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虫-阿米巴

合集下载

原虫概论阿米巴

原虫概论阿米巴
×1000
3、生活史
经口
四核包囊 小肠下段脱囊 4个核滋养体
核分裂
8个单核小滋养体
肠粘膜
邹褶或隐窝,二分裂繁(以细菌粘膜 肠内容

已消化食物为食) 胞质分泌囊液
虫体团缩形成囊前期 包囊
包囊→滋养体→包囊为疾病阿米巴生活史型
在一定条件下
抵抗力下降
滋养体侵入肠粘膜组织
肠腔内
组织内(肠壁、肝脑) 、
染色后胞核形态特征是医学原虫病 原诊断的重要依据
致病特点
1、增殖作用:大量增殖到一定数量后引起 损害,血液、体液及分泌物中原虫的检查 可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信息。
2、播散作用:由于快速增殖而具有的全身 播散的倾向。病原学诊断不仅要考虑原发 病灶,而且还要考虑到继发病灶乃至全身 各器官。
3、机会致病:有些原虫对健康宿主不表现 出明显致病性,但当宿主免疫功能低下时, 可导致严重甚至致死性的感染。
常见医学原虫分类
1、生物学分类:隶属于4个纲: 动鞭纲 叶足纲 孢子纲 动基裂纲 (鞭毛虫)(阿米巴)(孢子虫) (纤毛虫) 2、按寄生部位分类:腔道内寄生原虫(肠
道、阴道)和血液及组织内寄生原虫(红 细胞内、有核细胞内、肝、肺、脑及其他 组织内寄生)。
阿米巴概述
以伪足为运动细胞器,多数生 活史有滋养体和包囊两个时期, 滋养体期为运动、摄食、繁殖和 致病期,包囊为静止期,是阿米 巴传播期。
对成形粪便,用碘液染色法查包囊。包囊形成有 间歇,故检查时应隔日1次并连续3次以上送检 为宜。 (2)十二指肠液或胆汁检查滋养体 (3)肠检胶囊法。 (4)小肠活组织检查,利用纤维胃镜取小肠粘 膜组织检查。
五、流行
、分布: 1本病在发达与发展中国家均有流行,我国平均 感染率为2.65%

原虫-阿米巴

原虫-阿米巴

原虫学——溶组织内阿米巴大纲:形态,生活史,致病一、阿米巴——因为运动时的形态多变而得名。

多数阿米巴的生活史有滋养体:运动摄食繁殖两个时期包囊:静止·寄生在人体肠道的阿米巴只有溶组织内阿米巴*(能侵入组织)致病。

二、形态1.滋养体:具有侵袭性,可吞噬红细胞;是致病阶段;常伸出伪足,作阿米巴运动;2.包囊:四核包囊是感染阶段。

·囊壁光滑透明(由外质分泌)·囊内:胞质、胞核,未成熟包囊中含糖原泡、拟染色体(为多聚核糖Pro体)★碘液染色:糖原泡为边缘不清的棕黄色团块,拟染色体不着色;★铁苏木素染色:糖原被溶解成空泡,拟染色体呈蓝黑色棒状体三、生活史四核包囊—→小滋养体—→包囊↓↑大滋养体1.感染阶段:四核包囊途径:经口方式:误食含四核包囊的食物、水等2.脱囊部位:小肠下端条件:碱性消化液的作用3.寄居阶段:小滋养体部位:肠粘膜皱褶处、肠腺窝内、结肠拐弯处营养:细菌、粘液、食物繁殖方式:二分裂法4.成囊部位:结肠下段条件:当水分和养料减少时5.离体阶段*:包囊、小滋养体、大滋养体成形便稀便脓血便6.大滋养体的去向:◣大肠(升结肠、乙状结肠、直肠)◣肝◣肺◣脑,皮肤等四、致病1.致病阶段:大滋养体2.典型病理变化及临床表现:(1)无症状(带虫)者占90%;(2)有症状者(病人)a.肠阿米巴病急性:轻,主要累及肠壁粘膜层,可见针尖大小的溃疡口;酱红色粘液血便,有特殊的腥臭味急性可并发肠穿孔、肠出血重,急性痢疾,病理切片可见口小底大的烧瓶样溃疡;慢性:表现为增生性病变,阿米巴肿b.肠外阿米巴病:以阿米巴肝脓肿多见,多发于肝右叶尚可侵入脑、肺、皮肤等处。

