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心理学框架图

人格心理学框架图

人格心理学提纲与的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 1、人格的概念,人格的基本特征 概念:奥尔波特:人格是一个人内在的心理生理系统中的动力组织,它决定了此人对 环境独特的适应方式。 郑雪:人格是个体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黄希庭:人格是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它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情绪、需要、动机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身心组织。 基本特征:独特性、稳定性、统合性、功能性、社会性、可变性等。 2、人格的形成发展受那些因素的影响 遗传生物因素: 人格的形成发展离不开个体的遗传生物基础。个体的神经系统的特性,体内的生化物质是人格形成的基础,身体外貌对人格的形成也有一定的影响。 环境因素: 胎内环境的影响:人类生存的最早环境就是母体的子宫。 家庭环境的影响: 儿童从出生时起急在带有民族、阶级、宗教等特征的家庭中获得一种地位,所有这些特征对儿童以后的社会化产生重要的影响。 ①客观家庭环境影响:家庭结构,家庭物质经济条件、父母社会地位及受教育水 平,出生顺序,是否为独生子女等都会对人格的形成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②主观家庭环境影响:家庭中的亲子关系、教育方式、家庭气氛等 学校教育的影响:教师人格、管理风格以及学生各个教育过程对人格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社会文化的影响:文化的不同如民族文化、地域文化等的不同,对人格形成的影响也不同。社会阶层等对人格形成有重要影响。 3、个体与环境的三种交互作用 反应的交互作用:面对同样的环境,不同的个体会以不同的方式去感受、体验和解释来反应这一环境。 唤起的交互作用:个体的人格特征和行为会引起周围人们对其做出不同的反应。 超前的交互作用:个体主动选择和建构自己喜爱的环境,而这些环境又反过来塑造其人格。随着孩子的长大,有了一定的主动性后便产生了超前的交互作用。

第一章 人格与人格心理学(习题)

一、名词解释 人格人格是个体在先天遗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教育和自身主观努力等因素的交互作用,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内在动力组织与外在行为模式整合的统一组织。 特质是指我们用来描述个人人格特点的描述词 相关研究通过研究发现人的人格特质、行为或事件之间相关程度关联的程度的实验方法 自变量由实验者操纵、安排、控制并实施的实验条件 因变量实验者要观察、测量和记录被试发生变化的变量 二、简答题 1、请简述人格的主要特征并举例说明。 ①整体性,正常人总能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并且能认识到与他人的差异 ②独特性,中华名族在表达人际交往和个人感情方面比较含蓄;即使是双胞胎人格也会有很大差异 ③稳定性和可变性,成长中的儿童人格不稳定,容易受到客观的影响,但成年后人格就比较稳定 ④人格具有生物性和社会性,印度“狼孩”虽具有人的生理组织,但是并没有形成人的人格。 2、请简述观察法和实验法并比较两种方法的优缺点。 观察法:是指在自认情境中直接观察、记录研究对象的行为特点,了解人的心理活动现象与规律的方法。 优点:获取的资料、信息比较真实客观,能够发现许多平时不大注意的现象 缺点:难以进行精确的分析,也很难进行重复观察验证,而且会受到观察着主观经验、技能和观察仪器等因素的影响。 实验法:是指有计划、有目的地控制无关变量,系统的操纵自变量,观测因变量随自变量改变而受到的影响,验证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方法。 优点:便于控制无关变量,真实显示因果联系 缺点:安慰剂效应实验者效应 3、人格心理学的目的包括哪几方面,进行简要描述。 ①描述:客观的呈现所要研究问题的事实 ②理解:揭示事实的原因,分析现象的前因后果之间的联系 ③预测:根据已有的相关知识和信息,去估计某种事物或现象在未来发生的可能性 4、人格的心理学定义有哪五种。 ①罗列式定义②整合式定义③层次性定义④适应性定义⑤区别性的定义 5、Allport所概括的两种相对的定义 ①人格是一个人所引起的别人对他的反应,即把人格看成是一系列复杂的反应 ②人格是一种控制行为的内部机制,这种内部机制的特质决定了一个人的人格 三、问答题 1、Mead等人对新几内亚三个民族的研究体现了人格的哪一重要特性? 独特性 2、在观察法中,为了确保观察的客观性和准确性,研究者要避免哪些现象? ①观察者效应②观察者偏差③拟人化错误 3、在实验法中,为保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实验过程要避免哪些现象? ①安慰剂效应②实验者效应 4、进化心理学范式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两个方面? ①缺乏经过验证的理论构想,只从生物遗传的角度说明人类行为模式的演变,这使得它对

