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书法艺术鉴赏对于临摹创作的启示论文

合集下载

书法艺术鉴赏对于临摹创作的启示

书法艺术鉴赏对于临摹创作的启示
本 内容 等 的 审 美 理 解 。
3 . 合 目的性 与合规 律性 的统 一 。从 一定 价值层 面上 判断 , 可 以将 书法鉴 赏活 动认 为 是一个 合 目的性 与合
规 律 性 的 辨 证 统 一 。合 目 的性 就 是 审美 知 觉 属 于 一 种 知 觉 性 快 乐 的 对 知 觉 纯 形 式 的 美 的 知 觉 , 具 有 无 目的 的
S H U I MOD A N QI N G 水鼬 丹蒲
书法艺 术鉴赏对于 临摹创作 的启示
黼 崔亚军 河南省信 阳市 图书馆
[ 摘 要] 任何 一种艺术作 品的产 生, 都 只是艺术 活动的最初 阶段 , 在艺术作 品完成 后获得读者 的接 受与认 可, 才使 艺术作 品 价 值与潜能真正发挥。 从各 种艺术的表现 形式 来看 , 书法 艺术鉴 赏具有 一定 的特殊意义。无论是从创作还 是从价值属性来看 , 都具有 其 它艺术作 品所不 能具备 的艺术性能。 在 临摹创作 的过 程 中, 书法鉴赏具 有一定 的应用 价值 与启示 。本文就 书法 艺术鉴赏对临摹创作 的启示进 行分 析。 [ 关键词 ] 书法 艺术鉴 赏 临摹创作 启 示
在 以下 几方 面 。
1 . 文本与 书 艺相 互照应 。书法作 品 的 内容是 文本 , 书法 艺 术则 指 的是 艺术 形式 , 也 就是 书 体 。不 同 于文
学、 戏 剧 以及 绘 画 等艺 术 形 式 , 书 法艺 术 就是 将 抽 象 的线 条 造 型艺 术 , 促 使其 与 文本 内容 交相 呼应 , 各 领 风
式 与 功 能 进 一 步 提 升 。 而 形 式 美 与 依 存 美 统 一 通 常 就 是 一 个 研 究 对 象 从 中
感 受 的美 不 尽 相 同 , 在 书 法 艺 术鉴 赏 的过 程 中既 可 以是 单 纯 的形 式 线 条 、 构图 , 也 可 以是 对作 品 内容 的欣 赏, 但是 通 常情 况 下 , 在研 究 的过 程 中更 加 看重 涉及 内容 的欣 赏 。在此 过 程 中启示 就 是对 书 法艺 术 书体 、 文

书法临摹与创作的思考——以当代大学生为例

书法临摹与创作的思考——以当代大学生为例

96书法临摹与创作的思考——以当代大学生为例刘雅苹 郑州大学书法学院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座宝库,自古以来,对技与道之关系的重视,对传统作品临摹与创作的重视都源于中国书法传统发展的历史脉络。

早在周代的官学即要求学生掌握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其中“书”包括今天的书法。

同时,古代的科举制度同样把书法作为举贤取士的一项重要内容。

明清的“台阁体”与“馆阁体”,直到今天的书法高考、考研等应试教育,书法的临摹与创作始终一脉相承。

作为一名书法专业的学生及书法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以其自身视角对书法临摹与创作之审视显得尤为必要。

一、从临摹到创作的三种方法书法的临摹与创作是学书的必经之道,是书法学习不可绕过的两个重要问题,如何深入临摹?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创作路子?如何提高自己?这些都是学书者要思考的问题。

