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评价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评价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评价

6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6.1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级别

6.1.1 建设项目分类

本项目生产及生活用水全部厂区由2口自备水井(供水能力80m3/h)供给;生产废水酸碱废水(脱硫用水、栈桥冲洗及煤场喷洒)、脱硫废水(中和处理后回用于灰渣加湿)、锅炉排污水(冷却后回用于脱硫工艺用水、灰渣加湿与煤场喷洒)、非经常性废水(锅炉酸洗废水、空气预热器冲洗水等,中和后用于煤场喷洒)不外排,循环冷却水排污水(950.4m3/a)和生活污水(480m3/a)满足《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CJ343-2010)B级标准的进水水质标准要求后经市政管网排入鱼台绿都水质净化有限公司处理厂集中处理。因此,本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的各个过程中,可能引起地下水流场或地下水水位变化及导致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可能造成地下水水质污染,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 610-2011),本项目属Ⅲ类建设项目。

6.1.2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级别

6.1.2.1、项目工作等级划分依据

本项目(Ⅲ类)工作等级划分依据见表6.1-1。

表6.1-1 本项目(Ⅲ类)工作等级划分依据表

6.1.2.2、项目评价工作等级

本项目(Ⅲ类)评价工作等级见表6.1-2。

表6.1-2 本项目(Ⅲ类)评价工作等级表

综上可知,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 610-2011),本

项目地下水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

6.2 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与评价

6.2.1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

6.2.1.1监测布点

根据评价区内地下水流向,在项目区等处设置3个地下水监测点位。监测布点具体位置见表6.2-1及图6.2-1所示。

表6.2-1 监测布点具体位置表

6.2.1.2 监测项目

pH、总硬度、高锰酸盐指数、氟化物、硫酸盐、硝酸盐、亚硝酸盐、挥发酚、氨氮、氰化物、氯化物、溶解性总固体、砷、汞、六价铬、铅、铁、锰、铜、锌、镍21项。同时测量水温、井深和地下水埋深。

6.2.1.3 监测分析方法

表6.2-2 地下水监测方法一览表

6.2.1.4监测时间、频率

本期地下水监测定于2013年10月23日,监测一天。

6.2.1.5监测结果

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结果见表6.2-3。

表6.2-3 地下水监测结果表

6.2.2 地下水环境现状评价

6.2.2.1评价标准

根据环境功能区划,地下水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1993)中III 类标准。

表6.2-4 地下水质量评价标准

6.2.2.2 评价方法

采用单因子指数法进行评价,具体计算公式为:

i 0P i i C C =

式中:Pi-污染因子i 的单因子指数; C i -污染因子i 的实测浓度值(mg/m 3); C i0-污染因子i 的标准值(mg/m 3)。 对于pH 值,其污染指数按下式计算:

7.07.0j j sd pH S pH -=

-(pH j ≤7.0)

7.07.0

j j su pH S pH -=

-(pH j >7.0)

式中:S j —pH 的标准指数; pH j —j 点的pH 值;

pH sd —地下水水质标准中规定的pH 值下限; pH su —地下水水质标准中规定的pH 值上限。 6.2.2.3 评价结果

因挥发酚、氰化物、砷、六价铬、铅、铜、锌、镍均为未检出,不做现状评价。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监测评价结果详见表6.2-5。

表6.2-5 地下水监测评价结果表

从监测结果可以看出,朱牌坊村监测点总硬度、亚硝酸盐和硫酸盐超标,最大超标倍数分别为0.007、0.2倍和0.008倍,3#监测点溶解性总固体超标0.06倍,厂址煤渣存放地监测点硫酸盐超标,最大超标倍数为0.056倍,西华村监测点总硬度超标,最大超标倍数分别为0.013倍,其它指标均不超标,基本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标准的要求。

6.3 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

6.3.1 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拟建场地位于金滕凹陷北缘,距拟建场区较近的断裂构造主要为鱼台断裂。鱼台断裂贯穿鱼台县北部(距现场约2公里),该断裂为隐伏基岩断裂,走向近东西,倾向南,倾角约700为区域正断层,断距约500~800m,该断裂为非全新活动断裂。

勘探深度范围内揭露的地下水为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水,含水层为⑵、⑸、⑻层粉土及⑾—1层细砂。施工结束后测得地水位埋深最大值0.50m,最小值0.38m,平均值0.42m,稳定水位标高34.02~34.04m,平均34.03m。

以大气降水入渗、侧向径流为主要补给来源,以人工开采、侧向径流和地表蒸发为主要排泄途径。水位年变化幅度1~3m,抗浮设计水位可按34.20m考虑。

经取水样分析资料可知:Na+含量为282.09~344.39mg/L,Ca2+含量为94.56~95.01mg/L,Mg2+含量为35.98~36.98mg/L,Cl-含量为261.95~262.79mg/L,SO

4

2-

含量为145.77~146.11mg/L,HCO

3

-含量为586.40~587.32mg/L,该地下水水化学

类型为HCO

3·Cl-Na型水,侵蚀性CO

2

为零,PH值为7.0。

6.3.2地下水动态特征

浅层地下水位动态主要受大气降水、地下水人工开采及地下侧向径流的影响,其动态变化规律是以上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不过在年内变化的某一时段内,地下水位的变化受某一主导因素影响而表现出的动态,为时段单项动态。年内动态的综合反映,形成年内组合动态。总之,随着季节和降水量的周期性变化,年内(日历年)地下水位变化规律一般为“下降——上升——下降”。从年初开始,直到主汛期来临,降水少,地下水开采量大,其补给量远小于排泄量,水位持续降低,在6月底或7月初一般到达年内水位最低值。7~9月份,全年约60%的降水量集中在该时段内,此段时间内降水入渗补给量大,又基本没有农业开采,地下水位迅速回升。

6.3.3地下水补给、径流条件

本区浅层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入渗补给,其次有流经本区河道的水体侧渗补给和引湖灌溉渠系及田间渗漏补给。

大气降水直接影响孔隙水储存、调节与均衡。本区地表及包气带岩性一般为砂质粘土及粘土质砂为主,有利于大气降水入渗补给。

本区河道中有水流经时,河道水会对本区地下水造成侧渗补给。

大气降水一般集中在6~9月份,暴雨洪水也一般发生在该段时间内,使降水入渗补给及河道渗漏补给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特征。

地下水的径流主要受当地的地形、地貌和地下水开采等因素的影响。丰水及平水年份浅层地下水总的径流趋势为自东北流向西南。

6.3.4厂区地层情况

勘探深度范围内揭露的地层均为第四系冲(洪)积物,自上而下共分十一层(不含亚层),现分述之:

al+pl)

⑴、粘土(Q

4

灰色、黄色,刀切面有光泽,含锰质结核及少量姜石,姜石径2cm左右,干强度及韧性高,无摇振反应。

该层在场区内均有分布,厚度0.60~1.60m,平均0.98m;层底标高32.91~33.92m,平均33.47m。

地层可塑,具中压缩性。其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详见下表:

al+pl)

⑵、粉土(Q

4

浅黄色,湿~很湿,夹粉质粘土条纹,刀切面无光泽,干强度及韧性低,摇振反应中等。

该层在场区内均有分布,厚度2.40~4.30m,平均3.37m;层底标高29.44~30.88m,平均30.10m;层底埋深3.60~5.00m,平均4.35m。