人格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 1.“人格心理学之父”为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1937年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的《人格:心理学的解释》和1938年美国心理学家默里的《人格研究》的出版,标志着人格心理学的诞生。 2.美国心理学家墨菲指出人格的研究是从戏剧和传记开始的。特奥夫拉斯图斯的《性格》一书描述了30个具有各种反面性格的典型人物,可以说是迄今为止最早的一部人格心理学专著。 3.学习和研究人格心理学具有哪些意义?(p34) 4.人格的基本特征(p5) (一)、整体性:各人格元素之间的协调一致;个体与环境之间的协调一致。 (二)、稳定性与可塑性(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跨时间性;跨情境性。是动态的过程向静态的状态转化的结果。稳定具有相对性。 (三)、独特性(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包括共同之处和个体差异 (四)、社会性与生物性:人格的形成又是一个将社会规范和要求内化的过程,是环境与遗传相互作用的结果。 5.奥尔波特1924年在哈佛大学开设了最早的人格心理学课程“人格:它的心理的和社会的领域”,1937年出版了他的专著《人格:心理学的解释》。该书集前人人格心理学之大成,建立了现代人格心理学的基本框架,被认为是人格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第二章 1.弗洛伊德的人格三部结构。本我、自我、超我各遵循什么原则?(p41) (1)本我(id)—“快乐原则” (2)自我(ego)—“现实原则” (3)超我(superego)—“完美原则” 本我(id):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原则:快乐原则(pleasure principle) 满足方式:行为;幻想 自我(ego):人格中理智的、符合现实的部分,自我的机能是寻求“本我”冲动得以满足,而同时保护整个机体不受伤害。(一仆三主) 原则:现实原则(reality principle) 特点:逻辑性、符合现实 超我(superego):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其机能主要在监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为。原则:道德原则(moral principle)功能:控制行为2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五阶段。(p43) 3阿德勒是第一个强调出生顺序在人格形成中的作用的心理学家。 2.荣格的人格结构。(p56) 3.自性是集体潜意识的核心,是协调人格各部分的原型。 4.荣格的(一)一般态度类型(3种) (二)机能类型(4种) (三)八种人格类型(p65) 7.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p71) 8.霍妮的基本焦虑(p79) 9.弗洛伊德划分五个人格阶段分别是(口唇期、肛门期、性蕾期、潜伏期和生殖期)。 10.()是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理论的顶点。 11.(自性)是集体潜意识的核心,是协调人格各部分的原型。 12.女性心理学的创始人是(霍妮),并把神经症人格类型分成三种,分别是(依从型、敌对型和退缩型)。 13.恋父情结:生活风格:社会兴趣: 集体潜意思:在人类历史演化过程中积累下来的祖先经验的积淀.是人类据以做出特定反应的先天遗传倾向,它决定着人的本能。 人格面具:人格面具是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的分界点。 自性: 基本焦虑: 基本敌意: 14.请论述新精神分析学派与经典精神分析学派观点的主要区别。(p81) 15.简述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的八个阶段并对埃里克森人格理论进行评价。 1、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0-1岁,婴儿期) 这个阶段的婴儿是弱小的,对母亲或护理人员的依赖性大,如果母亲或护理人员能以慈爱和一贯方式满足婴儿的需要,他们就会形成基本信任感;反之,则形成不信任感。 2、自主对羞怯和疑虑(1-3岁,儿童期早期) 早期儿童形成了一些基本技能,他们希望自己决定做或不做一些事情 父母一方面要履行监护儿童的行为,另一方面又不能伤害儿童的自我控制感和自主性。 如果父母过分溺爱和不公正地使用体罚,儿童会感受到疑虑而体验到羞怯。 3、主动性对内疚(3-5岁,儿童期、游戏期)

现代人格心理学

现代人格心理学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人格的概念 人格心理学以人格为研究对象,以人格的结构、发展和测量等为主要研究领域。“人格心理学之父”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 一、人格的多种定义 1、总和式定义 始于古罗马时代,他们认为,人格是个人所有特质的总和。 比如沃伦认为人格包括个人品性的各方面,普林斯认为人格是人的各种属性的总和。 这种定义有助确定人格的外延,探讨人格应该包括的特性,有一定启发作用。这种定义是肤浅的人格特质并不是简单的总和,而是有机的整合。 2、整合式定义 强调人格各种属性的组织性和整体性。人格的各种属性只是构成整个人格的元素,人格由这些元素组成。 比如卡米查尔认为人格室在各个发展阶段的全部组织;麦克柯迪认为人格是使有机体的行为具有个人特有倾向的整合。 3、层次性定义 把人格的各种属性看做是又组织的,并安一定层次结构排列,使人格特征层次分明,具有内在统一性。 比如詹姆斯把自我分为四个内在统一的层次:第一层室物质自我,包括人的身体、财产和朋友等;第二层是社会自我,即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和印象;第三层是精神自我,它的功能室把不同层次的自我统一起来,尽可能排除人格各部分的不协调;第四层是纯粹自我,即对自己进行反省的自我,也就是自我的自我。 4、适应性定义 受达尔文的进化论影响,把人格看作是个体在适应环境中形成的独特适应方式。 比如肯卜夫把人格定义为人在对环境进行独特的适应中所具有的那些习惯系统的综合。 这种定义着重于人格的功能,没有指出人格的内在特性和本质。 5、区别性定义 强调个人人格的独特性。 比如思科恩认为人格是习惯、倾向和情操有组织的系统,起作用的整体或同一体。 上述定义虽指出了人格的某些特征,但是不全面。奥尔波特指出人格室人体内部心身系统的动力组织,决定人的行为和思想的独特性。 二、当代大百科全书和主要教科书中人格定义 1、《中国大百科全书*心理学》中的定义 人格是个体特有的特质模式及行为倾向的统一体,又称个性。 2、《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的定义 指个体独具的各种特质或特点的总体,是每个人所特有的心理——生理性状的有机结合。 3、《心理学百科全书》中的定义 人格与一个人动机倾向的稳固组织有关……通常主要指情感——意动的特质。