(一)继承传统,巧妙再现解缙《学书法》言:“学书之法,非口传心授,不得其精。

大要临古人墨迹,布置间架,担破管,书破纸,方有功夫。

”临摹是书法创作的基础,下面我将临摹划分为三个层面来阐述:二维层面、立体层面和美感层面。

二维层面。

首先了解所临字帖的外在形式,如用笔、结字和整体章法布局等。

二维层面是对字帖直观形式的理解,所以在临摹过程中首先注意它整体的特征,以便在创作时能运用自如。

立体层面。

所有学书的目的、手段最终都要归结于创作,每个书家必会经历“临摹-创作-再临摹-再创作”这样的一个循环反复的过程,在上述过程的基础上对作者以及字帖相关历史背景的了解,增强对字帖的总体认识。

通过对作者性格的了解,对他人生背景的研究,对进一步了解其意韵的传达和书写方法有很大帮助。

此时,临摹时对字帖理解不再局限于看一眼写一画,而是立体的、心慕手追的艺术形象,这时临摹从追求形似而达到神似的境地。

美感层面。

美感层面是学书者对字帖神韵的掌握阶段,康有为《广艺舟双楫》说:“学习宜用九宫格摹之,当长肥加倍,尽其笔势而纵之。

盖凡书经刻石,摹拓必有瘦损,加倍临之,乃仅得古人原书之意。

关于书法临摹与创作的几点思考

关于书法临摹与创作的几点思考

关于书法临摹与创作的几点思考书法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瑰宝之一,对于中国人民来说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情感寄托。

在书法艺术的学习和实践过程中,临摹和创作是两个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对书法临摹和创作进行一些思考和探讨。

书法临摹是学习和领悟传统书法艺术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临摹名家作品,可以深入研究字体结构、笔画运用和意境表达等方面的技巧。

临摹能够帮助学习者模仿和接触到优秀的传统作品,提高字体的书写水平,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对传统艺术的敏感性和欣赏能力。

通过临摹名家作品,学习者还可以了解和学习书法大家的创作思路和表现方式,从中汲取营养和灵感。

书法创作是书法艺术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

在书法创作过程中,艺术家可以融合自己的个性和创新,展示个人的风采和创造力。

书法创作可以是对传统书法作品的演绎和延伸,也可以是对现实生活和自然景物等元素进行艺术再创造。

通过创作,艺术家可以表达对社会和世界的关切与思考,传递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书法创作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思考和探索,可以促进艺术家的个人成长和艺术风格的形成。

书法临摹和创作并不是孤立的两个过程,二者相辅相成,相互补充。

书法临摹可以为创作提供基础和灵感,通过临摹名家作品,艺术家可以学习到传统书法的技法和艺术表现方式,培养对书法的感知和敏锐度。

临摹还可以帮助艺术家磨炼笔墨功夫,提高作品的质量和水平。

而书法创作则有助于临摹的提高和应用,通过创作,艺术家可以运用所学的技法和知识,表达自己的创意和情感。

临摹和创作相互渗透和影响,共同促进艺术家的成长和作品的创新。

书法临摹和创作需要有长期的研习和实践。

书法艺术是一门需要时间和精力投入的艺术,不能一蹴而就。

要想在书法艺术上有所成就,需要勤加练习和不断积累。

通过反复的临摹和创作实践,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才能够逐步提高和突破。

还需要细心观察和研究书法名家的作品,学习他们的笔墨特点和艺术表达方式,从中吸取经验和启发。

只有持之以恒地进行学习和实践,才能够在书法临摹和创作方面取得进步和突破。

关于书法临摹与创作的几点思考

关于书法临摹与创作的几点思考

关于书法临摹与创作的几点思考书法临摹与创作是中国传统艺术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它们在书法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书法临摹是指学习、模仿前人的作品,通过临写、模仿,掌握前人的技法和风格,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

而书法创作则是指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创造出新的作品,展现个人的艺术灵感和创意。

书法临摹与创作既有相通之处,又有差异之处,本文就书法临摹与创作的几点思考展开讨论。

一、关于书法临摹书法临摹是书法修养的基础。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临摹一直被看作是学习与继承前人的经典作品的最直接的途径。

