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丹参酮IIA磺酸钠工艺

探索丹参酮IIA磺酸钠工艺
探索丹参酮IIA磺酸钠工艺

探索丹参酮IIA磺酸钠工艺报告

一.背景,目的,意义

综合1002037~~1003068共32个批号的各项统计数据(见附表),收率起伏太大。结合磺化中间体的净重量(重量*潮品含量)以及成品的收率分析:对比批号为1003055,056,057三批,在中间体净含量相同的情况下,成品收率相差近10个百分点;059比055在中间体的净含量多0.3kg,但收率反而低了近8个百分点。

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剂是常用的心血管治疗用药,同时也可以作为改善俯脏细胞微循环的辅助药,而且该药是我公司的主要产品,无论是针对产品质量保证,还是市场需求量,我们都有责任做好丹参酮IIA磺酸钠原料药。目前我公司原料药丹参酮IIA磺酸钠的含量经紫外测量可以达到96%(折干),但在HPLC上还达不到96%。而提高丹参酮IIA磺酸钠的纯度和提高丹参酮IIA磺酸钠收率,不仅可以提高企业利润,保证产品质量上安全性和稳定性,还可以增强产品的竞争力。通过分析生产状况和探索性实验,整理出科学真实的实验数据,以便为生产提供有说服力、有价值的参数。

二.丹参酮IIA磺酸钠工艺分析

1、磺化体系

由于丹参酮IIA中的呋喃结构上供电子基团使得磺化较易进行,因而也容易水解。如果磺化后的废酸浓度过高,则在一定温度下,主要发生水解反应。(考察磺化剂的用量)

原料中含有的其他成分,在磺化阶段由于温度和时间的关系

会引起多磺化、氧化和缩聚物的生成等副反应,同时应该注意温度还可以影响磺酸基进入的位置以及异构磺酸的生成比例。(因此考察磺化阶段的反应温度和时间)

有文献显示磺化反应温度控制在15~19度为好,而磺化反应锅内存在取代、水解等多平衡反应,与温度和各种溶剂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因此此体系考察反应温度,冰醋酸的量,乙酸酐的量,混酸的量,混酸的滴加速度对磺化反应的影响,建立一个5因素3水平(L12)正交实验。

2、水化和成盐体系

资料:将磺化液加水适当稀释,某些芳磺酸在50%~80%的硫酸中因溶解度小而析出。现行工艺中,水、二氯甲烷和石油醚三相溶剂稀释磺化液。水化温度,时间,三相溶剂的量,成盐温度将作为考察点,这个需要做初步实验。

3、PH值

丹参酮IIA磺酸钠在PH<4.0时易发生水解,或许这个因素可很好的解释1002037~~1003068共32个批号的各项统计数据出现的异常情况,因为现行中间体的检测中没有中间体酸度的项目,所以大致情况也是猜测。可能是磺化,水化,成盐过程中的PH无法控制好,才导致中间体PH<4或>4,在回流阶段,加热的甲醇极性增大,使得丹参酮IIA磺酸钠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解,这样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收率高低起伏了。

4、精制体系

a 丹参酮IIA磺酸钠的粗品在380L甲醇,10L甲醇+1.6kg活性炭中回流,活性炭为粗品的20%,一般来说,活性炭的比例在5%以下,因此,在无资料显示活性炭对丹参酮IIA磺酸钠和杂质的吸附能力时,有必要怀疑活性炭的加入时间点和量对收率产生影响。

b 关于浓缩冷却阶段中浓缩液的体积控制。大概有400L甲醇溶液进行减压浓缩,按照280L回收甲醇的量来看,进入浓缩的甲醇或回收的甲醇的体积大概会有20L的偏差,尽管这种情况在现行工艺的要求范围内,但20L的甲醇很可能造成纯品的多析出或少析出。分析100307(H),成品重量为2.4kg,从12批回收液中提取那么每批有大概0.2kg从正常批号中流失,如果估算正常批号的浓缩液为50L,对工艺要求蒸馏65%~75%的范围而言,甲醇液至少有25L左右的浮动,而正常批号成品增加0.1kg,收率则至少提高1.65个百分点。因此考察和监控蒸发甲醇的百分比,同时建议对甲醇作为丹参酮IIA磺酸钠重结晶的溶剂做进一步考察比较,有文献显示,用乙醇回流,甲醇重结晶,或者用甲醇+少量水做溶剂对丹参酮IIA磺酸钠含量产出比较好的影响。

