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威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

合集下载

美国哲学家:约翰·杜威人物简介

美国哲学家:约翰·杜威人物简介
• 推动了全球哲学的发展
《经验与自然》
强调了经验的重要性
对美国哲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 认为所有知识都来源于经验
• 为美国哲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 反对形而上学,主张哲学应该关注实际问题
• 推动了美国哲学的发展
05
约翰·杜推动了美国教育的进步
对全球实用主义哲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 为当代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谢谢观看
T H A N K Y O U F O R W AT C H I N G
Docs
约翰·杜威:美国哲学家人物简介
DOCS SMART CREATE
CREATE TOGETHER
DOCS
01
约翰·杜威的生平与背景
约翰·杜威的出生与成长
1859年出生于美国纽约州
• 父亲是一位成功的商人,母亲是一位家庭主妇
• 在家庭中接受了严格的教育和宗教熏陶 -年轻时在芝加哥大学学习
• 受到了当时芝加哥大学哲学教授托马斯·亨利的启蒙教育
• 认为哲学应该关注人类生活和社会实践
• 反对形而上学,主张哲学应该关注实际问题
• 强调教育和社会改革的重要性,认为教育是改造社会的
途径
教育哲学与民主教育
教育哲学观点
• 认为教育是培养个性、发展才能的过程
• 强调教育应该关注社会需求,培养有实际能力的人才
民主教育观点
• 认为教育应该平等、自由、民主
参与了美国社会和政治活动
• 支持妇女选举权、劳工权益等社会改革运动
• 对美国政治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
与家人共度时光
• 与妻子艾米丽共同度过了幸福的家庭生活
• 培养了五个孩子,其中三个成为了著名的学者和作家

杜威生平简介

杜威生平简介
约翰·杜威 (John Dewey)
杜威1859年10月20日出生于 美国,是美国早期机能主义心理 学的重要代表,著名的实用主义 哲学家、教育家和心理学家。 他于1879年毕业于佛蒙特大 学,后进霍普金斯大学研究院研 究师从皮尔士,1884年获博士学 位,此后相继在密执安大学、芝 加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任教。 代表作品《哲学之改造》、 《民主主义与教育》。
杜威的大学教授生涯
• 1884年获霍普金斯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同年任教于密执安 大学。 • 1889年在明尼苏达大学教授哲学。 • 1890-1894年在美国密歇根大学任教。 • 1894-1904年在芝加哥大学任哲学系、心理学系和教育系 主任 • 1902-1904年兼任芝加哥大学教育学院院长 • 1904-1930年,他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兼任教授教 职
杜威来到中国
• 1919年4月30日杜威携妻子到达上海。 • 把民主与科学的思想直接播种在中国。 • 延长假期,在中国讲学两年多。
感谢您的关注!
杜威的教育实验Biblioteka 动• 1896年他创立一所实验中学作为他教育理论的实验基地, 并任该校校长。 • 1894年,杜威跟他妻子创立了实验小学,后因归并的问题, 遂辞职离去。
杜威的著作
• 《民主主义与教育》、《自由与文化》、《我的教育信 条》、《教育哲学》、《明日之学校》、《儿童与教材》、 《追求确定性》(TheQuestforCertainty,1929)、《心理 学》、《批判的理论学理论》、《学校与社会》、《经验 和自然》、《经验和教育》、《自由和文化》、《人类的 问题》。 • 其中最重要的是1916年出版《民主主义与教育》和1938 年出版的《经验与教育》。
大学阶段的杜威
• 第二阶段:大学毕业后杜威进入霍普金斯大学攻读研究生。 杜威在这里受到了更浓厚的学术气氛的熏陶,接触了更多 的具有激励作用的人,参加了更广泛的学术活动和研究, 从而更加坚定了研究哲学的志向。

杜威的教育思想

杜威的教育思想

杜威的教育思想约翰·杜威(John Dewey,1859—1952)是现代著名的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理论家和心理学家。