该层粘粒含量为4.5~7.4%。

地层呈中密~密实状态,具中压缩性。其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详见下表:

al+pl)

⑶、粘土(Q

4

灰色、黄色,刀切面有光泽,含锰质结核,干强度及韧性高,无摇振反应,顶部40cm力学性质较差。

该层在场区内均有分布,厚度1.20~2.80m,平均2.06m;层底标高27.48~28.34m,平均28.04m;层底埋深6.10~7.00m,平均6.41m。

地层可塑,具中压缩性,局部高压缩性。其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详见下表:

al+pl)

⑷、粉质粘土(Q

4

暗黄色,刀切面稍有光泽,含姜石,姜石径2cm左右,干强度及韧性中等,无摇振反应。局部夹粉土薄层。

该层在场区内均有分布,厚度1.00~4.40m,平均2.00m;层底标高23.90~27.08m,平均26.04m;层底埋深7.40~10.50m,平均8.41m。

地层可塑,具中压缩性。其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详见下表:

al+pl)

⑸、粉土(Q

4

浅黄色,湿~很湿,刀切面无光泽,干强度及韧性低,摇振析水,夹粉质粘土及粘土薄层。

该层在场区内均有分布,厚度3.50~8.00m,平均6.12m;层底标高18.44~23.04m,平均20.16m;层底埋深11.40~16.00m,平均14.29m。

地层呈中密~密实状态,具中压缩性。其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详见下表:

al+pl)

⑹、粉质粘土(Q

4

暗黄色,刀切面稍光泽,干强度及韧性中等,无摇振反应,该层底部含贝壳残体。

该层在场地内均有分布,厚度1.40~5.80m,平均3.21m;层底标高15.96~17.52m,平均16.97m;层底埋深17.00~18.50m,平均17.48m。

地层可塑,具中压缩性。其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详见下表:

al+pl)

⑺、粉质粘土(Q

4

暗黄色,刀切面稍有光泽,含姜石,姜石径2cm左右,干强度及韧性中等,无摇振反应。

该层在场区内均有分布,厚度2.00~3.00m,平均2.41m;层底标高13.26~15.22m,平均14.56m;层底埋深19.30~21.20m,平均19.89m。

地层可塑~硬塑,具中压缩性。其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详见下表:

al+pl)

⑻、粉土(Q

4

浅黄色,湿~很湿,刀切面无光泽,干强度及韧性低,摇振反应中等。局部夹粉质粘土团块。

该层在场地内均有分布,厚度3.30~6.70m,平均5.82m;层底标高7.24~11.44m,平均8.14m;层底埋深23.00~27.20m,平均26.30m。

地层呈密实状态,具中压缩性。其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详见下表:

al+pl)

⑻—1、粉质粘土(Q

4

浅黄色,刀切面稍有光泽,干强度及韧性中等,无摇振反应。

该层在场地内分布不均,厚度0.60~1.00m,平均0.93m;层底标高10.06~10.74m,平均10.38m;层底埋深23.70~24.40m,平均24.06m。

地层可塑,具中压缩性。其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详见下表:

al+pl)

⑼、粉质粘土(Q

4

黄褐色,刀切面稍有光泽,含姜石,姜石径3cm左右,具灰绿色斑,干强度

及韧性中等,无摇振反应。

该层在场地内均有分布,厚度8.30~9.80m,平均9.06m;层底标高-1.57~-0.56m,平均-1.24m;层底埋深35.00~36.00m,平均35.68m。

地层可塑~硬塑,具中压缩性。其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详见下表:

al+pl)

⑽、粘土(Q

4

黄褐色,刀切面有光泽,含锰质结核及姜石,姜石径3cm左右,具灰绿色斑,干强度及韧性高,无摇振反应。

该层在场地内均有分布,厚度6.50~7.10m,平均6.73m;层底标高-8.14~-7.96m,平均-8.05m;层底埋深42.40~42.60m,平均42.50m。

地层硬塑,具中压缩性。其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详见下表:

al+pl)

⑾、粉质粘土(Q

4

黄褐色,刀切面稍有光泽,含锰质结核及姜石,姜石径3cm左右,干强度及韧性中等,无摇振反应。

该层在场地内均有分布,未揭穿,最大揭露厚度为17.5m。

地层硬塑,具中压缩性。其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详见下表:

al+pl)

⑾—1、细砂(Q

4

浅黄色,饱和,密实,成份以石英、长石为主,分选及磨圆较好。

该层仅分布于28孔附近,厚度3.00m;层底标高-19.16m;层底埋深53.60m。该层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43.0击。

工程地质剖面图见图6.3-1。

图6.3-1 工程地质剖面图

6.3.4项目区附近水源地分布

鱼台县饮用水源地尚未进行科学详细的规划论证,现根据鱼台县环保局提供信息知,鱼台县城市饮用水取水口现位于鱼台县城区北侧约2km处。根据饮用水源地保护区的规划原则,一级保护区为以开采井为圆心,半径100米的圆形区域、二级保护区为以开采井为圆心,半径1000米的圆形区域,另外在沿二级保护区向外适当扩展为准保护区和水源补给区等。根据以上原则划分,鱼台县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大约位于鱼台县城区北约3km、以开采井为半径约1km的区域内,且开采深层地下水。而拟建项目位于鱼台县城区西北约10km以外的区域,所以认为本拟建项目位于鱼台县城市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及其补源区之外,且本项目对地下水可能产生的影响仅为浅水层,不会对深层地下水及10km以外的城市饮用水源地构成不利影响。拟建项目与鱼台县水源地位置关系见图6.3-1。

6.3.5 地下水污染源分析

6.3.5.1 本项目可能产生的渗漏环节及拟采取的防渗措施

1、本项目可能产生的渗漏环节

本项目生产装置及管线比较复杂,可能产生渗漏的主要环节见表6.3-1。

表6.3-1 本项目可能产生渗漏的环节表

2 、本项目拟采取的防渗措施

(1)防腐防渗遵循的原则

根据地下水环境的特点,地下防腐防渗遵循下列原则:

①严格遵照国家有关规定,采用成熟的技术从严设防。

②根据实际情况,把整个生产区域划分为污染区和一般区域,按照对地下水污染的轻重分别设防。

(2)防渗分区

工程依据生产、输送、储存等环节分为污染区和一般区域。具体见分区防渗图6.3-2。

污染区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物料、化学品或含有污染物的介质泄漏到地面或地下的区域。包括:原料储存区、车间、固废暂存区、污水输送管道和事故水池。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场所严格按照《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要求制定防渗措施。

A. 重点防渗区域防渗结构图

B. 一般防渗区域防渗结构图

图6.3-3 拟建项目分区防渗结构图

本项目拟对堆场区、污水池、事故水池等进行防渗、防腐处理,以避免工程建成后污废水渗入地下,对地下水产生污染,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全厂防渗等防止地下水污染预防措施见表6.3-2。

表6.3-2 全厂防腐、防渗等预防措施

管道防腐为防治管道污染地下水的重点工程措施。设计推荐管道防腐采用三层PE,防腐层厚度≥0.45mm,具有较好的化学稳定性、绝缘性、整体防腐性能突出。同时,采用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对管道全线进行保护,可有效的减少管道的腐蚀,减少废水泄漏事故发生。污水管道防渗结构见图6.3-4。