5、杂质分析

分析成品和中间体中的杂质,大概了解杂质的水溶性或脂溶性,以及强弱,然后根据情况找出合理解决方案。

三、实验方案

1、设计一个关于磺化反应温度,冰醋酸的量,乙酸酐的量,混酸的量,混酸的滴加速度的5因素3水平(L12)正交实验。找出最佳实验条件。

2、监控各个体系的PH值,统计并建立基本数据。

3、酸度对丹参酮IIA磺酸钠的稳定性实验。设计一个有关温度,时间,酸度的梯度实验。

4、根据杂质分析的结果,提出设想。杂质中难除的是水溶性杂质,可以在成盐后的有机溶剂浸泡时加少量甲醇,来和不加甲醇的条件下对比。

5、活性炭对纯度及收率的影响实验。

活性炭加入甲醇的时间点:回流前,回流0.5h后和回流1h

活性炭加入的量:5%,15%,25%

6、浓缩体积对收率及纯度的影响实验

分为总体积的65%,70%,75%,80%四个梯度

7、探索回流,浓缩时溶剂的选择,以便于更好的除杂。

有关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严重不良反应分析

有关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严重不良反应分析患者基本情况:略 不良反应情况:患者因“冠心病、房纤、心衰”4月27日静滴丹参酮时出现寒颤、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四肢冰冷,汗出。查体:BP 66/33mmHg,双肺可闻及干罗音,气管听诊区明显,心率110次/分,房颤率。考虑药物过敏性休克,立即给予高流量吸氧,地塞米松5mg静推,肾上腺素1mg皮下注射,参附针静注,氨茶碱静脉点滴,异丙嗪肌注,同时给予心电监测,经上述处理后,患者呼吸困难逐渐缓解,无寒颤,症状逐渐好转。 分析:1、由于此不良反应的发生与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存在时间关联性,丹参酮Ⅱa磺酸钠说明书存在过敏性休克的不良反应,故考虑此不良反应的怀疑药品为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 2、丹参酮I I A磺酸钠注射液是采用现代制药技术从丹参中提取的植物单体,经磺化后增强药物的水溶性,使其吸收快,该药可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改善缺血区心肌的心前区支循环及局部供血,改善缺氧心肌的代谢紊乱,提高心肌耐缺氧能力,抑制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形成,缩小缺血心肌梗死面积,也能增强心肌收缩力。临床上可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也可用于室性早搏,其不良反应为偶见皮疹,发热等过敏性反应,但引起过敏性休克较少见[1]。 3、引起过敏性休克的原因可能与注射液中含有少量杂质及注射液提取过程中的树脂残存物有关[1] 。 4、措施:建议临床使用此药时应仔细询问患者有无药物过敏史或过敏性体质,首次使用此药时应注意滴注速度不宜过快,并仔细观察患者的反应。以避免丹参酮I I A磺酸钠注射液引发过敏性休克,当出现此不良反应时,首先停药,同时给予对症治疗。 文献:[1]雷殷华.丹参酮I I A磺酸钠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内蒙古中医药,2008,2(1):28.

