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时期草书特点

不同时期草书特点
不同时期草书特点

草书“绞转”笔法与“断点”的关系

庆旭

摘要:

在草书实践中,其根本大法为“绞转”笔法。但“绞转”笔法与各种辅助笔法关系密切,其中,“断点”作用重大。它的恰当运用,能使作品具备鲜活气息,畅而不堵,布局通透。关键词:

“绞转”“断点”

文/庆旭

内容提要:在草书实践中,其根本大法为“绞转”笔法。但“绞转”笔法与各种辅助笔法关系密切,其中,“断点”作用重大。它的恰当运用,能使作品具备鲜活气息,畅而不堵,布局通透。

关键词:“绞转”“断点”

线条是书法的核心。

从某一侧面可以说书法是一门线条的艺术,确切地说是一种特殊的、能够表情达意的线条艺术,

不管应用于何种字体,此特征都存在。当然因具体体势的不同,其线形、线性特征也是不同的——楷书有楷书的线条特征,其注重对端点的处理,对运笔过程的提按顿挫的处理;隶书的蚕头雁尾、一波三折;行草的形态上更加丰富多变、规律性相对弱化等等。

线条的表现手段是由各种要素组成的,如笔法、工具、主体情性等等,主要是笔法,是书法之所以为法的桥梁,只有通过该桥梁,书法才能得以生存。在各种笔法中,每一种笔法都担负着与自身对应的任务,行使其应有的功能,从而表达一定的审美要求。对于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不论是从古代的多以比喻、联想等手法来获得感性认识的富于历史和民族特色的书论模式,还是现当代,一些学者以开放的思维观念,如从西方的构成原理或动力学等科学方面伸发,构建新的理论模式等,一直没有停止过。

“绞转”笔法作为书法用笔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地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展示其无穷的审美精神。一般来说,“绞转”多在篆隶中使用,圆转而行,富于弹性,有厚重的体积感。草书中使用“绞转”笔法,能使快速流转的线条不飘浮,入木三分,坚实有力。古人书论中,虽然很少对“绞转”作名词上的解释,但与“绞转”笔法相关联的用笔技巧多有存在。不过,作为技巧的具体可行的操作步骤与其内在构成原理,古人鲜有论及。更多的是对类似笔法所产生效果的形象比喻,如钟繇《用笔法》中有:“岂知用笔而为佳也。故用笔者天也,流美者地也。”“点如山摧陷,摘如雨骤;纤如丝毫,轻如云雾。”(1)诸如此类。

“绞转”笔法不论在形式还是内涵上都是构成草书生命的第一要素。通过这种笔法,各种盘绕线条的有机组成才能成为可能。但在草书实践的笔法体系中,“绞转”虽是主流但并不能代表一切,它无

时无刻不与其它笔法要素发生关联,如与“断点”之间的关系。首先提出“断点”技法的原因是草书的流畅在大众视野中多根源于连绵不绝的线条递接的客观存在。显然这一认识是有很大局限的。

“断”的含义很复杂,最主要为“截开”的意思。《说文·斤部》:“断,截也。”《释名·释言语》:“断,段也。分为异断也。”两者的解释可延伸理解为:长形的物体从中部分开,如截断、断线的风筝、断面等;也可理解为:停止、不继续,如断流、断续、断片等。这恰恰是我们在书法创作实践中需要理解和运用的。在书法中,特别是草书中的“断点”可以是客观一条长线中的截断点,也可以是字组连缀的分段点。这个截断点、分段点何时出现,在整个作品中出现的频率,具体分断点的间距是否需要变化,变化多少为宜等都是大有文章可做的。

一、“断点”的作用与方法

在产生的效果方面,“断点”是线条与点画的关系。草书实践中,连绵线可增其流动华美,但一味缠绕,易使人眼花缭乱,视觉疲惫。解决的办法是加入“断点”。

这种“断”,是具体“形迹”上的不连贯,但其中的内势却呈现着连绵不断的递接关系,所谓“笔断意连”“笔断势连”“笔断气连”“笔断神连”等等,皆谓这个效果。这种“断”势,有几个方法都可以达到:

一是上下之间笔画的故意不连,此法较为简单,也让人有一种理所当然的感觉,不足为奇。此处所谓的上下笔画,可以是单字内部的相互笔画,也可谓上下两个字之间的相互笔画(章草不需要顾及上下两字之间的这种关系,因为它个体属性不需要字字相连)。当然相反在需要讲究气脉贯通的一些行书,甚至行楷中,有时则是通过这种客观不连而主观要连的处理方法来达到预期效果,那是另外一回事。

二是穿插适当的点画(彼此不连的笔画),可使作品产生透气感,有松动明快的效果。有两种方案:其一,本身在规范的草法中已经存在一些断点,不加连带;其二,本身的草法是一条连绵线,但可以通过“破草法”,即在草书作品中加入一些行书字的写法,当然这种行书字切不能孤立存在,要注意与周边草书要素完美结合才不觉突兀,“突兀”会阻碍草书的气脉贯通。如果结合的得好,则大大增加了单字中点画的数量,常能产生另外的奇趣。从结体和章法上看,这种独立的点画渗入,使单字内部的线条组织更加秩序井然,意境空灵。由此而成的通篇布局呈现出一种清新明快,通畅爽朗的艺术气氛。包世臣((艺舟双辑》云:“世人知真书之妙在使转,而不知草书之妙在点画,此草法所为不传也。大令草常一笔环转,如火筋画灰,不见起止。然精心探玩,其环转处悉具起伏顿挫,皆成点画之势。由其笔力精熟,故无垂不缩,无往不收,形质成而性情见,所谓画变起伏,点殊衄挫,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也。后人作草,心中之部分既无定则,毫端之转换,又复卤莽,任笔为体,手忙脚乱,形质尚不备具,更何从说到性情乎!盖必点画寓使转之中,即性情发形质之内,望其体势,肆逸飘忽,几不复可辨识,而节节换笔,笔心皆行画中,与真书无异。”(2)

二、连断关系的时代流变

在具体的连断之间的关系上,要根据作品所追求的艺术风格进行合理的排列组合变化。

1.汉代草书

汉代草书存在两条明显的发展脉络,一条是由隶书而来的单字独立,字字不连的章草样式;另外一条则是今草模式。在今草中,对单字草法的严谨性讲究较多,如转折提按、线条的走向角度等,还没有

把更多的目光转向对线条表现力,特别是上下连缀所造成的气氛的潜质的开发。线条在单字内部的穿插异常精准,对线条的力度控制也很到位。在字字相连方面,多为两字连。笔势的呼应更多的是自然过渡,没有为达到某种艺术气象所进行的一些技巧处理。

2.晋代草书

晋代草书的连接方式多为两字、三字连,很少四字连,如果是四字连,又有连——断——连、断——断——连、连——连——断等多种形式。赵宦光《寒山帚谈》云:“晋人行草不多引锋,前引则后必断,前断则后可引,一字数断者有之。后世狂草,浑身缠以丝索,或连篇数字不绝者,谓之精练可耳,不成雅道也。”(3)在王羲之《十七帖》和一些草书意味较浓的尺牍作品中,除了本身构字所需的连接或断开外,作者常常采取别具一格的线条推进方式,如加强字内断,字外连的个人特色,使观者顿觉新奇。这种连缀方式对明末的王铎影响至深。

3.唐代草书

唐代草书与汉代相似,也呈两条线索发展,一是以孙过庭、贺知章为代表的小草系列;一是以张旭、怀素、高闲为代表的大草(所谓狂草)系。不管是小草还是大草(尤其是大草),唐代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小草方面,孙过庭一变王羲之的典雅醇厚为劲健犀利,加强了书写意识和表现效果,加快了书写速度。线条的连缀方式多为字内连,少数两字连。行气的流贯很大一部分通过字形的大小斜正收放来完成。大草方面,张旭和怀素稍有不同,主要是怀素的连接线与主笔相差不大,多以实线为主,有单调之嫌;张旭在线形变化上更加丰富。

