙调、前奏曲、托卡塔,后者用于咏叹调、赋格等两种节奏在一个乐章中保持适中,这两种节奏还常搭配使用。
4、巴罗克音乐的调是:大小调体系取代教会体系。
5、巴罗克时期的和声:数字低音普遍使用,新的和声观念理论建立,已形成了完整的以主、属、下属为中心的功能和声体系,利用不协和音使调性转换,并使和声的进行富有情感的色彩,十二平均律在十七世纪的发明与和声体系的充分发展有密切关系。
6、巴罗克时期的音乐情绪:在一个乐章内保持一种基本情绪,各乐章间形成对比,乐章常是快慢交替的。
7、通奏低音——巴罗克时期特有的作曲手段,在键盘乐器的乐谱低音声部,表上明确音并表以说明其上方和声的数字,演奏者根据这种提示奏出低音和和声,而该和弦的排列有演奏者自己选择,高音声部和低音声部的分离感,也是数字底音的主要表现。
8、巴罗克时期的织体:复调织体占主要地位,写作技术达到了空前的高峰,与文艺复兴时期的复调不同,它是建立在和声基础上的对位,同时也有许多作品采用主调织体。
9、巴罗克时期的乐队结构:弦乐、管乐演奏音乐的旋律声部,古钢琴奏出通奏低音。
10、巴罗克时期的音乐体裁:声乐:弥撒、经文歌、众赞歌、格局、清唱剧、康塔塔、受难乐以及各种独唱合唱。
器乐:前奏曲、托卡塔、幻想曲、变奏曲、奏鸣曲、组曲、赋格、协奏曲。
1.巴洛克:从大约1600年到1750年这一个半世纪,在西方音乐史上被称为巴洛克时期。
欧音史重点

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1750年~1820年)音乐的整体风格特征:*音乐从教堂步入宫廷,并逐步走向社会,走向民众。
*音乐创作不再以巴罗克时期的复调手法为主,采用的是主调音乐形式。
加强了旋律与和声的对应,建立起“主—下属—属—主”的功能和声进行。
*确立曲式分段式结构原则,旋律不再采用巴罗克时期延绵不断、扩充的音型,而是以短小对称的2、4小节(也有3、5、6小节)为基本单位形成方整型乐句结构。
音乐呈现出优美、简单、均衡的特征。
*主题动机式发展,以主题间的对比取代巴罗克时期单一主题的模进发展。
*“通奏低音”被明确的乐器记谱取代,使作曲家对乐器音色的体验更明晰。
*追求客观的美,描绘自然界中的人挣脱对教堂中的神、宫廷中的君主的依恋,拓宽了音乐的表现范围和表现力。
*音乐的重心移到新型的器乐体裁——交响曲、协奏曲、奏鸣曲、四重奏上。
歌剧专题⏹※格鲁克和他的歌剧改革⏹1714-1787⏹德国作曲家⏹改革的主旨:“质朴和真实是一切艺术作品的美的伟大原则。
”⏹他提出:音乐从属于诗歌与戏剧,要使音乐达到促使剧情发展的作用,追求真实地表达人物的情感,绝不应为了毫无意义的歌唱技巧的炫耀而妨碍剧情的发展,把那些打断情节的、多余的装饰统统去掉。
⏹他这样说:“在我着手写一部歌剧之前,我只有一个愿望,那就是忘掉我是一个音乐家。
”当人们请求他在一份歌剧的总谱上再添加一首咏叹调时,他说:“一个音乐也不能加!这部歌剧的音乐味儿已经过分了!”代表作品:歌剧《阿尔西斯特》、《伊菲姬尼在奥利德》、《奥菲欧与优丽狄茜》《奥菲欧与尤丽狄茜》中奥菲欧的咏叹调:艺术成就:1、音乐服从诗和剧情的需要,戏剧内容的阐释是第一要素。
2、放弃返始咏叹调的表达,删除一些不必要的花腔段落,并用有伴奏的宣叙调代替“清唱宣叙调”,咏叹调与宣叙调差别不大。
3、歌剧序曲成为歌剧的一部分,参与表达歌剧的内涵。
4、管弦乐在歌剧中根据内容的需要烘托剧情的发展,而不仅仅处于伴奏的地位。
欧洲音乐史的复习资料

1)。
莫扎特交响曲的特点:1、写作技巧是从海顿那直接继承过来的,但去掉了海顿以往交响曲的影子,加强了奏鸣曲式中两主题间的对比,促进了戏剧性的发展。
2、和声调性大胆的构思和运用,展开部的尾部幅度在一定程度上预示着后来贝多芬交响曲创作的新倾向。
2)。
莫扎特三乐章的古典协奏曲形式:1、第一乐章是奏鸣曲式的快板,用双呈示部,第一呈示部比较朴素,在主调上,有乐队奏出,篇幅较短,只出现一部分主题;第二呈示部比较华丽,富于技术性,由独奏乐器和乐队奏出,增加新的主题,所以内容比第一呈示部丰富的多。
2、第二乐章是咏叹调式的抒情慢板。
3、第三乐章是回旋曲式或奏鸣回旋曲式的快板。
