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中生物第2章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第2课时受精作用练习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2019年高中生物第2章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第2课时受精作用练习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2019年高中生物第2章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第2课时受精作用练习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2课时受精作用

知识点一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种类

1.[2018·龙岩期中]决定配子中染色体组合多样性的因素包括 ( )

A.染色体的复制和平均分配

B.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C.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和互换

D.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2.基因型为AaBb的某雄性动物所产生的1000个精子中,含有2个隐性基因的精子约有( )

A.1000个

B.500个

C.250个

D.125个

3.果蝇的体细胞中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某雄性果蝇经过减数分裂后能形成几种染色体组成不同的精子(不考虑交叉互换) ( )

A.2种

B.4种

C.8种

D.16种

知识点二根据染色体组成判断配子来源

4.[2018·南宁月考]若某精原细胞有3对同源染色体,每对同源染色体上基因依次为A和a,B和b,C和c,下列哪两个精子来自该精原细胞( )

A.abC和aBc

B.aBc和AbC

C.AbC和Abc

D.ABc和Abc

5.[2018·新乡期中]如图L2-1-11是某生物的精细胞,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图L2-1-11

A.①和②可能来自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

B.②和④可能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

C.③和⑤不可能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

D.①和④不可能来自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

知识点三受精作用

6.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原因是 ( )

①减数分裂使配子中的染色体数目减半②受精作用使受精卵中染色体数目恢复③减数

分裂过程中有染色体的交叉互换④受精作用进行时,精子只有头部进入卵细胞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7.图L2-1-12为受精作用示意图,以下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图L2-1-12

A.受精作用的过程也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的过程

B.受精卵中绝大部分细胞质来自于卵细胞

C.受精过程使卵细胞的生命活动变得活跃

D.同一双亲后代遗传的多样性只与卵细胞和精子的随机结合有关

8.关于高等动物的卵细胞、精子以及受精作用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每个卵细胞都继承了初级卵母细胞1/4的细胞质

B.等位基因进入卵细胞的机会并不相等,因为一次减数分裂只形成一个卵细胞

C.进入卵细胞并与之融合的精子几乎不携带细胞质

D.卵细胞、精子彼此结合的机会相等,因为它们的数量相等

9.[2018·张家口月考]如图L2-1-13为有关细胞分裂过程中DNA分子含量的测定结果模式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图L2-1-13

A.A点和F点处进行DNA复制

B.A~D表示有丝分裂,E~I表示减数分裂

C.F点对于维持物种的染色体数恒定具有重要意义

D.图示为两个细胞周期

10.正常人的体细胞中含有23对同源染色体,分别编号为1号~23号,在人类的遗传病中,有一种叫21三体综合征,也叫先天性愚型,是一种常见的染色体异常遗传病,表现为智力低下,身体发育缓慢。患儿常表现出特殊的面容:眼间距宽,外眼角上斜,口常半张,舌常伸出口外,所以又叫作伸舌样痴呆。对患者染色体进行检查,发现患者比正常人多了一条21号染色体。

(1)正常人产生的配子中染色体的组合类型共有种,从理论上分析,一对夫妇所生

的两个孩子(非同卵双胞胎)所含染色体组成完全相同的概率是。

(2)请从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角度解释21三体综合征患者产生的可能原因:

①正常精子(含有条染色体)与异常卵细胞(含有条染色体)受精形成的受精卵发育而来。产生异常卵细胞的可能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期,21号同源染色体没有分开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21号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形成的两条21号染色体,形成了异常卵细胞。

②异常精子(含有条染色体)与正常的卵细胞(含有23条染色体)结合形成受精卵发育而来。产生异常精子的可能原因是。

(3)21三体综合征患者产生正常配子的概率是,若一个正常人与一个21三体综合征患者婚配,他们的后代发病率是多少?为什么? 。

第2课时受精作用

1.D [解析] 染色体的复制和平均分配不会导致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减数分裂过程中,四分体时期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都会增加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同源染色体的联会不会导致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故选D项。

2.C [解析] 基因型为AaBb的某雄性动物所产生的1000个精子中,可能包括4种类型的精子,其中基因组成为ab的占1/4,故含有2个隐性基因的精子约有1000×1/4=250(个)。

3.D [解析] 由于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可以产生24种组合类型,所以可以产生24种不同的精子。

4.B [解析] 由题意可知,该精原细胞基因型为AaBbCc,同一个精原细胞产生的四个精子中两两相同,所产生2种类型的精子,其基因组合在一起与精原细胞相同,故选B项。

5.D [解析] 初级精母细胞中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次级精母细胞中发生染色单体的分离。依据题图中各精细胞中染色体的颜色和形态可判断,①和②中的染色体可能来自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②和④中的染色体相同,可能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③和⑤中的染色体不同,不可能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①和④的染色体可能来自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综上可知,D项错误。

6.A [解析] 减数分裂使配子中的染色体数目减半,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恢复到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这样,经过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维持了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

7.D [解析] 受精作用是卵细胞和精子相互识别并融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受精过程中只有精子的头部(主要是细胞核)进入卵细胞中,因此受精卵中绝大部分细胞质来自于卵细胞;卵细胞在未受精时细胞呼吸和物质合成进行得比较缓慢,受精过程使卵细胞的生命活动变得活跃;由于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中染色体组成具有多样性,导致不同配子遗传物质的差异,加上受精过程中卵细胞和精子结合的随机性,同一双亲的后代必然呈现多样性。

8.C [解析] 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细胞质是不均等分裂的,每个卵细胞都继承了初级卵母细胞多于1/4的细胞质;等位基因进入卵细胞的机会是均等的;雌、雄动物中卵细胞和精子的数量是不相等的,一般是精子的数量要远大于卵细胞的数量。