4.宋代草书

当然古人的种种连缀方式,有字体演变上的风格意义和审美追求,也有文化层面的历史规定,“自唐以前多是独草,不过两字属连。累数十字而不断,号日连绵、游丝,此虽出于古人,不足为奇,更成大病。古人作草,如今人作真,何尝苟且。其相连处,特是引带。……而未尝乱其法度。张颠、怀素规矩最号野逸,而不失此法。近代山谷老人,自谓得长沙三昧,草书之法,至是又一变矣。”(4)黄庭坚《诸上座帖》中对线条连接时的节奏处理又出一奇,主要是其时间的停顿对矫正笔形和连续绞转有足够的铺垫,所以他的线条韵味在狂草书家中别具一格。

5.元代草书

元代草书风格亦可分为鲜明的两条,其一是以赵孟頫为代表的复古主义;其二是以杨维桢为代表

的锐意改革者。前者在线条连带上一如大王,极尽流畅之势,只是相比于有汉魏碑意内质的王羲之线条来说,赵孟頫滋润华美的线条时有飘浮滑软之嫌;杨维桢的生硬执拗极具个人特色,其引带之线扎实有力,有着意刻画之感,取法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6.明清草书

明清时代因宣纸制造日益兴盛,高大宽敞的居室建筑为艺术家才情的表现和展示提供了物质帮助,非常适宜情感宣泄的大草模式的连断关系呈现出新的时代特色,即所有艺术手段似乎都在为一个目标服务,那就是对气势的偏爱和尽情讴歌。其连接方式多为两字、三字、四字连,有时更多。作为气势表现的一个元素,构字线与连接线有时候分的并不清晰。

“断点”自有本身的美学特质,但在实践中要运用恰当才能尽其所用,当断则断,该连则连,不可为求形式上的“停驻”而一断到底,此画蛇添足也。

注释:

(1)钟繇,《用笔法》,《汉魏六朝书画论》,湖南美术出版社,1997年4月第1版。钟繇《用笔法》中虽没有对用笔技巧做具象的分析,但通过比喻,使人能联想到笔法中使转的运用。“点如山摧陷,摘如雨骤;纤如丝毫,轻如云雾”中的“纤如丝毫”即为笔势往来时留下的痕迹,即牵带、引带、牵丝、游丝。

(2)包世臣,《艺舟双辑》,《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年10月第1版,第661页。

(3)赵宦光,《寒山帚谈》,《明清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1994年4月第1版,第272页。

(4)姜夔,《续书谱》,《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年10月第1版,第387页。普遍认为,在书法审美、技法发展和风格流变中,尚意是宋代书法的显著特征。但由于偏重意趣追求,在法度方面的讲究也就相应弱化(徐利明《中国书法风格史》130页)。这一方面指出了书法发展的历时必然,又揭示出宋人尤其是北宋书家尚意轻法的时代特点。但作为靖康之变以后的南宋,有较大变革思想的书家姜夔却十分重视法则的运用。《续书谱》即是其重法的理论总结。关于草书用笔,他十分重视点画本身形态与牵丝引带之间的差异。同时指出唐代以前的古法草书多单独成字,一味连绵便是病。这在当今的草书创作中是很有警戒作用的,因为当今草书创作,连绵不绝的浮躁之气时现,缺少静观,

缺少沉着,缺少对“断点”的深刻思考。

王铎年表

王铎自画像 1592年明神宗万历二十年壬辰1岁 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元年(1368年)建立明朝,迄今225年。 明神宗朱翊钧为第13代皇帝。明神宗万历间,帝疏于政务,每不视朝,时朝议者两件

大事,一曰开矿之争,一曰东宫册立。 王铎诞生于河南孟津邑双槐里。父王本仁,31岁,母陈氏29 岁。据《明季南略》记载,王铎“河南孟津籍,山西平阳府洪洞人”。 是年,孙承宗30岁、文震孟19岁、姚希孟14岁、钱谦益10 岁、黄道周8岁。 1594年明万历二十二年甲午3岁 二月,皇太子常洛出阁讲学,时年14岁,出阁用东宫仪,中外欣慰。 王铎三妹生于是年。 1604年明万历三十二年甲辰13岁 王铎始临习王羲之《圣教序》。三年后,字字逼肖。 1605年明万历三十三年乙巳 14岁 王铎始读书,古文数篇而已。 1606年明万历三十四年丙午15岁 王铎舅陈具茨缔社于乡里,王铎从之学文。 1607年明万历三十五年丁未 16岁 王铎入庠读书,时家境益窘迫,生计维艰。 与孟津东20里花园村马氏之女结婚。妻马氏长王铎二岁,岳父名马从龙,字云合,河北香河知县。是年42岁。在经济上,王铎多得妻马氏及岳父马从龙接济。 四弟王镆生。 1609年明万历三十七年已酉18岁 秋,福建、浙江、江西大水,四川、河南、陕西、山西旱,畿内山东、徐州蝗。 王铎就学干山西蒲州河东书院。 1610年明万历三十八年庚戌19岁 三月,廷试赐韩敬、马之骐、钱谦益及第。 岳父马云合辞官返里。 1611年明万历三十九年辛亥20岁 王铎家田仅十三、四亩,贫困时不能一日两粥。舅父陈具茨时相资给。 长子无党生。 1612年明万历四十年壬子2l岁 八月,王铎以禀膳生员赴乡试不中,友人吕维祺举于乡。吕维祺时年二十七岁。 1613年明历历四十一年癸丑22岁 嵩山之内有王铎书屋,当时或就读于此,有诗作《嵩山》五律两首。 友人吕维祺中进士。 1616年明万历四十四年丙辰25岁 春,畿内,山东、河南大饥,河南农民义军起。 王铎肆业于西烟寺,得大司寇乔鹤皋器重,令弟子受学于王铎,赖之资给,得以度过荒年。 家中园田产两棵灵芝,因名日“再芝堂”。 1619年明万历四十七年已未28岁 三月,杨镐统兵分四路攻后金军,战于萨尔浒,明军大败。 是秋,王铎读书于邑西谷献山之陈荩吾山庄。 舅父陈具茨中进士。 书《吴养充墓表》。 1620年明万历四十八年(光宗泰昌元年)庚申 29岁 七月,明万历帝崩。

中考考点书法题知识点总结

【中考考点】书法题知识点总结 中考的书法题主要是针对我们人教版七年级到九年级语文书上介绍的书法家及其作品进行考查。所以只要把书上有关书法家的字体特点和作品搞清楚即可,不会考超过课本以外的书法题。 一、汉字的演变过程 甲骨文(商)→金文(周)→小篆(秦)→隶书(汉)→楷书(魏晋)→草书→行书二:汉字造字法——六书 象形:依照物体的外貌特征描绘出来,所谓画其成物。如日、月、山、马等。 指事:表现抽象事情的方法。如上、下等。 会意:由多个字根组成,衍生出新的含义。如明、休、信、歪、旦等。 形声:由形、声旁组成,分为上形下声、左形右声、内形外声等。如清、围等。 转注:用于两字互译,彼此同义而不同形。如颠、顶二字,本义都是头顶。 假借:借用一个字来表达无法描述的新事物。如闻指听说,但后来被假借为嗅觉。 三:唐代四大书法家(颜真卿、欧阳询、柳公权、诸遂良) ①颜体书法特点:点画丰厚饱满,结构阔大端正,大气磅礴,雄壮刚强,庄严肃穆。 楷书名作:《多宝塔碑》、《颜勤礼碑》、《颜家庙碑》、《大麻姑仙坛记》等。 行书名作:《祭侄文稿》(祭奠从侄季明的文稿,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 ②柳体书法特点:结构严谨,笔法精妙,笔力挺拔。 楷书名作:《金刚经刻石》、《李晟碑》、《冯宿碑》、《神策军碑》。 行书名作:《伏审》、《十六日》、《辱向帖》。 ③欧体书法特点:结构独异,法度严谨,笔力险峻。 楷书名作:《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化度寺碑》、《兰亭记》。 行书名作:《行书千字文》、《张翰帖》、《卜商帖》、《梦奠帖》。 ④诸遂良书法特点:线条瘦劲,结字谨严,用笔富于节奏,华丽而不失刚劲。 楷书名作:《雁塔圣教序碑》、《大字阴符经》、《孟法师碑》。 四:王羲之 ①王羲之,字逸少,东晋人,又称王右军,被后人尊称为“书圣”。 ②代表作:《兰亭集序》(该着作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③书法特点:刚健娟秀,朴素精巧,真率蕴藉,飘逸端庄,炉火纯青,尽善尽美。 五:草书 ①创始人:汉代张芝,被后人尊称为“草圣”。 ②东晋二王(王羲之,王献之)从东晋开始,草书便发展到高潮。 ③唐代再次掀起草书的热潮,涌现出孙过庭,张旭,怀素等书法家。 1.孙过庭

