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赏析《白牡丹》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小升初语文试卷诗歌鉴赏题分类汇编(及答案)100

部编版小升初语文试卷诗歌鉴赏题分类汇编(及答案)100

部编版小学语文试卷诗歌鉴赏题分类汇编(及答案)100一、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1.品味诗歌语言,完成下列人物对话。

赏牡丹唐代刘禹锡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①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裴给事宅白牡丹唐代卢纶长安豪贵惜春残,争玩街西紫牡丹。

别有玉盘②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

【注释】①芙蕖:荷花的别名。

②玉盘:诗中指白牡丹。

(1)这两首写牡丹的诗。

都运用了衬托手法,比如《赏牡丹》中,刘禹锡用________衬托牡丹的特点;《裴给啊宅白牡丹》中,卢纶用________衬托白牡丹的品质。

(2)是的,这两首诗运用的手法一致,但是表现出牡丹不同的特点,你能结合内容说说它们的不同之处吗?【答案】(1)芍药、芙蕖;紫牡丹(2)《赏牡丹》中,作者通过芍药的妖无格、芙蕖的净少情,表现出作者眼中牡丹花兼具妖、净、格、情四种资质,可谓花中之最美者;《裴给事宅白牡丹》中,作者通过写长安城里的年轻人争相着去亲近、观赏紫牡丹,来表现出无人欣赏的白牡丹具有孤傲、高洁、素雅的特点。

【解析】【分析】(1)此题比较容易,简单分析即可,《赏牡丹》写了三种花,分别是:妖无格的芍药、净少情的芙蕖及真国色的牡丹,用芍药和芙蕖衬托牡丹;《裴给事宅白牡丹》写了白牡丹和紫牡丹,写紫牡丹就是为了衬托白牡丹的。

(2)《赏牡丹》前两句的意思是:庭前的芍药妖娆艳丽却缺乏骨格,池中的荷花清雅洁净却缺少情韵。

作者写这两种花是为了衬托牡丹既妖娆艳丽,又又骨格,既清雅洁净有有情韵,可谓花中之最美者。

《裴给事宅白牡丹》写暮春时期百花即将凋残,只有慈恩寺里的紫牡丹还在吐蕊,纷芳满枝,于是长安城里的年轻人争相着去亲近、观赏紫牡丹。

而在裴给事的庭院中,一株冰清玉洁的白牡丹,却备受冷落,无人欣赏,在皎洁的月色下更显孤独、冷清、素雅。

全诗通过紫牡丹和白牡丹这一动一静、一热一冷的对照描写,赞美白牡丹的高洁,赞花意在写人,言白牡丹之高洁,乃是言裴给事之高洁,以花衬人,相得益彰。

2018届高三复习单元测试 古诗词鉴赏23

2018届高三复习单元测试 古诗词鉴赏23

2018届高三复习单元测试古诗词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裴给事宅白牡丹裴潾长安豪贵惜春残,争赏街西紫牡丹。

别有玉盘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

【注】裴潾:一生历唐宪宗、唐穆宗、唐敬宗、唐文宗四朝,史称其“以道义自处,事上尽心,尤嫉朋党,故不为权幸所知”。

(1)诗中的白牡丹是怎样的形象?诗人塑造这个形象的目的何在?请简要赏析。

诗中的白牡丹是冰清玉洁却备受冷落的形象。

诗人在三四两句将白牡丹比作“玉盘”,说它在月下开放,沾满清露,突出了白牡丹冰清玉洁的特点;但是,这样白牡丹却无人观赏,表现了白牡丹被冷落的处境。

诗人塑造白牡丹这个形象目的在于托物寄意,诗人借白牡丹自比,表达自己虽洁身自好却不被重用的忧愤之情。

(2)诗歌前两句对表现白牡丹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诗歌前两句写长安的豪贵之人争相到街西欣赏紫牡丹,与后两句白牡丹遭受的冷遇形成对比,反衬白牡丹所受的不公待遇,表达对权贵不识人才的怨愤。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这首词中的梅花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作者写梅花的用意何在?请简要分析。

这首词中的梅花是一个愁苦的失意者形象。

它无人赏识、孤独寂寞、屡遭打击却清高孤傲、坚持操守。

作者写梅花意在托物言志。

词人以梅花自喻,表达了虽历尽艰辛,也不会趋炎附势,而只会坚守节操的决心。

(2)这首词主要是如何表现这一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这首词主要是用比拟的手法表现这一形象的。

