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论语》《三国演义·青梅煮酒论英雄》

合集下载

煮酒论英雄缩写作文

煮酒论英雄缩写作文

煮酒论英雄缩写作文这是我国著名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中所讲述的一则故事。

东汉末,曹操挟天子以令诸候,势力大;刘备虽为皇叔,却势单力薄,为防曹操谋害,不得不在住处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以为韬晦之计。

关云长和张飞蒙在鼓中,说刘备不留心天下大事,却学小人之事。

一天,刘备正在浇菜,曹操派人请刘备,刘备只得胆战心惊地一同前往入府见曹操。

曹操不动声色对刘备说,“在家做得大好事!”说者有意,听者更有心,这句话将刘备吓得面如土色,曹操又转口说,你学种菜,不容易,这才使刘备稍稍放心下来。

曹操说,则才看见园内枝头上的梅子青青的,想起以前一件往事(即“望梅止渴”),今天见此梅,不可不赏,恰逢煮酒正熟,故邀你到小亭一会。

刘备听后心神方定。

随曹操来到小亭,只见已经摆好了各种酒器,盘内放置了青梅,于是就将青梅放在酒樽中煮起酒来了,二人对坐,开怀畅饮。

酒至半酣,突然阴云密布,大雨将至,曹操大谈龙的品行,又将龙比作当世英雄,问刘备,请你说说当世英雄是谁,刘备装作胸无大志的样子,说了几个人,都被曹操否定。

曹操约刘备喝酒,正好骤雨散尽,阳光投射.天空就出现一个"龙挂".于是,曹操就给刘备上了堂生物课.讲述了龙可大可小,能屈能伸,隐藏性能好,爆发力很强的特点.又借此把话题过渡到英雄这个抽象名词上,让刘备评论天下英雄。

刘备说袁绍.曹操说袁绍是纸老虎;刘备又说袁术.曹操说这个是坟堆儿里的干尸,还不如袁绍;刘备又说孙策.曹操说子承父业,不算好汉;刘备再说刘表.曹操说绣花枕头一个;刘备说刘璋还是不错的.曹操说他顶多是看门狗;刘备说张鲁,张绣,马腾你看怎么样?曹操一挥手"一群混吃等死的,有什么好评价的!"刘备摇头说再不知道了.曹操把英雄本质特征又形容一遍.最后对刘备说"这天下真算得上英雄的,是你和我咱哥俩儿啊"刘备被猜中心事,吃惊的筷子吓掉了.随后说"这雷声太有震撼力了"曹操说"大老爷们怕什么打雷"刘备说"圣人还怕呢,我也就一般个水平吧!"这个时候,关羽张飞怕刘备出事,带剑营救.冲了进来,一看大哥喝的挺好,就对曹操说"光喝没意思,需要舞剑不?"曹操没同意.就都散了。

