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期违约损失率、信用风险计算
预期信用损失

预期信用损失预期信用损失,是指金融机构在贷款和信用业务中可能面临的潜在损失。
它可以通过计算信贷风险暴露和违约概率来评估。
预期信用损失的大小,对于金融机构来说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到机构的资本充足性和稳定性。
预期信用损失的计算通常包括以下几个要素:信用风险暴露、违约概率和违约损失率。
信用风险暴露是指金融机构在特定时间点的信用风险敞口,它可以通过财务数据和市场风险评估模型来计算。
违约概率是指借款人在一定时间内违约的可能性,它可以通过历史数据和风险评估模型预测。
违约损失率是指借款人违约时金融机构可能损失的比例,它可以通过历史数据和经验来评估。
预期信用损失的计算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例如基于统计模型的方法和基于经验方法。
基于统计模型的方法使用历史数据和风险评估模型来计算信用风险暴露、违约概率和违约损失率。
基于经验方法则根据借款人的相关信息和经验判断来评估。
在实际应用中,常常综合使用多种方法来计算预期信用损失。
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减少信用风险暴露、降低违约概率和控制违约损失率来降低预期信用损失。
减少信用风险暴露可以通过严格的风险管理和风险控制来实现,例如合理评估借款人的信用状况和还款能力,设置适当的贷款额度和期限。
降低违约概率可以通过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模型和筛选机制来实现,例如使用多种指标综合评估借款人的违约风险。
控制违约损失率可以通过建立有效的违约处置机制和追偿措施来实现,例如及时采取法律手段追偿借款人的贷款本金和利息。
预期信用损失对于金融机构的经营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对于金融机构来说,控制预期信用损失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通过制定合理的信贷政策、建立科学的风险管理系统和加强内部控制,金融机构可以有效地降低预期信用损失,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
总之,预期信用损失是金融机构在贷款和信用业务中面临的潜在损失,它直接关系到金融机构的经营和稳定性。
金融机构可以通过计算和控制信用风险暴露、违约概率和违约损失率来降低预期信用损失,并通过制定合理的信贷政策、建立科学的风险管理系统和加强内部控制来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
预期违约损失率、信用风险计算

目录目录 (1)实验报告成绩评阅汇总表 (2)实验1 预期违约损失率、信用价差 (3)1.1实验目的 (3)1.2实验原理 (3)1.3 实验数据与内容 (4)1.4 实验步骤与结果 (4)1.5实验结果分析 (5)实验2信用风险损失计算 (6)2.1实验目的 (6)2.2实验原理 (6)2.3 实验数据与内容 (6)2.4 实验步骤与结果 (7)1.1.5实验结果分析 (10)实验3 允损失分布拟合 (11)3.1实验目的 (11)3.2实验原理 (11)3.3实验数据与内容 (11)3.4 实验步骤与结果 (12)3.5实验结果分析 (16)实验报告成绩评阅汇总表实验1 预期违约损失率、信用价差1.1实验目的(1)利用基于无风险债券收益率贴现法(风险中性定价法(即贴现率为无风险利率,不考虑信用价差))计算债券价格;(2)利用基于市场收益率贴现定价法的信用价差(等于违约率与违约损失率的乘积)推算的隐含市场违约损失率法。
1.2实验原理无风险债券收益率贴现法是政府、金融机构、工商企业等向投资者筹集资金时,先从本金中扣除利息部分,而到期时借款发行者要偿还贷款全部本金的一种计息方法。
无风险收益率是指把资金投资于一个没有任何风险违约率一般是指历史的违约率,指债务人未能偿还到期债务的实际违约比率情况。
通过测算违约率,可以对不同级别、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等发行人的违约情况给出统计上的指导意见,便于进行预测和分析。
