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地下水水质评价
银川市浅层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

Vol. 19 No.4Dec. 2020第19卷第4期2020年12月宁夏工程技术Ningxia Engineering Technology文章编号:1671-7244( 2020 )04-0381-04银丿11市浅层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白莉(宁夏回族自治区水文水资源监测预警中心,宁夏银川750000)摘 要:为改善银川市浅层地下水环境质量,根据《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对2019年银川市37个地下水水质监测站点的浅层地下水质量进行分析和综合评价。
结果表明,银川市浅层地下水以总硬度和溶解性总固体 质量浓度偏高的偏弱碱性水为主,水中阳离子以Na+和M/为主,阴离子以HCO3-为主,地下水化学类型丰富;地下水水质达标的监测站有9个,其余28个监测站水质不达标,与2019年之前相比,银川市地下水水质整体达标率略有上升。
关键词:银川市;浅层地下水;水质评价中图分类号:X824文献标志码:A地下水作为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水资源安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
银川市工业和生活用水主要依赖地下水,随着工业化、城 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对地下水 的需求H 益增加,地下水超采、污水渗漏和人类各种工农业活动导致的地下水水质不断恶化等问题严重 威胁供水安全叫有关银川市地下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地下水防污性能等 方面LT,银川市地下水资源质量评价则鲜有报道。
本文依据《地下水质量标准XGB/T 14848—2017),采用质量综合评价法,从93项检测指标入手,对银 川市地下水水化学成分进行了统计分析,并评价了该市浅层地下水水资源质量,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对 策,以期为银川市浅层地下水环境质量的改善提供 参考。
1研究区概况银川市位于黄河上游银川平原中部,东临黄河,与吴忠市盐池县接壤;西依贺兰山,与内蒙古自治区 阿拉善盟左旗为邻;南与吴忠市利通区、青铜峡市相连;北接石嘴山市平罗县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 市鄂托克前旗(以明长城为界)叫地貌类型多样,自西向东分为贺兰山山地、洪积扇前倾斜平原、洪积冲积平原、冲积湖沼平原、河谷平原、河漫滩地等肌下 辖3个市辖区、2个县、1个县级市,分别为兴庆区、 金凤区、西夏区、永宁县、贺兰县和灵武市。
天津某典型开发区地下水水质及健康风险评价

第5期张艳杰:天津某典型开发区地下水水质及健康风险评价-255-I化工环保I天津某典型开发区地下水水质及健康风险评价张艳杰(河北省科学院地理科学研究所河北省地理信息开发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北石家庄050011)摘要:以天津市某开发区为研究对象,在丰水期对周边地下水进行了检测,并对地下水水质以及健康风险进行了评价。
结果表明:①该开发区周边地下水中氨氮、Cg和M m浓度超过《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1017)中皿类标准限值,超标倍数分别为1四倍(3.1倍和3.9倍;②区域地下水中7种污染物通过饮水摄入对居民造成的非致癌风险单项指数HQ以及总非致癌风险指数HI均处于可接受范围’③地下水儿童总致癌风险指数HI最大值达到0固8%接近非致癌健康风险阈值,有必要采取预防措施防止水体中F-和硝酸盐氮的升高’关键词:开发区;地下水;健康风险评价中图分类号:X8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11X(1011)05-0155-03Groundwater Quality and Health Rist Assessment of a TypicalDevelopment Zone in TianjinZhang Yanju(Institute of Geographic Science,Hebei Academy of Sciences/Hebei Province Geographic Information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Engineering Technolo—Research Center,Shijiazhuang050011,China)Abstract:Taking the gmundwa—r of a development zone in T—njin as the research object,the surrounding groundwatei was de—c—d in the high water pe—od,including ammonia nitrogen,F,nitrate nitrogen,nitrite