图6.3-4 污水管道防渗结构示意图

事故池、污水池防渗:混凝土池体采用防渗钢筋混凝土,池体内表面涂刷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渗涂料(渗透系数不大于1.0×10-7cm/s)。池底采用“水

泥渗透结晶型防渗涂层+抗渗钢筋混凝土整体基础+素填土垫层+原土夯实”(图6.3-5)。

图6.3-5 污水池事故水池防渗示意图

防渗防腐施工管理:

(1)为解决渗漏问题,结合实际现场情况选用水泥土搅拌压实防渗措施,即利用常规标号水泥与天然土壤进行拌和,然后利用压路机进行碾压,在地表形成一层不透水盖层,达到地基防渗之功效。施工程序:水泥土混合比例量为3:7,将厂区地表天然土壤搅拌均匀,然后分层利用压路机碾压或夯实。

水泥土施工过程中特别加强含水量、施工缝、密实度的质量控制,在回填时注意按规范施工、配比,错层设置,加强养护管理,及时取样检验压路机碾压或夯实密实度,若有问题及时整改。

(2)混凝土地面在施工过程中加强质量控制管理,确保混凝土的抗渗性能、抗侵蚀性能。

(3)玻璃钢严格按规范施工,以保证玻璃钢无气泡等影响质量问题。

(4)铺砌花岗岩先保证料石表面清洁,铺砌时注意料石间缝隙树脂胶泥的饱满;每一步工序严格按规范、设计施工,同时加强中间的检查验收,确保施工质量。

装置投产后,已加强现场巡查,特别是在下雨地面水量较大时,重点检查有

无渗漏情况(如地面有气泡现象)。若发现问题,及时分析原因,找到泄漏点制定整改措施,尽快修补,确保防腐防渗层的完整性。

6.3.5.2 本项目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

本项目为防止项目污水对地下水造成污染,建设严格的防渗漏设施,包括堆场防渗地坪、完善的污水收集管网,防渗管道等。使可能产生渗漏的环节均得到有效控制,从而避免跑、冒、滴、漏现象的发生。

(1)废水处理及排放对地下水的影响

废水的下渗汇入地下水对区域地下水质有一定的影响。

(2)废水收集、处理对厂区地下水的影响

依据厂址所在地含水层和隔水层分布特征,本项目的建设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如下:

①场区地下水为第四系孔隙潜水,主要以大气降水和地表灌溉回渗为主要补充来源。由于该区域各含水层之间水力联系密切,第四系浅层地下水容易受到污水下渗的污染,本项目通过采取严格的防渗措施后,可能产生渗漏的环节均得到有效控制,厂区内的跑、冒、滴、漏现象可以得到避免,可最大程度的减少本项目对地下水的影响。

②深层承压水因有隔水层保护不易受到污染,即使厂区内有少量的跑、冒、滴、漏现象发生,对第四系深层承压水的影响也较小。但是应当指出的是:当深层水大量开采造成其水位低于上层水位,大量井群浅层、深层混合开采,则会通过井筒产生浅层水向深层含水层的补给,因此要注意打井过程中的止水措施,防止人为穿层污染。

③奥陶系岩溶水含水层因埋藏深度大,上覆隔水层厚,本项目不会对奥陶系岩溶水环境产生明显的不利影响。

总的来看,本项目在完善项目区防渗防漏措施下,对周围地下水影响较小,从环境角度是可行的。

6.4 对鱼台县水源地保护区影响的分析

根据地下水源地规划,本项目位于城市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及其补源区之外,不会对其构成明显的不利影响。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紫金山铜矿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版) 评价项目 紫金山铜矿开发过程中将产生废水、废气、噪声和固体废物等污染源,其中主要是废水和固体废弃物,并伴有植被破坏、土层扰动等可能导致水土流失与影响矿区生态的问题。 结合区域环境特征和环境保护目标的分布情况,确定的评价项目有地表水环境、生态环境和大气环境。 评价工作等级 (1)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 紫金山铜矿正常情况下的废水排放量为5700~12300m3/d,主要污染物有pH、Cu、Pb、Zn、As 和Cd,排入的地表水体为汀江。汀江年均流量为185m3/s(属大河),水质按Ⅲ类标准控制。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确定地表水环境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 评价内容 (1)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采矿废水正常和事故排放情况下对汀江的影响;选冶废水事故排放情况下对汀江的影响。 评价因子 (1)地表水环境评价因子:pH、Cu、Pb、Zn、As、Cd。 环境质量现状

由表4-5可知:汀江及旧县河各项水质指标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 -2002)“Ⅲ类标准”要求,其达标率为100%,说明汀江及旧县河的水质情况良好。 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 预测模式及参数选取 1.1预测模式选取 由于在铜矿排入汀江处建有金山电站,堆浸场废水排入金山电站库区内,520m 中段废水排入发电站下游的汀江,故评价分排入库区和汀江两种情况进行预测,同时考虑金山电站发电期(非发电期)水文情况。 (1)汀江:混合过程段采用二维稳态混合模式(岸边排放),混合过程段的长度计算采用(2)式。 M y =(0.058H+0.0065B)(gHI)1/2 式中:C (x,y)—预测点污染物浓度,mg/L ; Q p —废水排放量,m 3/s ; C p -污染物排放浓度,mg/L ; C h —河流上游污染物浓度,mg/L ; x —预测点距排放口的距离,m ; y —预测点距岸边的距离,m ; B —河流宽度,m ; u —河流中断面平均流速,m/s ; M y —横向混合系数,m 2/s ;

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

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 (一)概述 前已述及,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从内容上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注重建设工程对地下水水质及其介质环境的影响评价,二是与地下水有关的非污染型环境影响评价。 早期的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更注重三废排放对地下水造成污染,致使水质变差的可能性及程度。注重浅表地层的防渗隔污能力,即评价污废水下渗进入含水层,进而对地下水造成污染的可能性。近年来同时注重了建设工程造成的非污染性的生态环境影响。如: 1.大面积的地面硬化会改变地表的入渗能力,减少地表水的下渗补给量,从而影响地下水资源的有效补给。城区附近或多项目连续建设时此类问题比较突出; 2.某些工程因大量引水或排水,会使局部范围内的地下水位升高,造成土地盐渍化、沼泽化等,使生态环境发生改变。如水库工程尤其是平原水库及南水北调等类型的大型调水工程; 3.因工程供水而大量抽取地下水,会导致地下水资源失衡、诱发地面沉降、地面塌陷等地质环境问题; 4.建设工程对植被的破坏除产生地表生态环境影响外,也会影响地下水补给区的水源涵养能力。 考虑以上诸多因素,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不仅要研究分析含水层与包气带的地层结构、厚度、岩性及渗流过程中各种物理、化学作用的强弱,还要注重研究地下水的水量、水质、环境功能和社会利用价值。这其中涉及包气带、含水层、地下水类型、水动力场、水化学场等诸多水文地质因素。 (二)分析评价的原则与思路 地质环境条件分析是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和预测评价的基础,也是定性评价地下水环境影响的基本方法。污染评价和非污染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都离不开对地质环境条件的分析研究。 地下水运动、赋存于含水介质中,其运动条件、形态,含水介质类型、结构构造,所处地域的地形、地貌条件及区域地质构造等多种因素,使得对地下水的分析研究十分困难。地下水运动及污染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污染物自身的转化以及与含水介质的作用都包含在这一过程中,在短期内往往难以完全弄清这些变化过程。因此,通过一定的模型,定量的分析模拟建设工程对地下水的影响过程,评价其影响结果是十分困难的。 实际工作中,多是对产生污染的可能性、污染途径及可能的影响程度进行总体分析,进而提出防止污染物渗入地下的保护措施。这种做法基于: 1.定量评价过于复杂,工作量大、费用高、周期长,定量评价不实用; 2.评价工作的目的是控制污染,保护地下水环境; 3.地下水环境一旦受到污染,将很难治理恢复; 4.地下水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不管其环境容量如何,均不允许有污染物进入而产生人为污染。 因此,分析污染物是否会进入地下水,通过什么样的途径进入,进入的速度相对快慢,会有什么样的污染物进入,将可能的结果分析提出,以警示建设者应该注意的问题;将可能的污染方式和途径分析清楚,以提出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有此两点,评价工作的目的就基本达到了。 (三) 地质环境条件分析的基本内容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从水文地质条件方面必须阐述明确下列问题,以使参阅者能建立起工程建设地区的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及对地下水应用功能重要性的认识。

