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小论文

昆虫小论文
昆虫小论文

关于昆虫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关于昆虫的简单知识,是对如何辨别昆虫,昆虫的简单分类以及昆虫构造的简单解释,希望能在以后见到一种昆虫时可以认识。

关键词:昆虫;分类;构造

一.前言

昆虫是地球上最为繁盛的生物类群,已知的有110多万种,约占动物种类总数的85%。昆虫隶属于动物界、节肢动物门,具有节肢动物的一般特征:体躯由一系列体节组成,整个体躯被有含几丁质的外骨骼,有些体节上具有成对的分节附肢;体腔即为血腔,心脏位于消化道的背面,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前端的脑,以及位于消化道腹面、由一系列成对神经节组成的腹神经索。

二.正文

(一).定义:昆虫是在成虫期具有下列特征的一类节肢动物:体躯由若干环节组成,

这些环节集合成头、胸、腹3个体段;头部具口器和触角,通常有复眼和单眼,主取食和感觉;胸部由前、中、后3个体节组成,每个体节具有一对足,中、后胸各具有一对翅,主运动和支撑;腹部一般由9到11个体节组成,包含生殖系统和大部分内脏,无行走用附肢,末端常有外生殖器,主代谢和生殖。昆虫在生长发育中,通常要经历一系列内部及外部形态的变化才能变成性成熟的个体。

(二).分类:昆虫形态分类是根据形态特征的相似性进行的层次性归纳,用于分类

的基本层次与其它生物分类系统一致,包括界、门、纲、目、科、属、种7个主要阶元。

昆虫属动物界、节肢动物门、六足亚纲、昆虫纲,昆虫纲分2亚纲、2部、10总目、30目。具体如下:

昆虫纲:一、半髁亚纲:石蛃目。二、双髁亚纲:1、衣鱼部:衣鱼目;2、有翅部:○1蜉蝣总目:蜉蝣目;○2蜻蜓总目:蜻蜓目;○3襀翅总目:襀翅目、纺足目;○4直翅总目:直翅目、竹节虫目;○5蜚蠊总目:蜚蠊目、螳螂目、螳螂竹节虫目、等翅目、革翅目、蛩蠊目、缺翅目;○6半翅总目:啮虫目、虱目、缨翅目、半翅目;○7鞘翅总目:鞘翅目;○8脉翅总目:广翅目、蛇蛉目、脉翅目;○9膜翅总目:膜翅目;○10长翅总目:毛翅目、鳞翅目、长翅目、蚤目、双翅目、捻翅目。

(三).形态构造:

1.体壁与体色:昆虫体壁兼有高等动物皮肤与骨骼的功能,形成包围整个虫体的外骨骼,

构成虫体的外部股价,并为内部肌肉提供了着生点。

昆虫体色根据成因分色素色、结构色和混合色。色素色是体壁色素化合物形成的颜色,结构色是体壁外长物形成的特殊构造使光线发生折射、反射和干涉产生的色彩,是昆虫最普遍的色彩。体色的生物学意义表现为保护色、警戒色和体色的性二型现象。2.头部:昆虫的头部是又数个体节愈合而成的一个完整的头壳,外观上已无分节痕迹。根据头部纵轴、体躯纵轴的角度和口气着生位置,头部可分为3种:

○1.下口式口器位于头的下部,头的纵轴和体躯纵轴近垂直,为植食性昆虫具有。

○2.前口式口器位于头的前部,头部纵轴和体躯纵轴方向相同,常见于捕食性和钻蛀式昆虫。

○3.后口式口器在头部的下后方伸出,头部纵轴和体躯纵轴呈锐角,见于刺吸式口器的昆虫。

昆虫头部长有触角、眼和口器,但不同种类昆虫各部分形态相去甚远。

(1).触角:除膜翅目、双翅目幼虫触角多退化外,其它昆虫一般均有一对触角,大多数昆虫的触角为鞭状触角,由柄节、梗节、鞭节三部分组成。

触角作为化学通讯的主要感受器官其大小是化学通讯发达程度的外在表现。一些不以化学通讯作为主要联系方式的昆虫,触角退化,如蝉的刚毛状触角;许多峨类雄虫靠触角感受雌虫释放的性信息素产生定向行为,雌雄虫触角往往表现为性二型,雄虫触角较发达。触角形状的变化主要发生的鞭节,由此形成不同的触角类型:丝状、刚毛状、念珠状、锯齿状、栉齿状、羽毛状、球杆状或棍棒状、锤状、鳃叶状、具芒状、环毛状、膝状等。此外,膜翅目小蜂触角的鞭节进一步分化形成环节、索节和棒节。

