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NAV区域导航的功能
有效推进繁忙机场终端区区域导航(RNAV-1)实施

——民航中南地区管理局航务处处长 赵国庆
2012年7月26日 北京
基于性能的导航(PBN)航行新技术 是全球飞行运行方式的发展趋势
根据中国民航PBN实施规划,将逐步 在国际繁忙机场终端区进离场实施区 域导航运行
中南局高度重视,积极面对,有效组织 协调空管、航空公司、机场等单位全力 推进中南地区区域导航的应用推广
各方共同努力下,中 南地区广州白云机场和 深圳宝安机场分别于 2010年4月8日和2010年 11月9日起全面实施区域 导航(RNAV-1)运行
中国民航第一个和第 三个全面实施区域导航 的国际机场
中南地区广州、深圳、 长沙、武汉、郑州5大机 场全面实施RNAV-1
广州白云机场和深圳宝安机场区域导航运行 ——安全与效益两方面效果日益凸现
中南地区区域导航实施背景
区域导航对中南地区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可用空域等基础性资源的有效供给不足是中国民航始终面对的一个突 出矛盾。这一点在中南地区,尤其是珠三角地区更为突出。
1. 区内年旅客吞吐量超千万人次机场——广州白云和深圳宝安机场均位 于珠三角地区,
2. 排名前五位的运输航空公司,中南地区占其三——南航、海航和深航 3. 世界航空货运巨头FEDEX、UPS已将其亚太区转运中心落户广州和深圳 4. 空域环境最为复杂
飞行路径83.3万公里 节省燃油4412.2吨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4152.5吨
区域导航飞行程序的可用性与实效性得到了印证 基本实现了从传统程序向区域导航飞行程序的稳步过渡
内容
中南地区区域导航实施背景 广州白云、深圳宝安机场区域导航实施过程介绍 有效推进繁忙机场终端区区域导航(RNAV-1)实施经验与体会
(完整版)RNAV中如何控制飞机沿4D轨迹飞行

RNA V中如何控制飞机沿4D轨迹飞行引言随着经济的发展,航空运输的快速增长,航路变得拥挤、机场的飞行量越来越大,传统的导航方法在处理繁忙机场、航路拥挤方面已经有些力不从心。
传统的导航是利用NDB,VOR和DME等一些无线电设备引导飞机飞向或飞越导航台,使得航线的结构和导航方法束缚于导航台,限制了飞行流量的增加同时也使得航线过长延长了飞行时间增加了航空公司成本的消耗加大了环境的负担。
RANV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
RNA V是一种导航方式,是世界民航导航方式发展的趋势,而基于4D轨迹的4D-RNA V是区域导航发展的最终形式。
在无线电没应用前,早期的导航方式是利用有颜色的烽火线来引导飞机达到目的地。
无线电的发明与其在航空领域的应用使得空中交通管制人员可以确定飞机的高度和到达时间,进而也诞生了管制这一行业。
二战中雷达的出现为空中交通管制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六十年代末自动控制技术被引入到航空界,从此实现4D轨迹将不再仅仅是一个概念和设想。
1 什么是RNA V国际民航组织在国际民航公约附件11中对区域导航的定义是:在以台站为基准的导航设备的覆盖范围内,或在自备导航设备性能的限度内,或在两者结合的条件下,允许航空器在任何欲飞航径上运行的一种导航方法[1]。
区域导航的实施在航路上可以使飞机实现两地的直线飞行,不再飞向或飞越导航台,终端进近时可以达到准确、安全、快速的进近,减少了飞机起降的时间,提高了机场的流量。
实施区域导航可以灵活的设置飞行路线,更加有效的利用空域解决复杂地形的飞行程序设计;可以增强飞行员的情景意识,减轻管制员的工作负荷;可以增加航空公司的经济效益;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什么是4D-RNAV4D-RNAV是在平面RNAV的基础上加入了高度参数和时间参数,在已经实现了RNA V的RNA V航路上通过控制飞机达到各个设定航路点的时间来实现对飞机飞行的控制。
4D-RNAV是导航方式的革命,只要确定了起飞时刻,飞机起飞到着陆过程中的飞行状态是完全可以预见的,它彻底的实现了让飞机完全按照预想航线飞行的目标。
空中领航学:第7章 区域导航(RNAV)

7
(二)利用惯性导航系统区域导航
惯性导航系统(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INS)简 称惯导,是一种不依赖于任何外部信息、也不向外部幅 射能量的自主式的导航系统。它的工作不受外界电磁干 扰,具有数据更新率高、精度和稳定性好的优点。
对准告示灯亮时,表示系统正在进行初始对准;电池告示灯亮时, 表示备用电池已不足以支持系统的运行。MSU通常置于驾驶舱顶 部或其它合适的地方。
11
2、惯性导航系统的工作原理
是利用惯性敏感元件(加速度计和陀螺仪)测量飞机 相对空间的线运动和角运动参数,在给定的运动初始 条件下,由计算机推算出飞机的姿态、方位、速度和 位置等参数,从而引导飞机完成预定的航行任务。
