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导学案1--5课

第一单元导学案1--5课
第一单元导学案1--5课

《新闻两则》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新闻的特点,复习记叙文六要素的有关知识,把握新闻的主要内容。

2、认识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3、养成自主、协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培养独立阅读新闻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1、把握新闻的内容,揣摩文章准确、简洁的语言,体会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

2、了解新闻的特点,重点把握新闻的结构,了解导语的作用。

【知识链接】

1、时代背景介绍: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解放军坚决执行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举行了规模空前的全面大进攻。中国人民解放军于21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渡江战役开始后,新华社连续发表了毛泽东写的两则新闻《大军三十万昨日渡过长江》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2、作者简介:毛泽东,新中国的缔造者,伟大的政治家、革命家、军事家。

【使用说明】

1、本导学案中标★符号的题,A、B层学生必做,C层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做。

2、本导学案中【预习导学】【合作探究】【课堂小测一】为第一课时内容,【拓展学习】【课堂小测二】为第二课时内容。

【学习流程】

一、预习导学(请用双色笔画出课文的重点和自己不懂的问题,然后独立完成下列各题)

1、查阅解放军渡江作战和解放南阳的有关背景资料。

2、挑选一份刊登简短新闻的报纸准备小组交流。

3、当一回播音员,模仿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主持人的语气和语速,反复朗读这两则新闻,体会在读新闻时应怎样把握重音、语调、情感和节奏,并给下面加点的字词正音。

区域()溃()退锐()不可当芜湖()歼()灭

要塞()绥靖()阻遏()管辖()逃窜()

4、常识填空:

新闻,又叫,它的结构通常包括、、、、五部分,其中必不可少的三部分是、、。

新闻写作必须注意记叙的六要素:、、、、、。

新闻的特点是观点、内容、报道、语言。

5、在课文中圈点标记出记叙的六要素,与小组同学交流。

6、分别用一两句话或一段话来概括两则新闻的主要内容:

第一则:

第二则:

二、合作探究

7、精读第一则新闻,思考:

(1)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报道渡江情况的?按什么顺序报道,为什么?

(2)在新闻中找出表现我军英勇的词语和敌人溃不成军的词语。

(3)用事实说话是新闻的基本特征,请举例分析《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真实性他现在哪里?

(4)用波浪线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议论性的语句,探究议论的表达作用。

三、拓展学习

★8、运用所学的新闻知识自主学习第二则新闻,并比较两则新闻在写法上有哪些不同之处。

9、通过本文学习,你学到了哪些东西?(新闻的有关知识、战争的含义、对待生活的态度等)

【课堂小测】

品味课文,完成下列练习

(语段一)

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我东路三十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下午的整个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A)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B)江阴要塞,(C)长江。我军前锋,业已(D)镇江无锡段铁路线。(附: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

1.A、B、C、D处应填入的词语依次是()、()、()、()。

2.“东面防线”指的是哪一段防线?“同日同时”指的是哪一时间?

3.“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含义是什么?

4.“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与哪句相照应?

5.这一段文字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6.文中说“至发电时止”,从新闻的角度考虑,这句话的作用是

7.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中”不料“一词怎样理解?

(语段二)

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攻势下——固始等地尚有残敌外,己全部为我解放。

1.这则消息最核心的内容应是()

A.河南全境已大部为我解放

B.南阳守敌王凌云弃城南逃

C.中原我军占领南阳

D.我军攻势迅猛,蒋匪全局败坏

2.本段表达方式的主要持点是()

A.采用倒叙

B.在记叙中穿插说明

C.以说明为主,记叙为辅

D.顺叙、倒叙、插叙全都用上

3.用横线画出说明的文字。这段说明文字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4.这篇新闻,为什么不仅报道我军解放南阳的消息,而且概述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的辉煌战绩?

5.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取得了哪些主要战绩?

6.我军在江淮河汉区域内执行了什么政策?实行这一政策的目的是什么?

《蜡烛》

学习目标:

1、识记重点字词

2、分析品味重点语句,把握文章思想感情

3、通过分析人物外貌、动作描写,品味感受人物丰富的情感世界。

4、体味文章思想感情,教育学生珍视现在的幸福生活,珍爱世界和平。

预习案

一、识记词语(正音、解词):

注音:鞠躬瓦砾地窖颤巍巍

解词:精疲力竭:

名副其实(fù):

永垂不朽(chuí):

2简介西蒙诺夫

探究案

二、自主探究

1.速读课文,复述课文,然后再用一句话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生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记叙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3.梳理文章思路:从叙事过程看,全文共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1-7)

第二部分(8-31)

第三部分(32-42)

第四部分(43-44)

三、合作探究

1.文章中的蜡烛除了实指“蜡烛”外,还有没有其他深刻的含义?

1) 2) 3)

2.珍藏了45年的结婚蜡烛点燃在红军战士的坟头,老妇人又静静地在寒夜守护着红军战士。全文就是这样在诗意般的境界中抒写了那“不会熄灭的火焰”,这样的结尾又有怎样的含意?

3.这篇战地通讯非常感人,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这样的艺术效果是怎样产生的?事件感人、人物感人(选材上、写法上如突出环境、突出蜡烛等细节)事件感人的因素:1)环境和战争场面

2)老妇的行动、动作描写

3)外物的衬托

5.谁来总结一下老妇人的形象?6.老妇人拿出自己珍藏多年的蜡烛出来说明了什么?并说说这个人物形象身上寄托着作者怎样的感情。

四、拓展延伸,

我们经常什么时候、什么场合用到蜡烛?蜡烛在不同的场合和不同的时间都代

表不同的寓意。

达标案

五、达标测评

(一)、选择下列加粗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偷袭(xí)手臂(bai)珍藏(cáng)B.附近(fǔ)埋葬(zàng)掩护yǎn)C.间歇(jiàn)地窖(jiào)匍匐(pú)D.瓦砾(lì)腋窝(ya)僵硬(yang)(二)解释下列词语及加粗字的意思

1.精疲力竭:2.名副其实:3.永垂不朽:

(三)对下列句中标点符号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老妇人育乞西本来住在那座房屋的第二层,这是她死了的男人——守桥的更夫留给她的。(破折号表示解释)

B.走了不多几步,她马上找到她要的东西了:一个大的炮弹坑。(冒号表示解释)C.她双手捧起弹坑四周的浮土(浮土有这么多),一捧一捧慢慢地放在死者身上。(括号表示补充说明)