nitrogen,Con,lead,cadmium, copper,arsenic,selenium,zinc,me—u—and ch—mium(hexavalent)-The contents of15kinds of heavy metal elements,such as ammonia nit—gen,nitrate nit—gen,nitrite nit—gen,and so on,were evaluat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①The concentrations of ammonia nit—gen,Cl and Mn in gmundwa—r a—und the Development Zone exceeded the cdss III standard/cits in the-quality standard—r gmundwa—/(GB/T14848一2017),and the exceeding——es were2.0times, 3.1——es and3.9times respectively;②The non-carcinogenic—sk single index HQ and the—tai non-carcinogenic—sk index HI caused by8kinds of poVutants in the regional gmundwa—r through d—nking water intake Al l of them are within the acceptable range.@As the mxicum value of—tai carcinogenic—sk index of gmundwa—r children reached0.78,which is close to the threshold of noncancer health risk,—is necessa—to take preventive measures to prevent the increase of F and nitrate nit—gen in water bodOs.Key words:development zone;groundwate—health—sk assessment地下水是维持水文良性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民生、人体健康和生态安全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保障U即*。
齐齐哈尔市第四系地下水潜水水质评价

01~ 30 / . 高达 7 .6m / 超标 率 7 .3 最 大超 . 2 . mgL 最 0 0 21 gL, 94 %,
标 2 95倍 ; 含量 一 般 00 ~ . g , 高达 66 / 3. 锰 .3 30 m m 最 0 .0mg L, 超标 率 7 . 最大 超标 6 93 %, 5倍[ 4 1 。 区 内第 四 系潜 水 的主 要污 染 物 为 硝酸 盐 氮 、 亚硝 酸 盐 氮 、 氮、 氨 总硬 度 、 溶解 性总 固体 、 化物 、 氯 硫酸 盐 、 高锰 酸 盐 指数和 砷 。 具体 数据见 表 1 。
第四 系潜 水 中总硬 度 、 化 物 、 酸盐 、 酸 盐氮 等 各 氯 硫 硝
水 质较 好 、 水质较 差 和水 质极 差 3个区 。 质较 好 区分 布在 水
嫩江 以西 的广 大地 区 、 中心 城 区东 部及 南部龙 头街 一 带 , 面 积 32 8k , 5 m 占监 测 区面 积 的 8 %以 上 , 区水 质 良好 , 0 该 各 项指 标基 本符 合饮 用水 标准 , 于 生活 用水及 工农 业 用水 。 适 水质较 差 区分布 在嫩 江 以东 中心城 区一 大 民一水 师 以 南的 大部 分地区面 积约 6 0k , 6 m 占监测 区面 积 的 1.%。 中有 65 水 2 3项指标 超 饮用水标 准 。 到水质标 准 的Ⅳ~V类 , ~ 达 主要 污
2 第 四 系 地 下 水 潜 水 水 质 评 价
21 评 价 方 法 .
该区 内第 四系 潜水 为无 色 、 无味 、 无嗅 、 明 、 透 无肉 眼可 见物 ,H值在 66 ~ . , 离子 以重碳 酸盐 为主 , p . 83 阴 4 0 阳离 子以 钙 、 为主, 钠 溶解 性 总 固体 一 般小 于 1 0 0mgL 属 中性 、 0 /, 弱 碱 性 低矿 化 重碳 酸 型淡水 。 水化 学 类 型以 H O 一 a HC , C ,C 、 O 一 C ・ a HC 3N ・ a 为 主 , a N 、 O一 a C 型 其次 为 HC 3C ・ O一 a Mg型水 。 但
宿州市城西水源地地下水化学特征及水质评价

2021.01科学技术创新引言水是人类及自然界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也是生物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由于工农业污染的输入,地表水环境状况已不容乐观。
相比而言,地下水赋存于地面以下岩石空隙之中,由于众多隔水层的存在,其储存环境相对封闭,不易受外界污染,这恰恰是地下水作为生产、生活用水的优势所在。
有研究统计,在华北平原,有超过1亿人口的日常用水来自地下水,且地下水已占据总淡水供应的90%[1]。
