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行政级别的划分
国家行政级别划分

中国行政级别分为12个。
现在来看中国行政,基本上分为五套班子,即党委、政府、政协、人大、纪委。
中国的行政级别分为①国家级正职(包括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全国政协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等国家头号人物)②国家级副职(包括国家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人大常委等)③省部级正职(包括各个省级行政区的省委书记、省长、省政协主席、省人大常委会主席等、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直辖市市委书记等。
以及国家各部部长等)④省部级副职(包括各个省级行政区的省委副书记、副省长、省政协副主席、省人大常委会副主席、省人大常委等(行、直辖市市委副书记等。
以及国家各部副部长等,还有一些行政级别是正厅但是必须要副布来兼任的,一般认为那个单位是副部单位,如省宣传部、组织部、纪委等必须由省委常委或者省委副书记兼任。
⑤厅局级正职以前叫地厅级,主要是地级市(各自治州)市委书记、市长、市人大主席、市政协主席、省级下属单位,如省公安厅厅长、国家各部下属单位,如外交部新闻司司长⑥厅局级副职地级市市委副书记、市委常委、副市长、市人大副主席、市政副协主席、,省级下属单位,如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国家各部下属单位,如外交部新闻司副司长等,还有一些行政级别是正处但是必须要副厅来兼任的,一般认为那个单位是副厅单位,如市政法委,市宣传部、组织部、纪委等必须由市委常委或者市委副书记兼任。
⑦县处级正职包括县(县级市、区、旗等)委书记、(区)县长、(区)县人大、(区)县政协主席、市各单位局长,如市公安局、司法局等,还有厅级各单位下属,如省公安厅X处,省委办公厅主任等⑧县处级副职包括县(县级市、区、旗等)委副书记、县(区)委常委、(区)副县长、(区)县人大、(区)县政协主席、市各单位局长,如市公安局、司法局等,还有厅级各单位下属,如省公安厅X处,省委办公厅主任等,⑨乡科级正职包括各乡、镇、办事处党委书记、乡长、镇长、办事处主任、以及镇级人大等,还有处级下属,如县公安局长等⑩乡科级副职包括各乡、镇、办事处党委副书记、党委委员、副乡长、副镇长、办事处副主任、以及镇级人大副主任等,还有处级下属,如县公安副局长等乡科级在下,就是所股级,是中国行政当中最小的,一般是乡里边财政所、派出所之类的。
我国有几级行政区划——一篇文章帮你理清

我国有几级行政区划——一篇文章帮你理清我国目前的行政区划是在历史的基础上,建国前后初步形成,建国之后多次调整逐步形成完善的。
为什么说建国前后,因为建国之前解放区已经形成了一部分较为成熟的行政区划,比如内蒙古自治政府就成立于1947年,也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一级的民族自治区。
除去特殊情况,我国行政区划基本上是省级、市级、县级、乡级,四个等级。
(副省级、副地级行政区属于特殊情况)下面带大家了解一下我国的行政区划。
一、省级行政区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划,全国共划分为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1.省我国目前的行政区划中有23个省。
在隋唐'三省六部制'中,省指的是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等中央机构,而不是地方行政区划。
省作为地方行政机构开始于元朝,成熟于明清,民国时期沿用,建国后也采用了省这一行政区划。
元朝设立的行省,全称是“行中书省”。
中书省是元朝中央最高行政机关,所谓行中书省就是“行动中的中书省”,是中央政府在地方的全权机关。
当时元朝在中国设立了很多行省,但是在今天京津冀鲁晋地区没有设行省,这个地区直辖于中书省。
看下图的岭北行省到了北冰洋了,真是大啊!现在的23个省包括:黑龙江省(省会哈尔滨)、吉林省(省会长春)、辽宁省(省会沈阳)、江苏省(省会南京)、山东省(省会济南)、安徽省(省会合肥)、河北省(省会石家庄)、河南省(省会郑州)、湖北省(省会武汉)、湖南省(省会长沙)、江西省(省会南昌)、陕西省(省会西安)、山西省(省会太原)、四川省(省会成都)、青海省(省会西宁)、海南省(省会海口)、广东省(省会广州)、贵州省(省会贵阳)、浙江省(省会杭州)、福建省(省会福州)、台湾省(省会台北)、甘肃省(省会兰州)、云南省(省会昆明)。
2.自治区我国非常重视各民族团结。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1945年10月23日,中央在关于内蒙工作方针的指示中指出:“对内蒙的基本方针,在目前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中国行政区域划分为几个级别

