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威实用主义哲学及其对学前教育的影响资料讲解
22杜威的学前教育思想

“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没有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 “教育本身并无目的,只是人,即家长和教师等才有目的”
教育的目的就是——生长 “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准备”
四、论课程
对传统课程的变革 活动/经验课程
对传统课程的变革 课程要适合儿童心理需要、兴趣、能力 课程应具有统一整体性 课程应具有社会性
教育的主要任务并不是教给儿童既有的科学知识 , 而是要 让儿童在活动中自己去获取经验。
按照杜威的观点 , 在教育过程中儿童经验的获得要依 靠儿童自身的活动去达到 ,由此他又提出另一个教育 基本原则——“做中学”,并把它作为教学理论的中 心原则。
三、论教育目的
教育无目的论
“教育无目的”:反对外在的、固定的、终极的教育目的 外在的:忽视儿童的兴趣和需要 固定的:不具有灵活性,不能适应变化了的具体情况 终极的:理论上的虚构,世界是不断变化的
生长:机体与外部环境、内在条件与外在条件交互作用的结果, 是一个持续不断的社会化的过程。
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萌芽:亚里士多德 客观化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夸美纽斯 主观化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卢梭 心理化自然主义教育思想:裴斯泰洛齐 生长论自然主义教育思想:杜威
3.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
教育是个人经验持续不断改造和重组的过程,通过新经验 和原有经验的结合,达到对经验的改造。。
学术生涯
1894—1904年:芝加哥大学——教育思想的形成期 任哲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系主任,讲授哲学、伦理学、
心理学、教育学等课程,更多注重从多学科的角度研究 教育问题; 1896年,芝加哥大学实验学校 《我的教育信条》、《学校与社会》、《儿童与课程》
学术生涯 1904—1930年:哥伦比亚大学——教育思想的成熟期 任哲学教授;著书立说;访问他国;传播思想; 《我们怎样思维》 《明日之学校》 《民主主义与教育》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我国幼儿教育的启示[权威资料]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我国幼儿教育的启示[权威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390729c0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c8.png)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我国幼儿教育的启示摘要:本文通过对杜威教育理论“儿童中心论”、“教育即生活”、“做中学”等基本观点的分析,联系我国幼儿教育的现状,总结出我国幼儿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
在分析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有利因素的基础上,总结出其对我国幼儿教育的一些启示,力求改善我国幼儿教育的现状,使我国的基础教育逐渐成为儿童茁壮成长的摇篮。
关键词: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幼儿教育启示一、杜威教育理论的基本观点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是19 世纪末20 世纪初在美国兴起的实用主义哲学和机能心理学为基础的教育思想,其代表人物有杜威( J.D ewey)和克伯屈( W .H .K ilpatrick)等。
杜威强调教育的生活本质,提出教育的儿童中心说。
他说“ 现在我们教育中将引起的改变是重心的转移,这是一种变革,这是一种革命,这是和哥白尼把天文学的中心从地球转移到太阳上一样的那种革命,这里,儿童变成了太阳,而教育的一切措施则围绕着他转动,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着他而组织起来。
”①他认为,儿童天然具有社交、制造、探究和表现等活动本能,这些活动本能即是学校教育的重心所在,教育的一切措施都需要围绕儿童转动。
除了“儿童中心论”外,杜威还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做中学”。
在杜威看来,最好的学习就是“从生活中学习”,学校教育应该将学生现有的生活作为其学习的主要内容。
他指出,“教育即生长”的根本目的在于,将儿童从被动的、被压抑的状态下解放出来。
而学校作为“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无非是“把现实的社会生活简化起来,缩小到一种雏形的状态”,它本身就是一个小型的社会。
②这也体现出了杜威的道德教育论,体现了教育的对于人的塑造和社会价值引导的责任。
传统观念认为教学就是传授知识。
而杜威指出,教学不应直接注入知识,而应诱导儿童全身心地参加活动,在活动中以迂回的方式无意识地获取经验和知识。
杜威借用生物学上的“生长”概念来解释教育问题,强调“做中学”,为了让儿童获得经验,就应让儿童多多活动,以满足他的好动倾向,并根据儿童的活动来组织教材,进行教学。
