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贴装工艺简介

合集下载

SMT简介

SMT简介

SMT简介
一.SMT介绍
SMT(Surface Mounting Technology),即表面贴装技术,是指用自动组装设备将片状、微型化的无引线或短引线的表面组装元器件直接焊到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制电路板)表面规定位置上的一种电子装联技术。

SMT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发,70年代获得实际应用的一种新型电子装联技术,它彻底改变了传统的通孔插装技术,使电子产品的微型化、轻量化成为可能,被誉为电子组装技术的一次革命,是继手工装联、半自动插装、自动插装后的第四代电子装联技术。

SMT以缩小产品体积、重量,提高产品可靠性及电气性能,降低生产成本为目的,自80年代以来得到了飞速发展。

当前,SMT已在计算机、通信、军事、工业自动化、消费类电子等领域的新一代电子产品中广泛应用,成为电子工业的支柱技术。

二.SMT的基本组成
1.表面组装元器件:设计、制造、包装
2.电路基板:单(多)层PCB、陶瓷板等
3.组装设计:电设计、热设计、元器件布局、基板图形布线设计等
4.组装工艺:⑴组装材料:粘接剂、焊料、清洗剂
⑵组装技术:涂敷技术、贴装技术、焊接技术、检测技术、
返修技术等
⑶组装设备:涂敷设备、贴装机、焊接机、测试设备等
三.SMT的优缺点
1.优点
⑴组装密度高,体积小,重量轻
⑵电性能优异
⑶可靠性高,抗震性能强
⑷生产率高,易于实现自动化
⑸成本降低
2.缺点
⑴元器件规格不全
⑵有些元器件产量不大,价格比通孔元器件高
⑶国际上目前尚无表面组装元器件统一标准
⑷ PCB单位面积功能强,功率密度大,散热问题复杂
⑸ PCB布线密,间距小,易造成信号交叉耦合。

SMT生产工艺

SMT生产工艺

SMT生产工艺SMT,即表面贴装技术(Surface Mount Technology),是一种现代电子制造业常用的电子组装工艺。

相比于传统的插针组装技术,SMT具有高效、高可靠性和节省空间等优点,因此在电子产品制造中得到广泛应用。

下面将介绍一下SMT的生产工艺。

SMT生产工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元件上锡、PCB印刷、元件贴装、回流焊接等。

首先是元件上锡。

在SMT生产工艺中,元件通常是经过预先处理的,使其表面镀有锡层,以方便与PCB焊接。

这一步骤主要是将元件通过熔融锡的方式,使锡与元件表面相结合,从而形成可焊接的元件。

接下来是PCB印刷。

PCB印刷是将导电和绝缘层材料的图案印刷到PCB板上,以形成电路连接的重要工艺。

PCB印刷主要分为两个步骤:一是将PCB板通过印刷网板刮刮刮涂覆有焊膏的部分;二是将PCB板过UV照射,固化焊膏并排除多余的焊膏。

接下来是元件贴装。

在这一步骤中,通过自动贴装机将已经上锡的元件精确地粘贴到PCB板的相应位置。

这一过程需要专业的贴装设备和技术人员的操作。

自动贴装机能够按照预先设置的程序,将元件从元件库中取出,并将其准确地粘贴在PCB板上,以确保贴装的准确性和效率。

最后是回流焊接。

回流焊接是将已粘贴好的元件通过高温热风或红外线加热,使焊膏熔化,与PCB板上的焊盘相结合。

在这一过程中,焊膏的熔化和冷却时间需要严格控制,以确保焊接质量。

回流焊接后,需要对焊接的质量进行检测,以确保焊接的可靠性。

除了以上的基本步骤之外,SMT生产工艺还包括一系列的辅助工艺。

例如,元件质量检查、元件的自动识别和补位等。

这些辅助工艺的目的是确保SMT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和效率。

总的来说,SMT生产工艺是现代电子制造业中的重要工艺之一。

通过上锡、PCB印刷、元件贴装和回流焊接等步骤,可以实现高效、高质量的电子产品制造。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SMT生产工艺也在不断优化和改进,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也能够满足不同需求的产品质量要求。

