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冻结食品分析
食品的冻结与冻藏

冻结速度与冰晶分布的关系:
冻结速度快,组织内冰层推进速度大于水分移动 速度时,冰晶分布越接近天然食品中液态水的分 布情况,且冰晶的针状结晶体数量多。
大多数食品是在温度降低到-1℃以下才开始冻结, 然而温度降低到-46℃时,尚有部分高浓度的汁 液仍未冻结。
大多数冰晶体都是在-1~-4℃( -1~-5℃ )间形 成,这个温度区间称为最高冰晶体形成阶段。
-18 ℃ -25℃ -30 ℃
12
>18 >24
12
>18 >24
18
>24 >24
18
>24 >24
18
>24 >24
18 >24 >24
15
24 >24
(2)畜肉的冻结与冻藏
原料
畜肉胴体或半胴体
工艺
一次冻结工艺
将屠宰后的畜肉胴体 先将在屠一宰个后冻的结畜间肉内胴完体成先在
两次冻结工艺 冷却全间部内冻用结冷过空程气。冷却(或
①静止空气冻结法 空在气绝冻热结的法低所温用冻的结
②鼓风冻结法
冷室冻进介行质,是冻低结温室空的
散现也常 化冷 用 料装速叫用床冻鼓充的冻单的速所风分颗,体冷冻用,接粒 冻快冻机的使触型 结速机介 空 ,物 时冻械质 气 增料 间结有也 强 强可 一(隧是 制 制I气 气 也温 4n以 般0道低 流 冷d, 可 可度℃通 只i式v温 动 的冻 以 以一。i过 需d速空 并 效结 是 是般u流几a冻气和果过静流在l 分化q机,,食程止动-u钟床1和i达但品c中的的8k,实~流到采物空,。-
冷冻食品(冻结食品)
冻结前经过预处理;
食品在冻结与冻藏中的变化

食品在冻结与冻藏中的变化在食品进行冷却的过程中并没有发生食品结构实质的变化,但在冻结过程中,由于食品中的水将大部分冻结成冰,将对食品的结构以到质量产生很大的影响。
1、食品冻结过程中的冻结晶食品的冻结是将食品中所含的水分大部分转变成冰的过程。
因此,结晶表现了冻结过程的最基本实质。
当食品中的液态水分结成固态冰晶时,即有大量热量从食品中传出,同时食品的温度随之降低。
(1)食品中溶液的冻结,溶液的冻结与纯水不同,它的冻结点较水的冰点低些,溶液的冻结点,溶液的浓度、溶液的离解程度和溶剂的性质有关。
食品冻结时,溶液浓度的变化过程较普通溶液复杂得多,因为食品所含的水中溶有多种矿物质和有机物质。
因此,在冻结过程中,随着汁液中的水分析出而形成冰结晶,使尚未冻结的汁液的浓度增大,冻结点降低。
食品中剩余的汁液越少,其浓度越大,汁液冻结点也就越低。
这样,食品的继续冻结就需要在温度大大降低的条件下进行。
大多数食品的冻结点在-1到-2度,含有大量溶质(糖、盐、酸)的食品,其冻结点较低为-3。
5到-5度,一般食品在-20度时,有90%左右的水分冻结成冰。
食品的冻结最终温度越低,被冻结的水分就越多,因而也就有利于食品的长期保存。
一般要求食品的冻结最终温度(中心温度)为-12到-5度(2)食品冻结的温度曲线和最大冰结晶生成带。
食品冻结时的温度曲线是根据冻结速度而变化的,但不论是快速冻结还是慢速冻结,在冻结过程中,温度的下降可分为三个阶段。
在第一阶段,食品的温度迅速下降,直到降低至结晶温度为止。
第二阶段即冰晶形成阶段,以近于水平线表示,这一阶段在0到-5度,这时食品内部80%水分都已冻结,这种大量形成冰结晶的温度范围,称为冰结晶的最大生成带。
在冰结晶形成时放出的潜热相当大,因此,通过最大冰结晶生成带时热负荷最大,相对需要较长时间。
当慢速冻结时,食品内冰晶的形成以较慢速度由表面向中心推移,而食品中心温度在很长时间表内处于停滞阶段,水平线段较长。
食品的冻结与冻藏

(2)冻结速率与冰晶分布关系
最大冰晶生成带:通常把-1〜-5℃的温度范 围,称为最大冰结晶生成带;
①速冻的优势
