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硕士求职】海归硕士在美国找工作的感想
海归应聘工作的王牌永远是工作能力 而不是留学生的身份

海归应聘工作的王牌永远是工作能力而不是留学生的身份,选两家“差不多”的企业,把简历发过去,然后边玩三国杀,边等待公司的面试通知。
“这些步骤现在闭着眼睛我都能操作了。
”李思琦毫不掩饰她无奈的情绪。
李思琦从初中起对化学产生兴趣,在南京师范大学主修环境科学专业,毕业后为了开阔眼界,给自己镀金,她去了日本广岛大学读硕士,让她没想到的是,日本的环境科学专业与国内的不太一样,“他们这个专业注重对企业社会环境的研究,而且日本上市企业每年都会对环保状况进行评估。
但在中国,我好像找不出什么岗位能用上我学的这些知识,所以工作越找越灰心,要求也越来越低。
”“最早的时候,我主要是找和专业相关的职位,选择工作时比较挑剔,投简历的大多是一些与环境科学相关的公司,月薪5000元左右,但如今,我已经现实多了,这个行业需要的是工程类、评估类人员,我和这些都不沾边,就转向金融、人力资源等容易上手的行业,只要差不多的公司我就会投简历,并且在网上搜索该公司的介绍。
”此外,在月薪那栏,她谨慎地选择了2000元或者“面议”。
为了多一些机会,她还委托招聘网站根据自己的就职偏好投简历,希望通过广撒网的方式,给自己多一些机会,第一次委托是在6月底,她接到了几个面试电话,第一个打来电话的是南京路上的一家外语学校,职位是日本留学咨询,但是面试时候被告知,还要兼职销售,看了员工条款后,她觉得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虽然马上接到了上岗电话,但是她没有去。
她接到的第二个电话是一家证劵公司打来的,提供的是分析师职位,用人单位想让她从客户经理开始做起,陆续参加各种考试,考虑自身情况,她也没有去。
委托网站投简历,得到的机会虽然多,但是毕竟不是本人投简历,很多职位不符合求职者的意愿。
网站替她大概投出100多份简历,但大部分都石沉大海,这让硕士学历的李思琦备受打击。
“前两天,我看一家日本料理店招聘店长,我知道自己没有相关工作经验,但是招聘条件之一是会日语,所以我就投了,我知道自己做店长肯定不现实,但让我做个店长助理也行,谁知道他们面试完后,竟然让我从服务员做起,还说,全店上下,包括大厨都去过日本,日语不是优势。
中国留学生在美国找工作遭遇的三大障碍 ▎留学生论坛

中国留学生在美国找工作遭遇的三大障碍▎留学生论坛在美国获得硕士博士学位,然后在一个专业对口的大公司工作几年,是许多中国留学生的梦想。
在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无论在中国还是美国,文凭只有与相关专业的实践经验相结合才能成为打开未来之门的敲门砖。
然而,对于许许多多中国留学生而言,找工作之路堪称“一把辛酸泪”。
障碍之一:缺乏对美国就业市场的深入了解美国法律规定,美国公民在招聘中有优先权,留学生必须证明自己比美国人更优秀才有可能被聘用。
美国就业市场持续多年不景气,使得中国留学生就业之路更为艰难。
缺乏对美国专业发展及就业市场的深入了解,是很多留学生遭遇挫折的主要原因。
精算师在美国是需求量很少而且门槛特别高的工作,初级岗位供求关系严重失衡。
据美国劳工部统计,全美国有130多万个会计专业工作岗位,而精算工作岗位仅2.2万个。
障碍之二:缺乏在美国的实践经验一位密歇根大学商学院金融工程硕士,有在中国的实习经验,到美国第一年就开始找工作,不知道投递了多少份简历,好不容易得到芝加哥一家很小公司的面试机会。
结果人家只问了两个问题就让他离开了。
他感叹道:“没有在美国的实习经验,不错的全职工作机会80%可能与你无缘。
因为大多数顶尖公司都是从自己的实习生中选出人才进入全职岗位。
”缺乏实习经验使得留美学生先天不足,而中美教育差异使留学生找工作难上加难。
美国教育重视社会实践,从小学开始学生每年都要参加科学竞赛,鼓励孩子们动手动脑。
麻省理工学院等著名学府都有专门为小学生开办的实验室,孩子们在课余或假期在实验室老师指导下做一些初级的设计或者发明。
美国金融业、高科技大公司都面向青少年或者高中生的各种人才培训计划,很多美国学生从初高中时代起就经常参加这些公司的各种专业培训项目。
进入大学之后这些人自然很容易找到与专业有关的实习工作。
障碍之三:缺少与美国社会的联系一位美国北部某大学统计学博士,研究生阶段就在导师的领导下参加了联邦政府某机构的科研课题,毕业后水到渠成地到该机构继续从事研究。
海归的工作总结

海归的工作总结
作为一名海归,我在国外留学并取得了丰富的学术知识和工作经验。
回国后,
我经历了一段适应期,但在工作中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
在这里,我想对我的工作进行总结,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作为海归,我带回了丰富的国际化视野和专业知识。
