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说
维特根斯坦语言游戏说解析

【 K e y w o r d s ] Wi t t g e n s t e i n ; an L ua g g e g me a t h e o r y ; M e a n i n g i n u s e ; I n t e 卜s u b j e c t i v i t y
维特 根斯坦 的哲学思想在 2 0世纪西方哲学 “ 语言学转 向” 中起 到 了重要的作用 维特根斯坦 的哲 学思想分为前期哲 学观和后期哲 学 观 语言游戏说是其后期哲学的核心 维特根斯坦 的“ 语 言游戏”( 德语 s p r a c h s p i e 1 ) 最初 在《 蓝皮 书》 中 提出 . 指“ 孩子刚开始使用语词 时的语 言方式 ” 、 “ 语 言的原始形式 ” 或 “ 原始语 言” ( 维特根斯坦 , 1 9 6 4 ) 。后来在哲 学研究 中他对这个 问题有 了更深入 的阐述 。他认为 . 真正说来我们根本 就不能给 出语 言游戏 概 念 的定义 . 而只能通过一系列例子来例示它的定义 把 “ 语言游戏 ” 归 结 为由语 言和构成语言 的行为所组成的整体 语 言游戏具有 多样性 . 这几乎包 括我们语 言的一切活动 “ 语 言游戏说 ” 中的“ 游戏” 沿袭了整 个 西方哲 学对游 戏这个概念 的理解 . 比汉语中所指的“ 娱 乐和玩耍” 含 义要广 . 即指人类 的活动 维特根斯坦的“ 语言游戏 ” 说 打破 以往语 言研究 中的实体论倾 向. 转 向讨论语言具体 用法 . 着 眼于人们使用语言的整体性 动态活动 强 调在重视和遵守语言的正确用法 ( 游戏规则) 的前 提下 , 在实际使用过 程 中考察语言的意义 语 言游戏具有无限多样性、 主体的参与性 以及 语 词 和语 句 的工 具性 语言游戏的基本 内容 : 《 哲学研究》 是维特根斯坦 的代表作 . 在此论 著中 . 他对语言 游戏 的论述最为全面 遵守规则 、 语言意义 、 家族相似性都是主要论述的内 容 此外 , 与语言相关的哲学概念如私人 语言 和生活形式也有所提及 本 文 就 其 主 要 内 容 加 以论 述
维特根斯坦 哲学研究 笔记

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笔记维特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是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的维特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是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的哲学研究主要关注语言、逻辑和现实之间的关系。
以下是关于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的一些笔记:1. 语言游戏(Language Games):维特根斯坦认为,我们的语言是一种工具,用于在特定情境中进行交流。
他提出了“语言游戏”的概念,即人们在特定语境中使用词语和句子的方式。
不同的语言游戏有不同的规则和目的,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将一种游戏的规则应用于另一种游戏。
2. 意义和用法(Meaning and Use):维特根斯坦主张,一个词的意义是由它在语言中的用法决定的。
他认为,词的意义不是由它所指的事物决定的,而是由我们在使用这个词时遵循的规则决定的。
这一观点与弗雷格(Gottlob Frege)等人的语义学观点形成了鲜明对比。
3. 逻辑原子论(Logistic Atomism):维特根斯坦认为,世界上的事物都是由基本的逻辑元素构成的,这些元素通过逻辑运算相互关联。
然而,他认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逻辑本身不能为我们提供关于世界的任何信息。
他提出了“家族相似性”的概念来描述事物的相似性,即事物之间的相似性不是基于共同的、固定的本质,而是基于一系列相似的特征和功能。
4. 私人语言论证(Private Language Argument):维特根斯坦提出了著名的“私人语言论证”,旨在证明不存在私人语言。
他认为,如果一个人试图用私人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或思考,那么这种语言必须是公共的,因为它必须遵循一定的语法规则。
然而,一旦语言成为公共的,它就失去了其作为私人表达工具的目的。
5. 哲学的治疗任务(Philosophy's Healing T ask):维特根斯坦认为,哲学的主要任务是消除人们对现实世界的误解。
他批评了传统哲学家试图通过构建复杂的理论体系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做法,认为这种做法往往只会使问题更加复杂。