《新大英百科全书》(1979年版)在介绍杜威时说,他是“20世纪上半期美国教育改革中所谓进步运动的卓越思想家”。

1930年,巴黎大学在授予杜威荣誉博士学位时,称他是“美国精神的最深刻、最完全的表现”(转引自《新大英百科全书》第5卷,1979年版,第680页)。

杜威的教育思想曾经在全世界广泛传播,有人说,“杜威的教育学说,不仅塑造了现代的美国教育,且影响了全世界”。

可以认为,杜威是现代西方教育史上最有影响的代表人物。

一、杜威的生平和著作1859年10月20日,杜威生于美国佛蒙特州柏林顿市(Burlington,Vermont)附近的一个村庄里,父亲是个零售商。

1875年杜威中学毕业后入佛蒙特大学读书,成为杜威家庭的第一代大学生。

杜威于1879年大学毕业后曾在宾夕法尼亚州南方石油城中学任教,1881年转入佛蒙特州一个乡村学校当教师,同时在佛蒙特大学跟托里(H.A.P.Torrey)教授学习哲学史。

1882年,杜威到新建的霍普金斯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并兼教该校哲学史课。

1884年杜威获得博士学位后,历任密执安大学哲学讲师和助理教授(1884—1888)、明尼苏达大学哲学教授(1888—1889)、密执安大学哲学系主任(1889—1894)等。

杜威从事教育活动和著作,主要是1894年到芝加哥大学担任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系主任以后开始的。

1896年,他创设了芝加哥实验学校(通常称“杜威学校”),作为他的哲学和教育理论的“实验室”。

该校只存在8年。

后来,杜威因为在学校管理和资金使用问题上与当时的芝加哥大学校长意见不合而辞职,遂于1904年去哥伦比亚大学任哲学教授,退休后又任该校荣誉(退休)教授。

据杜威自己回忆,芝加哥的十年对于他的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关键的时期。

芝加哥实验学校的经验成为杜威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来源。

杜威简介

杜威简介

杜威简介约翰·杜威(John Dewey,1859—1952),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实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之一,功能心理学的先驱,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代表。

出生在佛蒙特州柏林顿市附近的农村,祖先三代都是佛蒙特州的农民。

柏林顿市人口近一万五千人,其中约半数为本地人,半数来自爱尔兰和魁北克。

本地出生的人包括在佛蒙特州或新英格兰其他地方居住很久的盎格鲁撒克逊中产阶级新教徒家庭的后裔。

杜威就是在这样一个群体的传统中成长起来的。

他的主要教育著作有:《我的教育信条》(1897)、《学校和社会》(1899)、《儿童与课程》(1902)、《民主主义与教育》(1916)、《明日之学校》(1915)、《经验与教育》(1938)和《人的问题》(1946)等。

思想背景19世纪当时流行的是殖民时期筵席下来的旧教育,再加上19世纪后期从德国传入的赫尔巴特教学方法逐渐刻板化,使得当时的学校陈陈相因,缺乏生气。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1859--1952)是当时传统教育的改造者,是新教育的拓荒者,他提倡从儿童的天性出发,促进儿童的个性发展。

思想内容(一)教育即“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教育能传递人类积累的经验,丰富人类经验的内容,增强经验指导生活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从而把社会生活维系起来和发展起来。

广义地讲,个人在社会生活中与人接触、相互影响、逐步扩大和改进经验,养成道德品质和习得知识技能,就是教育。

由于改造经验必须紧密地和生活结为一体,而且改造经验能够促使个人成长,杜威便总结说“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为“经验改造”。

(二)教育无目的论在杜威的心中,在不民主、不平等的社会中,教育只是外力强加于受教育者的目的的。

在民主的社会中就不同了,应当奉行无目的论。

实则,在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日益激化的年代,杜威很强调教育在改进社会方面的效用,杜威教育目的论的资产阶级性是显而易见的。