在作者笔下,梅花生长在驿外断桥边,寂寞没有主人,在黄昏时后独自哀愁,它不和群芳争春,任凭群芳嫉妒,这就赋予梅花以人的思想情感,形象地表现了其愁苦又清高的特点。

3.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卜算子·咏梅毛泽东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盐城市部编版六年级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含答案)

盐城市部编版六年级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含答案)

盐城市部编版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含答案)一、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1.诗歌阅读湖口送友人李频中流欲暮见湘烟,岸苇无穷接楚田。

去雁远冲云梦雪,离人独上洞庭船。

风波尽日依山转,星汉通霄向水悬。

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去又新年。

【注释】①湖:指洞庭湖。

②中流:指江心。

③湘烟:指雾霭。

④楚田:指田野。

(1)诗歌前三句写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2)“离人独上洞庭湖”一句中的“独”字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答案】(1)雾霭、芦苇、田野、云梦、飞雪、去雁。

营造了一种凄冷、凄清的意境。

(2)“独”是独自的意思,这里是友人独自一人登上洞庭湖的船,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友人旅途的寂寞孤独艰辛,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解析】【分析】(1)结合诗歌第一、二联分析。

这几句写"湖口"所见:先是放眼湘江水岸,看到暮霭、芦苇、田野:接着远眺云梦,但见飞雪、去雁:最后注目孤舟离人。

一切景语皆成情语。

飞雪暮霭,迷漫着一种凄冷压抑的氛围;四野茫茫,更显出离人的伶仃;大雁孤飞,象征着友人旅途的寂寞艰辛。

据此可知这几个意象营造了一种凄冷、凄清的意境。

(2)从题目来看,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李频在湖口送别友人离去,结合诗歌前四句分析,傍晚时分,湘江水流在暮霭的笼罩之下更加浩渺,两岸漫无边际的芦苇连接着广袤的田野。

严冬快要过去了,大雁冲起云梦泽的积雪,准备往北飞去了。

在这样的日子里,友人来到洞庭湖边登上了北去的航船。

友人独自一人登上洞庭湖的船没有人陪伴,一路上该是多么的寂寞孤独呀,这里的“独” 是独自的意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友人旅途的寂寞孤独艰辛,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故答案为:⑴雾霭、芦苇、田野、云梦、飞雪、去雁。

营造了一种凄冷、凄清的意境。

⑵“独”是独自的意思,这里是友人独自一人登上洞庭湖的船,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友人旅途的寂寞孤独艰辛,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点评】⑴此题考查理解古诗意象及意境的能力。

裴给事宅白牡丹 阅读答案附赏析

裴给事宅白牡丹 阅读答案附赏析

裴给事宅白牡丹阅读答案附赏析别有玉盘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

①在唐代,观赏牡丹成为富贵人家的一种习俗,牡丹中又以大红大紫为贵。

1.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2分)2.请说出诗歌的两种表现手法,并简要分析。

(4分)【答案】1.(1)对豪贵们追逐时尚,耽于逸乐的不满。

(2)对高洁品格却无人赏识的不满。

(3)表达了对白牡丹及裴给事高洁形象的赞美,对其处境的同情。

2.(1)对比,白牡丹无人看,紫牡丹人人争赏,对比鲜明,突出表达了对当时社会追逐富贵、轻视高洁人格现象的不满;(2)比喻,将白牡丹比作玉盘,形象地表现出其高洁的特点;(3)象征,紫牡丹象征宝贵,白牡丹象征高洁,使诗歌含蓄隽永、意蕴丰富;(4)衬托,用月夜、冷露衬托白牡丹,使白牡丹高洁却无人赏识的形象更鲜明;(4)渲染,描绘白牡丹开放的环境(月夜、冷露),突出白牡丹无人赏识。

