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简介

合集下载

十六年前的回忆 李 大 钊 介 绍

十六年前的回忆 李 大 钊 介 绍

李大钊介绍1.李大钊简介李大钊,字守常,河北省乐亭县人,生于1889年10月29日。

1907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学习政治经济。

1913年冬,李大钊怀着忧国忧民的情怀,东渡日本,考入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学习。

当日本帝国主义向袁世凯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后,他积极参加留日学生总会的爱国斗争,他起草的《警告全国父老书》的通电迅速传遍全国,他也因此成为举国闻名的爱国志士。

1916年李大钊回国后,积极参与正在兴起的新文化运动。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极大地鼓舞和启发了李大钊,他先后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和演说。

他宣称:“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1919年,他又发表了《新纪元》《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再论问题与主义》等几十篇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

1920年3月,李大钊在北京大学发起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10月,在李大钊的发起下,北京共产主义小组建立。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李大钊代表党中央指导北方的工作。

在党的二大、三大和四大,他都当选为中央委员。

1926年3月,李大钊领导并亲自参加了北京人民反对日、英帝国主义和反对军阀张作霖、吴佩孚的斗争。

北洋军阀段祺瑞执政府制造了“三一八”惨案,北京一片白色恐怖。

李大钊在极端危险和困难的情况下,继续领导党的北方组织坚持革命斗争。

1927年4月6日,奉系军阀张作霖勾结帝国主义,逮捕了李大钊等80余人。

李大钊备受酷刑,在监狱中,在法庭上,始终大义凛然,坚贞不屈。

4月28日,军阀不顾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舆论的强烈反对和谴责,悍然将李大钊等20位革命者绞杀在西交民巷京师看守所内。

2.李大钊被捕以后李大钊被捕以后,受尽了敌人的残酷拷打和折磨,敌人惨无人道地用竹签敲进他的指缝里,最后竟剥去了他双手的指甲。

但他始终无所畏惧,坚贞不屈,严守党的机密。

1927年4月8日《晨报》报道:李大钊受审问时,“态度甚为从容,毫不惊慌”“着灰布棉袍,青布马褂,俨然一共产党领袖之气概!”同日《顺天时报》也报道:李大钊“精神甚为焕发,态度极为镇静,自称为马克思学说崇信者,对于其他之一切行为,则谓概不知晓”“李无确供”!《晨报》1927年4月17日又报道:李大钊被捕10天来,受到了多次审讯。

李大钊

李大钊

李大钊的革命活动,遭到北洋军阀的仇视,他们下令通缉 李大钊。1927年4月6日,奉系军阀张作霖勾结帝国主义。 在北京逮捕李大钊等80余人。在狱中,李大钊备受酷刑,但 始终严守党的秘密,大义凛然,坚贞不屈。4月28日,北洋 军阀政府不顾社会舆论的强烈反对和谴责,将李大钊等20位 革命者绞杀在西交民巷京师看守所内。临刑前,李大钊慷慨激 昂:“不能因为反动派今天绞死了我,就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 义,共产主义在中国必然得到光辉的胜利”。他高呼“共产党 万岁!”英勇就义,时年38岁。 在全国解放前,李大钊同志 的一部分著作虽曾由他的亲属编集,由鲁迅先生作序,但在反 动统治下一直没有能发行。直到一九五九年,人民出版社才出 版了重新编辑的《李大钊选集》。一九八一年,人民文学出版 社又出版了经过增订的《李大钊诗文选集》。一九八四年,人 民出版社出版了一百一十多万字的《李大钊文集》国共产主义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 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不 仅是我党早期卓越的领导人,而且是学识渊博、勇于开拓的著 名学者,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事业中,占有崇高的 历史地位。
生平事迹
李大钊,字守常,河北乐亭人,生于1889年10月29 日。1907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在北洋法政专门学校 读书时的李大钊,1913年毕业后东渡日本,入东京早稻田大 学政治本科学习。战乱动荡的年代,艰辛备尝的生活,使李大钊 从小养成了忧国忧民的情怀和沉稳坚强的性格。1915年,日 本帝国主义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李大钊积极参加留日 学生的抗议斗争。他起草的通电《警告全国父老书》传遍全国, 他也因此成为著名爱国志士。“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1 916年李大钊回国后,到北京大学任图书馆主任兼经济学教授, 积极投身于正在兴起的新文化运动,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一员主 将。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俄国 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极大地鼓舞和启发了李大钊,他以《新青年》 和《每周评论》等为阵地,相继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 观》、《再论问题与主义》等大量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列宁主 义的著名文章和演说,阐述十月革命的意义,讴歌十月革命的胜 利,旗帜鲜明地批判改良主义,积极领导和推动五四爱国运动的 发展,成为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我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人。