五、流行及防治1.分布:世界性分布,我国南方为多;2.流行特点:a.夏、秋季多;b.散在流行,农村多于城市;c.人群集中工地易流行。

3.防治原则①查治病人和带虫者◇50万个包囊/日/人◇用药:灭滴灵②管粪、管水;③注意饮食卫生;。

医学原虫概论溶组织内阿米巴鞭毛虫讲解专家讲座

医学原虫概论溶组织内阿米巴鞭毛虫讲解专家讲座
慢性间歇性阿米巴患者或带囊者成 形粪便
医学原虫概论溶组织内阿米巴鞭毛虫讲解
第18页
19
(3)取材要求: a、送检标本要新鲜, 取材后马上检 验。
b、标本容器要清洁。
c、选择带脓血和粘液部分镜检。 2、免疫学诊疗
临床上怀疑为阿米巴病患者,但又查不到病原体时,可采 取免疫诊疗法,其中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间接 荧光抗体试验(IFA)和间接血凝试验(IHA)较惯用。
解后,尼龙线松开伸展,3-4小时后抵达十二指肠和空肠,滋养体粘 附于尼龙线上,然后慢慢地拉出尼龙线,刮取附着物镜检。 2.免疫学诊疗
医学原虫概论溶组织内阿米巴鞭毛虫讲解
第37页
38
五.流行
1. 本病世界范围内流行, 因为旅游者中发病率高, 故又称为 “旅游者腹泻”。儿童、年老体弱者和免疫功效缺点者尤其易感。 2. 粪便施肥是最主要环境污染。人摄食了包囊污染食物或饮水 被感染。
锥虫
Trypanosoma spp.
蓝氏贾第鞭毛虫 Giardia lamblia
阴道毛滴虫 Trichomonas vaginalis
医学原虫概论溶组织内阿米巴鞭毛虫讲解
第21页
22
杜氏利什曼原虫 Leishmania donovani
杜氏利什曼原虫引发内脏利什曼 病也称黑热病(Kala-azar)
(1)脾肿大
巨噬细胞和浆细胞大量增生 脾脏血流受阻及网状纤维结缔组织增生
(2)贫血(全血性贫血) 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均降低
脾功效亢进 隔离和破坏血液细胞成份 免疫溶血 骨髓造血功效低下 (巨噬细胞浸润)
医学原虫概论溶组织内阿米巴鞭毛虫讲解
28
第28页
2.临床表现

阿米巴原虫

阿米巴原虫
福氏纳格里阿米巴为嗜热性,其滋养体在37—45℃时生长最佳,0~4℃迅速死亡。包囊抵抗力较强,在51— 65℃8个月仍有活力,在-20℃能生存4个月以上。包囊还能耐受高浓度游离氯。
主要危害
阿米巴原虫人在江河湖塘中游泳或用疫水洗鼻时,含纳格里阿米巴进入鼻腔,增殖后穿过鼻粘膜和筛状板, 沿嗅神经上行入脑,侵入中枢神经系统(CNS),引起原发性阿米巴脑膜脑炎(PAM)。其侵袭力可能主要由于产 生毒素或溶细胞物质增强吞噬活动,虫体表面磷酸脂酶A和溶酶体酶促使发病。原发性阿米巴脑膜脑炎发病急骤, 病情发展迅速。开始有头痛、发热、呕吐等症状,迅速转入谵妄、瘫痪、昏迷,最快可在一周内死亡。
谢谢观看
现已知内阿米巴属的溶组织内阿米巴会引发阿米巴痢疾和肝脓肿,耐格里属和棘阿米巴属主要引起脑膜脑炎、 角膜炎、口腔感染和皮肤损伤等。临床上,溶组织内阿米巴引发的病例多,感染面广,危害大。世界各地的水、 空气和土壤都存在自由生活的阿米巴,过去认为与人体致病无关。
2020年9月25日,得克萨斯州环境质量委员会警告布拉索斯港水务局,该区域的饮水可能被福氏耐格里变形 虫污染。
棘阿米巴属滋养体长椭圆形或圆形,直径为10~46微米。活动时缓慢滑行。本虫特征为虫体表面有尖而透明 的棘状突起有叶状伪足和丝状伪足两种。胞质细粒状,核与纳格里属相似。无鞭毛型。包囊圆形,9~27微米, 囊壁两层,外层皱折不平,内层光滑呈多边形。内外层接触处有小孔。胞核一个。
具有变形虫和孢囊2种形态,在体外以孢囊形式存活,孢囊近似球形,大小为6~7lnIll,又有较强的折光性。 孢囊外壳有双层膜,表面光滑,难以着色,孢囊内充满细胞质,中间有一个较大的细胞核,细胞核内含一个大的 核仁,孢囊会随粪便排出体外,成为传染源。阿米巴的另一种形态为可变的单细胞小体,称为变形虫,由细胞核 和细胞质组成。