3)。
贝多芬:9部交响曲,32首钢琴奏鸣曲、17首弦乐四重奏、5首钢琴协奏曲、一首小提琴协奏曲、歌剧《菲岱里奥》、《莱奥若拉》第三序曲、《爱格蒙特》、《科里奥兰》序曲及《庄严弥撒》等。
交响曲:第三交响曲《英雄》、第五交响曲《命运》、第六交响曲《田园》、第九交响曲。
钢琴:第十七首《暴风雨奏鸣曲》、第二十三首《热情奏鸣曲》、第二十一首《黎明》。
32首钢琴奏鸣曲被称为“钢琴音乐的《新约全书》”,与“旧约全书”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相对应。
4)为什么说贝多芬是时代的巨人?因为1、他是古典主义的终结者,他的9部交响曲大多是古典主义的典范,在他的交响曲中,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上都远超出了维也纳古典交响曲的意义和风格,他不仅将重大的社会政治题材引入到交响曲体裁,形成了英雄性、群众性的新风格,而且确定了贝多芬交响套曲的哲理布局,三个主题交织发展的理想的交响乐的布局:a、时代的英雄主题、b、个人与命运的抗争、c、人类达到理想王国的奋斗。
2、他是浪漫主义的开创者,《第九交响曲》在和声、配器和曲式方面都有许多创新之处,如第一乐章的空五度和弦预示了印象派的技法;第二乐章把奏鸣曲纳入了复三段式之中,为浪漫派交响音乐开了先例;第三乐章中,降E调自然圆号吹出旋律,第一次达到了技术的极限;第四乐章采用康塔塔形式,第一次在交响曲中加入声乐,并开混合曲式和性格变奏的先例,引子中七个音同时出现,预示了现代音乐的和弦快。
欧洲音乐小结

欧洲音乐小结欧洲音乐是世界上最丰富多样的音乐之一,包括了各种不同的音乐风格和流派。
这些音乐不仅丰富了欧洲音乐文化,同时也对世界音乐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欧洲音乐进行小结。
欧洲音乐有着悠久的历史,并深受文化和历史背景的影响。
古希腊时期,音乐被视为神圣的艺术,与舞蹈、戏剧和哲学紧密相连。
古希腊音乐主要以声乐为主,表现力丰富。
中世纪时期,基督教音乐经历了较大的发展,特别是教堂音乐。
这个时期的音乐通常是宗教的,用于赞美神明。
文艺复兴时期,音乐开始逐渐分离出来,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
巴洛克音乐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重要音乐流派,强调和声和复杂的乐器编曲。
随着欧洲的发展,音乐也在不断变化。
18世纪的古典音乐是欧洲音乐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著名的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和贝多芬在这个时期创作了众多经典作品,如《莫扎特小夜曲》和《贝多芬第九交响曲》。
古典音乐强调音乐的结构和情感表达,注重对乐曲整体的细致处理。
19世纪是欧洲音乐史上最重要的时期之一,被称为浪漫主义时期。
浪漫主义音乐强调个人情感和想象力,追求自由和激情。
著名的德国作曲家贝多芬在这个时期创作了许多深受欢迎的作品,如《命运交响曲》和《贝多芬第五交响曲》。
此外,意大利的歌剧家维尔第和威尔第也在这个时期崭露头角,他们的作品在音乐界引起了巨大的影响。
20世纪是欧洲音乐史上最富创造力和多样性的时期。
现代音乐家试图突破传统音乐的边界,探索新的音乐语言和技巧。
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重要的音乐流派,如印象派、表现主义、现代主义等。
法国作曲家德彪西是20世纪印象派音乐的代表,他的作品充满了光线、色彩和情感的表现。
奥地利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则代表了20世纪表现主义音乐,他的作品充满了紧张和矛盾的情感。
除了古典和现代音乐之外,欧洲还有许多其他的音乐风格和流派。