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说论文(共5篇)

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说论文(共5篇)第一篇: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说论文【摘要】维特根斯坦后期语言哲学的核心为“语言游戏说”,“语言游戏说”成为他前期哲学观和后期哲学思想的分水岭,其影响已超出语言哲学领域,扩展到语言学及其他学科,对这一学科的研究不仅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其现实意义也不可低估。
【关键词】语言游戏说;家族相似性;意义1语言游戏说1.1“语言游戏说”产生的背景对意义的追问一直是语言学、语言哲学和哲学的核心问题之一。
包括维特根斯坦在内的许多学者一直致力于意义问题的探索。
受传统意义指称理论的影响,大多数学者认为意义的背后存在着某种本质的东西,认为通过逻辑分析等手段可以把握意义的本质。
“语言游戏说”的目的之一就是批判意义指称理论,进而提出新的意义理论。
维特根斯坦用“五个苹果”和“建筑师和学徒之间对话”等说明意义指称论的局限性,在此基础上,他引入语言游戏概念以突出这样一个事实:语言在说话者的实际生活中发挥作用。
表明只有在具体语境中,语言的意义才得以实现。
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说”否定了传统的意义指称论,代之以新的意义理论---意义即使用。
1.2“语言游戏说”的内涵维特根斯坦对语言游戏的解释是:“语言游戏是使用符号的一种方式,是儿童刚开始使用语言的语言形式,研究语言游戏就是研究语言的初始形式或初始语言”在他看来,任何定义都是对被定义者的普遍性和本质性的概括,而语言游戏并不存在这样的本质。
因为离开游戏的参与者,单独的词和句子就会失去意义,话语的意义与说出话语时的具体语境密切相关,话语因此是变化的,不存在话语的本质问题,所以,维特根斯坦并没有对“语言游戏”作出传统上的定义和阐述,而是通过实例来描述和显示“语言游戏”,他为我们举出这样的例子:下命令,服从命令---、唱一段歌---、猜谜---、解应用题---。
从这些例子中,我们发现游戏并非像传统观点所理解的那样存在“共享”的特征,但他们彼此又确实以各种各样的方式相互关联,形成一个庞大的家族。
维特根斯坦论“语言游戏”和“生活形式”

维特根斯坦论“语言游戏”和“生活形式”维特根斯坦是20世纪哲学家中的一位重要人物,他对于语言和意义的讨论对后来的哲学和语言学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中,他提出了“语言游戏”和“生活形式”这两个概念,用以描述语言和人类生活之间的关系。
本文将探讨维特根斯坦对于这两个概念的阐释和意义。
首先,我们来看“语言游戏”。
维特根斯坦认为,语言的意义是通过语言使用的具体情境来确定的。
在他的观点中,人们使用语言的目的不是为了表示客观事物的绝对真理,而是通过特定的社会和文化环境来达成交流和理解。
维特根斯坦认为,使用语言就像参与一个游戏,这个游戏的规则是由社会共同遵守的。
每个人在语言游戏中扮演着特定的角色,并按照规则进行交流。
这些角色和规则的变化也导致了语言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维特根斯坦进一步指出,每个语言游戏都有自己的“语言规则”,这些规则是由社会习俗、传统和文化背景所决定的。
就像我们玩游戏时要遵循游戏规则一样,人们在使用语言时也必须按照相应的规则来表达和理解。
这种语言规则包括语法、逻辑和语用等方面,而且可能因为不同群体和文化而有所不同。
因此,维特根斯坦认为,理解别人的语言就要理解他们所参与的语言游戏,并按照游戏规则进行交流。
然后,我们来探讨“生活形式”。
维特根斯坦认为,语言游戏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人类生活又是由各种各样的活动和习惯所组成的。
这些活动和习惯构成了不同的“生活形式”,并且每个生活形式都对应着一种语言游戏。
维特根斯坦举了许多例子来说明生活形式与语言游戏之间的关系。
比如,他提到了“打击保龄球的技艺”这个生活形式,以及与之对应的“保龄球规则的使用”。
虽然保龄球规则的使用是一个语言游戏,但它只在特定的生活形式中才有意义。
同样地,维特根斯坦还提到了其他的生活形式,如“礼仪”、“战斗”和“信仰”等等,这些生活形式都有各自特定的习俗和规范,并与对应的语言游戏紧密相连。
综上所述,的核心思想是人类语言和生活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近现代哲学中的语言哲学探索