人体寄生虫学课件之原虫阿米巴

人体寄生虫学课件之原虫阿米巴
3〕半胱氨酸蛋白酶溶解宿主组织
2. 病理变化
1〕肠道 多发于盲肠阑尾
典型病损 口小底大烧瓶样溃疡,一 般
病灶限于粘膜层,急性病例溃疡 深
及肌层并融合致粘膜脱落
慢性期 粘膜下层组织增生——阿米
3. 临床表现
1〕肠阿米巴病 常见盲肠、升结肠
急性:从轻度、间歇性腹泻到爆发性、 致死性痢疾 —— 阿米巴结肠炎 腹泻一日数次或数十次,粪便呈 “果酱色〞、伴腥臭并带血和粘
五、流行 分布
• 传染源 粪便中持续带包囊者
• 传播途径 • 经口 • 经昆虫协带 • 性传播
1. 3. 易感人群
当前兴旺国 家的流行传播 常因水源污染 所致,开展中 国家那么以 “粪—口〞播 散为主
六、防治原那么
治疗病人和带虫者〔带包囊者〕 药物:甲硝唑(metronidazole)〔灭 滴灵〕 —— 阿米巴痢疾 甲硝唑、氯喹配伍 —— 肝 脓肿
伪足、鞭毛、纤毛 营养细胞器
胞口、胞咽、胞肛
胞质中内含:食物泡、营养 贮存小体、代谢物、共生物等 可作虫种鉴别依据
核膜 核质 3. 胞核 核仁 染色质组成
寄生性原虫多为泡状核,少数实质核
染色后核的特征,可作 为病原学诊断的重要依据
二、生理 运动〔伪足、鞭毛、纤毛〕 摄食〔渗透、胞饮、呑噬〕 代谢〔兼性厌氧、无氧、需氧〕
——阿米巴病(amoebiasis)
以阿米巴痢疾最常见,亦可途经 血流或直接扩散侵入肝、肺、脑、 泌尿生殖道及皮肤等组织器官
WHO:全球5亿人感染,近5千万人 发病,死亡人数4-11万/年 当前在医学上的重要性仅次 于疟疾和血吸虫病
研究示:溶组织内阿米巴有两个种: 一为侵入性阿米巴病虫株 E. histolytica 另一肠腔共栖不致病虫株 E. dispar

原虫名词解释

原虫名词解释

溶组织内阿米巴(Entamoeba histolytica Schaudinn, 1903)是人类肠道中的致病性阿米巴原虫,可引起阿米巴病,包含阿米巴结肠炎和肠外脓肿。

阿米巴病是仅次于疟疾的第二种致死性寄生原虫病。

(生活史)人为溶组织内阿米巴的适宜宿主。

生活史简单,包含具感染性的包囊期和可增殖、侵入组织的滋养体期。

感染期:为含4个核的成熟包囊。

感染期包囊经口摄入后,在回肠末端或结肠〔中性或碱性环境〕,由于囊内虫体活动以及受肠道内酶的作用,囊内虫体脱囊而出。

4核的虫体经三次胞质分裂和一次核分裂开展成8个滋养体,随即在结肠上端摄食细菌并进行二分裂增殖。

滋养体是虫体的侵袭形式,也是致病时期。

滋养体可侵入肠黏膜,吞噬红细胞,破坏肠壁,引起肠壁溃疡;也可随血流进入其他组织或器官,引起肠外阿米巴病;滋养体可随坏死组织脱落入肠腔,随粪便排出体外。

滋养体在肠腔内下移的过程中,随着肠内容物的脱水和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刺激,可形成圆形的包囊前期,然后分泌成囊物质形成包囊,再经过两次有丝分裂形成4核包囊并随粪便排出体外。