杜威学校课程与教学的实用主义哲学原理分析

杜威学校课程与教学的实用主义哲学原理分析杜威学校课程与教学的实用主义哲学原理分析杜威(John Dewey,1859-1952)是20世纪美国哲学家、教育家及进步主义理论的代表性人物,他的实用主义哲学思想对教育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学校课程与教学的实用主义哲学原理主要包括关注学生发展、社会实践经验、自然经验和学校作为民主社会实验场等。
一、关注学生发展杜威认为,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应该是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成长。
他主张“活生生的学习”(living learning),即学生在学校内外探索、实践和反思,建立与经验的联系,发展自主性、批判性和创造性。
为此,他强调学校应该鼓励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性,提供具有挑战性和合适难度的任务,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探索和体验,允许学生在不同情境下自由表达、合作和创造。
例如,在杜威的实验学校中,学生可以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负责学校的管理、参与社区服务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实现学习和生活的融合。
二、注重社会实践经验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主张教育应该是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的,即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来建立知识和技能的联系,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他认为,学生的经验应该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基础,社会实践是学生获取经验的主要途径,而知识和思维则是在经验的基础上发展和展开的。
因此,他主张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来启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帮助学生从实践中获得知识、技能和价值观,把学生的探究过程转化为系统化的学习和思考过程。
例如,杜威在实验学校中通过建立农场、工作坊、动植物园等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自然和生产工作的过程和价值,从而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三、强调自然经验杜威主张教学应该紧密结合自然环境和自然经验,让学生通过自主性探究和体验来了解自然科学现象和规律。
他认为,自然科学是人类对自然现象的理解和探究,学生应该通过实践活动和经验来探究自然规律,发扬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幼儿园学前教育案例杜威的教育思想对幼儿的意义.doc

案例:杜威的教育思想对幼儿的意义杜威主张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天性,以儿童为核心,其思想产生的意义深远而巨大。
当前幼儿教育存在的不少问题,而正是指导我们幼儿园教育改革的理论基础,对当今幼儿教育的有着重要意义,今后教育、幼儿园要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教学方式为教师与幼儿共同活动等仍是我们探讨的问题。
摘要:杜威主张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天性,以儿童为核心,其思想产生的意义深远而巨大。
当前幼儿教育存在的不少问题,而正是指导我们幼儿园教育改革的理论基础,对当今幼儿教育的有着重要意义,今后教育、幼儿园要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教学方式为教师与幼儿共同活动等仍是我们探讨的问题。
一、杜威教育思想主要内容"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是杜威教育理论中的三个核心命题。
这三个命题紧密相联,从不同侧面揭示出杜威对教育基本问题的看法。
下面将杜威的教育理论作一简单的介绍。
(一)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改造"杜威指出,能满足儿童的需要和兴趣,是为儿童所喜爱的生活。
生长论则要求尊重儿童,使一切教育和教学合于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兴趣、需要的要求。
杜威还认为,一切真正的教育是从经验中产生的。
要求教育过程中应尊重儿童的身心发展条件与水平,顾及儿童的兴趣,提高儿童参与教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学校即社会杜威认为人们在社会中参加真实的生活,才是身心成长和改造经验的正当途径。
所以教师把课堂变成儿童的乐园,引导儿童积极自愿地投入活动,从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养成品德和获得知识,实现生活、生长和经验的改造。