(答对两点即得4分)【解析】1.试题分析:长安豪贵惜春残,争赏街西紫牡丹。

作者描写牡丹开时的盛,只用春残二字点出季节。

作者没有对紫牡丹的形象做任何点染,单从豪贵对她的态度着笔。

豪贵们耽于逸乐,对牡丹趋之若鹜。

别有玉盘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

一个别字,引出了迥然不同的另一番景象。

对白牡丹的形象刻画虽只是略加点染,但显然倾注了作者满心的爱悦和同情。

玉盘,形容盛开的白牡丹,生动贴切。

月夜的衬托和冷露的点缀,更增加了白牡丹形象的丰满。

作者正是通过对紫牡丹和白牡丹这一动一静、一热一冷的对照描写,不加一句褒贬,不作任何说明,而寓意自显。

为豪贵所争赏的紫牡丹尽管名贵却显得庸俗,相反,无人看的白牡丹却超尘脱俗,幽雅高尚,给人以冰清玉洁之感。

诗人对白牡丹的赞美和对它处境的同情,寄托了对人生的感慨。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试题分析:着意渲染了紫牡丹的名贵。

看似与题目无关,实则为后面展开对白牡丹的描写作了有力的铺垫。

作者过对紫牡丹和白牡丹这一动一静、一热一冷的对照描写,寓豪贵所争赏的紫牡丹尽管名贵却显得庸俗,无人看的白牡丹却超尘脱俗,幽雅高尚,给人以冰清玉洁之感。

甘肃部编版小升初语文 诗歌鉴赏专题练习(附答案)

甘肃部编版小升初语文 诗歌鉴赏专题练习(附答案)

甘肃部编版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附答案)一、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1.品味诗歌语言,完成下列人物对话。

赏牡丹唐代刘禹锡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①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裴给事宅白牡丹唐代卢纶长安豪贵惜春残,争玩街西紫牡丹。

别有玉盘②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

【注释】①芙蕖:荷花的别名。

②玉盘:诗中指白牡丹。

(1)这两首写牡丹的诗。

都运用了衬托手法,比如《赏牡丹》中,刘禹锡用________衬托牡丹的特点;《裴给啊宅白牡丹》中,卢纶用________衬托白牡丹的品质。

(2)是的,这两首诗运用的手法一致,但是表现出牡丹不同的特点,你能结合内容说说它们的不同之处吗?【答案】(1)芍药、芙蕖;紫牡丹(2)《赏牡丹》中,作者通过芍药的妖无格、芙蕖的净少情,表现出作者眼中牡丹花兼具妖、净、格、情四种资质,可谓花中之最美者;《裴给事宅白牡丹》中,作者通过写长安城里的年轻人争相着去亲近、观赏紫牡丹,来表现出无人欣赏的白牡丹具有孤傲、高洁、素雅的特点。

【解析】【分析】(1)此题比较容易,简单分析即可,《赏牡丹》写了三种花,分别是:妖无格的芍药、净少情的芙蕖及真国色的牡丹,用芍药和芙蕖衬托牡丹;《裴给事宅白牡丹》写了白牡丹和紫牡丹,写紫牡丹就是为了衬托白牡丹的。

(2)《赏牡丹》前两句的意思是:庭前的芍药妖娆艳丽却缺乏骨格,池中的荷花清雅洁净却缺少情韵。

作者写这两种花是为了衬托牡丹既妖娆艳丽,又又骨格,既清雅洁净有有情韵,可谓花中之最美者。

《裴给事宅白牡丹》写暮春时期百花即将凋残,只有慈恩寺里的紫牡丹还在吐蕊,纷芳满枝,于是长安城里的年轻人争相着去亲近、观赏紫牡丹。

而在裴给事的庭院中,一株冰清玉洁的白牡丹,却备受冷落,无人欣赏,在皎洁的月色下更显孤独、冷清、素雅。

全诗通过紫牡丹和白牡丹这一动一静、一热一冷的对照描写,赞美白牡丹的高洁,赞花意在写人,言白牡丹之高洁,乃是言裴给事之高洁,以花衬人,相得益彰。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诗歌鉴赏精选附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诗歌鉴赏精选附答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诗歌鉴赏精选附答案一、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1.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横塘(宋)范成大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