试述王铎书法风貌的成因及技法表现

试述王铎书法风貌的成因及技法表现 姓名:孔研 【内容提要】:王铎书法面貌的形成,求其源,是他不同于时人的美学思想;寻其本,得力于他对古人书法的学习。将其美学思想和学古语言融入到作品中,加之技法上的独特性,最终形成了布势连绵,苍健跳跃,神气挥洒的风貌。【关键词】:王铎;中庸;学古;技法 王铎一生博学好古,工诗文,尤善绘画与书法,以书法闻名于世。明季书坛以王氏为代表的一派提倡取法高古,与当时的董派书风迥然不同。他刻意融合新机,形成自己的特色,给整个沉闷滞塞的书坛带进新鲜的活力。其论艺语曰:“……神气挥洒,不主故常,无一定法,乃极势耳”1,这“神气挥洒”的风格与他的美学思想、社会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也与其学书渊源、学书方法密不可分。 一.挥洒之源 仍是处在封建社会的明清之际,儒家思想对当时人们思想的专制统治依旧渗透到中国封建社会生活的每一层面,集中表现儒家思想的,便是这早被皇家法定为《四书》之一的“中庸”。程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庸”作为政治伦理的同时也成为艺术审美的规范。它使每一个社会成员在行为上循规蹈矩,在情感上温柔敦厚,从而维持人际的和谐和社会的稳定。但却压抑了人的个性创新和活力的表现,导致艺术领域的模式和守旧,谁也不敢离经叛道,机械重复,惰性模仿。 明代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期。禅宗思想的流行,泰州学派的崛起等各种复杂的历史原因,使得思想是比较自由,艺术也是比较发达的。所以便有了李贽的评论说:“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苦必得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他还嘲讽“千古一词”、“千年一律”的尊孔思想,无异于“前犬吠形,亦随而吠之”的随声附和之犬,他对尊孔言论和理学的批判,是对封建卫道者们的有力鞭挞……。 处在这个时代的王铎也必然会受到明代哲学与文艺思想的左右,受到那些果敢进行艺术实践的大师们的影响。王铎是如何面对这部教条的“法典”的?王铎承认“中庸之理”吗?“心浮,多分外求奇,而中庸之理反失。”2,这也许就是王铎的“中庸之理”吧,也可以说他是认同的,但却是矛盾的“中庸”,因为读一读他的文论,《拟山园选集》卷八十二《文丹》便可得知,文论中的语句显示了和程颐的截然不同的境界,充满了“奇”、“变”、“胡乱”,讴歌“怪”、“怒”、“沉雄”。 如他赞美“怪”:“怪则幽险狰狞,面如贝皮,眉如紫棱,口中吐火,身上缠蛇,力如金刚,声如彪虎,长刀大剑,劈山超海,飞沙走石,天旋地转,鞭雷电而骑雄龙,子

慧眼识王铎-澳门艺术博物馆

慧眼识王铎 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单国强 王铎是明末清初著名书法家,与晚明的黄道周、倪元璐并称?明末三大家?,与同僚山西籍的傅山并称?傅王?。然由于他是由明降清的贰臣,在?书以人重?、?人品就是书品?观念浓重的明末清初时代,并不甚为人敬重,对其书法亦毁誉参半,直到清代中期,才有人对简单化的?书如其人?说提出了异议,吴德旋在《初月楼论书随笔》中即以张瑞图、王铎为例论道:?明自嘉靖以后,士夫书无不可观,以不习俗书故也。张果亭(瑞图)、王觉斯(铎)人品颓丧,而作字居然有北宋大家之风,岂得以其人而废之??后来,王铎独创的奇倔书风,遂得到世人认可,并给予很高评价,存世作品也深受青睐。然而,对王铎兼擅绘画,所知者极少,画史也很少论及。吴湖帆先生作为现代的著名书画家,收藏家和鉴赏家,通晓古代书画史,熟稔历代书画名家,并有锐利的真伪鉴定眼力,他对王铎这样一位贰臣,同样予以高度关注,既熟悉他的书艺,也了解他的绘画,在王铎绘画作品存世甚少的情况下,居然能决断地入藏他己丑年所作的《花卉图卷》(今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现在展览中展出),并在后纸中题跋,认定?孟津此卷乃是真迹?,真可谓慧眼独具,胆识令人欣佩。 具体梳理一下王铎绘画的史籍记载和存世作品,他的画艺与书法一样,也颇具个性特色,并达到一定水平。据史籍记载,王铎善画山水和梅兰竹石。山水论

述较多,如张庚在《国朝画征录》记:?山水宗荆、关,丘壑伟峻,皴擦不多,以晕染作气,傅以淡色,沉沉丰蔚,意趣自别。尝与戴严犖(明说)书云:‘画寂寂无余情,如倪云林一流,虽略有淡致,不免枯干,尪羸病夫奄奄气息,即谓之轻秀,薄弱甚矣,大家弗然。’又云:‘以境界奇创,然后生以气韵乃为胜,可夺造化。’其持论如此。?结合存世作品如作于顺治七年(1650)59岁的《设色山水图册》(辽宁省博物馆藏)和作于顺治四年至八年(1647-1650)56岁到60岁的十二帧《山水图扇》(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等,可以更具体了解到,王铎地山水既师承荆浩、关仝、又兼宗五代、宋元诸家,如董源、巨然、二米、黄公望、王蒙、吴镇;布局多源于北方山水画派系,丘壑高峻,气势雄伟,境界以奇胜,笔墨则多取自南方山水画派系,以水墨晕染为主,皴擦不多,略施淡色,山川显得丰实又蔚然,富有自然生意;画法实际上是以元人笔墨作宋人丘壑,总体风格浑厚雄劲,清新质朴,类似明代沈周融南北宗于一炉的粗笔山水。 王铎兼擅的梅兰竹石这类文人画中的?四君子?题材,画史论述更为简略。姜绍书《无声诗史》曰:?所绘兰竹梅石,洒然有象外意。?张庚《国朝画征录》记:?间作花草,亦超脱名贵。?评语均很抽象。结合存世作品分析,王铎地梅兰竹石亦渊源有自,多继承明代文人水墨花卉画传统,尤其是?吴派?的画风,同时也更多融入自身所擅长的书法用笔,所谓?皆用书中关纽?,具有浓郁的笔情墨趣和文人意韵。存世代表作品有癸未(1643)52岁的《兰竹菊图卷》(上海博物馆藏),纯用水墨法,兰叶用笔飘逸,墨气滋润,然又见顿笔,飞白等书写之迹;兰花则淡墨勾点,增其秀嫩,同时在兰丛中夹以硬而多刺的荆棘,以衬托野兰之顽强生命力;竹叶以尖劲笔法画出,又具长短、粗细之别,皆后再以轻淡流

