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作业慎防中暑

合集下载

高温作业的禁忌症

高温作业的禁忌症

高温作业的禁忌症高温作业的禁忌症高温工作环境往往伴随着高温作业,这对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来说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和经验,还需要特殊的注意和保护措施。

在高温作业过程中,存在着一些禁忌症,如果不加以注意和避免,将可能导致严重的伤害和健康问题。

本文将介绍高温作业的禁忌症,并提供相关的预防和保护措施。

禁忌症一:中暑中暑是高温作业中最常见的一种禁忌症,其常见症状包括头晕、视力模糊、呼吸困难、心悸、恶心、脱水等。

如果中暑得不到及时的救治,将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预防和保护措施:- 保持良好的体液水平,每隔一段时间就要进行补水,避免脱水。

- 留意体温的改变,及时调整工作强度和休息时间。

- 避免在高温的环境下过度劳累,定时休息,保持良好的睡眠。

禁忌症二:烫伤高温作业环境下,可能存在热源和烫伤的风险。

接触高温物体或液体,将可能导致皮肤烫伤,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造成组织破坏。

预防和保护措施:- 佩戴适当的防护服和防护手套,隔离高温物体与皮肤的直接接触。

- 高温作业时,注意周围环境中的热源,避免接触可能存在烫伤风险的物体。

- 定期检查和维护工作场所中的高温设备和器具,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禁忌症三:热射病热射病是一种较为严重的高温作业禁忌症,其症状包括剧烈头痛、体温升高、意识模糊、肌肉痉挛等。

热射病需要得到及时的处理和救治,若不能及时治疗,后果将非常严重。

预防和保护措施:- 高温作业时,注意室内环境的通风和降温,确保工作场所的温度适宜。

- 穿着轻便透气的工作服和鞋袜,避免过热和血液循环不畅。

- 避免在高温时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以免诱发热射病。

禁忌症四:体力透支在高温作业环境下,由于工作的强度和条件都比较苛刻,很容易导致体力透支。

过度劳累可能导致身体出现不适感和机能障碍,并进一步加重其他禁忌症的风险。

预防和保护措施:- 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保证足够的休憩和休息。

- 制定良好的作息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和营养摄入。

高温作业防中暑管理规章制度细则

高温作业防中暑管理规章制度细则

高温作业防中暑管理规章制度细则一、引言夏季高温天气对于一些行业,如建筑施工、农业劳动等,意味着更加艰苦的工作环境。

在高温条件下从事作业,容易导致中暑等健康危害。

为了保障从业人员的安全和健康,制定高温作业防中暑管理规章制度细则,对于高温作业场所应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范,保护员工的身心健康。

二、适用范围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所有高温作业场所,包括建筑施工工地、矿山、冶金、农业劳动等。

三、温度限制1. 在高温作业场所,室温不得超过35摄氏度。

若超过35摄氏度,则应暂停高温作业,尽量安排在温度较低的时段进行作业。

2. 温度超过30摄氏度时,应提供充足的饮水,保证员工在高温环境下的水分摄入。

3. 温度超过33摄氏度时,应采取降温措施,如增加通风设备、设置遮阳伞、喷淋降温等。

四、作息时间1. 禁止在高温环境下连续作业超过4小时,应进行适当的休息。

2. 休息时间应安排在温度较低的时段,如晨间或傍晚。

3. 高温天气下,应缩短作业时间,避免在中午时段进行作业。

五、劳动保护1. 所有从业人员应戴防护帽,并且佩戴透气性好的工装。

2. 提供透气性好的鞋子,以减少脚部不适。

3. 劳动者应避免直接接触高温物体,如金属构件、热源等。

4. 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下工作的员工,应进行定期体检,确保身体健康。

六、饮水措施1. 高温作业场所应设置充足的饮水点,离员工作业地点不远。

2. 饮水点应提供充足的饮用水,并定期更换。

3. 提倡员工定时饮水,并提供饮水提示。

七、员工培训1. 高温作业场所应定期开展员工培训,教授员工防中暑的知识和应对措施。

2. 培训内容包括但不限于高温作业风险、中暑症状及应急措施、饮水量和间隔等。

八、应急措施1. 高温作业场所应配备急救设备和药品,并指定专人负责应急救援工作。

2. 发现中暑症状的员工应立即转移到阴凉处休息,解除紧身衣物,清洗患者,并通过冷却等措施降低体温。

3. 严重中暑症状的员工应立即送往医院进行救治。

九、监督检查1. 高温作业场所应配备专职或兼职的安全管理人员进行监督检查,并填写相关工作记录。

施工现场防高温中暑应急方案

施工现场防高温中暑应急方案

施工现场防高温中暑应急方案
背景介绍
在建筑工地、工厂生产现场等高温环境下工作,人体会感到异常疲劳,有可能
会出现中暑等危险情况,影响工作效率和工作安全。

因此,为了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和安全,应制定有效应急措施,针对高温天气下的中暑症状进行及时的预防和处理。