宿州是一个极其依赖地下水资源的城市,《2019年宿州市水资源公报》显示,2019埇年桥区总用水量为3.3147亿m 3,其中地下水用量高达2.091亿m 3。
城西水源地作为宿州市主要供水水源地之一,每年可向城区近60万人口供水5400余万m 3,其水质的优劣事关重大。
近年来有关宿州市地表水的研究已有大量报道,但地下水水质问题并未受到相应的关注[2-5]。
基于此,本文以宿州市城西水源地浅部含水层(一含和二含)中的地下水为研究对象,在系统采样并测试其常规离子含量的基础上,通过多种水质评价指标(中国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内梅罗污染指数、钠百分比)分析,对水样进行系统的水质污染、饮用和灌溉评价,以期为后续宿州地下水资源的管理提供一定依据。
1研究区概况及含水层简介宿州市位于安徽省北部,素有安徽省北大门之称,地理坐标为:东经116°09′-118°10′,北纬33°18′-34°38′。
宿州地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夏季多雨,冬季干旱,四季气候分明。
年均降水量为865mm ,且降雨集中于6至8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57%。
年均气温为14.6℃,最低气温为-23.2℃,最高气温达40.3℃。
依据地下水贮水介质的特征及含水孔隙的类型,研究区主要含水层从浅至深依次可划分为: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层、碎屑岩类孔隙含水层、碳酸盐岩类含水层以及岩浆岩类裂隙含水层。
大连市农村地下水水质状况综合评价

—
—
—
—
维普资讯
吉林 水利
后。
大 连市农 村 地下水 水 质 状况综 合评 价
王 涛 等 2 0 0 8年 2月
准值 环境 污染 的相 对 隶 属 度 为 1 。介 于 1级 与 C 级之 间指 标 i h级标 准浓 度 值 的环境 污 染 相对 的 隶属 度 S 按线 性 内插公 式 ( )确定 。 i 6
si h一
地下 水水 质 污染评 价 指标 各级标 准 浓度 值依
据 国家地 下水 水质 标 准 ( / 4 4 - 9 ) GB T1 8 8 3 。
表 1
的2 2项指 标 的监 测平 均值 ( 见表 1) ,作 为综合 评 价大 连市 农村 地下 水 水质 的基 础 依据 。
20 0 x年 大 连 市 农 村 地 下 水 主 要 监 测 项 目统 计 表
H
单 位 lmg 1 /
荔 基
荔
嚣 蓑 冀
p H、氯 化 物 、总 硬度 、高 锰 酸 盐 指 数 、 氟 化物 、挥 发 酚 、氰 化 物 、氨 氮 、硝 酸 盐 氮 、 亚 硝酸 盐 氮 、砷 、汞 、铅 、镉 、六 价 铬 、锌 、铜 、
维普资讯
第 2期 ( 3 9期 ) 第 0
[ 章 编 号 ] 1 0—8 6 (0 8 0—0 50 文 0 92 4 2 0 ) 20 0—5
吉 林 水 利
20 0 8年 2月 源自大 连 市 农 村 地 下 水 水 质 状 况 综 合 评 价
承德市地下水水质现状评价及防治对策

承德市地下水水质现状评价及防治对策【摘要】采用单因子标准对照评价法,对承德市地下水进行了水质现状评价,得出了地下水资源水质状况,并对地下水的污染成因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提出地下水水质保护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地下水;水质;污染;承德市1引言地下水是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地球上的生命物体及人类提供水源。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也日趋广泛,地下水已成为城市、农村和工农业用水的重要水源。
因此适时对地下水进行监测,及时掌握地下水水质的优劣及其变化趋势,为水资源管理部门提供决策依据,就显得尤为重要。
2研究区域自然概况及水文地质条件2.1研究区域自然概况承德市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北靠辽蒙,南临京津,东和东南与省内的秦皇岛、唐山两个沿海城市接壤,西与张家口市相连。
地理位置为北纬40°11′40°40′,东经115°55′-119°15′。
承德市幅员面积39548平方千米,其中市区面积18.6平方千米,截至2008年末,全市总人口369.38万人,市区人口30万。
承德市属亚温带向亚寒带过渡地带,半湿润半干旱,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年平均气温8.9℃,年均无霜期160天.夏季多温凉,冬季少严寒。
多年平均降雨量537.6毫米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西北少、东南多。
2.2区域水文地质条件承德市的水文地质情况较为复杂,从大陆单元上是位于中朝陆台北缘,与蒙古地槽南缘相接。
最突出的区域地质特点中国标准阿尔卑斯式褶皱构造,由于褶皱同期或后期花岗岩的侵入,局部地区也产生了窟窿和小型盆地构造,伴随着产生了砂的断层,并间有逆掩断层。
整个承德市辖区共分三块构造:一是蒙古地槽,二是内蒙古背斜,三是燕山沉降带。
3地下水水质监测与评价方法3.1评价区及监测井的选择承德市在八县三区共布设30眼地下水监测井,全年在枯水期5月和丰水期9月两次进行监测,以反映我市丰、枯季地下水水质变化情况,基本上能反映我市地下水水质状况及污染程度。