(2)单眼和复眼:大多数昆虫的活动虫态(成虫、幼虫、若虫)具有单眼和复眼;穴居或栖息于黑暗环境的昆虫,单眼或复眼常退化消失,由表皮细胞行使感光功能。单眼分为背单眼和侧单眼,多数成虫和不完全变态昆虫的若虫具有背单眼,善于飞翔和跳跃的昆虫常有背单眼,而不具飞行能力的昆虫则缺少背单眼;侧单眼是全变态昆虫幼虫的感光器官,单个或成群地位于头部两侧,数量因昆虫种类而不同。

成虫、若虫或稚虫具有复眼,复眼是一对大而突出的器官,位于头部两侧,多为卵圆形,也有圆形或肾形。具柄眼的实蝇,复眼着生于头部柄状突起的末端;双翅目的一些种类,雄虫复眼大,在头部背面相接,称接眼;雌虫复眼较雄虫小且不相接,称离眼。

复眼由多枚小眼组成,不同昆虫复眼的小眼的数目变化很大,多如蜻蜓10000至28000,少如工蚁仅12以下。

(3).口器:口器由头壳和头部附肢演化而成,为适应不同的取食需求,演化出了各种口器类型。

○1.咀嚼式口器蜻蜓目、直翅类、鞘翅目、脉翅目成虫、鳞翅目幼虫、膜翅目成虫

等具有,但口器各部分构造也有所变化。

○2.刺吸式口器为取食动、植物体液的昆虫所具有,包括半翅目、蚤目、虱目及双

翅目等蚊虫等。

○3.虹吸式口器为大多数鳞翅目成虫具有。

○4.嚼吸式口器为不烦你膜翅目蜂类成虫所具有,兼具咀嚼和吮吸的功能。

○5.舔吸式口器为蝇类特有。

○6.锉吸式口器为缨翅目昆虫(蓟马)所具有,用于吸食植物汁液、软体动物体液

或人类血液。

○7.捕吸式口器也称双刺吸式口器,为脉翅目幼虫蚁狮、蚜狮所具有。

(4).颈部:头、胸部之间的狭窄膜质部分,通常褶缩于前胸内壁下面,但有些昆虫如长翅目,颈部很长并暴露在外。

3.胸部:由前胸、中胸、后胸组成,每一胸节着生一对足,分别称为前足、中足、后足,大多数昆虫,中、后胸还分别着生一对翅,称为前翅和后翅,中、后胸节也称为具翅胸节。各胸节的发达程度与所着生的翅和足的发达程度有关。

(1).胸节:有翅昆虫胸部因承受飞行相关肌肉的牵引力,各胸节高度骨化,形成发达的背板、腹板和侧板。

(2).胸足:成虫胸足从几步依次分为基节、转节、腿节、胫节、跗节、前跗节六部分,

各节之间具有1圈关节膜和1至2对关节,单关节突位于背面,双关节突常为前、后向,但转节和腿节间的双突关节常为背、腹向。

胸足的基本功能是行走,但不同昆虫因适应不同环境,结构上发生变化以适应其它功能,形成不同的胸足类型:步行足、跳跃足、捕捉足、开掘足、游泳足、抱握足、携粉足、攀缘足。蜂类等昆虫的前足还有清洁触角用的特别构造,称为净角器。

(3).翅:翅的基本结构包括3缘、3角和4区,靠近肩部的前上角称肩角,外方顶端的角称顶角,后下方的角称臀角,肩角与顶角之间的边缘称前缘,顶角与臀角之间的边缘称外缘,臀角与翅基间的边缘称内缘,翅基的膜质三角形区称腋区,自腋区顶角处向外缘延伸的一条褶称臀褶,臀褶前面的区域为臀前区,后面的部分称臀区,低等慢速飞行的昆虫臀区扩大成扇状,称扇区。

有些昆虫翅退化或消失,如虱目、蚤目;白蚁和蚂蚁等社会性昆虫,非生殖型个体无翅;有些种类雌虫也无翅。昆虫一般有两对翅,但双翅目昆虫和蚧虫雄虫后翅特化为平衡棒。翅质地和被覆物的变化,形成了翅的不同类型,常见的类型有:膜翅、复翅、鞘翅、半鞘翅、鳞翅、毛翅、缨翅。