(四)阅读

①拂晓前,契柯拉耶夫所属的那一连红军,在猛烈的炮火掩护下,直奔()方场,占领了那座桥。

②隔了一两个小时,天色已经大亮。红军的坦克紧跟着步兵过桥去了。战斗在河的对岸进行着,再没有炮弹落在方场上。

③这时候,连长派了几个士兵去找契柯拉耶夫的尸身,打算把他和今天早上战死的战士一同埋葬。

④那几个士兵到处找契柯拉耶夫的尸身——可是找不着。突然,有一个士兵吃惊地大声叫了起来。

⑤“看呀!”那红军说

⑥大家都朝他指点的方向看。

⑦在已经被破坏的铁栏杆附近,耸立着一个小小的坟堆。一支蜡烛,旁边还有生锈的洋铁片给它挡住了风,在坟堆上闪耀着柔和的火焰。蜡烛快点完了,烛芯快给蜡泪淹没了,但是那一朵小火花依然在闪烁。

⑧站在坟旁的红军士兵们立刻脱下了帽子。他们围着坟堆,静默地站着,看着这渐渐暗淡下去的烛光。

六、布置作业:完成综合能力训练课内部分

七、学后记:

课题:《芦花荡》

学习目标

1、感知老头子的英雄性格、传奇色彩;学会复述课文情节;

2、细心揣摩景物描写的妙处,提高自己的描写能力;

3、懂得中国人民是不可征服的,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人民。

学习重点:

1、体味这个老头子英雄故事的传奇色彩,

2、学会概括性复述课文情节;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作者介绍及背景:

1、作者介绍

预习

一.给加点字注音

悠.闲()疟.子()寒噤.()吆喝

..()蹿.()

仄.歪()飒飒

..()泅.着()转弯抹.角()张皇.失措()

三.梳理文章思路。

1.快速默读课文,理清记叙要素,复述故事情节,把握课文内容。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思考并明确下列问题:

1、本文体裁?这种体裁的三要素是什么?

体裁:

三要素:生动的,完整的,人物活动的。

2、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试用几句话进行概括。

3、本文的主人公是谁?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刻画人物的?画出来分析。

主人公:刻画手法:

4、故事主要表现老头子的什么性格?哪些内容表现出来的?

(1)老头子的英雄性格首先表现在他,年龄将近六十岁了,可是他像青壮年一样,充满了活力,无所畏惧,为苇塘里的部队输送粮食等。

(2)还表现在他具有上,他对同胞姐妹充满了挚爱,对日本鬼子满怀仇恨,大菱受了伤,他说:“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并且付诸实际行动。

(3)还表现在他的上,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说:“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他送两个女孩子进苇塘,在过封锁线时,认为万无一失,女孩子受了伤,他觉得丢人现眼,没脸见人。这些都体现了他的。

(4)还表现在上。他为了给大菱报仇,预先在水中设好埋伏。然后在船头放一大捆新鲜的莲蓬,引诱鬼子上当,把他们引入埋伏圈,然后痛打鬼子。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

故事主要表现老头子的什么性格?

二、研讨文章,

人物性格探究

1、如何理解“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一句中“过于”二字?

“这一性格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答:

人物描写艺术探究

1、用强烈的反差来渲染老英雄的传奇色彩

2、英雄的行为:

反衬:女孩的怀疑————对话描写

在叙述的过程中只写其然,不写其所以然,让读者回味其所以然,使传奇色彩

显得更为浓郁。

3、你认为本文的主题是什么?体会老头形象的现实意义。

三、环境描写:

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不单纯是一种点缀,而是蕴涵着深远的寄寓。从文中找出,仔细体味环境描写的作用.

四、学后记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学习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比较阅读,品味文中富有特色的语言。

学习重点:

1.掌握本文的语言特色。

2.了解雨果的伟大情操。

自主学习:

1. 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划出生字、生词并积累下来。

2.搜集整理有关作者及圆明园的资料。

知识储备:

1.反语:用正面话来表达反面意思,或用反面话来表达正面意思的手法叫反语或正话反说。

2.反语一般有两类:

①表示讽刺的反语。它在敌对性论战中用得较为普遍,多对敌人或不良风气、现象时运用,特别用在批判揭露方面,具有辛辣讽刺、幽默有趣的效果,使文章富有战斗性和嘲讽性。

②表亲昵、幽默的反语。它一般用于日常生活中,对待同盟者和自己亲近的人运用。还有用反语表示亲昵色彩,一般是用消极性词语来表现美好的感情。如,用“死丫头”、“淘气包”来称呼自己的子女,都是一种反语的昵称。写作中运用这种手法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导入教学:

圆明园是圆明、万春、长春三园的总称。圆明园坐落在北京西郊海淀区北部。始建于1709年,历时150年陆续建成。它是清朝五代皇帝倾心营造的皇家营苑,清王朝倾全国物力,集无数精工巧匠填湖堆山,种植奇花异木,集国内外名胜40景建成大型建筑物145处,内收难以计数的艺术珍品和图书文物。除具有中国风格的庭院外,长春园内还有海晏堂、远瀛观等西洋风格的建筑群,被世人冠以“万园之园”、“世界园林的典范”、“东方凡尔赛宫”等诸多美名。这里有碧波荡漾的福海,有秀美的夕阳晚照有如梦似幻的仙山亭,还有无数的奇珍异宝。然而,现在的圆明园已经残破不堪,那曾经宏伟壮丽的大理石柱廊孤独的站立在高远的天空下,似乎还在回味着往日的辉煌……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文章,从一个侧面了解这段屈辱的历史。

整体感知:

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主要内容:描述了瑰宝般的建筑——圆明园,谴责了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思想情感:对圆明园的热情赞美,对英法联军的强烈谴责。

合作探究:

1.自读1-4段,找出雨果评价圆明园的句子并对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进行赏析。

2.自读5-10段,找出雨果讽刺侵略者的句子并对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进行赏析。

3.作者对圆明园的评价和对侵略者的嘲讽表明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性格特征?