民间音乐是欧洲音乐中重要的一部分,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音乐传统。
爵士乐和摇滚乐是20世纪以来层出不穷的音乐风格,它们深受年轻人的喜爱,并对全球音乐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欧洲音乐史重点总结——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19世纪20、30年代——20世纪初)※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的知识框架:一、浪漫主义时期的兴起(浪漫主义早期):代表人物:韦伯(德国);舒伯特(奥地利);二、浪漫主义时期的繁荣(浪漫主义中期):代表人物:舒曼(德国);门德尔松(德国);肖邦(波兰);约翰•施特劳斯(奥地利);小约翰•施特劳斯(奥地利);<1>交响诗:李斯特(匈牙利)——创始人;柏辽兹(法国)——标题音乐创导者;<2>歌剧:{1}意大利歌剧——罗西尼、贝里尼、唐尼采蒂、威尔第;{2}法国歌剧——奥芬巴赫、比才、古诺;{3}德奥歌剧——韦伯、瓦格纳;<3>民族乐派:{1}俄罗斯——格林卡;强力集团;柴可夫斯基;{2}捷克——德沃夏克、斯美塔那;{3}芬兰——西贝柳斯;{4}挪威——格里格;三、浪漫主义时期的结束(烂漫主义晚期):<1>浪漫主义音乐流派——马勒、理查德•克莱德曼;<2>印象主义音乐流派——德彪西、拉威尔;※需要重点记忆的史实:1、交响诗:这是一种不严格遵守古典作曲结构,标题均含有诗意的单乐章交响曲体裁,其中不同程度的包含了古典交响套曲各乐章的主要序曲的特点,同时又言简意赅的阐明了音乐的思想主题。
它是一种具有描写或叙事性、抒情性或戏剧性质的标题管弦乐曲,它的前身是音乐会序曲。
交响诗创始于十九世纪中叶,创始者是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
【创始人——李斯特(匈牙利)】2、法国歌剧:1)、大歌剧:这是在1820年以后在法国兴起的一种新型歌剧。
他有大规模的戏剧构思,强调戏剧场面,采用历史题材,有大型乐队、舞蹈与合唱作陪衬。
【创始人——梅耶贝尔】2)、喜歌剧:19世纪法国喜歌剧与大歌剧并行发展,喜歌剧用对白而不用宣叙调。
它的规模一般比大歌剧要小,音乐也更简单,要求的演员也很少,不适用历史题材,情节是喜剧性的或感伤性的。
【代表人物——奥柏《魔鬼兄弟》】3)、谐歌剧:它又被称为轻歌剧,谐歌剧是从喜歌剧发展而来的,但更强调喜歌剧中机智、讽刺的因素。
【代表人物——奥芬巴赫《地狱里的奥菲欧》】4)、抒情歌剧:一种介乎于大歌剧和喜歌剧之间的艺术形式,体裁主要取自浪漫的戏剧或幻想的文学,音乐上强调优美抒情的旋律。
【代表人物——古诺《浮士德》】3、圆舞曲:这是一种源于德国奥地利地区的民间舞蹈“连德勒”舞曲,在音乐性格上华丽、活泼、优雅,速度较快,常是小快板,三拍子的节奏,有强烈的节奏和快速旋转感。
整首作品的结构式:主体为3-5首小圆舞曲,前面有序奏,最后有结束部,各段落连续演奏而不中断。
【代表人物——约翰•施特劳斯(父子)】4、民族乐派:民族乐派又称民族主义乐派、民族主义音乐,它是浪漫主义音乐的一个分支。
19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初,在欧洲(东欧和北欧)各国先后出现的一批作曲家,1.他们都立志于发展本民族的音乐;2.他们在各自的音乐创作之中采用民族体裁和民族的音乐元素;3.他们的作品都反映了民族的风情和民族精神。
5、强力集团:它是俄国民族解放运动中于19世纪60年代在俄罗斯音乐界形成的一个有共同目标和见解的音乐小团体。
其中心人物是巴拉基列夫(作曲家);其他成员还有鲍罗丁(军医)、穆索尔斯基(军官)、居伊(军事工程学家)、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军官)。
所以又被称为“强力五人团”,也被誉为“新俄罗斯乐派”。
