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理工大学校区功能定位规划方案
第二工业大学方案设计说明样本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国际)学院方案设计阐明第一章: 建筑篇一、基地概况本项目位于上海市第二工业大学金山校区朱枫公路以东, 规划道路以北, 浦泽塘以西, 总用地面积为377741平方米, 设计有教学楼、实验实训楼、图书楼、办公楼、国际交流中心、体育馆、学生活动中心、食堂、学生公寓等, 总建筑面积为165163平方米, 建筑占地面积49138平方米。
二、规划设计根据01.建设单位提供设计任务书02.国家与上海市有关规划、建筑设计规范、规定03.业主提供地形图、红线图等基本资料。
04.《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05.《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JGJ38-9906.《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0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
10、《都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
11.上海《公共建筑节能设计原则》DGJ08-107—。
12.《建筑外窗气密性能分级及其检测办法》GB7107-。
13.《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JGJ113-)14.《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207-94。
17、《无障碍设施设计原则》DGJ08-103-。
18、《都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
21.国家及地方其她有关规范、规程及规定。
22.业主设计任务书。
三、设计原则1.人文——就是以人为一切价值出发点与源泉, 以人为尺度、原则去衡量一切价值精神, 强调对人关注, 主张人与环境结合, 以真正创造一种对人故意义办公、学习场合为目的。
2.自然——贯彻“尊敬自然”与“可持续发展”思想, 在充分保持原有地形地貌前提下, 贯彻生态原则、文化原则与效益原则, 力求塑造一种具备优雅环境、丰富文化内涵、经济效益明显和个性鲜明空间。
3.统一——采用整体性思维来把握个体设计, 建筑单体为总体规划中一员, 含蓄, 补充,但必要有自己特点及个性。
4、融合——讲求游憩与学习融合, 建筑与绿化小品融合。
5、实际——适应都市居民子女就读需求, 对的解决规划中个体与共体、前瞻性与务实性之间关系。
上海理工大学校区功能定位规划方案

上海理工大学校区功能定位规划方案(草案)第一部分上海理工大学校区规划的基本思路一、规划背景《上海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中的“高校建设后续工作计划”指出,要继续完成上海理工大学等院校的校区建设,以进一步改善高校的办学条件,为上海未来的高等教育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上海理工大学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办学资源的紧缺问题日益凸现,现有的校区布局结构存在的不合理现象与日彰显.为了达到教育部规定的各项办学指标,满足上海发展高等教育(特别是本科和研究生)的需要,同时也为了更好地实现学校的高效管理,提高学校的办学效益,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实施校区拓展并科学定位校区功能迫在眉睫.最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做好2008~2020 年上海高校发展定位规划工作的通知”,以此为契机,结合军工路上海水产大学校区并于我校需重新定位校区功能的实际情况,特对我校的校区功能定位与结构布局调整进行专门研究。
二、规划依据本规划方案主要依据上海市政府、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杨浦区政府、上海理工大学等相关部门和单位制定的政策或会议文件,主要包括:●《上海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2008年上海市高等教育工作要点》●《上海市中心城区分区规划》●《杨浦知识创新区发展规划纲要》●《黄浦江两岸地区规划优化方案》●上海市推进高校布局结构调整联席会议第七次会议纪要●关于上海理工大学春江苗圃扩展用地的协调意见●《上海理工大学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上海理工大学“十一五"发展建设规划及基建规划》●《上海理工大学前沪江大学校园保护规划》●《上海理工大学学科建设情况汇报材料》●《上海理工大学关于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上海医疗器械高等专科学校发展定位和校区资源整合的请示》上述政策文件中,《上海理工大学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是开展本次学校校区功能定位与学院布局结构调整的指导性文件.根据上海理工大学“十一五"规划纲要,我校“十一五”规划事业规模发展的目标是:以本科教育为主,稳定本科生规模,加速发展研究生教育,拓展多种形式的中外合作办学,进行多层次的人才培养。