表面贴装工艺流程简单说明

表面贴装工艺流程简单说明

表面贴装工艺流程简单说明
表面贴装工艺(SMT)是一种电子元器件制造技术,已成为现
代化PCB制造过程的主流。

下面是SMT工艺流程的简单说明:
1. 基板准备
在SMT工艺中,首先需要准备PCB基板。

这包括清洗和贴膜,为元器件的粘贴和焊接制造一个干净的表面和制造高精度的电气性能。

2. 印刷透镜
接下来,将粘附在基板周围的板上轮廓,然后用印刷技术沉积
粘合剂在金属化焊盘位置上,以便将来粘贴元件。

应该注意粘合剂
的量,确保其均匀涂布。

3. 放置元器件
粘贴元件的机器被称为粘贴机器,可以自动化整个过程,在进
行前必须设置正确的参数,使得支架准确地定位到印刷的相应区域。

这是一个重要的步骤,相互之间一定要保持一定的精度。

4. 它的熔点很高不容易融化
在元件粘贴后,将PCB传送到焊接炉,在高温条件下使焊膏
固化并焊接元件。

其中的元素金属是熔点相对较高的物质,需要耐
温性更好的方法,如冶金焊接,离子键合等。

5. 检查和测试
SMT工艺的最后一个步骤是电气和光学检查,以确保组装的PCB没有引线,间隙和冷焊接等缺陷。

在这个阶段,它可以通过X
光检测,AOI和ICT等高端检测设备进行计算机辅助的测试,来增
加生产效率和分析结果的精度。

这是一次完整的表面贴装工艺流程的简单介绍。

尽管在实际生
产中可能存在多种技术细节和复杂性。

将合理的方式和技术及时应
用于实践,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效能。

表面贴装技术

表面贴装技术

工艺流程图片
应用与发展
随着以计算机为核心的集散控制系统的出现,使自动化仪表装置在系统化、智能化、 高性能、低功耗方向上得到了质的飞跃,用户对功能性、可靠性、智能性日益增长的 需求,自动化仪表的硬件部分越发复杂。如果仍然停留在传统的通孔插装技术水平, 最终将导致整个控制系统硬件部分体积庞大,功耗增加,却仍难满足智能化要求。使 用表面贴装技术以后,使产品体积小巧,安装方便,功能更复杂,而功耗大大降低; 抗干扰防震功能增强,运算与信号传输速度提高,总成本的降低,用户得到实惠。 跨入廿一世纪,表面贴装技术正在向更小型化、更环保方向发展;表面贴装电子零 件由片状、QFP向更小型的BGA、CSP等发展;生产中广泛使用免清洗技术,无铅焊锡 技术也在逐步推广。随着表面贴装技术的这一发展,自动化控制系统将更趋小型化、 环保化、低能耗、高性能,那么各制造厂商也面临着全面提升生产工艺与管理水平的 挑战。
工艺流程
5.回流焊接:其作用是将焊膏融化,使表面组装元器件与PCB板牢固粘接在一起。所 用设备为回流焊炉,位于SMT生产线中贴片机的后面。 6.清洗:其作用是将组装好的PCB板上面的对人体有害的焊接残留物如助焊剂等除去。 所用设备为清洗机,位置可以不固定,可以在线,也可不在线。 7.检测:其作用是对组装好的PCB板进行焊接质量和装配质量的检测。所用设备有放 大镜、显微镜、在线测试仪(ICT)、飞针测试仪、自动光学检测(AOI)、XRAY检测系统、功能测试仪等。位置根据检测的需要,可以配置在生产线合适的 地方。 8.返修:其作用是对检测出现故障的PCB板进行返工。所用工具为烙铁、返修工作站 等。配置在生产线中任意位置
图片
表面贴装技术
通孔插装技术
优势
与表面贴装技术相对应的,则是通孔插装技术,即Through Hole Technology,简称THT。通孔插装技术是将电子零件引脚插入印刷 电路板的通孔,然后将焊锡填充其中进行金属化而成为一体; 1.由于印刷电路板有两面,显然,表面贴装可在板子两面同时进行焊接,而 通孔插装则不能。零件集成度提高。 2.电子产品追求小型化,以前使用的穿孔插件元件已无法缩小。 3.电子产品功能更完整,所采用的集成电路(IC)已无穿孔元件,特别 是大规模、高集成IC,只能采用表面贴片元件。 4.零件脚及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线短,可提高传输速度。 5.产品批量化,生产自动化,低成本高产量,产品更优质,市场竞争 力强。