联系某一具体方案-谈谈公共政策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1)

联系某一具体方案,谈谈公共政策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媒体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 2005年3月21日, 兰州大学张正春教授到圆明园游玩时偶然发现湖底正在铺设防渗膜,随即于3月24日向《人民日报》记者打电话告急。经过《人民日报》的披露,其他媒体纷纷跟进, 国家环保局于3月1日叫停圆明园湖底防渗工程, 并要求立即补办环境评价审批手续。至此一系列的事件开始浮现在公众面前,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公布之后召开的第一个听证会、环保总局首次点名批评不负责任的环评机构、首次公开敏感项目的环评报告等。在此事件中, 媒体为政府依法公开行政与公众理性参与相结合提供了一个官民良性互动的样板。公众能够充分地参与公共事件,更加信任政府,提高了政府的威信, 行政的效率和人民的满意度也会大大提高, 而且在圆明园事件中又体现了多方利益主体之间的复杂化关系及矛盾,即中央部门与地方政府各部门之间,环保、水利、文物、园林之间, 代表不同利益和价值观的公众之间,以及政府与公众的关系。 媒体以其影响力表达民众呼声,形成媒体舆论,并促使社会话题转化为公共政策问题。制定一项政策必经由公共问题转化为政策问题, 再提升到政府议程, 通过政府议程制定出合法化的公共政策这样一个动态过程。在此过程中, 媒体有着重要的影响:快捷性促进政策制定的高效化; 多元性提高公共政策的合理化; 开放性增进民众对公共政策的认同感; 交互性激发民众参与公共决策的热情。 媒体的含义及作用 媒体一词来自拉丁文,音译为媒介, 意为两者之间。它是指信息在传递过程中,从信息源到受信者之间承载并传递信息的载体和工具。也可以把媒体看作为实现信息从信息源传递到受信者的一切技术手段。传统媒体主要有报纸、杂志、广播、电视,还包括户外媒体如路牌灯箱的广告位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逐渐衍生出新兴媒体如IPTV 、电子杂志等。本文所说的“媒体”包括两层含义, 一是指信息的物理载体(即存储和传递信息的实体) , 如书本、挂图、磁盘、光盘、磁带以及相关的播放设备等;另一层含义是指信息的表现形式(或者说传播形式),如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 媒体有着传递信息、协调管理、教育娱乐功能, 同时还具有监测社会环境传承文化的社会功能。媒体也肩负着其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媒体的社会责任, 可以分为政治责任和道德责任。 公共政策的介绍及其性质 公共政策是政治控制或阶级统治的工具, 是公共管理的手段, 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是利益关系的调节器。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政策领域, 公共政策会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征, 但是,他们也有一些共同的基本特征:阶级性;价值相关性;合法性;权威性;强制性;多功能性。 从动态的角度来看, 公共政策有一个生命过程, 即政府过程, 制定一项政策必经由公共问题转化为政策问题, 再提升到政府议程, 通过政府议程制定出合法化的公共政策这样一个过程。即政策制定阶段为:公共问题的产生; 政策问题的确认; 政策议程的建立; 政策规划; 政策合法化。 媒体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力在逐步增强。公共政策的制定者和实施者应采取合理的措施,有效地利用媒体,使其对公共政策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 一、媒体的交互性激发民众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热情 二、媒体的多元性促进公共政策的制定兼顾各方利益平衡 三、媒体的开放性提高公共政策制定的科学性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紫金山铜矿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版) 评价项目紫金山铜矿开发过程中将产生废水、废气、噪声和固体废物等污染源,其 中主要是废水和固体废弃物,并伴有植被破坏、土层扰动等可能导致水土流失与影响矿区生态的问题。 结合区域环境特征和环境保护目标的分布情况,确定的评价项目有地表水环境、生态环境和大气环境。 评价工作等级 (1)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 紫金山铜矿正常情况下的废水排放量为5700~12300m/d,主要污染物有pH、Cu、3Pb、Zn、As 和Cd,排入的地表水体为汀江。汀江年均流量为185m/s(属大河),3水质按Ⅲ类标准控制。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确定地表水 环境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 评价内容 (1)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采矿废水正常和事故排放情况下对汀江的影响;选冶废水事故排放情况下对汀江的影响。 评价因子 (1)地表水环境评价因子:pH、Cu、Pb、Zn、As、Cd。 环境质量现状. 由表4-5可知:汀江及旧县河各项水质指标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 说明汀江及旧县河的水质情况良好。%,2002)“Ⅲ类标准”要求,其达标率为100-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 预测模式及参数选取

1.1预测模式选取 由于在铜矿排入汀江处建有金山电站,堆浸场废水排入金山电站库区内,520m 中段废水排入发电站下游的汀江,故评价分排入库区和汀江两种情况进行预测,同时考虑金山电站发电期(非发电期)水文情况。 (1)汀江:混合过程段采用二维稳态混合模式(岸边排放),混合过程段的长度计算采用(2)式。 M =(0.058H+0.0065B)(gHI)1/2 y 式中:C —预测点污染物浓度,mg/L ; (x,y) Q —废水排放量,m/s ; 3p C -污染物排放浓度,mg/L ; p C —河流上游污染物浓度,mg/L ; h x —预测点距排放口的距离,m ; y —预测点距岸边的距离,m ; B —河流宽度,m ; u —河流中断面平均流速,m/s ; M —横向混合系数,m ;/s 2y H —河流平均水深,m ; a —排放口到岸边的距离,m ; I —河流坡降; g —重力加速度,取9.81m/s 。 2 (2)金山电站库区:预测模式选用(3)式。 式中:符号含义同前。 )汀江:完全混合段采用河流完全混合模式(3) +Q+CQ/(QC =(CQ hhpphp 式中:符号含义同前。 参数选取1.2 )按导则中推荐的经验公式求取。横向混合系数(M y 水文参数1.3 水文基本特征(1)、/s ,多年日平均最大流量4090m 据上杭县水文站资料,汀江年平均流量186m/s 33 ,年平均含沙993.3mmm ,年平均径流深度,年径流量58.49×108.45m 最小流量/s 338 1370kt 。,年平均输沙量量0.25kg/m 3 旧县河为境内汀江第一大支流,发源于连城莒溪白眉山北麓,经新泉进入上杭县境内,流经南阳、旧县、临城三个乡,在临城乡九州村汇入汀江。上杭县境内流,1090m/s 多年平均流量47.3m/s,多年日平均最大流量域面积716km ,河长45.38km ,323 /s 。最小流量2.23m 3 ,0.0012m/m ,坡降为50m ,平均水深为0.77m 汀江水文基本参数:枯水期河宽为 。0.0026m ·s 粗糙率为-1/3 金山水电站对汀江水文的影响(2),死m ×10100.55×m ,调节库容0.264金山水电站总库容(校核洪水位以下)3388 4.95km 。m0.28×10,正常蓄水位设计水库面积库容238不发电时22:00,和5:00~金山电站正常情况下放水发电时间为每天8:00~12:00 丰(个小时电站下泄流量为零。雨季~13:0014:00,即在一天中有11~间为23:007:00和 24小时放水发电。水期)整天年最枯月平均根据金山水电站的发电情况,本评价考虑最不利情况,选择近10 1。—/s 流量16.7m 作为上游来水量,相应的水库出流(根据径流调节)详见表5 3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全本公示句容市金马陶瓷厂陶瓷生产及销售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修编报告全本公示环评公众参与