上海电机学院临港校区景观一期方案设计

上海电机学院临港校区景观一期方案设计一、设计背景上海电机学院临港校区是上海市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特色鲜明的以机电类为主的应用技术类本科教育为主的本科高校。
校区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校区作为学院发展的重点,在办学理念的指导下,需要打造一个美观、舒适、宜居的校园环境,为师生的学习、生活提供优质的场所。
二、设计原则1.融入环境:设计要充分考虑周边自然环境、地势、气候等因素,与校区的整体规划相协调,融入自然环境中。
2.功能布局合理:根据校区的需求,对景观进行功能布局设计,保证满足学生学习、活动和休闲的需求。
3.空间层次分明:通过设计使校区内的空间具有层次感,有不同的功能区域,形成丰富的空间体验。
4.网络与交通便利:确保校区内的交通便捷,设计合理的交通网络,使师生能够方便地在校区内移动。
三、方案设计1.校门入口:校门是整个校区的门面,设计要体现出学校的特色和形象。
可以设置大型校徽标识,石雕或者雕塑作品等。
2.主要道路:校区的主要道路需要确保宽敞通畅,便于车辆和行人通行,并且要有行道树进行绿化美化。
3.绿化带:在主要道路两侧设置绿化带,种植花草树木,增加校园的绿化面积,改善环境。
4.活动广场:设计多个大小不同的活动广场,供师生进行各种活动使用,如晨练、健身等。
5.教学区:在校区内设置专门的教学区域,包括教学楼、实验室等,保证师生在学习时的舒适度。
6.图书馆与阅览区:设计一个宽敞明亮的图书馆,设置舒适的阅览区,供师生进行学习和阅读。
7.校园湖泊:在校区内设计一个人工湖泊,增加校区的景观效果,同时可以用于生态保护和饮水供应等功能。
8.步行街区:设置步行街区,供师生在校园内散步、购物、用餐等活动,增加校区的活力。
9.休闲区:在校区内设计休闲区,设置长椅、休息亭等,供师生休息、聊天等活动,营造良好的休闲氛围。
10.校园艺术品:在校区内适当的位置设置艺术品,如雕塑、壁画等,增加校区的文化氛围。
四、总结上海电机学院临港校区景观一期方案设计旨在打造一个美观、舒适、宜居的校园环境,为师生的学习、生活提供优质的场所。
校园规划讲课0516

• 7、教师公寓毗邻学生公寓区,相对独立,为半围
合式布局,形成安静私密的庭院空间。
• 8、学生食堂、教工食堂、综合服务楼和校医院等
后勤服务用房均设置生活区附近。
• 9、体育活动区布置在校园西南侧,靠近学生公寓
区,分为东西两片,可分期建设。体育场地以体 育馆为主体建筑,另设置标准田径场、小足球场、 篮、排、网球等球类活动场地,以及室外标准游 泳池。
• 同时,校园沿C4和B1两条城市道路布置绿
化隔离林带,形成校园与城市道路之间的 自然屏障。
编辑课件
18
五、绿地景观系统
• 2、河道水系自然景观是本规划绿地景观设
计的最大亮点。校园内利用过境的C港,在 保证不改变河口位置的基础上将其适当拓 宽,在校园中部形成湖面。以河道水系为 灵魂的绿地开放空间,营造出优美的滨水 环境,充分体现出清风海韵、诗情画意的 海事特色和海洋文化。
• 3、方案从“以人为本”的思想出发,强调校园的人行活
动空间。车行道环绕校园形成环路,环路内以步行空间为 主,最大限度地减少人车冲突,构筑人车分流的交通组织 体系。
• 人行步道分为主步行道和休闲漫步道,主步行道呈“T”字
型串连四个功能带,休闲漫步道分散布局于滨水绿化和绿 地中。
• 4、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出发,校园的各个功能区均留有
• 生活服务带位置相对独立,进出便捷,其南侧的
运动区可隔绝高速公路的噪声与空气污染。
• 公共教学带位于基地的中间部位,以公共教学楼
和图文信息中心组成校园的中心建筑群。
• 西北侧的二级学院带划分为四个学科群,由此形
成四个二级学院,分别包围在大片绿化之中,同 时为未来的科教园区和国际交流区留下接口。
编辑课件
理工大学十四五校园基本建设规划

理工大学十四五校园基本建设规划为了进一步加强校园基本建设,为我校建设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创造良好条件,根据XX理工大学事业发展的整体要求和部署,依据《XX理工大学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所确定的战略重点、发展目标,并结合学校实际,制订本规划。
一、基本情况回顾与现状分析(一)十四五校园基本建设情况“十四五”期间,在校委行政的坚强领导下,学校全面推进“五大工程”建设,各建设单位按照“十四五”校园基本建设规划部署,周密谋划、精心组织,圆满完成了校园基本建设任务。
校区功能定位更加明确。
根据学校事业发展需要,经过全校上下反复研讨,进一步完善了校园功能分区,调整、优化了校园总体布,基本形成以南校区为教学主体,北校区为新生部,新校区为综合教学校园的格。
“校园建设工程”取得重大突破。
完成2号和3号实验楼、13号学生公寓2号学生食堂、学校南大门、中心湖等工程建设,共计15.83万M2,累计投资3.094亿元;完成校舍、公寓、道路等维修改变工程共81项,投资4111.86万元。
人文校园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修建院士墙、周培源纪念铜像、园林石等多个文化景点,建成了校史馆、秦巴生物标本馆、西北联大汉中办学纪念馆等4个主题展馆,在校园基础建设中充分体现办学和地域。
绿色生态校园建设取得显著成绩。
依据校内功能分区,加强环境整执和绿化美化建设,构建了紫薇园、银杏园、XX园等景观,形成匠心独具、富有魅力的校园景观组群。
“十四五”期间共完成绿化整执项目26项,投资1158.43万元,极大提升了校园环境整体水平,绿色生态校园初具规模。