青梅煮酒论英雄

青梅煮酒论英雄

曹 操
曹操:字孟德。在 《三国演义》中是一 代“奸雄”。他骄横跋 扈、心狠手辣,而又 老谋深算、诡计多端。
刘 备
刘备:字玄德。是 “汉室宗亲”,宽厚 仁义、谦虚恭谨,乃 是人们心目中理想的 “仁君”。
“煮酒”之前的故事背景
曹操当时位居汉相,势力强大,野心勃勃,挟 天子以令诸侯。汉献帝恐惧,就下诏书给国舅董承, 设计除去曹操。董承联络了刘备等人密谋,刘备参 与了这一行动计划。当时,刘备为豫州牧,被曹操 安排在相府附近宅院居住,实际上受到监视,随时 有被杀的可能。在这种形势下,刘备只好在后园种 菜,遮人耳目,行韬晦之计,静待时机。
“煮酒”之前的故事背景
曹操的谋臣劝说曹操早日干掉刘备,以免 后患。曹操嘴上说:“实在吾掌握之内,吾何 惧哉?”实则还是有所顾虑。刘备之仁义天下 共知,而关、张又都是虎狼之将,于是就发生 了曹操对刘备设局考验(即青梅煮酒论英雄) 这精彩的一幕。
“煮酒论英雄” 的三个层次
◆韬光养晦 刘备后园学田圃 (铺垫) ◆梅子青青,曹操煮酒论英雄 (高潮) ◆关张闯宴,孟德含笑比鸿门 (收尾)
刘备随曹操来到小亭,只见已经摆好了各种 酒器,盘内放置了青梅,于是就将青梅放在酒樽 中煮起酒来了,二人对坐,开怀畅饮。酒至半酣, 突然阴云密布,大雨将至,天边出现了龙挂。
这里天气的变化,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故事由“青梅煮酒”转入“论英雄”。
◆梅子青青,曹操煮酒论英雄
“论英雄”的三个小层次
“论英雄”这一核心片段,包括三个小层次: 第一层,是由“龙挂”引发的关于“龙之变化” 的议论; 第二层,是由“龙之为物,可比英雄”转入对 “何为当世英雄”的议论; 第三层,是点破“英雄”。
◆韬光养晦 刘备后园学田圃
刘备虽为皇叔,却势单力薄,为防曹操谋害,就 假装成一个农民,每天在住处后园种菜,亲自浇灌。 关羽和张飞蒙在鼓中,说刘备“兄不留心于军阵以取 天下,而学凡人之事?”意思是埋怨刘备不留心天下 大事,却学小人之事。

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故事

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故事

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故事刘备归附曹操后,每日在许昌的府邸里种菜,以为韬晦。

用张飞这个粗人的话讲,就是“行小人事”。

刘备乃当时豪杰,虽手下将不过关张,兵不过三千(当时大都已被遣返),但一向“信义著于四海”。

《三国志》里说刘备“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意思是他与刘邦类似,天生就有领袖气概。

刘备和刘邦一样,都不是屈居人下的将兵之才,而是领袖群伦的将将之才。

曹操何等人物,遍识天下英雄,当然对刘备有很透彻的了解。

他自然也知道,一旦羽翼丰满,刘备将是一位非常可怕的对手。

这场酒局,远不是那种你好我好大家都好的欢聚,分明是一场政治试探和政治表态的会面。

一见面曹操就问刘备:“你在家做的好事!” 刘备当时已经暗受衣带诏,当即吓得面如土色。

接着曹操拉着着刘备的手走到后院,说:“玄德学圃不易。

”刘备才放下心来。

曹操的耳目遍布朝野,刘备每天做些什么他当然清清楚楚。

这两位,一个暗地里参加了反曹地下组织,另一个则派人每天监视对方行踪,都是权谋机变之辈。

二人以青梅下酒,酒正酣时,天边黑云压城,忽卷忽舒,有若龙隐龙现。

曹操说:“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

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

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

玄德久历四方,必知当世英雄。

”曹操实乃不世出的绝顶人物,这一番话,看似描述龙之变化,目的是说“人得志而纵横四海”。

显然,这是他的一番自我剖白,借物咏志。

当然他也下了一个套,试探在刘备眼里,什么人能纵横四海,比得上我曹操。

刘备接连指出袁术、袁绍、刘表、孙策和刘璋等地方豪强,都被曹操一一否决。

刘备这个回答应该给满分,因为当时是个人都会如此回答。

这样曹操也就认为刘备见识一般,和常人无异。

接着曹操给出了当世英雄的标准,他说,“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刘备继续装傻,问:“谁能当之?”曹操指了指刘备,后指了下自己,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当时天雨将至,雷声大作。

煮酒论英雄ppt课件

煮酒论英雄ppt课件
前。
智慧
英雄不仅具备出众的智 慧和判断力,能够在复 杂情况下迅速作出正确
的决策。
坚韧不拔
英雄在面对挫折和失败 时,能够坚持不懈,永 不放弃,直至达成目标