(三)道德教育论杜威说:"道德是教育的最高和最终的目的。
"道德过程和教育过程是统一的,他主张在活动中培养儿童的道德品质,其次是要求结合智育的目的。
二、杜威教育思想的现代价值探讨(一)从根本上转变了传统教育单向的、灌输性的教育模式尊重教育对象的独立人格及其成长的自发性、自主性和自觉性,使其内在的潜能和活力得以恰如其分的激发,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因材施教。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及其对我国幼儿教育的启示

童 本 能生 长 的过 程 , H教 育 的 本质 和 作用 就 过 程 。他 说 : “ 一 的真 正 教育 是通 过对 儿 童 能 惟
力 的刺 激 而 来 的 ”, “ 童 自己 的本 能和 能 力为 ~切 教 育 儿 一 提 供 了素 材 。 并 指 出 了起 点 。 ” “ 在 《 民本 丰 义与 教 育 》 中 ,他 更 为 明确 地提 出: “ 育 即 是生 长 ,除 它 自身 教 之 外 。并 没 有别 的 H的 ,我 们如 要 度 量 学校 教 育 的价 值 , 要 看它 能 否 创造 继 续 不 断 的生 长欲 望 。 能否 供 给方 法 ,使 这 种欲 望 得 以生 长 。 ”在 他 看 来 ,教 育 的过 程 就 足 生长 的 过程 。生 长 是指 身 体 、智 力 和道 德 的 生 长 。儿 童未 成 熟 的
“ 童 为 中心 ” 从 做 q学 ” 指 导我 国幼 儿 教育 的改 革 儿 、“ | ,对 和发 展有 着重 要 意义 。
一
、
杜 威教育 思想 的理论基 础
二、杜威教育思想的主要 内容
( )教育 的本 质论 一 1教育 即生 长 (d ct na go t) . e uao rw h i s
杜 威 从 生物 化心 理 学 理 论 出发 , 认 为教 育 就 是促 进 儿
( )实 用主 义哲 学 一 杜 威 的教 育 思想 处 处 体现 着 与 杜威 实 用 主 义哲 学 理 论 的 密 切 关 系 , 实用 主 义 哲 学 是 其 教 育 思 想 的 首 要 理 论 基 础 。杜 威 在 实用 主 义哲 学 强调 经 验 的 价值 ,强 调经 验 和 自 然 的联 系 ,把 经 验和 自然 、人 和 自然 连成 … 体 , 并 以经 验 为基 础 , 揭露 思 想和 知识 的 本质 : 同 时 以经 验 为手 段 ,探 究 洞 察 自然 的底 蕴 。 杜 威 把 哲 学 看 作 是 人 们 用 来 适 应 环 境 、整 理经 验 的 一种 工具 ,并 认 为 只 有通 过 教 育活 动 ,才 能够 发 挥 哲学 的 最大 效用 。在 这 种 哲 学基 础 上 ,杜 威 认 为 教育 过 程就 是 寻 找经 验 和 自然 的关 系 。不 断 从 新 的经 验 中 吸收 新 的 内 容为 我所 用 。 认 为个 体 的 发展 存 在 于主 客 体 的 相 互 作用一 活 动 ,教育 的价 值体 现 为个 体 的发 展 。 ( )“ 人 主义 ” 的社会 观 二 个 杜威 的 教育 理 论 同时又 是 以他 的社 会 学 观 点作 为 理 论 瓤 础 的 。杜 威 还 强调 ,个 人 的发 展 在 于适 应 社 会环 境 的 需 要 ,也 就 是说 个 人 必须 婴 服 务于 社 会 。杜 威 认 为 ,学 校 是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及其对我国幼儿教育的_20151207_100007

杜威的教育思想及对教育的影响

杜威的教育思想及对教育的影响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杜威的教育思想及对中国教育的影响一、引言杜威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是现代西方教育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杜威教育思想不仅在美国享有权威,而且对世界各国的教育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杜威的教育思想不是完美的,有其合理的一面和谬误的一面。
但是,世界各国都认识到,他们国家在教育思想和教育实际方面受到了杜威的影响。
二、杜威的教育思想杜威主张“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教学理论的核心思想:从做中学;以儿童为中心。
重视教育与生活、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强调教育的实用性、生活性,反对传统教育的形式主义、机械主义,杜威教育思想的突出特点是:以学生特别是以儿童的心理特征和本能为出发点,以使他们将来能够顺利融入社会从而成为合格公民为目的,教育不过是由此出发点而达到此目的的桥梁或渡船。
他说:“成人社会是教育的目的,儿童是教育的起点,学校是二者之间一条过渡的桥。
教育的目的,是要儿童走过这座桥到成人社会里去做一个有用的分子。
”杜威的“从做中学”的观点,实际上也就是“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
在一定程度上,它强调了实践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知识本来源自实践,而能力的培养更离不开实践锻炼。
对于缺少对自然和社会生活的实践经验的儿童来说,纯粹的理论知识是神秘而抽象的。
如果只采取课堂灌输的教法和死记硬背的学法,很难达到教育的真正目的。
有效的教学方法应是还原抽象理论知识于实践,使学生在亲身“做”的过程中具体生动地理解、掌握和创新知识。
他指出,这种教学只是从外面对儿童进行灌输,所用教材与教法与儿童本身的需要没有联系。
