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有直接证据就可以认定案件事实正确么-及直接证据的特点
司法考试2020刑事诉讼法考点: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

司法考试2020刑事诉讼法考点: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1.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的划分标准。
根据证据与案件主要事实证明关系的不同,可以将证据划分为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
所谓刑事案件的主要事实,是指犯罪行为是否系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实施;所谓证明关系的不同,是指某一证据是否可以单独、直接地证明案件的主要事实。
直接证据是能够单独、直接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据。
也就是说,某一项证据的内容,无需经过推理过程,即可以直观地说明犯罪行为是否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实施。
刑事诉讼中的直接证据主要有:(1)被害人指认犯罪分子的陈述;(2)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3)现场目击者指认出犯罪分子并陈述犯罪过程的证言;(4)记载有关犯罪内容的书证;(5)某些通过监控设备摄录的能够再现犯罪经过的视听资料、电子数据。
虽然直接证据能够单独地、直接地证明案件主要事实,但在直接证据的运用中应当坚持孤证不能定案的原则。
因为如果仅有一个直接证据,而无其他证据,其本身的真实性就得不到其他证据的印证。
此外,由于直接证据往往是言词证据,因此,在收集、审查和运用直接证据时应注意严格依照法定程序进行。
严禁采用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等非法方法收集直接证据。
间接证据是不能单独、直接证明刑事案件主要事实,需要与其他证据相结舍才能证明的证据。
间接证据必须与案内的其他证据结合起来,形成一个证据体系,才能共同证明案件的主要事实。
刑事诉讼中广泛存在的是间接证据,常见的有:反映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到过现场的痕迹物品、犯罪工具,反映犯罪动机、目的的证据,认定案发现场的勘验笔录等。
特别是各种物证,一般只能证明案件事实中的某些片段或个别情节,基本上属于间接证据。
在区分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时要注意以下问题:(1)注意分类的标准是与案件主要事实之间的关系,至于与案件的其他方面有某种关系,如只对量刑有影响的,不是这一划分所考虑的内容。
(2)直接证据可以分为肯定性直接证据和否定性直接证据。
电大证据学形考1题目和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每题至少有一项答案正确,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1.法定的证据种类是法律按照证据事实的,( )对证据所作的具体分类。
A 特点B.来源C 表现形式D.本质属性2.刑事诉讼证据有以下几种( )。
A 物证、书证B .证人证言C 鉴定结论D.当事人陈述3.物证是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物品或者( )。
A 工具B .痕迹C 票证D.枪支4.诉讼证据具有以下特点( )。
A.全面性 B 客观性C 相关性 C 法律性5.对被告人的口供不能轻信,但经过查证属实后,( )成为定案的根据。
A 可以B.一律不能C 有的能,有的不能D —般不能6.常见的鉴定结论有( )。
A.法医鉴定 B .刑事技术鉴定C 司法精神病鉴定D.其它技术鉴定7.根据诉讼证据的( ),可以把证据分为原始证据和传来证据。
A 存在B 表现形式C 来源D.证明方向8.在理论上,从不同的角度、按照不同的标准,证据可分为( )。
A 言词证据和实物证据B .原始证据和传来证据C 物证和书证D.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9.被告人供述一般都是( )。
A.传来证据B.间接证据C 直接证据D·辩护证据10.讯问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主体有( )。
A 证人B 侦查人员C 检察人员D.审判人员1L不能反映案件主要事实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和书证是( )。