提示:英法联军远征中国,作为一名法国人很容易被当局制造的舆论所蒙蔽,易被狭隘的爱国狂热所支配。而雨果却有清醒的头脑、公正的立场,真是难能可贵!他珍视人类文明成果,尊重文明的创造者,他盛赞圆明园的文化艺术价值,盛赞这一世界奇迹的创造者(中华民族是一个“超人的民族”),表达了他对中国人民的同情和尊重。雨果把上尉征求意见的机会变成向强盗政府提出抗议的机会,谴责侵略者的贪婪、野蛮、无耻,表现了他明辨是非的良知和正直不阿的人格。

课堂检测:

1.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下列一项是()

A.这不是一件稀有的、独一无二的作品。

B.请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手忙脚乱的洞府。

C.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

D.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

2.雨果,________国作家,代表作有小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希腊有________,埃及有________,罗马有________,巴黎有________,而东方有___________。书信的开头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尾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结尾最好有敬祝语。3.请摘录信中赞美圆明园的语句,并细细体味所含的思想感情。对后文写对圆明园的破坏起什么作用?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5~9题。

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另一个强盗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我们看到,这整个事件还与额尔金的名字有关,这名字又使人不能不忆起巴特农神庙。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我们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的博物馆。那儿不仅仅有艺术珍品,还有大堆的金银制品。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故事。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不过,我要抗议,感谢您给了我这样一个抗议的机会。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法兰西帝国吞下了这次胜利的一半赃物,今天,帝国居然还天真地以为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把圆明园富丽堂皇的破烂拿来展出。我希望(),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

现在,我证实,发生了一次偷窃,有两名窃贼。

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4.填写文中空缺的三处词语。

5.“这个奇迹”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强盗”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用了_________修辞手法。

“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画出讽刺侵略者的语句,谈谈蕴含其中的感情。

7.从全文来看,结尾句和__________________照应,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修辞手法。8.概括本文段的中心意思。

5课题:《亲爱的爸爸妈妈》

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主题; 2、体会议论和描写的作用,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 3、教育学生热爱和平,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自学部分

自学要求:独立完成下列学习内容

自学内容:P33--41页,完成以下问题:

1自己查阅,了解作者聂华苓和本课的写作背景。

2利用工具书查出生字词并快速掌握。

3熟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自学检测

1.给加点的字注音。

荒谬()纳粹()蜿蜒()恍惚()屹立()憧憬()杀戮()盟誓()悼念()缭绕()

2.解释下列词语。杀戮:憧憬:荒谬:屹立:

3.选择恰当的词填空。

人已满山满谷。人潮仍沿着山路__________。(泻下走下涌来滚来)

4.聂华苓,美籍华裔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等,其代表作品为,被列入亚洲小说一百强。

5.通过预习课文,你了解了哪些内容?这是一篇关于什么主题的文章?

二、课堂延伸

知识拓展

默读课文后自主思考下列问题:

1.文前面为什么引用萨特的话?萨特说记忆是“沉重”的,又说是“美丽”的,这如何理解?

2.为什么说“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合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类似的景物描写还有哪些?有什么作用?

3.文中引用迪桑卡的诗包含怎样的思想感情?

4.“世世代代‘人’的声音”一句,为什么给“人”加了引号?

能力提升

1.六十几位作家聚在一起讨论,发言一定很多,作者只记了三四个人的发言,为什么特别记下西德作家与日本人的发言?

2联系相关历史资料及民族心理等方面的知识分析面对类似的问题为什么在认识上会有天壤之别?当堂检测

1.在括号内填写引用的作用。

引号的作用有:A.引用B.特殊含义C.强调作用。

(1)世世代代“人”的声音,在诗和音乐的韵律中,响彻云霄,响遍山谷。()

(2)我们一共六十几位作家,从世界许多地区应邀讨论“放逐与文学”。()

(3)“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也建在当年日军集体屠杀中国人的地点。()

2.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方法。

(1)没有仇恨,没有愤怒,只有悲哀,只有记忆,只有警告。

(2)多少人记得呢?世界上多少人知道呢?人,是健忘的。不记仇,很对。但是不能忘记。(3)历史、现实,在雨中融合了——融成一幅悲哀而美丽、真实而荒谬的画面。

(4)纳粹将其所有的愤怒残酷地发泄在这个温和的小城里。

3.请以“历史告诉我们”为题作文,说说你学完本文后的感想。

4.选做题,阅读下列文段后回答问题:

在人类历史上,恐怕没有比日军在南京的杀人竞赛更残暴、更无人性的了。

1937年12月的《东京日日新闻》刊登了这样一幅照片:两个日本军官,各举战刀,狰狞而笑,标题是“超纪录的百人斩”。照片左侧有“百人斩竞争之两将校”的注释,津津乐道地报道了两个日本军官如何在中国南京紫金山麓进行一场杀人竞赛,如何在一大堆砍下的中国人头旁含笑论胜负。

两个杀人狂属日军第16师团富山大队,一个叫向井敏明,炮兵小队长,一个叫

野田岩,副官。

1937年12月英文《日本公告》是这样报道的:

“向井敏明少尉和野田岩少尉举行杀人友谊比赛,看谁能在完全占领南京之前,首先杀死100名中国人,现在他们的比赛将要接近尾声。朝日新闻从前线发回的报道说,星期日,他们的比赛成绩如下:向井敏明少尉,杀死89人,野田岩少尉,杀死78人。目前胜负难以分清,比赛还在继续。”1937年12月《大美晚报》接着这样报道:

“12月10日中午,两人各执已成缺口之刀,会聚一起,野田说:‘我已经杀105人,你杀了多少?’向井说:‘我都已经杀了106人。’两人相视哈哈大笑,向井多赢了一个人,但无法确定谁先杀到100人。两人相约比赛目标发展到150人。从昨日开始,他们已向杀150人的目标努力。”

经1946年2月中国南京军事法庭查证,在短短的几个月中,按比较保守的

统计,侵华日军集中和分散屠杀中国南京军民34万人。

半个世纪过去了,浩浩长江依然奔腾向前,无止无息。

朋友,当我们回顾历史时,我们不能只有四大发明,文明古国,开元盛世,丝路花雨,也应该有南京大屠杀。我无需更多的议论,我只希望像我一样年轻的战友,年轻的同胞,记住这惨绝人寰的灾难,记住这中华民族的奇耻大辱,它会让我们更加明确今后的路该怎么走。

1.用文中的词语为侵华日军在南京的杀人竞赛定性。

2.这篇记叙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展开记叙的?