仁爱
英雄通常具备博大的仁 爱之心,关心他人,乐 于助人,能够为他人谋
求福祉。
英雄的担当
01
02
03
国家担当
英雄在国家面临危机时, 能够挺身而出,为国家谋 求利益和安全。
情节安排
紧凑合理
作品的情节安排紧凑合理,环环 相扣,让人欲罢不能。
高潮迭起
故事中不断出现高潮,让人惊喜 不断,充满期待。
出人意料
情节发展常常出人意料,让人惊 叹作者的巧妙构思。
06
煮酒论英雄的影响和启示
对后世的启示
1 2
传承历史文化
煮酒论英雄的故事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 部分,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培养民族精神
通过学习煮酒论英雄的故事,可以激发人们的民 族自豪感和爱国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
3
树立道德榜样
故事中的英雄人物以其高尚的品德和行为成为后 世的道德楷模,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 生观。
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重视人才
01
煮酒论英雄的故事启示我们人才是社会发展的关键,应重视人
才培养和选拔,发挥人才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煮酒论英雄的故事在中国文化中有着 深远的影响,被广泛传播和传承,成 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历史背景
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当时群雄并起 ,曹操和刘备都是当时的英雄人物, 有着争夺天下的野心。
意义分析
01
展示了英雄人物的气质和胸怀
通过曹操和刘备的对话,展示了英雄人物的气质和胸怀,以及他们对于

青梅煮酒论英雄 [曹操煮酒论英雄]

青梅煮酒论英雄 [曹操煮酒论英雄]

青梅煮酒论英雄[曹操煮酒论英雄] 教学重点:对话描写对刻画人物内心世界的作用。

教学难点:1、通过对话描写分析人物形象;2、环境描写的烘托作用。

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简介《三国演义》的作者及与课文有关的知识。

2、掌握基础知识。

3、划分课文层次,分析第一部分。

二、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三国演义》这部小说在我国可称得上家喻户晓,许多人物至今还被人们津津津乐道。

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三国人物?他们又具有怎样的性格?(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教师归纳)是的,从《三国演义》这部小说里,我们了解诸葛亮的智,曹操的奸,关羽的义,赵云的勇,等等。

而这此人物之所以能长久地、鲜活地活跃在大家脑海里,是因为作者采用各种描写手法把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我们今天就来听听曹操和刘备的一段对话,看看从中显示了他们怎样的性格。

2、简介《三国演义》及其作者。

《三国演义》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或《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

它以魏、蜀、吴三国的历史为题材,又依据有关的传说、戏曲等资料,经过综合加工再创作而成。

小说从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写起,写到黄巾起义被镇压,在镇压农民起义时,各军阀乘机割据。

后写曹操杀董卓,平袁绍,统一北方。

接着写曹操指挥大军南下,南方孙权、刘备联合抗曹,赤壁一战,曹操大败。

自此魏、蜀、吴三国鼎立,各自称帝,相互攻战。

后写司马氏推翻曹魏统治集团,建立西晋王朝,先后灭掉了蜀、吴,全国统一。

小说塑造了一大批个性鲜明的历史人物形象:阴险狡诈的曹操,宽厚仁爱的刘备,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忠义勇武的关羽,刚烈粗犷的张飞等,在人们心目中都成了某种典型人物的代表。

作者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

3、阅读课文导读,了解本文的中心内容。

导读中点明本文主要写曹操和刘备一场精彩的对话,这场对话既是智慧的较量,又是一场特殊的心理战。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课文节选自第二十一回,当时曹操位居汉相,势力强大,野心勃勃,挟天子以令诸侯。

汉献帝极为恐惧,就秘密下诏给国舅董承,设计谋杀曹操。

一口气读懂中华经典语文

一口气读懂中华经典语文

一口气读懂中华经典语文中华经典语文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了许多经典的诗词、文章、散文等等。