1.ppt李大钊资料

1.ppt李大钊资料

人物简介 李大钊(1889-1927) 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和最早的 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字守常。河北 省乐亭县人。1907年夏至1913年夏,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 校求学。 1913年8月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毕业,在校期间与同学 郭须静一起加入中国社会党,毕业后到北京参加中国社会党活 动。同月中国社会党领袖陈翼龙被杀,社会党被查封,李大钊 逃离北京,避难于家乡乐亭县的祥云岛,后得到天津绅士孙洪 伊的资助,赴日本留学。 入早稻田大学政治科后,开始接触社会主义思想。1914 年组织神州学会,进行反袁活动。次年为反对日本灭亡中国的 “二十一条”,以留日学生总会名义发出《警告全国父老》通 电,号召国人以“破釜沉舟之决心”誓死反抗。 1916年5月回中国,在北京创办《晨钟报》,任总编辑。 旋辞职,任《甲寅日刊》编辑,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1918年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后任经济、历史等系教授, 参与编辑《新青年》,并和陈独秀创办《每周评论》,推动共 产主义。 1920年,和陈独秀酝酿组建中国共产党,发起组织马克 思学说研究会。同年10月,和邓中夏、高君宇、何孟雄等一同 建立北京共产主义小组。 中共建党后,任二、三、四届中央 委员。 1922年,李大钊根据共产国际指示,赴上海会见孙中山。 1924年,参与“国共合作”,出席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 表大会,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任国民党第一届中央执委。 李大钊曾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演说:“本人原 为苏联党员、第三国际共产党员……。”
4月28日,李大钊等20名国共人员被以“和苏俄里通外国” 为罪名绞刑处决,时年38岁。20名遇难者中,第一个受刑的就 是李大钊,最后一名为张挹兰(女)。为了折磨李大钊,竟绞 了他三次,历时28分钟(一说48分钟)。另说,李大钊要求对 自己实施绞刑而非枪决,为此,张作霖还自掏腰包从欧洲进口 了一具绞刑架,但是,刽子手因为不熟悉新刑具性能而把李大 钊绞了三次。

李大钊简介

李大钊简介

1927年志在北京被捕入狱。他受尽各种严刑 拷问,始终反动坚贞不屈、大义凛然,惨遭 反动军阀杀害,牺牲时年仅38岁。
主要文章
《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庶民的胜利》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再论问题与主义》 《新纪元》 《晨钟之使命——青春中华之创造》 《青春》
李大钊,字守常,河北乐亭人,生于1889年10月29 日。 1907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 1913年,他东渡日本,就读于东京早稻田大学,开始 接触社会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学说。 1916年李大钊回国后,到北京大学任图书馆主任兼经 济学教授,积极投身于正在兴起的新变化运动,成为 新变化运动的一员主将。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 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同志 对李大钊的评价
李大钊的壮烈牺牲,毛泽东为之悲痛,并始终对他深深 地敬仰与怀念。 延安时期,毛泽东在同斯诺谈话时曾谈到他。 1945年在中共七大上,毛泽东又谈到他:五四运动中, 李大钊和陈独秀是代表左翼的,“我们是他们那一代人的学 生”。 1949年3月25日,毛泽东即将抵达北平时,心中不胜感慨, 他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30年了!30年前,我为了寻求救 国救民的真理而奔波。还不错,吃了不少苦头,在北平遇到 了一个大好人,就是李大钊同志。在他的帮助下,我才成为 一个马列主义者。可惜呀,他已经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他是我真正的好老师。没有他的指点和教导,我今天还不知 在哪里呢!”
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 和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
李大钊同志是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伟大的 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 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不仅是我党早期卓越 的领导人,而且是学识渊博、勇于开拓的著名学 者,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事业中,占 有崇高的历史地位。

历史名人介绍51李大钊

历史名人介绍51李大钊

英年早逝
高呼“共产党万岁!”英勇就义
李大钊的革命活动,遭到北洋军阀的仇视,他们下令通缉李大钊。1927年4月6日,奉系军 阀张作霖勾结帝国主义。在北京逮捕李大钊等80余人。 在狱中,李大钊备受酷刑,但始终严守党的秘密,大义凛然,坚贞不屈。 4月28日,北洋军阀政府不顾社会舆论的强烈反对和谴责,将李大钊等20位革命者绞杀在 西交民巷京师看守所内。临刑前,李大钊慷慨激昂:“不能因为反动派今天绞死了我,就 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共产主义在中国必然得到光辉的胜利”。他高呼“共产党万岁!” 英勇就义,时年38岁。
勇往奋进以赴之
瘅精瘁力以成之”、“断头流血以从之”
李大钊同志率先在中国介绍、宣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是二十世纪初中国的播火者。俄国十月革 命胜利后,他接受了他认为是真正能够拯救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学说,开始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 在北洋军阀统治下的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何其艰难,但他以开拓者的无畏姿态,旗帜鲜明地指 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时代的真理,是“拯救中国的导星”,并积极付诸行动。正是李大钊同志等 一批革命家的艰辛努力,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使大批先进青年接受马克思主义走 上革命道路,也推动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密切结合,使中国工人阶级发展成为用马克思主义武 装起来的自为阶级。这一切,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和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李大钊同 志对信仰和真理矢志不移,为传播和实践马克思主义而英勇献身,真正做到了自己所说的“勇往 奋进以赴之”、“瘅精瘁力以成之”、“断头流血以从之”。
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从此中国革命的 面貌为之一新。李大钊和陈独秀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李大 钊负责党在北方的全面工作,并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方区分部主任。在党的三大和四 大上,李大钊都当选为中央委员。1922年到1924年初,李大钊频繁地奔走于大江南北,多 次代表共产党与孙中山会谈,为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呕心沥血,做了大量工作。