这些知识和经验对
于我在国内的工作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在与国外同行合作时,我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们的思维方式和工作习惯,从而更好地进行沟通和合作。
同时,在国内的工作中,我也能够运用国外学到的知识,为公司带来新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其次,我在国外的学习和工作经历也锻炼了我的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这对于我在国内的工作中也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我能够更好地与国外客户进行沟通,更好地理解他们的需求和反馈。
同时,我也能够更好地与国内同事进行协作,促进团队的合作和发展。
另外,作为海归,我也意识到了国内外的差异和挑战。
国内的工作环境和文化
与国外有所不同,需要我不断地适应和学习。
我需要更加了解国内市场和行业的情况,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技能。
同时,我也需要更好地融入国内的工作环境,与同事们建立良好的关系,共同努力为公司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的来说,作为一名海归,我在国内的工作总结是,要保持谦逊和学习的态度,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要适应国内的工作环境和文化,与同事们建立良好的关系,共同努力为公司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相信,在不断的努力和学习中,我会在国内的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和发展。
美国工作的真实感言

时光荏苒,转眼间我已经在美国工作生活了三年。
这三年的经历让我对工作、生活以及文化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
在这里,我想分享一下我在美国工作的真实感受。
一、工作环境与美国相比,我国的工作环境在硬件设施上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然而,在软件环境方面,如企业文化、团队协作等方面,美国的工作环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 自由的工作氛围在美国,工作氛围相对自由。
员工可以根据自己的工作需求,选择合适的工作时间和地点。
这种工作方式使得员工能够更好地平衡工作和生活,提高工作效率。
相比之下,我国的企业往往对工作时间有严格的规定,员工的生活空间受到一定的限制。
2. 团队协作美国企业注重团队协作,强调集体智慧。
在工作中,我会遇到来自不同背景、不同专业的同事,大家共同为一个目标努力。
这种跨部门的合作让我学会了如何与不同性格的人相处,提高了我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激励机制美国企业的激励机制较为丰富,如股权激励、绩效考核等。
这使得员工在工作中充满动力,积极进取。
在我国,虽然也有一些企业实行股权激励,但整体上激励机制还不够完善。
二、职业发展在美国工作,我深刻体会到了职业发展的广阔空间。
以下是我对美国职业发展的几点认识:1. 职业规划美国员工普遍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有明确的规划。
他们会根据自身的兴趣和市场需求,选择合适的发展方向。
这种规划意识让我意识到,职业发展需要不断学习、积累经验。
2. 晋升机会在美国,员工的晋升机会较多。
企业会根据员工的绩效和能力进行选拔,给予晋升机会。
这种公平的晋升机制让我看到了努力工作的价值。
3. 终身学习美国企业注重员工的终身学习。
企业会提供各种培训机会,帮助员工提升自身能力。
在我国,虽然也有企业注重员工培训,但整体上培训力度还不够。
三、文化差异在美国工作,我深刻体会到了中美文化的差异。
以下是我对美国文化的一些看法:1. 个人主义美国文化强调个人主义,注重个人价值的实现。
在这种文化背景下,员工更加关注自己的职业发展,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
回国后美国求职信

尊敬的招聘经理:
您好!我是一名在美国留学并获得硕士学位的中国学生,很荣幸有机会向您推荐自己,希望能成为贵公司的一员。