对于我们来说,读懂这些经典语文不仅可以增进文化素养,还有助于提高语文水平。

下面,我将简单介绍几篇中华经典语文,带领大家一口气读懂这些文化经典。

第一篇:《论语》《论语》是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包含了关于人性、学问、政治、道德等方面的问答和论述。

《论语》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其思想深邃而精炼,尤其强调“仁”、“义”、“礼”、“智”等人文关怀。

第二篇:《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中的巨著,描写了清朝早期一位大家族的生活和悲剧。

小说一共120回,分为前80回甄嬛传和后40回贾府风月。

《红楼梦》以细腻的笔触、复杂的人物关系和珠玑般的语言著称于世。

第三篇:《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长篇历史小说,主要讲述了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

小说以战争为主线,展现了中国的古代历史文化。

小说中有很多著名的人物,如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曹操等等,一直深受读者喜爱。

第四篇:《诗经》《诗经》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包含的诗篇是中国最古老且最具有代表性的诗歌之一。

《诗经》是一部由周代时期的贵族、士人以及其他阶层的诗歌作品所组成的诗集,具有浓郁的中国固有文化和历史特色。

第五篇:《吕氏春秋》《吕氏春秋》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纪传体史书,记录了中国战国时期的国家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

《吕氏春秋》重视人才,提出“以道德治国”,并提出“三观”,即“天人合一”、“阴阳调和”、“道德自然”。

以上五篇就是中华经典语文的代表作品,虽然各有不同,但均反映了中国古代的经典文化和思想精华。

通过读懂这些经典语文,我们不仅可以增进文化修养,还有助于提高我们的语文水平,同时也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

第7课 曹操煮酒论英雄

第7课 曹操煮酒论英雄

曹操:在《三国演义》中是一代“奸雄”。
他骄横跋扈、心狠手辣,而又老谋深算、诡计多 端。作品在曹操出场时就介绍了他幼年诬叔欺父 的故事。越到后来,越是变本加厉。他落难投奔 吕伯奢,吕盛情款待,他却疑心他要加害于他, 而杀吕全家,说是“宁愿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 人负我”。他在与袁术作战,军粮将尽,就命仓 官用小斛散粮,然后以“盗窃官粮”之罪将其斩 首,借此来隐瞒军粮将尽的事实,稳定军心。他 为防备有人谋杀他,假托“好梦中杀人”,拔剑 杀了替他盖被的近侍,又上床装睡。“赤壁之战” 中,扬州刺史刘馥说他诗中有“不吉之言”,他 “手起一槊,刺倒刘馥”,事后却说是酒后误伤。 他善于利用伪善的面孔掩盖他罪恶的企图和残暴 的行为。每每杀人之后,“极为悲痛”,亲自祭 奠,进行“厚葬”,优抚家属,以笼络人心。
课文故事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曹操
刘备
范读课文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韬晦(
) 諕(

樽俎(
) 酣(

骤雨(
) 叨(

冢(
) 筯(

整体感知
(一)刘备行韬晦之计
(二)曹操煮酒论英雄
1.派兵请刘备 2.煮酒论英雄
• • •
说刘 刘 刘 明备 备 备 用为 他 为 意何 怎 何 ?不 样 要
向行行 关韬韬 张晦晦 二之之 人计计
小说共120回,第1—33回,从东汉黄巾起义写到 曹操平定北方;第34—50回集中写赤壁之战及战后天 下三分;第51—115回,重点写刘备集团活动及刘备 死后,诸葛亮治理蜀国、南征北伐,第116—120回, 写三国统一于晋。
作品所描写的“群雄角逐”,生动揭示了统治阶 级内部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互相勾结而又互相争夺 的关系。成功塑造了一系列家喻户晓的艺术形象。

