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版)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2015版)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毛泽东
44
我们党曾经制定过的总路线: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 过渡时期总路线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基本路线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2021/6/24
25
怎样评价“告别革命论”?
(3)改良曾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 的奋斗目标和不懈追求; (4)近代中国国情决定只能通过 革命手段来根本性地变革社会。
2021/6/24
26
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矛盾,决定了中 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 成立,是中国民主革命时期。其间,以 1919年“五四运动”为界标,分为前后两 个时期,前80年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后30年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命的一部 产阶级民
分
主革命
2021/6/24
28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时代特征
——理论形成的时代条件
国外的因素是什么? 国内的因素是什么?
2021/6/24
29
1、俄国十月革命
1917年11月6日(俄历10月24日) 阿芙乐尔号巡洋舰
2021/6/24
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 的方向,划分了整个世界 历史的时代,开辟了世界 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 新纪元,标志着人类历史 进入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 义转变的进程。
2021/6/24
传教士正在向孩子们传教
17
文化殖民
2021/6/24
日本在沦陷区 推行奴化教育
18
贻来牟机器磨坊1878
天津
1840年鸦片 战争后
另一方面,帝国
张裕葡萄酒公司1892
洪盛机器碾米厂1863 发昌机器厂 1866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探索奠定 了革命理论形成的基础。
1、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呼唤新的革命理论的诞生
历次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教训告诉我们,旧民主 主义革命的理论和道路,不适应中国革命的实际情 况,无法指导近代中国革命取得胜利。而新民主主 义革命理论是在近代中国革命的实践中应运而生, 它的形成包含了对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教训的深刻 总结。
一 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二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基础
(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认清国情,是认清和解决 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
近代中国,已经沦为一个 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 这是最基本的国情。
1840年鸦片战争前,中 国是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 随着封建社会内部商品经济 的产生和发展,已经孕育着 资本主义的萌芽。
革命的
领导
无产阶级
为什么中国资 产阶级不能担 当领导?
无产阶级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区别新旧民主 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掌握在无产 阶级手中还是资产阶级手中。
由于帝国主义不允许中国民族资 产阶级建立独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而是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殖民地和 半殖民地;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 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它们不愿意也 不能够彻底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势 力;由于中国无产阶级的强大和革 命的彻底性,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成 功的重任,历史地落到了中国无产 阶级及其政党的肩上。无产阶级及 其政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取得胜 利的根本保证。
本章内容的结构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近代中国的国情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和基本纲领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 基本经验
第二章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 和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战 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 民主革命,以及照搬西方资 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都 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任务,都不能为中国找到真 正的出路
呼唤着新的革命理 论的诞生——新民 主主义革命
2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艰辛探索奠定了革命理 论形成的实践基础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在总结 革命斗争实践经验教训的基础 上形成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实 践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 的实践基础和智慧源泉
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前言
在一个东方大国要进行革命,面对的问题: 进行一场什么性质的革命? 谁领导这场革命?革谁的命? 如何进行革命? 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 胜利后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要解决的问题: 举什么旗? 走什么路? 实现什么目标?
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和依据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教学目标
Jiao xue mu biao
01
02
03
知识目标
①新了解和掌握新民主 主义理论的形成、基本 内容及意义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 重大成果。
公车上书
戊戌变法,开始了对中国名族复兴的 索,《公车上书》:万国之势,能变则全, 不变则亡,小变仍亡。
4、资产阶级运动——辛亥革命
中国近代历史表明,不触动旧的社会根基的自强运动,各种名目的 改良主义,旧式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主义革命,照搬西 方政治制度模式的各种方案,都不能完成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和反帝反封建 的历史任务,都不能为中国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提供制度保障。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第一二节

一个半殖民 地半封建性质的 社会,政治、经 济、文化发展表 现出极端的不平 衡。