2013年4月,我校获“绿化模范单位”的荣誉称号。
公共服务设施体系进一步完善。
安防监控系统实现校园全覆盖,车辆进出管理系统建成并投入使用;实施了道路“白变黑”工程,改建塑胶田径场2个、球类场地2处、运动馆2个,建设生态停车场2处;建立并启用了科研管理、档案管理、图书借阅等网络管理系统,实现重点区域无线网络全覆盖;基本完成了新征地工作,为灾后重建和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创造了条件。
校区布局思路及措施方案

校区布局思路及措施方案引言校区布局是一个学校规划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合理的校区布局能够提高校园文化氛围、优化学习环境、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本文将探讨校区布局的思路,并提出一些措施方案。
思路1. 满足学生需求校区布局首先要满足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需求。
学生是学校的核心群体,他们的学习和成长是学校的使命。
因此,在校区布局过程中,要有明确的学生中心思想。
学生宿舍、教学楼、图书馆、体育设施等应该合理设置,方便学生使用,提高学习效果。
2. 便捷的交通系统一个校区的交通系统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教职工的出行体验,也关乎校区整体的运行效率。
校区内应建立完善的交通网络,多条道路连接教学区、实验区、宿舍区等重要功能区域,提供公共交通线路,确保师生出行的便利性和安全性。
3. 分区合理校区内有多个功能区域,如教学区、实验区、宿舍区、文化娱乐区等。
合理的分区设计有助于提高校区的运营效率和管理效果。
例如,教学区应与宿舍区相对独立,实验区应建立在相对较安静的地方,文化娱乐区的设置则应尽量远离学习区域。
4. 绿化环境校区的绿化环境是提升学生学习和生活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
优美的校园环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缓解压力,增加学习效果。
因此,在校区布局中要注重绿化设计,种植适应当地气候的植物,合理规划花坛和草坪,打造校园的景观特色。
5. 环保建筑现代社会对建筑的环保要求越来越高。
在校区布局的过程中,要尽可能选择环保型建筑材料,建造低碳环保的建筑,提高能源利用率。
同时,要合理利用自然光,设置透明玻璃窗,减少人工照明的需求,降低能源消耗。
措施方案在上述思路的指导下,以下是几个校区布局的具体措施方案。
1. 学生宿舍学生宿舍的布局要根据学生的居住需求进行合理设计。
宿舍区应该便利于学生社交活动,提供公共休闲区、自习室和洗衣房等设施。
此外,可以设置导师制度,将教职工分配到各个宿舍楼,既方便学生交流求学问题,也能创造更好的学生导师关系。
2. 教学楼教学楼应该合理分配教室、实验室、办公室等功能区。
2012年上理军工路校区最全攻略

2012年上理军工路校区最全攻略为方便南汇的孩纸们尽早适应军工路的学习生活,上海理工大学宿区学生管理委员会特意献上“2012年上理军工路校区最全攻略”一份!希望你们能仔细阅读,解答你们的疑问。
在此,宿管会的学姐学长们对你们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愿你们在军工路本部开启真正的大学篇章!(鼓掌~撒花~)1.食堂饮食:第一食堂:【开放时间】6:00-9:00,10:00-13:00,16:30-18:30【位置】七舍北边,三教与一教之间。
【贴士】一食堂周六不开放,假期照常营业。
晚上一般开放到10点半。
上海高校新世纪快餐连锁:【位置】一食堂楼上(无早饭供应)第二食堂:【开放时间】6:00-9:30,10:00-13:00,16:00-18:00【位置】第一教学楼北侧,大礼堂旁边。
【贴士】二食堂周日不开放。
教师餐厅(三食堂)【位置】二食堂楼上(仅晚饭对学生开放)第四食堂【开放时间】6:30-9:30,10:45-13:00,16:30-18:30【位置】第三教学楼西侧,北浴室旁第五食堂【开放时间】10:00-13:00,16:30-18:30【位置】第三教学楼东侧。
三公寓后。
【贴士】一二楼都只在吃饭时间开放,旁边为清真餐厅。
清真餐厅(北校区)【位置】五食堂2楼第六食堂【开放时间】6:30-8:30,10:45-13:00,16:30-18:30【位置】南校区四舍旁。
同乐餐厅(清真餐厅):【位置】六食堂(南校区)旁,前面有1906咖啡吧。
第六食堂(南侧):【开放时间】6:30-8:30,10:45-13:00,16:30-18:30【位置】南校区二宿舍后2. 休闲饮食重庆鸡公煲:【位置】二食堂旁边1906咖啡吧【位置】大学生发展中心、南校区二宿舍楼下Times café【位置】二食堂与综合楼中间3. 校内超市:理信超市【营业时间】8:00-23:30【位置】五食堂一楼西部【介绍】种类比较多,小吃零食,文具用品样样俱全,另外还售有季节性的物品,比如夏天学生用竹席,电扇,蚊不叮,冬天又暖瓶,防冻霜等。
空间育人模式下高校校园空间活化利用研究

建筑经济CONSTRUCTION ECONOMY第 41 卷第 S2 期2020 年 12 月Vol.41 No.S2Dec. 2020摘要:校园作为大学学生居住和活动的主要场所,是高校服务育人思想实现的空间载体。