青梅煮酒论英雄

青梅煮酒论英雄

青梅煮酒论英雄
却说董承等问马腾曰:“公欲用何人?”马腾曰:“见有豫 州牧刘玄德在此,何不求之?”承曰:“此人虽系皇叔,今 正依附曹操,安肯行此事耶?”腾曰:“吾观前日围场之中, 曹操迎受众贺之时,云长在玄德背后,挺刀欲杀操,玄德以 目视之而止。玄德非不欲图操,恨操牙爪多,恐力不及耳。 公试求之,当必应允。”吴硕曰:“此事不宜太速,当从容 商议。”众皆散去。次日黑夜里,董承怀诏,径往玄德公馆 中来。门吏入报,玄德迎出,请入小阁坐定。关、张侍立于 侧。玄德曰:“国舅夤夜至此,必有事故。”承曰:“白日 乘马相访,恐操见疑,故黑夜相见。”玄德命取酒相待。承 曰:“前日围场之中,云长欲杀曹操,将军动目摆头而退之, 何也?”玄德失惊曰:“公何以知之?”承曰:“人皆不见, 某独见之。”玄德不能隐讳,遂曰:“舍弟见操僭越,故不 觉发怒耳。”承掩面而哭曰:“朝廷臣子,若尽如云长,何 忧不太平哉!”玄德恐是曹操使他来试探,乃佯言曰:“曹 丞相治国,为何忧不太平?”承变色而起曰:“公乃汉朝皇 叔,故剖肝沥胆以相告,公何诈也?”
三国故事在民间,又不断地流传 和丰富着三国的故事。到隋代,文艺 表演中已有“三国”的节目,据杜宝 《大业拾遗记》载,隋场帝看水上杂 戏,就有曹操谯水击蛟、刘备檀溪跃 马等内容。李商隐有《骄儿》诗云: “或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可见 到晚唐,连儿童也熟悉三国的故事。 在宋代的“说话”艺术中,已有“说 三分”的专门科目和专业艺人。
小说最后也用了这样的诗句作结:“纷纷
世事无穷尽,天数茫茫不可逃!鼎足三分已 成梦,后人凭吊空牢骚。”作者无可奈何地 将这一场历史悲剧归结为“天意”或“天 数”。所谓“天数”,与其说是肯定了客观 历史进展的理则,还不如说是流露了作者对 于理想的幻灭、道德的失落、价值的颠倒所 感到的一种困惑和痛苦。一部《三国志演义》 表现了作者在理想与历史、正义与邪恶、感 情与理智、“人谋”与“天时”的冲突中, 带着一种悲怆和迷惘的心理,对于传统文化 精神的苦苦追寻和呼唤。正是在这个意义上, 它是一部悲剧,也是一部呼唤民族大众传统 文化精神的史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jue决)
(xie)
汉献帝接纳谋臣建议,征召在镇压农民起义中 壮大了力量的曹操进京勤王。曹操击败了李傕, 封大将军。但他同样心怀不轨,把京城从洛阳迁 到许昌。从此,东汉王朝的大权便从其他军阀的 手中转到曹操这里。朝廷大事,先禀曹操后奏天 子,并常常“挟天子以令诸侯”。汉献帝本来寄 希望于曹操,没想到反而引狼入室,但又无可奈 何。 与本节有关的另一个人物刘备这时尚无什么 势力,虽血统高贵,但早年丧父,28岁还是个编 草鞋的。因镇压黄巾起义才做了个县尉,后因徐 州牧陶谦年老让贤,让他做了徐州牧。
⑴成书情况。三国的故事,隋唐时期已在民间流传。元末 明初,罗贯中博采民间传说、宋元话本戏剧以及正史(如陈 寿《三国志》裴松之注、《资治通鉴》等史书)中的材料, 经过再创作,写成《三国志通俗演义》二十四卷,二百四十 节。明末出现了李卓吾(贽)批点的《三国志演义》120回 (有人说是伪托)。到清康熙年间,毛纶、毛宗纲父子进一 步修订了《三国志演义》,对回目文字、情节都做了加工润 饰。目前我们看到的署名罗贯中著的120回本《三国演义》, 实际上是由毛氏父子定稿的。“煮酒”的情节,罗贯中《三 国志通俗演义》在第五卷,毛氏修改本则在第21回。 《三国 演义》是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