丹参酮局部注射治疗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的疗效观察

丹参酮局部注射治疗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的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3-08-22T09:49:23.547Z 来源:《世界临床医学》2013年第3期供稿作者:王璇[导读] 同时采用视觉类比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 AS)对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疼痛程度进行评分。王璇 东莞市东华医院 511230 摘要:目的深入研究采用丹参酮局部注射法对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将2006 年7 月至2010 年6 月在我科就诊的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病例60 例,随机分为 A、 B、 C 三组,并分别进行治疗,所有患者均治疗1 疗程,并在停止治疗后的第3 个月复诊,记录分析诊治结果。结果 A 组患者有治疗效率为95%,明显高于B 组患者(85%)和C 组患者(70%)。结论加入丹参酮治疗口腔黏 膜下纤维性变治疗效果最佳,明显高于加入丹参治疗方式和普通治疗方式,有利于提高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治愈率,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临床广为推广。 关键词:丹参酮;局部注射;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 Abstract: objective In-depth study using tanshinone local shots on oral submucous fibrous variable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 Methods Random will be in July2006 to June2010 in my family complaining of oral submucous fibrous variable cases60 cas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B, C three groups, and respectively treatment, all patients were treatment1 treatment, and in the end the treatment of after3 months return visit,record analysis make A diagnosis and give treatment results. Results A group of patients for treatment efficiency of 95%, much higher than group B patients (85%) and C group of patients (70%). Conclusions Join tanshinone treatment of oral mucosa next fibrous variable treatment effect best, much higher than join salvia miltiorrhiza treatment and common treatments,which is beneficial to improve the oral submucous fibrous change cure rate and reduce the pain of patients, it is worth clinical widely promotion. Key words:Tanshinone;Local injection;Oral submucous fibrous variable 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ral submucous fibrosis, OSF)的发病原因与咀嚼摈榔有着密切的关系,其病理特征为口腔内微血管的病变与胶原堆积。OSF属于慢性进行性疾病,且具有癌变倾向,因此需及时治疗[1-3]。目前医界治疗OSF 的主要方式有两种,手术治疗方式和药物治疗方式,但因手术治疗风险较大,因此,药物治疗方式成为了治疗OSF 的主要治疗途径。临床采用口服或局部注射丹参制剂类药物在治疗OSF 中已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但目前为止尚未有丹参酮ⅡA磺酸钠用于治疗OSF 的临床应用研究报道[4]。我科自2006 年7 月-2010 年6 月共收治了60 例OSF患者,其中20 例患者采用了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OSF,取得了令人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简单随机化分组法随机将2006年7月至2010年6月在我科就诊病例60 例,男52 例,女8 例;平均年龄30 岁(22-38 岁),平均病程12 月(2-24 月)。随机将60 例OSF患者分为A、B、C 三组,A、B、C 三组患者均为20 例。所有患者临床及病理诊断为OSF;所有患者均存在槟榔咀嚼史,而后在食用刺激性食物时,往往出现口腔疼痛或水疱;所有患者舌、软腭、翼下颌韧带区、双颊等部位的黏膜均可见灰白色板状变化,且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张口受限;所有患者均无其他服药史。 1.2 方法 A组患者采用曲安奈德注射液(昆明积大制药厂;规格为1mL: 40mg)2mL与利多卡因(常州康普药业有限公司;规格为5mL:0.1g) 1mL配制成混合药液,同时采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上海第一生化药业有限公司;规格为2mL:10mg)2.0mL与利多卡因(同上) 1.0mL配制成另一混合药液,对患者进行局部注射治疗。注射方式为:先后将两支混合药液注入患者病损区黏膜下,用量根据患者损伤面积按照1mL/cm2 注射,如患者病变范围较大,则可采用多点注射方式注射进行注射,1 次/周,10次为一疗程。B 组患者采用曲安奈德注射液(同上)2mL与利多卡因(同上)1mL配制成混合药液,同时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上海第一生化药业有限公司;规格为2mL:丹参 2g、降香2g)2.0mL与利多卡因(同上)1.0mL配制成另一混合药液,对患者进行局部注射治疗,注射方案同A组患者。C 组患者采用曲安奈德注射液(同上)4mL与利多卡因(同上)2mL配制成混合药液,对患者进行局部注射治疗,注射方案同A组患者。三组患者均治疗1 个疗程,在1 个疗程治疗后停止治疗并在3 个月后进行复诊,观察并记录患者口腔的损害范围、张口度、疼痛程度,以及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 1.3 诊断标准 对患者损害范围、张口度,以及不良反应情况分别计分,并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价,评价分值为0-3 分,3 分:患者口腔黏膜损害范围>15cm2,张口受限度≥Ⅲ度;2分:患者口腔黏膜损害范围为5-15cm2,张口受限度在Ⅱ度-Ⅲ度之间;1 分:患者口腔黏膜损害范围小于5cm2,张口受限度在Ⅰ度-Ⅱ度之间;0 分:患者口腔黏膜无损害,张口正常,黏膜正常。评定结果分为:显效(综合评价为0 或1)、有效(综合评分出现明显下降)、无效(综合评分不变或增加)三种。同时采用视觉类比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疼痛程度进行评分。 1.4 统计学处理 本文所有数据均采用IBM SPSS 20.0 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2 检验,P<0.05 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A、B、C 三组患者经1 疗程治疗后停止治疗,3 个月后复查结果显示,A组患者有效率为95%,明显高于B 组(85%)合C 组(70%)患者,如表1 所示。 表1 A、B、C 三组患者治疗结果对比表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有效率 A组 20 19 1 1 95% B 组 20 16 5 3 85% C 组 20 9 5 6 70%