他批评这种教学是“三中心”教学,即仅仅以学习前人知识、课堂系统讲授和教师主导作用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而唯独不考虑真正的中心——“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
他提出:“教育最根本的基础在于儿童的活动力。
杜威实用主义哲学及其对学前教育的影响

杜威实用主义哲学及其对学前教育的影响杜威探索了确定这雪世界的方法问题,他指出,到了二十世纪,科学更为发达了,哲学的改造可以实现了。
他说:有两件事曾经使我们对于经验产生一种新的看法,并且对于经验和理性的关系形成了一个新的观点。
第一个因素经验在实际上所发生的变化,即实际活动的经验在内容和方法上的变化。
另一个因素是一种以生物学为基础的心理学的发展,它使我们有可能对经验的性质作出一种新的科学表达。
生物学的发展使人们认识到,凡是有生命的地方就有人的经验活动,人的经验活动不仅仅是适应环境,而且要对坏境加以改造。
影响:尊重儿童精神和文化,把儿童的发展作为首要目的教育的目的不在它的外部而在于它自身,教育的中心存在于教育的对象而不是其他,教育必须围绕教育对象开,教育不仅仅是一种练习,更是一种体验和感受。
幼儿有着不同与成人的心理和心理理论,有着自己独特的精神和文化,有着自己对世界的独特看法、兴趣和认知方式,是一个主动建构、有着“吸收性心智”、自由发展的个体。
所以,我们不能以对错简单评价幼儿的观点、看法和对问题的回答,只要幼儿能自圆其说,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在幼儿身上制定幼儿都认可的标准答案。
教育不应该也不可能有固有的、万能的模式和完全客观、普适的知识。
而现在许多幼儿教师备课还是提前设计好程序,并且设计好问题和“标准答案”,不允许幼儿创新,不允许幼儿有自己的观点、看法,儿童的创造性天性就这样被扼杀。
幼儿教育必须立足于儿童本位,真正从儿童中心的角度设计和思考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考虑儿童自己的文化和精神,坚持重学轻教。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促进人的发展,教育即发展。
幼儿教育必须强调儿童是发展的中心,儿童发展的根本原因存在于儿童自身,教育只是外在因素,外因必须通过和依赖内因。
学校不是工厂,不是现代化生产“流水线”,因为我们所面对的是人,是有血有肉有个性的个体,教育必须尊重人作为存在的价值和尊严,不能把教育异化为知识、技能的简单传递,反过来成为对人性的压迫和摧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威实用主义哲学及其对学前教育的影响杜威探索了确定这雪世界的方法问题,他指出,到了二十世纪,科学更为发达了,哲学的改造可以实现了。
他说:有两件事曾经使我们对于经验产生一种新的看法,并且对于经验和理性的关系形成了一个新的观点。
第一个因素经验在实际上所发生的变化,即实际活动的经验在内容和方法上的变化。
另一个因素是一种以生物学为基础的心理学的发展,它使我们有可能对经验的性质作出一种新的科学表达。
生物学的发展使人们认识到,凡是有生命的地方就有人的经验活动,人的经验活动不仅仅是适应环境,而且要对坏境加以改造。
影响:
尊重儿童精神和文化,把儿童的发展作为首要目的教育的目的不在它的外部而在于它自身,教育的中心存在于教育的对象而不是其他,教育必须围绕教育对象开,教育不仅仅是一种练习,更是一种体验和感受。
幼儿有着不同与成人的心理和心理理论,有着自己独特的精神和文化,有着自己对世界的独特看法、兴趣和认知方式,是一个主动建构、有着“吸收性心智”、自由发展的个体。
所以,我们不能以对错简单评价幼儿的观点、看法和对问题的回答,只要幼儿能自圆其说,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在幼儿身上制定幼儿都认可的标准答案。
教育不应该也不可能有固有的、万能的模式和完全客观、普适的知识。
而现在许多幼儿教师备课还是提前设计好程序,并且设计好问题和“标准答案”,不允许幼儿创新,不允许幼儿有自己的观点、看法,儿童的创造性天性就这样被扼杀。
幼儿教育必须立足于儿童本位,真正从儿童中心的角度设计和思考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考虑儿童自己的文化和精神,坚持重学轻教。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促进人的发展,教育即发展。
幼儿教育必须强调儿童是发展的中心,儿童发展的根本原因存在于儿童自身,教育只是外在因素,外因必须通过和依赖内因。
学校不是工厂,不是现代化生产“流水线”,因为我们所面对的是人,是有血有肉有个性的个体,教育必须尊重人作为存在的价值和尊严,不能把教育异化为知识、技能的简单传递,反过来成为对人性的压迫和摧残。
杜威的教育本质观和教学观启示我们要眼中有“人”,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幼儿的发展和成长。
幼儿教育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尊严、感情和需求,学校的一切活动,都应该服从于幼儿这个中心,教育措施都应该为促进幼儿的发展服务,教育的任务是在尊重幼儿的前提下促进其成长。
幼儿教育必须满足幼儿多样化发展的需要,使幼儿都能在各自基础上获得最佳发展,培养有个性、会发展的社会个体。
教育过程中,幼儿既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又是教育活动的归宿,培养、发展和完善人的本质,是教育最基本的宗旨和终极的关怀。
以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为基础来设置课程传统教育片面地从强调教育的社会价值以及成人社会的价值观念,注重教材中规定显性知识的“灌输”和记忆,形成了“教师、教材、课堂”三个中心,忽视儿童的需要,阻碍幼儿的思维发