一、中国行政区域划分为几个级别行政区划是行政区域划分的简称,是国家为了进行分级管理而实行的区域划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文规定:(一)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二)省、自治区分为市、县、自治州、自治县;(三)县、自治县分为乡、镇、民族乡。
中国行政区域划分为几个级别二、划分原则某些国家在一级政权内部,为了实现某一单项职能的管理而划分的区域,作为一种行政区划,如美国行政区域的数目很多,其中大部分是单职能的,包括学区、司法区和其他各种专区如消防区、水土保护区、住宅区、公路区等。
国家都是按地域划分行政区。
各国的行政区划有不同的划分和名称。
不论何种类型的国家,行政区划的划分总要符合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并考虑政治、经济、民族、人口、国防、历史传统等各方面的因素。
社会主义国家行政区域的划分通常根据以下原则:①政治原则。
促使国家机关密切联系人民群众,便利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
②经济原则。
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特点进行划分,使之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
③民族原则。
根据少数民族的居住状况和其他特点进行划分,使之有利于各民族的发展,巩固各民族的团结。
这些原则是相互联系、相互结合的。
此外,也顾及历史传统、人口分布、地理条件和国防需要等因素。
行政区划虽因国家本质不同而有其明显的阶级性,但也有一定的历史连续性。
例如,中国从秦代(公元前221~前207)建立统一国家并施行郡县制以来,历代行政区划虽有变更,但变化并不太大。
英、法、美等国的行政区划也是从19世纪继承发展下来的。
三、当代行政区划新中国的行政区划基本沿袭了民国时期的市制,包括直辖市(华北事务部直辖市)、大区直辖市、省辖市(专级市)和专辖市(县级市)、专辖镇(县级镇)、县辖镇(乡级镇)等。
至1956年撤销大区之后,中央政府第一次全面直接管理整个国家(除台湾地区),民国时期推行的「市县分立、省直管县」带来很大弊端。
首先是直辖市的粮食问题,基于「地区自治」的原则,直辖市很难从一路之隔的邻省调粮,于是乎各直辖市纷纷扩地,形成了市管县的先例。
行政级别几级怎样划分

中国行政级别划分

中国行政级别划分和行政人员工资表我国干部级别划分(以政府和军队为例,不含党委、人大、政协)一. 国家级:国务院总理(一级)国务院副总理(二级)国务院常委(三级)二. 正省级干部(正部级干部):国务院各部委正职干部(如教育部部长、国家发改委主任)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正职干部(如江苏省省长、天津市市长)部队正军职干部(如江苏省军区司令员、12军军长)三.副省级干部(副部级干部):国务院各部委副职干部(如公安部副部长、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国务院部委管理的国家局正职干部(如国家文物总局局长)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副职干部(如安徽省副省长、重庆市副市长)各副省级市政府正职干部(如南京市市长)部队副军职干部(如浙江省警备司令部副司令、31军副军长)四.正厅级干部(地市级干部):国务院部委各司正职干部(如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司长)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厅局正职干部(如河北省交通厅厅长,北京市财政局局长)各副省级市政府副职干部(如宁波市副市长)各地级市政府正职干部(如无锡市市长)部队正师职干部(如1军后勤部部长、34师政委)注:以上为高级干部五.副厅级干部:国务院部委各司副职干部(如人事部人才流动开发司副司长)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厅局副职干部(如黑龙江省建设厅副厅长、上海市文化局副局长)副省级市所属各局及各区县政府正职干部(如南京市教育局局长、江宁区区长)各地级市政府副职干部(如苏州市副市长)部队副师职干部(如35师副政委、179旅旅长)六.正处级干部(县团级干部):国务院部委各司所属处室正职干部(如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经济作物处处长)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厅局所属处室正职干部(如江苏省科技厅农村科技处处长)副省级市所属各局及各区县政府副职干部(如沈阳市卫生局副局长、浦口区副区长)地级市所属各局及各区县政府正职干部(如扬州市劳动局局长、滨海县县长)部队正团职干部(如105团政委)七.副处级干部:国务院部委各司所属处室副职干部(如农业部兽医局防疫处副处长)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厅局所属处室副职干部(如江苏省教育厅人事处副处长)副省级市所属各局处室及区县各局正职干部(如南京市科技局科技成果处处长、玄武区卫生局局长)地级市所属各局及各区县政府副职干部(如镇江市民政局副局长、张家港市副市长)部队副团职干部(如105团参谋长)八.正科级、副科级干部略注:1.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医院等事业单位,其各级干部参照政府各级干部待遇,但不具有行政级别,不属于公务员编制2.政府各级干部如为上一级党委常委,则其行政级别升一级。
简述我国行政体系五级划分