应急措施
预防措施
1.增加饮水量:高温天气下人体容易失水,必须多喝水增加水分摄入,
补充体内水分;
2.增加盐分摄入量:人体流失水分后,还会带走一定的盐分,加大温度
下适当增加盐分的摄入量,有助于补充体内盐分;
3.减轻劳动强度:在气温较高时适当减轻体内的劳动强度,如改变工作
强度或工作时间;
4.防止暴晒:防止暴晒,应尽量选择阴凉、通风的地方办公或者在室内
工作;
5.适当穿着:选择透气性好的衣服,尽量避免穿着暴露在阳光下的衣服,
及时更换干爽的衣服。

处理措施
1.调整:在发现初期中暑症状时应及时带到阴凉、通风处休息,并饮用
足够的水或其他运动饮料,让中暑人员直接接触到空调或者电扇等能够降温的设备;
2.消除紧急情况:如发现中暑人员面部、颈部、胸部、后背、腋下等部
位出现大量汗水且持续不减,可能是中暑危机信号,并且运动员会出现乏力、头痛、嗝气,甚至出现懒散、呕吐和紧张等危急症状。

此时应该及时报警或拨打急救电话,并采取必要的措施。

总结
在高温天气下,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和安全,应对高温天气下的中暑症状进行
及时的预防和处理。

通过增加饮水量、增加盐分摄入量、减轻劳动强度、防止暴晒、适当穿着等预防措施和谨记上述处理措施,可以有效地预防和应对中暑危机,确保工作顺利进行,员工安全健康。

高温天气防中暑安全教育内容

高温天气防中暑安全教育内容

高温天气防中暑安全教育内容高温天气防中暑安全教育内容整理中暑是指因高温引起的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体内热量过度积蓄,从而引发神经器官受损。

那么高温天气防中暑安全教育内容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准备的一些高温天气防中暑安全教育内容,仅供参考。

高温中暑的主要症状有哪些高温中暑的症状包括恶心、呕吐、乏力、头晕、头痛、心悸、面色潮红、心跳加快、肢体麻木等。

情况严重的话,还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呼吸困难以及昏厥的症状。

如果治疗不及时的话,甚至可能会危及生命。

所以,当患者出现中暑的症状,要及时的远离高温环境。

将患者带到阴凉通风的环境内,并解开衣服,避免影响呼吸。

还有及时补充水分。

另外,最好可以及时给患者服用藿香正气液进行治疗。

如果症状比较严重,还是要及时就医。

中暑属不属于意外伤害中暑不属于意外伤害,还取决于它是如何造成的。

如果正常人的中暑完全是由高温等外部因素引起的,则被视为意外伤害。

如果某些疾病(如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和高温共同导致中暑,应分析具体情况。

生产场所每小时散热量大于20kcal/m3;或工作地点气温在寒冷和一般地区超过32℃、炎热地区超过35℃;或热辐射强度超过1cal/cm2或气温在30℃以上,相对湿度超过80%以上的作业,都称为高温作业环境。

天气太热中暑了怎么办中暑是暑热之邪侵犯人体,伤及气阴而产生头晕、恶心、腹泻等不适症状的临床常见疾病。

1.一般处理:出现中暑时应及时远离高温环境,转移至阴凉通风处休息。

可用冰袋或湿毛巾擦拭身体等方式进行降温处理。

可在大椎、太阳穴等处涂抹清凉油,按压虎口、人中等方式促进患者清醒。

2.药物治疗:中暑后可根据临床表现进行辨证后,给予藿香正气水、十滴水、清暑益气汤等清热解暑。

藿香正气水、十滴水、清暑益气汤等药物的不良反应尚不明确,孕妇和过敏体质患者慎用。

出现中暑症状时,建议患者及时前往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高温中暑的急救措施和方法高温中暑的急救措施和方法是应立即将患者移到阴凉处,松开衣领,给予足量的清凉饮料,尽快送往医院治疗。