9.C [解析] 由曲线可知,A~C表示DNA的复制,C~D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D~E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F表示受精作用。F~H表示DNA的复制,H~I表示有丝分裂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所以A~E表示减数分裂,F~I表示有丝分裂。受精作用对于维持物种的染色体数恒定具有重要意义。有丝分裂具有细胞周期,减数分裂没有细胞周期,故选C项。

10.(1)2231/246(2)①2324 后移向同一极

②24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21号同源染色体没有分开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21号染色体

的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形成的两条21号染色体移向同一极,形成了异常精子(24条染色体) (3)1/2 1/2,因为患者产生的配子一半正常(23条染色体),一半异常(24条染色体)。

[解析] (1)正常人的体细胞内含有23对同源染色体,经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中含有23条染色体,由于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导致了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类型有223种。从理论上分析,丈夫产生的两个相同的精子与妻子产生的两个相同的卵细胞结合后,所形成的两个受精卵发育成的个体内染色体组成才完全相同,所以一对夫妇所生两个孩子所含染色体组成完全相同的概率为1/246。

(2)由题干可知,21三体综合征患者体内为47条染色体,可能是正常精子(23条)和异常卵细胞(24条)结合而成的,也可能是异常精子(24条)和正常卵细胞(23条)结合而成的。异常精子或卵细胞的形成可能是因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21号同源染色体不分离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后形成的两条21号子染色体移向同一极。

(3)21三体综合征患者产生的配子,有一半为正常配子(23条染色体),一半为异常配子(24条染色体),所以当患者与正常人婚配后,正常配子可产生正常后代,异常配子可产生异常后代,子代患病率为1/2。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练习题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练习题 1?下列选项中,属于形成配子多样性原因的一组是 () ① 交叉互换 ②同源染色体联会 ③同源染色体分离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2?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能产生 4种类型配子的基因型是 A. YyRR B . MmNnPP C . BbDdEe 3.人类的卵细胞比精子大得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卵细胞含有更多的染色体 B .形成合子时,卵细胞起主导作用 C. 卵细胞为受精卵的发育贮存着营养物质 D. 卵细胞中含有大量的遗传物质 4?下图是部分同学在“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实验中制作的细胞分裂模型,其 中错误的是( ) A . B . C . D . 8. 动物的卵细胞与精子形成过程中的不同点是 ① 次级卵母细胞将进行普通的有丝分裂 ② 一个卵原细胞最终只形成一个卵细胞 ③ 一个卵原细胞经染色体复制后形成一个初级卵母细胞 ④ 卵细胞不经过变形阶段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9. 下列关于由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④非同源染色体随机组合 D .②③ ( ) D . Aabb 5.下列关于受精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受精作用也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的过程 B .受精卵的绝大部分细胞质来自于卵细胞 C .受精过程使卵细胞的 生命活动变得活跃 D .同一双亲后代遗传的多样性只与卵细胞和精子的随机结合有关 6 .某动物精原细胞中有 3对同源染色体,经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中, 体的配子占( A . 7.图中 同时含有 3个母方染色 1/2 a 、 B . 1/4 C . 1/8 D . C 、d 分别是一些生物细胞某个分裂时期的示意图,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1/16 a 图表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 b 图表示人的成熟的红细胞分裂的某个阶段 c 图细胞分裂后将产生 1个次级卵母细胞和 1个极体 d 图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单体 b d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学设计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以精子形成过程为例学习减数分裂过程,由此总结减数分裂的基本概念。这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了细胞的基础知识。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明确了有性生殖的重要意义,理解了有性生殖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种生殖方式,对于生物的遗传、变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减数分裂这一内容还与以后学习遗传学知识密切相关,特别是与生物的遗传规律、变异中的基因重组以及染色体组、多倍体、单倍体等内容都有非常密切的联系。由于本节课的内容既是对有丝分裂知识的延伸和扩展,也是学习遗传学知识的基础,因此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2.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减数分裂的过程和概念。这是生殖细胞形成的基础,又是遗传和变异的细胞学基础。 (2)教学难点:同源染色体,四分体的概念,以及染色体行为的变化规律。其中染色体行为的变化规律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它是学生理解减数分裂的关键。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减数分裂的基本概念、过程和特点,明确减数分裂是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 (2)掌握同源染色体的基本概念; (3)理解和掌握减数分裂的两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特征,特别是染色体数目、染色单体数目和DNA含量的变化规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比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点,培养学生比较、分析问题并认识事物实质的思维能力;通过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变化规律的认识,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等方面的思维能力;通过分析讨论、巩固练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变化规律的认识,使学生明确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是维持亲、子代之间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一致,保证物种稳定的重要条件;减数分裂产生遗传内容不同的配子,是有性生殖后代具有丰富变异性的重要原因。从而明确有性生殖在生物的生殖方式上有着更高级的进化地位。 三、学情分析: 1. 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基础: 根据本节课的知识体系、重点难点和学生的认识水平,采用“启发与探究”的教学模式实施教学,即:目标→观察→思考→总结→应用,根据教学目标设疑,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通过归纳和总结来解决问题并形成知识体系。然后加以应用,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过程尽量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2. 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能力: 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加教学的直观性、科学性和课堂内容容量。以此来突出本节课的重点,突破难点。