违约损失率是指债务人一旦违约将给债权人造成的损失数额,即损失的严重程度,是指交易对手的违约损失金额占违约风险暴露的比例。
信用价差(CS)是指为了补偿违约风险,投资者要求企业信用债务提供的高于到期日相同的无风险(国债)收益的额外收益。
一般把剩余期限及现金流出流入结构相同的企业债和国债的到期收益率之差作为信用价差。
根据风险中性定价计算的信用价差隐含式为:1.3 实验数据与内容某信用评级为A 级的1年期企业债券面值为100元,票面利率为6%,一年付息一次,收益率与违约率如下表所示,要求分别利用以下方法估算债券价格,再根据无套利定价法推导计算该债券投资者在第一年末时由于违约风险造成的预期违约损失率、信用价差。
违约损失率计算公式举例

违约损失率计算公式举例违约损失率是指在合同履行中,一方违反合同约定而给对方造成的损失的比例。
它是一个重要的指标,用来衡量合同履行的风险和损失程度。
违约损失率的计算方法有多种,下面将列举一些常见的计算公式。
1. 违约损失率 = 违约金额 / 合同总金额这是最常见的违约损失率计算公式,简单直接。
违约金额是指违约方需要向对方支付的赔偿金额,合同总金额是指合同中约定的总的交易金额。
2. 违约损失率 = 违约损失金额 / 预期收益金额这个公式适用于一些长期合作的合同,预期收益金额是指在合同期限内预计能够获得的收益。
违约损失金额是指因为违约而导致的损失。
3. 违约损失率 = 违约损失金额 / 预计合同总金额这个公式是在合同签订前根据市场情况和经验预测的合同总金额。
违约损失金额是指因为违约而导致的损失。
4. 违约损失率 = 违约损失金额 / 受损方的经济损失这个公式适用于受损方因为违约而导致的经济损失较大的情况。
受损方的经济损失是指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因为违约而导致的损失。
5. 违约损失率 = 违约赔偿金额 / 受损方的损失成本这个公式适用于受损方因为违约而需要承担额外的成本的情况。
受损方的损失成本是指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因为违约而需要承担的额外成本。
6. 违约损失率 = 违约赔偿金额 / 合同预计收益这个公式适用于一些长期合作的合同,合同预计收益是指在合同期限内预计能够获得的收益。
违约赔偿金额是指违约方需要向对方支付的赔偿金额。
7. 违约损失率 = 违约损失金额 / 合同预计利润这个公式适用于一些长期合作的合同,合同预计利润是指在合同期限内预计能够获得的利润。
违约损失金额是指因为违约而导致的损失。
8. 违约损失率 = 违约赔偿金额 / 合同总成本这个公式适用于一些需要提前投入大量成本的合同,合同总成本是指合同的总投入成本。
违约赔偿金额是指违约方需要向对方支付的赔偿金额。
9. 违约损失率 = 违约损失金额 / 合同实际交易金额这个公式适用于一些实际交易金额较小的合同,合同实际交易金额是指实际发生的交易金额。
信用分析师如何评估企业的违约概率和违约损失

信用分析师如何评估企业的违约概率和违约损失信用分析师在评估企业信用风险时,需要关注企业的违约概率和违约损失。
准确评估企业违约概率和违约损失对于决策者做出合理的信贷决策以及风险管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信用分析的角度,介绍信用分析师如何评估企业的违约概率和违约损失。
一、评估企业违约概率的方法1. 财务分析法:财务分析法是信用分析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通过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分析,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等,分析企业的偿付能力和盈利能力。
常用的指标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营业利润率等。
通过这些指标的分析,可以评估企业的违约概率。
2. 定量模型方法:定量模型方法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利用统计学方法来评估企业违约概率。
常用的定量模型有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逻辑回归模型和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等。