中暑预防与应急处理安全教育培训内容

中暑预防与应急处理安全教育培训内容

中暑预防与应急处理安全教育培训内容中暑是指由于在高温环境下过度劳累或暴露于高温天气中,导致体温调节功能失调而引发的一系列症状。

中暑不仅会对个人的健康造成威胁,还可能导致生命危险。

因此,中暑的预防与应急处理安全教育培训至关重要。

本文将针对中暑的预防与应急处理进行详细介绍。

一、中暑的预防1.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在高温季节,尽量避免在中午12点至下午3点这段时间进行剧烈体力劳动,尽量选择在早晨或傍晚时段进行工作。

并且,要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避免长时间连续工作。

2.适当增加水分摄入量在高温天气中,人体会大量出汗,因此要适当增加水分的摄入量。

一般建议每天饮水量在2000毫升以上,可以多喝水、汤类、果汁等含水量较高的饮品,以补充身体所需的水分。

3.避免暴露在高温环境中尽量避免在高温天气下长时间暴露在户外,如果需要外出,应尽量选择阴凉处行走,避免暴晒。

同时,还可以穿着透气性好、色彩浅的衣物,戴上宽檐帽和太阳镜,以防止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

4.注意饮食搭配在高温天气中,要注意饮食搭配,尽量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食用过热、辛辣和油腻的食物。

此外,还可以适当增加新鲜水果和蔬菜的摄入,以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二、中暑的应急处理1.转移到阴凉处如果感觉身体不适或有中暑症状,应立即转移到阴凉处休息,并尽量保持通风。

可以找个树荫下或室内空调房间等地方,避免继续暴晒。

2.补充水分中暑时,身体会大量流失水分,因此要及时补充水分。

可以用凉开水、盐水或含电解质的饮料来补充水分。

但要避免饮用过凉或过热的水,以免刺激胃肠道。

3.降低体温中暑时,体温会升高,因此要尽快降低体温。

可以用湿毛巾敷在额头、颈部和腋窝等部位,或用凉水擦拭身体。

但要注意不要用冰水或冰块直接敷在皮肤上,以免引起温度过低的损伤。

4.就医治疗如果中暑症状较重或持续时间较长,应及时就医治疗。

医生会根据情况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以及必要的输液补充。

总结: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了解到了中暑的预防与应急处理的重要性。

防中暑的应急方案5篇

防中暑的应急方案5篇

防中暑的应急方案防中暑的应急方案5篇夏季施工气候炎热,建筑工人普遍在露天和高处作业,劳动强度大,时间长,随时都有发生中暑事故的可能。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防中暑的应急方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防中暑的应急方案篇1一、目的为了加强高温作业、高温天气劳动保护工作,为切实做好夏季施工现场防暑降温工作,保障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不断地改善劳动条件、防止因高温天气引发的工人中暑和其他各类生产安全事故。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特规划本方案。

二、使用范围双福生产厂所有人员及实习生三、名词定义1)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37℃以下为一般高温天气;2)日最高气温达到37℃以上、40℃以下为中度高温天气;3)日最高气温达到40℃以上为强度高温天气;4)持续高温指连续5天以上“高温日”5)高温天气作业是指用人单位在高温天气期间安排劳动者在高温自然气象环境下进行的作业。

四、实施时间20__年7月~20__年10月(如室外温度持续36℃以上,实施日期适当顺延)五、相关要求1)法规要求:渝府办发〔20__〕166号在高温天气期间,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规定,根据生产特点和具体条件,采取合理安排工作时间、轮换作业、适当增加高温工作环境下劳动者的休息时间和减轻劳动强度、减少高温时段室外作业等措施: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市气象主管部门所属气象台站当日发布的预报气温,调整作业时间,但因抢险救灾、人身财产安全和公众利益需要紧急处理的除外。

(一)一般高温天气,用人单位应当采取换班轮休等方式,缩短劳动者连续作业时间,并且不得安排室外露天作业劳动者加班;用人单位应当切实做好高温天气防暑降温工作,制定并落实防暑降温措施,确保防暑降温设备、器材正常运行。