2019级人格心理学复习提纲与题型举例

人格心理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绪论 1人格的定义 人格是个体在先天生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2 中国人格心理学思想的三大特征 中国人格心理学思想的三大特征 性善论性习论人格的分类理想人格人格的形成与完善 中国古代人格心理学思想1. 人格形成思想2. 人格分类思想 3. 人格鉴定思想 3 西方气质分类说 西方的气质分类说-康德气质分类体液说 多血质,这种类型的人是开朗的。他们对刺激的感受迅速而强烈,但并不深入持久。他们无忧无虑,有良好的希望,对每一件事开始都比较重视,但可能很快就会忘记。他们真诚许诺,但并不信守诺言。 抑郁质,这种类型的人具有沉静的特点。他们对刺激的感受不太显著,但很深入。他们对于自己有关的事物也都非常重视,并把注意力放在事物的困难方面。他们深思熟虑,不轻易许诺。 胆汁质,这种类型的人是热血的。他们的情绪反应具有爆发性:行动迅猛,但不持久;易发怒,但不记仇;爱面子,喜欢排场;喜欢担任领导职务,而不愿意做具体工作。 黏液质,这种类型的人是冷血的。他们不易冲动,具有正常理性;情绪反应迟缓,但持久。行事比较保守与刻板。 4人格心理学的建立(来源) 来源: 一、心理测量运动 高尔顿1883《人类才能及其发展的研究》标志着个体差异心理学及其测量运动的开始卡特尔比纳:比纳-西蒙智力测验量表 二、欧洲临床精神病学的发展 临床研究催眠对精神疾病进行了大量研究精神分析-弗洛伊德 三、其他来源 行为主义心理学、完形心理学和文化人类学的影响 建立:美奥尔波特1937《人格:心理学的解释》标志着人格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 第二章人格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 1 人格理论的功能 人格理论是人格心理学的核心,一方面它系统地说明或解释了各种人格心理现象,另一方面为我们提供了研究的框架。

人格心理学试题答案

人格心理学练习题一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填入下面的表格) 1. 人格心理学是探究个体的(A )及其适应等领域的表现和规律的科学。 A.人格结构.动力.发展 B人格评价 C. 人格变态 D.人格元素.组织.特质 2.本我的活动遵循( A ) 。 A.快乐原则 B.道德原则 C.现实原则 D.法律原则 3.“从小看大,三岁知老”反映了人格的(A ) 。 A.稳定性 B.生物性 C.个别性 D.整体性 4.对人格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贡献最大的心理学家是( A )。 A.奥尔波特 B. 卡特尔 C.艾森克 D. 艾里克森 5.奥尔波特表达他对人格发展动力的看法用的概念为( B ) A.自我统一性 B.机能自主 C.创造性自我 D.统我 6.弗洛伊德提到可以通过( A ),了解无意识过程。 A.梦的解析 B.谈话 C.量表 D.绘画 7. 受辅者是关于自己最好的专家的观点来源于( D )。 A.建构疗法 B. 认知疗法 C. 行为疗法 D. 个人中心疗法 8. 艾森克把( B)看做是神经质的神经生物学基础。。 A、外周神经系统 B.自主神经系统 C.激素 D.神经递质 9.能力特质在卡特尔的特质理论中属于( D ) A.一般特质 B. 共同特质 C.表面特质 D.根源特质 10. 艾森克的人格结构中包括内外倾.精神质和( A )三个人格维度。 A.神经质 B.宜人性 C.聪慧性 D.开放性 11.对自己暗恋的人,也觉得对方也喜欢自己,在防御机制上属于(C )。

A.压抑 B.合理化 C.投射 D.反向形成 12.人格成分中不包括(A )。 A.情绪过程 B.气质 C.性格 D.能力 13. 在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中,强化的出现( D )。 A.与刺激有关 B.与刺激无关 C.在反应之前 D.在反应之后 14.主题统觉测验是可以了解( B )动机测验。 A.意识 B.潜意识 C.行为 D.都不是。 15. 强调观察.模仿学习作用的行为的心理学家是( B )。 A.华生 B.班杜拉 C.罗杰斯 D.斯金纳 16.爱与人交往,喜欢热闹的气质类型是(B ) 。 A.胆汁质 B.多血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17. 人格结构包括能力.气质.性格.自我和(A)。 A.需要动机及价值观 B. 情绪 C.外倾 D.内倾 18.人格中遗传占主导部分的是( A )。 A.气质 B. 自我 C. 性格 D. 能力 二、简答题 1.简述人格的概念机包含的主要成分。 人格是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它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情绪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心身组织。 2.什么是人格评鉴,涉及哪些变量? 指在具体的条件下以系统的方式来收集有关人格的资料。有系统的收集这个人或这些人的有关资料,涉及的变量很多。所要收集的资料最起码要涉及下列四种变量:情境的性质.刺激的性质.指导语的性质和被试反应的性质。收集到资料之后,还要根据资料进行评分.分析和解释,然后才有可能对一个人或许多人的人格特征作出评定。 3.简述人格的基本特征。 人格的结构性;人格的整体性;人格的稳定性;人格的独特性;人格的社会性 4.什么是人格心理学,其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