4.腹部:腹部是昆虫的第3体段,通常由9至11节组成,多少昆虫腹部末端有交配器或产

卵器,其它腹节一般无附肢,腹部内含大部分代谢和生殖器官,是昆虫代谢和生殖的中心。

参考文献

嵇保中、刘曙雯、张凯.2011.昆虫学基础与常见种类识别。北京:科学出版社

趣味昆虫论文

湖南农业大学课程论文 学院: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班级:电子商务2班姓名:学号:2008419202 课程论文题目:昆虫的发声和意义 课程名称:观赏昆虫学 评阅成绩: 评阅意见: 成绩评定教师签名: 日期:年月日

昆虫的发声和意义 学生:张贝茜 (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08级电子商务2班,200841920214) 摘要:昆虫世界是一个非常美丽、有趣、丰富多彩的世界。在整个33目的昆虫种类中,已知能发声的昆虫有16目,不仅是成虫可以发声,有的种类在幼期(包括幼虫、若虫和稚虫)甚至是蛹期也能发出声音。昆虫的发声方式是各式各样的,具体可以归纳为五类,近代科学研究证实,发声是昆虫“信息联系”的有效方式之一,它具有同伴之间求偶、召唤、报警,以及向敌害发出恫吓、攻击等作用,甚至在有些蝉中,还能引起种间的“社会活动”。 关键词:昆虫,发音方式,行为,求偶 昆虫世界是一个非常美丽、有趣、丰富多彩的世界。昆虫的色彩、行为和鸣声构成了自然界非常和谐的音符。例如此时夏季在高枝上整日噪音绝不与耳的蝉,当夜幕降临时,众多的鸣虫,如纺织娘,螽斯,蟋蟀等都纷纷奏出和谐的曲调,献上自创的“夜曲”或者是“情歌”。 在整个33目的昆虫种类中,已知能发声的昆虫有16目,不仅是成虫可以发声,有的种类在幼期(包括幼虫、若虫和稚虫)甚至是蛹期也能发出声音。 但是昆虫是怎么发出声音的呢?昆虫的发声方式是各式各样的,具体可以归纳以下五类: (一) 振动发音:有的昆虫会透过身体某一部位的快速摆动,发出声音,借此传达沟通讯息,如蚊子和果蝇会用翅的快速振动,发出特定频的声音,以吸引性。据国外有资料记载,曾经有一男高音,在唱歌时,因为所发出的声音与雌蚊的振翅频一样,而引一大群的雄蚊围绕。 (二) 摩擦发音:有些昆虫会用身体同部位的特化构造,相互摩擦发出声音,与小提琴用琴弓和琴弦摩擦而产生悦耳声音的原似。如,蟋蟀,螽蟴和蝼蛄是用前翅相互摩擦发出声音,蝗虫则是以后足腿节与前翅摩擦发音。 (三) 敲击发音:有些昆虫会以身体的某一部位敲击如地面等其他物质而发出声音。如红毛窃蠹以木材为食,它们会在木头形成许多隧道。在求偶的期间,雌雄体会用头或大颚碰撞隧道发出声音,以吸引性前交配。其英文俗名为(Deathwatch beetle)即为“报死虫”的意思,是因为这样的声响常於暗夜中房子的内部传出,因此被认为是预告死亡的声音。 (四) 喷气发音:许多昆虫会用喷气发音方式发出声音,如马达加斯加蟑螂(Gromphadorhinaportentosa)在求偶及防御敌人时会发出嘶嘶的声音,就是从腹部气孔用排出空气时发出的声音。 (五) 鸣膜发音:有些昆虫会透过鸣膜发音方式发出声音,如蝉会用发音肌的快速收缩与放松,使鸣膜振动产生声音,再透过腹部的共鸣腔,将声音放大,而发出响声音。雄蝉会发声,具发达的发音构造,且在腹部可以看到明显的音箱盖,雌虫则没有明显的音箱盖,会发声。 昆虫的鸣声悦耳动听,而且唱起来是那样起劲。可是它们为什么要发声呢?它们又是在为谁唱歌呢?要了解其原因,就要从昆虫在自然界的行为说起。近代科学研究证实,发声是昆虫“信息联系”的有效方式之一,它具有同伴之间求偶、召唤、报警,以及向敌害发出恫吓、攻击等作用,甚至在有些蝉中,还能引起种间的“社会活动”。 例如:蝉是在绿树成阴的地方才放声歌唱,当一只雄蝉鸣叫时,便会招唤来知音雌蝉,当雌