编号: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项目名称“陶瓷生产及销售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修编报告建设单位(盖章)句容市金马陶瓷厂 编制日期: 2015年6月17日 句容市金马陶瓷厂

1项目由来 句容市金马陶瓷厂位于句容市下蜀镇亭子村亭子集镇西,成立于2007年,2007年8月委托句容市环境科学研究所编制《陶瓷生产及销售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并通过句容市环保局的审批,核定企业生产陶瓷瓦300万片/年。企业投产后2009年8月委托句容市环境监测站进行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并于2009年9月取得验收监测表【句环监验字(2009)第35014号】,根据验收监测结果,企业已落实环评报告中要求的各项目污染防治措施,各污染物均能达标排放,且满足总量控制要求。 但由于企业法相关负责人对于环保三同时验收程序的不了解,认为取得合格监测报告即已完成验收,因此未进一步向句容市环保局申请三同时验收。 2015年初企业在例行检查中发现缺少三同时验收报告,因此拟申请环保三同时验收。经句容市环境保护局现场调查后发现企业目前实际情况与原验收及审批情况出现变化,因此要求企业编制《陶瓷生产及销售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修编报告。 根据现场调查发现,企业实际变化情况如下:①企业原有的烘干炉使用烟煤作为燃料,燃烧废气经脱硫除尘处理后通过一根15米排气筒排放,目前企业已在烘干炉两侧各安装1台煤气发生炉(两侧安装的目的是使炉内温度均衡),通过点燃煤气发生炉产生的煤气进行烘干加热,燃烧产生的热烟气进行热能利用(在毛坯堆放间地下通道内环流,产生热能烘干毛坯内的水份)后再通过15米排气筒排放;②由于2010年国家颁布和实施了GB25464-2010《陶瓷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因此修编后企业烘干炉废气排放执行GB25464-2010表4标准要求(现有企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③原环评核定企业有职工50人,目前实际职工人数为20人。 本次修编报告主要针对目前企业与原环评审批不符的部分进行预测分析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

二、填空题: 1、环境影响评价的四种基本功能为、、、 。 2、我国环境标准可分为、、。 3、环境标准按环境要素进行分类,可分为、、、 。 4、按环境影响评价时间顺序分类,可分为、、 。 5、按环境影响评价的对象进行分类,可分为、。 6、按评价的环境要素进行分类,可分为、、 、、。 8、按影响的来源分,环境影响可分为、、。 9、按影响的效果分,环境影响可分为、。 10、按影响的性质(程度)分,环境影响可分为、。 11、按建设项目各阶段所造成的环境影响分,可分为、、 。 1、判断功能、预测功能、选择功能、导向功能。 2、国家标准、地方标准、行业标准。 3、大气环境标准、水质质量标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生态环境标准。 4、回顾性评价、现状评价、影响评价、环境影响后评价。。 5、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公共政策环境影响评价。 6、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声环境影响评价、生态影响评价、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 8、直接影响、间接影响、累积影响。 9、有利影响、不利影响。 10、可恢复影响、不可恢复影响。 11、建设阶段影响、运营阶段影响、服务期满后影响。 三、选择题:1、A、B、D,2、A、B、C、D,3、A、B、C、D,4、A、B,5、 A、B、C,6、A、B、C、D,7、A、B、D,8、B、C、D, 1、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环境影响评价的适用对象包括( A、B、D) A 制定政策 B 制定规划 C 制定计划 D 建设项目 2、以下属于环境影响评价的四种基本功能的是(A、B、C、D)

A 预测功能 B 选择功能 C 导向功能 D 判断功能 4、省级人民政府依法可以对国家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规定(A、B) A、地方环境质量标准 B、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C、地方环保基础标准 D、地方环保方法标准 5、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分类管理的内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可分为(A、B、C) A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B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 C 环境影响评价登记表 D 环境影响评价总则 6、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特征有(A、B、C、D) A 具有法律强制性 B 纳入基本建设程序 C 分类管理 D 评价对象偏重于工程项目建设 7、按时间顺序分类,环境质量评价可分为(A、B、D) A 环境质量回顾评价 B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C 环境质量后评价 D 环境质量预测评价 8、建设项目造成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有(B、C、D) A 环境污染问题 B 生物多样性减少问题 C 生态系统结构恶化问题 D 生态系统功能降低问题 9、下列关于国家和地方标准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 国家标准适用于全国范围; B 地方标准是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对某些标准制定得更严格于国家标准的标准; C 地方标准是对国家标准的补充和完善; D 当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并存时,应执行国家标准。 15、下列各项关于环境标准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 国家标准可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 B 环境质量标准属于强制性标准; C 污染物排放标准属于推荐性标准; D 强制性标准即为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必须执行的标准。 17、在下列各项说法正确的是(abcd ) A 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中未作出规定的项目,可制定地方环境质量标准; B 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未作出规定的项目,可制定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C 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已作规定的项目,可制定严于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D 地方在制定机动车船大气污染物地方排放标准严于国家排放标准的,要报国务院批准。 18、我国的环境标准可分为(abc )

矿山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1 总论 1.1 地下水质量标准 评价区域地下水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标准,标准值见表1。 表1 地下水质量标准 1.2 环境保护目标 地下水环境保持《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中的Ⅲ类标准,具体的保护目标情况详见表2和附图XX(环境敏感点分布图)。 表2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1.3地下水评价等级 由于开采过程需要抽排水,可能会引起局部的地下水位下降,同时由于矿体的开挖扰动、废石和矿石的堆放也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地下水的水质,因此本项目属于Ⅲ类建设项目。 (1)根据Ⅰ类建设项目的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依据 矿区主要含水岩组为基岩构造裂隙含水岩组,其岩性为下奥统黄隘组泥质砂岩、长石石英砂岩夹薄层页岩和砂岩等组成,厚约800多米,分布在矿区约90%的地方。经试验,该岩层的渗透系数K为0.00066m/d(7.64×10-7cm/s)。从勘察钻孔的静止水位判定,本区地下水位埋深11.16~35m。因此,包气带防污性能为“中”。 评估区围只有一些季节性的溪沟,大气降雨是评估区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它主要通过表层下渗补给地下水,赋存于下伏的基岩构造裂隙中。大气降水除少量沿岩石裂隙或孔隙往地下渗透以外,绝大部分均沿山坡流入矿区小冲沟处。可见,建设场地的含水层易污染特征为“不易”。 矿区围无特殊地下水资源保护区,但矿区外围的塘梨山屯、红星屯等村民以井水为主要饮用水源。本项目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为“较敏感”。 项目经中和处理达标后外排的生产废水(含矿井涌水)的量为75m3/d,因此,污水的排放强度为“小”。 根据矿石的毒性浸出结果,浸出液呈碱性,因此其主要污染物为酸碱度,推测生产废水的污水复杂程度为“简单”。 对照HJ610-201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按Ⅰ类建设项目的分级判别,本项目地下水环境评价等级定为三级(见表1-3)。