工作总结的好处

工作总结的好处 一、工作总结的意义及作用 工作总结是对一定时期内的工作加以总结,分析和研究,肯定成绩,找出问题,得出经验教训,摸索事物的发展规律,用于指导下一阶段工作的一种书面文体.它所要解决和回答的中心问题,不是某一时期要做什么,如何去做,做到什么程度的问题,而是对某种工作实施结果的总鉴定和总结论,是对以往工作实践的一种理性认识. 工作总结是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它,可以全面地,系统地了解以往的工作情况,可以正确认识以往工作中的优缺点;可以明确下一步工作的方向,少走弯路,少犯错误,提高工作效益. 工作总结还是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必经之路.通过工作总结,使零星的,肤浅的,表面的感性认识上升到全面的,系统的,本质的理性认识上来,寻找出工作和事物发展的规律,从而掌握并运用这些规律。 写好工作总结,须勤于思索,善于总结.这样可以提高领导的管理水平,培养出更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具有工作能力的干部.总结中,须对工作的失误等有个正确的认识,勇于承认错误,可以形成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良好作风.写好总结,须从以往的工作实际出发,可养成调查研究之风.总之,写好工作总结是非常重要的,但也要非常困难的.难度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总(过去的工作),二是结(工作的经验,教训,规律).要正确处理好两者关系:总是结的依据,结是总的概括. 二,工作总结的种类,特点和内容 (一)工作总结的种类 1.按内容划分 (1)思想工作总结 (2)经济工作总结 2.按范围划分 (1)地区工作总结 (2)部门工作总结

(3)单位工作总结 (4)个人工作总结 3.按时间划分 (1)月份工作总结 (2)季度工作总结 (3)年度工作总结. (4)三年以上工作总结 4.按性质划分 (1)综合性总结 (2)专题性总结 (二)工作总结的特点 1.客观性 总结是对过去工作的回顾和评价,因而要尊重客观事实,以事实为依据. 2.典型性 总结出的经验教训是基本的,突出的,本质的,有规律性的东西,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很有现实意义,具有鼓舞,针砭等作用. 3.指导性 通过工作总结,深知过去工作的成绩与失误及其原因,吸取经验教训,指导将来的工作,使今后少犯错误,取得更大的成绩. 4.证明性 这是说总结的基本表达手段是被动的(严格地说是证明),它要用自身实践活动中的真实的,典型的材料来证明它所指出的各个判断的正确性. (三)工作总结的内容 工作情况不同,总结的内容也就不同,总的来说,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基本情况 包括工作的有关条件,工作经过情况和一些数据等等. 2.成绩,缺点 这是工作总结的中心重点.总结的目的就是要肯定成绩,找出缺点. 3.经验教训 在写总结时,须注意发掘事物的本质及规律,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以指导将来的工作.

王铎诗稿

王铎《行草诗稿》作者:众如居士 释文: 京中望北山,苍苍得要领。每于僧舍中,延眺臻此境。人声响已息,颇尔众虑屏。禅林无一物,树闲籁复静。冥默似有合,白云流晚影。离家赖此山,相对有馀景。吾生不能言,深坐忽然省。 投柱明因寄沆庵 与我共行游,翩翩多俊彦。京国览物华,随时有闻见。人生少相知,之子重

颜面。绸缪多远意,耿耿回音盼。红梅苞丹荣,欲邀偕式燕。冬尽气徐周,春立阳思扇。勖我以所敦,期我坚狂狷。草木倦未舒,相风不急卞。念君相爱情, 释文: 忘忧生遐眷。空斋重离思,容与自组练。殷勤桃李时,相与襄芳蓿。 愧古 中原非无事,燕地久滞淫。丑风日夜来,肃肃有凄音。出户一聘望,云苦结浓阴。故里今何如,怛然感我心。鹿门能偕室,侩牛晦其身。翡翠羽光彩,虞罗多见寻。珊瑚美枝柯,不复安深沉。思之悄无寐,能不愧古人。

岁晏 夜长不能寐,蚤起端龟蓍。不疑何为占,人境不可 释文: 知。今日趋桑乾,前日涉清淇。明月入我怀,幽意安能持。骨肉路以远,折梅斟酌之。□□改燠寒,相去才几时。括囊在遵养,居安欲思危。原缺经世道,胡为滞子斯。悠悠露花白,此中可对谁。 芳桂 芳桂何不实,修兰一时荣。伯齐与颜回,皆为好其名。大道则不然,嗜好奚

以盈。高山凌崖壑,大海就卑平。多病有所全,无名冲不盈。 吾欲尊柱下,可以逸吾生。 赠曰葵带黄简括苍 华冈被秀草,灵芝不竞辉。仰视驰云光, 释文: 吾子善自持。感物念孤挺,铮铮已不私。漱彼神泉水,手拂花木枝。君子信在独,玄造元无私。徘徊古今事,言之不免悲。愿各保遐尚,忉怛亦何为。 其二

相暌虽不远,若彼江沾蘅。采采隔远道,能不萦中情。良玉切磋需,玛墦有经营。石与兰同宅,原非慕其荣。子洵行古谊,使我道心生。神鳌海水潜,应龙藏光灵。嗟哉口艰难,岂独为嘤鸣。此外不敢言,有言谁与听。 其三 释文: 令名不易居,视履惟周行。素心鉴明月,不与浮飙翔。流景照烟海,咸池有馀光。濛汜立受荣,终古获永臧。池浍与溪睹,被荧及菰蒋。辉辉山上月,念尔不能忘。黾勉策同贯,展厝日方长。芳徽匪一时,无以怀自伤。

个人工作总结优缺点

个人工作总结优缺点 个人优缺点总結 总结分析自身优缺点 优点: 1、做人真诚,做事认真负责。 2、喜欢与人交往,善于组织策划活动和项目。 3、积极务实,敢于主动承担自己的责任。 4、能坚持。确定了正确方向,我就能把所有的力气砸向那个方向。有执行能力。 5、勤奋,善于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和事物。做事喜欢列个计划,分出轻重缓急。缺点: 1、性格方面的弱点,有时给自己压力过大,急丁?求成,过犹不及。 2、在担任团队领导的时候,涉及到队员的利益的时候,有时为队员考虑的太多,导致做决定的时候会花比较多的时间。 3、不主动锻炼身体,除了和朋友一起打篮球和其他球类运动。 4、工作起来,有时会忘记时间。昨天晚上就很晚睡,大概24: 00过的样子,一宜忙省分行领导给的2014届新入行大学生培训电子杂志的工作。 5、在交朋友的时候,喜欢故事经历丰富的朋友,不喜欢朋友没有故事,太平淡。 体验与完善 领导是团队的核心,领导艺术的高低,决定学校的发展。 回顾历往工作实践,我具备以下的优点: 1、良好的组织能力。经过多年的中层干部经历锤炼,特别在负责政教工作期间,多次组织学校大型活动,如艺术节、六一儿童节、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等活动,每次活动都有条不紊地开展,展示了组织魄力。自2009年转任支部书记后,开始独挡一面分管党务,一年一度的党员生活会、

师徳教育活动,我都能未雨绸缪,安排具体,措施得力,更展示了在组织技巧上风范。 2、灵活的沟通、协调指挥能力。善于沟通、巧于沟通,协调八方,调动全体,运筹得当是一个领导必备的素质。在任校长助理期间,分管后勤工作,面对的是一批年龄大、资格老、个性强的工作人员,工作难度大。沟通、协调非常关键。协调好了,每个人的优势都能发挥;协调不好,相互拆台,推下层磨。在我分管期间,同志们关系融洽和谐了,工作积极肯干了。学校先后被评为“十堰市后勤管理先进单位”、“十堰市文明食堂”等荣誉称号。 3、硬实的工作能力。近年来,我在各级活动中多次获奖,荣获国家级“双龙杯”书画赛辅导银奖、丹江口市体音美术个人基本功比赛第二名等。在T.作中,我始终以身作则,模范带头,律己以严,待人以宽,个人威信高,工作说服力强,办事效率高,有扎实的群众基础。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我对个人缺点也有清醒认识,有待今后渴力改正。 1、见到领导过于谨慎,不善言语。 2、处事低调,导致做决定的时候用的时间比较多。 3、工作时间观念差,劳逸结合的科学工作方法不得当。 4、工作、生活安排缺乏合理性,重工作,轻生活现象严重,不利身心健康发展。 缺点:

王铎及写像秘诀

人物简介 王铎(1592年—1652年)明末清初大臣、书画家。字觉斯,一字觉之。号十樵,号嵩樵,又号痴庵、痴仙道人,别署烟潭渔叟。孟津(今河南孟津)人。幼时家境十分贫寒,过着“不 王铎画像 能一日两粥”的生活。天启二年1622年)中进士,受到考官袁可立的赏识推荐,入翰林院庶吉士,累擢礼部尚书。王铎身逢乱世,仕途坎坷多艰。崇祯十六年(1643年),五十一岁的王铎曾一度避难于苏州浒墅关袁枢寓所,二人交情笃厚,往来间以诗文书画相唱和。袁枢之父兵部尚书袁可立的神道碑文和墓志铭就是王铎亲笔撰文书写的。1644年李自成攻克北京,崇祯帝殉国于景山。马士英等在南京拥立福王,王铎为东阁大学士。清朝入关后被授予礼部尚书、官弘文院学士,加太子少保,于永历六年(1652年)病逝故里。享年六十一岁,葬于河南巩义洛河边,谥文安。 绘画 杨竹西小像图 王铎博学好古,工诗文。画山水宗荆、关,丘壑峻伟,皴擦不多,以晕染作气,傅以淡色,沉沉丰蕴,意趣自别。山水花木竹石,皆用书中关纽。间作兰、竹、梅、石,洒然有物外趣。 他的画主要继承了五代荆浩和关仝的风格,王铎的作品丘壑高峻,气势雄伟。同时他也吸收董源和王维的画法,主要以水墨晕染为主,皴擦不多,略施淡色,山川显得厚实雄伟,生机勃勃。他的山水画景色比较写实,山石的造型方峻,勾皴相间。他的山水画是以元人的笔墨技法画出了宋人味道。王铎的人物画极少见,而且画法比较简略、写意。 书法 王铎书法独具特色,世称“神笔王铎”。他的书法与董其昌齐名,明末有“南董北王”之称,他书法用笔,出规入矩,张弛有度,却充满流转自如,力道千钧的力量。王铎擅长行草,笔法大气,劲健洒脱,淋漓痛快,他的墨迹传世较多,不少法帖、尺牍、题词均有刻石,其中最有名的是《拟山园帖》和《琅华馆帖》。其书法在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深受欢迎。

个人总结的特点

个人总结的特点 总结概论 总结是应用写作的一种,是对已经做过的工作进行理性的思考。它要回顾的是过去做了些什么,如何做的,做得怎么样。总结与计划是相辅相成的,要以工作计划为依据,订计划总是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其间有一条规律,就是:计划——实践——总结——再计划——再实践——再总结。 一、工作总结有如下特点: 1.自我性 总结是对自身社会实践进行回顾的产物,它以自身工作实践为材料,采用的是第一人称写法,其中的成绩、做法、经验、教训等,都有自指性的特征。 2.回顾性 这一点总结与计划正好相反。计划是预想未来,对将要开展的工作进行安排。总结是回顾过去,对前一段的工作进行检验,但目的还是为了做好下一段的工作。所以总结和计划这两种文体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一方面,计划是总结的标准和依据,另一方面,总结又是制定下一步工作计划的重要参考。 3.客观性 总结是对前段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全面回顾、检查的文种,这决定了总结有很强的客观性特征。它是以自身的实践活

动为依据的,所列举的事例和数据都必须完全可靠,确凿无误,任何夸大、缩小、随意杜撰、歪曲事实的做法都会使总结失去应有的价值。 4.经验性 总结还必须从理论的高度概括经验教训。凡是正确的实践活动,总会产生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的成果。作为精神成果的经验教训,从某种意义上说,比物质成果更宝贵,因为它对今后的社会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这一特性要求总结必须按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原则,去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找出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得出规律性认识,这样才能达到总结的目的。 二、工作总结的种类: 1、按总结的时间分:有年度总结、半年总结、季度总结、学期总结。进行某项重大任务时,还要分期总结或叫阶段总结。 2、按总结的范围分:有单位总结、个人总结、综合性总结、专题总结等。 3、按总结的性质分:有工作、生产、教学、科研、实习总结等。 三、总结撰写前的准备 有人说过:在应用写作中,要想总结写得好,必须总结作得好;要总结作得好,必须工作做得好,立场观点对头。这

王铎草书唐人诗九首

王铎草书唐人诗九首 (创意源自草根=> )日期:______________ 阅读小页@ 草书唐人诗九首 王铎《草书唐人诗九首》(局部)654×34.5 cm 绫本首都博物馆藏 附录:首都博物馆相关资料 其书师承古法,融百家之长为己所用,开创出自己独特的书风,有"神笔王铎"之美誉。其书法具有"四美 "的特点:一、纵中有敛(形质美);二、草中有楷(情性美);三、错落有致(节奏美);四、今中有古 (韵味美)。王铎"雨加雪"(草中有楷)的章法和"错落有致"的体势,对后人书法艺术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道路。 释文: 1) 岑参《寄杜拾遗诗》 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薇。晓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 2) 王维《送刘司直往安西诗》 绝域阳关道,胡烟(沙)与塞尘。三春时有雁,万里少行人。 苜蓿随天马,葡萄逐汉臣。当今外国惧,不敢觅和亲。

3) 王维《过香积寺》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秋日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4) 杜甫《秦州杂诗二十首之十九》 凤林戈未息,鱼海路常难。候火云峰峻,悬军幕井乾(干)。 风连西极动,月过北庭寒。故老思飞将,何时议筑坛。 5) 杜甫《禹庙》 禹庙空山里,秋风落日斜。荒庭垂橘柚,古屋画龙蛇。 云气生虚璧,江声走白沙。早知乘四载,疏凿控三巴。 ------------------------------------------------------------------------------------------------- 阅读小记 第 1 页共 10 页: (创意源自草根=> )日期:______________ 阅读小页@ 6) 杜甫《春宿左省》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7) 杜甫《洞房》 洞房环佩冷,玉殿起秋风。秦地应新月,龙池满旧宫。 系舟今夜远,青漏往时同。万里黄山北,园陵白露中。 8) 杜甫《骊山》 骊山绝望幸,花萼罢登临。地下无朝烛,人间有赐金。 鼎湖龙去远,银海雁飞深。万岁蓬莱日,常悬旧羽林。 9) 王维《终南山》

工作总结的意义和作用

工作总结的意义及作用 一,工作总结的意义及作用 工作总结是对一定时期内的工作加以总结,分析和研究,肯定成绩,找出问题,得出经验教训,摸索事物的发展规律,用于指导下一阶段工作的一种书面文体.它所要解决和回答的中心问题,不是某一时期要做什么,如何去做,做到什么程度的问题,而是对某种工作实施结果的总鉴定和总结论,是对以往工作实践的一种理性认识. 工作总结是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它,可以全面地,系统地了解以往的工作情况,可以正确认识以往工作中的优缺点;可以明确下一步工作的方向,少走弯路,少犯错误,提高工作效益. 工作总结还是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必经之路.通过工作总结,使零星的,肤浅的,表面的感性认识上升到全面的,系统的,本质的理性认识上来,寻找出工作和事物发展的规律,从而掌握并运用这些规律.毛泽东同志曾指出:领导者的责任,就是不断指出斗争的方向,规定斗争的任务,而且必须总结具体的经验,向群众传播这个经验,使正确的获得推广,错误的不致重犯. 写好工作总结,须勤于思索,善于总结.这样可以提高领导的管理水平,培养出更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具有工作能力的干部.总结中,须对工作的失误等有个正确的认识,勇于承认错误,可以形成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良好作风.写好总结,须从以往的工作实际出发,可养成调查研究之风.总之,写好工作总结是非常重要的,但也要非常困难的.难度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总(过去的工作),二是结(工作的经验,教训,规律).要正确处理好两者关系:总是结的依据,结是总的