五年级上学期第一单元导学案

第一单元导学案 课题:我的写作梦(第一课时)主备人 学习目标: 1、学习文中的生子新词; 2、课文围绕写作梦写了哪些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3、自学第一、第六小节诗,抓重点词和两个比喻句感悟诗的意境和情趣。学习重点: 课文围绕写作梦写了哪些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学习难点: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方法指导: 1、生字词的学习在预习时就要完成,掌握多音字在本课中的读音,有利于把课文读通读懂。 2、叙事诗有一定的叙事情节,抓住了主要情节就是抓住了主要内用,从而更能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3、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对理解全文有很大的帮助。可以结合上文来理解。 孩子们,童年是一首歌,旋律中跳动着快乐的音符;童年是一幅 画,画卷中描绘着多彩的岁月;童年是一首诗,字里行间充满了梦 想与坚持。今天让我们走进一个孩子的童年,去体会他丰富的情感, 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这篇课文是一首“叙事诗”。叙事诗是运用诗歌的语言,通过某一 特定的生活场景,表现人物或事件的相互联系,创造优美的已经, 真实地表现情感的文学样式。 基础闯关: 1、大声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在课文中划记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可以和组内的组员交流,然后完成下面的题目。 看拼音写词语: piān zhāng gē zi jiǎo jiàn qiān yìn chúxù ( ) () ( ) ( ) ( ) tóu gǎo diǎn zhe jiǎo chén diān diān ( ) ( ) ( ) 给多音字组词: 载zài( ) 扇shān() 塞sāi () 载zǎi() 扇shàn( ) 塞sè() 塞sài () 2、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围绕写作梦写了那几件事,用简洁的 语言写在下面。 3、用心朗读第一节和第六节诗,想想看,你能体会到什么? “踮起脚”、“沉甸甸”、“托起”这几个词写出了“我”的()和()。 这两节中作者把投寄作品分别比作()和(),写出 了“我”()和()的生活态度。 通过自学和小组合作,以上的任务你一定能完成!下面再来挑战一 下自己吧! 阅读快乐岛: 静心默读第一、第六节诗歌,想一想作者为什么把绿色的邮筒比作 “一只大大的储蓄罐”,把你的理解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然后写下 来。 教师教法: 1、教师用诗 意的语言导 入新课。 2、学生自读 课文并作相 应的批注, 老师巡视。 3、学生独立 答题,组内 互查,班内 代表反馈。 4、学生独立 默读课文, 独立答题, 然后组内交 流,再派代 表进行班内 交流。 5、组内先说 后写,再班 级内反馈。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时观察物体1导学案.doc

学校 班级 姓名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观察物体是“空间与几何”这一领域的内容,在不同学段有着不同的要求。本单元的内容属于第二学段,通过观察、拼摆较为抽象的几何形体,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让学生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形状。教材在编排上不仅设计了观察活动,而且设计了需要学生进行想象、猜测和推理进行探究的活动,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为之后正式学习投影和三视图的有关知识奠定感性认识和基础。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观察物体的感性经验,并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已经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而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还要求学生学会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设计观察和拼搭等活动,为自己和学生准备好教具与学具。同时在进行观察和拼搭的活动中,要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交流。因为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经历观察、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切不可让教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来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亲自思考。要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理清思路,互相启发。 三、学习目标 (一)知识技能: 1、让学生经历观察和操作的过程,从中认识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形状是不同的,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物体形状。 数学思考:能根据已有的图形,用各种方法拼搭相应立体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2、问题解决:通过拼搭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二)情感态度: 1.通过选取熟悉的环境和物体作为观察对象,联系生活经验,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2.通过合作交流,养成学生互助、合作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交流和表达能力。 四、课时划分:2课时 1、观察物体……………………………………………………………1课时 2、练习二………………………………………………………………1课时

新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导学案

负数的初步认识(一) 小组姓名 学习内容:第1—3页的例1和例2,以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一第1—6题 学习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的作用,感受运用负数的需要和方便。 2.使学生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法和写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3.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重难点 1.认识正数和负数以及读法和写法。 2.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预习学案 1.游戏:我们来玩个游戏轻松一下,游戏叫做大反串。游戏时:老师说一句话,请你说出与它相反意思的话。 ①向上看②向前走200米③电梯上升15层④零上10摄氏度 自主交流 1、温度计的认识

(1)认识温度计,理解用正负数来表示零上和零下的温度。 ①“。”表示度,“℃”表示摄氏度。0 摄氏度是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 ②零上和零下是一对反义词,零上温度用“+”表示,“+”是正号,读作“正”。零下温度用“—”表示,“—”是负号,读作负。 合作探究 自学课本的例1. 1.你能看出那一天三个城市的气温各是多少吗? 2.南京的气温和三亚比怎么样?南京的气温和哈尔滨的比怎么样? 3.三亚和哈尔滨的气温一样吗?不一样在哪里? 4、讨论交流:你能用巧妙的方法来记录这这些地方的气温吗? 零上20 ℃记作﹙﹚,零下20 ℃记作﹙﹚ 小结:通过刚才对三个城市的温度的了解,我们知道,记录温度时,以0℃为界线, 零上4摄氏度记作:() 零下4摄氏度记作:() “+4”读作正四,是一个正数, +4也可以写作4; “-4”读作负四,是一个负数。 (二)学习书本例2X k B 1 . c o m 1、你从图中能知道些什么? 2、你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表示这两个海拔高度吗? 以海平面为基准,比海平面高8 844.43米,可以记作:﹙﹚米;比海平面低155米,可以记作:﹙﹚米。 3、观察这些数,你能把它们分类吗? + 4、19、,- 4、- 11、- 7、+ 8 844.43、- 155 、0 你为什么这样分? 小结:像+4、19、+8844这样的数都是()数。像-4、-11、-155这样的数都是 ()数。()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数都大于0,()数都小于0。 练习: 1、完成课本第2页的“练一练。 (1)0为什么不写? (2)观察这些正数,你发现了什么? 2、完成“练习一”1----6题。

(完整版)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第一单元.doc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导学案 年级五学科语文课型新授授课教师 设计时间总课时 1 授课时间 学习内容1、白鹭(一) 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学习准备 导 学 过 程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 12 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初步理清散文的条理,并学习第一小节。 联系课文内容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多媒体课件 集体备课二度备课 一、情境导入: 1 、揭示课题后播放PPT:夕阳西下,美 丽的河塘边,草色青青,芦苇茂密,一群白鹭, 有的凌空展翅,有的站立枝头,有的突然一头栽 入水中叼起一条鱼来。 2、学生谈感受,重温杜甫的名句“两个黄 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3、作者从哪几方面白鹭的美呢?让我们 一起来欣赏课文。 二、自读课文: 1、出示自读要求: (1)读准字音,圈画出生字词,为生字注 音,难读的读音,多读几遍,难写的生字,多书 空几遍。 (2)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自己理解 词语的意思。

(3)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作者从哪几 方面写出了白鹭的美”呢? 2、合作探究学习引导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 顺的地方。 提示读音:“ 蓑”是平舌音,声母是“S”; “嗜” 是翘舌音,声母是“ Sh”;“喙”读“hui ”。 2、指名回答作者从哪几方面写出了白鹭的 美? (颜色、身段、觅食、栖息、飞行等) 3、选择自己的最喜欢的段落读一读,要读 出喜爱的意韵来,其他同学评。 四、指导书写 1、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然后指 名板演。 2、教师引导评价,适当范写。 3、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辅导。 五、作业 1、按课后要求 3,练读课文,达到背诵; 2、抄写生字词 板书设计 导学反思