(二)中度高温天气,用人单位全天安排劳动者室外露天作业时间应按照安监总安健〔20__〕89号文件有关规定执行,并暂停12―16时高温时段室外露天作业。

夏季高温施工作业安全注意事项(三篇)

夏季高温施工作业安全注意事项(三篇)

夏季高温施工作业安全注意事项夏季高温施工作业是一项非常危险的工作,由于气温高、湿度大,易引发中暑、热射病等健康问题,同时还存在着施工现场火灾、电击等安全隐患。

为了保障工人的安全,以下是夏季高温施工作业的安全注意事项。

一、提前做好准备工作:1. 做好气象预报,关注天气状况,合理安排施工计划。

避免在高温天气中进行长时间、高强度的作业。

2. 配备充足的饮用水,并设置清凉休息区域,为工人提供清凉、阴凉的地方,增加暂时避暑的机会。

二、个人防护:1. 穿着透气、宽松、亮色的工作服,避免阳光直射;2. 戴上防护帽、太阳镜、口罩、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防止阳光照射、灰尘和有害气体进入体内;3. 涂抹防晒霜,保护皮肤免受紫外线伤害;4. 适度吸水,经常用冷水擦洗面部、颈部和手臂等易受暴露的部位,保持清凉。

三、合理安排作业时间:1. 避免在午后12点到下午3点这段时间进行高温作业,尽可能选择早晨或晚上进行作业;2. 将长时间高强度工作拆分为多个短时间低强度工作,通过适当的休息来减轻工人的体力消耗;3. 如果需要进行高温作业,请合理安排工人轮班,以减少工人因连续作业而过度疲劳。

四、增加工地防暑设备:1. 在施工现场设置防暑设施,如夏季蒲扇、遮阳篷等,为工人提供清凉环境;2. 安装冷风扇或空调设备,保持工地通风,减少气温对工人的影响;3. 设置防暑用品库,如防晒油、浴巾、冰箱等,方便工人使用。

五、做好食品卫生:1. 提供新鲜、干净的食品,避免食物变质而引发食物中毒等健康问题;2. 食用要细嚼慢咽,不要太饱,以免引起消化不良。

六、预防中暑和热射病:1. 发现头晕、恶心、口渴、出汗异常等中暑症状,立即停工,迅速转移工人至阴凉通风的地方,给患者饮用盐开水或宜力水,及时请医生诊治;2. 多饮水,每天至少要攀岩1500ml,以补充因出汗而流失的水分;3. 补充电解质,多食用富含盐分的食物或适量服用复合盐片等;4. 避免暴露在高温环境中,可以利用湿毛巾或冰袋敷在脖子、太阳穴和手腕上,降低体温。

夏季防高温防中暑培训内容

夏季防高温防中暑培训内容

夏季防高温防中暑培训内容夏季防高温防中暑培训内容一、背景介绍夏季高温天气对人体健康带来很大的威胁,尤其是在高温工作环境下容易引发中暑。

为了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对高温的能力,企业应开展夏季防高温防中暑培训。

本文将就夏季防高温防中暑培训的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二、培训内容1. 高温天气对人体的影响:介绍高温天气对人体的危害以及可能引发的疾病,如中暑、脱水、热衰竭等。

2. 高温工作环境下的应对措施:详细介绍高温工作环境下的防护措施,如穿透气、吸湿、排汗的工作服、定时休息、适当增加水分摄入等。

3. 中暑的症状及急救措施:详细介绍中暑的早期症状,如头晕、恶心、乏力等,并说明中暑时应采取的紧急救护措施,如将中暑者转移到阴凉通风处、用湿毛巾敷在额头和脖子上,饮用盐开水等。

4. 高温作业的时间、强度和频率控制:介绍高温环境下合理控制作业时间和强度的重要性,提醒员工根据个人体力和耐热能力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

5. 工作设施和条件的改善:介绍企业应对高温天气做出的改善措施,如增加通风设施、给员工提供充足的饮水和防暑降温用品等。

6. 人体体温调节原理:通过简单易懂的图表和动画展示,讲解人体体温调节的原理,包括皮肤散热机制、呼吸散热、出汗散热等。

7. 高温天气的热量计算:介绍如何通过测量温度、湿度和风速等参数计算高温天气下的热量指数,并根据不同的热量指数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8. 高温工作条件下的心理应对:介绍员工在高温工作环境下保持积极心态、正确处理工作和生活之间的平衡。

