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高考复习文言文阅读通假字专题辅导PPT课件
合集下载
高考复习通假字PPT1【精品课件】

例7: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论积贮疏》 罢——疲(古代同读pí),而今音“罢”读bà,与“疲”pí不
例8:距关,毋内诸侯。——《鸿门宴》
内——纳(古代同读nà),今“内”读nèi,与“纳”nà读音不同
现在通用的通假字,哪些读音相同,哪些不同,一
时也难于查对,这是一大困难。其次,从字形的笔画来 说,虽然一般是以少代多,但也有一多代少的。
字代替笔画多的本字,所以还可凭借字形去辨析通假字。 例4:操吴戈兮被犀甲。——屈原《国殇》 被——披
例5:或隐弗章。——《甘壁之战》 卒——猝
(三)常用通假字,要尽量多记。
前面讲到根据读音,寻求本字,但是文言文中字的 读音是按古音读的,与今天对某个字的读音不完全相同。
共gòng——供gōng
高考复习通假字PPT1【精品课件】
高考复习通假字PPT1【精品课件】
第四|、音近形异 例18: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还huán——旋xuán
例19: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三峡〉 阙quē——缺què
例20: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 要yào——邀yāo
1. 民 族 资 产 阶 级在 中国现 代化进 程和革 命史上 都有重 要贡献 2. 民 族 企 业 在近 代中国 的命运 表明, 只有实 现民族 独立、 国家统 一和政 治民主 后,它 才能健 康发展 3、 每 逢 春 节 ,无论 城市还 是农村 ,家家 户户都 要精选 一副大 红春联 贴于门 上,为 春节增 加喜庆 气氛。 春联以 工整、 对偶、 简洁、 精巧的 文字描 绘时代 背景, 抒发美 好愿望
距——拒
指——旨 庭——廷
高考复习通假字PPT1【精品课件】
第一、音同形似 例9: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 材——才cái 例10:私见张良,具告以事。——《鸿门宴》 具——俱jù 例11: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梦游天姥吟留别》 列——裂liè
PPT《常见通假字大全》高考语文文言文通假字汇总

火:同"伙";一伙。数量词。 "瞎王留引定火乔男女,“
机:通"几";预兆。名词。 "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疾 棘 籍
疾:同"嫉";嫉妒,憎恨。动词。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
棘:同"戟";兵器。名词。 "鉏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籍:通"藉";垫。动词。 "籍柔覆温之躯。"
录:同"碌";平凡,平庸。形容词。 "公等录录,所谓因人成事者也。"
戮:通"勠"并力,尽力。动词。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臝:同"裸";裸体。名词。 "接舆髡首兮,桑扈臝行。"
茆:同"茅";茅草。名词。 "覆之以茆。"
没:同"殁";死。动词。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
每 甿 俛 缪 陌
介:同"芥";小草。名词。 "无纠介之祸者,冯谖之计也。"
缙:通"搢";插。动词。 "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 菁:通"精";精华,糟碎。形容词。
"吾党菁华,付之一炬。"
景 迥 鸠 沮 句
景:同"影";影子。名词。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迥:同"回";辣转。动词。 "迥忆后街之屋。"
形容坟墓一个连着一个的样子。形容词。 "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机:通"几";预兆。名词。 "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
疾 棘 籍
疾:同"嫉";嫉妒,憎恨。动词。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
棘:同"戟";兵器。名词。 "鉏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籍:通"藉";垫。动词。 "籍柔覆温之躯。"
录:同"碌";平凡,平庸。形容词。 "公等录录,所谓因人成事者也。"
戮:通"勠"并力,尽力。动词。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臝:同"裸";裸体。名词。 "接舆髡首兮,桑扈臝行。"
茆:同"茅";茅草。名词。 "覆之以茆。"
没:同"殁";死。动词。 "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
每 甿 俛 缪 陌
介:同"芥";小草。名词。 "无纠介之祸者,冯谖之计也。"
缙:通"搢";插。动词。 "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 菁:通"精";精华,糟碎。形容词。
"吾党菁华,付之一炬。"
景 迥 鸠 沮 句
景:同"影";影子。名词。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迥:同"回";辣转。动词。 "迥忆后街之屋。"
形容坟墓一个连着一个的样子。形容词。 "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文言通假字复习 课件26张-高考语文复习课件

字通
选
假
择
性
必
修
中
册