高二英语必修五第一单元导学案

Unit 1 Words and expressions 预习案 TaskⅠ词性变化 1. science (n. )科学→_____________ (adj. )科学的→____________ (n.)科学家 2. conclude (vt. & vi. )结束; 推断出→_______________ (n. )结论; 结束 3. analyse (vt.)分析→__________(n.)分析 4. attend (vt. )照顾; 护理; 出席; 参加→_____________ (n. )出席, 到场; 看护; 照料 5. _____________ (n.) 医生,内科医师→physics (n.) 物理学 6. expose (vt. )暴露; 揭露; 使曝光→________________(n. )暴露; 曝晒; 揭发 7. foresee(vt) ___________(过去式) –____________(过去分词) 预见,预知 8. pollute (vt. )污染; 弄脏→______________(n. )污染 9. announce (vt. )宣布; 通告→_________________ (n. )宣布; 通告 10. instruct (vt. )命令; 指示; 教导→_________________ (n. )命令; 指示 11. responsible (adj.) 有责任的,负责的→_______________ (n.) 责任,职责,义务 12. construct (vt.) 建设,修建→________________ (n.) 建设,建筑物 13. contribute (vt & vi.) 捐献,贡献,捐助→____________ (n.) 贡献,捐献,投稿 14. creative (adj) 有创造力的,创造性的,独创的→____________ (vt) 创造,创作 15. put ___________ 提出 16. _______ conclusion(=to conclude)最后 17. expose …_______…(be _________ to)使显露,暴露 18. cure sb.__________…治愈某人…… 19. absorb oneself ________ …(be _____________ in…) 全神贯注于…… 20. suspect sb. _______…疑心某人犯有…… 21. blame sb. ________ sth.因某事儿责备某人 22. blame sth. ________ sb.把某事怪到某人头上 23. be ______ _________ (for..) (因……)应受责备,应负责人 24. be responsible _____…对……负责 25. contribute ______有助于……,捐献 26. apart _______ 除……之外,此外 27. (be) strict _______…对……严格 讲学案 重点词汇学习.阅读并翻译下列句子,体会其用法的不同,并进行归纳总结. 1.conclude e.g ①The meeting concluded without an agreement. ②He concluded his speech with some amusing remarks. ③He concluded from the evidence that she was guilty. ④You should think twice before making the decision. Don’t jump to conclusion. ⑤He _______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room must have been empty. 【拓展】你知道“得出结论”有几种表达方式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ttend He did not attend the meeting yesterday. 出席会议______________ 听演讲______________参加婚礼____________上学_____________去教堂_________ There was no one to attend (on) him but Tina. 伺候/照料_____________ Who will attend ( to )the patient if you go out? I’ll attend to that problem later. 照料,处理,专心于________________ ★【拓展】你知道“参加”有几种表达方式吗?他们有什么不同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辨别: They had a quiet wedding ─only a few friends ______ it. A. joined B. attended C. took part D. join in 3.cure The medicine should cure you of your cold.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导学案

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一花一鸟总关情第一板块:课内课外,自主学习。 (一)预习课文,把握基础。 1.朗读课文。 (1)通读本单元课文,要求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练习快速默读课文,提高默读能力 2.梳理预习,基础达标 (1) 字词检测关,听写必须掌握的词 精巧配合身段适宜白鹤生硬寻常忘却镜匣清晨孤独悠然黄昏恩惠美中不足播种浇水吩咐榨油爱慕体面深夜桂花懂得糕饼茶叶信赖境界享受眼睑深幽垂蔓对()错()个。纠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en fu ting zi jiao shui gao bing wai po lan hua yan mou yan jian xiang shou (二)理清脉络,粗知大意。 1.《白鹭》是著名作家写的一篇散文,本文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白鹭颜色的()、身段的()以及觅食、()、()的韵味,给人以美的享受,表达了作者对()之情。 2.《落花生》是著名作家写的。课文按()的顺序,围绕花生写了种花生、()、()、()四件事,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这种写法叫()。 3.《桂花雨》本文以为线索,串联了“我”童年时代的“”和“桂花雨”,流露出作者。 4.《珍珠鸟》文中“我”通过得到了珍珠鸟的信任,进而感受到“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中“美好的境界”指

的是()的境界,这句话告诉我们:。 组长评价: 第二板块:主题探究,品析写法。 精读一《白鹭》 (一)精读感悟 1.作者给我们描绘了几幅图?分别给这几幅图起一个名字。作者对白鹭有怎样的情感?你能找出相应的句子吗? 2. 阅读《白鹭》片段,回答问题。 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色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分则嫌黑。 ①用“————”画出选文中的中心句。 ②本文要赞美的是白鹭,为何要在文中插入对白鹭、朱鹭、苍鹭的描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练笔 课文从两个方面写出了白鹭的精巧。请仿照课文写法,抓住一两个方面简要描述一种小动物,突出它的特点。

五年级英语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时导学案

Period Two 【学习目标】 1、能听、说、认、读,写新单词:Mr Young, Mr Jones, Miss Green,Miss White ,Mr Li ;old, young, funny, kind, strict,; 2、能掌握句型:Who’s your art teacher ? Mr Jones Is he young? Yes, he is.能在具体的语境中运用; 一. Review to understand.(温故知新) 1. Look at these pictures and choose.(两人一组看图,选词填空。) ①. ZhangPeng is __________. ②. Wu Yifan is ___________. ③. Chen Jie is ___________. ④. Sarah has __________ hair. ⑤. Ling Ling has __________ hair. 二.Warm-up (热身活动) Look, read and choose.(看图,读句子,写出人物对应的号号码。) 1. Mr Wang is my science teacher. He is strong and tall. Mr Wang’s number is __________. 2. My Art teacher is Mr Zhang. He is old. He is thin. Mr Zhang’s number is __________. 3. Our math teacher is Mr Liu. He is thin. He is young. Mr Liu’s number is __________. 【小提示】 Mr 意思为“先生”,用于男子姓氏前。还可作为男教师的尊称,用“Mr+姓氏”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导学案

快乐课堂导学案 书是智慧的钥匙。 评价标准: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2、集体亮相,组长分工明确。3、展示姿态自然大方, 快乐课堂导学案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评价标准: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2、集体亮相,组长分工明确。