丹参酮IIA的研究进展

丹参酮IIA的研究进展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作者:李玉萍,顾兵,刘建涛,熊向源,周春丽,吴光杰【摘要】丹参是一种中国传统草药,丹参酮IIA是丹参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是发挥药理活性的基础。该文章就近5年来国内外有关丹参酮IIA的提取、含量测定和生物活性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为全面开发利用丹参提供参考。 【关键词】丹参酮IIA; 提取; 测定; 药理作用 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的干燥根及根茎,主产于河北、安徽、江苏、四川等地。其化学成分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部分,前者以丹参酮型的二萜类化合物为主,主要有丹参酮I、丹参酮IIA(tanshinone IIA )、丹参酮IIB、隐丹参酮、羟基丹参酮、丹参羟甲酯、二氢丹参酮I,以及异丹参酮I、异丹参酮II、异隐丹参酮、二氢异丹参酮I;后者主要为酚酸类化合物,包括丹参素(丹参酸甲),原儿茶醛,丹参酸乙、丹参酸丙、丹酚酸A、丹酚酸C和迷迭香酸等[1]。其中丹参酮IIA是脂溶性成分的代表,集中分布在丹参根的皮部,木质部的分布甚微或没有,通过韧皮部纵向运输,不能横向运输到木质部中去[2,3]。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对丹参酮IIA

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为丹参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1 丹参酮IIA的理化性质 丹参酮IIA又称丹参醌II, 丹参醌IIA,为一种樱红色针状结晶,mp 209~210℃;不溶或微溶于水,易溶于二甲基亚砜 (25 mg/ml)、乙醇 (5 mg/ml) 、丙酮、乙醚和苯等有机溶剂;丹参酮IIA乙醇溶液和水溶液随温度升高稳定性下降,其标准品稳定易得[4];丹参酮IIA 含有醌型结构,电子行为活跃,易被氧化还原,可参与机体的多种生化反应而有多种生物活性。其结构式见图1。图1 丹参酮IIA化学结构 2 丹参酮IIA的提取 丹参酮IIA的充分浸出提取是含量准确测定的前提,因此提取方法的研究对于丹参酮IIA的含量测定非常重要,但是有关提取方法的系统研究报道尚不多见。现将主要的提取方法概括如下。 2.1 醇提法由于丹参酮IIA不溶于水,多用乙醇提取,包括乙醇渗滤法和回流法。①渗滤法:黄琳等[5]采用正交实验考察了4因素(乙醇浓度、浸泡时间、提取时间和温度)对丹参酮IIA提取率的影响,提取温度、浸泡时间、提取时间、醇浓度(70%~90%)和乙醇用量对提取率均有影响。使用高浓度(90%)的醇溶剂、加温(80~87℃)、浸泡时间延长(6 h)可相应缩短提取时间(2 h),可获得丹参酮IIA 4.451 0 mg/g。但因丹参脂溶性成分对热不稳定,醇提后处理工序(贮放、回收乙醇、浓缩、干燥)是丹参酮IIA热降解损失的主要工序,因此加热时间范围内应控制在2~4 h[6]。②回流法:于纯淼等[7]采用

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丹参中丹参酮ⅡA,丹参酮Ⅰ

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丹参中丹参酮ⅡA ,丹参酮Ⅰ和 隐丹参酮的同时测定 摘要 本实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中药材丹参中丹参酮ⅡA ,丹参酮Ⅰ和隐丹参酮三种成分采用外标定量法进行同时测定,根据其色谱图相应保留时间的谱峰与标准曲线进行对比,可知其三种成分在该样品中的含量,通过测定可知样品中丹参酮ⅡA ,丹参酮Ⅰ和隐丹参酮三种成分的百分含量分别为0.1011%、0.0259%、0.0155%。 关键词 HPLC 丹参 参酮ⅡA 丹参酮Ⅰ 隐丹参酮 外标法 1、引言 丹参酮ⅡA 、丹参酮Ⅰ和隐丹参酮是从唇形科鼠尾草属植物丹参的根部提取的脂溶性二萜类物质。 其分子结构、分子式、分子量如下: O H 3C C H 3 C H 3O O O O O O O O C 18H 12O 3 294.33 C 18H 12O 3 276.29 C 19H 20O 3 296.36 丹参酮ⅡA 丹参酮Ⅰ 隐丹参酮 本实验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丹参中的三种脂溶性提取物(丹参酮ⅡA 、丹参酮Ⅰ、隐丹参酮)进行同时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包括两种洗脱方式:等度洗脱和梯度洗脱。梯度洗脱又称为梯度淋洗或程序洗提,即在分离过程中使两种或者两种以上不同极性的溶剂按一定程序连续改变他们之间的比例,从而使流动相的强度、极性、pH 值或离子强度相应地变化,达到提高分离效果,缩短分离时间的目的。梯度洗脱可以使一个复杂样品中性质差异较大的组分,都能在各自适宜的分离条件(容量因子k 适宜)