(1)诗以“石桥”“朱塔”等物的“________”(用诗中的词语填写)反衬出人、事的变化。

(2)诗末句寓情于景,颇具情韵。

试分析诗人的情感与景物是怎样巧妙融合的。

【答案】(1)依然(2)写横塘的景中,如细雨、垂杨、画船,细雨如丝,垂杨似线,画船待发,与离情别绪直接相连;结尾以景物作结,烘托离别之情。

【解析】【分析】(1)春到横塘,绿满平川,石桥依旧横卧,朱塔依然屹立,可是诗人却要与友人分别了。

“依然”一词,以景物的不变反衬出人事的变化,流露出依依难舍、留恋难分的情味。

(2)末句以景结情(寄情于景、拟人等),写横塘景中与离情别绪相连的细雨、垂杨、画船,细雨如丝,垂杨似线,画船待发,烘托离别之情。

末句并未用任何离恨相思之词,只是用雨丝风片、垂柳轻舟,象征依依惜别之情,与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融为一体,以抒情之笔写景,颇具情韵。

【点评】此题考查诗歌赏析。

(1)此题考查诗词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做此类题,要注意理解全诗的意思,重点理解“ 石桥朱塔两依然”的诗的意思。

(2)此题考查诗句表现手法。

主要围绕情景交融的写法来展开,要注意围绕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来分析。

2.品味诗歌语言,完成下列人物对话。

赏牡丹唐代刘禹锡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①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裴给事宅白牡丹唐代卢纶长安豪贵惜春残,争玩街西紫牡丹。

别有玉盘②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

【注释】①芙蕖:荷花的别名。

②玉盘:诗中指白牡丹。

(1)这两首写牡丹的诗。

都运用了衬托手法,比如《赏牡丹》中,刘禹锡用________衬托牡丹的特点;《裴给啊宅白牡丹》中,卢纶用________衬托白牡丹的品质。

(2)是的,这两首诗运用的手法一致,但是表现出牡丹不同的特点,你能结合内容说说它们的不同之处吗?【答案】(1)芍药、芙蕖;紫牡丹(2)《赏牡丹》中,作者通过芍药的妖无格、芙蕖的净少情,表现出作者眼中牡丹花兼具妖、净、格、情四种资质,可谓花中之最美者;《裴给事宅白牡丹》中,作者通过写长安城里的年轻人争相着去亲近、观赏紫牡丹,来表现出无人欣赏的白牡丹具有孤傲、高洁、素雅的特点。

韦庄《白牡丹》裴潾《白牡丹》比较阅读及答案

韦庄《白牡丹》裴潾《白牡丹》比较阅读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14-15题。

白牡丹
韦庄
闺中莫妒新妆妇,陌上须惭傅粉郎。

昨夜月明浑似水,入门唯觉一庭香。

白牡丹
裴潾
长安豪贵惜春残,争赏先开紫牡丹。

别有玉杯承露①冷,无人起就月中看。

注:①承露,汉武帝求仙,造金铜仙人捧露盘以承云表之露的故事。

1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韦诗落墨两句在词句的结构上进行了倒装,应理解为“闺中新妆妇莫妒,陌上傅粉郎须惭”。

B.后两句着眼于描写夜景,月光轻泻,清风微拂,入门只闻到了弥漫一庭的白牡丹的芬芳气息。

C.唐诗咏紫、红牡丹者甚多,裴诗专为白牡丹遭受冷遇而发,赞颂了它冰清玉洁的形色和风姿。

D.裴诗写紫牡丹是为了正面烘托白牡丹月下盛开后,竟是“无人起就” ,清冷寂寞,默默无闻。

15.这两首诗都写了白牡丹的光彩照人,请分析作者在突出此特点时运用的手法有何不同。

(6分)
参考答案:
14.D“正面烘托"应为对比。

15.韦诗使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用“新妆妇”的妒忌侧面写出白牡丹的光艳照人,用“傅粉郎”的惭愧写白牡丹的洁白。

(3 分,写“明月烘托牡丹的光彩”亦可酌情给分)裴诗运用了比喻手法,以“玉杯”作喻,再现白花盛绽之状;又运用典故,用汉武帝造金铜仙人捧“露盘以承云表之露”的典故,写出白牡丹月下沾满晶莹露珠的光彩。

(3 分)。

古代诗歌赏析裴潾欧阳修《白牡丹》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代诗歌赏析裴潾欧阳修《白牡丹》阅读练习及答案