(三)“学校即社会”杜威认为人们在社会中参加真实的生活,才是身心成长和改造经验的正当途径。

美国教育学家杜威

美国教育学家杜威

01 PART ONE 生平简介
1896年,他创办了“芝加哥大学附属实验学校”作为他教育理 论的实验基地,他的太太任该校校长。 杜威反对传统的灌输和 机械训练的教育方法,主张从实践中学习,提出“教育即生活, 学校即社会”的口号。 其教育理论强调个人的发展、对外界事 物的理解以及通过实验获得知识,影响很大。后来,杜威跟他 妻子还创办了芝加哥大学的附属实验小学,但因归并的问题与 芝加哥大学校长产生分歧,遂辞职离去。 1904年,他前往哥伦 比亚大学任教。 1904-1930年,他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兼任教授教职, 直至退休。退休后仍笔耕不辍。直到93岁(1952年)在美国纽约 去世。
02
教育思想 PART TWO
02 PART TWO 教育思想
教育乃是社会生活延续的工具。——杜威
社会的改造要依靠教育的改造。——杜威
教育必须从心理学上探索儿童的能量、兴趣和习惯开始。它的每个方面, 都必须参照这些考虑加以掌握。——杜威
我们能有意地利用教育,使青年从正路开始,由此排除显著的社会恶习, 我们可以利用教育作为实现人类更好希望的工具。——杜威
02 PART TWO 教育思想
教学理论
1. 从做中学
在批判传统学校教育的基础上,杜威提出了"从做中学"这个基本原则。由于人们最初的知识 和最牢固地保持的知识,是关于怎样做(how to do)的知识。因此,教学过程应该就是"做"的 过程。在他看来,如果儿童没有"做"的机会,那必然会阻碍儿童的自然发展。儿童生来就有 一种要做事和要工作的愿望,对活动具有强烈的兴趣,对此要给予特别的重视。
PART ONE
01 PART ONE 生平简介
杜威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实用主义教育的创始人。 实用主义教育学对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学派的教育理念 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提出了“儿童中心”、“经验中心”和“活 动中心”。杜威的教育理念在当时美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杜威的教育思想及对教育的影响

杜威的教育思想及对教育的影响

杜威的教育思想及对教育的影响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杜威的教育思想及对中国教育的影响一、引言杜威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是现代西方教育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杜威教育思想不仅在美国享有权威,而且对世界各国的教育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杜威的教育思想不是完美的,有其合理的一面和谬误的一面。

但是,世界各国都认识到,他们国家在教育思想和教育实际方面受到了杜威的影响。

二、杜威的教育思想杜威主张“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教学理论的核心思想:从做中学;以儿童为中心。

重视教育与生活、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强调教育的实用性、生活性,反对传统教育的形式主义、机械主义,杜威教育思想的突出特点是:以学生特别是以儿童的心理特征和本能为出发点,以使他们将来能够顺利融入社会从而成为合格公民为目的,教育不过是由此出发点而达到此目的的桥梁或渡船。

他说:“成人社会是教育的目的,儿童是教育的起点,学校是二者之间一条过渡的桥。

教育的目的,是要儿童走过这座桥到成人社会里去做一个有用的分子。

”杜威的“从做中学”的观点,实际上也就是“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

在一定程度上,它强调了实践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知识本来源自实践,而能力的培养更离不开实践锻炼。

对于缺少对自然和社会生活的实践经验的儿童来说,纯粹的理论知识是神秘而抽象的。

如果只采取课堂灌输的教法和死记硬背的学法,很难达到教育的真正目的。

有效的教学方法应是还原抽象理论知识于实践,使学生在亲身“做”的过程中具体生动地理解、掌握和创新知识。

他指出,这种教学只是从外面对儿童进行灌输,所用教材与教法与儿童本身的需要没有联系。

他批评这种教学是“三中心”教学,即仅仅以学习前人知识、课堂系统讲授和教师主导作用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而唯独不考虑真正的中心——“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

他提出:“教育最根本的基础在于儿童的活动力。

外国教育史讲义14——杜威的教育思想

外国教育史讲义14——杜威的教育思想

外国教育史课程讲义14——杜威的教育思想第—节生平与教育活动杜威(John Dewey,1859~1952)是美国著名的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