生点读假传 并上音字达 可与相尽字 以本同管义 在字或在的 相的相意主 当功近义要 长能,上工 的是在与具 时相通本是 间同过字字 内的字不音 存,音同而 在所传,不 。以达但是
才字与字 能义本形 够这字, 产一的通
文 文言通假字
• “离骚”者,犹离忧也。(《屈原列传》) 同“罹”,遭受 •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屈原列传》) 同“旨” • 皭jiào然泥而不滓者也。(《屈原列传》) 同“涅”,染黑 • 屈平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屈原列传》)
同“黜”chù,指被罢免官职;同“纵”,合纵,联合抗秦 • 乃令张仪详去秦,厚币委质事楚。(《屈原列传》)
同“佯”,假装;同“贽”zhì,见面礼 • 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 (《苏武传》) 同“搯”tāo,叩击,拍打 • 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苏武传》) 畔,同“叛” • 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苏武传》)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史记·项羽本纪》)
早
读音相同,但是意义没有关联
通假字产生的原因, 可能是古人在用字时仓促之间想不起来本字,而用了替代字。
文 文言通假字
在中学阶段,教材出于简化文言文语法知识的考虑,将文言 文中常见的“古今字”也归并到通假字中,统一用“×,同×” 来注释。
古今字是一种一词多字现象。同一个词在不同的时代用不同 的字表示,在前的是古字,在后的是今字,合称古今字。
同“耰”,碎土平田用的农具 • 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乡时之士也。(《过秦论》) 同“向” •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书愤》) 同“哪”
字通
选
【课件】高三总复习--通假字ppt

文言文--通假字
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在每组上方的括号内指明通假规律。
C.【 同(近)音字相代替 】
借字 本字 字义
(1)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
关 贯 套上
(2)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 背 背弃
(3)渔父见而问之曰
父 甫 对老年男子尊称
(4)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辨 变 变化
(5)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文言文--通假字
当堂巩固
6. 上贤而释之(指代汲黯)。以数切谏,不得久留内,迁为东海太
守。好清静,择丞史而任之。其治,责大指而已,不苛小。岁余,东海
大治。
(11江西卷《汲黯》)
题目: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C.责大指而已
指:意旨。 【 】
归纳:(4)取消偏旁,推断本字。
文言文--通假字
当堂巩固
贞文先生万斯同,字季野,鄞人也,户部郎泰第八子。少不驯,弗肯帖帖随诸 兄,所过多残灭,诸兄亦忽之。户部思寄之僧舍,已而以其顽,闭之空室中。先生 窥视架上有明史料数十册,读之甚喜,数日而毕;又见有经学诸书,皆尽之。既出 ,因时时随诸兄后,听其议论。一日伯兄期年家课,先生欲豫焉,伯兄笑曰:“汝 何知?”先生答曰:“观诸兄所造,亦易与耳。”
(09江苏卷《书沈通明事》)
题目: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遂属其家通明
属:托付 【 】
文言文--通假字
当堂巩固
愍帝即位,北兵自大安口入,遽薄京师,九门皆昼闭。于是庶吉士刘公之纶、
金公声知事急,逐言甫于朝。愍帝召致便殿,劳以温旨,甫感泣,叩首殿墀下,呼
曰:“臣不才,愿以死自效。”遂立授刘公为协理戎政兵部右侍郎,金公以御史为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通假字+课件

19. 砉然向然。 20. 技盖至此乎? 21. 批大郤。 2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23. 秦伯说,与郑人盟。 24. 距关,毋内诸侯。 25. 张良出,要项伯。 26.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 27.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28.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19. 砉然向然。(向,通“响”。) 20. 技盖至此乎?(盖,通“盍”,何,怎么。) 21. 批大郤。(郤,通“隙”,空隙。) 2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 23. 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高兴。) 24. 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据守。内,通“纳”, 接纳。) 25. 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26.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倍,通“背”,违背,背弃。) 27.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28.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戮,通“勠”。)