在美国求学的经历让我对美国的文化、商业环境和职场规则有了深入的了解,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
我相信这些经历将使我成为贵公司理想的候选人。
在美国求学的期间,我主修市场营销专业,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课程涵盖了市场调研、消费者行为、广告与公关、品牌管理等领域的知识。
除了理论学习,我还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曾在一家知名广告公司实习,负责策划和执行一场大型产品发布会。
这次实习经历让我对广告行业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并锻炼了我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在美国求学的日子里,我不仅关注学术和职业发展,还积极参与当地社区的公益活动,如志愿者教学、环保活动等。
这些经历使我更加了解美国的社会文化,培养了跨文化交流的能力,也让我更加关注社会问题并愿意为之付出努力。
回国后,我希望能将在美国学到的知识和经验运用到工作中。
我相信,我的国际视野、专业知识以及实践经验将使我成为贵公司的重要资产。
我对贵公司的业务领域充满热情,并愿意不断学习和成长,为公司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请相信我对贵公司的真诚和热情。
期待有机会与您进一步交流,共同探讨如何能为贵公司带来更大的价值。
谢谢。
【招聘海归硕士】拿到摩根士丹利 offer了,分享我的面试心得!供参习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commercial use【招聘海归硕士】拿到摩根士丹利offer了,分享我的面试心得!摩根士丹利是一家全球领先的国际性金融服务公司,业务范围涵盖投资银行、证券、投资管理以及财富管理等。
公司在全球37个国家设有超过1,200家办事处,公司员工竭诚为各地企业、政府机关、事业机构和个人投资者提供服务。
摩根士丹利是最早进入中国发展的国际投资银行之一,多年来业绩卓越。
在2012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中排名第261位。
摩根士丹利总公司下设9个部门,包括:股票研究部、投资银行部、私人财富管理部、外汇/债券部、商品交易部、固定收益研究部、投资管理部、直接投资部和机构股票部。
摩根士丹利涉足的金融领域包括股票、债券、外汇、基金、期货、投资银行、证券包销、企业金融咨询、机构性企业营销、房地产、私人财富管理、直接投资、机构投资管理等。
1第一篇大摩香港offer面试经验一些朋友知道我顺利拿到Morgan Stanley HK offer,在为我祝贺的同时也让我跟大家分享一下经验。
经验谈不上,但自己确实有一些很深刻的感想,毕竟自己也曾经历过一个非常困苦的过程,所以写下这篇感想,希望能给那些依然在坚持理想,为了理想奋斗的同学一点启发。
1,了解面试的过程。
这个了解指的是了解面试的内容和面试官的情况。
面试官如果是HR的话,要着重准备behavior questions.有一次看到一个文章,很多人分享,标题是“金融概念大全,能了解所有概念,高盛,大摩基本都能过初面”。
写这个文章的人确实工作得很辛苦,总结了很多金融词汇,但是如果想进投行的话,这是一点用都没有的。
国内的很多同学还是有一个理解的误区,觉得面试像考试一样,都有标准答案的,会考概念什么的。
其实我自己的经验是,我没有一次被问到概念性的问题,可能其他职位会有一些,但是比重绝对少之又少。
出国工作的感言文章

时光荏苒,转眼间,我在国外的工作生涯已经走过了三个春秋。
回首这段充满挑战与收获的旅程,心中充满了感慨。
今天,我想借此机会,与大家分享我的出国工作感言,以此纪念这段不平凡的岁月。
一、初到异国,文化冲击2019年,我怀揣着梦想和期待,踏上了出国工作的征程。
初到这个陌生的国度,一切都显得那么新鲜而又充满挑战。
从语言交流到生活习惯,从饮食习惯到思维方式,我都面临着巨大的文化冲击。
刚开始,我常常因为语言不通而感到尴尬和无助。
每当这时,我都会告诉自己:“这是成长的机会,要勇敢面对。
”于是,我开始努力学习当地语言,积极参加各种社交活动,结交新朋友。
在这个过程中,我逐渐融入了这个国家,感受到了他们的热情与友好。
二、工作挑战,砥砺前行在国外工作,我面临着许多挑战。
首先,工作环境与国内有很大差异。
在这里,工作效率、团队协作、创新思维等方面都要求更高。
为了适应这种工作节奏,我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其次,跨文化沟通也是一个难题。
在与外国同事合作时,我学会了尊重彼此的差异,学会换位思考。
