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词法的发展

合集下载

汉语史稿

汉语史稿

第1章绪论汉语史的对象和任务汉语史的对象研究汉语发展的历史,研究现代汉语是怎样形成的,现代汉语的语音系统、语法结构、词汇是怎样形成的,古代汉语经过了三千多年的渐变,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产生了现代汉语。

汉语发展的历史上古中古近代现代先秦汉魏隋唐宋元明清现代语言各构成部分----语音的发展语法的发展语汇语义的发展汉语史的任务通过研究汉语发展的历史,研究汉语的特殊的内部发展规律。

特殊规律:具体语言的内部发展规律,由具体语言的构成特点制约。

汉语史的性质汉语史是一门科学,研究对象是汉语发展的历史,研究任务是发现规律,汉语史的性质是关于汉语发展的内部规律的科学。

与汉语史密切联系的学科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包括共同语和方言普通语言学(一般规律)中国史研究汉语史的目的和意义研究汉语发展的历史,发现汉语发展的内部规律。

了解现在,更彻底地了解现代汉语,为现代汉语规范寻找历史的根据。

把握发展方向,促进现代汉语有规律地健康发展汉语史的根据1.现代方言语言在不同地域发展的不平衡性,使同一语言现象在不同地区表现出差异,这些差异往往代表某一语言现象的不同发展阶段,我们正可以从地域上的差别去探索有关现象的发展过程。

粤方言保留中古入声韵尾,赣方言合并,北方话入声消失,可以考察入声从有到无的发展过程。

2.亲属语言用历史比较法考察亲属语言的差异,可以证明古汉语在语音语法语汇各方面的情况。

3.历代的字书,古书的注解,记载古音、古义4.甲骨文、金文借助这些文物,方能接触三千多年前的汉语。

5.汉字的结构。

表意字,分析字形探求本义,从本义分析引申义。

形声字,造字之初,同声符的字读音相同相近,现在读音相去甚远,这是语音演变的结果,考察声旁和整字的读音差异,或者同声符的字的读音差异,考察语音演变。

假借字和本字,音同音近,现在读音相去甚远,语音演变的结果。

6.韵书、韵图汉语语音史的主要依据。

7.韵文,从诗文用韵看到古韵的痕迹,考察韵母系统。

8.姓氏、地名保存古音。

词汇学构词法clipping

词汇学构词法clipping

例子
常见的截词法单词还有“bus”(代 表“omnibus”)、“copter” (代表“helicopter”)等。
首字母缩写(Acronym)
01
总结词
02
详细描述
首字母缩写是通过取单词的首字母而 形成新词的方法。
例如,“NASA”是“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的首字母缩写。
缺点
语义不明确
由于Clipping构词法是通过截取原有词汇的一部分来构成新词,有时候会导致新词的语 义不明确,容易引发歧义和误解。
稳定性差
由于Clipping构词法产生的新词往往不稳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语言的发展,有些新词 可能会逐渐被淘汰或被其他新词所取代。
不符合语法规则
有时候Clipping构词法产生的新词可能不符合语法规则,需要进行一定的调整和规范, 才能被广泛接受和使用。
04
Clipping构词法的优缺点
优点
简洁高效
Clipping构词法通过截取原有词汇的一部分来构成新词,使得新词 简洁明了,易于记忆和使用。
形象生动
Clipping构词法常常将原有词汇中最具代表性的部分截取出来,使 得新词形象生动,能够直观地表达概念或事物特征。
创新性强
Clipping构词法是一种创新性的构词方式,能够产生大量新颖的词 汇,满足语言发展的需要。
“International Phone”。
行业术语
某些行业内部使用的术语或缩写,如“IPO”代替“Initial Public Offering”,“GDP”代替“Gross Domestic Product”。
学术领域的应用
学科术语