通过掌握大量的历史数据和相关因素,可以预测未来违约概率。
3. 评级机构方法:评级机构通过对企业的财务和非财务信息进行独立评估,给予企业一个信用评级。
评级机构根据自身的评级体系,综合评估企业的违约概率。
信用分析师可以参考评级机构的评级结果,作为评估企业违约概率的参考。
二、评估企业违约损失的方法1. 违约损失率方法:违约损失率是指在企业违约时,债权人可以获得的损失比例。
通过历史数据和相关统计分析,可以得出违约损失率的概率分布。
在评估企业的违约损失时,可以根据违约损失率和债权规模,计算企业违约损失的预期值。
2. 评级损失方法:评级损失方法是评估企业违约损失的一种常用方法。
通过考虑企业的评级对应的违约概率和违约损失率,可以估计企业违约时债权人的损失。
评级损失方法通常使用历史数据和经验数据,结合评级机构的评级结果,计算企业违约损失的期望值。
3. 应对不确定性的方法:违约损失评估中存在着不确定性,如违约概率和违约损失的波动性。
为了应对不确定性,信用分析师可以采用风险敏感模型,考虑不同情景下的违约概率和违约损失,同时还需关注宏观经济环境和行业风险等因素的影响。
《2024年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在金融资产减值中的应用》范文

《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在金融资产减值中的应用》篇一一、引言在金融领域,信用风险始终是投资者和金融机构关注的焦点。
随着金融市场的日益复杂化,金融资产减值问题愈发突出。
预期信用损失模型作为一种重要的风险管理工具,在金融资产减值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详细探讨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在金融资产减值中的应用,分析其原理、方法及实践案例,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二、预期信用损失模型概述预期信用损失模型是一种用于评估金融资产信用风险损失的计量方法。
该模型基于债务人违约概率和违约损失率,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信用损失,并据此进行金融资产的减值处理。
预期信用损失模型的原理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评估债务人的信用风险;二是计算违约概率和违约损失率;三是根据预期信用损失计提减值准备。
三、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在金融资产减值中的应用1. 贷款及贸易融资类金融资产减值在贷款及贸易融资类金融资产减值中,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可根据债务人的还款能力和历史还款记录,预测其未来的违约概率和违约损失率。
当预计违约损失较高时,银行可根据预期信用损失模型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从而确保资产的公允价值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中。
2. 债券投资类金融资产减值对于债券投资类金融资产,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可基于债券的评级、发行人的信用状况以及市场环境等因素,评估债券的信用风险。
当债券的信用风险增加时,投资者可依据预期信用损失模型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以反映资产的公允价值。
3. 衍生金融工具类金融资产减值衍生金融工具类金融资产的减值处理同样可应用预期信用损失模型。
该模型可根据衍生工具的合约条款、市场环境以及对手方的信用状况等因素,评估衍生工具的潜在信用风险。
当衍生工具的潜在损失超过其公允价值时,投资者可按照预期信用损失模型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
四、实践案例分析以某银行为例,该银行在应用预期信用损失模型进行金融资产减值处理时,首先对贷款及贸易融资类金融资产进行评估。
通过对债务人的还款能力、历史还款记录以及经济环境等因素进行分析,该银行预测了各债务人的违约概率和违约损失率。