9. 夏季饮食健康介绍:讲解夏季饮食健康常识,提倡多吃水分丰富的水果和蔬菜,少吃辛辣刺激食物,饮食均衡。

10. 高温环境下的体育锻炼:介绍在高温环境下进行体育锻炼的注意事项,如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避开高温时段、补充足够的水分等。

三、培训形式1. 讲座形式: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讲座,让员工了解高温天气对身体的危害和防范措施。

2. 现场演示:通过现场模拟,让员工亲身体验高温环境,并展示正确的防护方法和急救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温作业慎防中暑近段时间,高温频袭,不少职工在炎炎酷热下仍坚持工作,各级工会也相应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为一线职工送清凉,同时提醒企业和职工要做好防护措施,预防中暑。

高温作业分类在高气温或同时存在高湿度或热辐射的不良气象条件下进行的生产劳动,通称为高温作业。

高温作业可分为下列三个基本类型:1、高温、强热辐射作业如:冶金工业的炼焦、炼铁、炼钢、轧钢等车间;机械制造工业的铸造、锻造、热处理等车间;陶瓷、玻璃、搪瓷、砖瓦等工业的炉窑车间;火力发电厂和轮船上的锅炉等。

这类生产场所具有的各种不同的热源,如:冶炼炉、加热炉、窑炉、锅炉、被加热的物体(铁水、钢水、钢锭)等,能通过传导、对流、辐射散热,使周围物体和空气温度升高;周围物体被加热后,又可成为二次热辐射源,且由于热辐射面扩大,使气温更高。

在这类作业环境中,同时存在着两种不同性质的热,即对流热(被加热了的空气)和辐射热(热源及二次热源)。

对流热只作用于人的体表,但通过血液循环使全身加热。

辐射热除作用于人的体表外,还作用于深部组织,因而加热作用更快更强。

这类作业的气象特点是气温高、热辐射强度大,而相对湿度多较低,形成干热环境。

人在此环境下劳动时会大量出汗,如通风不良,则汗液难于蒸发,就可能因蒸发散热困难而发生蓄热和过热。

2、高温高湿作业其气象特点是气温、湿度均高,而辐射强度不大。

高湿度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水蒸气或生产上要求车间内保持较高的相对湿度所致。

例如:印染、缫丝、造纸等工业中液体加热或蒸煮时,车间气温可达35℃以上,相对湿度常高达90%以上;潮湿的深矿井内气温可达30℃以上,相对湿度可达95%以上,如通风不良就形成高温、高湿和低气流的不良气象条件,即湿热环境。

人在此环境下劳动,即使气温不很高,但由于蒸发散热更为困难,故虽大量出汗也不能发挥有效的散热作用,易导致体内热蓄积或水、电解质平衡失调,从而发生中暑。

3、夏季露天作业如:农业、建筑、搬运等劳动的高温和热辐射主要来源是太阳辐射。

夏季露天劳动时还受地表和周围物体二次辐射源的附加热作用。

露天作业中的热辐射强度虽较高温车间为低,但其作用的持续时间较长,且头颅常受到阳光直接照射,加之中午前后气温升高,此时如劳动强度过大,则人体极易因过度蓄热而中暑。

此外,夏天在田间劳动时,因高大密植的农作物遮挡了气流,常因无风而感到闷热不适,如不采取防暑措施,也易发生中暑。

高温作业对人体健康影响高温可使作业工人感到热、头晕、心慌、烦、渴、无力、疲倦等不适感,出现一系列生理功能的改变,主要表现在:1.体温调节障碍,由于体内蓄热,体温升高。

2.大量水盐丧失,可引起水盐代谢平衡紊乱,导致体内酸碱平衡和渗透压失调。

3.心律脉搏加快,皮肤血管扩张及血管紧张度增加,加重心脏负担,血压下降。

但重体力劳动时,血压也可能增加。

4.消化道贫血,唾液、胃液分泌减少,胃液酸度减低,淀粉活性下降,胃肠蠕动减慢,造成消化不良和其他胃肠道疾病增加。

5.高温条件下若水盐供应不足可使尿浓缩,增加肾脏负担,有时可见到肾功能不全,尿中出现蛋白、红细胞等。

6.神经系统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抑制,注意力和肌肉的工作能力、动作的准确性和协调性及反应速度的降低等。