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近现代哲学中的语言哲学探索维特根斯坦是20世纪著名的哲学家,他在语言哲学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提出了“语言游戏”概念,探索了语言和现实之间的关系。
本文将探讨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理论以及其在近现代哲学中的意义。
一、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理论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概念是他在《哲学研究》中提出的。
他认为语言是人类交流和理解世界的工具,而语言游戏则是语言使用的具体情境。
维特根斯坦强调语言的使用是基于规则的,不同游戏有不同的规则,而这些规则是在特定社会和文化环境下演化而来的。
维特根斯坦举了许多语言游戏的例子,如问答游戏、命令游戏、故事游戏等。
他强调语言游戏是一个集体活动,参与者通过遵循规则来进行交流和理解。
维特根斯坦认为理解语言是通过参与游戏而获得的,语言的意义是通过使用而建立的。
二、语言游戏与语言哲学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理论对于语言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挑战了传统观念中关于语言和真理之间的关系,强调语言的使用是以实际情境为基础的。
传统的语言哲学认为语言是一个描述世界的工具,而真理是语言和现实之间的对应关系。
但维特根斯坦指出,语言并非仅仅是描述现实的工具,它更多地是用来解释和理解现实。
语言游戏的观念使我们重新审视语言的功能和本质,超越了传统的真理观念。
三、语言游戏的意义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理论在近现代哲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深刻地影响了语言哲学的发展。
维特根斯坦的理论让人们重新思考语言的功能和意义,拓宽了语言哲学的研究领域。
其次,语言游戏的概念对理解语言的多样性和变化性有着重要意义。
不同的语言游戏有不同的规则和语境,它们展示了语言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维特根斯坦的理论提醒我们要从多个角度去理解语言的意义,避免陷入单一的解释框架中。
此外,语言游戏的概念也对跨学科研究有所启发。
语言游戏理论对语言学、人类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学习、语言变化以及语言的社会功能等问题。
维特根斯坦前后期思想

维特根斯坦前后期思想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说对于西方语言哲学的转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有力地挑战了本质主义思想传统。
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学说推动了哲学从认识论到语言学的转向,从认识论的研究转向了日常语言的分析研究。
“语言游戏”学说不仅对哲学研究贡献巨大,而语言学的研究和发展也产生了深远而积极的影响。
一语言游戏在维特根斯坦的书中并不能找到关于“语言游戏”的完整定义,因为在他看来是比较困难的,“游戏”本身就是个难以下定义的东西。
最初这一概念是指“孩子刚开始使用词语时的语言方式”、“语言的原始形式”、或“原始语言”。
他在《哲学研究》中这样写道,“我将把这些游戏称为‘语言游戏’,并且有时把原始语言说成是语言游戏。
给石料命名和跟着某人重复词的过程也可以叫做语言游戏。
想一想在转圈圈游戏中词的大部分用处。
我也将把由语言和活动(指与语言交织在一起的那些行动)所组成的整体叫做‘语言游戏’” 。
“语言游戏”的概念意味着理解一个语句必须置身于一种语言活动的整体环境之中,因而将语言理解为彼此独立的基本语句并具简单内涵是不合适的。
“语言并不是由所有描述事实的命题组成的封闭的、完成了的整体,而是由各种各样、或大或小、或原始(简单)或高级(复杂)、功能各异、彼此间仅具有家族相似性的语言游戏(Sprach spiele)组成的异质类聚物;世界并不是由所有可描述的事实组成的封闭的、完成了的整体,而是由各种各样、作用各异但又互为前提、相互交织的生活形式(Lebensformen)组成的异质类聚物”。
维特根斯坦认为,语言本身既不存在共同的“逻辑形式”,也不存在相互独立的基本语句和复合语句。
“而实际上,维特根斯坦通过语法分析窥视到了生活原本,知觉到一种内在的关系,这种内在关系就是由各个家族的面相交织成的生活形式。
因此可以说他的后期哲学决不是简单的否定了我们对瞬间抓住的事物的对象化和实体化,将哲学简单地归为日常生活哲学”。
因此,在维特根斯坦看来语言不再是简单的符号而已,而是根深于整个意义系统的生活形式之中。
后期维特根斯坦-语言游戏-反私人语言论证