他出生于佛蒙特州柏林顿市郊的一个杂货商人家庭。

1875年中学毕业,进入佛蒙特大学学习哲学。

1879年得学士学位。

随后,在南方石油城中学任教两年。

1881年回到柏林顿是附近的一所乡村学校任教,同时在佛蒙特大学研究哲学史。

1882年进霍布金斯大学攻读学位,兼授该校的哲学史课。

1884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到密执安大学任哲学讲师。

1888~1889年,为明尼苏达大学哲学教授。

1889--~1894年,担任密执安大学哲学系主任。

在此期间,杜威参加了该校组织的对中学教学质量的调查,发现了普通教育的种种弊端,从而引起了对教育研究的兴趣。

他设想从探讨初等学校教学计划入手,把教育学、心理学和哲学的研究结合起来。

1894年,他带着这个计划去芝加哥大学就任哲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系主任,筹建实验学校o 1896年,“芝加哥大学实验学校”(通称“杜威学校”)开学。

学生16人,教师3人,实行分组分阶段教学。

1903年停办时有学生140人(4---14岁),教师和讲师23人,助教(大学研究生)10人。

它是芝加哥大学的附属单位,由哲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系管理。

教学实验工作由杜威设计、主持,是他的哲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理论的“实验室”。

同时,他在大学开设了教育,fi,t~l学、教育哲学、教育方法论、教育理论的发展等课程。

还发表《我的教育信条》(1897年)、《学校与社会》(1899年)、《儿童与课程》(1902年)等重要著作。

1904~1930年,杜威转任哥伦比亚大学哲学教授,并在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讲授教育哲学。

在这期间,他的主要著作有:《伦理论》(1908年,与塔夫茨合著)、《教育上的道德原理》(1909年)、《我们怎样思维》(1910年)、《教育上的兴趣与努力》(1913年)、《明日之学校》(1915年,与女儿伊夫林杜威合著)、《民主主义与教育》(1916年)、《人性与行为》(1922年)、《经验与自然》(1925年)、《确定性的追求》(1929年)。

杜威生平简介

杜威生平简介

杜威所处的时代背景 • 第二次工业革命 • 美国经济总量位列世界首位 • 工人承受残酷的剥削 • 阶级矛盾尖锐 • 新的时代观念开始孕育
童年阶段的杜威 • 杜威的母亲对他灌输上帝和耶稣的信仰 • 酷爱读书 • 从事简单的工农业劳动 • 在母亲的要求下能吃苦耐劳
大学阶段的杜威
• 第一阶段:15岁进入佛蒙特大学学习,对哲学产生了兴 趣,并开始确立了研究哲学的志向,师从托里 (H.A.P.Tor-rey)教授,以哲学为传统的佛蒙特大学给 他提供了很好的学习环境,这也是他走上学术研究道路 的起点,但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起点
杜威来到中国
• 1919年4月30日杜威携妻子到达上海。 • 把民主与科学的思想直接播种在中国。 • 延长假期,在中国讲学两年多。
感谢您的关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杜威的大学教授生涯
• 1884年获霍普金斯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同年任教于密执安 大学。 • 1889年在明尼苏达大学教授哲学。 • 1890-1894年在美国密歇根大学任教。 • 1894-1904年在芝加哥大学任哲学系、心理学系和教育系 主任 • 1902-1904年兼任芝加哥大学教育学院院长 • 1904-1930年,他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兼任教授教 职
大学阶段的杜威
• 第二阶段:大学毕业后杜威进入霍普金斯大学攻读研究生。 杜威在这里受到了更浓厚的学术气氛的熏陶,接触了更多 的具有激励作用的人,参加了更广泛的学术活动和研究, 从而更加坚定了研究哲学的志向。
• 在读研究生期间,莫里斯(G.S.Morris)教授,对杜威 的成长影响和帮助最大,使他对黑格尔哲学产生了极大的 兴趣。杜威本人后来也这样说:“与黑格尔的结识在他自 己的思想中留下了一种不可磨灭的痕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做好“八类群体”工作
在本学期重点排查、安排好八类群体,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不让一个孩子因为家庭等原因学习受到影响。

其中,任务最艰巨的就是转化后进生工作。

因此,结合后进生的心理特点,对其转化,具体做法有:
(一)注意观察,“发现”后进生
在日常工作中注意观察,及时发现学生的“第一次”违纪,及时给予教育和适当的处理,使其能下决心立刻改正,以求事半功倍。