构词法的发展

构词法的发展

汉语复音化的发展过程
► 上古形成期(上古汉语是以单音词为主的, 上古形成期(上古汉语是以单音词为主的,
但已经不是纯粹的单音节语): 但已经不是纯粹的单音节语): ► 名词 名词——国家、天下、君子 国家、 国家 天下、 ► 例句: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 例句: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 孟子•离娄上 离娄上) (孟子 离娄上) ► 见龙在田,天下文明。(易经乾卦) 见龙在田,天下文明。(易经乾卦) 。(易经乾卦 ►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周南关雎)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周南关雎) 。(周南关雎
1999 24.4 496 18.5 146 5.4 4.7 1.8
1106 52.5 491 22.2 457 21.2 47 2.2
387 79.5 66 13.6 29 6.0 5 1.0
973 47.7 714 35.0 305 15.0 46 2.3
676 72.7 182 19.7 58 6.2 14 1.5
1631 57.4
1777 52.8
2598 50.8
1160 52.5
2700 15.6
1355 37.7
1916 54.7
2250 47.9
1600 39.5
1521 26.9
复音 词
510 14.6
1212 42.6
1589 47.2
2513 49.2
1058 47.5
14663 84.4
2239 62.3
补充: 补充:汉语词汇化相关
► 并列短语词汇化形成的双音节词是汉
语双音词中数量较多的一类。 语双音词中数量较多的一类。并列结 构的词语也是产生较早、 构的词语也是产生较早、较能产的一 类词。(刘红妮《汉语词汇化研究的 类词。(刘红妮《 。(刘红妮 发展历程》) 发展历程》) ► “词组凝固化”:原本是两个词的非 词组凝固化” 句法结构凝固成一个单词的语言现象。 句法结构凝固成一个单词的语言现象。 所以” 然则” 王力《 “所以”、“然则”(王力《汉语史 稿》) 已经” 虽然” 太田臣夫《 “已经”、“虽然”(太田臣夫《中 国语 历史文法》) 历史文法》)

汉语史词汇发展史1

汉语史词汇发展史1

茉莉
新词产生的途径
新词产生途径
b、借自佛教的汉语词 汇 (1)有关佛教的音译词 比丘、比丘尼、 刹那、阿弥陀、袈裟、 涅槃、舍利、夜叉
比丘
新词产生途径
袈裟
新词产生途径
舍利
新词产生途径
夜叉
新词产生途径
新词产生途径
(2)有关佛教的意译词 慈悲,导师、地狱、烦恼、方便、合 掌、苦海、世界、习气 (3)旧词新义
李文蔚《燕青博鱼》一折:“哥,您兄弟 不是歹人。” 《红楼梦》五十七回:“他们这里人多嘴 杂,说好话的人少,说歹话的人多。”
新词产生的途径
蘑菇
新词产生的途径
(2)满语借词 阿马、阿哥、格格 贝勒、额娘、福晋
萨其马
新词产生的途径
d 、来自西方的借词
(1)从西方语言直接借来的外来词可分几类: 第一类是参照本国同类事物,并在同类事物 的名称前加上“番”、“西”、“洋”。
第三类是半音译的词。 冰激淋,卡车,高尔夫球,汉堡包,肯德鸡, 比萨饼,萨克斯管,爱克斯光,道林纸。
冰激淋
高尔夫球
汉堡包
肯德鸡
比萨饼
萨克斯管
新词产生的途径
第四类是全意译的词。 轮船、火车、铁路、公司、银行、民主、独 裁、赤道、冷带、热带、圣诞节、复活节。
新词产生的途径
(2)汉语从日语中引进了大批的意译词。 如:革命、经济、社会、教育、文化、文明、 劳动、环境、机会、机械、科学历史、政 党、政策、观念、概念、目的、原则、主 义、现实、情报、干部、同志等。
成语
我最亲密无间的爸爸:你好! 最近身体是否健壮如牛,工作是否蒸蒸 日上。我现在正在奋不顾身的学习,前天 老师表扬了我的丰功伟绩,我听了以后沾 沾自喜。你批评我爱滥用成语,我以后一 定前功尽弃,卷土重来。祝爸爸万古长存! 你独一无二的儿子小明