中暑的预防和急救在高温环境作业,机体从高温环境接受对流与辐射热量,加上劳动和高温环境增加的代谢产生热量,远远超过机体的散热量。

若这个恶性过程不断发展,人体通过一系列的体温调节还是不能维持机体的热平衡时,就造成机体过度蓄热。

同时,由于大量出汗导致脱水、失盐,从而发生中暑。

当发现中暑病人后,首先应使患者脱离高温作业环境,到通风良好的阴凉地方休息,解开衣服,用冷毛巾擦身,并给予含盐的清凉饮料。

必要时,可进行刮痧疗法或针刺合谷、人中等穴位。

如有头昏、恶心、呕吐或腹泻,可服人丹、十滴水、清凉油等;如严重中暑者应用冰袋、洒精浴等降温或服用冷饮及解暑药品,并迅速送医院救治。

为了预防中暑,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合理布置热源,把热源放在车间外面或者远离工人操作的地点,采用热压力为主的自然通风,应布置在天窗下面;采用穿堂风通风的厂房,应布置在主导风向的下风侧。

2.加强通风换气,加速空气对流,降低环境温度,以利于机体热量的散发。

3.隔热是减少热辐射的一种简便有效方法。

4.加强个人防护,合理组织生产,如穿白色、透气性好、导热系数小的帆布工作服;同时调整工作时间,尽可能避开中午酷热,延长午休时间。

加强个人保健,供给足够的含盐清凉饮料。

5.在高温作业场所应设置休息室,配备饮料、风扇及防暑降温用品。

高温条件下作业者应防中暑盛夏季节,天气炎热,陕西关中地区最高气温曾达40℃以上,为50年以来最高。

我国长江中下游,两湖盆地一带,由于丘陵环绕,,风速甚小,气候更是“闷热”。

新疆吐鲁番盆地,因雨量稀少,空气干燥,平均最高气温可达40.5℃故有“火洲”之称。

在这种炎热的气候下生活和劳动,人体健康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

高温作业的种类很多,如炼钢、炼铁、金属铸造、金属热处理,造纸、陶瓷、玻璃的烧制以及夏季的野外作业者等等。

根据作业的气象条件,人体将高温作业分为三个基本类型:高温、强热辐射作业;高温、高湿作业;夏季露天作业。

高温环境中进行劳动,人体的生理功能,尤其是体温调节、水盐代谢以及消化、循环等功能,会出现一系列的改变。

当机体大出汗和温度过高时,体内钠、钾会大量丧失。

由于机体无机盐代谢紊乱,血清钾浓度下降,水溶性维生素也随着汗液排出而大量丧失。

机体温度过高,蛋白质分解加速,唾液、胃液、胰液和肠液的分泌减少,消化酶的分泌也减少,同时胃液酸度降低,胃蠕动减弱,消化功能下降,于是就容易引起消化不良,致使高作业工人胃肠疾患的发病率增高。

据调查,冶金工厂高温车间工人的胃肠疾病患病率较一般车间工人高2—4倍。

防中暑饮水睡眠是关键预防中暑首先应养成主动饮水的习惯,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

因为当人自觉口渴时,身体已经处于缺水状态了。

每天清晨起床后、上午10点左右、下午3~4点、晚上就寝前,是四个“最佳饮水时间”,每到这一时段要饮用1~2杯白开水。

当出汗较多时可适当补充一些盐水,以弥补人体因出汗而失去的盐分。

其次,保持充足睡眠,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也是预防中暑的有效措施。

另外,注意不要躺在空调的出风口和电风扇下睡眠,以免患上空调病和热伤风。

再者,饮食应经常补充营养,以清淡、易于消化的食物为主,不能多吃冷饮,也不能用啤酒和饮料解暑。

科学有效防中暑呼吸内科医生如是说:“自感头晕、心慌、燥热是轻度中暑的信号,严重情况下会有高热、昏迷、抽搐等症状。

对于不是很严重的中暑我们可以这样做:1、到最近的通风荫凉处;2、多饮水;3、最好到有风扇、空调等降温设施的地方。

对于比较严重的中暑则尽早去医院就诊才好。

防暑方法:1、房间要有降温设施;2、上午11点到下午4点这段时间最好避免阳光直射,出门时可以用带上遮阳伞、帽子、通风的披肩等;3、清凉饮料,包括碳酸饮料、糖盐水(糖加盐)、菊花茶等,绿豆汤也有很大功效。