《资源昆虫学》教学大纲

GDOU-B-11-213 《资源昆虫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简介: 资源昆虫学是研究如何开发、利用昆虫资源的一门昆虫学分支学科,主要内容涉及食用昆虫、药用昆虫、观赏娱乐昆虫、工业原料昆虫、饲料昆虫。重点讲授各类资源昆虫的经济价值、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繁育技术、保护技术、产品开发技术,以便更好地保护开发、利用资源昆虫,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课程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资源昆虫学是研究如何开发、利用昆虫资源的一门昆虫学分支学科,是植物保护专业的任选课,主要讲授食用、药用、观赏娱乐、工业原料及饲料资源昆虫的经济意义、形态特征、生物学特征、养殖及应用技术,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等方面重点介绍关键特征和与繁育、保护、产品开发密切相关的生物学特性。 二、课程的目的与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资源昆虫的概念、资源昆虫的种类及用途;了解国内 外各类资源昆虫的开发、利用概况,全面了解我国资源昆虫的开发、应用技术;掌握食用、药用、观赏娱乐、工业原料及饲料资源昆虫等的生命活动规律、保护、经济意义及应用;掌握主要资源昆虫的生物学特性、经济意义、养殖及应用方法、技术;拓宽专业知识,增强对社会的适应性,培养学生保护开发、利用昆虫资源以及资源保护意识。 三、面向专业:植物保护 四、先修课程: 昆虫学、昆虫分类学、昆虫生态学、昆虫生理学。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的学习需要形态特征、生物学特征、养殖及应用技术,因此须有昆虫学的基础知识,掌握昆虫的一般形态、分类、生态以及生理学的相关知识,应该具有扎实的昆虫基本知识。 六、教学内容安排、要求、学时分配及作业: 绪论(2学时) 资源昆虫利用概况(C);资源昆虫、昆虫资源与资源昆虫的含义,用途及学习本课 的目的意义(A);资源昆虫的类别及利用简况(食用饲用、药用、传粉、观赏、工业用、 天敌昆虫等)(C);资源昆虫的种类及用途(C);本课程的内容及任务(A)。 第一章食用昆虫(4学时) 第一节概述 人类的食虫历史,食用昆虫学的形成和发展(C);适于开发的昆虫种类(C);昆虫的食用方法、加工和利用(B);食用昆虫的营养素及其评价(B);食用昆虫资源合理利用的原则与方法(A)。 第二节常见食用昆虫(C) 家白蚁Coptotermes formosan Shiraki(C);中华稻蝗Oxya chinens (Thunb)(C);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 (Meyen)(C);亚洲飞蝗Locusta migrator L.(C);大蟋蟀Brachytrupes porlentosus Lichtenstein(C);油葫芦Gryllus testaco Walkes(C);蝈蝈Gampsaocleis gratiosa Br. Wat.(C);黑蚱蝉Cryptotympana atrata (Fabricius);家蚕Bombyx mori L.(A);柞蚕Antheraea pernyi Guerin-Meneville(C);大袋蛾Cryptothelea variegata Snellen(C);褐袋蛾Mahasena colona Sonan(C);玉米螟Ostrinia nubilalis Hubner(C);桃螟Dichocrocis puntiferalis Guenee(C);笋螭Cyrtotrachelus buqueti Guer(C);中华蜜蜂Apis cerana Fabr.(C);意大利蜜蜂A. mellifera lligustica Spin.(A);鼎突多刺蚁Polyrhachis vicina Roger(A);黄猄蚁Oecophylla smaragdina Fabr.(C );丽蝇(五谷虫)Chrysomyia megacephala (Fab.)(C) 第三节主要食用昆虫介绍 豆天蛾、家蝇的形态、养殖和利用(A)。

昆虫与人类 论文

昆 虫 资 源 的 价 值 与 利 用 院系: 班级: 学号: 姓名:

昆虫资源的价值与利用 摘要 本文通过研究历史文献与现代报道,结合现代自然与社会环境对昆虫与人类的关系做了初步的分析,最终得出昆虫分布广、历史悠久、数量大,与人类关系密切,既给人们带来很大麻烦,造成巨大损失,同时又给人类以帮助,带来巨大财富。人类需更好地认识、开发、利用与保护可再生的昆虫资源,为产生、生活服务。 关键词 昆虫资源有益性有害性论述 正文 一、工业用昆虫 昆虫每年为人类生产大量工业原料,如蚕丝、白蜡、五倍子、紫胶、洋红、蜂产品等。 我国是养蚕最早的国家,每年生产大量蚕丝,有家蚕、柞蚕、蓖麻蚕、天蚕;我国生丝出口约占国际生丝贸易额的90%,丝绸占40%。蚕丝用于丝绸工业、医用材料等方面。 白蜡是白蜡虫雄虫的分泌物,具有广泛的用途,可作布匹、纸张、器皿的磨光之用,可作科学模型、药丸的外壳等,金沙江下游云、贵、重庆接壤的高山地区是白蜡虫最适宜生产基地。五倍子是五倍子蚜虫在盐肤木上产生的虫瘿,含大量鞣酚,是制革,染料的重要原料。紫胶是紫胶虫的产物,可作油漆,唱片等用品,产于南方各省区。 洋红是胭脂虫中提取出的染料。蜜蜂分泌的蜂蜡可制化妆品、地蜡、复写纸、蜡笔,蜂蜜、蜂胶、蜂毒、蜂花粉和蜂王浆用于医药工业等。 二、药用昆虫 药用昆虫作为一类传统中药材资源,在我国已有2 000多年历史。据文献记载,我国已知可供药用的昆虫超过300种,常用的40多种,如蚕蛹、蜜蜂、五倍子虫、冬虫夏草、土鳖虫、桑螵蛸、蝉蜕、螳螂、芫青、蝼蛄、蚂蚁等。在199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以昆虫为材料的中成药有26个品种,占全部275种中成药的9.46%。列入《中药志》的昆虫药有

昆虫学论文与心得体会

昆虫学论文与心得体会 昆虫学是一门与大自然息息相关的学科,当然与我们专业密切相关。学校提供了一次与昆虫们的亲密接触的机会,让我们更深入了解它们。下面是管理资源吧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昆虫学实习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阅读。 昆虫学论文与心得体会1时光飞逝,转眼间本学期的昆虫实习已经快要结束了。一切尽在恍惚间,总就得都是空空如也,就好像根本没有发生过。总觉得会有一番体验,总觉得会有诸多的快乐,但是匆忙间只觉得事事匆忙,真是有些伤感。 不过,有位哲人曾说过:揭开一切看本质,这样才不会被表相所迷惑。细细想来,在这短短的几天里虽然比较累,但是不得不说我们的辛苦是值得的、没有白费,这最起码没有让我们在考试完以后过度的放纵自己,没有让我们再松散的大学生活中沉沦;在这短短的几天里虽然工作比较单调、无味,但是不得不说我们从中获得了很多的知识,每次都会有新的知识等待填充;在这短短的几天里虽然外出天气很热,但是不得不说在外出时我们不仅得到许多课堂上得不到的知识,而且在农场和山间我们也进一步亲近了大自然,放松了我们久久压抑的心灵。总的来所,这次的实习还是很贴近我们的生活的。在外出实习期间,无论是行进在森林公园,还

是游戏在毛庄农场,或是嬉戏在浮戏山间。这些都让我们这些长期呆在钢筋混凝土中的人在身体和心灵上得到了一次前所未有的放松。而且,也在捕捉或观察那些昆虫的时候学到了许多知识。比如:不同的蝶类总是会在不同的时间段出现,可以根据它们出现的时间不同来对它们进行初步判断,同时也可以了解到一些它们的生活习性等等。不仅如此,昆虫身上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效仿的精神品质和习性。比如:蜜蜂告诉我们要团结,要勤劳,要早睡早起;苍蝇告诉我们不要抱怨你周围的环境,试着去融入它,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在实验室期间,我们对捕捉回来的昆虫进行了进一步的确认和研究,在查找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许多难题,也解决了许多难题。这是我们最值得庆幸的。同时我们也学习到一些操作方法。比如,鳞翅目昆虫翅标本的制作,小体昆虫标本的制作等。而且还学到了一些关于画图方面的方法、技巧和注意事项。这些都是我们的视野和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宽。 感谢翟老师在整个实习期间的尽心指导和贴切关心。这次实习我学到了,好多东西,不仅仅是知识,还有对人对事态度。再次感谢翟老师的尽心指导。 昆虫学论文与心得体会2在这个学期里,我们上了《普通昆虫学》。昆虫学是一门与大自然息息相关的学科,