新乡市浅层地下水水质分析评价

2 5k 。 . m 所有水 样都进行 污染分 析 , 析项 目除 K 分 、
Na C 抖、 抖、 O3 、 O4 、 r、 度 、 、 a Mg HC ~ S 2 C 硬 一 碱度 、 固 形 物 、 H 值 等 常 规 分 析 项 目外 , 包 括 N0 一 p 还 s、
2 评 价 范 围及 水 质 监测 项 目
本 次评 价的范 围是新 乡 市城 市规 划 区范 围 , 控制 面积约 4 0k 。评 价对象主 要是现 开采条件下 的浅 5 m。
层 地下水 。
l 评 价 区概 况
新 乡市 位于太 行 山南麓 冲洪积倾 斜平 原上 , 形 地
为 了 解 区 内浅 层 地 下 水 水 质 状 况 及 污 染 程 度 , 20 0 5年 6月在 全区共取 了 8 O个 浅层 地下水 水样 , 采 样点 均 匀分布 , 重点地 方加 密 , 平均采 样密 度为每 2 ~
重 要 的泄洪 排涝 河 ,由西 南 向东 北 流经 市 区北 部 , 常
等, 共计 3 l项 。
3 析结果 中可 以看 出 , 内浅 层地 下水 水 区 质 类 型 较 复杂 ( 1 , HC ・S ( HC a・ 图 )以 0s 0 型 或 0
究 区 内主 要利用 浅层 水, 深层水 开 采 尚少 。本 文 只 对 对 浅层水 进行分 析 。 浅层 地下 水的 补给来 源 主要 为大 气降 水 , 次还 其 有 区 内卫 河 , 共产 主义渠 , 西孟姜 女河 的侧 向渗 流 。 径 流方式 主要为 区内地下水 向降落 漏斗 区流动 。 人工 开 采、 泉水排 泄和蒸发 是其 主要的排 泄方式 。
晋江市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l 76
福
建
地
质
Gelg f ui oo yo j n F a
第
3 卷 1
1 晋 江市 水 文 地 质 特 征
1 1 地下 水贮存 条件 .
根 据晋 江市 境 内地 下水 的贮存 条件 、含水 特征 及 富水 程度 ,将境 内的地下水 划分 为松散 岩类孔 隙水 、风 化带孔 隙裂 隙水 和基岩 裂 隙水 三大 类型n 。 ] ( )松 散岩 类孔 隙水按 其矿 化度可 分为淡 水 、微咸水 一 水 。 1 咸 淡 水 主要 由第 四系松散 堆积 的风积 、冲洪 积层 ,局 部 由海 陆交 互堆积 和海 积层组 成 。水 位埋深 1 1 . . ~4 5m,渗 透性 强 ,径 流快 ,富水 性 以贫 乏 为 主 ,龙 湖 、深 沪 、安海 等 局 部 地
指标 分 布的二 维 、三维 图 。
① 基 金 资 助 :福 建 省 晋 江市 地 下 水 资 源 评 价 项 目 ( 0 4 1 ) 2 0 . 0
收 稿 日期 :2 1 — 30 0 20 -5
作 者 简 介 :朱 建成 (9 8) 16 一 ,男 ,高 级 工 程 师 ,水 文地 质 与工 程 地 质 专 业 。
第
2 期
福
建
地
质
Gelg f uin oo yo j F a
15 7
晋 江 市地 下水 环境 质 量 评 价 方 法 ①
朱 建 成 。 马 腾 。
(.福 建 省 闽东 南 地 质 大 队 ,泉 州 ,3 2 2 ;2 1 60 1 .中 Nt 质 大 学 ( 汉 ) 环 境 学 院 ,武 汉 ,4 0 7 ) I! t  ̄ 武 3 0 4
传 统 的综合指 数法 对 比 ,具 有更 大 的应 用 价 值 。笔 者将 物 元评 价 模 型 引入 MAP S中 ,实 GI 现基于 MAP S的综 合评 价法 ,具 有更 为 快速 、直 观 等特 点 ,同时对 评 价 区 的地 下 水环 境 GI 质 量提 出较 为理想 的评 判依 据 ,并能说 明评价 区地 下水污 染潜 在 的发展 趋势 。具体 做法 是 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本文在对本市地下水监测数据的基础上,采用水质综合评价法和水质开发利用功能法评价了地下水污染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地下水污染预防措施与对策,得出主要结论有:地下水评价结果为优良的有1眼井,占监测井数的10%;评价结果为较差的有1眼井,占监测井数的10%;评价结果为极差的共8眼井,占监测井数的80%。
符合饮用水标准的井仅占10%,大部分井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地下水污染整体比较严重,已经不适合作为饮用水水源。
主要的污染因子为Hg、NO3-、NO2-和Mn。
针对评价结果,提出来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建议,为遏制地下水污染趋势,改善地下水环境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地下水污染水质评价地下水污染预警污染防治AbstractBased on the groundwater monitoring data in the city, on the basis of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of water quality and water quality evaluation