人格心理学的资料

绪论 人格是个人在各种交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内在动力组织和相应行为模式的统一体。(1)外在的行为模式; (2)内在的动力组织;(3)蕴蓄于中、形诸于外的统一体;(4)人格具有整体性、稳定性、复杂性和独特性等特点;(5)人格既是各种交互作用的结果,也是各种交互作用的过程; 三种研究途径:(1)Clinical approach临床途径或个案途径,在自然情境中对个体进行系统深入地考察;(2)Correlation approach相关途径,通过统计测量的方法建立不同人格变量间或人格变量与其他变量间的关系;(3)Experimental approach实验途径,操纵自变量,测查其对因变量的影响 六大理论观点:(1)精神分析:人的无意识心理对他们行为方式的差异起着很大的作用;(2)特质:人是处在各种各样的人格特征的连续体上的某个位置的;(3)生物学派:用遗传素质和生理过程来解释人格的个别差异;(4)人本主义:人的责任感和自我认同感是造成人格差异的主要原因;(5)行为主义:认为稳定的行为方式是条件反射和心理预期的结果;(6)认知派:用人们加工信息的方式来解释行为的差异 对攻击的看法:(1)精神分析:经典解释是每个人都具有一种无意识的死本能—自我毁灭的愿望,但一个健康人格的人是不会自我毁灭的,所以这种冲动就会转向外面,一共几别人或外部的方式表达出来;后来的解释说,当人要达到自己目标的行为受阻时就会产生攻击行为,一个处于巨大的挫折体验中的人就可能出现比较持久的攻击行为;(2)特质:看重攻击行为稳定性的个体差异,小时候攻击性强,长大后易表现出攻击行为;(3)生物学:认为遗传素质是攻击行为稳定性的原因之一;(4)人本主义:不承认有些人生来就具攻击性,认为人本性善良如果能在富足和充满鼓励的环境中成长,所有人都能成为乐观和善的成人,当某些因素妨碍了这种自然的成长过程时就会出现问题,爱打架的孩子往往是来自基本需要得不到满足的家庭,如果儿童形成不良的自我形象,他们就可能在遇到挫折时对别人大打出手,解决的办法是给儿童的成长提供充满温暖和尊重的环境;(5)行为主义:人们是像学习其他稳定的行为一样学会攻击行为的,解释行为的关键在于得到犒赏的行为就会重复出现,如果攻击性得到的不是惩罚二十犒赏,儿童就会变成富于攻击性的成年人,也可能观察被犒赏的行为; (6)认知:认为人们怎样对这一环境或其他任何环境作出反应,取决于人们怎样对他们作出解释,有些人比别人更倾向于把这种模糊的情景解释成为收到了威胁,同时也可能以攻击方式作出反应 对抑郁的看法:(1)弗洛伊德认为抑郁是一种转向内心的愤怒,处于抑郁中的人存在一种无意识的愤怒和敌意感。每个人都有内在的阻止别人表现出敌意的社会标准和价值观念,因此愤怒就转向内心,想自己出气;(2)特质:重在查明那些人容易抑郁,预测一个人是否为严重抑郁的最好指标之一是看这个人过去是否曾为抑郁所困;(3)生物学派:抑郁不仅仅是人对环境的反应,有些人可能生而具有抑郁的敏感素质,比一般人更可能在面临压力生活事件时作出抑郁反应;(4)人本主义:用自尊来解释抑郁,人的自尊心是在成长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具有相当的稳定性,不能建立良好的自我价值感的人就会经常为抑郁所困;(5)行为主义:考察导致抑郁环境的类型,抑郁是由于生活中缺乏积极强化物所致;(6)认知派:采用社会学习模型,当人们觉得自己不能控制事件时会用一定的方式解释为什么不能控制,这种方式会保持稳定,经常抑郁的人倾向于以导致抑郁的方式来解释不可控制的事件 特质理论 特质跨时间稳定性,跨情景的一致性 发展历程:(1)词汇学假设:任何一种特质都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描述;描述某种特质的词语越多这种特质就越重要。奥尔波特,分共同特质和个人倾向(首要特质、中心特质和次要特质);(2)因素分析法:斯皮尔曼,以相关为基础;(3)卡特尔及其理论:研究核心是为了发现有多少不同的人格特质,把相关的特质归类,分理出

人格心理学课件资料

第一章 人格:个体在先天遗传地基础上,通过环境、教育和自身主观努力等因素的交互作用,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内在动力组织与外在行为模式整合的统一组织。人格心理学:人格心理学是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它是研究和解释个体思想、情感、意向和行为,具有整体性的独特模式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性格:人格构成的一个主要成分,是个体后天形成的具有社会道德评价意义的心理品质和行为特征。 人格的主要特征: (一)人格具有整体性 人格是个体整个精神面貌的表现,是一个人的各种倾向性和人格特征的有机结合体。通常这些成分或特征不是孤立存在的,同时也不是机械地绑合在一起的,而是错综复杂地相互联系、彼此交互作用组成的一个完整的统一体。这种整体性包含三层含义。 1.内在统一性(在现实生活中,凡属于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正常人,一般总能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合理定位,及时调整自己内部心理世界中出现的相互矛盾的心理冲突。) 2.全面性(认识人与人之间的不同,一般需要从整体角度,通过与不同人的人格特征的联系和比较,真正认识个体的差异。) 3.复杂性((人格就是由多个紧密相连的成分构成的不同层次、不同侧面、不同水平的复杂体。) (二)人格具有独特性 人格有共同性也有差异性,而心理的共同性和差异性在人格中具有统一性,它们的统一性有以下两种含义。 1.某一群体共有的心理特点总是通过群体内的成员个体体现出来,它制约着个体的独特性。 2.人类所具有的某些共同的心理活动规律会表现在不同的个体身上。 (三)人格具有稳定性可变性 人格具有稳定性,表明个体是具有人格的个体,否则就很难说明个体的人格是什么样子的。也正因为人格具有稳定性,我们才可能把一个人和另外一个人在精神面貌上区别开来。但人格虽然具有稳定性但并不意味着它是不可改变的,人格也具有可变性或可塑性,尤其是正在成长中的儿童的人格是不稳定的,容易受到客观环境的影响。 (四)人格具有生物性和社会性 人是具有社会性的生物,人的自然的生物特性不能预定人格的发展方向,然而它却构成了人格形成的基础,影响着人格发展的途径和方向及人格形成的难易程度。人格是在先天为儿童所提供的生物实体的基础上,通过社会活动和社会交往逐渐社会化的。在人格形成的过程中,既不能排除社会因素,也不能排除生物因素,它们二者相互作用。 广义的人格结构:(1)人格倾向性(2)人格心理特征(3)心理过程(4)心理状态 狭义的人格结构:(1)人格倾向性(2)人格心理特征 人格心理学的哪一种研究方法是常用的:调查法 第二章