通过临摹,可以更好地领悟和把握前人的墨宝所蕴含的艺术精髓。

所以,对于每一位书法爱好者来说,都需要时常进行临摹练习,以提高自己的技法和感悟。

而对于初学者来说,更是需要通过大量的临摹来积累经验,磨练功力。

书法临摹可以帮助学习者熟悉和掌握传统书法的基本结构和笔法。

可以选择古代名家的作品,如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等,通过临摹这些大师的作品,可以更好地理解并掌握传统书法的技法和风格。

通过临摹颜真卿的《大书》可以感受其力透纸背的雄浑气势,临摹王羲之的《兰亭序》可以体会其秀丽苍劲的韵味。

这些都对于提高书法水平有着积极的作用。

书法临摹可以帮助学习者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

在临摹的过程中,不仅可以练习书法技巧,更可以感受名家所展现出的意境和艺术魅力。

通过对名家作品的细致观察和模仿,可以领悟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精神。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更可以增进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书法临摹可以帮助学习者发展个人的书法风格。

通过临摹多位书法名家的作品,可以潜移默化地吸收不同名家的优长之处,从而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书法风格。

在临摹的过程中,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兴趣,适当地增减移花接木,使书法创作更加富有个性。

书法创作是书法艺术的精髓。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书法创作被看作是艺术家表达情感、展现个性和创造美的重要途径。

在书法创作的过程中,艺术家不仅可以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更可以通过笔墨纸砚,表达自己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感悟。

试论书法作品创作之美与灵感的结合7篇

试论书法作品创作之美与灵感的结合7篇

试论书法作品创作之美与灵感的结合7篇第1篇示例:书法作品的美在于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

书法是一种以汉字、文字为载体的艺术形式,通过笔画的错落有致、线条的粗细变化和布局的合理安排,展现出一种独特的美感。

在书法作品中,艺术家常常运用意象、象征等手法,通过字形的设计、结构的排布等方式,表现出自己对于生活、情感、理念等方面的感悟与表达,使得作品更富有内涵与智慧。

书法作品的美还在于其凝练的艺术语言。

书法在书写的过程中,需要艺术家对于字形、结构、比例等方面的把握,同时还需要将自己的情感、意志融入其中。

这种融合了技巧与灵感的表现方式,使得书法作品在简洁之中蕴含着复杂的哲理与人生感悟。

正是这种凝练的艺术语言,赋予了书法作品独特的韵味与魅力。

书法作品的美还在于其变化多样的艺术风格。

不同的书法家、不同的时代都会呈现出不同的书法风格,有的力度雄健有力,有的婉约飘逸,有的端庄稳重,有的清丽秀美。

这些不同的艺术风格反映了书法艺术与社会、文化、思想之间的关系,体现了书法作品在表现形式上的丰富性与多样性。

书法作品的美还在于其饱含的艺术灵感。

艺术家在创作书法作品时,往往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启发与影响,如自然景观、文学名篇、历史文化等。

这些灵感来源于艺术家对于世界的观察与感悟,通过书法作品的表现形式,将这些灵感具象化、升华化,使得作品更具有感染力与魅力。

书法作品之美与灵感的结合,体现了艺术家对于生活、自然、文化等方面的独特理解与表达,展现了书法艺术的深邃内涵与广阔魅力。

通过对书法作品的审美,我们能够更好地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瑰丽与智慧,感受到艺术之美对于人类精神追求的美好理想。

愿我们能够珍惜并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让书法之美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继续绽放光芒。

第2篇示例:书法作品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不仅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和魅力,更展现了艺术家对美的追求和表达。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书法被视为一种高雅的艺术,且与诗词、绘画等艺术形式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书法艺术欣赏论文(精选5篇)

书法艺术欣赏论文(精选5篇)

书法艺术欣赏论文(精选5篇)第一篇:书法艺术欣赏论文书法艺术的文化内涵书法,又称“中国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

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

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而且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采。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找寻和探究书法艺术的文化和内在涵义。