当时曹操的一些谋臣如荀或、程昱都劝曹操杀掉 刘备,曹操本来也是想除掉刘备的,但现在他主动 前来投奔,却又有了另外一种想法。以为“不可杀 一人而失天下民心”,即要明示天下:我曹操是爱 才的。不但没杀他,还举荐他做豫州牧,又在献帝 面前表奏刘备有功。
献帝翻查族谱,发现刘备原来是自己的叔辈。十 分高兴,便封他为左将军(虚职),从此,人皆称 呼刘皇叔。曹操的谋士认为这一来对曹操颇不利, 而曹操却说,正好利用皇叔的身份来控制他。
课程: 大学语文 主讲:张海元
(选自《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
20050830
中国古典小说发展概况
一 、中国古典小说发展概况
中国小说源远流长,远古的神话,先秦两汉的历史散文, 都对小说的形成产生过影响。 “小说”一词,最早见于《庄子· 外物》,指的是琐屑无价 值的言谈、“小道理”,《汉书· 艺文志》有“小说家”书十 五种,但非文艺作品。南北朝时期出现两种初具小说形态的作 品,一类为 专写鬼神怪异之事的“志怪小说”,代表作为东 晋干宝的《搜神记》。另一类为记录人物轶事琐闻的“志人 小说” ,代表作为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这些作品故 事情节简单,人物性格单一,环境描写更为欠缺,除极少数 作品外,大多艺术上比较粗糙,“志人小说”更是真人真事的记 录( 《石崇要客宴集》 ),故只能说是小说的雏型。
前面曾提到,汉献帝本来寄希望于曹操,没想到 反而引狼入室。这里有一件事不能不说。 一日,曹操随献帝打猎,与献帝并马而行,把 文武百官抛在后面。后在一山坡赶出一鹿,帝连射 三箭不中,要曹操射,曹操要过献帝的金鈚箭,一 箭将鹿射倒。群众和将校见了,都以为是皇帝射的, 便高呼万岁。此时曹操竟纵马上前,遮住天子,接 受众人的欢呼祝贺。曹操此举,是一种明目张胆的 僭越行为,目的是观察群臣的反映如何,与当年赵 高的指鹿为马异曲同工。
文言短篇小说以蒲松龄《聊斋志异》的成就最高。
清末,随着“西学东渐”,大量外国小说被译介进来, 对中国小说的演变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最著名的翻译家是林 纾。“小说”作为文学体裁的概念普遍使用也是从这时开始 的。(严复、夏曾佑《译印政治小说序》;梁启超《论小说与群治的关系》)
二、《三国》成书情况及其他
二、《三国演义》成书情况及其他
《青梅煮酒论英雄》
欣 赏
㈠ “煮酒”之前的情节
汉灵帝死,黄巾起义。统治阶级内部各政治派 别和军事集团互相勾结镇压起义。起义失败后,各 地豪强又重新展开混战;朝廷内部,宦官、外戚也 互相倾扎,先是外戚何进(何国舅)立少帝辩,接 着何进被宦官所杀,北方的军阀袁绍又杀宦官,另 一军阀董卓又赶走袁绍,并废了少帝辩而而另立献 帝协。曹操联合各地军阀又讨董卓。司徒王允用连 环计——先把绝色歌妓貂禅许配吕布,后又献于董 卓——让董、吕“父子”反目成仇,借吕布之手杀 了董卓;然而董卓部将李傕、郭汜又杀死王允,两 人在朝中骄横跋扈,凌辱汉献帝。
真正从生活中摄取题材,“有意识地”进行艺 术概括和创造,描摹人情事态,是从唐代开始的, 特别是中唐时期更发展到高峰。作者“作意好 奇”,往往借虚构的传奇故事,反映现实,表达 自己的人生见解,如沈既济《枕中记》、元稹 《莺莺传》,白行简《李娃传》、蒋防《霍小玉 传》、杜光庭《虬冉客传》等等。这些作品想象 丰富,、情节复杂,结构完整,人物性格塑造、 心理刻画也更细致深入,颇具感染力。唐代亦被 视为中国小说的成熟期,但那时的作品还不叫 “小说”而叫“传奇”。