生活史要点:4核包囊是感染期。

人多因摄入被成熟包囊污染的食物或饮水而感染。

包囊对40℃以上的高温、-5℃以下的严寒和枯燥敏感。

包囊在潮湿的环境中可以存活1个月(致病)1.致病机制与虫株致病力、寄生环境和宿主免疫状态等因素有关。

滋养体表达的致病因子可破坏细胞外间质、接触依赖性地溶化宿主组织和抵抗补体的溶化作用,其中破坏细胞外间质和溶化宿主组织是虫体侵入的重要方法。

溶组织内阿米巴分泌的黏附分子(半乳糖/乙酰氨基半乳糖可抑制性凝集素、半胱氨酸蛋白酶、阿米巴穿孔素和脂磷酸聚糖分子等)是重要的毒力因子。

溶组织内阿米巴的凝集素可介导滋养体吸附于宿主结肠上皮细胞;穿孔素可使靶细胞形成离子通道,导致宿主细胞受损、溶化;半胱氨酸蛋白酶可使靶细胞溶化,或降解补体C3为C3a,也可降解IgA。

滋养体首先通过凝集素吸附于肠上皮细胞,然后分泌穿孔素和半胱氨酸蛋白酶破坏肠黏膜上皮屏障和穿破细胞,最终杀伤宿主肠上皮细胞和免疫细胞,引起溃疡。

阿米巴感染常见原因

阿米巴感染常见原因

阿米巴感染常见原因
阿米巴感染的常见原因包括:
1. 饮用受污染的水源:阿米巴原虫会存在于受污染的水源中,如未经过处理的污水、湖泊、河流等。

当人们饮用这些水源时,可能会被阿米巴原虫感染。

2. 食用受污染的食物:阿米巴原虫存在于某些食物中,如未经过充分处理或烹饪的生肉、蔬菜、水果等。

当人们食用这些受污染的食物时,也可能会被阿米巴原虫感染。

3. 接触感染源:直接接触受污染的物体或表面,如未经过清洁和消毒的厕所、洗手间、公共场所等,也可能会导致阿米巴感染。

4. 弱化的免疫系统:人体免疫系统功能较弱的人更易受到阿米巴感染的影响。

这包括婴儿、老年人、患有免疫缺陷疾病或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人。

需要注意的是,阿米巴感染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而不是通过空气或直接接触传播。

因此,及时保持个人卫生,避免饮用和食用受污染的水和食物,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卫生设施,可以有效预防阿米巴感染。

阿米巴原虫

阿米巴原虫
→8个滋养体(二分裂繁殖)→定居于结肠粘膜皱 褶或肠腺窝处→滋养体侵入肠壁或转变成包囊排 出体外。 ❖ 滋养体去向:①侵入肠黏膜→肠溃疡②血行播散 → 异位寄生③排出体外→ 脓血或稀便④形成包囊
包囊和滋养体
包囊
滋养体

小肠
结肠
包囊 体外
身体免疫力
小滋养体
大滋养体
转入血液,侵入肺、肝等, 引起炎症或脓肿
里急后重,腹泻,果酱样脓血粘液便,腥臭,数十次/日 。 B、慢性:腹胀、腹痛、消瘦、贫血等症状。 ❖ 肠外阿米巴病:依寄生部位不同,表现不同。随血流可引 起肝、肺、脑脓肿。但一般常伴有肠阿米巴病史。以肝脓 肿最多见,多好发于肝右叶。肝肿大,肝区痛,进行性消 瘦、贫血。
并发症
❖ (一)肠道并发症: ❖ 1.肠出血:肠粘膜溃疡侵袭肠壁血管 ❖ 2.肠穿孔:最严重的并发症 ❖ 3.阑尾炎:好发于盲肠部位,容易累积阑尾 ❖ 4.结肠病变:如阿米巴瘤、肉芽肿及纤维性狭窄。 ❖ (二)肠外并发症:阿米巴肝脓肿、阿米巴肺脓肿
较多,感染率高低与当地的经济水平、卫生 条件及生活习惯有关。
生活史
❖ 感染阶段:四核包囊 ❖ 致病阶段:滋养体 ❖ 感染途径与方式:经口、食物,水与手 ❖ 寄生部位:结肠,可移行于肝、肺与脑等 ❖ 诊断阶段:滋养体与包囊 基本过程:包囊→滋养体→包囊 ❖ 1个四核包囊→口→小肠→脱囊成4核囊后滋养体
❖ 阿米巴多数营自生生活,也有少数营寄生 生活的。寄生在动物体和人体内。
❖ 寄生在人体内的阿米巴共有 7 种 ,寄生在 人体的消化道、腔道。
❖ 多数不致病,只有溶组织内阿米巴一种致 病。
❖ 寄生在人体内的阿米巴