信用风险研究的基本要素

信用风险研究的基本要素摘要:信用风险是一个古老的全球性问题,而以经营信贷资产为主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是其经营中面临的主要风险,信用风险的管理与控制是商业银行工作的首要和关键环节。
文章将对信用风险研究的基本要素进行解析,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信用风险厘清概念。
关键词:信用风险量化因子风险损失经济资本信用风险是一个古老的全球性问题,Stiglitz和Weiss(1981)指出因为银行和企业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风险高的企业愿意以较高的成本申请贷款,但银行并不能有效识别企业风险的高低,因此利率并不能发挥供需调节杠杆的作用,信贷市场的供给将小于需求,有一部分企业不能得到贷款,因而银行贷款中存在着“信贷配给”现象,这也是信用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
信用风险研究因为其自身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信用风险的计量和管理越来越要,并且越来越困难。
对于广大的银行实务人士、政府监管人士和学者来说,信用风险的研究是既有挑战又有丰厚回报的。
本文将对信用风险研究的几个基本要素进行解析,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信用风险厘清概念。
一、信用风险定义和特征信用风险,也称违约风险,一般是指借款人到期不能或不愿履行还贷付息协议而使银行面临贷款损失的可能性。
信用风险是指信贷资金安全系数的不确定性,表现为企业由于各种原因,不愿意或无力偿还银行贷款本息,使银行贷款无法回收,形成呆帐的可能性(Murphy,2003)。
具体的讲,信用风险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借款人或债务人没有能力或者没有意愿履行还款义务而给债权人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另一个是指由于债务人信用等级或信贷资产评级的下调、信贷利差的扩大导致资产的经济价值或者市值下降的可能性。
前者主要着眼于贷款是否违约,称为违约风险。
信用风险根据其定义,具有如下特征。
第一,非系统性与系统性。
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一方面债务人自身的财务状况、投资策略和经营能力等因素决定了其能否按期履约还款。
而另一方面,除了借款人自身的非系统风险之外,系统风险的也会对债务人违约产生影响,包括宏观经济状况、行业发展状态和政策法律等因素。
初级银行从业资格考试风险管理辅导:信用风险管理

初级银行从业资格考试风险管理辅导:信用风险管理初级银行从业资格考试风险管理辅导:信用风险管理信用风险管理是指通过制定信息政策,指导和协调各机构业务活动,对从客户资信调查、付款方式的选择、信用限额的确定到款项回收等环节实行的全面监督和控制,以保障应收款项的安全及时回收。
下面是应届毕业生店铺为大家搜索整理的初级银行从业资格考试风险管理辅导:信用风险管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三章信用风险管理占比25分。
易出多选题,重点章节。
第三章主要讲述了信用风险识别、计量、检测与报告、控制和资本计量,在复习时要注意法人和个人信用风险识别、内部评级法、违约概率模型、风险监测主要指标和关键业务流程/ 环节控制这些知识点。
3.1 信用风险识别考点01 单一法人客户信用风险识别1. 按照业务特点和风险特性的不同,商业银行的客户可划分为法人客户与个人客户;法人客户根据其机构性质可以分为企业类客户和机构类客户;企业类客户根据其组织形式不同可划分为单一法人客户和集团法人客户。
2. 对法人客户的财务状况分析主要采取财务报表分析(对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分析)、财务比率分析以及现金流量分析三种方法。
