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公顷和平方千米》课程单元整体分析

《认识公顷和平方千米》课程单元整体分析
《认识公顷和平方千米》课程单元整体分析

《认识公顷和平方千米》课程单元整体分析

课例名称:公顷和平方千米

版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

学生分析:

1、五年级学生,有着强烈的探索求知欲望,已经开始有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并且会运用一定的数学信息解决数学问题。

2、作为高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备课前预习以及自学的良好习惯,具有一定的自我学习能力。

3、学生已经学过大量面积单位,并已经在生活中对于公顷和平方千米等面积单位有一定的接触和了解,会简单的联系实际生活并融合在数学背景中理解生活问题。

教材分析:

公顷和平方千米是两个较大的面积单位,一般用于计量大面积的土地。在三年级(下册)教学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面积单位,这些单位比较适用于计量物体表面、平面图形以及小块土地的面积。如果用于计量面积很大的土地,则很不方便,因此需要公顷和平方千米。

本单元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初步形成1公顷、1平方千米的观念,联系实际体会它们大致是多大,在头脑里留下比较清楚的印象;结合土地面积计算,应用平方米与公顷、平方米与平方千米间的进率,感受用公顷和平方千米能方便地表达土地的大小,从而体会土地的面

积;整理先后教学的全部面积单位,组织新的认知结构,合理地应用面积单位。

“你知道吗”介绍地球的表面积以及陆地面积和海洋面积,使学生更清楚地体会计量大面积的土地要用平方千米为单位。

教材中先教学公顷,再教学平方千米。因为平方千米是比公顷更大的面积单位,建立平方千米的观念需要公顷支持。两个内容各编排一道例题、一道“试一试”和一个“练一练”。例题着重教学公顷与平方千米的基础知识,“试一试”用公顷或平方千米为单位计算土地的面积,“练一练”里继续感受公顷与平方千米。练习十四配合两个面积单位的教学,并安排知识的整理和综合应用。教材的编写特点集中体现在设计的教学活动上,把体验公顷和平方千米作为教学重点和活动目的。活动的形式多样,数学内容突出,有利于学生建立面积单位的初步观念。

1、在有吸引力的情境中首次呈现公顷和平方千米。

例1以四张照片为背景,分别呈现明孝陵、中华世纪坛的占地面积,日月潭的面积和2004年我国的森林面积,这些面积都以公顷为单位。例2也以四张照片为背景,分别呈现九寨沟、西湖、三峡水库和2004年我国的造林面积,这些面积都用平方千米为单位。

教材安排照片和文字说明的意图,要激发学习热情、引起学习心向、营造学习氛围。首先是这些旅游景点、著名建筑都是学生比较熟悉而且非常向往的,学生的兴趣由此产生。其次是例1的素材都以公顷为单位,例2的素材都以平方千米为单位,什么是1公顷?1平方千米是

多大?为什么用公顷和平方千米作单位?学生会很自然地想到这些问题,并有解决这些疑问的迫切愿望。这时,兴趣从对景物的喜爱转移到数学内容上,注意力集中到对公顷和平方千米的认识上,例题的教学就有了良好的开端。

2、在丰富、多样的活动中感受1公顷和1平方千米。

形成1公顷、1平方千米的观念,要知道它们有多大。“知道”可以在听和看中接受,也可以在操作实践中体会。教材为学生选择了多种渠道,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在头脑中留下1公顷、1平方千米的印象。教材理解学生形成面积单位观念的困难,给他们反复感受的机会,使印象逐渐清晰、逐步深刻。

(1)告诉学生1公顷、1平方千米是多大。

在知道公顷和平方千米是两个面积单位后,例1直接揭示,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公顷。例2直接揭示,边长10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平方千米。这些都是告诉学生1公顷、1平方千米是多大。学生对100米、1000米的长度是比较熟悉的,知道它们是多长,因而会进一步想像边长100米、1000米的正方形。这是他们对1公顷和1平方千米的第一感知。因此,教学时不仅要告诉学生什么是1公顷和1平方千米,还要让他们想一想相应的正方形,获得对1公顷、1平方千米的初步体会。

(2)算一算1公顷、1平方千米分别是多少平方米。

根据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很容易算出边长100米、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0000平方米、1000000平方米,这是

课程整体设计说明

各位专家、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欢迎光临XX职业技术学院《电视摄像》精品课程。我是课程负责人田建国,从1996年开始担任本课程的教学,经过我们教学团队十余年的不懈努力,该课程日臻成熟和完善。 下面我将从课程背景、课程开发、课程定位、课程设计、方法手段、实践条件、实训场景、教师队伍、教材建设、课程考核十个方面向您介绍本课程的整体教学设计。《电视摄像》课程是电视节目制作专业的一门核心主干课程,电视节目制作专业成立于1996年,2002年被XX省教育厅遴选为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006年被确定为XX省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示X专业。《电视摄像》课程的建设伴随着专业的改革与发展经历了课程整合、模块化、理论与实践一体化三个阶段,06年被学院确定为院级精品课程。08年开始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并实施行动引导型教学法。 本着“先行后知”、“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的课程开发原则,参考“电视摄像师”职业资格的标准,从工作内容和工作过程着手,把课程分解成十项“典型工作任务”,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实训项目,创设学习情境,在明确对象、工具、方法、组织方式和工作要求的前提下组织学生按小组完成工作任务。 2008年4月,我们成立了《电视摄像》课程开发小组,由专业教师田建国、X万军、梁仓、左飞飞、XX电视台副台长王少林、纪录片创作室主任孙彬、《精英360》制片人李鹰组成了工作小组。并依据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论确定开发的流程(绕嘴)。 课程组通过召开专业指导委员会、毕业生返校交流会等形式,收集了行业企业对毕业生的需求信息,同时专业教师还深入XX电视台、中视天和文化传播XX等行业一线顶岗实践,与企业专家一起对电视节目制作岗位群进行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 从分工来看,电视节目制作行业主要的工作岗位有:电视编导、电视编辑、电视摄像。从市场了解的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数的影视行业要求工作人员要一专多能,同时能