首先让我们一起了解了解书法中所蕴含的丰厚文化。

中国书法“起于用笔,基于结字,成于章法,美于气韵”[8]。

其产生一方面由于特殊的表现对象-—汉字;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独特的书写工具-—毛笔。

但是,作为一种“审美的、创造性的意识形态和生产形态”[9 ] ,书法艺术的形成与发展必然与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物质条件、典章制度、精神生活发生联系。

中华文化是中国书法得以形成的深层原因,是中国书法发展的营养土壤和生存环境,更是中国书法最深层的表现对象。

而在文化中最稳定的就是文化思想,所以,钟明善先生就认为:“中国书法艺术是中华传统文化思想最凝练的物化形态。

”[8 ] 作为中国书法艺术重要基础的笔法与中国文化的关系也可以这样理解。

从应用文字的书写发展成为独立的艺术门类,在世界各民族中,中华民族的书法艺术是独特的。

从它的书写对象———汉字的产生,到书法艺术技法的积累,从书法风格的变迁,到民族思维方式的寄托,无不是处在中华文化的影响之下,无不是以一个侧面体现着中华文化的现实存在,体现着中华文化的艺术精神。

再来我们就说说其文化内涵。

中国古代书法中体现书法其自身文化内涵的数量很多,且大部分是语录式的,采取诗话的体例,把古代的材料加以整理,根据材料,个人认为书法学其内涵包括以下几种。

(一)喻物性。

最早的书法内涵,用自然之美来说明书法的美,用比喻为主要的论述方式。

这种书法内涵包括对人、书体、笔画等的比喻。

如对人,描写王羲之的有:“王羲之书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

”对书体,“盖草书之为状也,婉若银钩,漂若惊鸾,舒翼未发,若举复安。

”对笔画,卫夫人在《笔阵图》中形容点画的词语有:“横,如千里阵云;竖,如万岁枯藤;点,如高峰坠石”等等。

书法的临摹分析论文

书法的临摹分析论文

---------------------------------------------------------------最新资料推荐------------------------------------------------------书法的临摹分析论文书法的临摹分析论文临摹中的他神与我神何谓临摹?《说文解字》曰:临,监临也。

从卧,品声;大篆字形尤一个人俯视物体。

林义光《文源》:品,众物也。

众人俯视众物形。

《说文解字》曰:摹,规也。

即有法度。

小篆字形和人手有关。

临摹一词之意大致为一个人从上向下俯视,用手合乎法度地做事情。

现代则把临摹引申为照着原本写或画和用素纸蒙在原本上写或画。

按今人分法,可以把临摹可分为三个阶段,一为实临,二为心临,三为意临。

我姑且称这三个阶段为他神阶段、他我交融、我神阶段。

第一,他神阶段。

亦称实临,在这个阶段,我们要毫无条件的向古代经典的习字帖1 / 10投降,从它的每一点画入手,一笔一笔、一字一字、一行一行地理解,理解什么?理解用笔的方法,用墨的方法,亦即在此笔、此字、此篇中古人用的是何笔何纸?毛笔是中锋还是侧锋?是如何转腕?如何转笔?笔是快是慢?墨是浓是淡?字形是内擫还是外拓?重心是靠上还是欹侧有姿?整体是如何用意的,为何这样安排?此阶段可谓为伊消得人憔悴,也只有经过这个阶段才会进入更高阶段。

第二,他我交融。

亦称心临。

此阶段以他为主体,把我的心去紧紧贴近古人心意。

在经过第一阶段的苦修之后,把握了他的特征,这时就要追求和原作者精神相同的状态下进行临习了。

书法本就是心意的流露,古人无所规摹,自是本人心态平和的表达。

所以在此阶段追求的是一种以自我内心观照为次,以古人心意为主的相融境界,这近乎一种象征性的仪式,仪式极为严肃,秩序不容得半点马虎!但是我们为何不把这种临习当作仪式认真进行呢?许多人临习古帖,大多如穿古服劲装的今人,貌似而神不相逮。