这一阶段,绝不可对学生“宽宏大量”。

一而再,再而三的原谅,形成习惯之后的批评教育就显得疲软无力,事倍功半,不利于我们的工作。

当然,首次违纪的处理亦不宜过重,超过学生的承受能力,会产生逆反心理或使学生背上过于沉重的包袱,不利于学生的成才。

(二)科学搭配,“帮助”后进生
学生对学校领导、老师向来有种崇拜、权威的心理,他们的直接参与,经常过问,会给学生“倍受关注”的感觉,从而乐于在教师的“关注”下进步。

学生干部作为学生中较为优秀的一个群体,平时与同学们在一起,接触后进生的机会较多,对他们有较多的了解,同时,作为“同学”,他们有较多的“共同语言”,其观点、看法往往更容易被后进生所理解和接受。

当然,人员的配置绝不是随意的安排,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科学的搭配。

具体的工作应在有关人员的共同分析、讨论后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这样可群策群力,利用集体的智慧,集体的力量,避免了班主任一人力不从心,孤掌难鸣。

加强老师、学生干部的有机结合,形成合力,从而提高转化效率。

(三)倾注爱心,“感化”后进生
对于后进生,最忌讳的莫过于“放弃”和“歧视”。

后进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我们必须用爱心精心呵护。

许多后进生恰恰是缺乏“爱”的产物,因此,在他们身上倾注满腔关爱之情,无异于“久旱逢甘雨”,所起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在给学生以思想,学习上的关心和教育的同时,在生活上多多过问,这样做,一方面让学生感觉到学校生活的温暖,另一方面让他们觉得老师并不因其后进而置之不理,照顾了自尊心。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身体心理素质得到全面和谐地发展,个性特长得到充分的培育。

这是一项长期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改革。

学校教育是我国主要的教学形式,班级授课制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形式。

因此,作为"班集体灵魂"的班主任应该充分认识到自己所承担的历史重任,那么,如何开展小学班主任工作就至关重要。

下面我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亲近学生,研究学生;展现自我,树立威望。

"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他,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孩子。

"班主任要善于接近孩子,体贴和关心学生,和他们进行亲密的思想交流,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亲近和"爱"。

了解班风、学风,了解全班主
要的优缺点并分析其原因所在,了解家长普遍的文化层次,找到亟待纠正的弱点;二要研究学生的个性特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爱好等),了解个人的生活环境,掌握哪些是积极分子,哪些是特别需
要注意的学生等等。

在亲近与研究学生的过程中,班主任要努力展现自身广博的文化与高尚的道德情操,使学生对你"既亲近又崇拜",既认定你是值得信赖的老师,又把你当作好朋友,树立起班主任崇高的威望。

那么,你
的教育可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干部队伍的组建和培养。

一个班的集体面貌如何,很大程度上是由小干部决定的。

小干部对班集体有着"以点带面"和"以面带面"的作用,我称他们是"班主任的左右手。

"所以唯有慎重地选拔和培养干部队伍,班主任工作才能逐
渐从繁重走向简单与轻松。

当选的干部应具有较强的号召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干部队伍的组建不能仅仅作为一种形式存在,班主任必须精心培养:其一,要大力表扬干部优点,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帮助小干部树立威信;其二,在鼓励干部大胆工作,指点他们工作方法的同时,要更严格要求干部个人在知识、能力上取得更大进步,在纪律上以身作则,力求从各方面给全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亦即"以点带面";其三,培养干部团结协作的精神,要能够通过干部这个小集体建立正确、健全的舆论,带动整个班集体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形成集体的组织性、纪律性和进
取心,亦即"以面带面"。