五四风雷剧本人物简介

五四风雷剧本人物简介

五四风雷剧本人物简介
李大钊人物简介:
李大钊(1889年10月29日-1927年4月28日),字守常,河北乐亭人,毕业于早稻田大学。

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是学识渊博、勇于开拓的著名学者。

他为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做了大量工作。

1919年,参与领导五四运动;1921年7月,促进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是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和早期的领导者之一。

陈独秀人物简介:
陈独秀(1879年10月9日-1942年5月27日),原名陈庆同,官名陈乾生,字仲甫,号实庵,出生于安徽怀宁,中国近现代史上伟大的爱国者、革命家、启蒙思想家、民主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和早期领导者之一。

他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创办了著名白话文刊物《新青年》,也是五四运动的精神领袖。

1927年7月离开中共中央。

1929年11月因就中东路事件发表不同意见而被中国共产党中央开除党籍。

1931年5月被推选为中国托派组织的中央书记。

1932年10月被国民政府逮捕,判刑后囚禁于南京。

抗日战争爆
发后,他于1937年8月出狱,先后住在武汉、重庆,最后长期居住于四川江津(今属重庆市)。

1942年5月27日逝世。

李大钊简介

李大钊简介

李大钊李大钊,字守常,1889年10月29日出生于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坨村一个书香世家。

他自幼父母双亡,由祖父李如珍抚养成人。

1905年入永平府中学学习,1907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

在校期间,他深受其老师、后为辛亥革命烈士白雅雨的影响,“目睹在帝国主义侵略下的国家危亡局势和社会黑暗状况,激发了爱国热忱,立志要为苦难的中国寻求出路”。

辛亥革命后,因愤恨窃国大盗袁世凯的统治,于1913年冬,得到友人资助,东渡日本,就读于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开始接触社会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学说。

当日本向袁世凯政府提出二十一条亡国条件后,他积极参加留日学生总会的爱国斗争,并担任总会的文牍干事,向国内寄发《警告全国父老书》。

这篇慷慨激昂的通电迅速传遍全国,对国内人民的反日爱国运动起了推动作用。

1916年5月,他提前中止了学业,怀着“冲决历史之桎梏,涤荡历史之积秽,新造民族之生命,挽回民族之青春”的激情,为创造一个新的“青春之中华”的事业,启程回国,到了上海。

同年7月,卖国贼袁世凯死后不久,李大钊应汤化龙、孙洪伊的邀请,到北京办报,担任《晨钟报》的总编辑。

他在报上连续撰写了10多篇文章,揭露军阀、官僚、政客的罪恶行径,引起了掌握该报实权的“宪法研究会”政客们的不满。

为了坚持真理,他断然辞职。

又担任《宪法公言》杂志的撰稿人。

在《甲寅日刊》上,他发表了诸如《孔子与宪法》、《自然的伦理观与孔子》等许多篇反对军阀统治和封建文化的文章,“积极抨击以孔子为偶像的旧礼教、旧道德,向当时抬出孔子来维护自己统治的反动势力展开猛烈的斗争”。

7月,“张勋复辟”帝制,李大钊避走上海。

不久,张勋被赶下台,他又于11月返京。

1918年1月,经章士钊推荐,李大钊担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随后还兼任经济学教授。

他到北大后,很快就参加了由陈独秀主办的、成为当时新文化旗帜的刊物《新青年》编辑部的工作。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李大钊受到极大鼓舞和启发,他在1918年下半年,开始传播马克思主义,同时积极参与新文化运动。