商务礼仪》课程整体设计介绍

、 2008年天津市级精品课程申报材料 《商务礼仪》 课程整体设计介绍 。 Tianjin Institute of Foreign Economic Relations and Trade 】

《商务礼仪》课程整体设计介绍 各位专家,我是天津对外经济贸易职业学院商务礼仪课程负责人杨丽,我代表商务礼仪课程组,对这门课程的整体设计做一个汇报。我的汇报分五部分: 国际商务专业核心主干课程 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注重课程与 企业的关联度,注重课程设计的开放性 紧跟国际商务领域的发展趋势,依据商 务活动类型选取教学内容,针对学生未 来的就业岗位需要安排教学任务,体现 对职业能力的支撑作用。 课程内容以模块来整合、以任务来序化、 以任务开展的顺序训练技能点。 课时分配侧重实践,并安排校外实践时间 注重过程,加入素质考核指标,企业参与 模块框架下的“任务驱动”模式 真实情境下的“角色扮演”方法 虚拟环境中的任务训练过程 双师队伍建设形成品牌效应 商务礼仪、商务谈判、商务会议、中西餐实训室 专业实训基地+课程实训场所 自编教材,网络资源丰富独特

) 一、课程的定位与设计 《商务礼仪》课程是我院国际商务专业的职业技术课程,也是该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课程讲授了商务活动类型、各类商务活动的策划及组织以及商务活动各环节和场合必须遵循的礼仪规范。课程融知识、能力、素质培养为一体,使学生能够胜任未来就业岗位的要求,并保持可持续发展。 1.课程定位 商务礼仪课程依托国际商务专业建设。 我院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道德礼仪修养,了解国际商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具有从事和管理国际商务活动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本专业针对的职业岗位群有各类工商企业、外贸公司、商务代理公司、会展管理公司的商务策划、公关、商务秘书、市场开发、客户管理等岗位。 《商务礼仪》课程的培养目标对应了就业岗位群中的商务策划岗、公关岗的核心能力培养,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起着主要支撑作用。 2.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 《商务礼仪》课程突出“国际商务”的行业特性,以学生未来就业岗位的实用技能培养为宗旨,课程设计体现在三个注重: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注重课程与企业的关联度,注重课程设计的开放性 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本课程对应的岗位是商务策划岗和公关岗,本课程紧紧围绕这两个岗位的核心能力要求,针对岗位需要整合教学模块、序化教学任务,突出技能点训练。 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还包括职业道德、求职技巧、沟通表达能力和职业生涯规划能力,这些能力都是学生未来长期发展的关键能力。本课程在注重岗位技能培养的同时,设立了素质培养目标,关注学生情商的发展,通过教学内容的合理编排和教学过程中的体验训练,提

Excel2010课程单元教学设计汇总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第四单元课程单元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Excel 2010共设计四次任务,以下是分任务进行设计,表格后附任务要求、操作步骤、操作要点。 本次课题目:任务一电子表格的数据输入 专业班级非计算机专 业大一学生 上课时间学时 2 上课 地点 多媒 体机 房 教学目标 能力(技能)目标知识目标 能用Excel 2010处理各种类型数据的输入 及相应编辑 掌握单元格中数据的修改与 删除 熟练掌握单元格的移动与复 制 熟练掌握单元格的选定与编 辑 能力 训练 任务 及案 例 在对应的行列位置,完成下面表格内容的正确输入: 参考 资料 实验教程P72-77第四章实验一

任务一电子表格的数据输入 教学目标:掌握单元格中数据的修改与删除,学会单元格的移动与复制及单元格的选定与编辑 教学重点:单元格的移动与复制,多工作表中数据的编辑 教学难点:单元格的移动与复制,多工作表中数据的编辑 教学方法:讲授、演示 二、讲授新课 1.活动单元格 方法:鼠标单击任何单元格,则该单元格即为活动单元格。 (每个单元格容纳32000个字符) 2.工作表中输入数据 方法:双击单元格→键入数据。用箭头←、↑、→、↓或回车、TAB来结束输入。 改正数据的错误:按Backspace键删除光标左侧的字符。 按Delete键删除光标右侧的字符。(Excel的编辑工具栏修改数据更为方便) 3.工作表数据的修改和删除 (1)单元格中的修改:双击单元格,用←、↑、→、↓和Del 等编辑键对数据进行修改(其它方法)。 (2)若删除单元格内容,按Delete键即可(其它方法)。 4.鼠标指针类型及作用(可略) 常规鼠标指针(选择命令或选定对象); 带阴影十字指针(选择单元格或区域); 黑十字指针(后面;I型指针(输入数据); 双向箭头(改变行号或列号的大小);

课程整体教学设计方案营销

课程整体教学设计方案 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市场营销学》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课程信息 课程名称:市场营销学 课程代码: 负责人:张慧 修订人: 批准人: 版次: 时间: 课程性质 学分:4 学时:76 授课对象:市场营销专业一年级学生 性质:专业基础课 先修课:《商品学》、《营销法规》 后续课:《市场营销策划》、《推销及谈判》、《国际贸易》、《广告理论及实务》、《市场调查及预测》、《销售管理》等 课程设计 1、课程目标设计 总体目标: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通过以情境化、项目化为特色的实践教学,将本课程专业知识系统地融于实践全过