后期维特根斯坦读书报告——语言游戏说与反私人语言论证张宽前后期维特根斯坦哲学的转变,不但可以看成是其个人哲学走向的重大事件,也是其所在哲学时代的走向变化的一个缩影:抛弃理性的逻辑构造,关注人的生活世界。
一、转变后期哲学之所以能够称之为方向上的转变,主要在于其对前期以《逻辑哲学导论》为蓝本所构成的哲学观存在着多方面的批判。
这些批判集中体现为:他抛弃了逻辑分析的手段建构世界和命题的命题结构的理想,从对命题的静态的结构分析转向了对语言用法的动态分析。
这些批判不但可以看成是针对前期哲学的,更是针对以往哲学共有的一些根本性观念的。
1、否认存在一切命题共有的逻辑形式,抛弃了原子命题的独立性和关于真值函项的论题;2、对逻辑原子主义的形而上学进行了猛烈地抨击,从日常语言的实际使用出发,指出了这种形而上学的根源在于错误地使用了日常语言;3、彻底抛弃了命题的图像论,语言的实在的同构关系和关于命题及其所描述的事实之间的关系的整个看法;4、否定了逻辑形式的存在,强调日常语言的表达式的语法结构和使用规则;5、完全放弃了前期那种视逻辑分析为哲学主要任务的哲学观,提出了哲学的人物应当是对日常语言的语法规则的研究,自习考察句子和语词在不同情形中的不通用法,并根据他们的使用来确定它们的意义。
当然,后期和前期的哲学研究也保持了相当高的一致性,这些一致性主要体现在以下这些方面:1、关心的主题都是思想的语言表达,而不是传统哲学所讨论的思想本身;2、都把哲学理解为一种活动;3、对待哲学问题的处理方式也相似,都把哲学问题的出现看作是思想混乱和理智疾病的产物,因而解决的办法不是不是根据问题的要求来回答,而是分析问题的方法而最终消解它们,由此表达它们的出现是不合理的或是违反了语言正确用法的结果;4、在关于科学与哲学的关系方面,关于‚可说的‛与‚不可说的‛东西的看法上,在对待形而上学的态度上,也存在一定程度的连贯性。
二、语言游戏说语言游戏说是后期维特根斯坦哲学的核心内容之一,认为语言的意义在于它们实际中的使用,而语言的运用也应当像足球运动那样遵守规则。
语言游戏 英国哲学家维特根斯坦的用语

语言游戏英国哲学家维特根斯坦的用语语言游戏是英国哲学家维特根斯坦的用语。
指“把语言与活动这两者交织到一起而组成的整体”(《哲学研究》)。
他认为语言是人们用来在相互之间传递信息的手段,是一种活动,而且是人的全部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语言游戏本身就把语言的运用、活动包括在内,正如棋类活动这个概念本身已把棋子的走法包括在内一样。
语言本身作为活动是一种生活形式,在特定语言中出现的语言游戏是人们的生活形式的表现,期望、意向、理解等等也是通过语言活动而成为生活形式的。
“语言游戏”这个概念由维特根斯坦提出,是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它强调了语言活动的意义,旨在通过语言的使用过程研究语义.他的根本主张是不要把语言看作孤立静止的描述符号,而要看作体现生活的动态人类活动.根据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观,篇章理解应该被视作一种建设性和持续性的活动,而决不仅仅是将篇章所包含的信息传输进听者大脑中的简单过程.篇章理解是根据内容、观点和场景的种种关系对接收到的篇章作出系统阐释的过程.维特根斯坦在逻辑哲学论中的思想,倾向逻辑实证本质主义语言观,他把世界区分为可言说与不可言说的部分。
他认为语言可以解释世界,世界是一切事实的总和,事实由对象和对象间关系命题构成,而语言是命题的总和,命题是事实的图像,所以,客观事实和语言命题之间有逻辑对应关系,因而语言可以揭示世界的逻辑关系,这些为可言说部分。
而那些不可言说的神秘部分,他认为至少有5种,包括伦理、人生意义、世界的存在及其意义等等,是无法用逻辑说清楚的,即便是说出来也没什么意义,对这部分应该保持沉默。
维特根斯坦在后期的哲学研究中彻底转向,他认为自然语言十分丰富,而且动态变化没有唯一性,且与语境密切相关,语言在生活交流过程中形成,只能作为生活工具,是一种建立在生活形式之上的语言游戏,而游戏无法揭示本质,只是一套规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说
摘要
维特根斯坦作为二十世纪最杰出的哲学家之一,他的思想对当时及后世的研究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其思想的发展主要以两部著作为代表,分别为《逻辑哲学论》和《哲学研究》。
在这两部作品中,读者不难发现维特根斯坦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前者以“图像论”为主,后者是“语言游戏说”。
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说不仅对哲学、语言哲学甚至是语言学(尤其是对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都有很多影响。