人格心理学1-8章

目录 第一章什么是人格 (3) 第二章人格研究方法 (4) 假设-检验方法 (4) 个案研究法 (4) 数据的统计分析 (5) 第三章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的理论、应用与评价 (5) 地形学模型(冰山模型)【The Topographic Model】P28 (5) 结构模型【The Structural Model】 (5) 力比多和塔那托斯【Libido and Thanatos】——人格动力 (5) 防御机制【Defense Mechanisms】 (6) 心理性欲发展阶段【Psychosexual Stages of Development】P32(不考) (6) 获得无意识的内容【Getting at Unconscious Material】 (6) 第四章弗洛伊德理论:相关研究 (7) 梦的解读【Dream Interpretation】 (7) 第五章精神分析理论:新弗洛伊德主义的理论、应用与评价(Neo- psychoanalysis). 8弗洛伊德理论的局限P60 (8)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8) 荣格(分析心理学) (8) 埃里克森(自我心理学) (9) 凯伦.霍尼(女性心理学) (10) 第六章新弗洛伊德主义理论:相关研究 (11) 焦虑和应对策略 (11) 依恋类型和成人的人际关系 (12) 第七章特质流派:理论,应用与评价【Trait Approach】 (13) 特质流派P94 (13) 重要的特质理论家(奥尔波特、亨利.默里、卡特尔)P95 (13) 因素分析与对人格结构的探寻P99 (14) 情景论与特质论之争P104 (15)

第八章特质流派:相关研究 (15) A型人格 (15) 情绪 (16)

人格心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一,人格:人格是个人在各种交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内在动力组织和相应行为模式的统一体。 人格的基本特性: 人格的整体性:指人格的任何一个方面都不是孤立的,都与其他方面密切联系。 ①人格的稳定性:指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具有跨时间的连续性和跨情境的一致性。 ②人格的复杂性:指人是世界上最复杂的物种,任何一个人都是一个说不完道不尽 的故事。(这种一点都不专业的感觉是什么鬼……orz) ③人格的独特性:指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 第二章人格研究与评测 一,人格研究方法: 个案研究(寻求研究深度)相关研究(寻求研究广度)实验研究(寻求因果关系)二,人格测评: 测评资料的类型:自我报告资料(S-data),观察者报告资料(O-data),测验资料(T-data),生活史资料(L-data) 获取S-data的途径:(1)访谈,(2)由个体定期记录和汇报所发生的事件,(3)人格问卷,(4)投射测验 人格问卷是最常用的方法。问卷可以是非结构化的开放式问卷,也可以是结构化的问卷。 结构式问卷比开放式问卷使用的更多,它的反应选项是给定的,常见的形式还有多点评定。 投射测验是向被试提供一些没有组织的刺激,让被试在不受限制的情境中自由的表现他 的反应。 投射测验的特点: (1)刺激材料没有明确的结构和固定的意义,被试有广泛自由的反应方式。 (2)测量目标具有隐蔽性,被试不知道他的反应如何解释,减少了伪装的可能。 第三章特质理论 一,奥尔波特的个体心理学 1,人格结构: 共同特质 特质 个人特质(首要特质,核心特质,次要特质) 特质:是一种神经-心理结构,它可以使一个人对多项外在和内在刺激在机能上等值。 共同特质:指的是同一文化形态下的群体具有的特质,它是在共同的生活方式下形成的,并普遍的存在于每一个人身上。 个人特质:为个人所独有,代表个人的行为倾向,只有个人特质才是真实的特质,共同特质只是为了测定复杂的人格特质而抽取出来的概念。 首要特质:是个体最重要,最具影响力的人格特质,最能代表人格的特点,在个人人格结构中处于主导地位。 核心特质:它的概括比首要特质低,是构成人格结构的主要成分。它是由一些在某种程度