高中生物必修一光合作用的知识点

高中生物必修一光合作用的知识点 高中生物必修一光合作用的知识点 高中生物必修一光合作用的知识点 2019-11-16 高中生物必修一光合作用的知识点 一、应牢记知识点 1、追根溯源,绝大多数活细胞所需能量的最终源头是太阳光能. 2、将光能转换成细胞能利用的化学能的是光合作用. 3、叶绿体中的色素及吸收光谱⑴、叶绿素(含量约占3/4)①、叶绿素a ——蓝绿色——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②、叶绿素 b ——黄绿色——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⑵、类胡萝卜素(含量约占1/4)①、胡萝卜素——橙黄色——主要吸收蓝紫光②、叶黄素——黄色——主要吸收蓝紫光 4、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⑴、提取方法:丙酮做溶剂. ⑵、碳酸钙的作用:防止研磨过程中破坏色素. ⑶、二氧化硅作用:使研磨更充分. ⑷、分离方法:纸层析法⑸、层析液:20份石油醚:2份酒精:1份丙酮混合⑹、层析结果:从上到下——胡黄ab ⑺、滤液细线要求:细、均匀、直⑻、层析要求:层析液不能没及滤液细线. 5、叶绿体中光和色素的分布——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 6、光合作用场所——叶绿体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基粒类囊体膜上,分布着与光化作用有关的色素和酶. 7、光合作用概念: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8、光合作用反应式:光能 CO2 + H2O ——→ (CH2O)+ O2 叶绿体光能 6CO2 + 12H2O ——→C6H12O6 + 6H2O + 6O2 叶绿体 9、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J .Priestly,1773—1804)实验证实:植物能更新空气. 10、荷兰科学家英格豪斯(J .Ingen – housz)发现:只有在阳光照射下,只有绿叶才能更新空气. 11、1785年明确了:绿叶在光下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12、1845年,各国科学家梅耶(R .Mayer)指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换成化学能储存起来. 13、1864年,德国科学家

(完整版)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练习题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练习题 1.下列选项中,属于形成配子多样性原因的一组是() ①交叉互换②同源染色体联会③同源染色体分离④非同源染色体随机组合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2.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能产生4种类型配子的基因型是() A.YyRR B.MmNnPP C.BbDdEe D.Aabb 3.人类的卵细胞比精子大得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卵细胞含有更多的染色体B.形成合子时,卵细胞起主导作用 C.卵细胞为受精卵的发育贮存着营养物质 D.卵细胞中含有大量的遗传物质 4.下图是部分同学在“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实验中制作的细胞分裂模型,其中错误的是() 5.下列关于受精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受精作用也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的过程 B.受精卵的绝大部分细胞质来自于卵细胞 C.受精过程使卵细胞的生命活动变得活跃 D.同一双亲后代遗传的多样性只与卵细胞和精子的随机结合有关 6.某动物精原细胞中有3对同源染色体,经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中,同时含有3个母方染色体的配子占() A.1/2 B.1/4 C.1/8 D.1/16 7.图中a、b、c、d分别是一些生物细胞某个分裂时期的示意图,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A.a图表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 B.b图表示人的成熟的红细胞分裂的某个阶段 C.c图细胞分裂后将产生1个次级卵母细胞和1个极体 D.d图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单体 8.动物的卵细胞与精子形成过程中的不同点是() ①次级卵母细胞将进行普通的有丝分裂 ②一个卵原细胞最终只形成一个卵细胞 ③一个卵原细胞经染色体复制后形成一个初级卵母细胞 ④卵细胞不经过变形阶段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9.下列关于由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高中生物专题练习: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

高中生物专题练习: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玉米(2n=20)减数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减Ⅰ前的间期由于DNA复制,染色体数目加倍 B.细胞分裂的过程中,一对同源染色体就是一个四分体 C.减Ⅱ过程中发生染色单体分离,使染色体数目减半 D.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中有10种形态、功能不同的染色体 2.下列关于某二倍体哺乳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有丝分裂前的间期和减数分裂前的间期,都进行1次染色质DNA的复制 B.减Ⅰ前期同源染色体配对,每条染色体含有4条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 C.减Ⅱ中期染色体数是染色体上DNA分子数的一半 D.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都发生着丝点断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3.三体的产生多源于亲代减数分裂异常。现对一位21-三体综合征患者进行染色体检查,得知其中有两条21 号染色体分别来自外祖父和外祖母,则该患者患病最可能的原因是()A.母亲产生卵细胞时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 B.父亲产生精子时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 C.母亲产生卵细胞时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 D.父亲产生精子时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 4.某二倍体哺乳动物的睾丸中,有些细胞进行有丝分裂,也有些细胞进行减数分裂。下列关于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细胞的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只复制一次 B.有丝分裂前期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细胞中都有同源染色体 C.有丝分裂中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染色体都排列在细胞中央 D.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相同 5.下列有关曲线分析正确的几项()

①图1中c对应的值是1②图2中b为有丝分裂③图2中OP段位于图1中ef段④图2中Q点后所对应的时期在图1中cd段上⑤图1中de段与图2中PQ段变化原因相同A.1项B.4项C.3项D.2项 6.现有女性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体内一个处于有丝分裂时期的细胞a和男性红绿色盲患者体内一个处于减数分裂时期的细胞b,在不考虑变异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细胞有丝分裂中期与b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色盲基因数目可能相同 B.a细胞有丝分裂前期与b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染色单体数目相同 C.a细胞有丝分裂中期与b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染色体组数目不同 D.a细胞有丝分裂后期与b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的核DNA数目不同 7.下图是细胞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核DNA含量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据图可得出() A.MN段染色体复制使核DNA含量加倍 B.CD段同源染色体会发生两两配对现象 C.a、b阶段为减数分裂、c阶段为有丝分裂 D.GH段和OP段,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数目是相等的 8.如图为某动物体内细胞分裂的一组图像,则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上述①②③细胞中染色体与DNA比例为1:2 B.细胞①②③⑤产生的子细胞中均有同源染色体 C.上图中表示有丝分裂的细胞及分裂的顺序是③→②→① D.④细胞分裂前,细胞中染色体与DNA分子数目比例为1:2 9.下列关于减数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减数分裂包括两次连续的细胞分裂②在次级精母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③着丝粒在第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练习题