下实现分离。 色谱定量分析的依据是各分析组分的质量或者浓度与检测器的响应信号(色谱图上表现为峰面积A或峰高h)成正比,即m=f’错误!未找到引用源。A(f’称为定量校正因子)。色谱法中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有归一化法,内标法和外标法。外标法是应用待测组分的纯物质来制作标准曲线,即配置不同质量分数(浓度)的标准溶液,取固定量标准溶液进样分析,从所得的色谱图上测出响应信号(峰高或峰面积),然后绘制峰高或峰面积对含量(质量或浓度)的标准曲线。 本实验采用反相化学键合相色谱法,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相为固定相,0.1%磷酸溶液-甲醇为流动相分离丹参中脂溶性提取物,并通过外标法对三种待测物质进行定量分析。当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间进行分配时,极性大的物质在流动相中的溶解度较大,而极性小的物质在流动相中的溶解度较小,组分的流出顺序是极性大的化合物在前,极性小的化合物在后,最终实现各物质的分离。 2、实验部分 2.1实验仪器与试剂 日本岛津LC-20A高效液相色谱仪(配备SPD-20A紫外检测器、SIL-20A自动进样器、LC-20AB输液泵、CTO-10AS柱温箱、脱气机)、色谱柱:Diamonsil C18柱(150 mm×4.6 mm,5 μm)、电子天平、超声波清洗仪、溶剂过滤器、微孔滤膜(0.45μm,无机相和有机相)、50 ml具塞三角瓶、25.00 mL移液管、定量滤纸、漏斗、漏斗架、一次性针筒过滤器(脂溶性)、微量注射器。 丹参酮ⅡA标准品,丹参酮Ⅰ标准品,隐丹参酮标准品,甲醇(色谱纯),乙醇(分析纯),磷酸(分析纯),超纯水,丹参粉末。 2.2实验方法 2.2.1前处理精密称取0.2010g干燥的样品粉末,置于具塞三角瓶中,准确加入25.00mL 80%乙醇,称重,超声提取25min,补重,摇匀过滤,得到待测液。 2.2.2色谱条件1.色谱柱:C18柱(150mm×4.6mm,5 μm) 2.流动相:泵A:0.1% 磷酸水溶液;泵B:甲醇 泵B浓度:0~40 min,70%~75%;40~45 min,75%