SMT工艺简介

SMT工艺简介
SMT工艺技术培训
Surface Mounting Technology
SMT工艺技术
长虹机芯制造二厂
SMT工艺技术培训
SMT工艺技术概要
SMT(Surface Mounting Technology)即表面贴装 技术, 是适应电子产品高密度组装需要而发展起来的 一种新的电路装联技术。通孔插装技术THT(Through Hole Technology)是靠印制板上的通孔和元器件的引 脚,实现电子元件在印制板上插装,暂时固定,然后 利用波峰焊等焊接技术进行焊接,形成可靠的焊点, 实现长期可靠的机械和电气连接。 相对于通孔插装技术THT而言,SMT无需在印制 板上钻孔,而是将无引线或短引线的片式元件、集成 电路以及机电元件等,利用贴片胶或焊膏的粘性,通 过贴装设备贴装在印制板表面,然后再通过波峰焊或 回流焊等焊接手段焊接在印制板上,从而实现机械和 电气的长期可靠连接。
长虹机芯制造二厂
SMT工艺技术培训
贴片胶(Adhensive)
长虹机芯制造二厂
SMT工艺技术培训

贴片胶又叫固化胶,其作用是在波峰焊 之前将表面贴装元件暂时固定在印制板 上,以免波峰焊时贴片元器件发生偏移 和掉落等问题。波峰焊接后贴片胶虽然 不再起作用,但它仍然随着元器件留在 PCB板上。
长虹机芯制造二厂
测试组装
长虹机芯制造二厂
SMT工艺技术培训
混合采用回流焊接和波峰焊接
印刷机 高速贴片机 多功能贴片机 回流炉
机插铆钉
机插跨线
机插轴向
机插径向
点胶机
高速贴片机 多功能贴片机 回流炉 (固化)
翻板机
手工插件
波峰焊
剪脚补焊
调试组装
长虹机芯制造二厂

SMT简介

SMT简介

S M T简介S M T(S u r f a c e M o u n t T e c h n o l o g y)的英文缩写,中文意思是表面贴装工程。

是新一代电子组装技术,它将传统的电子元器件压缩成为体积只有几十分之一的器件。

表面安装不是一个新的概念,它源于较早的工艺,如平装和混合安装。

与传统工艺相比S M T技术有高密度、高可靠、低成本、小型化、生产的自动化等特点。

S M T工艺流程的规划1、单面组装来料检测=>丝印焊膏(点贴片胶)=>贴片=>烘干(固化)=>回流焊接=>清洗=>检测=>返修。

2、双面组装A:来料检测=>P C B的A面丝印焊膏(点贴片胶)=>贴片=>烘干(固化)=>A面回流焊接=>清洗=>翻板=>P C B的B面丝印焊膏(点贴片胶)=>贴片=>烘干=>回流焊接(最好仅对B面=>清洗=>检测=>返修)此工艺适用于在P C B两面均贴装有P L C C等较大的S M D时采用。

B:来料检测=>P C B的A面丝印焊膏(点贴片胶)=>贴片=>烘干(固化)=>A面回流焊接=>清洗=>翻板=>P C B的B面点贴片胶=>贴片=>固化=>B面波峰焊=>清洗=>检测=>返修)此工艺适用于在P C B的A 面回流焊,B面波峰焊。