程。教学内容按市场营销活动的规律划分为相互关联的若干学习情境,结合社会、企业需要解决的实际项目,把上述学习情境中的一个个项目转换成相对独立的工作任务交予学生独立完成。从而培养学生独立及协作工作的能力,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锻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工作思路及方法的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处理实际问题的综合素质。 专业能力目标: (1)能够运用现代营销理论对经营行为的进行基础判断分析,提出符合现代营销理念的意见建议; (2)能够运用市场营销行业环境分析理论,企业环境分析理论知识进行企业(产品)市场营销的SWOT分析 (3)能从事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及市场定位工作 (4)能够运用市场营销策略及策略组合等理论知识进行产品、价格、渠道、促销的综合分析。 知识目标: (1)了解营销的基本要素和基本过程,企业的经营理念 (2)掌握市场营销环境分析及营销战略的有关理论及市场信息的有关知识 (3)掌握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及市场定位的有关知识;(4)掌握营销组合策略知识 社会和方法能力目标: (1)通过对营销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增强信息收集处理及解决问题能力 (2)通过完成课外阅读、资料查找和分析任务提高自我学习能力(3)通过完成整体项目作业增强沟通及团队协作能力,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4)通过完成整体项目作业锻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工作思路及方法的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处理实际问题的综合素质。 2、课程内容设计:

课程整体设计和单元设计方案

社交礼仪课程整体设计方案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社交礼仪学时:36 授课对象:全院高职生学分:2 前导课程:中国语文课程性质:公共基础课 后续课程:专业课程 二、课程定位 社交礼仪课程是一门为满足学生实际需要而开设的一门选修课程。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社交礼仪的基本理论,具备社交礼仪的理念,并认识社交礼仪活动的规律,了解社交礼仪活动的程序;懂得一般社交礼仪行为的规范,具备社交礼仪的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礼仪修养,提升个人素质,树立良好个人形象,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三、课程设计 (一)课程目标 1.能力目标 ①懂得一定的社交礼仪理论,学会实际操练一般社交礼仪行为规范。 ②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习俗知识,具备实践社交礼仪活动的能力。 2.知识目标 ①掌握礼仪的基本理论、原则,了解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一些礼仪规范。 ②搞好礼仪中的个人礼仪,包括着装的搭配、言谈和举止。 ③了解求职礼仪的五要素:介绍、称呼、握手、名片和日常交谈的要点。 ④掌握学校礼仪、出行礼仪的程序、规范、作用、特点,以及各种应酬的礼仪。 ⑤了解聚会的形式、原则,熟悉聚会前的准备工作,并能掌握中西餐的各种礼仪,会跳规范的交谊舞。 3.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的礼仪修养,提升学生的个人素质,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展示高雅的气质。 (二)课程内容设计

(三)教学模式和方法设计 本课程主要采用实训教学模式,强化技能训练为主.根据每个单元的特点,有针对性的灵活采用现场教师演示和学生操作相结合的方法,并辅以讲授、案例分析等方法。 1. 讲授、案例分析方法。 讲授、案例分析等方法是学生通过老师对理论知识的讲授,瑕疵案例的剖析、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误的,哪些是该说的,哪些是不该说的;哪些礼仪是必须的,哪些是可以忽略的,从而让学生做一个文明使者。 2.现场教师演示和学生操作相结合的方法。 现场教师演示和学生操作相结合的方法是老师边讲授新课边让学生通过对教师的演示进行分析,以及集体讨论、实践,来培养和提高其实际模拟训练的一种方法。比如站姿、坐姿、走姿等肢体的动作,教师通过学生动作的模拟,对其动作、要求进一步的指导纠正,让学生从实际训练中快速掌握各个动作的要领。 (四)进度表设计

学校课程规划总体方案

建设路小学课程规划总体方案 一、愿景与使命 1、基本情况 中牟建设路小学位于中牟县荟萃路中段,占地47亩。前身为中石油管道三公司子弟学校,期间经历两年和郑州市郑开学校联合办学,2015年8月正式归属中牟县教育体育局。学校现有32个教学班,在职教师91人。教师年龄结构合理,年轻教师居多,充满朝气和活力,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2、办学愿景 学校已初步确立“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为教师专业成长铺路”的办学理念,逐渐明晰“健康明礼乐学笃行”的育人目标:健康是指学生有健康体魄,健全人格;明礼指是明辨是非,知书达理;乐学是指热爱阅读,热爱学习;笃行是指勤于动手,乐于实践。“厚德博学扎实灵动”的教师发展目标。努力把学校打造成为师生们共同的“生活花园学习乐园精神家园”,最终实现“办规范学校创特色名校”的建设梦。 3、学校使命 学校使命是深挖学校课程资源,构建多彩的课程体系;发挥个性特长,建设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培养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灵动的教学艺术,深入的科研能力,自觉的成长意识的教师团队。学校一方面“强素质,重提升”,致力打造善教、乐教的智慧团队;另一方面“抓习惯,促养成”,着力培养好学、乐学的德行少年,努力促进教师、

学生、学校三位一体的共同发展。 二、目标与结构 根据国家对小学阶段培养目标,围绕学校的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学校的课程总目标,如下图: 学校教育改革的重点应当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着眼点,应当聚焦

于“以人为本”。中牟县建设路小学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让师生过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办学宗旨,秉承“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为教师的专业成长铺路”的办学理念,围绕“健康、明礼、乐学、笃行”的育人目标,树立“乐实”课程观,“乐实”就是把教育当作一种事业去追求,以一种快乐的心态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工作,教师把上课当作是自己最快乐的事情;学生在学校是快乐开心的,在学校学到实实在在的知识,真实地参与到学习中。 因此,学校以“构建多彩课堂,发展个性特长”为课程发展目标。构建一个有利于学生和老师发展的课程体系,设置了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体系。形成了“国家课程适度拓展地方课程适实融合校本课程适性开发”等多元并存的课程体系。 学校课程体系建构如下图:

600多个精品课程课件网络资源

600多个精品课程课件网络资源 收录日期: 2007-03-16 (部分内容已严重陈旧或已淘汰) 1 2005食品卫生检验教案讲稿 2 2005最新国家食品卫生标准贯彻实施手册 3 Catalysts for Fine Chemical Synthesis 4 FDA农药分析手册 5 FDA食品法规(2001版) 6 Food Additives Date Book 7 Food Outlook 英文版 8 HACCP原理与实施第二版 9 Instrumental Analysis 10 Molecular Components of Cells 11 WTO法律专题 12 安徽建筑工程学院大学物理实验精品课程 13 安徽建筑工程学院无机与分析化学精品课程 14 安徽科技学院精品课程 15 白兰地工艺学 16 包装技术课件 17 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实施手册 18 保健食品原料手册 19 贝类油脂化学与工艺学 20 病理学实验指导-大连医科大学 21 仓储与配送管理-天津开发区职业技术学院 22 长春工业大学精品课程 23 长春师范学院教学课件 24 长效酸奶技术 25 常见中毒急救手册 26 常用分子生物学软件中文说明 27 常用天然提取物质量标准参考手册2003 28 常用药物辅料手册 29 成都大学精品课程建设 30 成都中医药大学中药学精品课程 31 成都中医药大学中药药理学精品课程 32 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医方剂学精品课程 33 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医药统计学精品课程 34 大连水产学院大学.物理精品课程 35 大连水产学院精品课程 36 大连水产学院水产动物生理学精品课程 37 大连水产学院水生生物学精品课程 38 大连水产学院养殖水环境化学精品课程 39 大学基础化学 40 大学物理 41 大学物理

整体教学设计方案

《机械技术应用》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机械技术应用》教学团队 辛华 (一)管理信息 课程名称《机械技术应用》

课程代码 0301033 制 定 者 宋巨玲 企业参与人员 李海欧、白清亮 制定时间 2012.8 所在部门 机电工程系 审 核 人 章智超 (二)基本信息 学 分 4 学 时 56 教学对象 高职二年级学生 课程类型 专业基础课 先修课程 《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金属工 艺学》、《金工实训》 后续课程 《液压传动与采掘机械》、《矿井提升与运输》、《毕业设计》、《毕 业实习》 (三)教学对象分析 本课程的授课对象为高职二年级的学生,学生的基础欠佳,排斥传统的教学观念喜欢动手,但不善于学理论;思维活跃,但缺乏韧性;有渴望成功的心态,但是 缺乏耐心;有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但是缺乏实际的动手经验;接收新知识很快,但是缺乏对知识的梳理和深入的思考;自学能力较弱;缺乏自我管理、约束性;有一定的价值观。 (四)课程设计指导思想

(1)全面发展:考虑职业更新、岗位提升与终身学习的需要。 (2)能力为本:依据矿山机电专业工作岗位(群)所应具备的职业能力需求。 (3)职业定向:教学目标指向矿山机电专业采掘运提设备维修岗位、煤矿通压排抽设备运行和维护岗位所需职业能力与素质;教学内容根据职业工作任务来选择;教学实施以职业工作过程来序化;课程评价以岗位工作规范为标准。 构建真实工作过程的课程,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系统化进行课程的设计、开发和项目设计、课程的总体方案设计及课程的单元设计。以煤矿常用机械零部件为载体,设计四个学习项目:矿用减速器、小型风机的传动装置——带传动、矿用联轴器、矿井提升机用常闭式后置油缸盘形制动器。将课程的学科体系进行解构和重构,将知识点的学习溶入到项目中,从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从局部到总体、从简单到复杂有序的安排符合学生的成长规律的教学内容和项目。训练学生的职业基础能力、工作方法能力和社会综合能力。 (五)课程设计 1.课程目标设计 1.1能力目标 (1)能运用图书馆资料、电子阅览物及网络等信息手段快捷地进行信息搜索、资料收集与整理能力,并能拟定符合要求的工作进程规划。 (2)制定实施设备拆装计划的能力。 (3)一定的绘图与识图能力。 (4)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 1.2知识目标

《小学英语教学法》 课程整体设计介绍

---------------------------------------------------------------最新资料推荐------------------------------------------------------ 《小学英语教学法》课程整体设计介绍《小学英语教学法》小学英语教学法》课程整体设计介绍 1/ 12

一、课程介绍? 《小学英语教学法》是研究小学英语教学规律的一小学英语教学法》门科学,门科学,是研究小学英语教学的全部过程及其规律的一个科学体系。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 的一个科学体系。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教学理论; 2、基本教学理论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3、英语课外基本教学理论的教学方法和技巧;3 活动、教学手段和测试手段。 在教学中,活动、教学手段和测试手段。 在教学中,我们将采取现代教育技术,取现代教育技术,利用学校现有的多媒体教室和微格教室进行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格教室进行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组织学生到小学见习、实习,培养学生的教学基本功,小学见习、实习,培养学生的教学基本功,使学生既有教学法理论知识,又有一定的教学实践能力。 既有教学法理论知识,又有一定的教学实践能力。

---------------------------------------------------------------最新资料推荐------------------------------------------------------ 一、课程介绍? 《小学英语教学法》是我系初等教育专业与小学教小学英语教学法》育专业语文、数学方向的通识课程之一,育专业语文、数学方向的通识课程之一,更是这两个专业英语方向的核心课程之一,个专业英语方向的核心课程之一,在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以其为核心形成了一个职业技能群(包括小学英语教学课堂用语、业技能群(包括小学英语教学课堂用语、英语书写规则、简笔画、小学英语教学教案编写与课件制作、规则、简笔画、小学英语教学教案编写与课件制作、教具制作与课堂教学等)教具制作与课堂教学等),在课程体系中起到提纲携领的作用。 其前续课程是《携领的作用。 其前续课程是《小学英语教师技能训练》,后续课程为《小学英语活动课研究》、《小后续课程为《小学英语活动课研究》学英语教学案例分析》学英语教学案例分析》、《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设计》、《说课、听课与评课》等专业选修课程。 说课、听课与评课》等专业选修课程。 3/ 12