四、(8分)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1)天子亦再幸澶渊,盟契丹。

(2分)(2)公既见疏不用,初坐断田讼失实,徙知苏州。

(3分)(3)故其视时人,常以先生长者自处,论事尤多发愤。

(3分)五、(8分)14. 阅读这两首《白牡丹》,按要求回答问题。

(8分)白牡丹裴潾(唐)长安年少惜春残,争赏慈恩紫牡丹。

别有玉盘乘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

白牡丹欧阳修(宋)蟾精雪魄孕云荄,春入香腴一夜开。

宿露枝头藏玉块,晴风庭面揭银杯。

⑴对第一首《白牡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春残”,即残春,也叫暮春,是每年春天的最后一个月,这和王羲之兰亭集会的时间大致是一样的。

B.“惜”是“舍不得错过”之意,和《过秦论》中“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的“爱”字不是一个意思。

C.一个“争”字,将世家子弟争先恐后去慈恩寺观赏紫牡丹借以互相攀比的心态刻画得惟妙惟肖。

D.“玉盘”是月亮的别称,中国古典文学中月亮的别称还有很多,例如:月轮、玉户、婵娟、玉桂等等。

⑵欧阳修是如何描绘白牡丹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2分)⑶同样是写白牡丹,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4分)四、(8分)13. (8分)(1)(2分)皇帝(宋真宗)也第二次到澶渊(1分),和契丹结盟。

(1分)(2)(3分)梅公被疏远不被任用,(1分)刚开始因为处理田地诉讼有失事实,(1分)调任到苏州。

(1分)(3)(3分)因此他看待当时的人,(1分)常常用先生长者自居,(1分)评论时事情很多时候都是发泄心中的愤懑。

(1分)五、(8分)14.(8分)(1)(2分) D “玉户”不是月亮的别称,形容楼阁华丽。

《春江花月夜》中有“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的诗句。

(2)(2分)写出以下一种手法1分,结合诗句具体分析1分,①联想(想象):诗人以奇特的联想和想象,将白牡丹的盛开的景象描绘得多姿优雅。

②借代(拟人):第一句中诗人用月亮中的蟾蜍借代月亮,运用拟人手法,写“月亮的精气和雪的魂魄孕育出像白云的一样皎洁的白牡丹的根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14~15题。

白牡丹
韦庄
闺中莫妒新妆妇,陌上须惭傅粉郎。

昨夜月明浑似水,入门唯觉一庭香。

白牡丹
裴潾
长安豪贵惜春残,争赏先开紫牡丹。

别有玉杯承露①冷,无人起就月中看。

[注]①承露,汉武帝求仙,造金铜仙人捧露盘以承云表之露的故事。

1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韦诗落墨两句在词句的结构上进行了倒装,应理解为“闺中新妆妇莫妒,陌上傅粉郎须惭”。

B.后两句着眼于描写夜景,月光轻泻,清风微拂,入门只闻到了弥漫一庭的白牡丹的芬芳气息。

C.唐诗咏紫、红牡丹者甚多,裴诗专为白牡丹遭受冷遇而发,赞颂了它冰清玉洁的形色和风姿。

D.裴诗写紫牡丹是为了正面烘托白牡丹月下盛开后,竟是“无人起就” ,清冷寂寞,默默无闻。

15.这两首诗都写了白牡丹的光彩照人,请分析作者在突出此特点时运用的手法有何不同。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 分)
(1)古人爱赞美荷花,将其视为清白、高洁的象征,而屈原在《离骚》中也以着荷衣表现自己的高洁操守的两句是:“ ,。


(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岑参运用比喻的修辞描写塞外一夜之间大雪骤降的两句是:“ ,。


(3)在《赤壁赋》中,苏轼告诉我们别人的东西虽小也不能占有的句子是:“ ,。


14.D[解析]“正面烘托"应为对比。

15.韦诗使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用“新妆妇”的妒忌侧面写出白牡丹的光艳照人,用“傅粉郎”的惭愧写白牡丹的洁白。

(3 分,写“明月烘托牡丹的光彩”亦可酌情给分)裴诗运用了比喻手法,以“玉杯”作喻,再现白花盛绽之状;又运用典故,用汉武帝造金铜仙人捧“露盘以承云表之露”的典故,写出白牡丹月下沾满晶莹露珠的光彩。

(3 分)
16. (1)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3)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6分,每句1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