强力集团致力于确立和发展民族音乐文化,在作品之中运用民间的音乐语言,自己创作的旋律也渗透着民间因素,努力使作品的思想内容与音乐形式有机结合。
※需要重点记忆的人物:【韦伯】德国作曲家。
他是欧洲浪漫主义歌剧的先行者,它的作品以歌剧为主。
他最重要的歌剧作品是《自由射手》,1821年在柏林上演,标志着第一步德国浪漫主义歌剧的诞生。
这部作品也成为德国早期浪漫主义歌剧的代表作品。
【舒伯特】奥地利作曲家。
他被称为欧洲“艺术歌曲之王”,在浪漫主义时期留下了大量的作品,其中有艺术歌曲、交响曲、室内乐和钢琴小品等等。
艺术歌曲创作是舒伯特最重要的创作领域。
代表作品有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女》《冬之旅》以及后人为他编辑成的歌曲集《天鹅之歌》。
他的另一突出贡献在于将钢琴伴奏提高到了与声乐部分同样重要的地位。
其重要的歌曲有《野玫瑰》《魔王》《鳟鱼》《流浪者》,另外还有八首钢琴奏鸣曲,钢琴艺术歌曲《音乐的瞬间》《八首钢琴即兴曲》等。
【舒曼】德国作曲家。
浪漫主义音乐早期代表人物之一。
其主要作品有:二声部声乐套曲《诗人之恋》《妇女的爱情生活》,以及两首交响曲《降B大调第一交响曲“春天”》《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莱茵”》。
【门德尔松】德国作曲家。
他是德国第一所音乐学院莱比锡音乐学院第一任院长。
早在1829年于柏林,门德尔松亲自指挥上演了被人遗忘了一百多年的巴赫作品《马太受难乐》。
他的重要作品还有交响乐《第三(苏格兰)交响曲》、《第四(意大利)交响曲》,歌剧《仲夏夜之梦》、《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他首创的《无词歌》(或称“无言歌”)8集48首,是他创作作品之中最流行的钢琴作品集,也是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特征的新体裁。
【肖邦】波兰钢琴家、作曲家。
这是欧洲音乐史上唯一的以为专门从事钢琴作品创作的作曲家,他曾被誉为“钢琴演奏天才”。
其作品《黑键练习曲》《降E大调华丽大圆舞曲》《革命练习曲》《第一谐谑曲》等尤为有名。
肖邦继承和发展了波兰民族音乐文化的传统,同时创造性的吸取了欧洲古典主义时期和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的成就,开拓了近、现代钢琴艺术的新天地。
在挖掘和丰富钢琴的表现力,扩大和提高钢琴的表现范围上,具有卓越的贡献。
【李斯特】匈牙利钢琴家、作曲家、指挥家。
他被誉为“钢琴之王”或“钢琴魔王”。
其主要作品是《浮士德交响曲》、《匈牙利狂想曲》以及交响诗《前奏曲》;他的音乐创作数量很多,体裁也十分丰富。
主要成就在交响乐和钢琴音乐创作方面;他将钢琴演奏演出方式改为了侧对观众,并首创了单乐章标题交响曲体裁——交响诗,为管弦乐创立了新的艺术形式;他创作的十九首匈牙利狂想曲渗透了匈牙利的民族特点,是钢琴音乐的典范作品,为后来的民族乐派的先声;他的超级练习曲创造了钢琴演奏领域的辉煌技巧,极大地丰富了钢琴的教学与演奏;他强调钢琴的音乐效果,突破了前人的创作模式,使钢琴音乐具有交响性的管弦乐队的效果和诗歌般的宏伟气势;在他的晚期作品之中,他致力于探索新的技法,调性扩张到了极限。
【柏辽兹】法国作曲家。
代表作品有《幻想交响曲》、《海盗序曲》、《浮士德的沉沦》等。
其他的作品还有《罗密欧与朱丽叶》、《安魂曲》。
他是浪漫主义标题音乐的创导者,使文学情节和戏剧性构思侵入了交响曲的创作领域。
【罗西尼】意大利歌剧作家。
主要作品有《塞维尔的理发师》、《威廉•退尔》。
【威尔第】意大利歌剧作曲家。
他是意大利歌剧作曲家之中的代表人物,其重要作品有《纳布料》、《麦克白》、《列尼亚诺之战》等,中期创作的《弄臣》、《游吟诗人》、《茶花女》以及《安魂曲尼撒曲》。
【贝里尼】主要作品《诺尔玛》《梦游女》《清教徒》;【唐尼采蒂】主要作品《爱的甘醇》《军中女郎》;【奥芬巴赫】主要作品《天堂与地狱》《巴黎生活》;【比才】主要作品《卡门》;【古诺】主要作品《浮士德》;1 【瓦格纳】德国作曲家。