寄生部位

溶组织内阿米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主要包括耐格里属(Naegleria)、棘阿米 巴属(Acanthamoeba)和狒狒巴拉姆希阿 米巴(Balamuthia mandrillaris) 4. 扫描电镜下可见,滋养体表面不规则,有 褶皱,并具多个吸盘状结构,与虫体的毒 力、侵袭力和吞噬力有关
一、形态(morphology)
原虫-阿米巴 原虫-
溶组织内阿米巴 Entamoeba Histolytica
一、形态 (morphology)
1. 滋养体 含红细胞或不含红细胞,大小 10~60 µm 2. 囊前期 3. 包囊 成熟包囊4核
双核包囊
成熟包囊
单核包囊
双核包囊
滋养体
二、 生活史(life cycle)
四核包囊→滋养体→包囊(三次胞质分裂 一次胞核分裂)
脓肿穿破皮肤-------
肛周脓肿
肠外病变过程
临床表现
1. 肠阿米巴病(intestinal amoebiasis): 急性或慢性,常有稀便,伴奇臭并 带血,常伴有局限性腹痛、不适、胃肠 胀气、里急后重、厌型 是最严重和致命性的肠阿米巴病
2.肠外阿米巴病(extraintestinal amoebiasis): 以阿米巴性肝脓肿(amebic liver abscess) 最常见。常有右上腹痛,并可向右肩放 射;发热、寒战、盗汗、厌食等 肝穿刺可见 “巧克力酱”状脓液,脓肿边缘 可检出含有或不含红细胞的滋养体。
1.四核包囊是感染期 2.人多因摄入污染有成熟包囊的食物或饮水而 感染 3.包囊对40℃以上的高温、-5℃以下的寒冷 和干燥敏感 4.包囊在潮湿的环境中可以成活1个月
三、致病(pathogenesis)
1.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具有侵入宿主组织 或器官、适应宿主的免疫反应和表达致病 因子的能力 2. 溶组织内阿米巴侵犯宿主细胞的过程包括: - 滋养体粘附于宿主细胞 - 宿主细胞膜出现孔状破坏 - 宿主细胞溶解
四、实验诊断(diagnosis)
病原学检查
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 可检出活动的滋养体, 粪便保存的时间、温 度和是否混有消毒液 可以影响滋养体的检 出率。
碘液涂片法
可以对包囊的胞核特 点进行鉴别
应该注意包囊排出有 间断性现象。 间断性现象。
注意鉴别溶组织内阿米巴与结肠内阿米巴
溶组织内阿米巴 包囊 核数 拟染色体 滋养体 所含物 活动力 核仁 核周染粒 大小(µm) 常有红细胞 单个伪足,活动快而定向 小,居中 均匀分布 12~60 多为细菌 多个伪足,迟缓不定向 大,偏位 分布不均 15~50 ≤4 棍棒状 ≤8 稻束状 结肠内阿米巴
二、生活史 (life cycle)
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于 水、淤泥、尘土和腐败 的植物中。滋养体以细 菌为食料,进行二分裂 繁殖,并可形成包囊。
三、致病(pathogenesis)
1.福氏耐格里阿米巴属引起的原发性阿 米巴性脑膜脑炎
潜伏期短,发病急,迅速恶化, 死亡率极高。
2. 棘阿米巴引起肉芽肿性阿米巴性 脑炎
3. 半乳糖/乙酰氨基半乳糖可抑制凝集素、 阿米巴穿孔素、多半胱氨酸蛋白酶是三 个重要的致病因子 4. 感染后起病常突然或隐匿,呈暴发性或 迁延性,临床可分为肠阿米巴病和肠外 阿米巴病
5. 肠阿米巴病多发于盲肠或阑尾,典型的病 灶是口小基底大的烧瓶样溃疡,溃疡间的 黏膜正常或稍有充血水肿 6. 肠外阿米巴病呈无菌性、液化性坏死。以 肝脏为多见,肺、腹腔、心包、脑、生殖 器官等均可形成脓肿
镜检法、棘阿米巴培养法、PCR扩增标志 性基因、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检查法。