校本作业:第2章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2018.3.14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5题,50分) 1.下列生物的生殖过程中,能进行减数分裂的是( ) A.变形虫 B.细菌 C.玉米 D.衣藻 2.下列关于同源染色体概念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一条染色体经复制后形成的两条染色体B.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染色体 C.在减数分裂中能联会的两条染色体 D.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的两条染色体 3.与有丝分裂相比,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显著特点是( ) A.间期进行染色体复制 B.中期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 C.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D.着丝点分裂,一条染色体变成两条染色体 4.下列有关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数目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次级精母细胞中的DNA分子正好和正常体细胞的DNA分子数目相等 B.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只有正常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一半 C.初级精母细胞中染色单体的数目正好和细胞中DNA分子数目相等 D.任何一种哺乳动物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和着丝点数目都相同 5.如下图所示,横轴表示细胞分裂时期,纵轴表示一个细胞核中DNA含量或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情况。请分析图示,表示有丝分裂中DNA含量变化、染色体数目变化和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曲线分别依次是( ) A.④②①③ B.①④②③ C.④①②③ D.①②③④ 6.在细胞正常分裂的情况下,雄性果蝇精巢中一定含有两条Y染色体的是( ) A.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初级精母细胞 B.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精母细胞 C.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精原细胞 D.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精原细胞 7.下图为精原细胞增殖以及形成精子过程的示意图。图中标明了部分染色体与染色体上的基因。设①和③细胞都处于染色体的着丝点向两极移动的时期。下列关于图解叙述正确的是( ) A.①中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为2n,DNA数目为4a B.②有姐妹染色单体,①和③也可能有姐妹染色单体 C.②中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为2n,DNA数目为4a D.③中无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为n,DNA数目为2a 8.细胞分裂过程中,A和a、B和b是两对同源染色体,由同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的4个精细胞是( ) A.AB、aB、Ab、ab B.AB、aB、Ab、Bb C.Ab、Ab、aB、aB D.AB、AB、Aa、Bb 9.下图表示为一对同源染色体及其上的等位基因,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生物必修一知识点(光合作用答案版)

五 1、酶 本质:活细胞产生的有机物,绝大多数为蛋白质,少数为RNA 高效性:酶在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方面比无机催化剂更显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 专一性:每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作用条件温和:适宜的温度,pH ,最适温度(pH 值)下,酶活性最高,温度和pH 偏高或偏低,酶活性都会明显降低,甚至失活(过高、过酸、过碱)。 功能:催化作用,降低化学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 2、ATP 结构简式:A-P ~P ~P ,中文名称:三磷酸腺苷 A 表示腺苷,P 表示磷酸基团,~表示高能磷酸键 ATP 与ADP 相互转化:A —P~P~P ?→←酶A —P~P+Pi+能量 (Pi 表示磷酸) 远离A 的那个高能磷酸键断裂(1molATP 水解释放30.54KJ 能量) 元素组成:ATP 由C 、H 、O 、N 、P 五种元素组成 功能:细胞内直接能源物质 ADP 中文名称叫二磷酸腺苷,结构简式A-P~P ATP 在细胞内含量很少,但在细胞内的转化速度很快,用掉多少马上形成多少。 ATP 和ADP 相互转化的过程和意义: 方程从左到右代表释放的能量,用于一切生命活动。 方程从右到左代表转移的能量,动物中为呼吸作用转移的能量。植物中来自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意义:能量通过ATP 分子在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之间循环流通,ATP 是细胞里的能量流通的能量"通货"。 3、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 18世纪中期,人们认为只有土壤中水分构建植物,未考虑空气作用 1771年,英国普利斯特利实验证实植物生长可以更新空气,未发现光的作用 1779年,荷兰英格豪斯多次实验验证,只有阳光照射下,只有绿叶更新空气,但未知释放该气体的成分。 1785年,明确放出气体为O2,吸收的是CO2 1845年,德国梅耶发现光能转化成化学能 1864年,萨克斯证实光合作用产物除O2外,还有淀粉 1939年,美国鲁宾卡门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水。 4、 叶绿素a 叶绿素 主要吸收 红光和蓝紫光 叶绿体中色素 叶绿素b (类囊体薄膜) 胡萝卜素 类胡萝卜素 主要吸收 蓝紫光 叶黄素 色素:包括叶绿素3/4 和 类胡萝卜素 1/4 色素分布图: 色素提取实验: ( 无水乙醇 )提取色素; 二氧化硅 使研磨更充分;碳酸钙防止色素受到破坏 5、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CO2和H2O 转 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O2的过程。 方程式: CO2+H 2180 ??→?光能 (CH 2O )+18O 2注意: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水。 6、 条件:一定需要 光 光反应阶段 场所: 类囊体薄膜 产物:[H]、O 2和 ATP 过程:(1)水的光 解,水在光下分解成[H]和O 2; 2H 2O —→4[H] + O 2 (2)形成ATP :ADP+Pi+光能?→?酶ATP 叶绿体 光 合作用 的过程