所以临摹在此时,就应该追求和古人一致、契合的心态。

书法帖临摹及赏析

书法帖临摹及赏析

书法帖临摹及赏析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独特的表现形式吸引着众多的书法爱好者。

临摹是书法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临摹名家的作品,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书法的技巧和精髓。

本文将以书法帖临摹及赏析为主题,探讨书法临摹的意义和技巧,并深入分析几位著名书法家的作品。

临摹是学习书法的基本功,通过模仿名家的作品,可以更好地学习和掌握书法的技巧。

临摹不仅可以提高写字的姿势和笔法,还可以感受到名家作品中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

例如,临摹王羲之的《兰亭序》,可以学习到他的行草字体特点和运笔技巧,同时也能够领略到他对文人墨客情怀的深刻理解。

临摹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名家的作品。

通过仔细观察和模仿,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作品中的构图、笔画和墨色运用等方面的特点。

例如,临摹米芾的《寿张括帖》,我们可以发现他的字体狂草奔放、豪放不羁,透露出他个人独特的性格特点。

同时,还可以通过临摹进一步探究他的字体演变和艺术创新。

临摹书法帖还可以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水平。

通过不断地观察和模仿,我们可以培养对于笔画的敏感度和对于字形的审美追求。

例如,临摹颜真卿的《祭侄文稿》,我们可以感受到他的字体雄浑刚健、气势磅礴,展现了他豪放的个性和对于艺术的追求。

临摹也是一种艺术的享受和心灵的净化。

当我们用心去临摹一幅书法作品时,可以帮助我们忘却外界的烦恼,沉浸在艺术的世界中。

临摹是一种专注和沉静的过程,可以让我们放松心情,提高专注力和耐心。

在临摹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字体的韵律和墨色的流动,从而达到身心愉悦和精神放松的效果。

书法帖临摹及赏析是提高书法水平和艺术鉴赏能力的重要手段。

通过临摹名家的作品,我们可以学习和掌握书法的技巧,提高写字的姿势和笔法;同时,还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名家的作品,深入领略到其中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

临摹书法帖还可以培养我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追求,提高专注力和耐心,达到身心愉悦和精神放松的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析书法艺术鉴赏对于临摹创作的启示论文
在进行书法鉴赏时,每个人都可以有不同见解。

在古今中外文字阐述中,一些文字阐述带有许多玄妙,给人感觉常常会意想不到。

笔者根据自己多年实践,结合对经典书法见解,从客观出发,总结出书法艺术鉴赏对于临摹创作的启示。

一、首要赏心悦目
在进行书法临摹创作时,书法创作究竟是为谁而创作是一个一直争论不休的问题。

对于一些人来说,书法临摹创作主要是为自己创作,也可以为他人创作。

笔者认为,书法创作主要是为了自己进行创作,但是客观上也达到了为他人创作的效果。

主观上为自己进行创作,这一理解非常简单,因为在进行书法临摹创作时,要求创作者身心愉悦,可以陶冶情操,其主要本质还是在为自己进行创作。

但在创作的过程中,我们应当注意一个现象,如果一件书法作品创作成功,他就成为了一个艺术品,具有自身独特的魅力。

由于艺术品可以感染他人,也可以感染书法家本身。

从这种角度进行分析,作品已经成為了作者与观众之间交流媒介,通过作品向观众传达自己内心,以便做到两者内心的共鸣。

在进行创作的过程中,我又可以分为大我和小我。

效果主要是指个人的初始状态,大我是指个人在经历沧桑之后的精神境界。

只有实现了小我才能完成大我,这是人类人性升华的必备阶段。

在这一过程中进行书法创作,通过对自我进行历练,使得自我的精神境界可以提升,以达到大我的情怀,与欣赏者形成共鸣。

对于任何一门艺术而言,艺术都具有一定的社会功能。

尽管艺术在表现形式上存在差异,但在最终的目标上却具有一致性,都是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经典作品还是优秀佳作,无论创作者出于何种主观状态,想表达何种情感。