读书可以感悟人生,这个人生可以是自己的人生,可以是历史的沧桑。 评价标准:1、能主动运用学过的方法,理解课文主要内容。2、积极参与小组活动,认真倾听。3、展示形式有创新,注重 快乐课堂导学案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评价标准: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2、集体亮相,组长分工明确。3、展示姿态自然大方,声音洪亮。4、在交流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3、走遍天下书为侣(第一课时) 主备人沙玉审核人李丽君课型精读 学习目标通过自读自悟,交流展示,我能学会生字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感受作者对阅读的热爱,并受到启示;逐步培养学生“以书为侣”的阅读习惯。. 重点难点理解反复读一本书的原因和方法 内容 环节 学习流程学习笔记个案 自 学 自 悟(7分)一、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学法指导:认读生字词. 要求: (1)会拼读、会组词;(2)字形结构, 将易错字工整地书写在随堂笔记处; (3)会运用多种方式理解词意。 (完成随堂笔记一) 二、默读全文,体会爱书之情 学法指导:课文中哪些语句表达了这种爱书、爱 读书的深厚情感,用“”划出,想一想 你是如何体会到这种情感的? (完成随堂笔记二) 随堂笔记一:本课易错字: 随堂笔记二:课文中哪些语句表达了体会爱书 之情? 等级评定: 快 乐 合 作(10分)A 、小对子:检查自研成果,用红笔互相给出评定等级,并解决自学时遇到的疑难问题。 B、互助组:想一想你是如何体会到这种情感的? C、共同体:确定本组展示方案。 展 示 提 升(20分)展示单元一:带领大家正确认读本课字词,以及本课主要内容。展示单元二:快乐诵读会。(赛读、齐读、挑战读......) 展示单元三:内容大梳理板书呈现。 自 我 检 测(3分)基础题:提高题:

新PEP英语五年级上册导学案完整版

新P E P英语五年级上册 导学案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P E P五年级英语上册第一单元导学案 Unit1What’shelike 第一课时ALet’slearn 设计人:王瑛审核人: 授课人:王瑛 温馨寄语:Agoodbeginningishalfdone.(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学习目标:【Learningaims】 知识目标: 1、能听懂、会说本课时单词及词组: principal,universitystudent,strict,smart,active; 2、能听懂、会说句型:W ho’s… He’sfrom….What’shelike?并能在情景中进行运用; 能力目标: 1、能听懂Let’schant.的歌谣,并按照节奏来念; 2、能运用上节课的词汇进行Pairwork巩固练习; 3、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Readandwrite。 情感目标: 了解学校的有关规章制度用英文怎么说。 (1)能够听说读写四会单词tall,short,strong,old,thin(2)能够听、说、读三会掌握单词young,funny,kind(3)能够听说读写四会句型:Who’syour... He/Sheis...What’she/shelike?He/She’s...并能在生活中准确、自由地运用描述自己的老师、同学。 学习重、难点:

重点:四会单词和三会单词tall,short,strong,old,thinyoung,funny,kind;(2)结合四会句型Who’syour... He/Sheis...What’she/shelike?He/She’s...进一步掌握四会和三会单词 难点:新旧知识的链接、延伸。 学法指导:【Learningguide】 自学(以旧引新)、小组合作、老师指导 知识链接: 三年级学过的句型:“Ithasalongnoseandashorttail.It’ssofunny!”复习strong,tall,short,long,big,small等词,并用这些形容词来描述动物的外部特征。 自主学习: 1、学习Let’s?Learn部分的挂图,用句型He’sstrong….描述课本上的这些老师。 2、listentothetapesometimes.(听录音并小声跟读,注意每个单词的语音语调) 3、用Let’slearn提供的替换句型: Who’syourartteacherMrHu.What’shelike?He’sshortandthin.描述Sarah的其他的两位新老师,练习巩固所学的新词。 合作、展示: 1、评选最佳语音奖:每组派出一位同学清楚流利的读出Let’slearn中的单词,开展竞赛; 2、最优组合:每组派出两位同学练习句型Who’syour... He/Sheis...What’she/shelike?He/She’s... 拓展延伸:

【知识学习】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导学案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导学案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九) 一、教学要求: 、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结合平时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做读书笔记的重要性。 2、使学生懂得平时要认真,持之以恒,形成良好习惯。 3、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图画,使学生了解小学阶段应哪些工具书和为什么使用这些工具书。 4、使学生逐步养成做读书笔记和使用工具书的好习惯,指导学生使用工具书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在做读书笔记时要专注、认真。训练学生查工具书解决读书时的实际问题。逐步养成做读书笔记和使用工具书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结合平时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做读书笔记的重要性。 2、使学生懂得平时要认真,持之以恒,形成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老师想讲一个有趣的故事,请同学们听完后告诉大家,你明白了什么。 2、故事:从前,有人叫汪得净的人,非常喜欢读书,而且态度很认真,分析起他人的来头头是道,朋友们都很佩服。他有一个缺点,就是懒得动笔墨,不愿写读书笔记。有一次,他看到一首诗,认为写得特别好,就认认真真地研究了一番,把这首诗记在脑子里,准备适当的时候介绍给朋友。一天,朋友来看他,他就,两人月前读过一首咏虎的诗,虽然只有四句,却把老虎写活了朋友请他说出来听听,他想了想,说:“第一句好像是什么什么虎,第二句大概是什么什么苦。”朋友不满地说:“既然前两句忘了,就说后两句吧。”他抬起头,来回踱着方步,好半天才说:“第三句真是忘了,好在第四句记得明白些,是狠得很的意思。” 3、学生说说听了故事后明白了什么。 4、引导学生谈谈读书笔记的重要性。 5、小结:读书做笔记可帮助我们加深理解,增强记忆,积累资料,因此,我们应当养成读书做笔记的好习惯。 二、指导观察,适当讲解做笔记的方法。 、指导观察第一页的图。 上面一幅图上的同学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老师在干什么?说说黑板上写了些什么。“不动笔墨不读书”什么意思?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导学案

1—1:小数乘整数(课本2、3页) 设计者:黄保红 学生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 家长签字__________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自学课本第2、3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号的5、6号同学不做。 学习目标: 1、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和算理。 2、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计算。 3、体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带来的学习乐趣。 学习重点:正确进行小数乘整数计算。 学习难点: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学习任务:小数乘整数的意义 1、计算并说说整数乘法的意义 125×8 39×40 12×17 2、阅读教材主题图,理解图意。 3、我准备买个单价是的风筝,要花的钱(列加法算式)(列乘法算式计算);我买的是个单价是的风筝,要花的钱(列加法算式)(列乘法算式计算); 4、我发现小数乘法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就是 5、读教材第2页,理解不同的解题方法。完成教材“做一做”。 学习任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1、145×3=435,1450×3= 14500×3= 145×3000= 2阅读教材第3页例2。理解:计算0.72×5时,先将0.72扩大到它的100倍,变成72,计算出72×5的积后,将积缩小到它的百分之一得到0.72×5