4、要心境平和。

”如果万一不幸发生中暑,急救方式是将患者移到阴凉的地方平躺,除去衣物,用湿冷的衣物包裹,保持潮湿、搧风,并以湿毛巾或冰枕擦拭患者,尽快将体温下降至36℃,症状严重时应送医院做进一步的诊治。

盛夏酷暑炎热难耐专家:7类人应谨防中暑正值盛夏酷暑,山东省卫生厅卫生卫督所提醒广大群众,特别是从事露天作业的工人,体质较弱的老年人,婴幼儿,营养不良者,以及心血管疾病、感染性疾病、糖尿病患者等七类中暑高发人群,在夏季要注意防暑降温。

专家介绍,中暑是指在高温和热辐射作用下,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从而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

引起中暑的原因有很多:如在通风不良的高温车间或阳光直晒的露天作业;较长时间停留在人群拥挤的公共场所;从事高强度工作时间过长、睡眠不足、过度疲劳等;另外,服用抗组织胺药、抗胆碱药、安眠药等药品也有可能引起中暑。

卫生监督部门提醒,预防中暑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没有制冷条件的房屋要早、晚开窗通风,经常向地面洒水,还应设遮阳窗帘;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尽量避免在中午烈日下过多活动,从事户外活动应放慢速度;出门时带上遮阳帽或遮阳伞也很有必要;在着装上,尽量选择透气性好的浅色衣服;过于炎热时可以用凉水冲淋头部及颈部;多喝清凉解渴的饮料,及时补充水分盐分;空调温度不要调得太低,以不低于25摄氏度为宜,以免一旦外出造成身体不适。

从事高温作业的单位,更要采取防暑措施,如合理布置生产性热源,采取隔热、通风降温等措施。

为工人建立休息室,将温度控制在25~28摄氏度。

还要给每个人配备个人防护用品,供应保健饮料,及时补充水及电解质。

一旦发现周围有中暑者,应迅速将其移至阴凉通风处,解开衣扣,平卧休息;并用冷水毛巾敷头部,或用浓度30%的酒精擦身降温。

及时补充淡盐水或清凉饮料,可以用藿香正气水、清凉油、人丹等解暑。

较为严重的,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夏季防中暑措施为了防止中暑,保障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不断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劳动生产率,特制定本办法。

1、对高温作业工作应进行就业前(包括新工人和临时工)和入暑前健康检查。

凡有心、肺、血管器质性疾病,持久性高血压,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活动性肺结核,肝脏疾病、肾脏病、肥胖病,贫血及急性传染病后身体虚弱、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者,均不宜从事高温作业。

2、炎热期间应组织医务人员深入工地进行巡回医疗和防治观察。

如发现有轻微中暑症状,应立即到凉爽地方休息,并进行急救治疗和必要处理。

3、对高温作业者和夏天露天作业者,应供给足够的合乎卫生要求的饮料、含盐饮料(包括汽水、茶水、中药、各种汤类等),其含盐浓度一般为0.1-0.3%。

(1)清凉饮料的供应,可根据气温、辐射强度的大小和劳动强度的不同,分别供应。

轻体力劳动一般每日每人供应量不少于2-3升,中等体力劳动不宜少于3-5升;但就防止暴饮。

(2)在饮料的配置、冷却、运输及供应过程中,必须加强卫生管理,指定专人负责,防止污染,保证饮料的清洁卫生。

(3)对辐射强度较大的高温作业人员,应供给耐热、坚固、导热系数较小的白色工作服,对其他高温作业可根据实际情况需要供给工人手套、鞋、靴罩、护腿、围裙、眼睛和隔热面罩等,并加强防护服装的清洗、修补和管理工作。

(4)夏季露天作业应有合理的休息制度。

4、在炎热夏季,为保证工人的充分休息,减少疲劳,应注意以下几项:(1)调整职工宿舍,将同一班次的人员调集在一起,避免相互干扰而影响休息和睡眠。

(2)为保证工人充分休息,尽量精简会议,做到有劳有逸,避免加班、加点。

(3)在夏季应根据生产工艺过程,尽可能调整劳动组织,采用勤倒班的办法,缩短一次连续作业时间,加强工作中的休息。

(4)结合除害灭病讲卫生,应对高温作业工人加强防暑和中暑急救的宣传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