2
二、区域导航的特点
1、充分运用了现代计算机技术,便于发挥多套组 合和多种导航设备组合导航的优势。
2、定位计算中采用了余度技术和卡尔曼滤波技术, 导航精度和可靠性明显提高。
3、能把航行数据和驾驶指令自动送到自动驾驶系 统和显示仪表,实现自动制导。
4、航路点是脱离电台台址而自行定义的任何地理 位置点。
GPS系统虽然具有全球覆盖、 精度高、性能可靠、经济合 理等优点,但也
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为 克服和减少时钟误差、 星 历误差、信号传播及观 测 和接受设备引起的误差, 可以采用本地差分GPS和广 域差分GPS。
19
广域差分GPS
20
3、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功能
GPS既可以作为独立的导航系统,为飞行人 员提供飞机位置、航迹、地速、偏流、应 飞航向和预达时间等航行数据,也可以作 为飞行管理系统的传感器使用。
21
这是飞行人员与惯导系统接口的主要部件,用于导航参数 的显示、初始数据的引入、系统试验、故障显示和告警 等。在其面板上有显示屏和一些操纵键,以便输入、调 出和显示飞行计划以及与飞行有关的数据,CDU装在驾 驶舱的仪表板上。
RNAVE运行区域导航飞行程序

导航数据库
• RNAV程序需编码后存放在机载导航数据库 中,由飞行管理计算机自动完成飞行。
机载导航数据库
•机场数据 –空域限制 –可用的导航台 –定义的航路点(经纬度) –飞行航径 (航图中的飞行程序)
所有的航迹要编码输入到导航数据库中
机载设备显示
191NM ACT RTE D21 D23 D24
SEA
- - - -/ - - - - - -
RNP/ACTUAL - - - - - - - - - - - - 0.80/ 0.06NM RTE DATA >
导航数据库
• 导航数据库采用ARINC 424编码规则; • 内容包括:机场、导航台、航路点的定义 和坐标,航路、进离场、进近的定义,速 度和高度限制等数据。
Applicable Codes AF CA CD CF CI CR DF
2 Character A C D F I
nd
Definition Altitude Distance Dme distance Fix Next leg
Applicable Codes CAFA HA VA FC CD FD VD AF CF DF HF IF TF RF PI CF VI
坐标问题
• 天津、北京机场地理坐标数据都重新经过 了WGS-84的精确测量。 • ARP 机场基准点 • THR 跑道入口 • Navaids 导航台
坐标问题
• 目前的区域导航程序只用于进/离场和起始 进近 • 最后进近和复飞仍然使用传统方法 • 使用雷达来确保航迹保持
坐标问题
• 试飞结果证明当地坐标系统能满足RNAV运 行 • 当地坐标系统被认为是与WGS-84等价的
RNAV飞行程序设计
RNAV概念

RNAVArea Navigation (RNAV) provides the potential for increasing airspace capacity both en-route and in the terminal area in two ways:区域导航(RNAV)在以下两个方面为在航路以及终端区提高空域能力提供了可能:•By implementing routes which do not have to overfly point source navaids such as VORs.•可以按照希望的航迹飞行而不必飞越助航设施(包括VOR)•By reducing the lateral separation between aircraft tracks.•可以减少飞机航迹间的水平间隔This means that the route structures can be modified quickly and easily to meet the changing requirements of the user community. The routes can be shorter, simpler and, where necessary, can be designed to minimise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In the future, higher levels of navigation accuracy and integrity are anticipated and this should lead to the introduction of closely spaced parallel routes. RNAV can be used in all phases of flight and, when implemented correctly, can result in:这样意外着根据用户的需要可以快速、简单的修改航路结构。
RNAV的定义(ICAO附件11)(精)