的积。 3计算1.345 ×18时,先把1.345 ,转化成1345,计 算出1345 ×18的积后,又将积。就得到1.345 ×18= (小数末尾的0要划去) 4 完成教材第3页做一做。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各题,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 价) 1、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先将,再按的 法则进行计算,最后。注意积中小数末尾的0 。 2、0.075×33= 0.46×15= 3、因数的小数位数与积的小数位数。 过关检测: 1、1.56 ×17的积有()位小数,0.059×7的积有()小数。 2、5个2.04的和是多少? 3、《小小科学》(月刊)每本5.80元,小华打算订一年的,要花多少钱? 4、填写下面发票的“金额”和“总计金额”。 巨人文化用品商店发票 购货单位:西路小学

最新语文教案: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导学案

最新语文教案: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 册第一单元导学案 《师恩难忘》(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好课文。 2、我会认识和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 成的词语。能正确认读两条绿线内4个二类生字。 3、我会通过给课文分段,理清本文的脉络,并能简要概括各段的 主要意思。 作家链接: 刘绍棠,著名作家。通州儒林村人。他幼年成材,13岁开始发表作品,20岁成为中国作家协会最年轻的会员,是50年代中国文坛的“神童作家”。刘绍棠四十余年文学生涯,历经坎坷,矢志不渝。 长期致力于“中国气派,民族风格,地方特色,乡土气”的创作思想,是当代乡土文学的举旗人。 推荐作家书目: 《我是刘绍棠》、《如是我人》、《蝈笼絮语》、《红帽子随笔》、《青枝绿叶》、《京门脸子》、《敬柳亭说书》、《蛾眉》、《黄 花闺女池塘》。 课前预习: 1、读一读。在书中适当位置留下你阅读、思考的痕迹。 (友情提示: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课文读一两遍,再完成下列题目。)

◆①标注好各小节的序号。 ◆②在你最喜欢的段落前打上“☆”,反复再读两遍。并用“//”试着给课文分段。 ◆③认真读读下面两个句子: △“我在田老师那里学习四年,听了上千个故事,这些故事有如春 雨点点,滋润着我。” △“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 的种子。” 2、写一写。看拼音写词语。 chuī yān guǎi zhàng niàn dao zīrùn xiējiǎo ()() () ()()gōng jìng huǎng rúwěi wěi dòng tīng shēn lín qíjìn () (( () 3、查一查。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引人入 胜:●戛然 而止: ●身临其

pep小学五年级下册英语第一单元导学案

pep小学五年级下册英语第一单元导学案

————————————————————————————————作者:————————————————————————————————日期:

建二小学五下英语学科导学案(第 6 册) 课题Unit1 one day课时7 课时 A.Let’s learn 年级五年级主备人授课人 课型新授班级五年级教学方法交际法、游戏法 学习准备教师准备动词卡片,教学挂图钟表学生准备本课的单词卡片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能听、说、读、写词组:have… class ,do morning exercises, play sports, eat breakfast, eat dinner 2、能听懂问句When do you do morning exercises?并能做出正确的回答At 7 o’clock.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新的语言进行问答练习。 情感目标:教育学生要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和生活习惯。 重点 难点重点:掌握Let’s learn部分的单词:have …class, do morning exercises, play sports, eat breakfast ,eat dinner 五个词组的听、说、读、写;能听懂会说When do you do morning exercises? 并回答At 7 o’clock.. 难点:do morning exercises, 及单词exercise的发音;根据实际情况运用句型:When do you…? I usually …at … 学习过程 导学过程二次备课 自主学习1、让学生复习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动词词组。 2、让学生预习本单元A Let’s learn 部分的动词卡片。 交流展示一、全体学生呼英语励志口号:Knowledge is power.知识就是力量。 二、热身、复习: 1、Let’s do : 三、小班内查练: What day is today ? It’s Monday. What do you have on Mondays? We have English, Chinese…on Mondays. 四、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展示本课学习目标,学生齐读本课学习目标。 五、导入并指导学习新的内容: 学习Let’s learn (1)have … class a. T: Excuse me. What time is it now? S: It’s time for English class. We usually have English class at 9:00 on Mondays. 学生跟读,教师板书:I usually have English class at 9:00 on Mondays. 教师可结合以前学过的其他课程,进行小组活动。并补充孩子们学的另外 的学科:math, Chinese, music, science, art, PE, 1、整点时 间后面加 o’clock 2、时间表 达法的适 当讲解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小数乘法》导学案(共7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1.小数乘整数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我要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运用法则进行计算。 2.我要学会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小数乘整数的计算。 3.我要养成认真、仔细的好习惯。 学习重点: 正确进行小数乘整数计算。 学习难点: 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 数学万花筒 小数是我国最早提出和使用的。早在3世纪,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在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时就提出了把整个个位以下无法标出名称的部分称为徽数。小数的名称是13世纪我国元代数学家朱世杰提出的。在13世纪中叶我国出现了低一格表示小数的记法。在西方,小数出现很晚。直到16世纪,法国数学家克拉维斯首先使用小数点作为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分界的符号。

课前测评: 1.根据250×9=2250 写出下面各式的积。 25×9= 25×90= 25×900 = 2500×9= 2.2.5+2.5+2.5= 2.5 ×()=() 6.3+6.3+6.3+6.3+6.3= ()×()=()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来进行简便计算。 1 3.把0.45扩大到它的100倍是(),把75缩小到它的 100是()。 4.小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5.两个因数相乘(0除外)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积()。 一.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第2页主题图,理解图意。 1、有()位同学去店里买风筝,3.5元的每人买一个需要多少钱?,列加法算式(),列乘法算式()用自己理解的方法算出算式的结果。(把算的方法写在下面) (1).加法算式: (2)乘法算式:怎么计算? 方法一:把3.5元分解成3元和5角,3元×3=()元,5角×3=()角=()元

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小数乘法导学案说课材料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第一课时小数乘整数 【学习内容】 教材P2~3例1、例2及练习一第1、2、3题。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过程与方法:经历将小数乘整数转化为整数乘整数的过程,认识到转化的方法是学习新知识的工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小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学习重点】 理解并掌握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学会转化。 【学习难点】 能够运用算理进行小数乘整数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知识铺垫 用竖式计算 14×9= 35×23= 245×16= 二、合作探究 学习提示1: 1.观察情境图,说说从情境图中能获得哪些信息? 2.求“买3个风筝多少钱”,就是求3个 3.5元的和,可以用加法算,列式为();也可以用乘法算,列式为()。 3.计算:3×3.5= ;独立计算,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4.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的()的简便运算。 学习提示2: 问题:0.72×5= 1.0.72不是钱数,没有元、角、分这样的单位,还能不能计算出结果呢?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计算方法。 2.在计算小数乘整数时,可以用转化的方法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计算。