从复音词数据看中古汉语构词法的发展

从复音词数据看中古汉语构词法的发展
5世说新语 6 2 250 个单音 词在书中 的频率是 17102, 单音词平均运用 17102 次。 2 448个复音词 在书中的 频率 是 1137, 复音 词平 均运 用 1137 次。 单音词是复音词的 12142倍。 ) 2)
由表 2可见, 5世说新语 6中复音词的使用频率 只在一次和两次之间大于单音词的使用频率, 其他 的却远远小于单音词的使用频率, 但与上古汉语专 书中复音词的使用频率相比, 5世说新语 6中复音词 的使用频率却高多了。
14663 2239
841 4
6213
1916 541 7
1587 451 3
2250 471 9
2448 521 1
1600 391 5
2450 601 5
1521 261 9
4128 731 1
从平均百分比看, 中古汉语单音词占词汇总数 的平均百分比是 4617% , 比上古汉语单音词占词汇 总数的平均百分比 67% 少 2013个百分点; 复音词占 词汇总数的平均百分比是 5313% , 比上古汉语复音 词占词汇总数的平均百分比 33% 多 2013个百分点。 由此可见, 从平均百分比看, 中古时期复音词的数量
多于单音词。与上古汉语相比, 中古时期单音词数 量所占词汇总数的平均百分比少于上古汉语单音词 所占词汇总数的平均百分比, 复音词所占词汇总数 的平均百分比多于上古汉语复音词所占词汇总数的 平均百分比, 这说明复音词的数量在中古时期已经 占了优势, 具体使用频率见表 2。
表 2 5世说新语 6词语使用 频率表
表 3 中 古汉语各类复音词发展趋势表
韩诗外 传 [13]
列女传 五十二 [14] 病方 [ 15]
盐铁论
[ 16]

汉语史、音韵学重点

汉语史、音韵学重点

名词解释假二等与假四等:齿音一栏中的精组声母可以和一三四等韵相拼,庄组声母可以和二三等韵相拼,章组声母只和三等韵相拼。

这三组声母有一个共同点即都可以与三等韵相拼,而三等格只有一个,安排不下。

处理的方法是:规定章组与三等韵所拼的音节居于三等格;庄组与三等韵相拼的音节居于第二格,这叫做“假二等”。

例如“内转第六开中的脂韵栏第二格齿音下的‘师’字”。

精组与三等韵相拼的音节居于第四格,这叫做“假四等”,例如“内转第六开中的脂韵栏第四格齿音下的‘咨,私’。

同时,喻三和喻四两个声母都只与三等韵相拼,为了避免共居三等格的冲突,规定喻三与三等韵相拼的音节居于三等格,而让喻四与三等韵相拼的音节居于第四格,这也叫做“假四等”。

韵摄:等韵学的概念。

等韵图把韵尾相同、韵腹相近的韵归并在一起,称为一“摄”。

三十六字母:三十六字母是宋朝韵图上用来代表中古汉语的声类的字幕系统。

“字母”即声母。

旧传为唐末沙门守温所创的三十个声母代表字。

宋朝无名氏将守温的三十字母进行扩充,形成三十六字母,初步反映了唐宋时期的语音系统。

三十六字母为:帮滂并明,非敷奉微,端透定泥,知澈澄娘,精清从心邪,照川床审禅,见溪群疑,影喻晓匣,来母,日母。

同源词:指读音相同或者相近,意义相近或相关的一组有相同来源的字。

“同源字”是“同源词”的习惯称呼。

尖音和团音:在i ,ü前念z , c , s叫做尖音,如“siǎoziě”现在普通话中没有尖音,只存在在戏曲,曲艺或方言中;在i ,ü前念j,q,x,叫做团音,如“xiǎojiě”二.大题(一)汉语构词法的发展(1)上古汉语的构词法——单音节词为主的时代的构词法变义构词即不改变词的语音形式,只改变词的意义或词性的构词法。

Ⅰ改变词义:枝—肢牙—芽井—阱昏—婚Ⅱ改变词性:人—仁霞—瑕禽—擒疏—梳2音变构词:变调构词,变纽构词,变韵构词,综合型音变构词3重迭构词:状态词—拟声:喈喈喓喓丁丁许许呱呱—模状:萋萋采采济济4附加构词:前缀—名词、形容词、动词前缀:有动词前缀:曰、言、爰、薄言后缀—形容词后缀:如、然、尔、若、焉、乎5复合构词:Ⅰ联合式—由两个同义词素构成:庖厨休息;由两个不同义词素构成:干戈社稷;由两个反义词素构成:得失左右Ⅱ偏正式:名词—天子布衣农夫;动词:假寐Ⅲ支配式:名词:将军司寇司南屏风《释名·释床帐》:屏风,言可以屏障风也。