人格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 第一章 1.(名解) 人格:是个体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和独立的心理行为模式。 人格心理学:是研究和解释个体思想、情感、意向、和行为的具有整体性的独特模式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性格:是人格结构的主要成分,个体后天形成的,具有社会道德评价意义的心理品质和行为特征。 2.(大题)人格的主要特征: (1)个性的独特性与共性: ●世界上人和人之间没有完全相同的心理面 貌。 ●个性的独特性并不排除人与人之间在心理 上的共同性。 ●独特性与共性在人格中具有统一性的关系。(2)个性的稳定性与可变性,个性的稳定性并不排斥个性的可变性。 (3)个性的生物性与社会性。 (4)人格的整体性:内在统一性、全面性、复杂性。 3.(小题)广义的和狭义的人格结构包括哪些要素: 广义的:从人的本质出发,把人格看成是具有生物学和社会性个体的人格。人格标志着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可以从人格倾向性、人格心理特征、心理过程和心理状态四个方面理解。 狭义的:指人格心理部分:心理过程和人格心理。 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人格心理:人格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价值观、世界观等)和人格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等)。 4.人格研究中,最常用的研究方法是: 1)在自然状态下,采用观察法(最最常用); 2)发现并揭示人格与行为之间存在某种因果 关系,采用相关研究法; 3)控制一定条件对被试进行变量比较,采用实 验法; 4)此外,还有调查法、测验法和个案研究法。第二章:(了解) 1.佛洛伊德的二部三部结构说认为人格是由哪些因素组成的: 人格的组成因素:本我、自我、超我2.人格形成过程中,自我的作用是什么? 答:对本我的冲动于超我的管理具有缓冲与调节作用功能。即自我总是根据实际情况来满足本我的要求或立即或延缓满足。自我是人格的执行者。是人格结构中维护统一的关键因素。 3.人格形成阶段,佛洛伊德认为人格已基本形成:性器期 第三章: 1.生活风格:在追求优越的过程中,人们克服自卑采用的方式和方法各不相同。 2.影响生活风格形成的三大原因: 1)器官缺陷:引起儿童的生理自卑,有可能导 致不健康的自卑情结。 2)溺爱或骄纵:儿童成为家庭的中心,他的每 一个组要都必须得到满足,长大后则容易成 为缺乏社会兴趣、自私自利的人。 3)受忽视或歧视:这种儿童感到自己毫无价 值,变得对社会和他人极端冷漠、仇视,对 所有的人都不相信。 3.霍妮认为“自我”分为哪三种: 真实自我:指个体的潜能。 现实自我:指个体此时此地身心存在的总和。理想自我:指个体在头脑中所设想的理想的自我形象。 4.荣格认为人格由哪三大要素组成: 1)意识:是人格结构的最顶层,是心灵中能够 被人觉知的部分。 2)个人潜意识:由曾经意识到但又被压抑,或 者一开始就没有形成有意识的印象的内容 所构成。 3)集体潜意识:是一个储存库,它所储存的不 是个体后天的经验,而是其祖先在漫长的生 物演化过程中世代积累的经验。 5.荣格把两种态度四种功能结合,提出的八种人格类型: 1)外倾思维型:遵守规则,善于思考,客观冷 静,但比较固执己见,情感压抑。 2)外倾情感型:多愁善感,思维常被情感压抑, 没有独立性,情绪易受外界的影响。 3)外倾感觉型:追求欢乐,对客观事物感觉敏 锐,情感浅薄,沉溺于各种嗜好。 4)外倾直觉型:易变而富有创造性,难以坚持 到底。 5)内倾思维型:离群索居,待人冷漠,社会适 应能力差,智商高,情感受压抑。 6)内倾情感型:沉默寡言,不易亲近,但内心

人格心理学重点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人格:人格是个体在先天生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2自然恢复:一个已经消退的行为反应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息,可能会在没有经过任何再一次强化学习之后重新出现,这就是自然恢复现象。 3根源特质:根源特质处于人格结构的内部,是人格结构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一个人行为的最终根源。 4个性化:所谓个性化,就是一个人愈来愈意识到自己的独特性、愈来愈富于个性、愈来愈不同于他人的过程。 5积极心理学:积极心理学是利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新的心理学研究领域。 6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对外部世界的某种认识活动的特征或方式。 7自我效能感:即指个体相信自己能成功地作出某种行为的主观体验。 8社会兴趣:社会兴趣是所有人具有的一种先天需要,一种与他人友好相处、共同建设美好社会的需要。 9自我实现:两层含义,一是作为一种人格的自我实现,二是作为一种基本需要或动力的自我实现。自我实现的过程意味着发展真实的自我,发展现有的或潜在的能力。简答 1简述埃里克森关于人格发展阶段的名称。 埃里克森所划分的人格发展为八个阶段,描述了人格的终身发展过程。 (1)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0~1岁);(2)自主对羞怯和疑虑(1~3岁);(3)主动对内疚(3~6岁);(4)勤奋对自卑(6~12岁);(5)同一性对角色混论(12~20岁);(6)亲密对孤独20~25岁;(7)繁殖对停滞25~65岁;(8)自我整合对失望(65岁至死亡)。 2简述弗洛伊德关于无意识的特点。 无意识部分的主要成分是原始的冲动和各种本能、通过种族遗传得到的人类早期经验以及个人遗忘了的童年时期的经验和创伤性经验、不合伦理的各种欲望和感情等。其特点如下:(1)无矛盾性;(2)无时间性;(3)在无意识中不存在任何否定、怀疑和不相信的成分;(4)非现实性;(5)无意识观念的能量远比前意识或意识中的观念的能量大,因而它更机动、更灵跃,易于变形和替换。 3简述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的特点。 (1)特质不是有名无实的;(2)特质比习惯更具有一般性;(3)特质具有动力性;(4)特质的存在可以从实际中得到印证;(5)一种特质对另一些特征仅仅是相对独立的;(6)特质与道德或社会判断不同义;(7)特质既可以是某个个体所具有的,也可以是群体所具有的;(8)行动甚至习惯与特质不一致时,并不证明特质不存在。 4简述场依存—场独立性的认知方式的特点。 (1)它们是过程变量,而不是内容变量。(2)普遍性,亦即场依存—场独立性体现在广泛的认知操作中。(3)稳定性,人们在场依存—场独立性维度上的位置是稳定的,不因时间而发生显在的变化;(4)中性,不像能力那样有高低好坏之分。 论述 1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你对自我实现理论的理解。 自我实现是马斯洛的一个重要理论,它包含自我实现的本质、类型,自我实现者的特征、自我实现的途径等方面的内容。 自我实现有两层含义:一是作为人格的自我实现,二是作为基本需要或动力的自我