那么,小数乘整数应该怎样计算,计算时应注意什么呢? 三、巩固练习 练习1:教材第3页做一做第1题 想一想: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 练习2:教材第3页做一做第2题 同桌之间相互谈谈是怎样点小数点的。 练习3:指名板演教材第3页做一做第3题 四、课堂检测 1、计算下列各题。 5.7×6= 24.6×20= 4.32×8= 2、不用计算,直接说出下面算式的结果吗? 148×23=3404 14.8×23=( ) 1.48×23=( ) 0.148×23=( ) ( )×( )=34.04 【板书设计】 小数乘整数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各的简便运算。 【课后作业】 教材第4页练习一第1、2、3题。 【课后反思】 (见教师反思本) 第2课时:小数乘小数 【学习内容】 教材P5~6例3、例4及练习二第1、9题。 0.72 × 5 3.60 72 × 5 360 ÷100 方法2 方法1 0.72 0.72 0.72 0.72 + 0.72 3.60 ×100 最后的0可以去掉

五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一单元第6课时解决问题(1)人教新课标版

第6课时 解决问题(1) (一)复习旧知 计算。 (1)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3.58×0.2 0.5×0.97 0.36×2.4 (2)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35.6×0.56 6.72×3.2 34.03×0.23 (二)探究新知 试一试:先估算,再笔算 (1)纸箱长:3.2 m 宽:2.06 m 一个纸箱的面积超过( )m 2,实际面积是( )m 2。 (2)床长:1.8 m 宽:0.85 m 一张床的占地面积不超过( )m 2,实际占地面积是( )m 2。 知识点:估算 1.先估算地毯的面积,再用计算器计算。 2.小明想买9.6 kg 苹果,每千克苹果4.9元。请你估算一下小明带50元够吗? (一)随堂练习 1.妈妈买4.8 kg 苹果,每千克6元,请你估算下带30元够吗 ? 地毯的面积超过( )m 2,用计算器计算得到的面积是( )m 2。

2.张佳房间的地面是长方形的,长是 3.9 m ,宽是3.11 m。现在要给地面铺上边长为0.4m的正方形地砖,100块够吗?(不计损耗) (二)拓展练习 齐齐有200元钱,给妈妈买了2瓶洗面奶,每瓶49.6元,给爸爸买了1支26.9元的钢笔,给弟弟买了0.8 kg糖果,每千克24.5元。请你估算一下齐齐剩下的钱够买一个50元的书包吗?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一、估算并连线。 22×4.8 2.1×3.8 32×4.9 2.9×3.9 150 12 100 8

二、下表是星星水果店部分水果的价格。 1.北北想买1.8 kg香蕉和2 kg梨,他带30元够吗? 2.悠悠带了70元,她想买1.9 kg樱桃和4 kg香蕉,她带的钱够吗?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导学案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导学案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 课题:2,5的倍数特征课型:新授课时: 学习目标 1. 经历探索2,5的倍数的过程,理解2,5的倍数的特征,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 2. 了解奇数、偶数的含义,能判断一个非0自然数是奇数或偶数。 3. 在观察、猜测和讨论的过程中,提高研究问题的能力。 学习难、重点掌握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及奇数偶数的概念; 灵活运用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及奇数、偶数的概念进行综合 判断。 学具准备 1——100自然数表,数学卡片课件 课堂流程学习过程展示方案整理学案 复习旧知 1、最小的自然数是(),-3是()数,也是()数,整数包括( )、( )和()。 2、根据15×6=90,可知:()是()的倍数,6是90的 (),15是90的(),90是15的()。 小组独立完成 口头展示 导学活动一 一、在1——100数表内找出5的倍数,找规律。(小组讨论交流)

二、在更大的数中尝试一下 120 4560 36000 575 6855 三、验证结果是否正确? 四、验证规律如下: ()的数是5的倍数。 导学活动二 一、在1——100数表内找出2的倍数,找规律。(小组讨论交流) 二、猜测: 三、探索: 四、验证: 五、揭示规律: ()的数是2的倍数。 知识衔接:认识偶数和奇数。口头展示 随机抽号展示 导学活动三变式训练:(按要求写数) (1)写出3个2的倍数。 (2)写出3个5的倍数。 (3)用0,5,6三个数字分别组成一个5的倍数,一个2的倍数,同时是2和5的倍数。 探究:同时是2和5的倍数的特征是什么? 验证结论:()的数同时是2和5的倍数。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导学案

1、窃读记(第一课时) 课型:自学跟踪+合作展示设计人:江波使用人:一审:二审:年级:五年级班级:组名:小主人:编号: 学习目标: 1﹒认识“窃、腋”等7个生字,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等词语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难点: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重点: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习的小主人要做以下事情哟!老师与你 们同行 我们的目标我们同进步 1、自学课文中的7个生字、14个生词。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我会走到 你们的身 边听一听 哦! 我能在组长的 带领下大声地 朗读课文。 预习提示:☆ 林海音(1918—2001),台湾作家。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祖籍台湾省苗栗县,1918年出生于日本大阪。1921年随父母回到台湾;1923年又随全家迁居北京,并在北京城南定居下来。后毕业于北京新闻专科学校,并担

3、理解课题。 4、在文中划出写“我”如饥似渴的读书的句子并抄写。 (预习可以独立完成。也可6人小组合作完成) 自主、合作、探究:☆☆ 一、生字词的学习。 1、由各小组长组织组员学习课文中7个生字、14个生词, 并进行抽读的检测。 2、每个小组用自己组的方式向全班展示生字、词语学习成果,其他小组专心听并纠错。 二、读课文(达到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1.接读课文。(在接读前,各小组在组内接读) 2.接读的学生来说说读书的滋味;听书的学生来说说听书的滋味。 3.根据自己对窃读的理解,对接读的同学进行评价。由评价的同学朗读一遍,全班接读完后在小组内进一步练读。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要是遇 到问题, 我可以随 时到你身 边帮助你 呀! 组员之间要 合作好哦! 我得到了() ☆ 自我评价:☆ 1、我展示了() 2、我点评了() 3、我帮助同学() 4、我学会新知识() 我来评一评老 师: 非常棒棒加油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