辨识提醒
在文言文的翻译中,如果结合语境推测出的意思 和本字的关系不大时要考虑通假的可能。注意通 假的几种情况,要么字音相同,要么字形有联系。 尤其在疏通文意时,如果翻译不通,要考虑通假。
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一尊还酹江月。 2 .虽有槁暴。 3.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5.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6. 或师焉,或不焉。 7. 举酒属客。 8.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9. 山川相缪。
10.须臾成五采。 11.多平方,少圜。 12.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13. 莫春者,春服既成。 14. 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15. 刑于寡妻,至于兄弟。 16. 盖亦反其本矣。 17. 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 18.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10.须臾成五采。(采,通“彩”。) 11.多平方,少圜。(圜,通“圆”。) 12.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 13. 莫春者,春服既成。(莫,通“暮”。) 14. 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说,通 “悦”,高兴。) 15. 刑于寡妻,至于兄弟。(刑,通“型”,典范,榜样, 这里用作动词,做榜样。) 16. 盖亦反其本矣。(盖,通“盍”,何不。) 17. 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涂,通“途”,道路。) 18.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讲义(1):通假字+课件15张

即时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解释文中红色的词。 御史大夫韩安国者,梁成安人也。事梁孝王为中大夫。安国坐法抵罪, 蒙狱吏田甲辱安国。安国曰:“死灰独不复然乎?”田甲曰:“然即溺之。 ”居无何,梁内史缺,汉使使者拜安国为梁内史,起徒中为二千石。田甲亡 走。建元六年,安国为御史大夫。匈奴来请和亲,天子下议。大行王恢议曰: “汉与匈奴和亲,率不过数岁即复倍约。”安国曰:“今匈奴负戎马之足, 怀禽兽之心,迁徙鸟举,难得而制也。得其地不足以为广,有其众不足以为 强,自上古不属为人。汉数千里争利,则人马罢,虏以全制其敝。且强弩之 极,矢不能穿鲁缟,击之不便,不如和亲。”于是上许和亲。
(1)死灰独不复然乎 (2)率不过数岁即复倍约 (3)则人马罢 (4)虏以全制其敝
然: 倍: 罢: 敝:
即时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解释文中红色的词。 御史大夫韩安国者,梁成安人也。事梁孝王为中大夫。安国坐法抵罪,蒙狱吏田甲辱安国。安国曰: “死灰独不复然乎?”田甲曰:“然即溺之。”居无何,梁内史缺,汉使使者拜安国为梁内史,起徒中为 二千石。田甲亡走。建元六年,安国为御史大夫。匈奴来请和亲,天子下议。大行王恢议曰:“汉与匈奴 和亲,率不过数岁即复倍约。”安国曰:“今匈奴负戎马之足,怀禽兽之心,迁徙鸟举,难得而制也。得 其地不足以为广,有其众不足以为强,自上古不属为人。汉数千里争利,则人马罢,虏以全制其敝。且强 弩之极,矢不能穿鲁缟,击之不便,不如和亲。”于是上许和亲。
外形相似的两个字通假。来自1.技盖至此乎:盖,同“盍”,何、怎么。 2.赢粮而景从:景,同“影”,影子。 3.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趣,同“取”。 4.乃令张仪详去秦:详,同“佯”,假装。 5.屈平既绌:绌,同“黜”,被罢免官职。 6.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 7.须臾成五采:采,通“彩”,彩色。
高考复习通假字PPT完美课件

三、怎样辨析通假字? (一)依据字音,求得本字。 阅读文言文时,遇到某个字如果用本义和引申义都
解释不通,便可从字音相同或相近方面去寻求本字。 例2:为天下唱,宜多应者。——《陈涉世家》 唱——倡
例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
倍——背
(二)凭借字形,辨析通假。 由于多数通假字字形相似,其中大多是用笔画少的
距——拒
指——旨 庭——廷
第一、音同形似 例9: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 材——才cái 例10:私见张良,具告以事。——《鸿门宴》 具——俱jù 例11: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梦游天姥吟留别》
列——裂liè
第二、音同形异 例12: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促织》 裁——才cāi 例13:曲罢曾教善才伏。——《琵琶行》 伏——服fú
例1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鸿门宴》 蚤——早zăo
第三、音近形似 例1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参cān——叁sān 例16:合从帝交,相与为一。——〈过秦论〉 从cóng——纵zòng 例17:行李(使节)之往来,共其乏困。 ——〈烛之戊退秦师〉
共gòng——供gōng
一、什么是通假字?