3. 财务报表分析关注四项内容:识别和评价财务报表风险、识别和评价经营管理状况、识别和评价资产管理状况、识别和评价负债管理状况;4. 盈利能力比率,衡量管理层将销售收入转换成实际利润的效率,体现管理层控制费用并获得投资收益的能力;效率比率,又称营运能力比率,体现管理层管理和控制资产的能力;杠杆比率,衡量企业所有者利用自身资金获得融资的能力,也判断企业的偿债资格和能力;流动比率,判断企业归还短期债务的能力,分析企业当前的现金支付能力和应付突发事件和困境的能力。
5. 现金流是指现金在企业内的流入和流出,分为三个部分:经营活动中的现金流、投资活动中过的现金流、融资活动中的现金流。
6. 非财务因素分析是信用风险分析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财务分析相互印证、互为补充。
第4章 信用风险管理(答案)

第4章信用风险管理一、单项选择1.狭义的信用风险是指银行信用风险,也就是由于(B)主观违约或客观上还款出现困难,而给放款银行带来本息损失的风险。
A.放款B.借款人C.银行D.经纪人2.信用风险是一种( B),因此,在很大程度上能被多样性的组合投资所降低。
A.系统性风险B.非系统性风险C.既是系统风险又是非系统风险D.不是系统风险也不是非系统风险3.下列关于信用风险监测的说法,正确的是(D)。
A.信用风险监测是一个静态的过程B.信用风险监测不包括对已发生风险产生的遗留风险的识别、分析C.当风险产生后进行事后处理比在贷后管理过程中监测到风险并迅速补救对降低风险损失的贡献高D.信用风险监测要跟踪已识别风险在整个授信周期内的发展变化情况4.下列关于组合资产模型监测商业银行组合风险的说法,正确的是(C )。
A.主要是对信贷资产组合的授信集中度和结果进行分析监测B.必须直接估计每个敞口之间的相关性C.Credit Portfolio View模型直接估计组合资产的未来价值概率分布D.Credit Metrics模型需要直接估计各敞口之间的相关性5.多种信用风险组合模型被广泛应用于国际银行业中,其中(B)直接将转移概率与宏观因素的关系模型化,然后通过不断加入宏观因素冲击来模拟转移概率的变化,得出模型的一系列参数值。
A.Credit Metrics模型B.Credit Portfolio View模型C.Credit Risk+模型D.KMV模型6.专家判断法中的“5C”方法不考虑的因素为(D)。
A.债务人资本实力B.贷款抵押品C.经济或行业周期形势D.信贷专家的主观性7.在信用评分法中。
用来测量一种信贷产品对客户吸引力的行为评分模型为(C)。
A.账户管理评分模型B.追讨评分模型C.响应评分模型D.核销评分模型8.采用统计模型法来计算违约概率的理论依据是( C )。
A.统计模型的估计与使用相对比较筒单B.统计模型具有明显的经济意义C.财务比率在即将发生违约的企业和正常企业之间有着明显差异D.统计模型所反映的统计关系较为稳定,不随行业的变化而变化9.根据《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使用内部评级法的银行必须建立二维的评级系统,其中第一维是借款人评级,第二维是(B)。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目录 (1)实验报告成绩评阅汇总表 (2)实验1 预期违约损失率、信用价差 (3)1.1实验目的 (3)1.2实验原理 (3)1.3 实验数据与内容 (4)1.4 实验步骤与结果 (4)1.5实验结果分析 (5)实验2信用风险损失计算 (6)2.1实验目的 (6)2.2实验原理 (6)2.3 实验数据与内容 (6)2.4 实验步骤与结果 (7)1.1.5实验结果分析 (10)实验3 允损失分布拟合 (11)3.1实验目的 (11)3.2实验原理 (11)3.3实验数据与内容 (11)3.4 实验步骤与结果 (12)3.5实验结果分析 (16)实验报告成绩评阅汇总表实验1 预期违约损失率、信用价差1.1实验目的(1)利用基于无风险债券收益率贴现法(风险中性定价法(即贴现率为无风险利率,不考虑信用价差))计算债券价格;(2)利用基于市场收益率贴现定价法的信用价差(等于违约率与违约损失率的乘积)推算的隐含市场违约损失率法。
1.2实验原理无风险债券收益率贴现法是政府、金融机构、工商企业等向投资者筹集资金时,先从本金中扣除利息部分,而到期时借款发行者要偿还贷款全部本金的一种计息方法。
无风险收益率是指把资金投资于一个没有任何风险违约率一般是指历史的违约率,指债务人未能偿还到期债务的实际违约比率情况。
通过测算违约率,可以对不同级别、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等发行人的违约情况给出统计上的指导意见,便于进行预测和分析。