展和学习的主动性受,使幼儿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学生变得温顺、谨慎和懦弱,缺乏创新精神和责任感。
杜威指出,教育要能满足儿童的需要和兴趣,为儿童创造他所喜爱的生活。
我们在许多幼儿园发现,教师由于教师按照自身能力和兴趣的不同去组织、设计活动,而不是出于幼儿的兴趣。
当幼儿对设计以外的活动或事物产生兴趣时,教师总是制止,担心自己完不成教育目标或控制不了纪律。
杜威还认为,一切真正的教育是从经验中产生的。
要求教育过程中应尊重儿童的身心发展条件与水平,顾及儿童的兴趣,提高儿童参与教育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活动真正成为儿童发展的手段。
我们现在幼儿园的课程设置还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并没有完全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屡有发生。
幼儿园许多教师向往于做教育活动的中心,习惯于控制教学活动,习惯于“上课”和固定的“教材”,不愿意组织费时、费力的游戏,更不愿意被幼儿“支配”了教学活动。
杜威认为人们在社会中参加真实的生活,才是身心成长和改造经验的正当途径。
因此,以杜威教育思想为指导,以幼儿为中心,设计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课程和教学活动十分迫切,变“教师、教材、课堂”中心为“儿童、生活、游戏”为中心,要有“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的思想。
幼儿教育要生活化、游戏化。
实践证明:越贴近幼儿生活的内容、材料越能调动幼儿的兴趣,生活经验是幼儿接受教育的基础,幼儿教育要源自生活,为了生活,通过生活。
游戏是人类最纯粹的精神生活,抒发儿童的内在力量,唤起儿童的内在本质,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也是幼儿园最基本的教育活动,幼儿教育要保障幼儿游戏的权利,为幼儿提供充分的游戏时间、空间、材料和自由选择的机会,使教学游戏化、生活化。
同时,幼儿园也要求要因地制宜的开设特色课程,坚持特色课程设置园本化;还要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有效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改变传统教育方法,坚持“做中学”杜威的“从做中学”的教学方法是在他批判传统的学校教育弊端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杜威要求现代学校要用活动教学来取代传统教学,用活动课程取代学科课程。
他还反对孤立于社会现实之外的“围墙教育哲学”。
提倡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根据儿童个人需要进行教育。
主张把儿童从传统的重视机械学习、死记硬背及教科书中解放出来,认为直接经验所引起的兴趣是刺激学习的最佳形式。
因此,幼儿教育要让幼儿成为教育的主体,注重幼儿活动的参与性,让儿童自己看、自己听、自己体验、自己思考和表达,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成为发展的主体。
幼儿园在教育方法上要特别重视幼儿对知识的运用,运用过程是掌握知识和检验知识获得的途径。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幼儿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协调好完成教育目标与幼儿兴趣、体验的关系,平衡教师教育指导与幼儿自由发展的关系。
注重培养幼儿的独立性与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幼儿在教师的参与协助下主动、富有个性地自我活动。
我国幼儿园的教育改革,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创设能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学习的环境,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要尊重幼儿的人格,关注幼儿的个性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只有让学生主动、充分发展,人才会具有多样性。
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双脚、空间、时间和内心,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要让幼儿学会生活,学会主动学习和主动探究。
要让幼儿勤于动手,引导幼儿在实践中学,在体验中学,在探究中学,让大脑、感官和幼儿内心发展的力量结合起来产生最佳的教育效果。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作为世界著名教育思想体系之一,作为美国“进步教育”的代表,虽然具有其时代局限性和民族局限性,但他教育思想的价值,对我国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教育都会产生着积极而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对于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的幼儿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