例1: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 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诗经》
“逝”跟音同(shì)形似的“誓”字相通; “女”跟字音(nû——rû)相近、字形相似的“汝” 字相通。
可Hale Waihona Puke :“逝”、 “女”是借字, “誓” “汝”便是本字。
这种有本字(有的本无正字)不用,而借用 一个音同或音近(有的字形相似)的字来代替字, 就叫做通假字。(通是通用,假是借用,“假” 就是借的意思。)
例7: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论积贮疏》 罢——疲(古代同读pí),而今音“罢”读bà,与“疲”pí不
高考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二十七:通假字练习PPT (共21张PPT)

90.轴通舳,船尾把舵处,代指船。91.说通悦,高兴。92. 暴通曝,暴露。93.遫通速,极短时间,极快速。94.涂通 途,指治世的境界。
<13>项羽本纪 95.马童面之 通 ,含义: 。 <14>苏武传 96.女为人臣,不顾恩义 通 ,含义: 。 97.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 通 ,含义: 。 98.宛王杀汉使者,头县北阙 通 ,含义: 。 99.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 通 ,含义: 。 100.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通 ,含义: 。 101.空自苦亡人之地 通 ,含义: 。 102.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 通 ,含义: 。 103.信义安所见 通 ,含义: 。 104.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通 ,含义: ; 通 ,含义: 。 105.武闻之,南乡号哭,欧血 通 ,含义: ; 通 ,含义: 。 106.此陵宿昔之所不忘也 通 ,含义: ; 通 ,含义: 。 107.异域之人,壹别长绝 通 ,含义: 。 108.士众灭兮名已隤 通 ,含义: 。
必修4
<14>孔孟两章 37.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通 ,含义: 。 38.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通 ,含义: 。 39.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通 ,含义: 。 <15>劝学 40.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通 ,含义: 。 4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通 ,含义: ; 通 ,含义: 。 4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通 ,含义: 。 4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通 ,含义: 。 <16>过秦论 44.外连衡而斗诸侯 通 ,含义: 。 45.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通 ,含义: ; 通 ,含义: 。 46.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通 ,含义: 。 47.天下云合而响应,赢粮而景从 通 ,含义: 。 48.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通 ,含义: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 案:同“按”;审察,察看。动词。“召 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
罢:通“疲”;疲劳。形容词。“罢夫赢老易于而咬其骨。” 颁:通“班”;“斑”;头发花白。形容词。“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板:同“版”;字版。名词。“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暴:“同曝”晒。动词。“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暴:同“曝”暴露,显露。动词。“思厥先祖父,暴霜露,” 暴:同“曝”;暴露,显露。动词。“忠义暴于朝廷。” 桮:同“杯”;酒器。名词。“沛公不胜桮杓,不能辞。” 倍:通“背”,背叛,忘记。动词。“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同“背”背叛,违背。动词。“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 被:通“被”;顶。动词。“被明月兮珮宝璐。” 被:同“披”;穿着。动词“闻妻言,如被冰雪。” 被:同“披”;覆盖在肩背上,动词。“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 被:同披;覆盖在肩背上。动词。“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俾倪:同“睥睨”;斜着眼看。形容词。“见其客朱亥,俾倪.” 辟:通“避”;躲避。动词。“其北陵,文王所辟风雨也。” 辟:通“僻”;行为不正。形容词。“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弊:通“敝”;困顿,失败。形容词。“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弊:通“敝”;疲惫,衰败。“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 弊:通“敝”;疲惫,衰败。形容词。“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徧:同“遍”遍及,普遍。动词。“小惠末徧,民弗从也。” 宾:同“傧”;迎接客人的人。名词“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不:同“否”;不。副词。“或师焉,或不焉。” 不:同“否”;吗。疑问语气词。“察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不:同“否”;吗。疑问语气词。“汝见我不?” 不:同“否”;吗。疑问语气词。“宁可共载不?”