CAB..食冻降品结温物时迅料间速迅短,速,减从形少未成微冻的
②速度与方法的选择结冰生状结物态晶的转细活化小动成而给冻且食结均品状匀物态;,
根未一冻据般结食认品为物冻料结的快时种速食冻类减料品结、少带物浓来料缩的从损不常害良。缓影慢响冻结;
(1)冻结速度的表示方法
时 冰 国间 峰 际—前 冷温进冻度速协法率会定义单 食 (食 最 达 至 度 之中 这 冻 间 快 为位 品 单品 短 到 比 ) 比心 一 结 的 速 缓vvv时 表 位≥ ==0表 距 食 低 ,温 温 速 时 冻 慢01℃间 面c5.-1面 离 品 该度 度 率 间 结 冻m-15后 0内 伸·2c-与 ( 冰 比℃从 范 。 少 ; 结0m1食向-hc/cδ中 点 值所-围 若 于 大 。5-mhm品011)内℃//心(就需)3的通于℃hh中0与部的温开是时3时过m降中心。0i食的冻快低度始冻间间此m低n速温i,品距结速速(点冻结n到来温冻度,称表离层冻冻τ间结速-表度结0降5称为)面从结结的温度示区℃ (v),单位cm·h-1。
龙须菜的冻结速度与冰晶大小的关系
冻结方法
液氮
干冰+乙醇
盐水 平板 空气
冻结温度 ℃
-196 -80 -18 -40 -18
冻结速度 cm/h
10-100 10左右 6左右
2-4 0.08-0.2
冰晶(μ)
厚
宽
长
0.5~5 0.5~5 5~15
6.1
18.2
29.2
9.1
12.8
29.7
87.6 163.0 320.0
食品工艺学习题(分章)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食品腐败变质常常由微生物、酶的作用、物理化学因素引起。
2、食品的质量因素包括感官特性、营养质量、卫生质量和耐储藏性。
第二章食品的低温保藏一、名词解释1.冷害——在冷藏时,果蔬的品温虽然在冻结点以上,但当贮藏温度低于某一温度界限时,果蔬的正常生理机能受到障碍。
2.冷藏干耗(缩):食品在冷藏时,由于温湿度差而发生表面水分蒸发。
3.最大冰晶生成带:指-1~-4℃的温度范围内,大部分的食品在此温度范围内约80%的水分形成冰晶。
二、填空题1.影响冻结食品储藏期和质量的主要因素有储藏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和空气流速。
2.食品冷藏温度一般是-1~8℃,冻藏温度一般是-12~-23℃,-18℃最佳。
三、判断题1.最大冰晶生成带指-1~-4℃的温度范围。
(√)2.冷却率因素主要是用来校正由于各种食品的冷耗量不同而引起设备热负荷分布不匀的一个系数。
(×)3.在-18℃,食品中的水分全部冻结,因此食品的保存期长(×)原理:低温可抑制微生物生长和酶的活性,所以食品的保存期长。
4.相同温湿度下,氧气含量低,果蔬的呼吸强度小,因此果蔬气调保藏时,氧气含量控制的越低越好。
(×)原理:水果种类或品种不同,其对温度、相对湿度和气体成分要求不同。
如氧气过少,会产生厌氧呼吸;二氧化碳过多,会使原料中毒。
5.冷库中空气流动速度越大,库内温度越均匀,越有利于产品质量的保持。
(×)原理:空气的流速越大,食品和空气间的蒸汽压差就随之而增大,食品水分的蒸发率也就相应增大,从而可能引起食品干缩。
四、问答题1.试问食品冷冻保藏的基本原理。
答:微生物(细菌、酵母和霉菌)的生长繁殖和食品内固有酶的活动常是导致食品腐败变质的主要原因。
食品冷冻保藏就是利用低温控制微生物生长繁殖和酶的活动,以便阻止或延缓食品腐败变质。
2.影响微生物低温致死的因素有哪些?答:(1)温度的高低(2)降温速度(3)结合状态和过冷状态(4)介质(5)贮存期(6)交替冻结和解冻3.请分类列举常用的冻结方法(装置)答:分为两大类:一、缓冻方法(空气冻结法中的一种)二、速冻方法具体速冻又分为:a.吹风冻结(鼓风冻结):主要是利用低温和空气高速流动,促使食品快速散热,以达到迅速冻结的要求。