《观赏昆虫学》课程论文

《观赏昆虫学》课程论文 昆虫学(观赏昆虫学)的鉴赏及学习心得 摘要:本文是我对昆虫学这门课程的所学及相关资料的览括,希望通过我的疏略研究能对昆虫学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在扩充自己知识面的同时,也对自己本学期所获得认知做一个较为详细的小结。全文主要围绕昆虫资源的特征及其利用价值等内容,向我们展示了昆虫学在人类科学研究领域的独特地位,也对昆虫学的前景作了宏观的展望。 关键词:观赏昆虫、观赏昆虫学、感想、昆虫资源、采集昆虫 在我国,对于昆虫的研究及观赏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早在唐代就已有了蓄养蟋蟀、听鸣观斗的活动。而历代文人墨客也似乎对这些小虫有着特别的偏爱,吟诗作画常以昆虫为对象,留下不少传世佳作。人们以虫寄情,以情赏虫,充分展现了中华氏族特有的浪漫与博爱,形成了中国独特的虫文化。近年来,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活动日趋丰富多彩,观赏昆虫这一活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和喜爱。鉴于此,我们尝试将民间观赏昆虫的经验总结与现代科学理论相结合,写成本文,目的是使大家对观赏昆虫有个基本了解,并通过观赏昆虫的活动增加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性情,充分领略大自然的奇妙。 一、昆虫及观赏昆虫的定义 (一)什么是昆虫 我们常常有这样一种感觉,似乎那些很微小的小动物都可以叫做昆虫。其实

在没有上这门课之前,我对这个问题也是模棱两可,那么究竟什么是昆虫呢? 昆虫和其它生物一样,有着自己的特殊位置。它在动物界中属于节肢动物门中的昆虫纲。湖南观赏昆虫据调查和查阅有关文献,共统计88种,隶属于11个目。它首先具有节肢动物的特征。 它们的身体是由一系列的体节组成的,外面是含有几丁质的外骨胳,一些体节上长有成对的分节附肢,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神经索组成,心脏位于消化道的背面,体腔血腔合二为一。除了这些特点外,昆虫还有着自己独特的特征,它们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是感觉和取食的中心,包括一对触角、三对口器附肢及单、复眼等;胸部是运动的中心,具有三对足,多数还有两对翅;腹部是生殖中心,生殖系统及大部分内脏包含于腹中。昆虫的另一个特点是:它从卵发育成性成熟的昆虫,需要经过一系列显著的内、外部体态上的变化,我们称之为变态。只有具备以上特点的才是昆虫。 (二)观赏昆虫的定义 观赏昆虫是指能够美化人们生活,有益于身心健康并且有一定观赏价值的昆虫。包括那些色彩鲜艳、图案精美、形态奇特、鸣声动听、好斗成性或会发萤光的各种昆虫。如蝶类、鸣虫类及某些色彩形态美丽的甲虫。观赏昆虫是“资源昆虫”中的一类。 二、观赏昆虫的历史与文化 中华民族具有六千多年的文明史。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可谓中国文化的根基所在,地理和历史学家陈正祥认为,中国文化基本上是农耕文化。西北农业大学邹德秀教授认为,中国农业文化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沉积,丰富的内涵和辉煌的成就,是一块值得开垦的处女地。害虫防治与益虫利用是农事活动的重要内容,由此可见中国昆虫文化可谓源远流长。如治蝗文化与蚕桑文化便是典型例子。昆虫文化源于人类与昆虫共存的活动中。 昆虫作为自然界的一员,数冤占动物界已知种类的三分之二,按分布几乎遍及地球的每一个角落,查历史已有三亿年之久;而人类的出现仅仅有300万年。昆虫不仅与人类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而且与人们的精神生活休戚相关。从文字到

可食用昆虫资源的利用现状及前景

食虫资源的利用及前景 作为食物被人类利用的食用昆虫具有种类繁多,资源数量大,繁殖力可培育等特点。人类利用食用昆虫的历史非常悠久,中国和世界上的许多民族都有食用昆虫的历史,而且,这种习俗一直延续至今。现代研究结果表明,食用昆虫含有蛋白质、氨基酸、脂肪、脂肪酸、维生素和矿质元素等成分,营养价值很高。食用昆虫的这些特点表明其具有很好的开发利用价值,是一种值得人类利用的宝贵资源。根据食用昆虫的特点,人类可以以原形昆虫食品、昆虫蛋白食品、昆虫油料产品和昆虫保健食品等方式加以利用。 一食用昆虫的资源价值 昆虫具有丰富的物种资源与多元化的生存方式作为一类特殊的食用资源,昆虫与其他生物资源相比,有种类多、资源数量大、种群繁殖力强、可培育等特点。据统计,地球上的昆虫种类有800万种以上,已描述过的昆虫种类有180万种,占已知动物种类的50%以上,每年还不断有众多的新种发现。昆虫不仅种类多,而且种群数量巨大,繁殖力很强,有的每头雌虫一次的产卵数量可达粒以上,可产卵多次,有的昆虫可繁殖多代。昆虫物种丰富、资源数量大的特征为食用昆虫资源利用奠定了丰富的物质基础。昆虫分布范围广泛,几乎地球上所有的生态系统中都有昆虫生存,昆虫的食性多种多样,有植食性、腐食性、寄生性等,广阔的生存地域性和多样化的取食方式为食用昆虫资源的培育和利用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条件和可能性。据统计,全世界的食用昆虫有很多种,所有目的昆虫都有人食用。墨西哥已确定种名的食用昆虫有种,在泰国东南