英语构词法

英语构词法

英语现代构词法现代构词法是英语逻辑发展的第三阶段,它直接体现了现代的特征。

通过词形来组合构造新词,而不仅仅是音节的增加,从而以词形的概念化表义代替了以发音来表义的形式,它是文字成熟的主要表现。

这一本质特征的改变使我们对基础构词法的内容完全忘记了,但是其用来构词的最基本的词汇都来自于第二阶段,所以也保留下来了原来的特征。

英语现代构词法主要有三种:1、转化法,2、合成法,3、缀合法。

以下我们分别介绍。

一、转化法。

转化法是由一个词类转化为另一个词类的方法,即某一个词早期迁移定型为某一个词义和词类,后来通过词义扩大或比喻等方法把它活用为其它词义和词类的方法,一般在转化义和原义之间有明显的联系。

转化法一般多用于简单音节的词汇中。

转化法主要分为如下三种类型:1、名词转化为动词。

这类词多与名词所具有的特殊动作有关,也是修辞。

例如:⑴He wolfed down three bowls of rice.他狼吞虎咽地吃了三大碗饭。

wolf.原为名词“狼”,[偏正]缠裹或吞地(wol)消灭事物者(f),或吞食事物(wol)的(f);转化为动词“狼吞”、“象狼一样地吃”,[偏正]缠裹或吞没地(wol)消灭(f)掉(down)事物,或象狼一样地(wolf)消灭(f/d)掉(down)事物。

⑵He insisted on staying up to nurse the child.他坚持不睡觉来护理这个女孩。

nurse.原为名词“护士”,[偏正]摆布或调理事物的(nur)缠绕维护者(s),[连动]网上(nur)而维护事物的(s);转化为动词“护理”,[连动]网上(nur)而维护(s)事物-护理(nurse)事物。

2、形容词转化为动词。

⑴He had blacked his face with soot.他已经用煤灰把脸抹黑了。

black 原为形容词“黑色的”,[偏正]能摭盖地(bla)抓住事物的(ck);转化为动词“抹黑”,[主谓]以黑色(bla)抓住(ck)事物,或以黑色(black)作用或染上(d)事物。