三、激发学生竞争意识。

竞争是一股巨大的、潜在的、其它任何外力都不可能达到或代替的动力。

班主任应在班内掀起激烈的、持久的竞争活动。

必须强调,这是“互助”、“友好”的竞争而不是“敌视”和“保守”的竞争,其目的是为了取得共同的、更大的进步。

1、激发与外班学生的竞争意识:从集体活动的表现、班级荣誉的争取、留给老师的印象以及个人获将情况等等多个方面激发全班由整体到个人的与外班的竞争意识。

这也是一种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

2、设立定期评价制度:对学生个人和小组的各种表现定期评价,进行奖励。

使每个学生和小组明确近期优缺点何在,在班上居何位置,从而增强警惕性和进取心,培养学生的自觉性。

3、建立互助组:以互助小组、1+1小组(一一对应的优生帮助差生形式)、小组帮助组员等等多种互助方式促使差生取得更大进步,共同实现个人、小组与集体奋斗的目标。

4、奖励和批评:奖励与批评的方式各种各样,目的都是鼓励先进、指出缺点、激励所有学生争取更大的成绩。

奖励比批评的教育效果更
明显。

总之在今后的具体工作中需要不断探索,不断追求更新。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

不妥之处请批评指出
精细管理,责任到人
二、做到及时鼓励、赏罚分明。

低年级的孩子,年龄较小,喜欢表扬。

作为老师,就要根据他们的需求,
适时表彰他们的行为,树立模范作用。

同时惩罚也必须要“严”,一旦全班
讨论通过的决定,定要坚决执行。

尽管我再三强调,不能乱扔纸团,但总有
学生的桌下存在垃圾现象,我就想了一个办法,让学生来督促。

就是今天如
果你发现了谁吃零食,谁丢纸团,谁的桌下产生垃圾,你报告了老师,找到
证据,那么你的值日工作就由他来代替,就当做是对你的奖励,对他的惩罚。

这样以来学生的积极性很高, 几个星期的坚持,教室卫生确实也改善了很
多。

三、培养值日班长
作为老师,我们不要吝啬多给学生一个“官位”。

哪怕是不沾边的,有
时也会让他们觉得自己的价值。

我们班几乎每个学生都有职位,班干部,语
文组长,数学组长、大组长、小组长、值日生负责人、值日班长,那些调皮
的孩子,可能在学习上逊色,但劳动方面特别热情。

因此,我就让这些孩子
担任值日卫生班长,轮到值日时,由他监督一起扫地,一起关好门窗,一起
检查,一起回家。

如果当日值日工作没有做好,扣分了,那么值日班长就有
责任,带领整组同学,再罚一天。

当然,也有奖励的,学期结束,评出最佳
值日班长,给予适当奖励。

四、班主任的叨唠
作为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的分量是举足轻重的。

你的话语就如同圣旨,
学生言听计从。

如果经常在他们耳边念叨,也会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
惯。

人们常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
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而习惯的养成,更非一日之功。

靠的是天天坚
持、月月坚持、年年坚持之力。

靠的是班主任老师的用心、耐心与恒心。


果每天都针对班级卫生,对学生适当进行教育,坚持下来,班级的卫生自然
就上去了。

以上我只是很粗浅的谈了自己的一些不成熟的观点,我想其他班主任你
们有更多的经验值得我借鉴学习。

作为班主任,我觉得我们的工作繁琐而辛
苦,但有时却有苦无处说,今天借这个平台和大家共勉,希望大家也多提宝
贵意见。

针对班级里面很多同学不爱卫生,乱丢垃圾,见到教室地面上有垃圾不捡的现象。

我采取了以下措施:第一、在班级内部挑选四名有责任心的同学担任卫生监督员,负责检查每个小组的卫生,随时提醒学生不要乱丢垃圾,监督学生把掉在地上的垃圾捡起来。

第二、在班级里开展工作卫生之星评选活动,由卫生监督员提名,每个小组选出三个,共12个候选人,再由全班投票选举参生出6名卫生之星,进行奖励。

第三、班级卫生委员负责包干区的卫生管理工作,随时检查、提醒、汇报。

第四、班主任多与卫生监督员、卫生委员交流,了解班级卫生保洁情况,并引导他们工作。

第五、班主任定期进行小结,反馈卫生工作情况,表扬优秀,查出问题,提出方向。

经过这五项活动,班级卫生越来越好,孩子的卫生意识不断增强,班集体里的保洁工作越来越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