部,市场常见的食用昆虫有很多种,日本年时统计,食用昆虫就有很种,在中国,已确定种名的有种。随着研究的深入和人工饲养繁育昆虫技术的发展,将会有更多的食用昆虫被人类培育和利用,以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食品和营养需求。

昆虫学论文

蜜蜂的价值 摘要:蜜蜂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昆虫资源,与人类关系非常密切,不仅为人类提供丰富的蜂产品更为重要的是它们为众多植物授粉是现代可持续发展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蜜蜂作为社会性模式动物,被广泛应用于基础理论研究。 关键词:蜜蜂;蜂产品;农业;研究价值;经济价值 蜜蜂属昆虫纲膜翅目,是蜜蜂总科的统称。蜜蜂广泛分布于除南极以外的世界各地,是一种易于人工饲养和繁育的社会性昆虫,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养殖历史。传统的养蜂目的是获取蜂蜜、蜂王浆、蜂花蜜、蜂胶、蜂毒、蜂蜡、蜂蛹以及蜂尸等蜂产品。蜜蜂产品有很高的营养、医疗保健作用,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化工、农业等领域。⑾另外,昆虫为植物,尤其是农作物授粉,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人们从蜜蜂授粉增产所获得的收益,比蜂产品本身的价值大几倍,甚至几十倍,因此,利用蜜蜂授粉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同时蜜蜂作为社会性模式动物,被广泛应用于基础理论研究⑽。除此之外,蜜蜂还具有重要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 一、蜜蜂产品及其营养保健药用价值 蜂产品(包括花粉、蜂蜜、蜂王浆、蜂胶等)大都是蜜蜂采集植物精华酿制而成,不仅是人类纯天然的营养保健食品。而且各具功能。 蜂蛹是蜜蜂的受精卵孵化而成的工蜂幼体,它是以吸食蜂王浆、蜂蜜和花粉等发育而成的,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是一种亟待开发的天然食品。据科学分析,蜂蛹中含丰富的蛋白质、粗脂肪、维生素和矿物元素,含量高于蜂王浆、花粉、牛乳等,是一个营养宝库。另外,蜂蛹还有很好的医药价值。蜂蛹对生物机体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其中在促进机体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及精力减退、体力虚弱、营养不良、青春发育迟缓、更年期、未老先衰的康复方面较为突出,在调节中枢神经、内分泌紊乱、消化系统、血液系统等疾病方面也显示其独特的疗效。还具有抗癌的作用.蜂蛹是指雄性蜜蜂发育到2 2—2 3日龄时的个体,此时的蛹已成熟,但尚为羽化含有极其丰富的营养物质。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台物、水分、灰分、矿物元素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在蜂蛹中均有,而且这些氨基酸符合必需氨基酸模式,极易被人体吸收利用。此外,雄蜂蛹中还含有生物活性酶类和激素物质,其含有蜕皮激素和保幼激素,是目前人们食用昆虫食品中营养和色昧的珍品.

昆虫与文化

昆虫与文化 吴思鹏,化学科学与技术系,化学教育1班,161001410020 摘要:在我们的周围生活着各种那个各样的昆虫,它们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影响着我们,那就是它们特有的昆虫文化。本文从物质文化方面,论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昆虫文化现象。有关昆虫的物质文化方面主要体现在昆虫的食用文化、昆虫的药用文化、昆虫与节日、昆虫与地名、蝴蝶文化、昆虫与人类。 一:前言 在漫长的长河中,昆虫是一种比人类资格更老的生物,它早在三亿四千万年以前就已经出现了,进入全盛期也已有七千多万年。 二:正文 (一)昆虫研究。 据统计,2003年10月,中国已记录了79444种昆虫,中国昆虫种类按保守的估计也在15 1 由于昆虫具有蛋白质含量高、蛋白纤维少、营养成分易被人体吸收、繁殖世代短、繁殖指数高、适于工厂化生产、资源丰富等特点,而成为理想的亟待开发的食物资源。实际上,早在1980年的第五届拉丁美洲营养学家和饮食学家代表大会上,就提出为了补充人类食品不足,应该把昆虫作为食品的来源的一部分。 昆虫可以生吃,油炸,煎等,但是人们最常见的是油炸。 1【图文中国昆虫记】赵力2004年p14