《食品的冻结与冻藏》课件

目录 Contents
• 食品冻结与冻藏的基本概念 • 食品冻结与冻藏的原理 • 食品冻结与冻藏的技术与方法 • 食品冻结与冻藏的应用与实例 • 食品冻结与冻藏的挑战与前景 • 参考文献
01
食品冻结与冻藏的基本概念
食品的冻结
定义
食品的冻结是指将食品温度降低至其 冰点以下,使食品中的水和其他溶剂 形成冰晶的过程。
影响。
解冻速率
解冻速率越快,食品的质量和口 感越好。因此,选择合适的解冻 方法和技术是保持食品品质的重
要环节。
02
食品冻结与冻藏的原理
水的相变
01
02
03
冰点
水在0°C时开始结冰,由 液态变为固态。
相变热
水结冰时会释放大量热量 ,需要从周围环境中吸收 热量。
冰晶形成
水分子在冷冻过程中逐渐 排列成冰晶结构。
解冻后食品质量
解冻后的食品口感、色泽和风味可能发生变化。
06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文献1
食品的冻结与冻藏技术的研究进展。该文献综述了食品的冻结与冻藏技术的研究历史、现 状和发展趋势,介绍了食品的冻结与冻藏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方法,以及在食品加工和保存 方面的应用。
文献2
食品的冷冻过程对食品品质的影响。该文献探讨了食品在冷冻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和微生 物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食品品质的影响,为冷冻食品的加工和保存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 践指导。
细胞内水分保护
控制冷冻速率和温度梯度,可以减少细胞内水分 的损失,保护细胞结构。
食品成分的稳定性
营养成分流失
冷冻过程中,食品中的营养成分可能会流失或氧化。
抗氧化剂
添加抗氧化剂可以减少营养成分的损失和氧化。
冷库与食品保鲜技术 第六章 食品冻结与冻藏

冻结潜热,平均冻结温
度
食品1
式6-25~6-32
焓差法
冻结前后的焓值:
种类、温度、含水量、冻 结率(表3-7)
食品2 食品3 时间/分钟
二、食品冻藏条件(具体见第四节)
温度要求
相对湿度要求
空气流速要求
总的来说,要维持库温的稳定,减少库温的波动(不超 过±2K),避免食品内冰晶的长大,维持较高的空 气相对湿度和合理的空气流速及分布,尽量减少食 品的干耗。
解冻后,食品的品质主要受两方面的影响 一是食品冻结前的质量 二是冷藏和解冻过程对食品质量的影响
目前已有的解冻方法,大致的分类见表6-A
表 6-A 解冻方法的分类
序 空气解冻法 号
1 静止空气解冻 (低温微风型空 气解冻)
水解冻法
电解冻法 其它解冻法
静水浸渍解冻 红外辐射解冻 接触传热解 冻
2 流动空气解冻 低温流水浸渍解冻 高频解冻 高压解冻
3T曲线的获得
实验获得,遵循3P原则(product, processing, package) 作业:将例6-7中的花椰菜改成豌豆。
五、冻结食品的解冻
冻结食品在消费或加工前必须解冻,视解冻 后的用途来选择解冻可分为半解冻(-3 ℃至5 ℃)和完全解冻
解冻过程虽然是冻结过程的逆过程,但解冻 过程的温度控制却比冻结过程困难得多,也 很难达到高的复温速率
品价值。 避免方法,在食品或镀冰衣中添加抗氧化剂。
四、冻结食品的TTT
3T概念(Time-TemperatureTolerance)
提问:在这里Tolerance指的是什么含义?