梅子青青,曹操煮酒论英雄
“一日,关张不在”。作者就好象导演,有意把关羽、 张飞调离舞台,这样才好把“戏”集中到主要人物身上。 曹操的部将许褚、张辽引数十人进园中。千古名宴“青 梅酒论英雄”的大幕就这样拉开了。 两员大将带着数十人来“请客”,曹操为何如此兴师 动众?这恐怕不能用“强迫”或“隆重”来解释,而是曹 操对自己权势、地位的一种强烈暗示,目的是要从心理上 给刘备一个下马威。 刘备果然吃惊不小,矛盾进一步趋于紧张。
对于董承夤夜来访,刘备不解,说:“国舅夤夜至此,必 有事故?”矛盾合乎自然的展开。 为了取得刘备的信任和支持,董承答非所问,先以“恐操 见疑”套近乎,刘则以礼相待,不露痕迹;接着董承单刀直入, 将围场狩猎之事挑出,这一招厉害,刘失惊曰:“公何以知之?” 董承说别人不知,某独见之。备无法隐讳,以云长见操僭越, 所以“发怒”回应,即不是要杀他,设法淡化矛盾;董承此计 不成,乃“掩面而哭,说”若人人象云长,何忧不太平哉?” 刘备还是不放心,恐其是曹操密探,也佯言道:“曹丞相治国, 何忧不太平?”董承计穷,只好”变色而起”亮出底牌——衣 带诏,又将讨曹的义状出示。刘备至此,态度才有明显转变, 表示“愿效犬马之劳。 这几个回合的试探与反试探,还是蛮精彩的。作者没有做 简单化的处理。董承的急于求成,但招数不多,刘备的小心谨 慎,处处提防,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董、刘的矛盾解决了, 而刘备与曹操的矛盾则强化了。
刘备后园学田圃
◆梅子青青,曹操煮酒论英雄
第4、5自然段
第6、7自然段
◆关张闯宴,孟德含笑比“鸿门”
◆国舅夜访,皇叔奉诏签义状
马滕推荐刘备,董承说:“此人虽系皇叔,今正依 附曹操,安肯行此事耶?”马滕回答:“吾观前日围场 之中,曹操迎受众贺之时,云长在玄德背后,挺刀欲杀 操,玄德以目示之而止。玄德非不欲图操,恨操牙爪多, 恐力不及耳。公试求,当比应允”。 马滕的观察很细致。董承此时对刘备已心中有数, 但无十分把握。于是第二天夜里,就怀揣诏书,访问刘 备。目的是要摸清底细,把他争取过来。 那么,两人见面,会发生什么事呢?,
有此一说
从历史上看,以蜀汉为正统,都是在民族斗争 激烈的时候,刘备和曹操,成为代表 “正”和 “逆”的符号,用它象征汉族和外族政权 ;刘备 是 “仁德”、“仁政”的化身,曹操是集雄才大 略和“恶德”于一身的“奸雄”。小说“统—分— 统”嬗递的总体布局,自觉不自觉地反映了作者厌 恶战乱渴求统一的倾向,自然不喜欢奸雄。《三国 演义》可说融会了中国古代,特别是中古以后我们 民族普遍的历史观、思想意识和观念心理。