一件优秀作品的诞生,客观上产生了陶冶情操的效应,可以供人欣赏。

二、妙在传情达意
一件书法作品是用文字和笔墨组成的,并有文字和笔墨传达情意。

在传达的过程中,有两种因素取到了决定性作用。

由于书法作品是由中国汉字组成,而汉字是方型字并且汉字是图式的。

与此同时,在进行书法写作时常常使用毛笔进行创作,而毛笔的特性是软。

正是由于以上两个特征,在进行书法临摹时常常可以达到传情达意的效果。

我们伟大的祖先发明方块字又称象形文字,象形文字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可以把人与人或者人与自然的关系明显表达出来。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变得越来越复杂,单个的文字无法表达丰富的情感,为了适应人们生活的发展需要,汉字的构字方法也逐渐出现了转变。

在书法汉字中出现了六书,他们分别是指事、会意、转注、象形、假借。

通过这些转变,使得汉字构字方法产生了丰富和创新,使得内在精神得到升华。

从毛笔上进行分析,由于毛笔性软,所以在进行创作时可以有方有圆、粗细得当、虚实有异,表达出人与人和人与自然之间复杂的情感。

在进行书法创作中,书法创作可与一般的文字书写区分开来,主要是因为两者具有非常
大差别。

书法创作可以表达人与人之间情感,还可以表达人与自然关系。

写作主要是为了传递语言,进行文字记载。

我们在对一幅书法作品进行评价时,既需要对书法的力度、章法、墨法等技术因素进行考量,还需要看他是否能够做到传情达意,从而衡量出该部书法作品品格高低。

但对于写字而言,写字只需要易于辨认即可。

在进行书法创作时,我们需要表达何种感情呢?一般而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多种,而书法创作可以通过自身点、线、面与章法等因素相结合,形成语言,抒发人与人之间美好情感。

在进行临摹时,书法家由于自身修养不断提高,可以通过自身双手将真善美表达出来。

例如,通过观察书法家不同书法真迹,我们可以感受到不同内涵。

王羲之的书法优雅潇洒、黄庭坚的书法耿直重义、傅山的书法海阔天空、林散之的书法仙风道骨,这些都是书法传神的典范。

三、功在传承有绪
文中所指绪主要是指书法传承。

我们在进行书法临摹创作时,我们首先要明白书法字体从何而来,需要对书法渊源进行探讨。

在进行书法临摹创作时,我们只有了解了事情来龙去脉,才能够进行有效临摹创作,从而形成自身独具一格书法形式。

如果我们在进行书法传承过程中不去追根溯源,而是盲目跟风,则我们只能学到皮毛。

在进行书法学习时,临摹是学习书法最佳途径。

在对一个书法家功力进行探讨时,我们可以看他对传统研究深度。

对于一个喜欢学习书法人而言,必须需要借鉴传统,否则等于白手起家,很难达到新高度。

在进行书法创作时,对于经典书画学习必不可少,这样可以使我们少走弯路,用同样时间获取更多知识,并从中悟出真谛,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书法。

在进行临摹时,我们需要选择合适临摹标准。

首先必须符合自己性格,这样才能够吸收精华,开发出古人没有开发的空间,做到扬长避短。

四、趣在形式对比
在不同时期,书法拥有自身特征,通常可以用一个形容词来进行形容。

在晋朝,书法尚韵;在唐朝,书法尚法;在宋朝,书法尚意;在明朝,书法尚态;在清朝,书法尚势。

对于当今书法而言,我们并不能用一个词来进行形容,笔者也不会轻易下一个定论,这个定论应当由后人进行评价。

在当前人们内心审美需求中,尚趣是非常贴近人们内心世界。

虽然每个时代的书风各不相同,但是这些都是由人们的生存状态及内心审美诉求共同决定的。

书法艺术发展到今天,在字体上已经相当的完备,各种字体已经达到相当完善的程度。

在这个时代,书法要想得到更好的发展,就必须在已有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我们可以从生存状态进行分析,做到推旧成新,在字体的技法上进行丰富。