method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function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groundwater pollution, on the basis of groundwater pollution prevention measures and countermeasures are discussed, the main conclusions are: groundwater evaluation result for the fine well in 1 eye, accounting for 10% of the monitoring well number;The evaluation results for the poor have 1 Wells, accounting for 10% of the monitoring well number;The evaluation results for the poor, a total of 8 Wells, accounting for 80% of the monitoring well number.Up to the standard of drinking water well accounted for only 10%, most of the well irrigation water quality standards.Groundwater pollution is more serious whole, is not suitable for drinking water sources.The main pollution factor for Hg, NO3 - and NO2 - and Mn.According to the evaluation results, bring up groundwater pollu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suggested, to curb trend of groundwater pollutio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groundwater environment, provide a reference basis.Keywords: water quality evaluation of the groundwater. pollution early warning .pollution prevention.control of groundwater pollution.目录1引言 (3)1.1研究背景...................................................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地下水污染概念.............................................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地下水污染源特征 (5)1.4地下水污染的途径 (5)1.5国内外研究现状 (6)1.5.1 地下水质量评价研究历程 (6)1.5.2 地下水污染预警 (7)2 水质监测 (9)2.1 地下水监测点网设计 (8)2.1.1 监测点网布设原则 (8)2.1.2 监测点网布设要求 (9)2.1.3 监测点(监测井)设置方法 (9)2.2 地下水样品的采集 (10)2.2.1确定采样频次和采样时间的原则: (10)2.2.2采样频次和采样时间 (10)2.2.3 采样技术、分析方法及质量控制 (11)3 地下水水质评价 (11)3.1 评价指标的选取与评价方法 (11)3.2 评价标准 (12)3.3 地下水污染综合评价 (13)3.4 水质功能评价 (14)4 结论与建议 (14)4.1 主要结论 (14)4.2 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 (15)4.3 主要建议 (16)参考文献 (18)致谢 (21)1引言3染,而应称为“地质成因异常”。
所以判别地下水是否污染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水质朝着恶化的方向发展;第二,这种变化是人类活动引起的[1]。
1.3地下水污染源特征引起地下水污染的各种物质的来源称为地下水污染源。
污染源的种类繁多,分类方法各异。
按污染源的形成原因可以分为自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
按产生污染物的行业(部门)或活动可划分为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及区域性水体污染源。
这种方法便于掌握地下水污染的特征。
工业污染源可以再细分三类:居首的是在生产产品和矿业开发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水、废气和废渣,俗称“三废”,其数量大,危害严重;其次是储存装置和输运管道的渗漏,这往往是一种连续性污染源,经常不易被发现;第三种是由于事故而产生的偶然性污染源。
农业污染源有牲畜和禽类的粪便、农药、化肥以及农灌引来的污水等。
生活污染源来自人体的排泄物、肥皂、洗涤剂、腐烂的食物和生活垃圾的不当处理。