以上海理工大学空间育人模式下校园空间为研究对象,从高校学生和高校教师群体的个体需求和空间需求两方面着手,以校园空间活化利用为载体,从教学楼空间升级、宿舍空间功能迭代和活动空间重组三种可能性探讨高校校园空间的活化利用与重新构建,以期为全国各大高校“空间育人”的建设提供理论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空间育人;高校校园;空间活化利用中图分类号:F40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51X (2020)S2-0348-04DOI :10.14181/ki.1002-851x.2020S2348Research on the Activ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Campus Space under theModel of Space EducationQIU Wen 1,WU Zhong 2(1.Infrastructure Department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ghai 200093,China ;2.School of Business ,University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ghai 200093,China )Abstract :As the main place for living and activities of university students ,it is the space carrier for realizing the thought of serving and educating. Taking the campus space of Shangha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starting from the individual needs and space needs of university students and teachers ,and taking the campus space activation and utilization as the carrier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activation and reconstruction of campus space from three possibilities :the upgrading of teaching building space ,the function iteration of dormitory space and the reorganization of activity space ,in order to provide theoretical reference and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space education ”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Keywords :space education ;university campus ;apace activation utilization 1 引 言高校的首要任务是培养人才,所以,必须将“空间育人”作为校园空间更新的核心概念,进而推进创一流的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理工大学校区功能定位规划方案(草案)第一部分上海理工大学校区规划的基本思路一、规划背景《上海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中的“高校建设后续工作计划”指出,要继续完成上海理工大学等院校的校区建设,以进一步改善高校的办学条件,为上海未来的高等教育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
上海理工大学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办学资源的紧缺问题日益凸现,现有的校区布局结构存在的不合理现象与日彰显。
为了达到教育部规定的各项办学指标,满足上海发展高等教育(特别是本科和研究生)的需要,同时也为了更好地实现学校的高效管理,提高学校的办学效益,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实施校区拓展并科学定位校区功能迫在眉睫。
最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做好2008~2020 年上海高校发展定位规划工作的通知”,以此为契机,结合军工路上海水产大学校区并于我校需重新定位校区功能的实际情况,特对我校的校区功能定位与结构布局调整进行专门研究。
二、规划依据本规划方案主要依据上海市政府、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杨浦区政府、上海理工大学等相关部门和单位制定的政策或会议文件,主要包括:●《上海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2008年上海市高等教育工作要点》●《上海市中心城区分区规划》●《杨浦知识创新区发展规划纲要》●《黄浦江两岸地区规划优化方案》●上海市推进高校布局结构调整联席会议第七次会议纪要●关于上海理工大学春江苗圃扩展用地的协调意见●《上海理工大学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上海理工大学“十一五”发展建设规划及基建规划》●《上海理工大学前沪江大学校园保护规划》●《上海理工大学学科建设情况汇报材料》●《上海理工大学关于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上海医疗器械高等专科学校发展定位和校区资源整合的请示》上述政策文件中,《上海理工大学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是开展本次学校校区功能定位与学院布局结构调整的指导性文件。