近代中国 基本国情
近代中国是如何 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的呢?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1842年中英 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
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英法美俄发动了 第二次鸦片战争,掠夺了大量的金银珠宝,还通 过不平等条约割去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 压迫下,中国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 农民,过着饥寒交迫又毫无政治权 利的生活,中国人民经济上的贫困 和政治上的不自由程度,是世界所 少有的。
第六
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由于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划分势 力范围,实行分裂、剥削政策,又由 于小农经济的广泛存在,加之中国地 域广大,造成中国实际上长期不统一, 中国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表现出 极端的不平衡。
旧民主主义革命
1911年(旧历辛亥年)10月10日, 武昌起义爆发,自从阶级革命党人占领 武昌,革命迅猛震动全国。各地纷纷宣 布脱离请政府而独立。革命烈火迅速燃 遍全国,形成近代中国历史上资产阶级 革命。
旧民主主义革命
伟大的民主革命 先行者孙中山
旧民主主义革命
辛亥革命的胜 利果实被袁世凯 篡夺,图为袁世 凯宣誓就任中华 民国总统
总 路 线
46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中国革命和 中国共产党》
1939年,第一次提出新民主主义 革命的科学概念和总路线的基本 内容。
《在晋绥干 部会议上的 讲话》
1948年,完整地表述了总路线的内 容,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 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 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2015版毛概2.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1)

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联系
• 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都是由中 国共产党领导的;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和基本纲领
毛泽东手迹稿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人民大 众的
反对帝 国主义
无产阶级 领导的
反对封 建主义
反对官僚 资本主义
“谁是我们的敌人? 谁是我们的友?这 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中国过去一切革命 成效甚少的原因, 就在于没有团结真 正的朋友,去攻击 真正的敌人。”
八路军出征抗日誓师大会
无产阶级政党实现领导权的两个条件
二是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 同时给同盟者以物质利益。
1936年7月22日, 中共中央发布关于 土地政策的指示, 调整对地主的土地 政策。
A、无产阶级的领导实质上就是共产党的领导
①中国共产党是由无产阶级中最先进、 最坚决的部分所组成,是无产阶级的 先进部队。 ②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自 己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 ③中国共产党制定了符合中国实际的民 主革命阶段的革命纲领。 ④中国共产党通过政治领导、组织领导 和思想领导,发挥对工人阶级和人民 群众的率领、引导和组织作用。
官僚资本主义腐朽性的表现
官僚资本垄断了旧 中国的经济命脉
航空垄断100% 买办性 封建性 钢铁垄断 90% 垄断性
煤炭垄断33%
电力垄断67%
为帝国主义服务
家长制的管理方式 超经济的剥削掠夺
垄断性的表现:
1、四大家族控制了“四行二局” (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央信托 局、邮政储金汇业局) 2、积聚的财富在100亿至200亿美元之间,占全国资本总额的 70%,仅孔氏家族就占有10多亿。 3、滥发纸币:1946年为4万亿;1947年为33万亿; 1948年663万亿。
最新()第二章-中国革命实践经验——三大法宝ppt课件

1937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37至 1945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1945至 1949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 1949至 设时期的统一战线 1978
目标
影响
中共
国际
打倒列强除 极大地提高了知名 推翻了北洋军阀
军阀
度
统治
打土豪 分田地
扩大了在工农阶层 部分地区实现土
的影响力
改
消灭日本侵 军事实力飙升至百 国共实力开始逆
第一,党有一个良好的思 想基础,中国共产党从一 开始就是按列宁的建党原则
建立的。
第二,党的建设有一个好的 阶级基础。
第三,毛泽东同志的完整的 建党学说,为中国共产党 建设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
Page 16
LOGO
中国共产党建设的特殊困难:
第一,小资产阶级 思想的影响比较严重。
第二,党的理论准备不足。
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 正确处理民族问题
全面贯彻党的宗教政策 正确处理宗教问题
Page 9
反分裂 反渗透
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 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离不开
宗教信仰自由 政治上团结合作,信仰上 相互尊重 抵御境外敌对势力利用宗 教对我国进行政治渗透
LOGO
二、武装斗争
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 “在中国离开了武装斗争,就没有无产阶级的地位,就没
三、党的建设
关于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毛泽东认为,党的建设必须密切 联系党的政治路线。党的纲领和政治路线决定着党的行动 的总方向,决定着党的建设。要把党建设成为工人阶级的 先锋队,实现党的领导作用,就必须有一条马克思主义的 革命路线。
Page 15
LOGO
中国共产党的建设 中国共产党建设的有利条件:
第二章_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教案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教学目的:本章主要通过阐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和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基本内容及其意义,认识这一理论是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结晶,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指南,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
教学重点和难点:1.近代中国国情和两大历史任务的关联2.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3.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教学学时:2学时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毛泽东指出:“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
”认清国情也是认清和破解一切革命问题的逻辑起点。
中国共产党要在中国这样一个落后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东方大国领导革命并取得革命胜利,就必须认清中国的国情,了解中国的历史特点。
在此,分为两个问题介绍如下。