丹参酮IIA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丹参酮IIA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16-05-18T13:02:35.937Z 来源:《医药前沿》2016年4月第12期作者:张志荣裘福荣(通讯作者) [导读]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临床药理科丹参是唇形科植物丹参的干燥根及茎,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为常用中药之一。张志荣裘福荣(通讯作者)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临床药理科上海 201203) 【摘要】目的:丹参酮IIA(TanshinoneIIA,TS)是从唇形科植物丹参中提取分离出的一种脂溶性化合物,属二萜醌类化合物。丹参酮IIA药效明确,药理活性强,药理作用广泛。大量实验表明,丹参酮IIA具有改善冠状动脉血循环,血管内皮细胞修复,抗动脉粥样硬化(AS),抗心肌肥厚,防治糖尿病的并发症,抗癌、抗炎镇痛等药理作用。 【关键词】丹参酮IIA;药理作用 【中图分类号】R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2-0009-02 Tanshinone type IIA research progress Zhang Zhirong, Qiu Furong (corresponding author). Shuguang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anghai 201203, China 【Abstract】 Tanshinone type IIA (TanshinoneIIA, TS) is extracted from salvia miltiorrhiza labiatae plants a fat-soluble compounds isolated from the genus diterpene quinone compounds. Tanshinone type IIA efficacy of clear, strong pharmacological activities, widely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Experiments show that tanshinone type IIA has improve coronary arterial blood circulation,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repair, resistance of atherosclerosis (AS), resisting myocardial hypertrophy,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the complications of diabetes, anti-cancer, anti-inflammatory and analgesic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Key words】 Tanshinone type IIA;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丹参是唇形科植物丹参的干燥根及茎,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为常用中药之一,列为上品,以后历代本草均有收载。主要分布于于河北、安徽等地。丹参在中医学中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等功效。丹参酮IIA(TanshinoneIIA)为丹参的主要脂溶性活性成分之一,属二萜醌类化合物。其表现出多种生物活性。近年来也深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本文就近年来丹参酮IIA药理作用的研究情况综述如下。 1.对心血管系统的药理作用 1.1 防止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病变,特点是动脉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管腔缩小,由于在动脉内膜上积聚的脂质外观呈黄色粥样,因此称为动脉粥样硬化。高斯等[1]的临床试验研究表明,TS可以防止动脉粥样硬化,主要通过抑制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平滑肌细胞迁移和增殖,巨噬细胞的胆固醇积累及血小板聚集。 1.2 改善血管平滑肌状态 TS是中国传统抗氧化剂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影响人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内的氧化还原保护血管平滑肌。TS保护人主动脉平滑肌细胞作用机制主要通过ERK激酶和PKB信号通路对氧化应激的细胞保护基因表达来诱导Nrf2的活化,从而抑制了主动脉平滑肌的氧化,在亲氧环境中对Nrf2激活的程度中对防止氧化应激期间的破坏性影响具有重要的作用[2]。 1.3 抗血小板的聚集 Jiang-Qin Liu等[3]通过观察TS对胶原蛋白诱导的健康新生小猪体内血小板聚集发现TS能破坏体外全血血小板聚集功能,引起血栓素的增加,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的活性。从而达到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2.对心脏的药理作用 TS封锁在心脏成纤维细胞中过氧化物介导的氢的氧化应激和胶原蛋白的合成。NADPH氧化酶对H2O2刺激心肌成纤维细胞胶原蛋白的调控合成具有显著作用。Ping Wang等[4]的研究发现,TS效应机制通过减少O2-生成显著抑制H2O2诱导的胶原蛋白的合成和NADPH氧化酶的活性。TS抑制了NADH氧化酶产生因此阻断H2O2刺激胶原蛋白的生产。研究发现TS对心肌细胞具有保护作用。TS能明显减少抑制素表达,从而防止细胞损伤。TS作用于H2O2引发的心肌细胞的氧化应激损伤模型发现抑制素的表达明显降低,Ca2+浓度,线粒体膜电位增加,心肌细胞损伤减少,从而保护心肌细胞[5]。 3.对脑的药理作用 Bo Wei等[6]的研究表明在脑缺血再灌注后,发现TS最佳心脏保护作用的时间点是在再灌注后2小时,病理组织学观察表明TS组皮层神经细胞缺血损伤明显减轻。这一现象提示TS对脑缺血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血红素加氧酶-1表达上调和核转录因子κB的活化有关。TS作为丹参主要的脂溶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性,现研究也证明其对神经元有保护作用。Wei Wang等[7]通过对H2O2诱导的氧化应激的大鼠研究发现TS明显降低Ca2+浓度,防止增加Bax/Bcl-2蛋白比例的增加,逆转由H2O2诱导造成的大鼠海马脑片长时程增强的损伤。这些结果表明,TS减弱了由H2O2引起的神经元损伤和长期的损害。 4.对癌细胞药理作用 王晓露等[8]采用大鼠移植性肝癌肿瘤模型,以TS进行治理,发现肿瘤体积能明显降低,通过PCR和WB实验检测肿瘤组织中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降低。这证实TS能抑制大鼠移植性肝癌的生长,并且可能与HMGB1、VEGF表达有关。 对其他癌细胞的研究发现TS对宫颈癌细胞[9],前列腺癌细胞[10],肺癌细胞[11],胃癌[12]及其他的肿瘤细胞具有抑制作用并且效应机制也越来越明确。 5.其他方面药理作用 另外,TS具有镇痛[13]作用、同时对肺[14]、肝[15]、糖尿病[16]等的一些疾病具有治疗作用,是一种潜在药物。 6.结语