A.言词证据B.实物证据C 直接证据D .间接证据12.我国司法认知的范围有( )。
A.众所周知的事实B.自然科学定律C 当事人成认的事实D.生效判决确认的事实13.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区分是非、不能正确表达的人,不能作( )A 证人B 被害人C 被告人D.当事人14.可以成为被害人陈述的主体的有( )。
A.自然人 B .法人C 成年人D 未成年人15.以下关于证明对象的判断正确的选项是( )。
A.程序法事实不属于证明对象B.证据事实属于证明对象C 刑事诉讼中排除违法性的事实属于证明对象D.证明对象与实体法标准无关三、案例分析(40分)1.(15分)某市居民张三在本市永久商亭购置一箱啤酒招待朋友。
评析认定案件法律事实(3篇)

第1篇在司法实践中,认定案件法律事实是法律适用和案件判决的基础。
法律事实是指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客观情况。
正确认定案件法律事实,对于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公正,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认定案件法律事实进行评析。
一、法律事实的认定标准1. 客观性:法律事实是客观存在的,不受主观意志的左右。
在认定法律事实时,应当以客观事实为依据,排除主观臆断。
2. 法律性:法律事实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能够引起法律关系的变化。
在认定法律事实时,应当遵循法律的明确性、明确性和可操作性。
3. 证明性:法律事实应当具备证明力,能够为当事人所认可。
在认定法律事实时,应当注重证据的收集和运用。
二、认定法律事实的方法1. 证据法:证据法是认定法律事实的重要方法。
通过收集、审查和运用证据,可以证明案件事实是否存在,以及是否存在法律关系。
2. 法律解释:在认定法律事实时,应当结合法律条文进行解释,以明确法律事实的内涵和外延。
3. 逻辑推理:在认定法律事实时,应当运用逻辑推理,对案件事实进行推断和分析。
4. 专业知识:在认定某些专业领域的法律事实时,需要借助专业知识,对案件事实进行评估和判断。
三、认定法律事实的难点1. 事实认定与法律适用之间的冲突:在认定法律事实时,可能会出现事实认定与法律适用之间的冲突。
在这种情况下,应当遵循法律适用的原则,确保案件判决的公正性。
2. 证据不足:在认定法律事实时,可能会遇到证据不足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应当综合全案证据,力求查清案件事实。
3. 证人证言的可靠性:在认定法律事实时,证人证言是重要的证据来源。
然而,证人证言可能存在虚假、误导等情况,给事实认定带来困难。
四、认定法律事实的保障措施1. 加强证据收集和审查:在认定法律事实时,应当注重证据的收集和审查,确保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关联性。
2. 完善证人制度:建立完善的证人制度,确保证人出庭作证,提高证人证言的可靠性。
广东电大一网一《证据学》形成性考核测验二

试卷总分:100 得分:98
1.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特指()中的一种法定证据类型。
A.民事诉讼
B. 刑事诉讼
C.诉讼
D. 行政诉讼
答案:B
2.物证是以其外部特征、形状、性质及其存在的方式来证明案情的。
答案:正确
3.鉴定人不存在是否需要回避的情形。
答案:错误
4.自认必须在诉讼程序延续的过程中作出。
答案:正确
5.自认人作出自认是因为被欺诈、胁迫的,可以撤回自认。
答案:正确
6.自认可以向侦查人员作出。
答案:错误
7.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检举揭发同案犯共同犯罪以外的犯罪行为,也属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
答案:错误
8.按照证据事实形成的方法、表现形式、存在状况、提供方式来划分,证据可分为()。
A.原始证据和传来证据
B. 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
C. 本证和反证
D. 言词证据和实物证据
答案:D
9.物证是以其表达的思想和记载的内容查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物品。
答案:错误
10.经过复制、录音、传抄、转述等中间环节形成的证据,是()。
A.第一证据
B.原始证据
C. 第二证据
D.传来证据
答案:D。
直接证据的运用规则是什么?