从复音词数据看近代汉语构词法的发展_李仕春

从复音词数据看近代汉语构词法的发展_李仕春

分比是 99.0%, 比中古时期的 95.8%[ 11] 升高了 3.2 个百分点 , 这说明复合词在近代汉语时期的能产性 持续升高 。
三 各类复合词的发展趋势
表 4 近代汉语各类复合词的发 展趋势
唐传奇 朱子语类 元杂剧 水浒传 红楼梦
复合词 5 367 3 084 8 569 8 538 8 702
52 1.7%
107 3.5%
12 0.4%
1 080 1 2.6%
5 257 6 1.4%
4 10 4.8%
1 19 1.4%
66 0.8%
7 54 8.8%
3 56 4.2%
5 17 6.0%
10 0.1%
1 116 13.1%
5 292 62.0%
533 6.2%
322 3.8%
41 0.5%
四 词类的发展趋势
表 5 近代汉语单音词词类的发展趋势
唐传奇 朱子语类 元杂剧 水浒传 红楼梦
单音词 名词 动词 形容词 其他
2 942
1 142 38.8%
1 125 38.2%
402 13.7%
273 9.3%
1 817
61 5 3 3.9%
的趋势 , 偏正式构词法在近代汉语时期最能产 。近 代汉语时 期偏 正式的 平均 百分 比是 299.4% /5 = 59.9%, 偏 正 式 比 在 中 古 时 期 总 的 平 均 百 分 比 36.4%[ 13] 多 23.5个百分点 。
3.动宾式的发展趋势 与中古汉语相比 , 动宾式复合词的能产性在近 代汉语中有所下降 , 动宾式在近代汉语总的平均百 分比是 23.7%/5 =4.7%, 比中古汉 语的 5.4%[ 14] 少 0.7个百分点 。 4.补充式的发展趋势 补充式复 合词在近代汉语中的平均百分比是 9.5%/5 =1.9%, 补充式复合词在中古时期的平均 百分比是 1.9%[ 15] , 两个时期的能产性相同 。 5.主谓式的发展趋势 近代汉语中主谓式的平均百分比是 3.2% /5 = 0.6%, 比中古时期的 1.1%[ 16] , 少 0.5个百分点 。 6.附加式的发展趋势 近代汉语 时期除了继承中古时期产生的词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形容词和副词——严威、暴虐、纷糅 ►例句:致礼以治躬则庄敬,庄敬则严威。
(礼记乐记) ►商纣暴虐,鼎迁于周。(左传宣公三年) ►惟其纷糅而将落兮。(楚辞九辩)
汉语复音化的发展过程3
►动词——泛滥、恐惧、离散 ►例句: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孟子
滕文公上) ►文公恐惧,绥靖诸侯。(左传成公十三
年) ►殄灭我费滑,离散我兄弟,扰乱我同盟,
► 三、不断吸收古词方词,按汉语 特点吸收外来词。
词汇复音化定义
►汉语词汇在音节方面从古到今的一个 显著发展趋势是单音节词汇比重日趋 下降,复音节(主要是双音节)词汇日渐 上升,最终取得了绝对优势。这一 演变现象通常称为词汇的复音化。
汉语复音化的原因
►一、语音的简化
► 两种对立观点: ► “语音简化说”——汉语同音词太多,易生
鸦片(近代)、沙发(现代) ►意译词:火车train、电话telephone、
发动机engine
外来词语素词缀化
► 外来词进入汉语成为词汇系统的一员, 其存在和发展必然对汉语词汇系统产生 影响。其中之一就是:外来词译音成分 语素化,也使某些汉语语素出现了词缀化 倾向。
► 如:“啤(冰啤、生啤)、巴 (大巴、中巴)、秀(模仿秀、 时装秀)、的(面的、警的)”等。
(李仕春《从复音词数据看上古汉语构词法的发展》)
汉语复音化的发展过程4
►中古时期,双音词逐渐增加。 (远在唐代,汉语双音词已经非常丰富了) ►例如:思量、悲哀、忍受 (妙法莲花经变文)P399 ►光辉、商量、坚固 ►计较、眷顾、煎熬
中古汉语复音词的发展趋势表
总词 数
五十 二病 方
3491
列女 传
►“词组凝固化”:原本是两个词的非 句法结构凝固成一个单词的语言现象。
“所以”、“然则”(王力《汉语史 稿》)
“已经”、“虽然”(太田臣夫《中 国语 历史文法》)
►古代训诂学家对词语形成的研究主要集 中在有关并列结构的成词主要三方面:
1、同义并列结构 维此哲人,谓我劬劳。维此愚人,谓
我宣骄。(《诗经•小雅•鸿雁》) 2、大名冠小名
2843
论衡 3366
焦氏 易林
5111
吴越 三国 春秋 志
撰集 大庄 百缘 严论 经经
2227 17363 3594 3503
世说 新语
4698
洛阳 伽蓝 记
4050
根本说 一切有 部毗奈 耶破僧 事
5649
单音 2981 1631 1777 2598 1160 2700 1355 1916 2250 1600 1521
汉语词汇复音化的影响1
►首先,推动了某些词义的演进,又使 词义的表达更细致准确。
►如《三国志》中有“拯救”、“营救”、 “救援”,其差异非“救”、“拯”、“援” 所能表达。
►“愤”先秦有“憋闷”义,后有“怨怒”义, 只说“愤”,难以区分,而“愤懑”、 “激愤”、“愤怒”,则52.8 50.8 52.5 15.6 37.7 54.7 47.9 39.5 26.9
复音 510 1212 1589 2513 1058 14663 2239 1587 2448 2450 4128