区域性水体污染源主要是过量开采地下水引起海水倒灌、盐水入侵。
按污染源的空间分布特征可分为点状污染源、带状污染源和面状污染源。
这种方法便于评价、预测地下水污染的范围,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按污染源发生污染作用的时间动态特征可以分为连续性污染源、间断性污染源和瞬时性(偶然性)污染源。
这种方法对评价和预测污染物在地下水中的运移是必要的[2]。
1.4地下水污染的途径地下水污染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大致可归为四类:①间歇入渗型。
大气降水或其他灌溉水使污染物随水通过非饱水带,周期地渗入含水层,主要是污染潜水。
淋滤固体废物堆引起的污染,即属此类。
②连续入渗型。
污染物随水不断地渗入含水层,主要也是污染潜水。
废水聚集地段(如废水渠、废水池、废水渗井等)和受污染的地表水体连续渗漏造成地下水污染,即属此类。
③越流型。
污染物是通过越流的方式从已受污染的含水层(或天然咸水层)转移到未受污染的含水层(或天然淡水层)。
污染物或者是通过整个层间,或者是地层尖灭的天窗,或者是通过破损的井管,污染潜水和承压水。
地下水的开采改变了越流方向,使已受污染的潜水进入未受污染的承压水,即属此类。
④径流型。
污染物通过地下径流进入含水层,污染潜水或承压水。
污染物通过地下岩溶孔道进入含水层,即属此类。
51.5国内外研究现状1.5.1 地下水质量评价研究历程国内早期对水体质量的评价是以定性描述为主,如观察水体的浑浊程度,品味水体的味道,嗅其气味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水体的化学组成和生物状况有了深入的了解。
根据毒理实验获得了各种化合物危害的阈值[3],制定出了各种水质标准。
目前水环境研究已由早期的定性描述过渡到以定量评价水体质量为主。
地下水质量评价是一个根据地下水监测数据,按照一定模型进行地下水质量类别识别的“模式识别”过程。
根据评价的内容和方法,地下水质量评价可分为“单因子评价法”和“综合指标法”。
单因子评价法比较简单,但它是各种综合法评价的基础,主要用于地下水环境中的污染物是单一的或某种污染物占明显优势的地区。
综合指标法的关键在于“综合”,即如何根据各评价因子对地下水污染的实际情况,建立评价“模型”,是当前水质量模型研究的热点[4]。
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内外专家学者基于地下水质量的不确定性,提出了各种水质评价的方法,如综合指数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灰色聚类法、神经网络法等。
它们各有优点和不足之处,都尚待进一步的研究来完善[5]。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不确定性、非线性理论方法的出现和计算机技术的推广应用为水质评价新模式的产生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6]。
从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模糊数学方法被广泛运用在各种环境质量评价中,在地下水质量评价中的作用也显得尤为突出。
其优点是以模糊数学为基础,考虑到水体环境本身存在的大量不确定性因素以及级别划分、标准确定所具有的模糊性,将一些边界不清、不易定量的因素量化[5],使评价结果接近客观实际。
在国内,王克三最早在1984年应用模糊数学方法对地下水水质综合评价进行了尝试[7]。
之后张振兴(1988)、涂向阳(2003)、姬亚东(2004)、郝汉舟(2007)、刘洪(2007)等人[8-12]分别将模糊综合评判法应用于各地的地下水水质评价中,均获得了可靠的、能够反映客观实际的评价结果。
目前,模糊综合评判法已成为水质综合评价的一种常见方法,并被认为是定量研究水质的一种有效方法[13]。
自1994年以来,一些人工智能模型如BP神经网络模型[14-18]、GA[19]模型逐渐引入到我国水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中。
2005年刘燕等根据属性识别理论提出了具有自识别属性特点的“基于熵权的属性识别模型”[20]。
今年来随着人们对地下水质量本质认识深度的不断提高,新的模型不断出现,如“基于PSO算法的地下水水质模型”,也出现了对先前一些模型的改进和对多种模型进行偶和得到的新模型,如“基于改进AHP法定权的模糊优选模型[21]”、“改进的灰色聚类法在水质综合评价中的应用[22]”、“基于单因子污染指数地下水质量评价灰色模型[23]”、“投影寻踪模型[24]”、“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Fuzzy-Grey模式[25]”等。
地下水质量标准是地下水质量综合评价的依据,目前我国现行的地下水质量标准是1994年由原地质矿产部提出的“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
1.5.2 地下水污染预警地下水污染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地质-地球化学过程,具有长期性、复杂性、隐蔽性和污染治理难度大、费用高、时间长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