D
• 而:通“尔”;”你的。代词。“吾乃与而君言,汝 何为者也?” 而:通“尔”;你。人称代词。“某所,而母立于 兹。” 而:同“如”象。形容词。“军惊而坏都舍。 尔:同“耳”罢了。语气助词。“时人伤之,为诗云 尔。” 尔:同“耳”:罢了。语气助词。“无他,但手熟 尔。” 尔:同“耳”:罢了。语气助词。“以头抢地尔。” 尔:同“耳”;罢了。语气助词。“倘三年犹不得, 即犹不归尔。” 尔:同“耳”;罢了。语气助词。“非死则徙尔。”
异读破读
• 文言文中的词在特定的语境中往往有特殊的读音。 • (1)破音异读:改变通常读音来表示不同的的词 性和意义。王(wàng,为王)天下;衣(yì ,穿) 褐 • (2)通假异读:属(zhǔ,通“嘱”)予作文以 记之;君子生(xì ng,通“性”)非异也 • (3)古音异读:有些专有名词还保留着古音。周 景王之无射(yì )也;可汗(kè hán)大点兵;郦 食其(yì jī)
中学文言文通假字集
说明:按字母排序,便于检索
目录
• • • • • • A ……6 E ……10 J……14 N……18 R……22 X……26 B……7 C……8 F ……11 G ……12 K……15 L……16 O……19 P……20 S……23 T……24 Y……27 Z……29 D……9 H……13 M……17 Q……21 W……25
B
• 材:同“才”;才能。名词。“食之不能尽其材。” 裁:通“才”;刚刚。副词。“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 采:同“彩”彩色,颜色。名词。“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采:同“彩”;颜色,彩色。名词。“须臾成五采。” 仓:同“苍”;黑色。名词。“要离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 上。” 藏:同“脏”脏腑。名词。“末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 廛:通“缠”“胡取禾三百廛兮?” 唱:通“倡”;倡导。动词。“而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 义、五权宪法,” 钞:同“抄”;抄写。动词。“适中手自钞录。” 雠:同“仇”;仇敌,仇人。“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 鉏:同“锄”;锄头。名词。“鉏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绌:通“黜”;罢免官职。动词。“屈平既绌,” 从:同“纵”;合纵,联合抗秦。动词。其后秦欲伐齐,齐与 楚从亲。” 从:同“纵”;与“横”相对,“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从:同“纵”;与“横相对,“赵使平原君求救,合从于楚。” 淬:通“焠";金属器械烧后放入水中,“取之百金,使工以药 淬之。” 厝:同“措”;放置。动词。“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E
F
• 蕃:通“繁”;多。形容词。“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反:同“返,返回。动词。“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1” 反:同“返”返回,归来。动词。“其良人出必餍酒肉而后 反。” 反:同“返”返回。动词。“人穷则反本。” 反:同“返”;返回。动词。“盖亦反其本矣。” 反:同“返”;往返,返回。动词。“责收毕,以何市而反?” 反:同“返”;往返,返回。动词。“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奉:通“俸”俸禄,薪俸。名词。“弘位在三公,奉禄甚多。” 奉:同“捧两手托着。动词。“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缶:同“缻”盛酒浆的瓦器。名词。“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 乐。” 拂:同“弼”;辅弼。动词。“入则无法家拂土。 父:同“甫”,古代在男子名字下加的美称。名词。"长乐王回 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C
• 当:通“挡”抵挡,抵偿。动词。“汉亦留之以相当。” 当:通“挡”抵挡。动词“曹军不能抵当。” 当:通“挡”;抵挡。动词。“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操者。” 当:通“挡”;遮挡。动词。“坦墙周庭,以当南日,” 党:通“倘”;倘若,偶然。副词。“风雨之不时,怪星之党 见,” 道:同“导’;引导。动词。“故善者困之,其次利道之,。 得:通“德”;恩惠。名词。“所识穷乏者得我钦?” 吊:同“掉”;落。动词。“连一根针吊在地下都听得见响!” 丁宁:同“叮咛”嘱咐。动词。“府吏见丁宁,结誓不别离。” 读:通“逗”;即现在的“,”。名词。“授之书而习其句读 者。” 度:同“渡”;渡过,越过。动词。“一夜飞度镜湖月"’ 队:通“坠;坠落。动词。“星队、木鸣、国人皆恐。” 敚:同“夺”;强取,夺取。动词。“再敚门,门闭不得出。” 堕:通“隳”;毁弃。动词。“堕军实而长寇仇,亡无日矣!”
高考专题辅导
第三模块:文言文阅读
专题二十七:通假字讲稿
通假字
• 通假字就是通用和假借的合称。也就是本应使用甲字,却 使用一个同音字、近音字或形近的乙字代替。甲字是本字, 乙字就是通假字。 • (1)近音相通 • ①同音:蚤—早,畔—叛; • ②双声:亡—无,胡—何; • ③叠韵:信—伸,还—旋。 • (2)形近相通 • ①声旁与形声字:禽—擒,直—值; • ②同声旁的形声字:距—拒,说—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