《受精作用》教学设计

《受精作用》教学设计 1.知识目标: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加强对减数分裂的概念、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规律性变化以及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的理解。 2.能力目标:(1)生物绘图、识图能力(2)形象思维能力(3)比较推理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训练学生克服困难,认真钻研的素质。通过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分析,使学生能够辩证地认识生命适应、进化等生命科学观点,通过分析有性生殖细胞种类的多样性及形成过程,形成生物界中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观点,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受精作用的意义。 难点: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教学策略】 1.培养学生建构生物模型,并引导学生运用已建构的模型去探究推测生物实际发生的变化。 2.课堂同学动手、自己直观演示、小组内讨论等方法,突破难点知识。 3.把教材中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内容整合成一体。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精子的形成过程动画、卵细胞形成过程动画、受精过程动画和视频片断) 【学生课前准备】同座两人一小组合作完成。 1.准备不同颜色卡纸、不同颜色的绳子、双面胶、剪刀等材料。 2.在卡纸上上画一个足够大的初级精母细胞的轮廓,至少能容纳4条染色体。画出中心体和纺锤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本节课应该说来是一节较为成功的活动课,较好地贯彻了新课标的理念,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师生间的交流互动也较多,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作用。教学过程中不仅顺利完成了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染色体组合类型的行为模型和数学模型,而且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发现能力、逻辑归纳能力,同时还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等直观手段,动静结合,宏观与微观结合,化抽象为具体,形象生动,突出重点,化难为易。这节课的顺利开展,最大的体会是对提问的处理和对学生活动的处理。对提问的处理多数先采用了多媒体动画和视频创设情境的配合,直观且带有一定思维性,同时容易调动学生兴趣。本节课有两个比较明显的学生活动,一是让学生模拟操作减数分裂中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二是让学生展示作品并交流评价。这些操作充分给予学生表现的空间、活动的空间、思维的空间,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和表现欲,同时也培养了识图和作图技能。 本节课有以下几点是值得进一步思考的: 1.本节课采用“模型建构”突破重点难点知识目标,而传统难点突破是依靠动态直观演示,抽象概括和大量训练等方法来解决。本节课由以往的概括、理解、训练方法,改成小组合作动手、讨论,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提高,但教材处理仍欠得当,课后觉得最好是将“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的变化模型”前置,改变“验证性实验”成为“探究性实验”。 2.本节课放弃教材中使用的材料,大胆创新,选用彩色绳子作为染色体的臂、放弃橡皮泥作为建模材料,使建模的的可操作性大大增强。但如果能够让学生课前自主选择建模材料,开放建模步骤,可能会大大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模型建立的选材由“彩色绳子”可改为“细电线”也能非常形象代表“染色质”和“染色体”,更重要是方便学生重复模拟。 3. 教材中关于减数分裂的描述不适用于高等植物,高等植物精子、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复杂,是否展开讲解,我认为可以根据课时和学生接受能力等情况确定。必须指出,高等植物的减

最新高中生物必修一光合作用的知识点

高中生物必修一光合作用的知识点 一、应牢记知识点 1、追根溯源,绝大多数活细胞所需能量的最终源头是太阳光能. 2、将光能转换成细胞能利用的化学能的是光合作用. 3、叶绿体中的色素及吸收光谱 ⑴、叶绿素(含量约占3/4) ①、叶绿素a ——蓝绿色——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 ②、叶绿素b ——黄绿色——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 ⑵、类胡萝卜素(含量约占1/4) ①、胡萝卜素——橙黄色——主要吸收蓝紫光 ②、叶黄素——黄色——主要吸收蓝紫光 4、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⑴、提取方法:丙酮做溶剂. ⑵、碳酸钙的作用:防止研磨过程中破坏色素. ⑶、二氧化硅作用:使研磨更充分. ⑷、分离方法:纸层析法 ⑸、层析液:20份石油醚:2份酒精:1份丙酮混合 ⑹、层析结果:从上到下——胡黄ab ⑺、滤液细线要求:细、均匀、直 ⑻、层析要求:层析液不能没及滤液细线.

5、叶绿体中光和色素的`分布——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 6、光合作用场所——叶绿体 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叶绿体基粒类囊体膜上,分布着与光化作用有关的色素和酶. 7、光合作用概念: 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8、光合作用反应式: 光能 CO2 + H2O ——→ (CH2O)+ O2 叶绿体 光能 6CO2 + 12H2O ——→C6H12O6 + 6H2O + 6O2 叶绿体 9、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利(J .Priestly,1773—1804)实验证实:植物能更新空气. 10、荷兰科学家英格豪斯(J .Ingen – housz)发现:只有在阳光照射下,只有绿叶才能更新空气. 11、1785年明确了:绿叶在光下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12、1845年,各国科学家梅耶(R .Mayer)指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换成化学能储存起来. 13、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

人教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一示范教案(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第4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从容说课 光合作用是生物界乃至整个自然界最基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光合作用也真实地显示出生命系统的自主性和高度有序性。初中阶段,学生通过一系列探索性实验,初步形成光合作用的概念。高中生物学课本将为学生提供光合作用的研究史料,期望学生不仅能从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中深化对概念的理解,而且能受到科学家崇高的精神境界的熏陶,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因此,教学中要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和讨论这一部分史料。光合作用内容的学习始于绿叶中色素吸收和转化光能,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做好《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探究性实验,并借助投影机、三棱镜和新鲜菠菜叶片滤液和新鲜胡萝卜滤液等材料做好绿叶中色素吸收光谱的演示实验,通过叶绿体结构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相统一。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过程是本小节的重点和难点,要让学生重点掌握这两个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以及发生的部位和条件,并从物质和能量转变的高度去认识光合作用的意义。为了更好地让学生认识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可通过自主与合作学习的方式,尝试让学生利用各种媒体去调查和收集农业生产上有哪些提高光合作用强度的措施,并组织好学生完成教材中的探究活动——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说出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2)说出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3)说明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认识过程。 (4)尝试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5)说出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6)简述化能合成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自主与合作学习:利用各种媒体调查和收集资料,学会鉴别、选择、运用和分享信息。 (2)训练表达能力:尝试将你所获得的信息表达出来。 (3)活动与探究:通过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初步学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光合作用发现史的学习,使学生受到科学家们崇高的精神境界的熏陶,并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2)通过了解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使学生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从而乐于学习生物科学。 ●教学重点 1.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 2.光合作用的发现及研究历史。 3.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暗反应过程及相互关系。 4.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 ●教学难点 1.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过程。