RNAV的精度要求
两种精度等级:基本RNAV和精密RNAV
RNAV的特点和效益
特点:航路结构、导航设备、计算方法等
• 效益--经济、空域、流量、管理等
RNAV基本原理
区域导航简单原理图4-1
输入数据→计算→输出数据且制导
导航数据库
ICAO规定:28天更新
区域导航的优点
§3.1 RNAV----现代导航的核心
RNAV的定义(ICAO附件11) 区域导航是一种导航方法,允许飞机在 台基导航设备的基准台覆盖范围内或自 主导航设备的能力限度内或两者配合下 按任何希望的路径运行。
RNAV可用的导航系统
VOR/DME DME/DME INS/IRS GNSS
目前最成熟的系统
8RNAV概述

三、RNAV的特点和效益
主要特点:飞机可以脱离导航台台址的束缚, 便于编排短捷的希望的飞行路径。 反映在三个方面: 航路结构、导航设备、定位计算方法
区域导航的效益
建立直接航线,降低运行成本; 可以采用非公布的随机航路,增大选择航路的灵 活性; 允许建立平行航路; 提高导航精度,可以缩小纵向和侧向间隔; 采用GNSS,可以在海洋及边远地区实施区域导 航飞行,实现全球覆盖; 增加优化后的飞行高度层,缩小保护空域尺寸; 卫星导航和惯性导航可作为单一导航手段,逐步 拆除地面导航设施,降低空管设施成本。
四、RNAV对机载设备的要求
对两个方面有要求: 可靠源的考虑 系统故障的传播 频率控制和指示 警告和提醒的显示 数据库
(二)功能要求
侧向导航功能 导航精度
(RNP: Required Navigation Performance)
导航完好性
(1)错误输入的保护 (2)传感器选台根据 (3)合理性检查 (4)驾驶员指令输出
8 RNAV概述
RNAV的定义 区域导航是一种导航方式,允许飞机在 台基导航设备的基准台覆盖范围内或在 自主导航设备的能力限度内或两者配合 下按任何希望的路径运行。
一、RNAV可用的导航系统
VOR/DME DME/DME INS/IRS GNSS
二、RNAV的精度要求
两种精度等级:基本RNAV和精密RNAV
(三)对导航计算机的要求
飞行前可编排飞行计划,飞行中可以修 改飞行计划; 能计算大圆航线航线角; 能实现地理座标上的定位; 连续实时的计算各导航参数
五、RNAV基本原理
区域导航简单原理
输入数据(硬数据、软数据和实时数据) 计算 输出数据且制导
导航数据库
RNP与RNAV的发展及应用

RNP与RNAV的发展及应用RNP(Required Navigation Performance)和RNAV(Area Navigation)是现代导航技术的关键概念,在航空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们的发展和应用对于提高航空交通效率、减少航空器间距离、提高机场容量和减少环境影响十分重要。
以下是对RNP和RNAV的发展和应用的详细讨论。
RNP和RNAV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在当时的航空领域中,导航主要依靠地面发射的无线电信号进行。
然而,这种方法受到天气条件和地形等因素的限制,导致飞行员的决策受到限制。
为了克服这些限制,航空业开始研发使用惯性导航系统(IN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等技术进行导航,这就是RNP和RNAV的基础。
RNP指的是飞行器飞行路径上所要求的导航性能。
RNP要求通过在导航过程中保持在一个预定的路径上,从而实现飞行器的精确导航。
具体来说,RNP要求导航误差在一定的水平内,并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根据误差水平的不同,RNP分为几个等级,例如RNP0.1表示误差小于0.1海里。
与RNP不同,RNAV是一个更广泛的术语,它指的是以航路点为基础的区域导航。
在RNAV中,无论飞机在何处,飞行员都可以选择任何想要的航路点。
这使得飞行员能够根据动态的需求调整飞行计划,提高航空交通的效率和安全性。
RNP和RNAV的应用在航空领域有着多种形式。
首先,RNP和RNAV可以帮助飞行员在复杂的天气条件下降低对地面导航设施的依赖。
通过使用现代导航系统,飞行员可以更加准确地飞行,并在必要时进行更灵活的航路规划。
这不仅提高了飞行员的工作效率,还减少了航班的延误和取消。
其次,RNP和RNAV的应用有助于减少航空器间距离,提高机场容量。
传统的导航方法对于航空器之间的间隔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这限制了机场的容量。
然而,通过在航空器上安装RNP和RNAV系统,飞行员可以更准确地掌握相对位置,从而减少间隔要求,提高机场容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NAV区域导航
所谓区域导航,简单说,就是使飞机能按所希望的任意飞行路线飞行的导航。
通常简称为“RNAV”(Area navigation)。
一、RNAV区域导航的组成(吕衠,王巍)
区域导航包括导航源,航路结构和机载设备。