情节方面不合史实的更多。或添枝加叶:如 “三顾草庐”(一回半)、“七擒孟获”(四回半)。 或移花接木:如“怒鞭督邮”(张飞,刘备); “温酒斩华雄”(关羽,孙坚);“草船借箭”(孔 明,孙权;赤壁之战,三年后);“空城计”(司马懿, 曹真)“关羽刮骨疗毒”(有其事,但不是华佗)。或 无中生有:如“桃园三结义”、“汉献帝认皇 叔”、“诸葛亮舌战群儒”、“关云长过五关斩 六将”、“关羽护送刘备夫人时,在营外秉烛达 旦”、曹操许田打猎僭礼“。或颠倒次序:如 “董承夤夜携密诏见刘备签义状” 与“曹操煮酒 论英雄”(在《三国志· 先主传》中是
正当“聚十义,图国贼”的大计密锣紧鼓地筹划、实施 之际,刘备做出一个非常反常的举动——在下处的后园种菜。 这是一种有意收敛锋芒的韬晦之计。 这部分篇幅短小,是过渡性的段落。人物活动场景场 景从密室转到菜园,将军成了浇园的农圃,在文势上造成 一个跌宕。不过,刘备想掩盖与曹操的矛盾,更显得这种 矛盾的尖锐性,松中有紧,弛中有张,“危机”不是减弱, 而是进一步加强,悬念更加强烈,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宋元时期,市民阶层扩大,游乐场所很多,出现了被称 为“说话” (讲故事)的民间艺术。说话艺人所用的脚本 叫做“话本”。话本题材内容适合市民趣味、语言通俗,形 式活泼,引人入胜,风格与唐宋文言小说迥异,鲁迅说:宋 元话本的出现“实在是小说史上的一大变迁”。 明清两代,通俗古典小说空前繁荣。出现了“四大古典 小说”和《金瓶梅》等名作。形式上则形成了分章叙事,按 回标目,故事性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章回体” 。
汉献帝看出曹操的险恶用心,于是密诏 董贵妃之兄董承,要其设法除掉曹操。董丞 接受了献帝的血书衣带诏,联络了六个对汉 朝赤胆忠心的心腹,准备再找几个,凑足 “十义”共图大计,马腾推荐刘备。
“煮酒论英雄”的故事就从马腾推举刘备开始。
㈡ “煮酒论英雄”的四个层

◆国舅夜访,皇叔奉诏签义状 ◆韬光养晦
第1、2自然段 第3自然段
母本 定本 章回体
⑵ “虚”与 “实” :文学与历
《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题材的小说,它的许 多人物、事件都是有历史根据的,但也有不少虚 构成分。清代学者章学诚说两者比例是“七实三 虚”,当代有学者认为应是“五实五虚”。就人 物而言,不少次要人物是虚构的,如周仓、夏侯 杰、甚至貂禅等等。一些主要人物也经过加工改 造,如被毛宗纲称为“三绝”的曹操、诸葛亮、 关羽;小说中气量狭小被诸葛亮活活气死的周瑜, 实为“气度恢弘,雅量高致”的儒将。
刘备随二大将来到曹府,曹操劈头一句就是“在 家做得好大事!”,把“种菜”这样的小事有意说成 “大事”,难免使人产生某种联想,所以吓得刘备“面 如土色”,无言以对。当然,这句话也可以理解为是一 种反语:“你是干大事的人,怎么干的却是这样的‘大 事’”?加上曹操此时“执玄德手,直至后园”,显出 亲热的样子,又说了“玄德学圃不易”,这才让刘备放 下心来。回答:“无事消遣耳”。 作者在这里巧妙地利用了“双关”手法,在把剑拔 弩张的冲突寓于谈笑风生中。在罗贯中的原稿中,曹操 见到刘备后是“正色而言曰”,课文用的是毛本,改为 “笑曰”,改得好,写出了曹操笑里藏刀的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