3T曲线及其作用(图6-6)
可以用来确定食品在某温度下的贮藏期, 或贮藏一段时间后剩余的品质,也可以 对多种温度和贮藏时间的组合进行计算。
冻结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实验三、冻结对食品品质的影响一、实验目的(1)掌握食品的冻结规律;(2)掌握食品在冻结过程中的变化规律;(3)掌握冻结对食品品质的影响;(4)了解冻结过程中体积变化对果蔬品质的影响;(5)了解冻结对果蔬组织的机械损伤。
二实验原理与内容1.原理水的密度为1000kg/m3,冰的密度是900 kg/m3,水冻结成冰时体积增加11%左右,高水分含量的食品在冻结后体积会明显增加,冻结导致的体积增加会引起果蔬表皮胀裂。
冰晶是一种可变形固体,在快速冻结条件下呈细微球状,在缓慢冻结条件下呈针状或者树状。
食品中的水变成冰时,呈针状和树状的冰晶体会对食品组织产生不可逆性机械刺伤作用。
2.内容(1)果蔬的冻裂实验;(2)果蔬的冻伤实验。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1.材料番茄、香蕉、胡萝卜、青椒等。
2.设备低温冰箱。
四、实验步骤1.工艺流程原料选择→清洗→分组→冻结→解冻→观察结果2.操作要点(1)原料无机械损伤,色泽一致,大小均匀;(2)热烫、对照80℃左右热烫,30s对照;(3)冻结将分好组的原料置于-20℃冰箱,冻结24h;(4)解冻用微波炉快速解冻;(5)结果观察。
五、思考题(1)如何防止或减轻食品在冻结过程中的冻裂现象?(2)如何控制冻结时冰晶对食品组织的机械刺伤?冷冻保藏原理速冻蔬菜的加工工艺速冻的方法及设备速冻果蔬的贮藏解冻一、冷冻保藏原理速冻保藏的概念及特点冷冻过程及冰点温度速冻与缓冻时冰晶体形成的特点冷冻对果蔬的影响冷冻对微生物的影响1.速冻保藏的概念及特点概念是将经过处理的果蔬原料采用快速冷冻的方法使之冻结,然后在-18~-20℃的低温中保藏。
特点此法不同于新鲜果蔬的保藏,属于果蔬的加工范畴原料已不是活体,单成分变化极小是保存风味和营养素较为理想的方法2.冷冻过程及冰点温度冷冻过程包括降温和结晶两个过程水的结冰过程:降温→结冰→晶核形成-冰晶的增长冰点温度纯水为0℃,果蔬比纯水要低,在-1~-5℃冷冻过程中,果蔬品温下降会出现一个过冷现象活组织的冰点低于死组织3.速冻与缓冻时冰晶体形成的特点纯水结冰时,体积增大约9%,冰晶的体积越大,对细胞的机械损伤约严重冰晶形成的大小与晶核的数目有关,晶核的数目多少与冷冻速冻有关速冻:冰晶在细胞内外同时形成数量多、分布又比较均匀的晶核、冰晶小,对细胞的损伤小,品质好。
第六章食品冻结与冻藏

h10
T )(ED)
P
L
R
L2
1
1.65Ste
ln
Tf T 10 T
h10——食品从初始冻结温度降至-10℃时焓差值,/J/m3
P 0.5[1.026 0.5808Pk Ste(0.2296Pk 0.105)]
R 0.125[1.202 Ste(3.41Pk 0.7336)]
冰点温度以下至最终平均冻结温度放出的显热 q3 ci (Ti Tf )
q=q1+q2+q3 三、焓值计算法
工程计算中,通常利用食品的焓值图表查取食品 在初温和终温时的焓值表3-7,图3-4,3-3
Q=G(ic iz )
1. 蔬菜
含 水 量 (wt%)
比 热 容
KJ/(kg·K)
温度 /℃
----------------- 0 40 30 20 18 16 14 12 10 9 8 7 6 5 4 3 2 1
2.0
5.0
6.0 1.0
2.0
4.5
6.0
8.0 1.0
2.0
4.0
8.0
10.0 1.0
2.0