对于当今的书法家而言,应当整合当前的书法资源,推古成新,创作出更加具有吸引力的书法作品。

对于一个时代而言,时代的疏忽如何并不是由个人决定的,它是一个时代的反映。

但是一个时代存在不同的书风,却并不违背客观规律,当今时代存在着尚趣的倾向,但并不排除以往的书法形态。

对于现代生活而言,不仅书法存在着尚趣的现象,其他的艺术表现形式同样有这样的价值取向。

由于当前社会竞争异常激烈,生活节奏非常快,人们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希望通过艺术形式放松心声。

例如冯小刚导演的1942和徐峥导演的泰囧,本以为1942凭借自身很好的功底,可以取得不俗的票房成绩,哪知在现实生活中却被泰囧一举夺冠,而泰囧的思想虽然
没有1942那么深刻,但这部片子本身的幽默情节可以使人哈哈一笑,达到愉悦身心的目的。

五、贵在个性鲜明
书法创作必须做到个性鲜明,有自己的面貌,做到创新。

创新必须有一定的维度,从技法上进行分析,首先要熟练掌握传统的技法,并且拥有深厚的功底进行驾驭。

例如在驾驭线条时,使用者在使用毛笔时必须做到稳、准、通。

与此同时,我们还必须对自己的生活有所感悟,并通过笔墨的形式表达出来,你使得自己的生活具有藝术气息,表达出真实的生活情感。

在彰显自我个性时,我们必须深入生活,深入传统。

在深入传统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做到传承有绪。

众所周知,生活是艺术的来源。

在进行书法创作时,我们必须有效地结合生活,深入生活进行创作。

笔墨虽然随着时代变化会产生一定变动,但所有变动都必须深入到生活之中,这些生活既包含有社会生活又包含有自然生活。

当今世界生活变得日益丰富,为书法的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源泉。

深入生活,洞察人的内心世界,了解人民的诉求,已经成为了书法家必备的一个功课。

当前人们的心情都非常浮躁,内心渴望得到一片宁静之地。

当今社会中存在的太多尔虞我诈,人们内心也呼唤真诚社会。

在进行临摹创作时,我们需要与社会生活和自然生活相接处。

当今世界是一个信息化的世界,科技空前发达,而古人主要生活在农耕文明时期,使得古人生活节奏比较缓慢,生活相对闲适,但信息也相对闭塞。

在王羲之的年代没有高铁,没有飞机,更没有太空飞船。

而我们当前的时代既可以去青藏高原进行探险,还可以去海底进行游玩,甚至可以登陆月球进行探索。

这些新兴的变化都可以通过笔墨语言进行表达创新,这种创新才具有真正的生命力。

六、高在自然天成
对于书法家来说,在进行书法临摹的过程中,最高的境界在于做到自然天成。

自然天成往往排除小我、大我、无我的障碍,做到天人合一,直通宙宇。

在思想境界上,我们应当从小我提升到大我,最终做到天人合一。

与此同时,在进行书法临摹创作中,由于书法中的诸元素存在的一定量的约定,因此在创作中需要把握一定的度。

在自然天成的书法中字法章法墨法等等不同的书法技能都有高低之分,一定必须符合自然天成的标准,这样才可以使人感到舒适协调。

反之,如果过分追求某一项内容,会使得整个作品非常不协调,给人不舒适的感觉。

参考文献:
[1]叶林心.当代篆刻创作取法多样化成因分析[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5.
[2]王师琪;郭燕齐;吕翠萍.浅析传统文化艺术在标志设计中的应用[J].美术向导,2012.
[3]黄伟斌;黎文君.中国传统篆刻艺术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的创新性应用[J].昌吉学院学报,20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