他认为音乐是一种手段,是一种戏剧、诗歌、音乐高度融合的体裁,其中戏剧是最终目的。
乐句中诗的基础应是民间构想、创作出来的神话传说,因为他们表现的是永恒与不朽。
瓦格纳的管弦乐在“歌剧”中担负着重要的戏剧性任务,表现意义有时甚至超过声乐部分,并把交响乐队扩大到了三管、四管编制。
(在瓦格纳的作品之中,声乐演唱结束后,由乐队继续表演和推动剧情的发展)瓦格纳废除了传统歌剧的分号编制,放弃了宣叙调与咏叹调的歌唱形式,创用“无终旋律”连贯的发展歌剧的戏剧性。
声乐部分也不只是剧中的歌曲,而使用介乎说唱之间的“谈话旋律”,随剧情发展的需要,自然地进入和消失。
瓦格纳的歌剧改革在音乐史上地位卓越,他不仅把德国浪漫主义歌剧发展至顶峰,而且对19世纪下半叶的欧洲歌剧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
1 【格林卡】俄国作曲家。
它是俄罗斯民族乐派的杰出代表,也是俄罗斯民族乐派的奠基人,其主要作品有《伊凡•苏萨宁》,还有具有异国风情的《阿拉贡霍达》和《马德里之夜》。
他的音乐创作有三个自身的特色:(1)他的作品都是从俄罗斯的民间音乐之中汲取营养;(2)作品的创作都是从俄国城市文化中得到启迪;(3)他的作品借鉴了西欧各国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成果。
他将俄罗斯民族音乐提到一个新的创作水平。
强力五人组——【穆索尔斯基】俄国作曲家。
他是强力集团之中最有个性和创造力的作曲家。
其主要作品有《鲍里斯•戈都诺夫》,交响幻想曲《荒山之夜》,钢琴组曲《图画展览会》。
强力五人组——【里姆斯基-科萨科夫】俄国作曲家。
他被誉为“海的风景画大师”,也是“五人组”之中的配器法大师,同时又是“五人组”之中最年轻的作曲家。
代表作品有歌剧《金鸡》、《五月之夜》;交响乐《舍赫拉查德》、《西班牙随想曲》等。
【柴可夫斯基】俄国作曲家。
其作品沉郁抒情,具有典型的俄罗斯风格。
他更注重发挥乐器的音乐效果,整个音乐的色调是洗练优雅的,他的交响曲非常富有戏剧性,乐队色彩时而精致典雅,时而粗犷暴烈。
他的音乐创作有以下特点:(1)他的音乐具有深刻的抒情性和强烈的戏剧性;(2)他的音乐旋律宛转悠扬,亲切自然,感情色彩浓郁;(3)他更注重对人物心理的细致刻画,音乐具有鲜明的俄罗斯民族民间音乐特色。
他的其他重要作品还有:舞剧《天鹅湖》、《胡桃夹子》;交响曲《第六“悲怆”交响曲》,幻想曲《1812序曲》等等。
【德沃夏克】捷克作曲家。
他的音乐有良好的音乐结构感,他将民族性的清新节奏、自然抒发的歌唱性旋律融会于传统交响曲体裁之中。
其主要作品有:歌剧《雅各宾党人》、《水仙女》;交响曲《e小调第9交响曲“自新大陆”》;交响诗《狂欢节》等。
【斯美塔那】捷克作曲家。
他被誉为“捷克民族音乐之父”,他的音乐创作在题材上常常是表现捷克的河山、民间的风土人情,或者是对祖国历史的缅怀。
其主要作品有:《李布舍》《被出卖的新娘》,交响诗《我的祖国》,其中交响诗《我的祖国》第2部《沃尔塔瓦河》是一部脍炙人口的佳作。
【西贝柳斯】芬兰作曲家。
他是民族乐派作曲家中的重要代表。
重要作品《芬兰颂》。
【格里格】挪威作曲家。
他是挪威民族乐派重要代表人物。
他的音乐创作以简洁淳朴的抒情乐曲为主,尤以歌曲和钢琴小品居重要地位。
代表作品有幻想诗《培尔•金特》、《a小调钢琴协奏曲》、《钢琴抒情小曲》、《c小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
【马勒】奥地利作曲家。
重要作品:声乐套曲《大地之歌》;【理查德•施特劳斯】德国晚期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
其重要作品有《唐•璜》、《唐•吉诃德》,歌剧《玫瑰骑士》。
他继承了柏辽兹、李斯特、瓦格纳的创作传统,热衷于标题音乐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