(一)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这是当时中国社会的最基本国情,其是如何由独立的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近代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化的过程是随着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先后迫使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而逐步形成的。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指出:“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在一方面促使中国封建社会解体,促使中国发生了资本主义因素,把一个封建社会变成了一个半封建社会。
但是,另一方面,它们又残酷地统治了中国,把一个独立的中国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国家。
”毛泽东的话深刻地说明了中国是如何由独立封建国家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
帝国主义通过政治的、经济的和文化的手段,使中国在很大程度上半殖民地化。
帝国主义列强通过武装入侵和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在中国强行割占、租用土地划分势力范围驻扎军队,干涉行政司法,攫取了多种特权。
同时,帝国主义列强通过培植买办实力,将地主阶级作为统治中国的支柱和工具,实现所谓“以华制华”政策,使中国丧失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
毛概第二章第二节

教案首页课题:第二章第二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课型:新授课教学目的、要求: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者与前途以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经济文化纲领,理解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的不同。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影像观看、自学文本内容、教师讲授等多种方式详略结合有重点地学习本课内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本课以后,学生能够明白和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对于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掌握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教学难点:理解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不同之处授课方法:讲授法、归纳法教材及教学参考用书:毛概(2015年修订版)教具(含多媒体教学设备): PPT教学主要过程教案纸第 1 页第2页第3页第五,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前途是社会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A.性质不同:新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属于无产阶级性质的革命。
B.对象不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社会主义革命的主要对象是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
C.任务不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实现民族独立解放和人民民主自由;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是消灭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和改造小生产者的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
D.目的不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的是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即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
而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二、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提出并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论联合政府》(1945年)明确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纲领。
(一)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二)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旧民主主义革命按其社会性 质而言是相同的,都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
64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①革命的领导不同 ②指导思想不同 ③革命的前途不同 ④与世界革命的关 系不同
65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 ——社会主义
66
第一步
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 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实现国家独 立、民族解放和人民民主,属于 新民主主义革命。
31
旧民主主义革命
以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为代表 的清朝统治阶级中的实力派人物则倡导 “洋务运动”,直接引进西方的近代生 产力,以实现“自强”和“求富”。
32
旧民主主义革命
农民阶级掀起声势 浩大的“太平天国革 命‘,试图用革命这 种激烈的斗争方式挽 救民主危机。
33
旧民主主义革命
康有为
梁启超
资产阶级改良 派发起一场旨在效 法西方制度,自上 而下的和平改良的 维新运动。
日军正在刺杀无辜的中国青年
22
中国封建主义是帝国主义统 治中国的基础
袁世凯批准的 “二十一条”文 书。
“二十一条”签约现场
23
主要矛盾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蒋介石军队屠杀革命党人
蒋 介 石
24
近代中华民族两大历史任务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5
2.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 定了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是推翻帝国主 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 决定了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67
第一步
开国大典时的天安门广场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68
第二步
在此基础上继续向前发展,进行 社会主义革命,使中国逐步过渡到社 会主义社会。
69
第二步
上海人民庆祝社会 主义改造的胜利
6
1894至1895年 中日甲午战争
《马关条约》加 深了中国半殖民地
化的程度。
7
《辛丑条约》标志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8
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 共产党》一文中,概括了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的六个主要特点:
9
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 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 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 力量。
52
官僚资本主义为什么也 成为中国革命的对象呢?
他们通过币制改革、发行公债等手段,掠夺 了人民大量财富。四大家族积聚的财富在100亿 至200亿美元之间,官僚资本占全国资本总额的 70%。国家财富落到以四大家族为首的少数人 手里,造成中国民穷财尽,官僚资本和官僚资产 阶级成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严重障碍,所以,没 收官僚资本,消灭官僚资产阶级是中国新民主主 义革命的一项重要任务。
慈 禧 袁世凯 蒋介石
51
官僚资本主义为什么也 成为中国革命的对象呢?