5.0
10.0
P
0.2250 0.3215 0.3460 0.2272 0.2941 0.3570 0.2308 0.3000 0.3602 0.3750 0.2353 0.3077 0.3200 0.4000 0.2381 0.3125 0.3846 0.4167 0.5000
(6-13) (6-14)
长圆柱
P
0.3751
0.0999
Pk
Ste
0.4008
Pk
0.071 Bi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冻结前食品物料的前处理
任何冻制食品最后的品质及其贮藏性决定于下列各种因素: 冻制用原料的成分和性质 选用适宜于冻制的品种、应在成熟度最高时采收、采收后应速冻 冻制用原料的严格选用、处理和加工 处理和加工果蔬需要进行预煮,破坏酶活力(青刀豆1—1.5分钟, 而甜玉米则需要11分钟 ) 水果不宜采用预煮的方法来破坏酶的活力,因为这会破坏新鲜水果 原有的品质。冻制水果极易褐变,在冻制水果中常加有浸没水果为 度的低浓度糖浆,有时还另外添加柠檬酸、抗坏血酸和二氧化硫等 添加剂以延缓氧化作用。 肉制品一般在冻制前不需特殊加工处理,我国大部分冻肉都是在屠 宰清理后直接预冷,冻制而成。国外,为了适应他们烹调特点和口 味的要求,牛肉一般须先冷藏进行酶嫩化处理。不过,如果冷藏期 超过6,7天以上,这就会对冻肉制品在冷藏时的耐贮藏性发生影 响。 冻结方法 速冻与缓冻优劣对比(见下页) 贮藏情况
一、食品冻结过程的基本规律
过冷状态:温度虽已下降到冰点以下但尚未发生相变 过冷温度:降温过程中开始形成稳定性晶核时的温度或在 开始回升的最低温度 讲解水的冻结曲线图:
水分子运动减缓 内部结构趋向于形成近似结晶体 温度降低或振动 冰晶体转化放出潜能 温度回升到冰点 水分全部冻结温度下降
讲解食品的冻结曲线图:(以牛肉为例)
e、冻结食品长期冻藏时,包装材料不宜透光。 f、由于冻制食品常在容器内解冻,包装材料不应透水,以避免 解冻时漏水。 g、方便食品发展后,某些冻制食品边解冻边煮熟,为此包装 材料还需要具有耐热性。 h、食品包装必须美观、有吸引力、便于使用、成本低廉,经 久耐用,便于机械化处理。 现在常用的冻制品包装材料有木箱、木桶、金属罐、铝 箔、蜡纸、硬纸盒、玻璃纸、聚乙烯以及其他塑料等。木箱 和木桶常用于装半成品,成品常常用不透蒸汽的包装材料作 为内包装,在它的外表面再涂上塑料层以提高不透蒸汽的性 能。再装入作为外包装的纸盒内。塑料袋除采用单层聚乙烯 制成外,还可根据不同要求采用不同塑料或金属薄膜制成的 复合薄膜袋。
TS TF TM
计算公式:
X
普兰克方程
L
五、冻结对食品品质的影响
A、冻结时食品容积的变化 用硬质容器装食品时必须为冻结时容积的增加留有余地。 B、冻结对溶液内溶质重新分布的影响 溶剂 一个实验: 两瓶加有颜料的水各自放进空气和盐水中冻结。前者冻 结需时72小时,而后者仅需3小时。在所得的冻块中,颜色 的分布情况也各不相同,缓冻的冰块中外层几乎无色,愈近 溶质 中心,色泽愈浓。速冻的冰块中,外层呈淡色,而颜色差的 梯度就不及缓冻的那么悬殊。这就说明水溶液冻结时,冻结 速度愈快,冻结溶液内溶质的分布往往愈趋均匀。 现象分析讲解:
七、冷冻食品工业现状 世界冷冻食品工业目前正处在一个持续增长时期,冷冻食 品工业已成为食品工业中最具活力的一部分
美国的冷冻食品中,冷冻蔬菜与预制冷冻食品(包括冻结浓 缩果汁)的增长较快。 1972年以后美国冷冻食品产值的增长比其产量的增长快得 多,这可能是由于不断发展的预制冷冻食品(包括冻结浓缩果 汁)的附加值较高,加上通货膨胀的影响所致。