违约损失率是指债务人一旦违约将给债权人造成的损失数额,即损失的严重程度,是指交易对手的违约损失金额占违约风险暴露的比例。
信用价差(CS)是指为了补偿违约风险,投资者要求企业信用债务提供的高于到期日相同的无风险(国债)收益的额外收益。
一般把剩余期限及现金流出流入结构相同的企业债和国债的到期收益率之差作为信用价差。
根据风险中性定价计算的信用价差隐含式为:1.3 实验数据与内容某信用评级为A 级的1年期企业债券面值为100元,票面利率为6%,一年付息一次,收益率与违约率如下表所示,要求分别利用以下方法估算债券价格,再根据无套利定价法推导计算该债券投资者在第一年末时由于违约风险造成的预期违约损失率、信用价差。
(1)利用基于无风险债券收益率贴现法(风险中性定价法(即贴现率为无风险利率,不考虑信用价差))计算债券价格;(2)利用基于市场收益率贴现定价法的信用价差(等于违约率与违约损失率的乘积)推算的隐含市场违约损失率法。
1.4 实验步骤与结果1、根据无风险债券收益率贴现法,计算债券价格。
tnnt 0)r 1(M )r 1(C P +++∑===100×6%/(1+5%)+100/(1+5%)≈ 100.952、根据要求,首先计算市场收益率下的债券价格。
71.100%)25.51/(100%)25.51/(%6100)r 1(M )r 1(C P tnnt 0=+++⨯=+++∑==根据题目,计算信用价差。
001218.071.10061001%5171.1006100P R M 1r 1P RM CS PD CS r 1)LGD 1()R M ()PD 1(CS r 1R M CS r 1R M E p f 111f 111f 1f ≈++--+=++--+=⇒⨯++-⨯++-⨯+++=⎥⎦⎤⎢⎣⎡+++=3、直接推导违约损失率()()()()()()()()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m f m m f m m fm m f M r r LGD PD LGD PD PM r M r r LGD PD LGD PD P PM r M r LGD PD LGD PD r P PM r M r LGD PD r P P +++⨯=⨯-⨯++++⨯=-⨯⨯++⨯⨯+⨯=--++⎛⎫⨯⨯+=-- ⎪⎝⎭所以,≈⎪⎭⎫ ⎝⎛+⨯+⨯--+⨯=⎪⎪⎭⎫ ⎝⎛++⨯--+=7126.100%)51(1001%1%25.517126.100%)51(100P )r 1(M 1PD r 1P )r 1(M LGD m 1fm ()()111111m fm M r r P LGD M r PD P +--=+⎛⎫⨯+ ⎪⎝⎭CS PD LGD =⨯1218.0%1001218.0PD CS LGD ===⇒ 1.5实验结果分析得到该债券的价格为100.71元,计算得信用价差为0.001218,说明某信用评级为A 级的1年期企业债券风险收益率与无风险收益率之差为0.001218,说明价差过小,价格可能偏高。
直接推导得市场违约损失率为0.1218,说明预期违约的损失占风险暴露的百分比为12.18%。
实验2信用风险损失计算2.1实验目的根据已知的资产收益率、信用评级、违约损失率、远期无风险利率与信用价差之和计算预期损失、非预期损失、置信水平为99%时的风险价值与预期亏空。
2.2实验原理信用评级,是一种社会中介服务为社会提供资信信息,或为单位自身提供决策参考。
参照国际惯例,联合资信将债券基金的信用质量等级划分为7个级别:AAA、AA、A、BBB、BB、B、CCC,其中AA~CCC级可用“+”或“-”进行调整,最高级别为AAA。
违约损失率是指债务人一旦违约将给债权人造成的损失数额,即损失的严重程度。
违约损失率也是国际银行业监管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参数。
违约损失率LGD是指债务人一旦违约将给债权人造成的损失数额,即损失的严重程度。
从贷款回收的角度看,LGD决定了贷款回收的程度,因为,LGD=1-回收率预期损失是指一般业务发展占用风险资产的损失均值,其可以通过计提损失准备金(专项准备、资产组合的一般准备)计入损益加以弥补。
预期损失等于预期损失率与资产风险敞口的乘积,也等于借款人的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与违约风险暴露三者的乘积,是信用风险损失分布的方差。
非预期损失就是除期望损失之外的具有波动性的资产价值的潜在损失,它是对期望损失的偏差——标准差(σ)。