分析化学课后习题及答案

Chapter 08 一、是非题 1. 表面吸附所引起的沉淀不纯现象可通过对沉淀的洗涤操作来预防。√ 2. 当沉淀的定向速度大于其聚集速度时,所得到的沉淀通常是非晶体沉淀。× 3. 沉淀重量法中,为了使待测组份完全沉淀,沉淀剂加的越多越好。× 4. 沉淀重量法中,适当过量的沉淀剂可使沉淀的溶解损失降到最低。√ 5. 当沉淀的定向速度大于其聚集速度时,所得到的沉淀通常是晶体沉淀。√ 6. 陈化作用可使沉淀的颗粒度增大,所以陈化作用对于沉淀重量法总是有利的。× 7. 在沉淀重量法中,无定形沉淀的颗粒比晶形沉淀的大。× 9. 沉淀重量法中,溶液过饱和度越大,得到的沉淀颗粒就越大。× 10. 对于伴有后沉淀现象发生的沉淀体系,不能采取陈化作用来提高沉淀的粒度。√ 11. 用沉淀法分离铁铝与钙镁组分时,应选用中速定量滤纸进行过滤。× 12. 沉淀的聚集速度和定向速度的大小与实验条件密切相关。× 13. 陈化作用可降低后沉淀现象发生所产生的分析误差。× 14. 沉淀的洗涤可减小表面吸附对分析结果准确度的影响程度。√ 15. “再沉淀”是解决沉淀不纯的有效措施之一。√ 16. 对于晶格有缺陷的晶体沉淀,可通过陈化作用使之完整。√ 17. 待测组分称量形式的分子量越大,被测组分在其中的份额越小,则沉淀重量法准确度就越高。√ 18. 溶解度小的胶体沉淀时,宜用沉淀剂的稀溶液进行洗涤。× 19. 陈化作用有利于提高沉淀的粒度,保证沉淀的纯度。× 20. 用沉淀重量法分析待测组分时,沉淀剂的过量程度应根据沉淀剂的性质来确定。√ 21. 沉淀过滤时,应将沉淀连同母液一起搅拌均匀后,再倾入滤器。× 22. 沉淀洗涤时,洗涤剂选择的原则是“相似相溶”原理。× 23. 对待组分进行沉淀时,陈化作用的目的是使小颗粒沉淀变为大颗粒沉淀。√ 24. 沉淀洗涤的目的,就是要除掉因发生表面吸附现象而引入的可溶性杂质。√ 25. 为获得晶体沉淀,要在不断搅拌的条件下快速加入沉淀剂。× 26. 过滤Fe(OH)3沉淀时,滤纸应选用快速型的。√ 27. 陈化作用可使沉淀的颗粒度增大,所以陈化作用对于沉淀重量法总是有利的。×

太极拳课程整体设计方案

太极拳课程整体设计方案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 课程名称太极拳课程代码编制人冯伟授课专业、班级武术选项班总学分总学时36 2007年12月 1 课程对象:全体在校的大二学生 课程性质:选项课 学分:2学分 学时:36课时 一、课程性质: 《太极拳》是一门所有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是高职院校非体育专业学生的选项必修课。太极拳是我国武术著名的内家拳种之一。太极拳动作柔和缓慢?势势相连?绵绵不断。是一种既有益于健康?乂能抗暴自卫?并具有极高哲理、生理和技击力学原理的拳术。近白年来?太极拳运动在国内外逐渐得到推广?现在己经成为拥有最广泛的群众基础的武术运动。 二、课程设计: 1、课程目标设计 课程能力LI标: 1,能够运用所学的太极拳套路进行自身的体育锻炼?成为终身体育的一项技能。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指导初学者进行太极拳练习。 3,能够基本掌握中国传统太极拳养生知识。

4,能够通过学习太极拳来提升对本民族优秀文化的认同?培养“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 5,能够运用太极拳文化提升观赏太极拳比赛的能力。 6,能够通过学习来提高人体的灵活性和对意外情况的应变自卫能力。课程知识目标: 1,掌握太极拳套路的基本理论。 2,了解太极拳进攻、防守的基本理论。 3,了解太极拳的传统养生知识。 4,了解武术的文化内涵。 课程素质LI标: 1,培养学生尊师重道、讲理守信、宽以待人、严于律己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2,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的竞争意识和积极进取的创新能力。 3,培养学生相互沟通和人际交往能力。 4,养成学生终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2 (课程内容设计2 模块名称学时 太极拳基本技术部分26站位、基本姿势、基本步伐2 24式太极拳1-8式8 24式太极拳9-16式8 24式太极拳17-24式8 理论实践部分8太极拳的健身和养生功能4指导初学者进行练习4 太极拳欣赏2太极拳欣赏2 3(能力训练项目设计