每当遇到分歧,我会主动沟通,寻求共识。
这种沟通能力的提升,让我在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
三、收获成长,感恩遇见在异国他乡的这段时间里,我收获了许多成长。
以下是我的一些感悟:1. 独立自主:在国外生活,让我学会了独立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难。
无论是解决生活中的琐事,还是处理工作中的难题,我都能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2. 跨文化沟通:通过与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我学会了尊重他人、包容他人。
这种跨文化沟通的能力,让我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
3. 担当精神:在国外工作,我深刻体会到责任的重要性。
无论是对待工作,还是对待生活,我都要求自己要有担当精神,勇于承担责任。
4. 乐观心态: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境,我学会了保持乐观的心态。
我相信,只要努力拼搏,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
四、结语出国工作,是我人生中一段宝贵的经历。
海外工作感言

时光荏苒,转眼间我在海外工作的日子已经过去了一年。
回首这段时间,我感慨万分,收获颇丰。
在这篇文章中,我想分享一下我的海外工作经历,以及对这段经历的感悟。
一、初到海外2019年,我怀揣着梦想和期待,踏上了前往海外的旅程。
初到海外,一切都是陌生的。
陌生的环境、陌生的语言、陌生的同事,让我感到无所适从。
然而,正是这种陌生感,激发了我积极面对挑战的勇气。
二、融入团队为了尽快融入团队,我努力学习和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
每天晚上,我都会抽出时间学习英语,阅读专业书籍,参加英语角活动。
在工作中,我虚心向同事请教,积极参与团队讨论,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在团队中,我结识了许多优秀的同事。
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家,拥有丰富的经验和知识。
与他们共事,我学到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以下是我从他们身上学到的几点:1. 跨文化沟通:在海外工作,跨文化沟通尤为重要。
我们要尊重当地的文化习俗,学会用对方能理解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
2. 团队协作:海外项目往往需要多个团队共同完成。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学会团结协作,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完成目标。
3. 适应能力:海外工作环境复杂多变,我们要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快速融入新的工作环境。
三、工作收获1. 业务能力提升:在海外工作,我接触到许多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理念。
通过实践,我的业务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
2. 沟通能力增强:在与不同国家的同事交流中,我的英语口语和书面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
3. 人际关系拓展:海外工作让我结识了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拓展了人际关系。
四、感悟与思考1. 坚持与毅力:海外工作充满挑战,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2. 跨文化意识: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们要具备跨文化意识,学会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
3. 感恩与回报:海外工作让我成长了很多,我要珍惜这段经历,努力回报家人、朋友和社会。
五、结语海外工作是我人生中一段宝贵的经历。