风险价值是指在一定的持有期和给定的置信水平下,利率、汇率等市场风险要素发生变化时可能对某项资金头寸、资产组合或机构造成的潜在最大损失。
2.3 实验数据与内容假设一固定利率贷款的本金为100万元,年利率为6%,期限为5年,借款人的信用评级为BBB 级,信用评级转移矩阵如下表所示:该贷款在一年后的远期无风险利率与信用价差之和如下表所示:该贷款在一年后的违约损失率为:要求分别在下面条件下,计算预期损失、非预期损失、置信水平为99%时的风险价值与预期亏空: (1)该贷款价值服从正态分布; (2)按照实际的经验分布计算。
2.4 实验步骤与结果1、根据经验分布,计算预期损失。
根据评级转移概率、不同期限的远期无风险利率与信用价差之和,计算各该贷款的本利和价值。
∑-=-+⨯++⨯+⨯=1n 1t nf 1n f)r 1(r M )r 1(rM r M 贷款本利现值以评级转为AAA 为例,计算式如下:109.35)0512.01()1%6(100)0473.01(%6100)0417.01(%6100036.01%6100%6100V 432AAA ≈++⨯++⨯++⨯++⨯+⨯=其他等级的贷款本利计算方式相同,结果如下表:表2.4.1计算得:∑≈⨯ϖ106.75v=ii贷款预期价值 101.17)r 1()r 1(M r 1rM =41t 5f tf ≈++⨯++⨯∑=)(贷款当期价值所以可以计算出各评级绝对损失和相对损失,各评级绝对预期损失=贷款当期价值-各评级贷款本利现值 各评级相对预期损失=各评级贷款本利现值-货款预期损失 以AAA 为例,计算绝对预期损失和相对预期损失:-2.61109.35-106.75-8.19101.17-109.35AAA AAA ≈≈≈≈相对预期损失绝对预期损失结果如下表:表2.4.22、根据经验分布,计算非预期损失2-预期损失)(损失转移概率非预期损失⨯=∑计算各评级的转移概率与偏差平方的乘积,以AAA 为例:001358.0)2.6062214-2.00395E (002.0001358476.0)5799.518612.8(0.0022AAA 2AAA =+⨯==+-⨯=概率与偏差平方的乘积概率与偏差平方的乘积结果如下表:表2.4.3概率与偏差平方的乘积∑=非预期损失得到绝对非预期损失= 19.0575498相对非预期损失= 19.0575503、根据经验分布,计算置信水平为99%时的风险价值根据相对损失和绝对损失的概率累积,计算相对风险价值和绝对风险价值。
表2.4.415.41140.987-0.990.987-0.9988.6627-33.40788.66279.83150.987-0.990.987-0.998 3.0828-27.82793.0828≈⨯+=≈⨯+=)(相对风险价值)(绝对风险价值4、根据经验分布,预期亏空 预期亏空 ∑+∞>ααα==>=CVaR l k k k )l L (P l)CV aR L |L (E ES3212.38%7.981%8.99142.228198.7%-198.7%-99.8%33.407898.7%-198.7%-99%14.41144536.31%7.981%8.9916482.36%7.981%7.98%8.998279.27%7.981%7.98%999,8315=≈--⨯+⨯+⨯=≈--⨯+--⨯+--⨯相对预期亏空绝对预期亏空5、根据正态分布,计算风险价值σ⋅Φ⋅=μ-σ⋅Φ=--)c (P VaR ))c ((P VaR 10R 10A已知32.2)99.0(1=Φ-带入公式计算零值风险价值和均值风险价值得:8945.878920576.1932.21668.101V aR 11203.8806)4)5799.5(20576.1932.2(1668.101V aR R A ≈⨯⨯⨯=≈⨯--⨯⨯⨯=1.1.5实验结果分析在经验分布的条件下,得到绝对预期损失为-5.5799,绝对非预期损失为19.0575,绝对风险价值为9.8315,绝对预期亏空为20.7703;同时得到相对预期损失1.99E-14,相对非预期损失为19.0576,相对风险价值为15.4114,相对预期亏空26.3502。
根据正态分布,零值VaR 为11203.8806,均值VaR 为8945.8789。
说明此贷款相对安全系数较高。
实验3 允损失分布拟合3.1实验目的根据已知某资产的日损失分布,绘制出直方图,根据描述统计指标,选用三种近似分布拟合该损失数据,并利用P-P图判断、卡方检验检验拟合效果,确定最优拟合分布。
3.2实验原理直方图又称柱状图、质量分布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