《诺新康》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液

《诺新康》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液 商品名:诺新康 全国独家产品,全国招商 丹参是活血化淤药物研究中成绩之佼佼者。研究发现,丹参具有良好的抗冠心病作用。其有效成分主要是丹参素(p-3,4二羟基苯基乳酸)及丹参酮。本品是从丹参中提取丹参酮ⅡA,经磺化后得到的丹参酮ⅡA磺酸钠的灭菌水溶液,大大增强了药物的水溶性,获得了更高疗效的新药物。 特点: 1、各种类型的心绞痛均有一定改善作用,对急性心肌梗塞伴剧烈疼痛症状者亦有显著的缓解作用; 2、在静脉滴注后的,2—3天就起效,疗程不到1个月,有效率达85%以上; 3、增加了有效成分的水溶性,因而疗效更有所提高; 药理作用: 1、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 2、减慢心率,增加心肌收缩力,改善缺氧后引起的心肌代谢紊乱及心功能; 3、抑制凝血; 4、促进组织修复; 5、降低血脂; 6、保护红细胞和抑制细菌生长。 对心血管的作用: 1、动脉粥样硬化作用: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探讨了Tan ⅡA磺酸钠(简称DS-201)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相关基因c-myc表达的影响,发现巨噬细胞源性生长因子可明显促进平滑肌细胞c-myc高表达,导致平滑肌细胞增殖,而DS-201能阻止这种作用,使c-myc表达水平下降,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提示DS-201可能通过阻止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而起到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2、心肌梗死面积:利用结扎狗冠状动脉前降支的心肌梗死模型,静注DS-201,结果心肌梗死范围缩小,疗效非常显著。冠状动脉内给药后同样显著缩小狗心肌梗死面积,其疗效与潘生丁相当。 3、低心肌耗氧量:降低心肌耗氧量有利于缺血性冠心病的治疗。阻断狗冠状动脉血流后,对照组静注生理盐水其左室舒张压上升,而静滴DS-201的试验组则明显降低。说明DS-201可能通过降低左心室壁张力和心脏体积而降低心肌耗氧量。 4、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采用膜片钳全细胞式记录方法,观察了Tan ⅡA对豚鼠单个心室肌细胞跨膜电位及L-型钙电流的影响。结果证明,Tan ⅡA具有类异搏停样L-型钙通道阻断剂作用,可用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和心律失常的防治。利用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了缺血-再灌注后心肌2,4-亚甲二氧苯丙胺(MDA)生成、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血清肌酸激酶(CK)活性变化及DS-201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缺血-再灌注心肌MDA含量显著升高,SOD活性明显下降,同时血清CK活性显著升高,缺血和再灌注前给予DS-201(5 mg/kg)能显著降低心肌中MDA的生成和减少心肌CK的释放。用化学发光法显示DS-201对超氧阴离子、羟基自由基和过氧化氢有消除作用。

丹参酮胶囊的说明书

丹参酮胶囊的说明书 目前清热解毒的药物比较多,许多人都希望自己能尽快清除体内毒素,已达到心平气和的状态,拒绝浮躁,是一种态度。清热气主要分为清热泻火、清热燥湿、清热凉血、清热解毒、清虚热等等。对于药物清热解毒,我们极力为您推荐一种名为丹参酮胶囊的药物,该药物对于清热解毒具有非常好的疗效。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丹参酮胶囊 商品名称:丹参酮胶囊 英文名称:Danshentong Capsules 拼音全码:DanCanTongJiaoNang 【主要成份】丹参乙醇提取物。 【性状】本品为胶囊剂,内容物为棕红色至棕色的颗粒或粉末。

【适应症/功能主治】抗菌消炎。用于痤疮,扁桃腺炎,外耳道炎,疖,痈,外伤感染,烧伤感染,乳腺炎,蜂窝组织炎,骨髓炎等。 【规格型号】0.25g*36s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4粒,一日3—4次,小儿酌减。 【不良反应】偶见皮肤过敏反应,停药即可恢复正常。 【禁忌】孕妇禁用。 【注意事项】1.忌烟酒、辛辣、油腻及腥发食物。2.切忌以手挤压患处。3.用药期间不宜同时服用温热性药物。4.不宜同时使用外用药类,如需配合使用,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5.儿童、年老体弱或患有其他疾病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6.如有多量结节、囊肿、脓疱等应去医院就诊。7.扁桃体有化脓及全身高热者应去医院就诊。8.痤疮服药2周、其他适应症服药3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 【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

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贮藏】密闭,防潮。 【包装】塑料瓶包装,36粒/瓶。 【有效期】24 月 【执行标准】WS3-B-3140-98-2009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13020110 【生产企业】河北兴隆希力药业有限公司 一旦发现自己体内出现温毒热毒等症状请及时服用正规的药物进行治疗,患者一定不能忽视了这类疾病的危害性。上面的内容是我们为您介绍的关于丹参酮胶囊的各种药效,希望可以给您带来帮助,及时清热解毒对于人体是很有好处的。