在P C B的B面组装的S M D中,只有S O T或S O I C(28)引脚以下时,宜采用此工艺。

3、单面混装工艺来料检测=>P C B的A面丝印焊膏(点贴片胶)=>贴片=>烘干(固化)=>回流焊接=>清洗=>插件=>波峰焊=>清洗=>检测=>返修4、双面混装工艺S M T贴片胶与涂布技术详解表面组装技术有两类典型的工艺流程,一类是焊锡膏—再流焊工艺,另一类是贴片胶—波峰焊工艺。

表面贴装技术概述

表面贴装技术概述

表面贴装技术概述一、概述表面贴装技术的背景与意义二、表面贴装技术的定义与分类2.1 定义表面贴装技术2.2 表面贴装技术的分类2.2.1 表面贴装技术的分类依据一2.2.2 表面贴装技术的分类依据二三、表面贴装技术的工艺流程3.1 准备工作3.1.1 设计电路图3.1.2 制作PCB板3.2 贴片工艺3.2.1 贴片工艺的步骤一3.2.2 贴片工艺的步骤二3.2.3 贴片工艺的步骤三3.3 固化工艺3.3.1 固化工艺的步骤一3.3.2 固化工艺的步骤二3.3.3 固化工艺的步骤三3.4 后续工艺3.4.1 后续工艺的步骤一3.4.2 后续工艺的步骤二3.4.3 后续工艺的步骤三四、表面贴装技术的优势与不足4.1 优势一4.2 优势二4.3 不足一4.4 不足二五、表面贴装技术的应用领域5.1 应用领域一5.2 应用领域二六、表面贴装技术的发展趋势6.1 发展趋势一6.2 发展趋势二七、总结一、概述表面贴装技术的背景与意义在现代电子产业的发展中,表面贴装技术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表面贴装技术是一种将电子元件直接粘贴在PCB板上的技术,它在电子产品制造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广泛的应用。

通过使用表面贴装技术,可以使电子产品变得更小巧、更轻便,提高电子元件的密集度,提高电子产品的可靠性和性能,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推动了电子产业的快速发展。

二、表面贴装技术的定义与分类2.1 定义表面贴装技术表面贴装技术(Surface Mount Technology,SMT)是指将电子元件直接贴装在PCB板的表面上的一种电路板组装技术。

与传统的插件技术相比,表面贴装技术不需要通过插孔来连接电子元件和电路板,而是通过焊接的方式将电子元件直接固定在PCB板的表面上。

2.2 表面贴装技术的分类表面贴装技术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依据进行分类,以下是两种常见的分类方式。

2.2.1 表面贴装技术的分类依据一根据电子元件的封装形式,表面贴装技术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Chip封装:将电子元件封装在芯片中,然后通过焊接的方式将芯片直接贴装在PCB板的表面上。

50条SMT工艺技术

50条SMT工艺技术

50条SMT工艺技术一、什么是表面组装技术?英文称之为“Surface Mount Technology ”简称SMT,它是将表面贴装元件贴,焊到印制是电路板焊盘上涂布焊锡膏,再将表面贴装元器件准确地放到涂有焊锡膏的焊盘上,通过加热印制电路板直至焊锡膏熔化,冷却后便实现了元器件与印制电路之间的连接.二、表面组装技术的优点:1)组装密度高,采用SMT相对来说,可使电子产品体积缩小60%,重量减轻75%2)可靠性膏,一般不良焊点率小于百万分之十,比通孔元件波峰焊接技术低一个数量级.3)高频特性好4)降低成本5)便于自动化生产.三、表面组装技术的缺点:1)元器件上的标称数值看不清,维修工作困难2)维修调换器件困难,并需专用工具3)元器件与印刷板之间热膨胀系数(CTE)一致性差。