第一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练习题及答案1

第一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课标要求 (一)、能力要求 1、掌握减数分裂的概念及其应用,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2、通过列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比较表,训练学生的归纳、判断、分析比较能力。 (二)、内容要求 1、阐明细胞的减数分裂并模拟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2、举例说明配子的形成过程。 3、举例说明受精过程。 知识网络体系 一、减数分裂的概念 概念:从初级精(卵)母细胞发展到精(卵)细胞的过程中,细胞连续分裂_1__次,而染色 体只复制___2__次的细胞分裂方式。 结果:细胞中的 染色体数目_____3______。 二、相关概念 ①.____4____:两个形状、大小一般都相同,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在减数分裂中 要配对的染色体。 (数目:同源染色体的对数 = 体细胞染色体数减半) ②.__5____: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行为。 ③.___6____:含有四个姐妹染色单体的配对的一对同源染色体。 (一个四分体中有两个着丝点、两条染色体、四个DNA 分子,四条染色单体) (数目:四分体数 = 同源染色体对数 = 体细胞染色体数减半) ④.非姐妹染色单体 三、精子的形成 1、形成场所:精巢 2、形成过程(见课本) 滋长 变形 1个精原细胞 1个初级精母细胞个次级精母细胞4个精子细胞 (2N ) 复制 (2N )(N )(N ) 4个精子(N ) 3、各时期特点 4

2n 2n 染色体 n n 母细胞 母细胞 母细胞 母细胞 DNA 和染色体的数目变化曲线图 附:有丝分裂中DNA 和染色体的数目变化曲线图 四、卵细胞的形成 1、形成场所:卵巢 2、形成过程(见课本) 第一次分裂 第二次分裂 1个极体 2个极体 滋长 (2N ) (N ) 3个极体 1个卵原细胞 1个初级卵母细胞 1个极体(N ) (2N ) 复制 (2N ) 1个次级母细胞 (N ) 1个卵细胞(N ) 五、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比较 六、受精作用 减数分裂 ♂个体 精子发育 减数分裂受精卵(2n) 新个体(2n ) ♀个体 卵细胞 七、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的意义 对维持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十分重要。 八、相关问题: 1、同源染色体分离说明: ①.染色体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同源染色体间不受干扰,在精子形成过程中必定分离。 ②.染色体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同源的两条染色体各移向哪一级是随机的,即非同源染色体之间是自由组合的。 2、判断生殖细胞的种类: 可能的种类:2n (n 表示同源染色体的对数) 实际的种类:2种 3、产生变异的染色体行为: 同源染色体分离(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非姐妹染色体交叉互换(四分体时期) 4、不含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次级精(卵)母细胞、精子、卵细胞、极体、极核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4节光合作用(知识点+练习)

五、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1.发现 2、场所 双层膜 叶绿体 基质 :DNA ,多种酶、核糖体等 基粒 多个类囊体(片层)堆叠而成 胡萝卜素(橙黄色)1/3 类胡萝卜素 叶黄素(黄色) 2/3 吸蓝紫光 色素 (1/4) 叶绿素A (蓝绿色)3/4 叶绿素 吸红光和蓝紫光 (3/4) 叶绿素B (黄绿色)1/4 3.过程 ◎ 光合作用的实质 通过光反应把光能转变成活跃的化学能,通过暗反应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同时把活跃的化学能转变成稳定的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 4、光合作用的意义 ①制造有机物,实现物质转变,将CO 2和H 2O 合成有机物,转化并储存太阳能; ②调节大气中的O 2和CO 2含量保持相对稳定; ③生物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最终来源; 注:光合作用是生物界最基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5、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 光合速率是光合作用强度的指标,它是指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的叶片合成有机物的速率。影响因素包括植物自身内部的因素,如处在不同生育期等,以及多种外部因素。 (1)单因子对光合作用速率影响的分析