丹参酮的提取及应用进展

丹参酮的提取及应用进展 摘要:丹参是一种中国传统草药, 丹参酮IIA是丹参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是发挥药理活性的基础。该文章就近5年来有关丹参酮的提取、含量测定和生物活性的研究成果和药理研究现状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进行综述,为全面开发利用丹参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丹参酮IIA;提取及测定;临床应用;药理作用 Abstract:Salvia is a traditional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Tan IIA is one of the main active ingredient in Salvia, is to play a fundamental pharmacological activity. This article summarize about the extract of Tan、content determination、the research results of biological activities and pharmacological status quo for clinical application related to the nearest five year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Salvia. Keywords: Tan; extract measurement; clinical application; pharmacologic action 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 iza Bge。的干燥根及根茎,主产于河北、安徽、江苏、四川等地。其化学成分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部分,前者以丹参酮型的二萜类化合物为主,主要有丹参酮I、丹参酮IIA ( tan IIA )、丹参酮IIB、隐丹参酮、羟基丹参酮、丹参羟甲酯、二氢丹参酮I,以及异丹参酮I、异丹参酮II、异隐丹参酮、二氢异丹参酮I;后者主要为酚酸类化合物, 包括丹参素(丹参酸甲), 原儿茶醛, 丹参酸乙、丹参酸丙、丹酚酸A、丹酚酸C和迷迭香酸等[ 1 ]。其中丹参酮IIA 是脂溶性成分的代表, 集中分布在丹参根的皮部, 木质部的分布甚微或没有, 通过韧皮部纵向运输, 不能横向运输到木质部中去[ 2,]。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对丹参酮IIA 的研究现状及药理作用以及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为丹参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1、丹参酮IIA 的提取 参酮IIA 的充分浸出提取是含量准确测定的前提,因此提取方法的研究对于丹参酮IIA 的含量测定非常重要, 但是有关提取方法的系统研究报道尚不多见。现将主要的提取方法概括如下。 1.1 醇提法:

丹参酮治疗痤疮

丹参酮治疗痤疮 丹参酮是丹参的提取物,据现代研究丹参有一定的抑制雄激素分泌的作用,痤疮的成因之一就是雄激素分泌过盛,因此丹参酮对于痤疮应当有一定疗效。但是痤疮的还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就是痤疮杆菌感染,丹参对此没有效果。 你的“脸上是那种红红的按着会疼的包,里面还有脓”,是痤疮杆菌感染的典型表现,丹参酮对此无效。建议你看一看我写的一个资料: 痤疮的成因主要是:内分泌失调——雄激素分泌增高----皮脂腺分泌过盛-----堵塞毛孔----痤疮杆菌感染----痤疮形成。 中医认为痤疮是:肺经有热,或肝郁化火兼胃肠湿浊化热。本人治疗痤疮,主要从清热解毒,降脂化浊或疏肝解郁,清泄肝火为主。 为了提高对痤疮的疗效,本人在1902年专门查阅了3000多篇中药治疗痤疮的专利文献和100多篇在杂志上发表的论文,对痤疮进行了比较系统和完整的文献学研究。然后,我又结合自身近50年从事中医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实践经验,吸取了别人的一些合理思路和方法,总结出自己用中医药治疗痤疮的方法,经过近8年的临床实践检验,确实收到了较好效果。 现在我为你提供一个治疗中医药痤疮的基本方法,用的全是中药,但也结合了一些现代医学思维。

1.清热解毒:抑制痤疮杆菌感染:黄芩、黄连、黄柏、蛇舌草、野菊花、重楼、蒲公英、银花藤、连翘、桑柏皮、地骨皮、枇杷叶、夏枯草、大黄、虎杖。 2.化瘀散结药:有利于痤疮和斑痕的消散:皂角剌、浙贝母、姜黄、丹皮、丹参。 3.去脂降浊:减少皮脂腺分泌:山查、泽泻、生首乌、草决明。 4.抑制雄性激素:据研究中药丹参、姜黄、白花蛇舌草有一定抑制雄激素的作用。 治疗痤疮可以选配前述药物组成处方。笔者常用处方,是:桑柏皮12克地骨皮12克黄芩12克黄连10克 蒲公英15克银花藤20克黄柏12克连翘15克 野菊花20克皂角剌12克浙贝12克丹参15克 姜黄10克山查15克 以前述处方为基础,经常在前物中加减使用。 煎煮法:先加水500毫升,浸泡20分钟。再用大火煎开后,立即改成小火,煨20分钟后取药汁,约150毫升。 紧接着再连续煎第二次和第三次。第二次加水500毫升,仍用大火煮开,改小火煨20分钟。取药汁,约180毫升。第三次煎煮,同第二次。三次煎煮,共取药汁之总量约为500毫升。 服法:每剂药液,分3次温服,每天1剂。或3日服2剂。 注意生活上的调理:这是非常重要的,不可不重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