根据上海理工大学“十一五”规划纲要,我校“十一五”规划事业规模发展的目标是:以本科教育为主,稳定本科生规模,加速发展研究生教育,拓展多种形式的中外合作办学,进行多层次的人才培养。
至2010年,学生总规模为30000人,其中本科生15000人、研究生5000人(其中博士生500人,硕士生中含工程硕士和MBA1000人)。
本科生与研究生的比例达到3:1左右。
上海医疗器械高等专科学校和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学生规模各为4500人,上海理工大学高职规模1000人,上海医疗器械专科学校、上海出版印刷专科学校及高职学院将在南汇办学。
成人教育将通过社会资源力量办学。
在师资队伍建设上,教师队伍总数达到1500人左右,师生比达到1:16,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达到40%,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占45%~55%,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占14%~16%。
学科建设是学校发展的核心,在学校工作中处于龙头地位。
“十一五”期间,学校将秉持“科学发展观”思想,坚持“立足上海、面向世界、育人为本、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坚持“以社会经济需求为导向,培养高素质人才;以工程应用管理为特色,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办学理念,紧密结合上海国际化大都市和长三角地区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先为,有所后为”的方针,按照“扶优、扶特、扶需”的原则,大力发展重点优势学科,优先发展新兴特色学科,重视发展社会急需学科。
“十一五”期间,学校建设1~2个学科成为国家级重点学科,2~3个学科进入全国高校排名前5位之内,15个学科成为省(市)部级重点学科;建成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3个,省(市)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4~6个。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5个。
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8个。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5个。
新增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0个左右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0个左右硕士学位授权点(含专业硕士学位授权领域),博士后流动站数量达到5个。
三、现状分析(一)学校概况上海理工大学是一所以工学为主,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协调发展的上海市属重点大学,已有百年的办学历史。
截止2007年底,学校有专任教师1187 人,其中教授、副教授440 人。
设有16 个学院、2 个教学部,30 个研究所,12 个研究中心和3 个研究院。
在校本科生15400 余人,在校研究生3300 余人,其中博士生230 多人。
学校现有工、理、经、管、文、法等6 大学科门类,54 个本科专业,有3 个博士后科研工作流动站;3 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30 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11 个一级学科、59 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
学校有上海市重点学科6 个,机械工业部重点学科7 个;国家级科研中心2 个,部市级科研中心4 个。
(二)办学主体构成2003年7月,在上海高校布局结构调整中,为加速上海理工大学的发展,上海市政府将上海医疗器械高等专科学校和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这两所极具行业影响力和办学特色的专科学校划归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并组建成立上海理工大学医疗器械学院和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学院。
上海理工大学在办学主体的构成上,除了包括上述两所专科学校外,还包括两所附属学校,即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和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小学。
(三)土地构成学校现有军工路(516号)校区、复兴路校区、闵行校区、营口路(医专)校区、水丰路(版专)校区、南汇校区(租赁)等六个校区,占地面积785.34亩。