直接证据的运用规则是什么?1、严禁刑讯遏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证据;2、必须在法庭上经过控辩双方的询问、质证;经过查实以后: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3、孤证不能定案。
【为您推荐】土地房产律师公司经营律师合同事务律师损害赔偿律师债权债务律师婚姻家庭律师在法庭上最有利的证据就是直接证据,那么什么证据属于直接证据呢,在法庭上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的运用是否有区别呢,直接证据也不是随便运用的,法律规定直接证据有▲直接证据运用的规则,下面问您整理编辑关于直接证据的运用规则。
▲一、直接证据含义直接证据对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明关系是直接的,一旦收集到确凿的直接证据,案件的主要事实便可得到证明。
因此,在司法和执法实践中,要重视直接证据的收集和运用,充分发挥其对案件主要事实的直接证明作用以便迅速、及时地查明案件事实,提高诉讼的效率。
为保证直接证据的证明价值,充分发挥直接证据对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明作用。
▲二、在运用直接证据时应遵守以下几项规则▲1、严禁刑讯遏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证据一直接证据在实践中多表现为言词证据,其真实性、可靠性、稳定性较差,刑讯逼供或暴力取证行为的主要目的是从被讯问人或被询问人口中掏取直接证据,威胁、引诱、欺骗等非法方法收集证据的目的也往往是为了获取直接证据,然而以上述非法手段获取的直接证据违背了陈述人的主观意愿,很难保证其陈述的真实性,且因其侵犯人权,为现代社会所不容。
▲2、必须在法庭上经过控辩双方的询问、质证;经过查实以后: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直接证据作为认定案件主要事实的依据,原则上必须有其他证据证明其真实可靠性后,才能用以作为认定案件主要事实的依据。
其中,对当事人陈述应当谨慎对待,既不能不信,也不能轻信。
这是因为,当事人与案件的处理结果有直接的利害关系,其陈述常常是真假难辨,虚实并存的,因此,必须有其他证据印证,经过查证属实后,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3、孤证不能定案。
政府文件是直接证据还是间接证据?

政府文件是直接证据还是间接证据?对政府文件是直接证据还是间接证据的判定,要根据具体的案件来看,如果它能够直接的单独的证明案件主要事实,那么他就是直接证据,但如果它不能直接证明案件的事实,但能和其他证据联系起来,共同证明和确定案件事实的,它就是间接证据。
直接证据就是能够独立作为认定案件关键的证据,间接证据就是需要通过审查每个之间是否有关联性才能够证明案件事实的,两者最大的区别就是与主要案件事实的关联性不同。
诉讼案件类型中,很多当事人都会向法院提供政府文件当做证据来运用,在本文中主要为你介绍政府文件是直接证据还是间接证据。
一、政府文件具有法律效力吗?《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八十九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作为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国务院可以“根据宪法和法律,规定行政措施,制定行政法规,发布决定和命令。
”因此,制定行政法规是宪法赋予国务院的一项重要职权,也是国务院推进改革开放,组织经济建设,实现国家管理职能的重要手段。
行政法规是国务院为领导和管理国家各项行政工作,根据宪法和法律,并且按照《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暂行条例》的规定而制定的政治、经济、教育、科技、文化、外事等各类法规的总称。
行政法规是具有法律效力的。
政府文件一般是指行政机关针对不特定的公民和组织制定并下发的除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外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
不具有法律效力,但具有普遍约束力。
二、政府文件是直接证据还是间接证据?一般情况下,所有能够证明案件事实的文件,都可以作为证据使用。
政府的文件,对公众有约束力、涉及到他们的权利和义务,也就是法律用语所称的行政法规、规章以外的其他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
所以政府的文件,是可以作为打官司的依据的。
对政府文件是直接证据还是间接证据的判定,要根据具体的案件来看,如果它能够直接的单独的证明案件主要事实,那么他就是直接证据,但如果它不能直接证明案件的事实,但能和其他证据联系起来,共同证明和确定案件事实的,它就是间接证据。
《证据学》四次形成性考核参考答案