概括. 二,工作总结的种类,特点和内容 (一)工作总结的种类 1.按内容划分 (1)思想工作总结 (2)经济工作总结 2.按范围划分 (1)地区工作总结 (2)部门工作总结 (3)单位工作总结 (4)个人工作总结 3.按时间划分 (1)月份工作总结 (2)季度工作总结 (3)年度工作总结. (4)三年以上工作总结 4.按性质划分 (1)综合性总结 (2)专题性总结 (二)工作总结的特点 1.客观性 总结是对过去工作的回顾和评价,因而要尊重客观事实,以事实为依据.

王铎书法欣赏

王铎书法欣赏 王铎(1592—1652年)字觉斯,一字觉之,号嵩樵,又号痴庵,别署烟谭渔叟。孟津(今河南孟津)人。幼时家境十分贫寒,过着"不能一日两粥"的生活。明朝天启二年(1622年)中进士,累擢礼部尚书。王铎身逢乱世,仕途多变,1644年李自成攻克北京,明崇祯帝自缢于景山。马士英等在南京拥立福王,待为东阁大学士。满清入关后被授予礼部尚书、官弘文院学士,加太子少保,于顺治九年病逝故里。

王铎博学好古,工诗文。好古博学,诗文书画皆有成就,尤其以书法独具特色,世称“神笔王铎”。他的书法与董其昌齐名,明末有“南

董北王”之称,他书法用笔,出规入矩,张弛有度,却充满流转自如,力道千钧的力量。王铎擅长行草,笔法大气,劲健洒脱,淋漓痛快,戴明皋在《王铎草书诗卷跋》中说:“元章(米芾)狂草尤讲法,觉斯则全讲势,魏晋之风轨扫地矣,然风樯阵马,殊快人意,魄力之大,非赵、董辈所能及也。”他的墨迹传世较多,不少法帖、尺牍、题词均有刻石,其中最有名的是《拟山园帖》和《琅华馆帖》。 其书法在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深受欢迎。日本人对王铎的书法极其欣赏,还因此衍发成一派别,称为“明清调”。他的《拟山园帖》传入日本,曾轰动一时。他们把王铎列为第一流的书法家。提出了“后王(王铎)胜先王(王羲之)”的看法。 王铎善于画山水和梅兰竹石,他的画主要继承了五代的靳浩和关

同的风格,王铎的作品丘壑高峻,气势雄伟。同时他也吸收董源和王维的画法,主要以水墨晕染为主,皴擦不多,略施淡色,山川显得厚实雄伟,生机勃勃。他的山水画景色比较写实,山石的造型方峻,勾皴相间,他的山水画是以元人的笔墨技法画出了宋人味道。王铎的人物画极少见,而且画法比较简略、写意。

草书四大要素和基本技法(附图)

草书四大要素和基本技法 都说草书难,掌握这些也就不难了 一.简约为本 若以楷书的结构点画为标准,则草书的首要特点是简约,笔画省而又省、简而又简。孙过庭曰:“草以使转为形质,点画为性情。也即是草书的结体以使转为主,字之体势一笔而成,“草乖使转,不能成字。”其使转忌横平竖直,有棱有角,所以草书点画线条的运动多呈圆弧形,这是行笔速度快而流畅所必然产生的用笔法。草书连绵常数字为一笔,线条牵连不断,有时两三字连在一起,难以断字,形态变化极为强烈,各种俯仰、疏密、向背、迎让,参差的对比可以夸张到惊人的地步。问题不在是否连绵,在于连的过程中在转折等处是否有断的意思,贵在能似断似连,故明末清初大书家王铎的草书虽常十数字连绵不断,而因其笔笔有交代而仍为后世所重。 二.偏旁等都用特定的符号代替 草书结体为求简约,其偏旁都用符号代替,使草书点画的形态产生极大的变化,与楷、行书的结字有相当差距,这是草书结字的特点。但草书还应受草法约定俗成的规矩制约,草法是有严格规则的,绝对不能信手画符,随心所欲,俗语说:“草书脱格,神仙不识。”草法不能脱格,这“格”就是规矩。戈守智《汉溪书法通解》中说:“草书不难于狂逸,难于狂逸中不违笔意也。”所以,历来书家都指出,写草书要有扎实的楷书基本功。赵构《翰墨志》中说:“前人多能正书

而后草书,盖二法不可不兼有。正则端雅庄重,结密得体,若大臣冠剑,俨立庙堂草则腾蛟起凤,振迅笔力,颖脱豪举,终不失真。”未有楷法不立而能疾笔狂走者,还是孙过庭说得好:“图真不悟,习草将迷。” 三.求整体平衡不求对称 一般楷、行、隶书的结体都求平正、匀称、协调,以对立统一的法则,使结字能有疏密,长短、窄阔、伸缩、奇正、俯仰、向背等变化,使结字能长短合度,四面停匀。但是草书的结构它遵循的不是匀称的原则,而是取决于书写者内心情绪的变化。一般草书都置乎正、对称于不顾,追求着不平衡的美,因为在不平衡、不匀称中使字更具有动荡感,动荡是草书的关键,尤其是大草,即使某一字失势,.倾侧失去重心,也可利用腕力在以下几个字中将字势向另一侧倾侧,使整个结构得以平衡。所以草书结体并不是不要平衡,而是追求整体效果的不失重心。汉字是由各种不同的点画连贯交接而成,书法是将汉字点画的组合排列,长短轻重各尽其变化之能事,使艺术形象瑰丽多姿,耐人寻味,惟一应遵守的法则是字的重心的平衡。凡能在结构上守住重心,则构思不论如何独特,组合如何险峻,都是符合结构美原则的,变化与平衡是有矛盾的,但结构之艺术性也就产生在这矛盾之中。 书法作品的鲜明风格往往是在其独特的结构中反映出来的,书法家各有其结构的奥妙处,有的扁肥,有的瘦长;有的疏朗,有的紧密;有的偏宕,有的端庄,常常妙在能反他人之道而行之。长的缩短,短的伸长,方的变斜,斜的压扁……大胆设想,综合平衡,出奇制胜,不