四、规划思路上海理工大学校区规划的总体思路是:●军工路校区(包括待拓展区)系上海理工大学的主体校区,主要用于学校的本科和研究生教学、科研工作,承接学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以及为社会服务等职能。
●两所专科学校进驻南汇医学园区,建立上海理工大学高等职业教育校区,其新建校区将另行规划。
上海理工大学将对两所专科学校原校区(营口路校区、水丰路校区)统一进行资源整合,包括校区的功能调整与土地置换。
●复兴路校区目前主要用于中外合作办学,远期拟通过置换取得上海电缆厂的土地及该地块的前期建设费用。
●南汇校区(租赁)将根据军工路校区的办学资源拓展情况,适时撤销以解决两地办学带来的各方面问题。
●闵行校区将根据学校的规划发展需要,适时进行土地置换。
●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和附属小学就地发展。
本次规划重点针对上海理工大学的主体校区(军工路校区)进行,规划范围包括北至规划道路(松花江路延伸段)、西临军工路、中部包含海安路、南部涵盖军工路460号地块(原建工集团)以及原上海水产大学校区、东至运河的完整校园,规划中的军工路校区的总占地面积1450余亩。
五、规划主旨(一)指导思想与建设目标贯彻“科教兴市”战略;以大学校区、科技园区、文化社区的“三区融合”为核心理念;以科技、人文、生态资源的集散与共享为依托;以加强学科建设,促进学校内涵发展为抓手;充分发挥教育的辐射效应,推动知识经济密集区建设,全面提升中心城东北部地区和社会发展的能级,最终将上海理工大学军工路校区建成“多样化并存,和谐共生”的人性化校园,“轴线+组团+院落”纵横交错、开合有度的复合校园,“绿核+绿网”的生态校园,“虚实相生+历史沿革”的文化校园,“学科群集聚、理工文管联络相通、创新思想迸发”的创新创业型校园。
(二)规划基本原则1.一次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
规划重视功能区块的合理布局、功能区块内部灵活组合弹性的生长新校园结构。
适应分阶段逐步建设,在预留部分土地作为校园未来发展用地的同时,注重校园与发展备用地之间的联系,并保证后期工程建设不影响已建成校园的正常秩序,充分考虑规划的可操作性和分期建设。
2.功能分块、有机协调的原则。
在校区拓展和新增建筑的功能定位过程中,采取分区独立,总体集中的布局模式。
学院布局充分考虑我校两级管理的推进与实施。
加强教学中心区的集中布局,改善各院系封闭独立的方式,实现资源的有效共享和信息的便利交流。
强调在整体目标指导下探讨各区域的功能规划及功能间的有机协调。
3.学科交叉、集成创新的原则。
校区的功能定位和结构布局要以有利于学校的学科发展为基本指导原则。
既要有利于学科群内部各个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融合,也要便利不同学科群之间的适度贯通,同时,也要为学科群与相关产业的有效对接、为诞生新的学科增长点营造良好环境。
4.风貌保护、人文校园的原则。
保留各式保护建筑以及有价值的历史建筑,增加校园内的历史感和文化底蕴,有条件转换历史建筑的使用功能,使得历史建筑得到最合理的开发和利用。
摒弃早期学校规划设计中轴线严整和非人尺度的规划布局,吸取老校区中院落式的布局元素,注重校园景观生态环境的设计以及公共空间的营造,充分展示校园的文化和生活。
5.立足现状、适度超前的原则。
校区的功能定位和学科结构的布局调整应在学校总体规划的指导思想下,充分考虑现有资源的可利用性,实现现有办学资源的使用价值。
同时,学校的规划方案应根据学校办学规模扩展的需要,在规划用地上突破现有界限,以实现当前发展和未来发展的整体性和可持续性。
第二部分上海理工大学校区功能定位与规划方案2008年下半年,军工路上海水产大学地块将正式划归上海理工大学,在这一背景下,进行军工路校区的功能定位与学校学院(学科)布局结构调整已成为学校规划急需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根据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学科群相对集中、校区功能有机协调、以及实施风貌保护、建设人文校园的规划原则,从有利于学科交叉融合、集成创新、产生新的学科增长点的角度出发,综合考虑学校的地理特征和拓展计划以及学校学科群的发展规划,通过对多个方案利弊的比较分析,建议我校军工路校区的功能定位和学院布局结构调整采用如下方案:建议方案根据军工路校区的实际情况,将该校区划分为北区、中区、南区三个部分,其中北区指军工路580号以北(含军工路580号),中区指军工路516号和军工路470号,南区指军工路460号以南(含军工路460号)。
按照现代校园规划理念中的“学科群”思想,结合学校的现有学科布局,军工路校区的各区功能定位如下:北区(包括待拓展区):以工科布局为主,相对集中学校的光学与电子信息工程、先进制造及装备技术等几大学科群,并开展相关学科的人才培养;待拓展区将主要用于建设基础学院以及实现学科的研发功能。
中区:教学和行政办公区域;历史风貌展示区;人文校园核心区域;学术交流与学科互动区域;学校人文以及理学学科的主要所在区域。
南区:以经济、管理学科为主,根据情况考虑少量人文学科进入;主要开展入驻学科的本科和研究生教育;根据实际情况作为学校发展继续教育的区域。
根据上述规划方案,入驻南区的学院包括管理学院、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等。
理学院、计算机与电气工程学院、城市建设与环境工程学院以及外语学院、社科部等近期将继续保留在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