《证据学》四次形成性考核参考答案《证据学》形成性考核(一)(第1-7章)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 .英美法系国家的证据学具有(C)的特点。
A•注重司法推定B•注重制定法典C,注重实用性D•注重自由心证2 .神示证据制度产生于(B)时期,是证据制度发展史上最原始的一种证据制度。
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3 •法定证据制度是对神示证据制度的(B),是历史上的一大进步。
A∙肯定B∙否定C•继承D•修正4-自由心证证据制度的立法最早产生于(C)oA•德国B•英国C∙法国D∙美国5.(C )是指证据对案件事实的证明的价值和功能。
A•证据方法B∙证据力C∙证明力D•证据原因)具有证人资格。
A•法人B∙非法人团体C∙公民个人D•企事业单位7•精神病鉴定通常聘请精神病院的医生进行,在鉴定时,精神科的医生就是(D)oA•专职鉴定人B•委托鉴定人C-兼职鉴定人D•职业鉴定人8观听资料的调查收集是指(C )按照法定程序和方法制作或者依法向有关单位或者个人调取视听资料的专门活动QA∙被害人B∙当事人C•执法人员D•律师9 .经过复制、辅音、传抄、转述等中间环节形成的证据,是(B)。
A,原始证据B∙传来证据C.第一证据D•第二证据10 .根据诉讼证据与当事人主张的事实的关系,可将诉讼证据分为(D)oA•原始证据和传来证据B•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C-有罪证据和无罪证据D•本证和反证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证据裁判原则的含义应当包括,(ACD)οA∙对事实问题的裁判必须依靠证据,没有证据不得认定事实B•裁判所依据的证据,必须是依法收集的证据C•裁判所依据的证据,必须是具有证据资格的证据D•裁判所依据的证据,必须是经过法庭调查和质证的证据2 •辨认的认识过程一般分为(ACD )几个阶段。
A•感期B•比较C•辨识D•记忆3 .以书证的表达方式为划分标准,可将书证分为∙(ABC )0 A•文字书证B•图形书证C-符号书证D•印象书证4 .∙当事人陈述的内容是(ABCD).A•关于案件事实的陈述•B•关于诉讼请求的说明和案件处理方式的意见C-对证据的分析和应否采用的意见D•对争议事实的法律评断和适用法律的意见5 .自认是(CD )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3年电大证据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2023电大证据学形成性考核册参照答案作业11、证据学研究对象包括哪些详细内容?(p3)证据学研究对象和详细内容应当包括如下几种方面:(1)证据法及其证明规则。
(2)证据及其证据力和证明能力。
(3)证据旳内容和形式旳统一关系。
(4)证据制度及其老式文化背景。
(5)证据制度和经济制度、诉讼制度旳关系。
(6)搜集、审查、判断和运用证据证明案件事实旳经验及证据理论。
2、怎样对旳评价自由心证证据制度?(p35)答:要对自由心证证据制度作出对旳旳公正旳评价,就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旳观点,对它进行全面旳分析。
自由心证制度取代封建时期旳法定证据制度具有一定旳历史进步性。
自由心证制度旳建立,引起了诉讼构造旳变革,否认了法定证据制度旳形而上学旳形式主义,抛弃了法定证据制度中旳封建特权,废除了刑讯逼供旳证明措施,确定了举证责任由控诉方担任旳原则,使被告人获导了辩护权。
自由心证制度还实行双方当事人对等辩护旳原则,能使法官根据当事人双方旳举证辩论,形成其内心确信,然后对案件作出裁判。
这是历史上构进步,对诉讼制度是一种重大旳革新,它推进了诉讼制度旳民主化进程。
自由心证制度旳建立,使法官挣脱了法定证据制度那些繁琐规则旳束缚,有也许按照自己旳经验和良心对证据和证据旳证明力进行自由判断,从而为查明案情和对旳处理案件提供了也许性。
它推进了证据科学旳发展和证据理论旳进步,自由心证制度是确认有审判权者即有真理旳原则,它为法官运用司法活动灵活地为政治服务提供了广阔旳天地。
这是自由心证制度可以产生并长期存在旳一种关键原因。
不过,自由心证证据制度,在评价证据价值上及其价值旳选择上,给法官和陪审团很大旳自由裁量权。
因此,当今世界各国无论是在立法上,还是在理论上,对法官依良心、理性“自由”地判断证据也有一定旳限制。
例如:《日本刑事诉讼法》第318条规定:“证据旳证明力由审判官自由判断。
”但紧接着第319条又规定,当被告人旳自白成为对他不利旳唯一证据时,法官不得将其作为有罪旳根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只要有直接证据就可以认定案件事实正确么?及直接证据的特点
直接证据是我国庭审过程中证据的一个种类,其在庭审
中扮演折重要的角色。
一般情况下,直接证据多表现为当事
人的录音录像,和一些证人证言。
那么,直接证据的特点是
什么?一种说法认为▲只要有直接证据就可以认定案件事
实,该说法正确么?针对此,小编做了以下相关分析。
▲一、只要有直接证据就可以认定案件事实,该说法正
确么?