这些国家的冷冻食品人均消费量均呈上升趋势,其中美国 的起点较高,丹麦的增幅最大。
七、冷冻食品的未来发展趋势
近几年来.围绕着冷冻食品这一主题,欧洲一些国家从专门的用于冷冻 的食品品种的研制,到对食品的前处理及冷冻设备的改进;从冷冻食品内部 晶核的形成,到晶粒在冷冻存放中的变化规律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并取得了 长足的发展。 1、 新的食品原料 冷冻由于冰晶的形成和成长,导致某些食品内在结构的破坏,以及 解冻之后滴液造成的营养素损失。要开发冷冻用的品种,生产者在选 种时,除要着眼于诸如抗病、同时成熟、适于机械收割等因素外,还 要具有“抗冻一解冻”的特性,如抗滴液损失、颜色和风味的改变。 2、 玻璃态介绍:
改进措施:
如果能培育出玻璃态转化温度相对较高的品种,就可以达到既能保持食 品的高品质,又可以减少电耗的目的。
3、今后世界冷冻食品技术的发展方向可能是: 1)玻璃态转变的原理在冷冻食品的加工与贮藏中的应用; 2)进一步改进冷冻装置的传导 3)采用基因工程改造食品原料,尤其是具有特殊风味与色 泽的蔬菜。再进一步,得到的新品种与超低温保藏系统相 结合,以防止其在冻结过程中有质量变化; 4)从材料科学视角,更好地理解食品感官性状的由来; 5)应用更先进的在线测量过程控制技术(如核磁共振图象), 测量冷冻食品中的冰晶含量; 6)应用其他有潜力的方法(如无菌加工与包装系统),对冷却 食品进行加工与气调包装,以获得在非冻结状态下稳定的 食品; 7)计算机技术在冷冻食品科学与工程方面的进一步应用。
速冻食品的质量高于缓冻食品,主要优点: 1、形成的冰晶体颗粒小,对细胞的破坏性也比较小 2、冻结时间愈短,允许盐分扩散和分离出水分以形成纯冰的 时间也随之缩短 3、将食品温度迅速降低到微生物生长活动温度以下,就能及 时的阻止冻结时食品的分解。
三、食品的冷冻方式的种类: 间接接触冷冻方式: A、柜式冷冻系统 B、隔板式冷冻系统 C、间接接触鼓风式冷冻系统 D、表面刮板式连续冷冻系统 直接接触冷却方式: A、鼓风式直接接触冷却系统 B、连续螺旋式传送冷却系统 C、连续流化床冷冻系统 D、连续浸没式冷冻系统 E、连续式低温冷冻系统
这这种变化规律在工业上 冻结面位移速度V1 常被用于浓缩果汁一类的 液态食品,可是从果汁中 也很难分离出纯水,因而 浓缩过程中果汁损耗量就 比较大。
溶质扩散速度V2
C、冰晶体对食品的危害性
当温度降低到冻结点时 胶质状原生质
冻结过程中冻结速度愈缓慢,水分重新分布愈益显著。细胞内大量水分向 细胞间隙外逸,细胞内的浓度也因此而增加,其冻结点则愈益下降,于是水分 外逸量又会再次增加,正是这样,细胞与细胞间隙内的冰晶体颗粒就愈长愈大, 破坏了食品组织,失去了复原性。 冻结过程中食品冻结速度愈快,水分重新分布的现象也就愈不显著。这是 因为速冻时组织内的热量迅速向外扩散,以至肌纤维和细胞内的温度能迅速下 降到这样的程度,即那些尚存在于纤维或细胞内的水分或汁液,特别是那些尚 处于原来状态的水分全部形成了冰晶体,因此所形成的冰晶体既小且多,分布 也比较均匀,有可能在最大程度下保证了它的可逆性和冻制食品的质量。
四、食品冻结冻藏过程冻结时间的计算 概括地说,影响冷冻时间的
冻结部分 冻结时间:冻结区从 0增至L/2所需要的时 间,所以冻结速率的 限制因素是热量从食 品未冻结层向冷冻介 质传递,关键因素是 冷冻食品的热导率和 冷冻介质之间的对流 传热系数。 TS TM 非冻结部分 因素有: 1、冷冻食品的热导率 (κ) 2、食品表面与冷冻介质 间的对流传热系数 (h) 3、食品与冷冻介质的传 热面积(A),受 食品几何形状的影 响。 4、冷冻介质的温度(T M) 5、食品的大小,定义为 图中的厚度(L)