①光照强度(如图所示) 曲线分析:A点光照强度为0,此时只进行细胞呼吸, 释放CO2量表明此时的呼吸强度。 AB段表明光照强度加强,光合作用逐渐加强,CO2的释放量 逐渐减少,有一部分用于光合作用;而到B点时,细胞呼吸 释放的CO2全部用于光合作用,即光合作用强度=细胞呼吸强 度,称B点为光补偿点(植物白天的光照强度在光补偿点以上,植物才能正常生长)。BC段表明随着光照强度不断加强,光合作用强度不断加强,到C点以上不再加强了,称C点为光饱和点。 应用:阴生植物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比较低,如上图虚线所示。间作套种时农作物的种类搭配,林带树种的配置,冬季温室栽培避免高温等都与光补偿点有关。 ②光照面积(如图所示) 曲线分析:OA段表明随叶面积的不 断增大,光合作用实际量不断增大,A点为 光合作用叶面积的饱和点。随叶面积的增 大,光合作用不再增加,原因是有很多叶被 遮挡,光照强度在光补偿点以下。OB段表 明干物质量随光合作用增加而增加,而由于 A点以后光合作用不再增加,但叶片随叶面积的不断增加呼吸量(OC段)不断增加,所以干物质积累量不断降低(BC段)。 应用:适当间苗、修剪,合理施肥、浇水,避免徒长。封行过早,使中下层叶子所受的光照往往在光补偿点以下,白白消耗有机物,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②CO2浓度、含水量和矿质元素(如图所示) 曲线分析:CO 和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矿质元素直接或间 接影响光合作用。在一定范围内,CO2、水和矿质元素越多, 光合作用速率越快,但到A点时,即CO2、水、矿质元素达 到饱和时,就不再增加了。 应用:“正其行,通其风”,温室内充CO2,即提高CO2浓度,增加产量的方法.合理施肥可促进叶片面积增大,提高酶的合成速率,增加光合作用速率。 ③温度(如图所示) 曲线分析:光合作用是在酶催化下进行的,温度直接影响酶的活性。一般植物在10~35℃下正常进行光合作用,其中AB段(10~35℃)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加强,B点(35℃)以上光合酶活性下降,光合作用开始下降,50℃左右光合作用完全停止。 应用:冬天温室栽培可适当提高温度;夏天,温室栽培可适当 降低温度。白天调到光合作用最适温度,以提高光合作用:晚 上适当降低温室温度,以降低细胞呼吸,保证有机物的积累。 (2)多因子对光合作用速率影响的分析(如图 所示) 曲线分析:P点时,限制光合速率的因素 应为横坐标所表示的因子,随着因子的不断 加强,光合速率不断提高。当到Q点时,横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练习题

高一生物: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练习题2 命题人:穆冉 一.选择题(每一小题均有一个正确选项) 1.以下对高等动物通过减数分裂形成的雌雄配子以及受精作用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每个卵细胞继承了初级卵母细胞核中1/2的遗传物质 B.等位基因进入卵细胞的机会并不相等,因为一次减数分裂只形成一个卵细胞 C.进入卵细胞并与之融合的精子几乎不携带细胞质 D.雌雄配子彼此结合的机会相等,因为它们的数量相等 2.从显微镜中看到一个正在分裂的动物细胞如右图所示,此动物的初级卵母细胞核中四分体个数、染色体数及DNA分子数分别依次是( )。 A.3,3,6 B.3,6,6 C.3,6,12 D.6,6,12 3.下图为三个处于分裂期的细胞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甲可能是丙的子细胞 B.乙、丙细胞不可能来自同一个体 C.甲、乙、丙三个细胞均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 D.甲、乙、丙三个细胞均含有同源染色体 4.a、b、c、d分别是一些生物细胞某个分裂时期的示意图,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 A.a图表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 B.b图表示人红细胞分裂的某个阶段 C.c图细胞分裂后将产生1个次级卵母细胞和1个极体 D.d图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单体 5.在减数分裂的整个过程中,细胞分裂次数、染色体复制次数、着丝点分裂次数、染色体减半次数、DNA分子减半次数依次是 ( ) A.1、2、2、1、2 B.1、1、1、2、1 C.2、1、1、2、1 D.2、1、1、1、2 6.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时,发现一个细胞中有8条形状、大小各不相同的染色体,并排列于赤道板上,此细胞处于:( ) A.有丝分裂中期 B.有丝分裂后期 C.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中期 D.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中期 7.下列是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几个步骤,其正确顺序是( )。 ①形成四分体②同源染色体分离③交叉互换④联会⑤染色体复制⑥染色单体分离

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习题--含答案

遗传的细胞基础---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习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在显微镜下观察动物组织切片,发现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有的是体细胞的一半,有的是体细胞的2倍,该切片取自( D ) A.人的小肠小皮B.家兔胚胎 C.绵羊肝脏D.牛卵巢 2.仅考虑“核”DNA,下列人体细胞中染色体数可能相同,而DNA含量一定不同的是(D) A.初级精母细胞和精细胞 B.精原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 @ C.卵原细胞和卵细胞 D.初级卵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 3.下图为某生物细胞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中都有同源染色体 B.卵巢中不可能同时出现这三种细胞 C.能够出现基因重组的是乙 D.丙的子细胞是精细胞 ^ 4、下列关于同源染色体概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一条染色体经复制后形成的两条染色体 B.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染色体 C.在减数分裂中能联会的两条染色体 D.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的两条染色体 5、动物的1个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中形成4个四分体,则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可能有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分别是( ) A.2条、4条 B.4条、8条 C.8条、0条 D.8条、16条 ~ 6、下列关于DNA分子和染色体数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有丝分裂间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因DNA复制而加倍 B.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DNA分子数目因染色体着丝点分裂而加倍 C.减数第一次分裂后,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因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减半

D.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细胞中染色体与DNA分子数目始终不变 7、某二倍体动物的某细胞内含10条染色体、10个DNA分子,且细胞膜开始缢缩,则该细胞() A.处于有丝分裂中期 B.正在发生基因自由组合 C.将形成配子 D.正在发生DNA复制 , 8、若下图为某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图,则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图像应为() 9.(2011·无锡模拟)下图甲、乙、丙、丁分别表示某哺乳动物细胞(2N)进行减数分裂的不同时期,其中a表示细胞数目。请判断b、c、d依次代表( ) A.DNA分子数、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 B.染色体数、DNA分子数、染色单体数 C.DNA分子数、染色单体数、染色体数 D.染色单体数、染色体数、DNA分子数 ' 10.人类精子发生过程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细胞中染色单体数最多可达92条 B.姐妹染色单体携带的遗传信息可能是不同的 C.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分离之前 D.一个精原细胞产生两个相同精子的概率最大为1/223 11.从配子形成和受精作用的角度分析,下列关于遗传具有多样性和稳定性的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多选)( ) A.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是形成配子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高中生物必修一光合作用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一光合作用总结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高中生物必修一光合作用总结》的内容,具体内容:光合作用是高中生物这门课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希望对你有帮助。高中生物光合作用知识点一、捕获光能的色素叶绿体中的色素有4种,他们可以归纳为两... 光合作用是高中生物这门课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生物光合作用知识点 一、捕获光能的色素 叶绿体中的色素有4种,他们可以归纳为两大类: 叶绿素(约占3/4):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 类胡萝卜素(约占1/4):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 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白光下光合作用最强,其次是红光和蓝紫光,绿光下最弱。因为叶绿素对绿光吸收最少,绿光被反射出来,所以叶片呈绿色。 二、实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1 实验原理:绿叶中的色素都能溶解在层析液(有机溶剂如无水乙醇和丙酮)中,且他们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绿叶中的色素随着层析液在滤纸上的扩散而分离开。 2 方法步骤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步骤要记准确) (1)研磨时加入二氧化硅和碳酸钙的作用是什么?二氧化硅有助于研磨