工作总结的特点

工作总结的特点 2.回忆性 这一点总结与打算正好相反。打算是预想以后,对将要开展的工作进行安排。总结是回忆过去,对前一段的工作进行检验,但目的依然为了做好下一段的工作。因此总结和打算这两种文体的关系是十分紧密的,一方面,打算是总结的标准和依据,另一方面,总结又是制定下一步工作打算的重要参考。 3.客观性 总结是对前段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全面回忆、检查的文种,这决定了总结有很强的客观性特征。它是以自身的实践活动为依据的,所列举的事例和数据都必须彻底可靠,确凿无误,任何夸大、缩小、随意杜撰、斜曲事实的做法都会使总结失去应有的价值。 4.经验性 总结还必须从理论的高度概括经验教训。凡是正确的实践活动,总会产生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的成果。作为精神成果的经验教训,从某种意义上说,比物质成果更珍贵,因为它对将来的社会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这一特性要求总结必须按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的原则,去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寻出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得出规律性认识,如此才干达到总结的目的。 二十周年同学会邀请书 当我想你的时候…… 二十年,二十年了!弹指一挥间!今年——2010年,我们离城关中学毕业差不多整整二十年了。一别二十载,荏苒别惑年!曾经的同窗好友,你在哪里? 过得还好吗?一具个有些忘却,而又曾经熟悉的名字.不管你日子在本市,或身处异乡;不管事业辉煌,依然临时失意;不管身居要职,依然一介布衣;也别论你多么闲暇,或何等繁忙.你终究可不能不记得同桌的他(她),还有睡在你上铺的兄弟... 可不能不记得名中,不记得这个年代.那儿有驿动的青年的麻烦;放纵的青春的激情,追逐过浪漫的恋情,蕴藏过暗恋的甜蜜.也许你把这一切都冰封雪藏,悄悄期待着重逢的春光.和你一样,多少次梦里相聚,多少次心驰神往."再过二十年,我们再相会",为了我们曾经的约定,来吧,友爱的同学,让这熟悉的歌声所寄予的热情与希翼变成现实;让我们放飞心中的希翼,共同期待人一辈子的第二次握手,让我们走到一起,重温那些一起走过的生活,纵情享受老同学相聚的温馨.请你参加城关中学八九届一、二班同学会,去听听久违的声音,看看曾经熟悉的天确实笑脸. 二十年的岁月,同学们一路走来,风雨无阻,收获了许多的成绩,也饱受了无尽的沧桑。大伙儿一起互相诉说会面的兴奋,倾诉二十年的记忆;学生紧握着恩师的手,衷心未动分毫祝愿老师安康;恩师端详着学生的脸,欣喜我们的成长;也有交流互相寻找联系之艰苦,辗转赴约之路线…… 你会来吗?几十双一如当年热切而期盼的双眼,几十颗一如当年火热的心在等待......,如此难得的欢聚,会因您的缺席而黯然失色,更会令我们黯然神伤. 指望你早作安排,如期赴约,并尽快赋予回复. 当我想你的时候,我的心在颤抖; 当我想你的时候,你可曾听说……

王铎行书的用笔特色

35 王铎行书的用笔特色 一时正时侧,变化多端^ 二折多于转,方多于圆^ 三提按顿挫,法度严谨^ 四轻重结合,疾涩相间 五燥润相映,对比强烈^ 六敏而好古,自出新意 41 王铎行书的结构特征 一欹侧多变^ 二向背成势^鲳v 三疏密有致 四揖让避就五长短参差六大小错落 七行而兼草八避免雷同 52 王铎行书的墨色特点 56 王铎行书的章法特点 一幅式多样,多为条幅56 二左右倾伏,摇曳多姿60 三大小交错,或断或连61 四行行分明,间距不一^吼v 五时疏时密,变化无穷62 一王铎简介 王铎,生于明神宗万历二十年,卒于清世祖顺治九年,即公元一五九二年.一六五二年,享年六十一岁。字觉斯,又字 觉之,号痴庵、嵩樵、石樵、十樵、雪山道人、龙湫道人等,别署一烟潭渔叟~,河南孟津人,故人称一王孟津~。明天启元年 ^公元:苎二年v乡举,天启二年进士,连科及第,考授翰林庶吉士,累官至礼部尚书。明崇祯十七年^公元:八四四年, 崇祯吊死煤山,他避地南京,拥立福王,擢东阁大学士。翌年,南京陷落,与福王同被执,降清。入清后,为《明史》副编修, 后为礼部左侍郎、礼部尚书。卒,追赠太保,谥文安。 王铎于诗文书画,无所不能,尤以书法著称。其书法诸体皆精,尤以行草书见长。他崇尚古法,集百家之长,成自家面目, 以其雄强豪迈之书风,标领书坛。在明末清初,书法大家叠起,如黄道周、张瑞图、倪元璐、傅山等,将中曙书法发展推向一个 新的高峰时期。其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当首推王铎了。 王铎传世书法作品极多,著名的有《行书诗册二》《秋兴诗》《杜诗》《诗稿》《临各家诗》《投语谷上人》《见花迟诗二》 《拟山园帖》和《琅华馆帖》等。《清史稿》卷七十九有传。 二王铎对行书的主要贡献 当我们翻开当今的书法报刊,参观展览,就会发现热爱王铎书法的人众多,这不是一种奇怪的现象,而是王铎无愧为一代大 师。他是一个绝对尊重传统,又具有很强现代意识的大家,他的书法将传统与其个人表现极好地统一起来,使其书法艺术永放光 芒,爱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下面我们从五个方面来具体谈谈王铎对行书的贡献。 ^:对取法发表了新的见解。王铎在学习书法时深深体会到了崇尚古法的好处,发出登五岳然后知山,浮海澳然后知海 之感叹,他一生习古非常勤奋,他说一余从事书艺数十年,皆本古人,不敢妄为,故书古帖日多。一我们从其传世书作中可以看 到,有相当一部分是临习古人力作。他的法古思想更是妙语惊人,引人深思。在取法上,他强调一师古ll的重要性,在《=琅华馆 帖册跋=》中说:一书不师古,便落野俗一路,如作诗文,有法而后合。所谓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也。如琴

工作总结的基本要求

工作总结的基本要求 工作总结的基本要求 工作总结的基本要求 一,工作总结的特点 1、客观性总结是对过去工作的回顾和评价,因而要尊重客观事实,以事实为依据。 2、典型性总结出的经验教训是基本的,突出的,本质的,有规律性的东西,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很有现实意义,具有鼓舞,针砭等作用。 3、指导性通过工作总结,深知过去工作的成绩与失误及其原因,吸取经验教训,指导将来的工作,使今后少犯错误,取得更大的成绩。 4、证明性这是说总结的基本表达手段是被动的(严格地说是证明),它要用自身实践活动中的真实的,典型的材料来证明它所指出的各个判断的正确性。 二,工作总结的内容 工作情况不同,总结的内容也就不同,总的来说,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基本情况包括工作的有关条件,工作经过情况和一些数据等等。

2、成绩,缺点这是工作总结的中心重点。总结的目的就是要肯定成绩,找出缺点。 3、经验教训在写总结时,须注意发掘事物的本质及规律,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以指导将来的工作。 三,工作总结的格式和构成 (一)工作总结的格式总结的格式,也就是总结的结构,是组织和安排材料的表现形式。其格式不固定,一般有以下几种: 1、条文式条文式也称条款式,是用序数词给每一自然段编号的文章格式。通过给每个自然段编号,总结被分为几个问题,按问题谈情况和体会。这种格式有灵活,方便的特点。 2、两段式总结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为总,主要写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什么成绩;后一部分是结,主要讲经验,教训。这种总结格式具有结构简单,中心明确的特点。 3、贯通式贯通式是围绕主题对工作发展的全过程逐步进行总结,要以各个主要阶段的情况,完成任务的方法以及结果进行较为具体的叙述。常按时间顺序叙述情况,谈经验。这种格式具有结构紧凑,内容连贯的特点。 4、标题式把总结的内容分成若干部分,每部分提炼出一个小标题,分别阐述。这种格式具有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的特点。 一篇总结,采用何种格式来组织和安排材料,是由内容决定的。所选结论应反映事物的内在联系,服从全文中心。 (二)工作总结的构成