人格心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人格与人格心理学 一、人格 含义:人格是一个人在生物遗传素质基础上,通过社会环境的作用形成的各种稳定特征的综合整体,具有个人思想、感情、意向、行为的独特模式。 (二)人格的基本特性 1、人格的独特性 2、人格的稳定性 3、人格的统和性 4、人格的功能性 (三)与人格有关的几个概念 1、个性与人格 个性(individuality)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的、独特的特性。 联系:往往作为人格的同义词来使用。(词义和翻译原因) 区别:个性是指人的个别差异,但人格还有整共性的一面;个性是相对于共性而言的,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有个性,但人格只是对人而言的。 2、气质与人格 气质(temperament)是个人生来就具有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禀性”、“脾气”。 联系:气质是先天秉赋,是人格形成的原始材料之一。人格的形成不可能离开气质。 区别:人格的形成除了气质、体质等先天秉赋作基础外,社会环境的影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气质仅属于人格中的先天倾向。 3、性格与人格 性格(character)是指个人的品行道德和风格。 联系:性格包含于人格中,是人格结构的一个主要成分。有些认为可以通用。 区别:性格是后天形成的,人格还有生而具有的。 总之, 个性是指人格的独特性; 气质是人格发展的先天基础(比较属于Nature的部分); 性格乃是个人后天形成的道德行为特征。 它们都属于人格所包含的内容。 二、人格心理学 2、人格理论与内隐人格理论的区别 人格理论含义:是人格心理学家用来描述或解释人的心理和行为的一套假设系统或参考框架。 内隐人格理论(implicit personality theory)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经常对他人的人格特征进行判断或把他人看成什么样的人做出假设。(不是心理学家的人格理论,而是普通人对人的基本特性(human attribute,如智力、品德和人格特征等)持有的基本认知图式或朴素理论。) 区别:人格理论能经得起检验,预测未来,对大部分的行为做出一致性的解释;而内隐人格理论的知识则是混乱的、直觉的、很难解释的。 (二)人格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7—12p) 1、人性哲学:(philosophy of human nature) 2、人格结构:(personality structure)指人格心理学家用来解释个别差异的假设性概念。如,特质;需要等。人格的构成要素有哪些?各要素是如何组织的?是否有某些要素高于其他要素? 3、人格动力:(personality dynamics)指个体特征性行为的内在原因。研究人格动力的机制及形成;如,本能驱动;内驱力(需要、成就动机)、自我效能感。 4、人格发展:(personality development)指个体自出生至死亡的整个生命全程中人格特征的表现,随着年龄而逐渐改变的过程。人格发展的阶段性(影响因素、变化规律);人格结构的发展,人格动力的变化。 5、人格成因:(personality genesis)

人格心理学精品笔记

本人格心理学分为六大章节,分别是: 第一章导论 第二章精神分析范型(上) 第三章精神分析范型(下) 第四章人格特质范型 第五章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人格理论 第六章现象学范型 【部分内容展示】 人格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门重要的分支学科。它研究现实的人,探求、描述和揭示个人思想、情绪及行为的独特模式,并综合诸多足以影响个人的各种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包括与生物学的、发展的、认知的、情绪的、动机的和社会的种种交互作用,进而对现实社会中的个人作整体性解释。人格心理学所探讨的问题十分令人神往;诸如人的本性是善的还是恶的?还是非善非恶的?人的意志是自由的,还是有某种控制不了的原因所决定的;人的性格是一层不变的,还是可以改变的?人的行为是主动,还是被动的;以及什么是健康人格、怎样测量人格、怎样改变异常行为等等。这些问题不断地吸引学者们不倦的探索,其研究成果也已不断地广泛应用于生活实践中. 第一章导论 本章主要问题: 1.什么是人格? 2.人格有什么特性? 3.遗传和环境如何影响人格的发展? 4.什么是人格理论? 5.人格心理学的研究的领域、方法是什么? 第一节人格与人格心理学 一、人格的定义 活动导入 不同的心理学家,从不同的研究取向,对人格有不同的定义。有人把人格看成是习惯化的行为模式,有的看成一种控制行为的内部机制,也有的看成是个人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奥尔波特(1937)曾考察过五十个人格定义。迄今为止,没有一个学者们一致公认的人格定义。以下是国内外一些专家的定义。

个人的性格、气质、智力和体格的相对稳定而持久的组成,它决定着个人适应环境的独特性。(Eysenck,1970) 能加以测量的个体差异的所有相对稳定而持久的维度的总和。(Byrne,1974) 代表个人或人们的一般特征,说明对情境的反映何以是持久的模式。(Pervin,1980)个人心理特征的统一,这些特征决定人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他们与别人的行为有稳定的差异。(Mischel,1986) 个体内在的在行为上的倾向性,它表现一个人在不断变化中的全体和综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持久自我,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予人特色的身心组织。(陈仲庚,1986) 人格是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它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的能力、情绪、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心身组织。(黄希庭,1999) 二、人格的特性 人格的整体性是指人格的多种成分和特质如能力、气质、性格、情感、意志、需要、动机、态度价值观、行为习惯等在人身上不是孤立存在而是密切联系的。人的行为不是某个部分作用的结果,而总是与其它部分紧密联系,协调一致活动的结果。各部分综合成一个有机组织。由自我(self)进行协调和监控。最常见的精神病(schizophrenia)的就是精神内部分裂、统一性的丧失的结果。 人格的稳定性是指个体的人格特征具有跨时间和空间的一致性。即从时间上看,一个人的人格一旦形成就比较稳定,在其幼儿期、青年期、中年期和老年期有相当的一致性;从空间上看,一个人不管在家里、在学校,还是在公共场所,其人格也具有相当的一致性。因此,我们描述一个人的人格时,总是指他经常、一贯的表现,而不是偶然、间或的表现。如某人具有处世谨慎的人格特征,说明他一贯循规蹈矩,持事稳重。而偶尔他表现出的冒失,轻率,则不是他的人格特征。人格的稳定性使我们可以从一个人儿童时期的人格特征推测其成人时的人格特征。 另一方面,人格稳定性并不排斥其发展和变化。人格的稳定性并不意味着人格一层不变,而是指较为持久的一再出现的定性的特征。人格变化有两种情况:一是人格特征随年龄的不同表现方式也不同;二是对个人由决定性影响的环境因素和机体因素,如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的重大改变、丧失配偶、迁居异地等往往会使一个人的人格发生较大的甚至彻底的改变。三是意志坚强的人通过自我教育也可能塑造自己的人格,使其向理想的方面发展。不过人格