我国行政体系五级划分
中国行政体系五级划分是指按照行政区划的不同层次,将中国领土划分为五个不同的行政级别。
这五个级别分别是省级行政区、地级行政区、县级行政区、乡级行政区和村级行政区。
1. 省级行政区:省级行政区是中国行政体系的最高级别,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
省级行政区的设立、撤销、更名需要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
省级行政区下面是地级行政区。
2. 地级行政区:地级行政区包括地区、盟、自治州和市。
地级行政区的设立、撤销、更名和隶属关系的变更以及人民政府驻地的迁移需要国务院审批。
地级行政区下面是县级行政区。
3. 县级行政区:县级行政区包括县、自治县、旗、自治旗、县级市和市辖区。
县级行政区的设立、撤销、更名和隶属关系的变更以及人民政府驻地的迁移也需要国务院审批。
县级行政区下面是乡级行政区。
4. 乡级行政区:乡级行政区包括乡、民族乡、镇、街道、苏木和民族苏木。
乡级行政区的变更需要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
乡级行政区下面是村级行政区。
5. 村级行政区:村级行政区包括行政村和社区。
村级行政区的变更需要县级人民政府批准。
中国行政体系五级划分的法律依据是《行政区划管理条例》。
该条例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设立、撤销、更名需要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
自治州、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的设立、撤销、更
名和隶属关系的变更以及自治州、自治县、设区的市人民政府驻地的迁移需要国务院审批。
自治州、自治县的行政区域界线的变更,县、市、市辖区的行政区域界线的重大变更也需要国务院审批。
行政单位级别划分_中国行政单位级别

行政单位级别划分_中国行政单位级别
行政单位级别划分是怎么样的呢?本期乔布简历小编就和大家聊聊中国行政单位级别划分吧!
关键词:行政单位级别划分,中国行政单位级别
很多从事行政工作的小伙伴们,对于单位行政级别的划分都不太了解。
单位行政级别主要分为正国级单位、副国级单位、正省级单位、正部级单位、副省级单位、副部级单位、正司局级单位、正地厅级单位、副地厅级单位、正县处级单位、副县处级单位、正乡科级单位、副乡科级单位、正股级单位。
中国行政级别是采用行政五级划分的。
主要是这样的:国家级、省部级、司厅局级、县处级、乡镇科级,各级分为正副职。
中央部委的等级也就是所谓的“国、部(省)、司、处、科”这五级。
除国家级以外,其他三级就是我们经常会提到的地方三级行政划分。
不过行政级别中确切来说是没有股级的,股级是对介于副科级和科员之间的一种习惯的称呼而已。
职务与级别所对应关系基本如下:
1、国务院总理是一级;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是二至三级;部级正职,省级正职是三至四级。
2、部级副职,省级副职是四至五级;司级正职,厅级正职,巡视员是五至七级;司级副职,厅级副职,助理巡视员是六至八级;
3、处级正职,县级正职,调研员是七至十级;处级副职,县级副职,助理调研员是八至十一级;科级正职,乡级正职,主任科员是九至十二级;
4、科级副职,乡级副职,副主任科员是九至十三级;科员是九至十四级;办事员是十至十五级。
行政单位级别划分_中国行政单位级别
/knowledge/articles/56a091640cf2f8e46b6b608d。
行政级别和职务级别

行政级别和职务级别行政级别与职务级别是构成社会运行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有利于政府机构的合理划分,健全的管理制度,有效的行政绩效、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发展等。
一、行政级别行政级别是指政府行政职能机构按照公务员法规定的职能划分和管理结构,综合考虑政府行政机构的职能划分,将政府行政机构的职务归纳、分级。
行政级别主要有国家、省级、市级、县级、乡镇及乡村六级。
二、职务级别职务级别指行政机构按照职能范围、管理分工、担任负责情况等,将行政职务分级标准,将政府职务细分,有利于科学组织权责分配,形成政府管理结构。
按照国家规定,职务级别主要有正厅级、正处级、正科级、副处级、副科级、正职级、副职级、科员级七个级别。
三、行政级别与职务级别的关系行政级别和职务级别互为补充,是政府机构管理分工和职责定位的重要依据。
行政级别具有政府机构管理范围的划分,职务级别具有行政机构管理分工的参考依据。
在实施行政管理时,必须结合行政级别和职务级别,根据不同的行政管理分工,分层管理,减少管理成本,提高效率。
四、行政级别与职务级别的重要性(1)划分政府行政管理范围。
行政级别主要用于划分政府行政管理范围,有利于政府机构的正常运营,丰富行政管理内容。
(2)便于科学组织权责分配。
职务级别是在行政级别的基础上,把行政管理科学细分,重新排构,以便科学组织权责分配。
(3)有利于行政绩效的提高。
行政级别和职务级别可以有效地提高政府行政绩效,按照不同的职务级别细分各级职务,可以把行政职能政策和管理程序的分工细化,并有利于增加行政责任感和责任执行度,提高政府行政绩效。
总之,行政级别和职务级别的设置是社会秩序的基础,是政府实施行政管理必不可少的条件,也是实现国家和公民权利公平合理、规范社会行为、维护公共利益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