环境影响评价题库

第一章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 一、名词解释 1.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拟议中的建设项目、区域开发计划和国家政策实施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系统性的识别、预测和评估。 2.筛选:是指确定一项拟议活动是否需要进行全面的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 3.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指把环境评价工作以法律、法规或行政规章的形式确定下来从而必须遵守的制度。 4.环境标准:是控制污染、保护环境的各种标准的总称。 5. 环境影响识别:就是要找出所受影响(特别是不利影响)的环境因素,以使环境影响预测减少盲目性,环境影响综合分析增加可靠性,污染防治对策具有针对性。 6.评价工作等级:是指需要编制环境影响评价和各专题工作深度的划分。 7. 环境的整体性:又称环境的系统性,是指各环境要素或者环境个组成部分之间,因有其相互确定的数量与空间位置,并以特定的相互作用而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系统。 8. 环境质量:是指一个具体的环境中,环境总体或某些要素对人群健康、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适宜程度的量化表达。 9. 环境影响后评价:是环境影响评价的延续,是在开发建设项目实施后,对环境的实际影响程度进行系统的调查和评估,检查对减少环境影响的落实程度和实施效果,验证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的正确可靠性,判断提出的环保措施的有效性,对一些评价时尚未认识到的影响进行分析和研究,以达到改进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和管理水平,并采取补救措施,达到消除不利影响。 10. 环境容量:是指对一定区域,根据其自然净化能力,在特定污染源布局和结构条件下,为达到环境目标值,所允许的污染物最大排放量。 11. 环境要素:也称作环境基质,是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 二、选择题 1、环境基本特征整体性与区域性、变动性与稳定性、资源性与价值性。 2、环境影响分类按来源分类为直接影响、间接影响、累积影响。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紫金山铜矿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版) 评价项目 紫金山铜矿开发过程中将产生废水、废气、噪声和固体废物等污染源,其中主要是废水和固体废弃物,并伴有植被破坏、土层扰动等可能导致水土流失与影响矿区生态的问题。结合区域环境特征和环境保护目标的分布情况,确定的评价项目有地表水环境、生态环境和大气环境。 评价工作等级 (1)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 紫金山铜矿正常情况下的废水排放量为5700~12300m/d,主要污染物有pH、Cu、3Pb、Zn、As 和Cd,排入的地表水体为汀江。汀江年均流量为185m/s(属大河),3水质按Ⅲ类标准控制。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确定地表水环境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 评价内容 (1)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采矿废水正常和事故排放情况下对汀江的影响;选冶废水事故排放情况下对汀江的影响。 评价因子 (1)地表水环境评价因子:pH、Cu、Pb、Zn、As、Cd。 环境质量现状 . 范文. .

(GB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5可知:汀江及旧县河各项水质指标均符合由表4-说明汀江及旧县河的水质情况良好。100%,-2002)“Ⅲ类标准”要求,其达标率为 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 预测模式及参数选取 1.1预测模式选取520m由 于在铜矿排入汀江处建有金山电站,堆浸场废水排入金山电站库区内,中段废水排入发电站下游的汀江,故评价分排入库区和汀江两种情况进行预测,同时考虑金山电站发电期(非发电期)水文情况。)汀江:混合过程段采用二维稳态混合模式(岸边排放),混合过程段的长度计(1 (2)式。算采用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专题报告(一、二级)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专题报告 (一、二级评价参照) 北京中咨华宇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2014年1月 目录

1总论 (3) 编制依据 (3) 1.1.1法律法规、相关政策、技术规范及技术导则 (3) 1.1.2工作技术资料及文件 (3) 地下水环境功能 (3) 评价执行标准及保护目标 (3) 1.3.1评价执行标准 (3) 1.3.2保护目标 (3) 地下水评价等级 (4) 1.4.1评价工作定级 (4) 1.4.2评价范围 (5) 1.4.2.1Ⅰ类建设项目 (5) 1.4.2.2Ⅱ类建设项目 (5) 1.4.2.3Ⅲ类建设项目 (5) 2拟建项目概况与工程分析 (6) 3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7) 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内容 (7) 3.1.1水文地质条件调查 (7) 3.1.2环境水文地质问题调查 (7) 3.1.3地下水污染源调查 (8) 3.1.4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 (8) 3.1.5环境水文地质勘察与试验 (8) 地下水环境现状评价 (9) 3.2.1污染源整理与分析 (9) 3.2.2地下水水质现状评价 (11) 3.2.3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分析 (12) 4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3) 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 (13) 4.1.1预测范围 (13) 4.1.2预测时段 (13) 4.1.3预测因子 (13) 4.1.4预测方法 (14) 4.1.5预测模型概化 (14)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14) 4.2.1评价范围 (14) 4.2.2评价方法 (14) 5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 (15) 建设项目污染防治对策 (16) 环境管理对策 (16) 6评价结论与建议 (17)

环评爱好者论坛_地下水环评导则2011

一、适用范围 适用于地下水为供水水源,及对地下水环境可能产生影响的建设项目环评,规划环评中的地下水环评也可参照执行。 二、术语 1、地下水――惟各种形式埋藏在地壳空隙中的水,包括包气带和饱水带中的水。 2、包气带/非饱和带――地表与潜水面之间的地带。 3、饱水带――地下水面以下,土层或岩层空隙全部被水充满的地带,含水层都位于饱水带中。 4、潜水――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以上具有自由水面的地下水。 5、承压水――充满于上下两个隔水层间的地下水,承受压力大于大气压力。 6、地下水背景值――又叫地下水本底值,自然条件下地下水中各个化学组分在未受污染情况下的含量。 7、地下水污染――人为或自然原因导致地下水化学、物理、生物性质改变使地下水水质恶化的现象。 8、地下水污染对照值――评价区域内历史记录最早的地下水水质指标统计值,或评价区域内受人类活动影响速度较小的地下水水质指标统计值。 9、环境水文地质问题――指因自然或人类活动产生的与地下水有关的环境问题,如地面沉降、次生盐渍化、土地沙化等。 三、总则 1、建设项目分类 I类:指在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的各个过程中,可能造成地下水水质污染的建设项目。 II类:指在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的各个过程中,可能引起地下水流场或地下水水位变化,并导致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建设项目。 III类:同时具备前两类特征的建设项目。 2、评价基本任务 进行地下水环境现状评价,预测和评价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地下水环境可能造成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危害(包括地下水污染、地下水流场或地下水位变化),并针对影响和危害提出防治对策,预防控制环境恶化,保护地下水资源,为项目选址决策、工程设计和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3、工作程序及工作内容 分准备、现状调查与工程分析、预测评价和报告编写四个阶段。 1