李大钊简介

李大钊简介

李大钊原本是一个学者。他是通过探索救国救民的 真理走上革命道路的。当他成为一个革命者以后,他把 自己的主要精力投入了革命斗争。他不仅运用马克思主 义对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索,而且, 在党的组织工作和宣传工作、工人运动、农民运动、统 一战线工作、军事工作、少数民族工作等几乎所有的战 线上,都活跃着他的不知疲倦的身影,都留下了他的辉 耀史册的业绩。从开始进行建党活动到最后牺牲,仅只 七八年的时间。在这样短暂的时间里,他竟然为中国人 民、为党的事业作出了那么巨大的、多方面的贡献,这 不能不令人惊叹和感佩。 除此之外,李大钊的气节和操守也是非常崇高的。 在他的身上,凝结着中华民族的许多美德,也体现了中 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传统。
革命先驱李大钊先生
李大钊 生平年表
1889年10月29日 字守常 生于河北省乐亭 县大黑坨村。生时,父亲已因肺病逝世 1891年2月 母亲逝世。大钊同志“在襁褓 中,即失怙恃,既无兄弟,又鲜姐妹,为一 垂老之祖父抚养成人。” 1895年 到附近黄瓜口村从塾师单子鳌读书。 塾师为之起学名耆年,字寿昌。以后改名大 钊,字守常。 1898年 到小黑坨村从塾师赵辉斗读书。以后,又到井家坨举人宋某家从黄 玉堂老师读书。 1905年 考入永平府中学。“自束发受书,即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业。” 1907年 到天津投考学校。“感于国势之危迫,急思深研政理,求得挽救民 族、振奋国群之良策”,考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 1910年 参加北洋法政学校罢课活动,要求清朝政府开设国会。
一九一九年四月底,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来,北京学生痛感 亡国灭种之祸迫在眉睫,五月四日,三千余人齐聚天安门广场,集会游行,高 喊“内除国贼,外争国权”口号,痛殴章宗祥,火烧赵家楼,轰轰烈烈的爱国 运动爆发了。李大钊密切注视运动进展逐步引向深入。学生被捕后,他和蔡元 培等积极营救;蔡元培被逼辞职出走,反动派阴谋改组北京大学,李大钊便联 合其他教职员奋起抗议。沙滩红楼里他那北大图书馆主任办公室,成了革命青 年经常聚会的场所。他常与学生领袖们在这里交流运动进展情况,研究深入的 办法,给青年们以直接指导。五月十八日,大钊同志在《每周评论》上发表 《秘密外交与强盗世界》一文,为运动的深入提出了明确目标。他明确指出: “不止夺取山东的是我们的仇敌,这强盗世界中的一切强盗团体、秘密外交这 一类的强盗行为,都是我们的仇敌啊!”他说,我们的目的决不“单是打死几 个人,开几个公民大会”,而是要以“民族自决、世界改造的精神,把这强盗 世界推翻”。 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达到了,但中国反帝反封建的任务远没完成,革命青 年任重道远。这时,李大钊同志及时教育青年切莫对反动派产生幻想。引导大 家坚持斗争,把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进行到底。他说:“真正的解放,不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大钊简介
李大钊(1889-1927 )字守常,河北乐亭人。

1913年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毕业。

赴日本留学,入早稻田大学政治科,开始接触社会主义思想。

1914年组织神州学会,进行反袁活动。

次年为反对日本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以留日学生总会名义发出《警告全国父老》通电,号召国人以“破釜沉舟之决心”誓死反抗。

1916年5月回国,在北京创办《晨钟报》,任总编辑。

旋辞职,任《甲寅日刊》编辑,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1918年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发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号召全国人民走十月革命的道路。

积极参加五四运动,对运动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1919年参加创建少年中国学会,任《少年中国》月刊编辑主任。

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是中国最早比较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学说三个组成部分的文章。

与提倡实用主义的胡适展开“问题与主义”论战。

1920年3月与前来北京的共产国际远东局局长魏金斯基和马迈耶夫等商谈建立中国共产党问题。

10月成立北京共产党小组。

11月建立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1年8月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京分部主任,在京奉、京汉、京海等铁路开展工人运动。

次年8月中共中央西湖会议后,受党的委托到上海与孙中山商谈“振兴国民党以振兴中国之问题”。

不久,在孙主盟下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1923年6月出席中共“三大”,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

10月任国民党临时中央执行委员和改组委员。

参与筹备国民党“一大”。

1924年1月被孙指定为国民党“一大”五人主席团成员之一,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

会后任国民党北京执行部组织部长。

6月率中共代表团赴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五大”。

11月返回北京,发动群众准备召开国民会议,揭露和抵制段祺瑞的“善后会议”。

1925年五卅惨案爆发,与赵世炎等在京组织“沪案雪耻会”,声援上海人民的反帝斗争。

1926年3月领导北京群众反对日英美等国要求拆除大沽口国防设备的“最后通牒”,18日因组织请愿示威游行被段祺瑞政府通缉。

北伐战争期间协助冯玉祥制订军事行动方针。

1927年4月6日被奉系军阀张作霖逮捕。

28日在北京英勇就义。

著作编为《李大钊文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