本文主要是概述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说。
关键词:维特根斯坦;语言游戏
1. 引言
对于语言游戏论,维特根斯坦在他多部作品中都曾提及。
语言游戏论的提法最早出现于《剑桥讲演集》,在其中维特根斯坦举了一些关于语言游戏的例子,提出每种语言游戏都是对语言的一种使用。
在此后的《褐皮书》、《哲学研究》中,维特根斯坦进一步对语言游戏这个概念进行了研究,并做了更完善的说明。
接下来,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语言游戏”进行简单的阐述。
2. 语言游戏说的概念
就“语言游戏”这个概念来说,维特根斯坦没有给出特别明确、固定的概念。
在《哲学研究》中,他给“语言游戏”做了一些不太严密的界说。
比如,他在列举一些语言游戏的事例之后说:“我们将把这些游戏成为‘语言游戏’而且有时也把原始语言称为一种语言游戏。
”再比如,他在此书中说到:“我也将把语言与那些与语言交织在一起的活动所组成的整体称为‘语言游戏’。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维特根斯坦那里“语言游戏”这个概念也在不断地变化与发展。
这里我们需要提到另外一个与维特根斯坦同时代的结构语言学家即叶尔姆斯列夫的主张。
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的概念与叶尔姆斯列夫的“语言用法”这个概念十分相似。
这两个概念都强调语言用法或语言游戏的多样性和易变性。
不同之处在于叶尔姆斯列夫除了和维特根斯坦一样讨论语词和语词用法之外,他还注意考察语言结构,强调结构的稳定性。
理解“语言用法”这个概念对“语言游戏”概念的理解有很大帮助。
在这里由于篇幅有限,不对“语言用法”进行详细描述,可自行参考叶尔姆斯列夫的Introduction: Language,1972,pp 37-38.
3. 语言游戏说的特点
3.1多样性
维特根斯坦非常强调语言游戏的多样性。
他在《剑桥讲演集》中就提及语言游戏的多样性,他说:“我将语言看做这样一种混合体。
在我们的语言中,我们发现了描述、假设、提问、命令等等的混合体,但我们就此而开列的任何清单整个说来都是不完备的。
”在《哲学研究》中,他再次提到多样性的问题。
在此书的第23节中,维特根斯坦列举出一些列关于语言游戏的例子:下达命令,以及服从命令;描述一个对象的外观,或者给出它的测量;通过一种描述(一幅图像)来构造一个对象;报告一个事件;推测一个事件;形成并检验一个假说;唱戏;唱一段歌曲;猜谜;编笑话,讲笑话;提问、感谢、诅咒、问候、祈祷。
简言之,我们称之为“符号”、“词”、“句子”的那些东西有无数种不同的使用方法,因此,也会有不同种类的语言游戏。
3.2易变性
对于“易变性”,维特根斯坦在《哲学研究》中有过这样的阐述“语言游戏的多样性不是某种固定的、一成不变的东西;而是有许多我们可以称之为新种类的语言、新的语言游戏会出现,而某些其他种类的语言和语言游戏则会变得过时而被遗忘。
”这就好像数学中,由于印刷的原因,在古代或早些年用的一些数学符号,现在不再使用了,而且很少有人问津,渐渐地被遗忘了。
3.3目的性
其实语言游戏的目的性就和人们进行某种活动具有一定的目的性一样,它作为人的一种活动一定有其目的。
在维特根斯坦之前的一些哲学家认为语言活动的目的性仅仅在于表达思想。
维特根斯坦对此持有坚决反对的态度。
他认为语言游戏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语言活动或语言游戏有不同的目的。
这一点,对于我们来说应该是比较容易理解的。
例如,“唱一段歌曲”这一语言游戏的目的和“描述一个对象的外观或者给出它的测量”的目的显然是不同的。
前者的目的可能是是别人欣赏或表达某种感情,但后者只是对某物进行客观的描述。
总结
语言游戏说是维特根斯坦的著名论断之一,其涵盖的内容和思想广泛,并对当时及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文只是浅显的谈及一些表层的东西。
此后,会继续研读维特根斯坦的著作,希望会有更深的体会。
参考文献
[1]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M].蔡远译,九州出版社,2007.
[2]涂纪亮.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思想研究[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
[3]维特根斯坦.蓝皮书和褐皮书[M].涂纪亮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
[4]陈嘉映.维特根斯坦后期思想[J].文化研究论坛,2003 年 5 月.
[5]杨洋.后期维特根斯坦语言观研究[J].吉林大学,2014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