导航源是由VOR/DME、DME/DME、INS(IRS)、GNSS提供。
航路结构包括航路点,以实现飞机的逐点飞行。
机载设备则是由导航传感器和RNAV计算机(包括导航数据库)组成,飞机装备有两套或三套机载设备以提高精度和准确性。
二、RNAV区域导航的功能(李思迪,龚海龙)
(1)可以设定回避混杂空域的航线。
(2)可以设定节能的最短航路。
(3)可使驾驶员独立进行雷达航向导航。
(4)能设定保持在最佳位置的方式。
(5)对同一任务可设定多个航路。
(6)尽量提高进入机场的仪表进场能力。
(7)可设定减少噪声影响的回避航路。
(8)根据速度和其他运输特性,尽量分散流量。
(9)可设定适用短距起降机(STOL)、直升机等航运特点的方法。
三、RNAV区域导航的应用模式(胡志鹏,何明星)
(一)VOR模式
在VOR模式中,RNAV单元的功能只是一个有DME能力的VOR接收机。
VOR指示器上单元的显示在各方面都是按惯例的。
对于在确立的航路或任何其他常规VOR导航上的运行,就使用了VOR模式。
(二)航路模式
一旦航路点被输入到单元,就选择了RNAV的航路模式,航向偏差指示器就会显示到航路点的航向指引,而不是原有的VORTAC。
【在航路模式中,航向偏差指示器指示到航路的方向指示,不是航路所属的范围的VORTAC。
】DME也会显示到航路点的距离。
很多单元都有存储几个航路点的能力,允许在飞行前对它们进行计划,如果想要的话,就可以在飞行中调出。
(三)进近模式
RNAV进近模式用于仪表进近。
它的精密的刻度宽度(四分之一航路模式)可以非常精确的向背跟踪一个选择的航路点。
在目视飞行规则越野导航中,以进近模式跟踪一个航向是不值得的,因为它需要很多注意力,很快就变得让人厌烦。
(四)VOR平行模式
这种模式在一些单元上很少使用。
在飞机向背VORTAC时,这允许CDI显示直线(不是角度的)偏差。
它是由于飞行员在所选的一个固定距离处(如果想要的话)偏移一个选择的航向或航线而得名的。
VOR平行模式和直接把一个航路点放在VORTAC上有相同的效果。
一些飞行员为了附近的VORTAC之后的航线更加平滑,在利用他们的自动驾驶导航跟踪功能时选择VOR平行模式。
四、RNAV区域导航的应用现状(张浩,张培帆)
区域导航技术最早应用于航海。
海上船舶通过接收多个导航设备的长波信号,在航图上计算出船舶的位置,确定航行方向。
新的导航源的投入使用,导航精度的提高使区域导航技术在航空上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在国内有许多研究者对航路导航进行了细致研究,如针对京沪航路,韩松匝等在总结Reich模型和相关文献基础上,对未米京沪平行区域导航航路的建议系统的侧向间隔确定、碰撞风险问题及2种方案下的管制员干预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分析
肯定了平行航路间隔的安全性,隋东等在国际民航组织的DMED/ME导航精度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国情,考虑了WGS.84坐标与BJ54坐标之间的坐标误差,修正了XTT和ATT的计算方法。
借助Maplnfo工具软件,确定了京沪区域导航平行航路的DME /DME定位有效区域。
左凌等也结合京沪平行航路所采用的航路技术标准对区域导航精度与有效覆盖范陶进行计算分析,将高精度航空地理信息数据与MapInfo配合使用,分析出沿航路各DMED/ME的有效覆盖范F聊和可实施区域导航的区域,得出在不增加地皿导航设施的情况下,京沪航路周罔区域足可以实施以DMED/ME为导航设符的方式,航路技术标准为RNAV/RNP一4的平行区域导航航路。
这些研究为区域导航在我国的实际应用提供了保障与理论基础。
区域导航的实施应用必须经过系列的准备工作,必须满足相应条件的前提下方可实施,有数据表明,世界运输机队中百分之七十以上的飞机具有RNAV能力,百分之五十以上的飞机具有RNP能力,我国的民航机队甚至高于这一比例。
随着机载电了设箭能力的捉高,同外许多机场已经使用了RNAV飞行程序,已经形成成熟的规范和标准,也提供了国外的成功经验以作借鉴,为我国RNAV飞行程序的应用提供了基础保障。
导航源精度足影响区域导航精度的主要因素,我国现在普遍采用的是北京54坐标系,因此必须对提供区域导航的全部导航台点、跑道和重要障碍物按照wGS84坐标系重新进行实测,并将其与北京54坐标系的差异进行分析比较。
日前可用于区域导航的信号源主要包括:V0R/DME、DME/)【ME、GNSS(包括美国的wAAS、欧洲wBSA、日本MFSAT 等)、INS/IRS等,其中DME/DME信号源导航精度低于GNSS,高于VOR/DME,实施区域导航的条件是空域内必须合理分布足够的 DME台 (至少为两个或以上的DME)。
在DME台分布不理想的地区,可以考虑采用VOR/DME方式。
除此之外,区域导航的实施还必须经过飞行程序设计、数据库编码、飞行程序审定、模拟机试验、试飞、飞行校验、实施规定和应急方案等各个程序,在这些环节中,人员培训极为关键,中国民航在引入区域导航等概念之时,应该为管制员与飞行员在国内外的训练科日中设置相应理论以及实训环节,对运行机场的管制员和飞行员进行相关考核,并使这些程序制度化、模式化,从而完成传统导航向区域导航在人员观念、素质上的过渡,传统飞行程序向RNAV新程序转变奠定基础。