以蒋、宋、孔、陈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大资 产阶级依靠反动政权积聚起巨额的垄断资本, 这就是官僚资本。掌握官僚资本的阶级就是 官僚资产阶级。四大家族控制了以四行二局( 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民 银行、中央信托局、邮政储金汇业局)为中心 的全国金融,享有种种金融特权。
35
旧民主主义革命
1911年(旧历辛亥年)10月10日, 武昌起义爆发,自从阶级革命党人占领 武昌,革命迅猛震动全国。各地纷纷宣 布脱离清政府而独立。革命烈火迅速燃 遍全国,形成近代中国历史上资产阶级 革命。
36
旧民主主义革命
辛亥革命的胜 利果实被袁世 凯篡夺,图为 袁世凯宣誓就 任中华民国总 统
第 二 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1
共讲三个专题
一、新民主主义 革命理论形成的 依据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 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内容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2
中国近现代史的历史分期
旧民主主义 革命时期
新民主主义 过渡时期 革命时期
1919 1840
1956
社会主义 建设时期
中国近代史
半殖地半封建社会
62
无产阶级领导权的实现途径: 一是必须建立一支强大的革命武装,这是实现 领导权的坚强支柱; 二是必须加强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这是实现 领导权的根本保证; 三是必须实行独立自主原则,对资产阶级实行 既联合又斗争的方针,这是实现领导权的 基本策略。 四是必须建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泛的统一 战线,这是实现领导权的关键。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 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 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它的发展很 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它的大部分与外国资 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 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一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 和间接统治之下,加上中国地域广大,以及在 地方性的农业经济的基础上形成的地方割据势 力的存在,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 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后来,帝国主义国家还 分别支持不同的政治势力以分裂中国,使中国 处于不统一状态。
第六,在资本一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后 来还加上官僚资本主义),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 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至大批地破产,过着饥寒交 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长江洪水暴发后的灾民 逃难的灾民
16
由此可见,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基本国情的突出表现就是:外无民族 独立,内无人民民主,社会生产力水平低 下,人民贫困,国力衰微,经济文化极端 落后且发展极不平衡,中国人民遭受的是 双重的剥削和压迫。
民主革命
19
最主要的矛盾
帝 国 主 义 和 中 华 民 族 的 矛 盾
20
以杀人为乐的日军军官。
最主要的矛盾
和中帝 祸害 华 国 的民主 总族义 根一的 源切侵 ︒灾略 难是
俄军正在砍杀中国老百姓。
21
最主要的矛盾
1937 年 12月,日本东京《日日新 闻》报道了日军“片桐部队”的 两名军官在南京紫金山一带进行 杀人比赛的消息。
40
抗日战争胜利后,党和毛泽东总 结中国革命尤其是解放战争以来新 的经验,完整地表述了新民主主义 革命的总路线,提出了从新民主主 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思想。
41
新中国成立前夕, 毛泽东系统论述了 人民民主专政的思 想,指出人民民主 专政是中国革命的 主要经验和主要纲 领,为新中国的成 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53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无产阶级 农民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 城市小资产阶级
54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无产阶级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最基本的动力
安源路矿工人
55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农民阶级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
翻身农民积极支前
翻身农民踊跃参军
56
在闭塞的农村,妇女们积极参加抗日武装组织
57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34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旧民主主义革命
孙中山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1905年,孙中 山在日本东京组建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中国同盟会。不久,在《民报〈发刊词〉》中, 孙中山把他的革命主张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 三民主义,集中反映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要 求,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广大人民群众要求民族独立、 民主权利、民生富裕的愿望,成为资产阶级革命派战 斗的口号和团结的旗帜,有利地推动了近代中国民主 革命的发展。
城市小资产阶级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
58
“一二.九”运动中北大学生在演讲
59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是革命力量之一
1 946年,民盟主席张澜拒绝参加伪国大
60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
61
中国无产阶级的特殊优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深受三重压迫,革命性极强。 第二,高度集中,易于形成强大的政治力量。 第三,与农民有天然的联系,便于结成工农联 盟。
26
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 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 革命,从原来的旧的世界 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转 变为新的资产阶级民主主 义革命开辟了世界无产阶 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纪元, 标志着人类历史开始了由 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 的进程。
27
1919年五四运动之 后,中国无产阶级 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1949
中国现代史
社会主义社会
今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依据
(一)
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4
1.近代中国国情
认清中国的 国情,乃是认 清和解决一切 革命问题的基 本的根据。 一个半殖民地 半封建性质的社 会,政治、经济、 文化发展表现出 极端的不平衡。
1
近代中国 基本国情
5
中英《南京条约》是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 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7
1、对象
新民主主义 革命总路线
2、动力
3、领导
4、性质和前途
48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 本主义。帝国主义是中国人民第一个和最凶恶的敌人。 八 国 联 军 侵 略 中 国
49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日 军 进 攻 长 沙
50
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是帝国主义统治中 国的主要支柱,是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对象。
37
旧民主主义革命
1
农民阶级不代 表先进的生产方 式,而是落后的 小生产者,因此 单纯的农民战争 是不可能完成反 帝反封建的革命 任务。
2
戊戌变法失败 的事实告诉我们, 要实现民族独立和 国家富强,不推翻 封建专制制度,仅 仅靠统治者自上而 下的改良,是不可 能的,改良主义道 路走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