人格心理学课程大纲

《人格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人格心理学课程代码: 课程英文名称:Personality Psychology 课程类别与性质:专业基础课(必修) 总学时:48学时(其中理论40 学时,实践8学时) 学分:3 先修课程: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心理与教育统计学 面向对象: 开课院系(室): 一、课程教学目标 (一)本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及作用,课程属性以及与其它相关课程的关系本课程是心理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主要讲授六大理论流派关于人格结构、人格发展、人格动力、人格的评估的问题,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人格观,培养其分析人格、理解人格、评估人格的能力,并使他们了解人格完善的途径。 (二)知识、能力和素质目标 1.知识目标 课程目标1: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应理解人格的内涵及其基本研究方法,掌握各种人格理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观点。 课程目标2: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了解由人格理论引申出来的相关研究,掌握一些比较成熟的研究结论。 2.能力目标 课程目标3: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应获得运用人格理论及其基本观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程目标4: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应获得查阅搜集资料、制作PPT的能力。 3.素质目标 课程目标5: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培养自觉运用人格心理学知识分析身边现象的意识。 课程目标6: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形成尊重他人、善于合作、不断进取的态度。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学习目标 (一)教学内容、学习目标与支撑的课程目标

(二)课程内容 教学内容1 第一章人格与人格心理学(支撑课程目标1)教学内容: 1)人格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2)人格心理学的体系与任务 3)人格心理学的历史与发展 4)人格心理学理论 5)人格心理学方法 重点: 1)人格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2)人格心理学的方法 教学内容2 第二章古典精神分析(支撑课程目标1、3、4、5、6)教学内容: 1)精神分析的起源 2)以无意识本我为核心的人格结构论 3)以性心理为主线的人格发展阶段论 4)古典精神分析的研究与应用 重点: 1)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论 2)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阶段论 教学内容3 第三章新精神分析(支撑课程目标1、2、3、4、6)教学内容:

人格心理学题库

人格心理学题库 第一章人格概说 一、人格的定义 人格是个体内部的身心系统的动力组织,它决定着个人行为和思想的独特性。――G.奥尔波特 ?个体内在的在行为上的倾向性,它表现一个人在不断变化中的全体和综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持久的自我,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予人特色的身心组织。-陈仲庚人格是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它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情绪、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心身组织。--黄希庭,2002 人格心理学是用心理学的范型来研究人格的结构、动力、发展和适应等领域中的事实和规律的一个心理学分支学科。 二、人格心理学的基本问题有哪些?(或:主要研究领域) 人格结构:是人格理论家用来解释个别差异的假设性概念,所描述的是个体内在的稳定的人格层面。当承认人格结构存在之后,就要探讨人格结构的构成要素,这些要素究竟有多少?诸要素是怎样组织的?是否有某些要素高于或控制着其他的要素? 人格动力:指个体特征性行为产生的内在原因。一些人格理论家用人格过程这一术语来概括人格动力机制方面的内容。人是积极能动的主体,从事着各种各样的活动。是什么力量促使人去从事各种各样的活动?人格动力就是要解答这个问题的。 人格发展:是指个体自出生至衰老死亡整个生命全程中人格特征的表现,随着年龄的和习得经验的增加而逐渐改变的过程。人格是如何发展的?发展是否有阶段性?如果有阶段性那么经历哪些阶段?遗传与环境如何具体地交互作用从而产生各种人格特征?婴幼儿时期的经验对人格的发展有何意义?这些问题构成了人格心理学的第三个研究领域。 人格适应:(个体与其生活环境保持和谐状态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反应)。个人与环境保持和谐状态,心情愉快、情绪积极有助于形成健康的人格;而不能与环境保持和谐状态则表现为适应障碍。持久性的适应障碍则属人格障碍。 人格评鉴:又称人格的评估,是通过科学的程序对个体人格表现资料进行系统的收集并给予解释的过程。人格评鉴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如自陈测量、投射测验、行为评鉴等。 人格研究:人格研究是帮助我们了解人格问题的重要途径。主要有临床研究、相关研究和实验研究三种研究取向。 三、简述人格研究的三种传统取向 临床研究(clinical research) ——以自然出现的行为术语或自然情境中产生的言语报告对个体进行深入系统的考察的一种研究取向。 相关研究 ——通常使用统计测量来建立个体间已存在的差异的那些测量集之间的联系或相关性;换言之,相关研究取向强调个体差异并力求建立起在不同的人格特征上这些差异间的关系。 实验研究 ——实验者操纵变量并且旨在建立因果关系和普遍规律的一种研究取向。 表1.1 三种研究取向优缺点的比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