这段经历让我学会了坚持、协作、沟通和感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归硕士求职】海归硕士在美国找工作的感想
自己背景介绍下,iit毕业的mkt小硕士一枚,来之前木有工作经验。
说说我们那届。
算算我们那届的mkt学生中国人大概20多个的样子?最后拿到工作签证的我知道的大概有5-6个,都非常优秀跟努力,其他人回国的一些人在国内工作也还不错,比如nielsen,ibm, 日立集团什么的。
坦白说,iit的mkt专业上到最后会觉得重复的内容比较多,有些课真心水,特别是专业核心基础课,不过上完专业核心课你可以自己选修mba 或者是mkt的其他课程,这点还不错。
水课永远有,不过就看你自己的规划跟选择了。
我当时就选修了好几门mba的课程。
然后有些课都会联系到是企业来做project,这些一定要好好做,因为面试的时候可能会加分的,我当时做的那个american potato board的项目在我拿到现在这个职务加分不少,当时跟我们经理还有vp面试的时候,这个项目让他们印象挺深的。
所以如果在这边工作经验不多的话,学校做过的project也一定要写到简历上去哦。
1, mkt的工作,最关键是要工作经验,特别是在这边的实习跟兼职经验,如果你有相当多的实习经验,对你找工作帮助很大的
2. mkt的话,实习会很好找,至少我觉得我身边挺多同学都有实习,大公司也好或者小公司也好,都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但是,如果真正到了找需要工作签证的工作的时候,感觉不是那么容易。
虽然很多职位,但是同一个职位,有那么多美国人在申请,而且你还需要工作签证。
不是打击,是事实,也很多次前面聊的很好可是一知道你摇工作签证就说我们不给工签。
所以我觉得更需要好好的准备。
3. 人脉。
这里大家说过无数次了,如果有人推荐一定会更好找工作的。
我现在的工作是我以前的一个老板给我推荐的,因为跟公司的president有过一面之缘,所以当时直接来了on site的面试。
不过很神奇的是,他们那次没有要我,而是调了一个公司内部的人做那个职位。
但是当时我们经理对我的面试印象比较深刻,几个月后再有一个类似职位的时候,她就直接让hr给我打了电话,应该说以前老板的推荐也起了相当大的作用,要不然估计也不会对我那么好。
4. 走出去学校,参加多点校外的活动,这个太重要啦。
因为你活动里面可以认识到一些相当不错的人。
我现在在american marketing association做志愿者,感觉跟里面的人学到很多东西。
而且他们都是行业内的人,也都会很愿意帮你
如pr,广告,咨询这些对语言能力要求相当高,是指写作跟口语,还有就是对美国文化要特别了解,所以基本中国学生会比较难进入到这行,当然大牛例外哈,我是非牛,现在还依然觉得自己的business writing需要很多很多改进,因为有些词,有些双关语,真的不会。
那么中国学生比较好找工作的方向。
我觉得关键你要找好自己的定位,其实中国学生的优势无疑一般是在数据或者就是对中国市场的了解上,所以我觉得比较好拿工签的行业是:1. marketing research,这一块是肯定的,职位比较多,行业比较成熟,然后因为有数据分析的东西在那里,所以会有一定的技术壁垒,而且大多数学校一定会有挺多的这方面的project
2. marketing analyst,还是会跟数据相关的,我有两个同学就是在那个decision making Model上学了spreedsheet modeling,找到相关的工作。
那门课真好,真可惜木有选,而且
挺有意思的。
3. online marketing。
恩,就是我现在在做的,因为我本科学电子商务,所以还是很喜欢也很对我胃口的。
这一块主要会是search engine optimization (SEO), PPC (Pay per click), social media mkt(facebook,twitter,linkedin,p interest),email mkt这些。
建议大家自己可以在网上搜搜,这一块现在的职位相当相当多,我觉得也算是未来的大趋势
4. 做中国市场跟国际市场。
这一块没得说了,大家懂中文来自中国,学mkt。
优势就在那里。
不过问题是这一块职位比较少,如果有,要尽量把握机会。
我同学里就一个就是一个上市公司帮他们开发中国跟国际市场,他真的很优秀也很能吃苦,之前每天开一个多小时车去上班,但是如果打算未来不留美,这一条路就是非常好的,因为你可以有北美的经验跟开发中国市场的经验。
所以建议找工作的同学,首先想好自己的定位
然后找多些相关的实习,在这一点上,大城市的优势就比较凸现了
尽量多的参加活动认识人
建立好自己的linkedin,在上面充实点,多加点朋友
拿几封好的推荐信,跟以前工作过的老板跟同事都保持好的关系
找工作还是,勤奋+努力+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