得充分,碳酸钙可防止研磨中的色素被破坏。 (3)滤纸上的滤液细线为什么不能触及层析液?防止细线中的色素被层 析液溶解。 (4)滤纸条上有几条不同颜色的色带?其排序怎样?宽窄如何?有四条色带,自上而下依次是橙黄色的胡萝卜素,黄色的叶黄素,蓝绿色的叶绿素a,黄绿色的叶绿素b。最宽的是叶绿素a,最窄的是胡萝卜素。 三、捕获光能的结构——叶绿体 结构:外膜,内膜,基质,基粒(由类囊体构成)。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分布于基粒的类囊体及基质中。光合作用色素分布于类囊体的薄膜上。吸收光能的四种色素和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就分布在类囊体的薄膜上。类囊体在基粒上。 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它内部的巨大膜表面上,不仅分布着许多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子,还有许多进行光合作用所必须的酶。 四、光合作用的原理 1、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植物更新空气。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起来。 光合作用的产物除氧气外还有淀粉。 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同位素标记法) 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的碳的途径,这一途径称为卡尔文循环。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练习题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练习题 班级姓名座位号 一、单项选择题: 1、人的精子中有23条染色体,则人的神经细胞、初级精母细胞、卵细胞中分别有染色体多少条() A、46 23 23 B、46 46 23 C、0 46 0 D、0 46 23 2、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相比较,减数分裂所特有的是() A、DNA分子的复制 B、着丝点的分裂 C、染色质形成染色体 D、出现四分体 3、下图1为某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图,在图2中表示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图像是() 4、下图分别表示对几种生物体内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进行观察的结果,有关假设和推论正确的是() A.若图甲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的某阶段,则下一时期细胞中央将出现赤道面 B.若图乙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的某阶段,则染色体着丝粒分裂可发生在这一阶段 C.若图乙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某阶段,则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可发生在这一阶段 D.若图丙表示雄果蝇精巢内的几种细胞,则C组细胞中可能出现四分体 5、下列不属于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的是() A.有利于生物的生存和进化 B.维持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C.能够基本保持亲本的一切遗传性状D.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6、下图(1)和(2)为处于相同分裂阶段的两处高等动物细胞,都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 下列关于它们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①细胞通常存在雄性动物的精巢(睾丸)中 B.图中两个细胞,处于细胞周期的相同阶段 C.图①细胞产生的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 D.两图细胞的染色体数目都与亲本细胞的染色体数相等 7、人体精子、卵细胞的核DNA都是23个,其受精卵在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最多的个数是()A. 23 B.46 C.69 D.92 8、右图为某雄性动物细胞内一对同源染色体及其上的等位基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此细胞为初级精母细胞 B.A与a的分离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C.图中含有8条脱氧核苷酸链 D.来自父方的染色单体与来自母方的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 9、 a和A、b和B、c和C各是一对同源染色体,下列哪四个精子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A. AbC、aBc、abc、abc B. aBc、AbC、aBc、AbC

第一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公开课教案

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一、教材分析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这一课题是在高中生物必修2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这部分内容不仅是第二章的重点内容,也是整本书的重点内容之一。它以学过的细胞学知识、染色体知识、有丝分裂知识、生殖类型知识为基础。通过学习,使学生全面认识细胞分裂的种类、实质和意义,为后面学习遗传和变异,生物的进化奠定细胞学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阐明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掌握减数分裂的概念。 (2)举例说明精子的形成过程。 (3)举例说明受精作用的概念、过程; (4)理解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培养学生识图、绘图能力以及比较分析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加深对事物自身变化规律性的认识,培养对立统一和发展变化的观点。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减数分裂概念和过程。这是生殖细胞形成的基础,又是遗传和变异和细胞学基础。 2、教学难点: 同源染色体、四分体的概念以及染色体行为的变化规律,其中染色体行为的变化规律既是难点又是重点。初学者对此缺乏感性认识,较难抓住本质。 四、学情分析 高一级学生,生物基础较薄弱,课文阅读和读图分析能力较低,减数分裂是有丝分裂的延续,学生对有丝分裂中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的变化已有一定知识基础以此作为新知识的桥梁,让学生从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抓住减数分裂的本质,通过图像分析、推理、归纳总结等,教师适时地引导学生思考,指导学生进行总结和评价。 五、教材处理 根据教材的重难点、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多媒体课件传递信息量有的特点,这部分内容我安排1个课时学习减数分裂概念和精子的形成过程。 这里主要说明第一课时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 六、教学方法设计 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氛围,同时应用讲述法、谈话法、比较法、指导读书法等,引导学生思考一系列问题,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总结的能力。在获取知 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总结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