随着专用携手拆装设备及新型的低膨胀系数印制板的出现,它们已不再成为阻碍SMT深入发展的障碍.四、表面组装工艺流程:SMT工艺有两类最基本的工艺流程,一类为锡膏回流焊工艺,另一类是贴片—波峰焊工艺.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所用元器件和生产装备的类型以及产品的需求选择不同的工艺流程,现将基本的工艺流程图示如下:1)锡膏—回流焊工艺,该工艺流程的特点是简单,快捷,有利于产品体积的减小.2)贴片-波峰焊工艺,该工艺流程的特点是利用双面板空间,电子产品的体积可以进一步减小,且仍使用通孔元件,价格低廉,但设备要求增多,波峰焊过程中缺陷较多,难以实现高密度组装。

3)混合安装,该工艺流程特点是充分利用PCB板双面空间,是实现安装面积最小化的方法之一,并仍保留通孔元件价低的特点.4)双面均采用锡膏—回流焊工艺,该工艺流程的特点能充分利用PCB 空间,并实现安装面积最小化,工艺控制复杂,要求严格,常用于密集型或超小型电产品,移动电话是典型产品之一。

我们知道,在新型材料方面,焊膏和胶水都是触变性质流体,它们引起的缺陷占SMT总缺陷的60%,训练掌握这些材料知识才能保证SMT质量.SMT还涉及多种装联工艺,如印刷工艺,点胶工艺,贴放工艺,固化工艺,只要其中任一环节工艺参数漂移,就会导致不良品产生,SMT工艺人员必须具有丰富的工艺知识,随时监视工艺状况,预测发展动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Y方向移动,获得贴装位置。
SSOP
窄间距小外形封 装
TSOP(1)
薄型小尺寸封装
TSOP(2)
薄型小尺寸封装
20, 28, 30, 32, 60, 64, 70
0.65, 0.80, 0.95, 1.00
32, 48
0.5
20, 24,26,28,32, 40,44, 48, 50, 54,64, 66, 70, 86
0.50, 0.65, 0.80, 1.27
表面安装不是一个新的概念,它源于较早的工艺,如 平装和混合安装。
电子线路的装配,最初采用点对点的布线方法,而且 根本没有基片。第一个半导体器件的封装采用放射形的引 脚,将其插入已用于电阻和电容器封装的单片电路板的通 孔中。50年代,平装的表面安装元件应用于高可靠的军方, 60年代,混合技术被广泛的应用,70年代,受日本消费类 电子产品的影响,无源元件被广泛使用,近十年有源元件 被广泛使用。
表贴元件的分类与识别
1.表面安装元器件分类:
无源器件 SMC泛指无源表面 安装元件总称
有源器件 (陶瓷封装)SMD泛指有源表面
安装元件总称
轴式电阻器 单片陶瓷电容 钽电容 厚膜电阻器 薄膜电阻器
CLCC 陶瓷密封带引线芯片载体 DIP双列直插封装 SOP小尺寸封装 QFP四面引线扁平封装 BGA球栅阵列
表贴元件的分类与识别
2.容阻元件的识别方法 元件尺寸公英制换算(0.12英寸=120mil、0.08英寸=80mil)
Chip 阻容元件
IC集成电路(间距)
英制名称
公制(mm)
英制名称
公制(mm)
1206
3.2×1.6
50
1.27
0805
2.0×1.25
30
0.806031.6×Fra bibliotek.825
0.65
40, 42, 48
2.54
SDIP
收缩型DIP
ZIP
锯齿式插脚型管 壳
SOP
小型外壳封装
30, 42, 64
1.778
20, 24, 28, 40
1.27
8, 16
1.27
表贴元件的分类与识别
种类 SOP
小型外壳封装
典型样品 (未按比例)
引脚数
引脚间距 (mm)
24, 28, 32, 40, 44 1.27
一般转塔上安装有十几到二十几的贴装头,每个贴装头上安装 2~4个真空吸嘴(较早机型)至5~6个真空吸嘴(现在机型)。由于转塔 的特点是将动作细微化,即选换吸嘴、送料器已送到位、取元器件、元 器件识别、角度调整、工作台移动(包含位置调整)、贴放元件等动作 都可以在同一时间周期内完成,所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高速度。目前最 快的时间周期可达到0.07~0.10S贴装一片元器件。