该说法不正确。
直接证据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明关系是直接的,单独一
个直接证据可以不依赖于其他证据,以直接证明的方式对案
件的主要事实起到证明作用。
间接证据对案件主要事实的证
明,必须与其他证据结合起来,以推论的方式即间接证明的
方式起证明作用单独一个间接证据不能直接证明案件的主
要事实,它只能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某一情节片断,同其他
证据结合起来才能证明案件的主要事实。
▲二、直接证据的特点
▲(一)直接证据对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明关系是直截了当的
直接证据可以直接证明案件的主要事实,即能够单独直接证明案件主要事实。
直接证据对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明不需要经过任何中间环节,也无需借助其他证据进行逻辑推理就可以直观地指明案件的主要事实,因而运用直接证据认定案情的方法较简单,难度较小,运用起来比较便捷,只要一经查证属实,便可用作认定案件事实的主要依据,进而要做的工作就是查明其他次要的事实和情节,使证明的过程变得相对简单和容易。
对案件主要事实的直接证明性,是直接证据突出的特点和优点。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直接证据能够证明的情况范围并不完全一样,有的证明韵范围大,有的证明的范围小。
例如,证人证言可能会详细地描述犯罪行为的全部实施经过,却无法说明犯罪行为实施者的主观方面。
又如,被害人虽然可指认出犯罪行为人,却无法陈述犯罪行为的全部经过。
因而,在具体案件中,一方面多收集直接证据,另一方面也不能过分迷信直接证据,只有在广泛收集证据,综合各种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的基础上,才能全面、充分地展示案件的全貌。
▲(二)直接证据在司法实践中多表现为言词证据
言词证据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容易受到人的主观因素的
影响而有失真的可能性。
如证人对案件事实的感知和记忆因生理状况的影响和限制而可能出现差错,其表达能力也是因人而异;当事人因与案件的处理结果有切身的利害关系而往往夸大其词,或故意作出虚假的陈述;证人被收买、拉拢或受到威胁、欺骗,就会提供不真实的情况甚至故意作伪证。
因此,审查直接证据的客观真实性较为困难。
运用直接证据认定案件事实必须十分谨慎,应当按照法定程序对直接证据的真实性进行认真的查证核实。
▲(三)直接证据的数量少,且不容易获取
在证据的收集上,直接证据来源较窄,数量少,不易取得,在一些案件中甚至根本无法取得。
直接证据的这一特点在刑事案件中尤为突出。
由于犯罪分子实施行为往往具有隐蔽性,一般没有目击证人,因而缺少这方面的直接证据;犯罪行为是谁实施的,是如何实施的,只有犯罪人本人最清楚,但是犯罪分子案发后主动投案自首或被抓获后主动交代罪
行的较少,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拒不供述的情况下,就无法取得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口供;此外,在民事、行政案件中当事人一般只陈述对自己有利的情况,而对自己不利的情况则往往只字不提,因此欲使当事人陈述全部情况也并非易事。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不难看出▲只要有直接证据就可以
认定案件事实,这样的说法不正确。
该说法过于片面性,忽
略了我国庭审禁止证据单独定案的规定,法官在对案件的判断中,要对证据进行全面的分析,一项证据不清楚,都有可能导致该项案件的推进受到阻碍。
更多相关知识您可以咨询河南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