14.6 42.6 47.2 49.2 47.5 84.4 62.3 45.3 52.1 60.5 73.1
(李仕春《从复音词数据看中古汉语构词法的发展》)
汉语复音化的发展过程5
►鸦片战争以后,特别是最近一二十年 以来,复音词在汉语中,特别在政治 论文和科学论文中,占了压倒的趋势。
►“五四”以后,由于受西洋文化的影响, 双音词增长的速度远远超过前代。
(王力1989)
复音词的构成1
►汉语复音词的构成可以分为三类 (《汉语史稿》): ►(一)连绵字 ►(二)词根加词头、词尾 ►(三)仂语的凝固化
形容 124 290 73 111 114 66 146 457 29 305 58
90
词 9.4 29.2 12.4 8.9 9.0 6.3 5.4 21.2 6.0 15.0 6.2 14.6
`
其他 69 18 20 29 23 5
4.7 47 5
46 14
词类 5.2 1.2 3.4 2.3 1.8 0.5 1.8 2.2 1.0 2.3 1.5
误会,所以除了用后起的四声别义的方法加 以补救外,较古一点的区别方法就是把单音 词化为复音词。(齐佩瑢《训诂学概论》) ► 词语的双音节化才导致了语音系统 的简化。(程湘清《先秦复音词研究》)
汉语复音化的原因(续)
►二、外语的吸收
►汉语吸收外来词有5种形式: 音译、音意兼译、音译加意译、字母词。
(黄廖《现代汉语》) ►音译词:葡萄(上古)、菩萨(中古)、
(孙道功《新词语外来音译词带来的 新语素考察》)
汉语复音化的发展过程
►上古形成期(上古汉语是以单音词为主的, 但已经不是纯粹的单音节语):
►名词——国家、天下、君子 ►例句: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 (孟子•离娄上) ►见龙在田,天下文明。(易经乾卦)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周南关雎)
汉语复音化的发展过程2
颠覆我国家。(左传成公十三年)
上古汉语复音词词类的发展趋势表
复音 词个 数
名词
墨子
1324 805 60.8
屈原 赋
994
438 44.1
孟子
591 401 67.9
左传
1252 959 76.4
国语
1265 847 67.0
国语 战国 策
1048 2688
865 1999 82.5 24.4
荀子
复音词的构成3
►三、仂语在发展过程中凝固起来,成为 单词。在汉语构词法中是主要的。
►例如:“地震”、“日蚀”、“月蚀” 均早见于《春秋》 ,当时还是主谓式 词组,但习用既久,逐渐凝固为词。
补充:汉语词汇化相关
►并列短语词汇化形成的双音节词是汉 语双音词中数量较多的一类。并列结 构的词语也是产生较早、较能产的一 类词。(刘红妮《汉语词汇化研究的 发展历程》)
复音词的分类图示
复音词
单纯词
合成词
联绵词
叠字
叠词
并列 复音词
主从 复音词
复音词的构成2
►一、产生连绵词的方式:叠韵、双声、 非双声叠韵
►例句:趣舍异路,未尝衔杯酒,接殷勤 之余欢。(《报任安书》)
►二、上古的词头、词尾大部分并没有 沿用下来,而中古以后又有一些新兴 的词尾。
►例如:农夫、船夫;用户、商户
构词法的发展》 ►张悦《汉语词汇复音化对汉语的影响》 ►王昌东《再论汉语词汇复音化的原因》
“鱼鮪”,鱼其大名,“鮪”其小名 也。(《礼记》)
3、偏义副词 “往来无白丁”、“忘路之远近”、
“陟罚藏否,不宜异同”
复音化对汉语发展的作用
►汉语词汇的复音化对汉语的语音、语汇、 语法都产生了很大影响,它促使语音系 统简化,产生了很多新词,尤其是一些 虚词和虚语素,形成了一些新的句式结 构,甚至出现了新的语法范畴。
► 发轫不晚于商代;历代都有增加; 鸦片战争后大量增加;现代汉语复音化趋势继续
汉语词汇发展的一般特征和基本趋向
► 一、词由音节构成,趋向复音化 上古汉语词汇以单音节为主。中古以后, 汉语词汇趋向于复音化,新词的构成主要 是借助于词素合成的句法手段。
► 二、词义引申变化,日趋复杂灵活 词义的引申和变化,是汉语词汇丰富发展的 一个重要方面。
2160 1106 52.5
商君 书
487
387 79.5
韩非 子
2038
973 47.7
睡虎 地秦 墓竹 简 930
676 72.7
先秦 双音 词研 究 615
386 62.8
动词 326 248 97 154 272 112 496 491 66 714 182 139 24.6 25.0 16.4 12.3 21.5 107 18.5 22.2 13.6 35.0 19.7 22.6
构词法的发展
从单音词到复音词的发展
文字学11班 任婕
构词法的发展趋势
► 我国对汉语构词法的研究兴起于19世纪末 (《马氏文通》1898),这一阶段开始对汉
语双音词结构方式进行分类。(赵元任《A Grammar of Spoken Chinese》1986)
► 汉语构词法的发展是循着单音词到复音 词的道路前进的。(王力《汉语史稿》)
►其次,复音化促进了词类的固定。 ►一词多义常使单音词兼类。 ►“将”带兵(动词),指带兵的人(名词)。 ►《史记·淮阴侯列传》:
“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 (陛下不善于统领士卒而善于领导将领) ►《三国志》 “将帅”、“武将”、“名将”、
“良将”、“将士”词性确定。
参考文献
►王力《汉语史稿》 ►黄伯荣、廖旭东《现代汉语》 ►伍宗文《先秦汉语复音词研究》 ►胡运飚《从复音词数据看词汇复音化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