谈分析化学实验课程建设

2010年第7期广东化工 第37卷总第207期 https://www.360docs.net/doc/6810401326.html, · 143 · 谈分析化学实验课程建设 江银枝,徐火英,高丽萍 (浙江理工大学化学系,浙江杭州 310018) [摘要]分析化学实验主要涉及到化学分析、传统仪器分析等内容,与社会需求基本相符;但未涉及到生化分析等内容,与社会需求和学科发展不匹配。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管理方面进行分析化学实验的课程建设是必要的。教学内容要体现分析化学的生龙活虎、立体多维; 教学过程实现互助学习,体现个性化培养;教学管理实现实验室开放和开放实验。提高教学质量,实现能力、素质的培养。 [关键词]分析化学实验;课程建设;教学质量;能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1865(2010)07-0143-02 Plan and Reform of Analytical Chemistry Experiment Jiang Yinzhi, Xu Huoying, Gao Liping (Chemistry Department, Zhejiang Sci-Tech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18, China) Abstract: The analytical chemistry experiment involves the chemical analysis and the instrumental analysis, which correspond to the social needs. The biochemical analysis was not involved in the analytical chemistry experiment, which not matching with the social needs and discipline development. So it is necessary to plan and reform the analytical chemistry experiment course from the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process and education management , which objectives is to raise the teaching quality and the college abilities. Keywords: analytical chemistry experiment;course planning;teaching quality;abilities 徐光宪院士认为21世纪化学的核心任务已经演变为广义的分子合成化学和广义的分析化学。分析化学已经成为化学学科的两大核心任务之一,已经触及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等各学科各行业。国际国内经济总量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分析检验,而人才市场对有分析化学背景的人才需求呈上升。社会越发展,分析化学就越受到重视,可以说一个国家分析测试水平的高低标志着其综合竞争力的强弱。 目前学校分析化学实验涉及到化学分析实验、仪器分析实验、综合化学实验、设计性实验和分析模块设计性实验等实验环节的教学工作,这些实验覆盖轻化工程、材料工程、应用化学、生科等多个专业的分析化学学科的实验教学。随着各个学科的发展,学科间的交叉是总体趋势,探索生命的奥秘可以说是这一发展趋势的一个典型代表。生物化学分析(简称生化分析)是科学家探索生命奥妙的手段,同时社会对生化分析的需求越来越多,所以在20世纪90年代理科化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已将其列为化学系本科生的教学基本内容之一。为适应这一潮流,对学生进行生化分析等方面的知识技能进行培养是必不可少。但是目前根据社会调查,化学分析、紫外可见、原子吸收、电位法、色谱法社会需求高,实验教学与社会需求相符。但是酶、免疫、生物传感器等生化分析已经渗透到环境、防疫、商检等部门,教学上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备,同时大型仪器由于台套数的限制开出实验率不高,导致学校在分析化学实验方面的教育与社会需求和学科发展趋势不匹配。所以在分析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应逐渐淘汰手段落后、内容陈旧的实验内容,引进手段先进、内容新颖的实验项目,带动所有实验上档次、上水平,将分析实验教学、科研工作推进一步,推动分析化学实验的课程建设。 1 课程建设思路 进行分析化学实验课程建设,应在实验教学环节建立新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资源管理模式、实验教学绩效评价体系,进行教材、网络辅助教学平台、实验开放和开放实验室等方面进行建设。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互助学习,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弥补学时不足,体现个性化培养和专业培养,为实现实验室全面开放提供实验基础。分析化学实验课程建设的主体思路如下: 1.1 分析化学实验实验内容体系建设 进行分析化学实验课程建设,首先必须进行实验内容建设。以科学发展观重组实验教学内容,构建“一体化、三层次”的教学体系,体现分析化学生龙活虎、立体多维的形象,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 在实验项目的淘汰更新过程中,应建立实验的“四性”即层次性(验证、综合、设计等)、可选性(可开出的实验项目数应大于实验计划数)、相对性(实验项目选择按不同学科专业有相对性)、开放性(可开出的实验项目数应大于实验计划数;同时将教师科研成果转化成学生的实验项目;指导学生参加挑战杯、实验技能大赛等活动)。在教学安排上拟采用“必做实验(80 %)+自选实验(20 %)”相结合的形式,体现素质培养和个性化培养相结合,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为实现实验室全面开放提供实验基础。 根据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和创新性人才培养的要求,在保留原有的代表性实验的基础上,设计“植物组织中DNA的提取、纯化、分析”、“植物多糖的提取、纯化、分析及抗氧化性能实验”、“牛乳蛋白的提取、鉴定、等电点与相对分子量的测定”、“大环内酯类药物与DNA的结合性能实验”、“化妆品中微量Pb的分析(萃取分光)”、“牙膏用CaCO3的粒度分析与重金属含量分析”、“溶剂微量水分测定(卡尔费休测水)”、“苯乙胺的含量分析(无水滴定)”、“生物配基亲和色谱填料制备及胰蛋白酶纯化”、“金纳米粒子免疫反应探针的制备及其信号放大性能研究”、“1R,2R-环己二胺缩Salen醛手性席夫碱过渡金属配合物的合成、结构与生物活性”、“二氯邻菲咯啉合铜合成及对DNA的氧化切割作用研究”、“钙调蛋白的分离纯化及活性测定”、“酸性红G的合成、性能分析、染色及废水处理”等综合性、开放性实验,形成新的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内容体系。 1.2 进行分析化学实验网络实验教学平台的建设 主要进行4A教学平台建设,通过网络实验教学平台让学生和教师建立多维的互动学习过程。 1.3 实验管理建设 优化管理,最大限度的实现资源共享,进行实验教学平台建设,实现实验室开放和实验开放。 1.4 实验教学评价体系的建设 建立有效地绩效评价体系,最大限度的实现公平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教师的责任心,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心。 2 课程建设目标 通过分析化学实验课程建设,使之成为培养学生基本技能和综合素质全面提高的重要环节,使学生在此得到良好的技能训练,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和进一步深造打下良好而坚实的基础。分析化学实验课程建设目标如下: (1)形成“一体化、三层次”的实验教学内容体系,实现新的实验教学实践和网络教学平台。向学生开设新的实验内容,实现开放式教学。开设“植物组织中DNA的提取、纯化、 [收稿日期] 2010-04-19 [基金项目] 分析化学精品课程建设(JPKC0902) [作者简介] 江银枝(1973-),女,湖北鄂州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化学生物学等领域的教学与研究。