五、防治原则 (control and treatment)
• 急性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二性霉素B静 脉给药,但死亡率仍在95%以上。利福平 也有一定作用 • 慢性的中枢神经感染:戊双脒合并磺胺药 治疗 • 阿米巴性角膜炎:抗真菌和抗阿米巴的眼 药
呈亚急性或慢性过程,也可引起 慢性或亚急性角膜炎症和溃疡和以慢 性溃疡为主的皮肤损害。
3. 狒狒巴拉姆希阿米巴主要引起肉 芽肿性脑炎
四、实验诊断(diagnosis)
1. 阿米巴性脑膜脑炎 询问病史;脑脊液
穿刺检查;脑脊液或尸检后的组织培养观 察有无病原体,或免疫组化检测。
2. 棘阿米巴性角膜炎 角膜标本和冲洗液
五、流行(epidemiology)
全世界约有5000万人感染,在寄生原虫病 中阿米巴病的死亡率排列第二,仅次于疟疾。 1.传染源 主要是粪便中持续带包囊者 2.传播途径 经口 2. 经昆虫携带 性传播 3.易感者 普遍易感,特殊人群
六、防治原则 (control and treatment)
1. 治疗病人和带虫者 两个基本目标: - 治愈肠内外的侵袭性病变 - 清除肠腔中的包囊 甲硝唑(metronidazole)为目前治疗 肠阿米巴病的首选药物
耐格里属阿米巴:滋养体呈狭长或椭圆形, 当滋养体在不适环境中或在蒸馏水中,滋 养体可变为一对或多根鞭毛,为鞭毛型, 在24小时后又转为阿米巴型。包囊呈圆形。
棘阿米巴属阿米巴:滋养体呈长圆形,体 表有细小的棘刺状伪足,作无定向缓慢运 动。包囊圆形,外壁有皱纹。
狒狒巴拉姆希阿米巴:滋养体有指状伪 足,泡状核,成熟包囊呈圆形具不规则 外壁和圆形内壁。
2. 管理粪便和水源 粪便无害化发酵处理,以杀灭包囊; 保护水源、防止食物污染。 3.注意个人卫生和饮食卫生 提高文化素养、搞好环境卫生和驱 除有害昆虫。
致病性自生生活阿米巴 The Opportunistic Free-Living Amebae
特点
1. 存在于自然界的水体和泥土中;有些虫株 为兼性寄生原虫,可致人体中枢神经系统 的急性或慢性感染,也可导致眼疾。 2. 虫体感染主要发生在抵抗力低下的人群, 例如虚弱、营养不良、应用免疫抑制剂 或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人群。
• 避免在停滞的、不流动的河水或温泉中游 泳、洗浴、嬉水,或应避免鼻腔接触水 • 对婴幼儿和免疫力低下或AIDS患者尤应防 止或及时治疗皮肤、眼、泌尿生殖道的棘 阿米巴感染 • 不戴角膜接触镜游泳、淋浴或矿泉浴,防 止污水溅入眼内
有一宣传画,恰如其分的概括了预防要点:
全身各个部位 四核包囊 滋养体
入血流
排出 包囊 排出
滋养体
Brain abscess
Lung abscess Live abscess Large intestine ulcers Lung abscess Inhabits in large intestine
生活史模式图
生活史模式图
生活史要点:
体外培养:敏感,但 是繁琐 穿刺、活组织检查: 直接,但是有局限性
核酸检测:应用虫体 DNA,特异性和敏感 性高。
血清学免疫诊断
检测抗体或抗原,以IHA、ELISA和IFA 常用可以有效地检测到无症状带包囊者,也 可以区别其他不致病的阿米巴原虫感染.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
间接免疫荧光抗体试验(IFA)
滋养体侵入黏膜层形成 早期的溃疡 滋养体破坏黏膜层使 病灶扩大
溃疡或脓肿在黏膜层 相互融合形成窦道 溃疡或脓肿突破黏膜层 进入黏膜下层,甚至引 起肠穿孔
结肠病变过程
肠道病变
肠外病变
脓肿形成
脑脓肿
脓肿破入气管
脓肿破入胸腔--------肺脓肿 常见病 灶部位
滋养体经门静脉 系统侵犯肝脏
脓肿破入腹腔引起 其他部位脓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