在区域导航的技术应用方面,我国已经进行了以下尝试:从2003年2月天津滨海国际机场成功试飞区域导航程序,到同年6月,首都国际机场成功试飞区域导航程序、2007年 1月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近区域成功试飞区域导航程序等,都验证了新程序的可用性。
以上机场的成功试飞,既为我国实施区域导航的技术可行性提供了证,也为区域导航向全国各机场进一步推进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日前,区域导航技术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于航路和终端区。
随着机载电了设备能力的提高,国外许多机场已经实施区域导航飞行程序,有效增强了飞行的安全性和空域的使用率,也为区域导航飞行程序的应用提供了基础保障。
如前文所述,实施区域导航可减少成本提高效益,减少环境污染,区域导航技术的实施是航空飞行设计领域的一场革新,它将会给中国民航飞行和管制方式带米革命性的变革,对于提高运行的安全和效率产生深远的影响,对构建和谐社会也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
五、RNAV区域导航在中国的发展(马滔江,邢益斌)
4月10日4时47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第八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太空预定转移轨道。
卫星的成功发射,标志着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基本系统建设完成,我国自主卫星导航系统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独立发展、自主运行,并与世界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互用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除了能够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外,还保留了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的短报文通信、差分服务和完好性服务特色,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大空间信息基础设施。
目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按照“质量、安全、应用、效益”的总要求,坚持“自主、开放、兼容、渐进”的发展原则,按照“三步走”发展战略,稳步推进。
第一步已实现,从2000年到2003年,建
成了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我国成为继美国、俄罗斯后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第二步,2012年左右建成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提供亚太地区服务能力。
第三步,2020年左右建成由30余颗卫星组成的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现阶段,中国民航将首先以陆基系统为主、然后过渡到以星基系统为主,逐步在民用航空实施并推广 RNP/RNAV。
在航路上,建设、优化陆基航路导航设施,实现 VOR/DME、DME/DME 架构为基础的 RNAV-5 航路运行方式;将以 DME/DME 为基础,支持基于陆基导航系统的 RNAV-2 航路运行方式;鼓励使用 DME 设备作为距离测量的信息来源,合理密集布局,加强 DME 台站建设,DME 将逐步作为常规仪表飞行程序设计和区域导航运行的主要基础设施。
目前,我国民航仍以传统的陆基导航方式为主,地面导航台使用方式单一,效能发挥不充分,飞机只能利用地面导航台的不同径向线做向背台飞行,导航台需要设置在航路航线中心。
而西南地区多为山区,地形复杂,在传统导航方式下,地面台址位置受制于航路划设及飞行程序需要,台址选择局限性较大。
六、RNAV区域导航的未来发展(木拉提,安冬)
七、小组感想,心得体会
通过本次小组的共同努力,我们成功完成了RNAV区域导航这一部分的资料收集与汇总,我小组深刻体会到团队协作的力量不可小觑,在此感谢耿老师能够给我们提供一个团队协作的机会,提前感受到大集体里面人多力量大的真的含义。
由于时间仓促,专业知识体系不完善等原因,有不当之处希望得到批评与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