王铎书法欣赏(中卷)看清晰大图在相册《王铎书法作品集》

王铎书法欣赏(中卷)看清晰大图在相册《王铎书法作品集》 王<铎《节临来迟帖》(五十九岁作)自署书于庚寅年(清顺治七年,1650)年),草书。绢本、凡四行,共五十九字,纵190cm,横51cm。青岛市博物馆藏。 释文令度何来迟深令人忧悬耶岂谓确有理因祠监多感足下事甚善然所造极难想足下每思先后卿岂须言亲亲不己 意耳安石停此过半庚寅二月王铎王铎《>节临褚遂良家侄帖》(五十七岁作)自署书于戊子年(清顺治五年,1648)年),行草书。绢本、凡四行,共六十二字,纵202.5cm,横51.2cm。青岛市博物馆藏。行书轴纵158厘米、47厘米王铎《喜与友人联艇之作》立轴憨斋吴南生原藏释文:乘橈殊不愠,目注有新闻。同弄江心月,闲看海尾云。沟塍难播种,颠沛易离群。傥与诸[犭軍]伍,茵粮为尔分。喜友人联艇之作辛卯二月初十王铎此幅行草立轴所书为王氏自作《喜与友人联艇之作》五言律诗,绫本,纵214.2cm、横52.3cm,署年“辛卯”即顺治八年,为其去世前一年所书。署名之下钤“王铎之印”和“痴仙道子”白文印二方。通篇行笔醋畅,起笔及转折多用方笔,凝重而不板滞,刚柔相济,骨力洞达,体势遒逸,神韵深邃,体现了书家高度的艺术造诣。行书燕矶书事轴纵224厘米、横50厘米绫本1643年书广东省博物馆藏王铎《行书五律诗轴》绫本纵236.5

厘米,横53厘米。西泠印社藏释文:正是怜才日如何独不容身将书一卷门对雨千峰健翮嫌天窄雄心向海浓最怜无 可妒约子种鳞松问点平彭子作铎书辛卯二月奉自玉贤宗 侄吟坛王铎《草书录语》轴,绫本,纵254.2cm,横48.2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释文: 云之为体无自心,而能合电章,霑被天下,自彼盘古罔有衰歇之貺。宋公以岱云别号,不独仰景泰翁也。嘘枯洒润,田文明,其望熙亯非棘欤。庚辰夏宵奉,王铎。 此轴录语一段,末款“庚辰夏宵奉,王铎。”下钤“崝嵘王铎”、“大宗伯印”。无鉴藏印。从题款可知此轴作于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王铎时年48岁。此轴题款处距边缘很近,且题款形式也似有不尽合理之处,故推测上款可能已为人裁去。王铎此轴作于明末,受字人或与明廷有关,并在清初属于不容于清政权之人,因此收藏者将上款剜去,现在也就难考其人了。 此轴笔墨丰润,行笔洒脱,但笔力略弱,字体亦较规正,当属王铎书风初成时期的作品。《草书临帖》轴,绫本,纵163cm,横51.5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释文: 弟昨还,方承一日忽患闷,当时乃尔大恶,殊不易追企。怛想诸治,昨来已渐胜。眠食复云何,顷日寒重,春节至。谢庄白。丁亥十月廿一。王铎。

个人工作总结优点

个人工作总结优点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个人工作总结优点》是一篇好的范文。篇一:个人工作优点和缺点某某同志工作优点和缺点 优点:一是政治素质过硬。思想上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严守党的纪律,遵守国家法律,严格要求自己。二是认真负责抓工作。工作上尽心尽职,埋头苦干,不争名利,对组织安排的工作,绝对服从,不讲条件、不打折扣,确保圆满完成。三是勤于学习能力强。在抓好工作的同时,千方百计挤出时间学习业务理论知识,不断提高自身工作能力。 缺点:一是服务领导的能力和水平还不够;二是抓工作的方法不够多,力度不够大;三是政策理论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篇二:工作总结个人优缺点

篇一:工作总结不足与缺点 工作 总结不足与缺点 1.工作总结的写法 总结,就是把某一时期已经做过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进行一次具 体的总分析、总研究;也就是看看取得了哪些成绩,存在哪些缺点和不足,有什么经验、提高。 (一)基本情况。1.总结必须有情况的概述和叙述,有的比较简单,有的比较详细。这部分内 容主要是对工作的主客观条件、有利和不利条件以及工作的环境和基础等进行分析。2.成绩 和缺点。这是总结的中心。总结的目的就是要肯定成绩,找出缺点。成绩有哪些,有多大, 思想汇报专题表现在哪些方面,是怎样取得的;缺点有多少,表现在哪些方面,是什么性质的,怎样产生的,

都应讲清楚。3.经验和教训。做过一件事,总会有经验和教训。为便于今后的工作,须对以 往工作的经验和教训进行分析、研究、概括、集中,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来认识。4.今后的 打算。根据今后的工作任务和要求,吸取前一时期工作的经验和教训,明确努力方向,提出 改进措施等。(二)写好总结需要注意的问题 1.总结前要充分占有材料。最好通过不同的形 式,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了解有关情况 ,或者把总结的想法、意图提出来,同各方面的干部、 群众商量。一定要避免领导出观点,到群众中找事实的写法。 2.一定要实事求是, 成绩不夸大,缺点不缩小,更不能弄虚作假。这是分析、得出教训的基矗 3.条理要清楚。总

草书的18个特点

草书的18个特点 1. 草书流缓前急后,纵横挥洒; 2. 草书流心手合力,尽其法度; 3. 草书流恣态横生,快意纵笔; 4. 草书流急势骨劲,力沉狂逸; 5. 草书流上下丝连,意气贯通; 6. 草书流腕悬使转,笔快意出; 7. 草书流得势为法,势不可竭; 8. 草书流精心环转,点画飘逸; 9. 草书流风骨为体,变化为常; 10. 草书流跌宕落笔,运转龙蛇; 11. 草书流悬腕中锋,挥洒舞墨; 12. 草书流九霄拔势,神闲张狂; 13. 草书流纵横洒脱,一气呵成; 14. 草书流悬岩掣电,放海之势; 15. 草书流法度可为,天资禀赋; 16. 草书流结字贵奇,气脉尤畅; 17. 草书流笔力筋节,承合转换; 18. 草书流释智遗形,神形境界 学习书法病笔十六种 学习书法,一般都从正楷入手,毫无疑问这个选择是正确的。但当手拿毛笔,在临习碑帖时,某些点画总是不尽人意。这些不尽人意、有毛病的点画称之为“病笔”。为了能识别这些病笔,这就需要我们找出原因,改变用墨、用笔或书写技巧上的不良习惯,从而克服病笔。这里归纳有十六种病笔,并一一加以分析,以便在临习或创作时,进行对照,避免这些不正确的点画出现。 1.牛头。像牛头状。主要是笔头墨水过多,造成涨墨过甚。或是笔锋转驻过重,下按之力太大,而出锋太快,提锋大疾所致。故在书写时,笔头濡墨不宜过多,下按之力根据字的大小适可而止,笔锋逆入回返时速度略快于提锋出笔。 2.鼠尾。常出现在撇画上,似老鼠的尾巴,样子不好看。主要原因是用笔无力,轻浮在纸上,飘滑而去。毛笔在运行时有提无按,不得撇画用笔要领所致。书写撇画应用笔沉着,向下的按力均匀,笔锋送到顶端,由粗向细的过渡要缓慢自然,中锋用笔。 3.扫帚。指点画收笔时,散锋过多,无回锋之状,而散乱的出锋像扫帚一样,故而得名。如果经过藏锋回出,笔锋送到末端,提锋收笔。仍不能改变“扫帚”之状时,建议改换毛笔。 4.竹节。点画似竹节状。这是因为对点画形质认识模糊,用笔不当所致。经观察可知,下笔逆入方位不够正确,笔锋转驻时大生硬,而中间运行过于上提,收笔应提锋时却下按,使点画失态,盲生圭角。“竹节”在大多数楷书中系病笔,但在某些魏碑法帖中,有所应用。 5.蜂腰。这种病笔出现在弯钩、竖画及横画等笔画中。两头浑圆粗大,而中间细柔,像蜂腰式。这种病笔的发生,常常是起笔和收笔下按过重,不注意中锋运行,造成中间和两头比例失调。故书写时,要提按平稳,用力匀称,出锋自然。 6.鹤膝。丹顶鹤的脚又长又细,而它的膝盖则圆而粗大,很有特性。人们把点画线条细柔,而转折、驻笔处浑圆突出的病笔, - 1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