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方证用经方的思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JCM 中医临床研究 2014年第6卷 第24期 -7-

DOI:10.3969/j.issn.1674-7860.2014.21.003

辨方证用经方的思路 Thinkings of applying classical prescriptions by identifying corresponding

syndromes

黎文艳1 丁红平2(1. 荆门市五三何集润和医院,湖北 荆门,448000; 2.武汉市洪山区中医医院,湖北 武汉,430070)

中图分类号:R2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860(2014)24-0007-02 证型:IGB

【摘 要】辨方证用经方的思路有多种,其中“方-病-人”模式与“六经-方证”模式颇受医家欢迎。通过对这两种模式基本

内容、流程及价值的阐述,指出二者发展、创新了运用经方的思路,现正为越来越多的医家学习、研究与运用。

【关键词】辨识方证;运用经方;思路

【Abstract】There are many thinkings of applying classical prescription by identifying corresponding syndromes. Among them, the model of“Formula Syndrome-disease-people”and the model of“six meridians- Formula Syndrome”are quite popular with doctors. Through expounding the basic content, process and value of the two models, it points out that they have developed and innovated the thinkings of applying classical prescriptions and now more and more doctors are learning, researching and applying the models.

【Keywords】Identifying Formula Syndrome;Applying classical prescriptions;Thinking

辨方证是临证时医家思考过程的一部分,始于运用望闻问切等方式采集信息,止于确定方证。方证,即以方为名的证,是安全而且有效使用某方的证据。经方,主要是指《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的方剂,还包括了组方严谨、方证清晰、疗效确切的后世经典方及经验方。开启辨方证用经方之门,不仅需要掌握一定数量的经方方证,而且要求遵循一定的思路。目前有两种思路模式颇受经方医家欢迎,本文试谈笔者对二者基本内容、流程及价值的认识与理解,并作简要点评。

1 “方-病-人”模式

1.1基本内容

该模式由黄煌教授创立。“方”是指方证,由方的适应症、“人”与“病”三个方面构成。方的适应症,即方的主治。“人”是对体型体貌、脸型肤色、肌肉筋骨、腹征腿征、舌象脉象、精神心理行为,以及好发的疾病等体质特征的概括,而且直接用方药来描述“人”,称之为“某方体质”“某药体质”,如“小柴胡汤体质”“桂枝体质”。“病”既包括现代医学诊断的疾病,也包括中医学所称的病名。临证时,主要依据方的适应症、“人”与“病”来辨识方证。但“病”与“人”在方剂选取中的分量有所侧重,有时需以方治病,有时需以方治人,有时既要治病又要治人。

1.2 流程

运用该模式时,首先要重视对“人”客观信息的采集,如眼神肤色、体型体貌、咽腹腿征、肌肉松紧等。其次要重视对“病”的信息采集,如症状体征、辅助检查结论、疾病诊断、治疗经过等。思考时,须反复揣摩方与其适应症、与体质、与疾病的关系。若方的适应症清晰、完整,则较易确定方证。若其适应症不清晰、不完整,或疾病丛杂,或诊断不明确,或病程绵绵无期,不妨考察体质。如患者形体肥壮,颈部粗短,胸骨下角呈钝角,两胁下或腹部按之压痛或有抵抗感,为大柴胡汤体质,开出大柴胡汤是比较安全和有效的。若诊断明确,疾病单一,或来势急骤,可从疾病切入,明确了诊断,选方的方向就比较清晰了。如代谢综合征,多见五苓散证。

1.3价值

着眼于经方服务现代人,着眼于方证的客观化,该模式融合方的适应症、体质特征以及疾病谱。其价值在于深化了对方证与体质、方证与疾病、体质与疾病关系的认识,丰富了方证的内涵,拓展了辨方证的切入点,即辨方证除可从方的适应症入手外,亦可从体质特征、从疾病谱入手。

2 “六经-方证”模式

2.1基本内容

该模式由胡希恕先生创立,弟子冯世纶教授等发展与完善。六经源于八纲,八纲源于神农时代。仲景在继承前人经验基础上,依据丰富的临床实践,于八纲表里病位之外,开创性地提出“半表半里”的病位概念,形成三层病位观,并且认为每一病位均有阴阳两类属性(寒热、虚实从属于阴阳),由此构建了六经方证辨证体系。六经的实质是机体对疾病的六种基本反应方式,而经方方证是对六经的深化与细化。所以先辨六经、再辨方证为该模式的基本程序与内容。其内涵还包括辨水湿痰饮、瘀血、食积等病理因素,以及气血津液的盈亏。 2.2流程

临证时,首先要全面采集信息。其次要善于抓住主症、分析诸症,分辨疾病的病位,或在表、或在里、或在半表半里,

-8- Clinical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 2014 V ol.(6) No.24

继而鉴别阴阳属性,至此疾病的六经归属已明确。在胡老学术体系中,表阴证为少阴病,表阳证为太阳病,里阴证为太阴病,里阳证为阳明病,半表半里阴证为厥阴病,半表半里阳证为少阳病。最后,在六经已定的前提下,进行寒热虚实的判断,再参合兼夹的病理因素的部位、程度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归纳,反复推敲疑似、易混方证,最终确定最恰当的方证。

2.3价值

以八纲来阐释六经,用六经来统摄、归类方证,并指导方证应用,推崇辨方证是辨证的尖端,这是胡老学术体系的核心与精髓。其思维过程具有条分缕析、层层推进的特点。其价值在于找到了一条严谨而又快捷的运用经方之法。

3 点 评

在用经方上,“方-病-人”模式更多立足于传统中医与现代医学的交融,展现了辨方证途径的多样性和过程的客观性,可让医家较好地避免“医者,意也”的臆测与偏差;“六经-方证”模式更多根植于传统中医,体现了辨方证过程的严谨性与精细化----环环相扣,步步深入、细致入微。

这两种思路均不同于以脏腑经络辨证指导经方运用的传统思路,前者更看重客观依据,后者更重视六经病机。所以二者无疑是对经方运用思路的发展与创新。虽创立较晚,却在当代中医界呈现出日益蓬勃的生命力。

作者简介:

黎文艳(1970-),女,主治医师,毕业于湖北中医药大学,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治疗内科常见病。

丁红平(1979-),男,医学硕士,主治医师,毕业于湖北中医药大学,研究方向:经方方证及其临床应用。

编辑:赵聪编号:EB-14063015 (修回:2014-07-10)

将经验作为临床研究的突破口让经验和实用技术为临床服务

为中医现代化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学术研究平台

中华中医药学会:

你会中会报[2009]043号文收悉。经研究,同意创办《中医临床研究》杂志,新编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为:CN11—5895/R,半月刊,大16开,国内外公开发行,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出版单位为《中医临床研究》编辑部。本刊宗旨及业务范围为:传承和弘扬我国民族中医药传统,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框架,面向临床,面向普及实用,汇总中医临床经验,报道国内外中医临床研究成果,促进中医临床学术交流,为中医现代化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学术研究平台,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

摘自关于同意创办《中医临床研究》杂志的批复(新闻出版总署文件·新出审字[2009]390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