【最新2018】环评公示全本-精选word文档 (2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环评公示全本 篇一:江苏省各县区环评全本公示网址汇总 (1) 目录 南京 市 .................................................................. . (1) 苏州 市 .................................................................. . (1) 无锡 市 .................................................................. . (2) 常州 市 .................................................................. . (2) 南通 市 .................................................................. . (3) 连云港 市 .................................................................. (3) 盐城 市 .................................................................. . (4) 扬州 市 .................................................................. . (4)

第五章地下水环评导则与相关环境标准

第五章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相关水环境标准 第一节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下水环境 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下水环境》(HJ 610-2011 )适用于以地下水作为供水水源及对地下水环境可能产生影响的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可参照执行。 2建设项目分为三类: (l)I 类:指在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的各个过起中,可能造成地下水水质污染的建设项目: (2)II 类:指在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的各个过程中,可能引起地下水流场或地下水水位变化,并导致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建设项目: (3)III类:指同时具备I 类和II 类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特征的建设项目。 3根据不同类型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程度与范围的大小,将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分为一、二、三级。 4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任务包括: (l)进行地下水环境现状评价; (2)预测和评价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地下水环境可能造成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危害(包括地下水污染、地下水流场或地下水位变化), (3)并针对这种影响和危害提出防治对策,预防与控制地下水环境恶化,保护地下水资源,为建设项目选址决策、工程设计和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5四个工作程序: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可划分为准备阶段、现状调查与工程分析阶段、预测评价及报告编写阶段。 6各阶段主要工作内容 (I)准备阶段 搜集和研究有关资料、法规文件:了解建设项目工程概况:进行初步工程分析;踏勘现场,对环境状况进行初步调查:初步分析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确定评价工作等级和评价重点:在此基础上编制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方案。(2)现状调查与工程分析阶段 开展现场调查、勘探、地下水监测、取样、分析、室内外试验和室内资料分析等,进行现状评价工作,同时进行工程分析。 (3)预测评价阶段 进行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依据国家、地方有关地下水环境管理的法规及标准,进行影响范围和程度的评价。 (4)报告编写阶段 综合分析各阶段成果,提出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与防治对策,编写地下水环境影响专题报告。

联系某一具体方案,谈谈公共政策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1)4.doc

联系某一具体方案,谈谈公共政策环境对公 共政策的影响(1)4 联系某一具体方案,谈谈公共政策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媒体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 2005年3月21日, 兰州大学张正春教授到圆明园游玩时偶然发现湖底正在铺设防渗膜,随即于3月24日向《人民日报》记者打电话告急。经过《人民日报》的披露,其他媒体纷纷跟进, 国家环保局于3月1日叫停圆明园湖底防渗工程, 并要求立即补办环境评价审批手续。至此一系列的事件开始浮现在公众面前,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公布之后召开的第一个听证会、环保总局首次点名批评不负责任的环评机构、首次公开敏感项目的环评报告等。在此事件中, 媒体为政府依法公开行政与公众理性参与相结合提供了一个官民良性互动的样板。公众能够充分地参与公共事件,更加信任政府,提高了政府的威信, 行政的效率和人民的满意度也会大大提高, 而且在圆明园事件中又体现了多方利益主体之间的复杂化关系及矛盾,即中央部门与地方政府各部门之间,环保、水利、文物、园林之间, 代表不同利益和价值观的公众之间,以及政府与公众的关系。 媒体以其影响力表达民众呼声,形成媒体舆论,并促使社会话题转化为公共政策问题。制定一项政策必经由公共问题转化为政策问题, 再提升到政府议程, 通过政府议程制定出合法化的公共政策这样一个动态过程。在此过程中, 媒体有着重要的影响:快捷性促进政策制定的高效化; 多元性提高公共政策的合理化; 开放

性增进民众对公共政策的认同感; 交互性激发民众参与公共决策的热情。 媒体的含义及作用 媒体一词来自拉丁文,音译为媒介, 意为两者之间。它是指信息在传递过程中,从信息源到受信者之间承载并传递信息的载体和工具。也可以把媒体看作为实现信息从信息源传递到受信者的一切技术手段。传统媒体主要有报纸、杂志、广播、电视,还包括户外媒体如路牌灯箱的广告位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逐渐衍生出新兴媒体如IPTV 、电子杂志等。本文所说的“媒体”包括两层含义, 一是指信息的物理载体(即存储和传递信息的实体) , 如书本、挂图、磁盘、光盘、磁带以及相关的播放设备等;另一层含义是指信息的表现形式(或者说传播形式),如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 媒体有着传递信息、协调管理、教育娱乐功能, 同时还具有监测社会环境传承文化的社会功能。媒体也肩负着其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媒体的社会责任, 可以分为政治责任和道德责任。 公共政策的介绍及其性质 公共政策是政治控制或阶级统治的工具, 是公共管理的手段, 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是利益关系的调节器。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政策领域, 公共政策会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征, 但是,他们也有一些共同的基本特征:阶级性;价值相关性;合法性;权威性;强制性;多功能性。 从动态的角度来看, 公共政策有一个生命过程, 即政府过程,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关键问题分析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关键问题分析 地下水不仅是工业、农业用水的主要来源,而且也是关键的水资源组成部分。因此,相关部门必须加大地下水环境评价的力度,才能在有效防止地下水环境污染的基础上,促进地下水资源保护工作效率的有效提升,为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标签: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1地下水在建设中的意义 储存在岩石和土壤空隙中的水称为地下水。由于岩层的过滤和地表岩土的保护作用,地下水在水质和卫生条件方面都较地表水优越,因此地下水是工农生产和人民日常生活的重要供水水源。尤其是华北、西北相对干旱的地区,地表水相对稀缺,地下水的开发利用就颇为重要。此外,地下水是一种天然的矿产资源;地下矿水还具有医疗价值,地下热水也是一项重要能源,观测地下水还可以预报地震,分析地下水还可作为找矿的标志。因此,地下水在发展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非常重要。但地下水同时又具有潜蚀作用,是造成岩溶、塌陷、管涌、滑坡等特殊地貌或灾害的主要营力,也会危及地下工程和建筑物的安全。因此在开发利用地下水时不能不对其有害因素予以密切关注和了解,进行有效的防治,还要防止地下水的污染。研究地下水的目的是为了合理开发和利用地下水资源,防止污染和破坏。如果地下水被污染和破坏就很难治理和恢复,有的甚至不能再恢复,因此要十分重视保护地下水资源。 2地下水环境影响的各种因素 2.1建设工程的大范围开采 由于人们长时间使用和开采地下水,所以水质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由于人为的作用以及边界条件改变,使其他层面的水会流入含水层,一部分浸入含水层的水质量比较差,对地下水水质产生一定影响。在引水工程中,过滤网要是长时间使用就会生锈,而且引水工程输水管里面会析出一定的化学物质,会给水质造成一定的影响。不仅如此,含水层水动力要是发生变化,地下水溶解物质化学平衡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水质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产生全新的水化学环境,而且在含水层产生全新的物理化学反应。一些含有金属矿氧化物也会进入水中,在降落漏斗部分,氧化效果会提升,借助硫化物的氧化会将金属转化成易溶状态,迁移能力也会显著提升,进而流入含水层,地下水可溶性固体的高度也会显著提升。 2.2农业活动 2.2.1农业活动致使产生地下水污染问题 主要的体现就是地下水和一些废弃物溶混进而使地下水水质降低。其中就是