市场营销学课程网上教学整体设计方案

市场营销学课程网上教学整体设计方案一.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教学目标 本课是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专科工商管理专业的必修课,以及相关专业的选修课。学分,一学期开设。 本学科20 世纪初发源于美国,它主要研究市场营销活动及其规律性,是一门建立在经济科学、行为科学、现代管理理论、数学等学科基础之上的应用科学,具有综合性、边缘性的特点,属于管理学范畴。课程的核心内容,就是在满足顾客需要的前提下,使企业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中获得生存和发展。 市场营销学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中,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在我们的专业基础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本课的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营销理念,掌握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训练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具体说,学习这门课,首先要完整地了解市场营销学的知识体系与研究方法,在此基础上,树立以顾客为中心的市场营销观念,系统掌握市场营销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从而在经济活动实践中有效地组织企业的经营活动,使企业以市场为导向,进行产品开发、生产、定价、分销、促销等市场营销活动,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二.多种媒体的教学资源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根据电大学习特点,我们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了适合各类学习需要的教学资源。包括印刷教材、视频教材、网络课程、模拟实验课件等。多种媒体密切配合,有机搭配,文字教材为主,其他媒体为辅。 具体的教学媒体构成如下: 1.文字主教材: (1)文字主教材:本课采用北京工商大学兰苓教授专门为电大主编的《市场营销学》。 它是教学的基本依据,其内容是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基本内容。 (2)文字导学教材:是学习主教材的向导,是自学和复习的必要补充,包括教学过程 安排、教学及学习方法指导、练习、案例等。包括以下两个分册 ① “市场营销学学习指导——学生手册”。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的基本教学内容,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学习手册以栏目结构,:主要栏目有:学习进度建议、学法点拨、学习要点、一点即通(对主教材中思考题的提示和章尾案例点评)、练习思考等; ②“市场营销学学习指导——教师手册”。主要是对教师教学提供服务,主要内容包括教学过程设计、授课提纲、教学参考资料、教学案例、课堂讨论及课堂训练题等。 2.录像教材。10学时。录像教材是重要教学环节,是文字教材的导读,指出了各章的学习要求,对各章部分重难点问题作了分析提示。各地要根据教学进度安排学生收看。可在辅导课前或课间播放,也可由学生自行播放等。 3.网络课程。本课程精心制作了网络课程,同学们可通过电大在线学习网

大单元整体学习课程设计

侠客行 ——举办“侠客行之侠义精神全国推广会” 这一单元我们的主题是“侠客行”,而涉及这一主题不可避免的会提及一个词“侠义”。《辞海》的定义是:“侠旧称扶弱抑强,见义勇为的人。”《辞源》的定义是:“侠客,指急人之所难,出言必信,见义勇为的人。”“侠义”的“义”指的就是“正义”,是蕴涵和充满了“正义”内容的。而“侠义”一词除此之外还应该有哪些含义,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迁,“侠义”精神又有哪些变化?这一单元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赵氏孤儿》和《荆轲》三篇文章,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侠义”精神,看看“侠义”精神在现代社会的存亡现状。 课程标准 学习史记,领悟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学习史记文学中的艺术特色,学会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文学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和文化常识,注意古今语言的异同,体会作品的审美追求和文化价值,增强文化自信。 单元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悉文本,读懂文章内容,理清故事脉络,能用自己的话概述出文章内容。 2.研读两篇课文,分析概括人物形象,了解《史记》中采用的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并针对自己的解读,对作品做出个性化演绎。 3.结合文本,联系社会现实,用自己的话说说你对“侠义”精神内涵的理解,以及“侠义”精神在当今的现实意义。 【学习任务与课时划分】 学习情境 金庸先生在他的武侠小说中刻画过许许多多侠义之士,比如忧国忧民、行侠仗义的江湖大侠郭靖,郭大侠。他经常说到的一句话就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像这样的人物,在金庸笔下比比皆是,一生为人仗义,重情重义,不拘小节,做事深思熟虑,有勇有谋。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勇士,豪气冲天,不慕名利,这样的人才配的上一句"侠之大也"。 我们学习了《史记》,不难发现其中的很多人物也同样具备“侠者风范”。今天我们就举办一场全国性的“侠客行之侠义精神推广会”,从《赵氏孤儿》《荆轲》两篇文章中选出你认为能够真正当得起“侠义”二字之人,颁发“年度侠客”奖章,并结合当今社会,把侠义精神在全国推广开来。 第一、二学时:风云际会,侠者争锋 ——选出“年度侠客”候选人 时光漫长,却自有力量,如同古老的窖池。无谓前行路,不惧岁月长。真正高尚的品质经过岁月的洗礼依旧闪耀着人性的光辉。接下来,同学们将会看到两篇文言文,在这两篇文章中,作者是如何诠释“侠、义”二字的,又有谁可以配得上你心目中“年度侠客”这一荣誉,让我们拭目以待!【学习目标】 1.通读文本,结合课下注释,利用工具书,疏通文意,构建重点文言知识体系。 2.明确主要人物,画出情节导图,理清故事脉络。 3.根据所画情节导图,能用自己的话概述出故事内容。