表贴元件的分类与识别
3.IC第1脚的识别方法
① IC有缺口标志
② 以圆点作标识
③ 以横杠作标识
④ 以文字作标识(正看IC下排引 脚的左边第一个脚为“1”)
表贴元件的分类与识别
4.常见IC的贴装方式
种类
典型样品 (未按比例)
DIP
双列直插式组装
引脚数
引脚间距 (mm)
8, 14, 16,18, 20, 22, 24, 28, 32, 36,
表贴元件的分类与识别
种类 QFP
四边扁平封装
LQFP
薄型四边引线扁 平封装
TQFP
薄塑封四边扁平 封装
SOJ
J型引线小外廓封 装
典型样品 (未按比例)
引脚数
引脚间距 (mm)
44, 56, 64, 80, 100, 128, 160, 208,
240, 272, 304
0.50, 0.65, 0.80, 1.00
表面贴装工艺概述
——关于SMT贴片方面的介绍
目录
1.什么是SMA 2.表贴元件的分类和识别 3.贴装设备的分类及特性 4.贴装设备的工作原理及构造 5.表贴元件的上线规范 6.贴装过程的工艺质量及控制
什么是SMA
SMA(Surface Mount Assembly)的英文缩写,中文意思是 表面贴装工程。是新一代电子组装技术,它将传统的 电子元器件压缩成为体积只有几十分之一的器件。
什么是SMA
SMA的特点: 与传统工艺相比,SMA的特点是高密度、高可靠、低成本、小型化、
生产的自动化。
表贴元件的分类与识别
表面贴装元件介绍: 表面贴装元件具备的条件:
元件的形状适合于自动化表面贴装 尺寸,形状在标准化后具有互换性 有良好的尺寸精度 适应于流水或非流水作业 • 有一定的机械强度 • 可承受有机溶液的洗涤 • 可执行零散包装又适应编带包装 • 具有电性能以及机械性能的互换性 • 耐焊接热应符合相应的规定
144, 176, 208
0.5
44, 48, 64, 80, 100, 120, 128
0.50, 0.80
20, 24, 26, 28, 32, 0.80,
36, 40, 42, 50
1.27
贴片设备的分类及特性
按贴装机的结构特点分类 按结构特点分类的特性对比 按贴装机的贴装速度分类 按贴装速度分类的特性对比
0402
1.0×0.5
25
0.5
0201
0.6×0.3
12
0.3
表贴元件的分类与识别
片式电阻、电容识别标记:
电阻
标印值
电阻值
2R2
2.2Ω
5R6
5.6Ω
102
1KΩ
682
6.8KΩ
333
33KΩ
104
100KΩ
564
560KΩ
标印值 0C5 010 110 471 332 223 513
电容 电容值 0.5PF 1PF 11PF 470PF 3300PF 22000PF 51000PF
贴片设备的分类及特性
存在的缺点: 转盘的直径及作用在贴装器件的离心力是影响元器件贴装速度的关键因 素之一。转盘直径越大,贴装头的速度越慢,以防离心力的负面影响。 因此,对于传统转盘结构的高速贴片机: 不适合贴装重量大、尺寸较大规格的器件(如IC) 只能贴装袋式包装或散料包装的元件,而管料和盘料就无法贴装。 转塔式贴片机相对于PCB贴装位置,贴片头是固定的,PCB通过沿
贴片设备的分类及特性
1.按贴装机的结构特点分类 (1)转塔型
元件送料器将放于一个单坐标移动的料车上,PCB放于一个沿 X/Y坐标系统移动的工作台上,贴装头安装在一个转塔上。工作时,料 车将元器件送料器移到取料位置,贴装头上的真空吸料嘴在取料位置取 下元器件,经传塔转动到贴装位置(与取料位置成180℃),再转动过 程中对原器件位置与方向进行调整,再将元器件贴放于PCB上。 其优势在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