4、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4、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预测范围与预测时段 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范围与调查评价范围保持一致,预测层位为基岩风化孔隙裂隙含水层。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610-2016)对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的时段要求,结合项目工程特点和所在地水文地质条件,确定本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时段为污染发生后的100d 、1000d 和14a 。 2)情景设置 由工程分析可知,项目拆解车间地面按照相应要求做好防渗要求,正常状况下地下水环境影响在可控范围内,故项目仅对事故工况下的地下水环境影响进行预测分析。 以保守为原则,取废矿物油产生量的5%泄漏,经由包气带渗入地下。根据前述分析,汇水面积15000m 2,根据项目岩土工程勘察可知,项目场地包气带底层岩性为碎石及层块石,渗透系数可达 2.0m/d ,属于强透水性。故认为车间地面一旦破损,废矿物油将随初期雨水全部进入含水层,渗漏量为65.8m 3/a 。 3)预测方法及参数选取 项目所在地水文地质条件简单,预测层位基岩风化孔隙裂隙含水层,上层碎砾石层,透水不含水。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610-2016),本项目采用一维半无限长多孔介质主体一端为定浓度边界和一维无限长多孔介质主体示踪剂瞬时注入的解析法对拆解车间事故工况进行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具体方法如下: ??? ? ??++???? ??-=t D ut x erfc e t D ut x erfc C C L D ux L L 2212210 式中:x —距注入点的距离,m ; t —时间,d ; ()t x C ,—t 时刻x 处的示踪剂浓度,g/L ;

第一套环境影响评价试题

一、填空 1.根据环境影响的性质与类别,环境评价可分为(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公共政策环境影响评价),(生态影响评价),(环境风险评价),(累积影响评价),(生命周期评价),(环境影响后续评价),(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健康影响评价),(环境噪声、电磁、振动影响评价),(视觉影响评价)。 2.将系统的基本原理结合到环境影响评价中,在实际评价中应遵循的原则有:(整体性原则),(目的性原则),(层次性原则),(主导性原则),(动态性原则),(参与性原则)。 3.环境影响评价资格证书分为(甲级)和(乙级)两个登记,有效期为(5)年。 4.建设项目对环境要素影响的预测技术有:(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技术),(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技术),(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技术),(土壤环境影响预测技术),(噪声环境影响预测技术)。 5.经研究,环境影响后评价可以设计成由(监测)、(评估)和(管理)3个部分构成。 6.水体(湖泊、水库)富营养化评价方法有(单因子法)、(营养物质负荷法)、(营养状况指数法)、(主成分分析法)、(评分法)、(浮游植物群落产量和群落结构法)。 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 (1)建设项目可能造成重大环境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建设项目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评价。 (2)建设项目可能造成轻度环境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对建设项目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或者专项评价。

(3)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很小、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8.为搞好污染源调查,可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对重点污染源调查称为(详查),对区域内所有的污染源进行全面调查称为(普查)。 9.环境影响评价分为(三)个工作等级。 二、选择题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国家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严格保护的是() A人文遗迹 B生态功能区 C水源涵养区 D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 答案选D 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第二十九条国家在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等区域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严格保护。详见教材P98.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下列矿区开发环境保护的做法中,错误的是( )

环境评估报告-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10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10.1 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与评价 10.1.1 地下水现状监测 10.1.1.1 监测点位布设 根据本工程特点,结合地下水流向和当地井位情况,本工程共布设了两个地下水监测点。具体监测点位见表10.1-1和图8.2-1。 表10.1-1 地下水现状监测点位布设情况表 10.1.1.2 监测时间及频率 监测时间为2010年8月22日-8月24日,每天一次。 10.1.1.3 监测项目 地下水监测项目包括PH、总硬度、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硫酸盐、高锰酸盐指数、砷、汞、铁、锰、氟化物、细菌总数、大肠菌群共十四项,同时记录井深、水位。 10.1.1.4 分析方法 水样采集、保存依据《环境监测技术规范》进行,分析方法采用《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GB/T5750-2006),具体见表10.1-2。 表10.1-2 地下水监测与分析方法

10.1.1.5 监测结果 监测因子监测结果见表10.1-3。 10.1.2 地下水环境现状评价 10.1.2.1 评价标准 本次评价采用《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水质标准进行现状评价。见表10.1-4。 表10.1-4 地下水质量标准 单位:mg/L 10.1.2.2 评价方法 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对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统计结果进行评价,评价公式为: i i i S C P / 式中:P i ——指污染物i 的单因子指数; C i ——指污染物i 的监测结果; S i ——指污染物i 的所执行的评价标准。 对PH 值进行评价的公式为: P PH =(7.0-PHi)/(7.0-PHsd) PHi ≤7.0 P PH =(PHi-7.0)/(PHsu-7.0) PHi ≥7.0 式中:P PH ——指PH 值的单因子指数; PH i ——指PH 的监测结果; PH sd ——指水质标准中PH 值的下限;PH su ——指水质标准中PH 值的上限。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评价

6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6.1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级别 6.1.1 建设项目分类 本项目生产及生活用水全部厂区由2口自备水井(供水能力80m3/h)供给;生产废水酸碱废水(脱硫用水、栈桥冲洗及煤场喷洒)、脱硫废水(中和处理后回用于灰渣加湿)、锅炉排污水(冷却后回用于脱硫工艺用水、灰渣加湿与煤场喷洒)、非经常性废水(锅炉酸洗废水、空气预热器冲洗水等,中和后用于煤场喷洒)不外排,循环冷却水排污水(950.4m3/a)和生活污水(480m3/a)满足《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CJ343-2010)B级标准的进水水质标准要求后经市政管网排入鱼台绿都水质净化有限公司处理厂集中处理。因此,本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的各个过程中,可能引起地下水流场或地下水水位变化及导致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可能造成地下水水质污染,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 610-2011),本项目属Ⅲ类建设项目。 6.1.2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级别 6.1.2.1、项目工作等级划分依据 本项目(Ⅲ类)工作等级划分依据见表6.1-1。 表6.1-1 本项目(Ⅲ类)工作等级划分依据表

6.1.2.2、项目评价工作等级 本项目(Ⅲ类)评价工作等级见表6.1-2。 表6.1-2 本项目(Ⅲ类)评价工作等级表 综上可知,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 610-2011),本

项目地下水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 6.2 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与评价 6.2.1地下水环境现状监测 6.2.1.1监测布点 根据评价区内地下水流向,在项目区等处设置3个地下水监测点位。监测布点具体位置见表6.2-1及图6.2-1所示。 表6.2-1 监测布点具体位置表 6.2.1.2 监测项目 pH、总硬度、高锰酸盐指数、氟化物、硫酸盐、硝酸盐、亚硝酸盐、挥发酚、氨氮、氰化物、氯化物、溶解性总固体、砷、汞、六价铬、铅、铁、锰、铜、锌、镍21项。同时测量水温、井深和地下水埋深。 6.2.1.3 监测分析方法 表6.2-2 地下水监测方法一览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