油画课程整体设计介绍

油画课程整体设计介绍 欢迎您光临河套学院艺术系《油画》精品课程。下面我将从课程定位、课程设计过程与思路、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课程资源、教学效果、课程特色与创新等七个方面向大家介绍本课程的整体教学设计。 一、课程定位 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油画是一门西方传统艺术,油画课程体系的沿革,初始起源于作坊,是师徒式的教学。至十七世纪中叶以教授绘画为目的的美术学院诞生。至十九世纪发展为学科体系完整的学院派,并具有相对完善的学术体系。油画传入中国仅一百多年历史。建国后,中国油画教学主要受前苏联影响,苏式油画模式作为主流油画教学模式。 《油画》由于其丰富而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在造型艺术领域内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目前已是我国美术界最主要的画种之一,也是各美术院校所开设的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我院油画课开始设立,是2002年首届招收美术教育专业,把这门课程作为美术教育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是核心课程。前导课程色彩、素描、速写、解剖、中外美史等专业基础课,此课程在第四、五学期开设,共348学时。在学校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人才培养思想的指导下,根据学院美术教育专业剖析和人才培养方案,《油画》课程制订了完整的课程建设规划,以对本课程教学研究进行指导。教研活动的制度化为油画教学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舞台。教师教案的规范化,学生成绩的集体评分制都为油画发展和深入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课程在学生职业能力和实践技能培养方面的定位 通过对本课程系统、科学的理论学习和实训练习,学生能从“理论—实践—创作”一体化教学中获得一定的从事中小学美术教学所必需的基本绘画能力、造型能力、研究鉴赏能力、创造能力、美术教学能力以及教师的人文素养,从而使我们实现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成为可

分析化学学习总结

分析化学学习总结 【篇一:最新分析化学专业毕业自我总结】 最分析化学专业大学生 毕业自我总结优秀范文 个人原创欢迎下载 在分析化学专业学习上,我严格要求自己,刻苦钻研分析化学相关理论,态度端正,目标明确,基本上牢固的掌握了分析化学专业知识和技能,做到了分析化学理论与实际相联系。除了分析化学专业知 【篇二:分析化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分析化学及其任务和作用 定义:研究物质的组成、含量、结构和形态等化学信息的分析方法及理论的科学,是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一门实验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 第二节分析方法的分类 一、按任务分类 定性分析:鉴定物质化学组成(化合物、元素、离子、基团) 定量分析:测定各组分相对含量或纯度 结构分析:确定物质化学结构(价态、晶态、平面与立体结构) 二、按对象分类:无机分析,有机分析 三、按测定原理分类 (一)化学分析 定义:以化学反应为为基础的分析方法,称为化学分析法. 分类: 重量分析:用称量方法求得生成物w重量 滴定分析:从与组分反应的试剂r的浓度和体积求得组分c的含量反应式:mc+nr→cmrn xv w 特点:仪器简单,结果准确,灵敏度较低,分析速度较慢,适于常量组分分析 (二)仪器分析:以物质的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

仪器分析分类:电化学分析 (电导分析、电位分析、库伦分析等)、光学分析(紫外分光光度法、红外分光光 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核磁共振波谱分析等)、色谱分析(液相 色谱、气相色谱等)、质谱分析、 放射化学分析、流动注射分析、热分析 特点:灵敏,快速,准确,易于自动化,仪器复杂昂贵,适于微量、痕量组分分析 四、按被测组分含量分类 -常量组分分析:1%;微量组分分析:0.01%~1%;痕量组分分析; 0.01% 五、按分析的取样量分类 试样重试液体积 常量分析 0.1g 10ml 半微量 0.1~0.01g 10~1ml 微量 10~0.1mg 1~0.01ml 超微量分析0.1mg﹤0.01ml 六、按分析的性质分类:例行分析(常规分析)、仲裁分析 第三节试样分析的基本程序 1、取样(采样):要使样品具有代表性,足够的量以保证分析的进行 2、试样的制备:用有效的手段将样品处理成便于分析的待测样品,必要时要进行样品的分离与富集。 3、分析测定:要根据被测组分的性质、含量、结果的准确度的要求以及现有条件选择合适的测定方法。 4、结果的计算和表达:根据选定的方法和使用的仪器,对数据进行正确取舍和处理,合理表达结果。 第二章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 - 章节小结 1.基本概念及术语 准确度:分析结果与真实值接近的程度,其大小可用误差表示。 精密度:平行测量的各测量值之间互相接近的程度,其大小可用偏 差表示。 系统误差:是由某种确定的原因所引起的误差,一般有固定的方向(正负)和大小,重复测定时重复出现。 包括方法误差、仪器或试剂误差及操作误差三种。 特点:〔单向性,重复性〕

广告文案写作课程整体设计介绍

广告文案写作课程整体设计介绍 一、课程背景 《广告文案写作》是广告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学生们寄予很高期望的一门课程。大家知道在广告公司有一个重要的职位,甚至可以是核心职位,就叫做“文案”,在跨国公司中被叫做“Copy”,它与另一重要职位“艺术设计”并重的。在社会上广为流传的广告语,更是增添了广告文案的魅力。虽然具体的广告文案,如“Just do it”,我们不知道是谁写的,但我们知道的每年都流行的那些广告语就是广告文案创造出来的。文案是令人向往的,但要创作一个优秀的广告文案是不易的。所以广告文案创作的能力对于广告专业的学生绝对是一个必需的基本功。 从2002年开始,我们与广告相关专业教师密切合作,根据广告专业工作任务的要求,遵循实际、实用、实践、实效的原则,共同引入了《广告文案写作》这门课程。以学生智能实训为主线、以理论和实践结合为主要手段、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提高综合能力。经过团队的不懈努力,该课程日臻成熟和完善。 二、课程设计 (一)课程定位 《广告文案写作》是广告专业学生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属于提高类课程,为使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广告文案在理顺专业知识的同时,通过实训训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并在动手实践中学习、体会专业知识。逐步认识本专业所需的职业技能和专业技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专业兴趣和专业立志,有助于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的优良品格;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养成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和团结协作精神;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精神和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1.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岗位 本专业是要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了解广告文案创作模式,具有广告专业基础能力、专业核心能力和专业拓展能力。该专业的就业岗位是广告公司、电台、电视台等媒体的策划、文案、营销部门。 本课程定位在专业核心能力中的文案写作模块,课程目标是掌握广告文案写作流程、 方法、手段,培养学生创新、创作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