D、食品内如尚有未冻结核心或部分冻结区存在,就极易出现 色泽、质地和其他性质方面的变质现象。残留水中高浓度的 溶液是造成部分冻结食品变质的主要原因。例如,冬季在室 外缓冻牛乳时,因冰晶体的形成而增浓的无机盐类就足以促 使蛋白质变性并使脂肪乳化液遭到破坏,遂会有凝乳和脂肪 粒出现,同时还会引起变味。浓缩导致的危害多种多样,举 例如下:
e、如果让食品微小范围内的溶质的浓度增加,这就会引起它邻近 的组织脱水。 为此,处在各细胞间隙内的水分形成冰晶体时, 冰晶体附近的溶质就会因聚积而浓度增加,这样在高浓度造成的 渗透压的影响下,细胞内水分就会经细胞膜向外扩散,以降低冰 晶体周围的溶质浓度,从而引起周围组织脱水。解冻后这种转移 水分难以全部复原,组织也难以恢复原有的饱满度。
低共熔点:降温过程中,食品组织内溶液浓度增加到一定的浓度后不再改变(即不再有 冰晶体析出),水和它的盐类共同结晶并凝结成固体时的温度。 降至过冷温度(禽、肉、鱼为—4℃~—5℃,牛奶—5~—6℃,蛋类—11℃~—13℃ ) 形成稳定性晶核 温度回升 水分冻结量愈益增多 冻结点不断下降 溶液浓度递增到所要求浓度时才会在共熔点凝结固化(NaCl:水=23:77 T为-21 ℃ ) 食品的共熔点大约为-55 ℃ ~-65 ℃,冷藏温度仅为-18 ℃ -4 ℃时,冻结水分达到70%,牛肉已经冻结—— -9 ℃,还有3%水分未冻结
近年来的科学研究发现,当食品的温度以足够快的速度下降到足够的低温 时,冻结食品就会以玻璃态形式存在。 优点: 食品质量在贮藏期内会因各种化学变化而逐渐下降。但当食品转化成玻璃态 时,粘度变得非常大,食品中的所有化学变化大幅度减慢,从而使食品能保 持极高的质量。
缺点: 长期以玻璃态温度贮藏食品的电耗很大
第六章
冻结和冷冻食品的贮藏
食品冻藏 1、定义:采用缓冻或速冻方法先将食品冻结,而后 再在能保持食品冻结状态的温度下贮藏的方法。 2、温度范围:-12℃~-23℃ 3、原理:低温抑制变质反应,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 4、优点: a、保持新鲜状态、使用方便(效果最好) b、货架期长 局限性: a、冰晶形成 b、评估成本因素
六、冻结食品的包装
a、未包装食品在冻结和冻藏时会严重失水。 b、未包装食品在冻藏室内贮藏时容易氧化和遭受空气中微生 物的污染。 c、为预防脱水氧化,包装材料的不渗透性应达到100%的程度, 食品包装时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力求密实,尽可能将包装内空气排除干净。如果包 装内有空气,它的绝热作用会降低冻结速度,并增加冻制成本。 d、大多数食品冻结时,体积会膨胀,有些可增长到原容积的 10%,因而冻结食品所用的包装材料的质地应坚实,但又要有一 定程度的柔软性,而且包装容积应留有余地。
a、溶液中若有溶质结晶或沉淀,如冰激凌冻结时就会因乳糠的浓度增加而 结晶,那么其质地就会出现沙粒感。 b、在高浓度的溶液中若仍有溶质未沉淀出来,蛋白质就会因盐析而变性。 有些溶质属酸性,浓缩后就会使PH值下降到蛋白质的等电点(溶解度最低 点)以下,并导致蛋白质凝固。 c、胶体悬浮液中阴、阳离子处在微妙的平衡状态中,其中有些离子还是维 护悬浮液中胶质体的重要离子。如这些离子的浓度增加或沉淀,就会对 它的平衡产生干扰作用。 d、水分形成冰晶体时溶液内的气体的浓度也同时增加,导致气体过饱和, 最后则从溶液中挤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