据古代传说早期先民过着“昔者,……未有火化,食草木之实、鸟兽之肉,饮其血,如其毛”2等饮血如毛的艰苦生活,这里就应当包括对昆虫的食用。在殷周时期昆虫就是当时上层人享用的食品。唐宋时人还食虫等昆虫。元明时期食蚕蛹、蜻蜓、蝗虫等,元吴瑞《食用本草》称“缫丝后蛹子,今人食之,呼小蜂儿。”清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对明清之际昆虫的食用记载甚为详尽,中有蜜虎、棕虫。”由上所见,人食用昆虫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随着食虫热的兴起,现今人食用昆虫的种类更多,诸如蚂蚁、白蚁、螳螂、蝴蝶、蜈蚣等。这些昆虫都是高蛋白、高营养的食品和保健品。蝗虫、黄粉虫、土元等已开始人工饲养,供食用或饲料,是新开发的蛋白质来源。 (三)昆虫的药用。 我国古代人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发现昆虫具有药用价值,可以入药治病。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医书《神农本草经》中就记录了22种昆虫药物,如蜜蜂、蚱蝉、石蚕、蝼蛄、萤火虫等。陶宏景《名医别录》较《神农本草经》增加了原蚕、土蜂、等昆虫药品。集大成者则是明代著名医家李时珍《本草纲目》,它是古代医学的经典之作,对每一味昆虫药物的名称由来,前人的各种观点、药性及主治功能等各方面予以详细论述。直至现代许多昆虫仍是中医治病疗疾的良药。 活蜂蜇刺法治风湿病。蜜蜂、胡风和马蜂等蜂类的蜂毒含有药理活性很高的物质。可以用来治疗风湿病。 (四)昆虫与节日。 中国昆虫文化历史悠久、沉积深厚的内涵丰富,是一块值得开垦的处女地。对我国昆虫文化记载最早的是《诗经》,40多处提到昆虫,涉及20多种昆虫。最早将我国昆虫文化史料集中在一起的是唐代的欧阳询,在公元641年编撰的《艺文类聚》中收集了蚕、蝉、蝶、蛾、蝗等的诗、赋、赞等。历代不乏有关昆虫的史诗集、书集、史集等。其中清代大型类书《古今图书集成》的禽虫典部分对中国古人关于常见昆虫文化记载的最为丰富。中国现代昆虫学家中第一位发表昆虫文化学论文者是尤其伟,1935年对“蝗神”进行了考证。次后昆虫分类学家刘淦芝(1950,1952)分别对中国“蝉”文化和“蚕”文化进行了研究。 20世纪80年代,中国昆虫文化的研究掀起了高潮,中外昆虫学家、民俗学、文学家纷纷对文化昆虫学开始关注。如杨集昆、周尧等。 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文化昆虫学取得了更多的成果。发表了一些高质量的文章和出版物。这些成果标志中国文化昆虫学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与昆虫有关的节日: 咒百虫:安徽一带汉族妇女。 蚂螂节:贵州布依族的传统节日。 蝗虫:被古人奉为神虫. 扫虫节:浙江宁波正月十三。 供蚕神:大年初一。 蚕日:四川,农历初八。3 蝴蝶会:云南大理白族农历四月十五日举行,是传统的游乐社交节目之一。 吃虫节:贵州仡佬族每年农历六月初二举行。 送寒衣节:农历十月初一,天气渐寒,人们要祭祖送寒衣。 2【食用本草】元吴瑞 3【课堂内容】刘佳妮中国文化昆虫节日

普通昆虫学论文

天津师范大学 普通昆虫学小论文天津师大校园昆虫初步调查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学生姓名:梁洪雪 学号:1430170081 专业:生物科学 年级:14级 完成日期:2015年12月

天津师大校园昆虫初步调查 摘要:昆虫种类繁多、形态各异,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动物群体,在所有生物种类(包括细菌、真菌、病毒)中占了超过50%,它们的踪迹几乎遍布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昆虫不但种类多,而且同种的个体数量也十分惊人。昆虫的分布面之广,没有其他纲的动物可以与之相比,几乎遍及整个地球。分有不同的种类。昆虫是世界上最繁盛的动物,已发现100多万种,比所有其他动物种类加起来都多。天津师范大学植被丰富,植物种类多种多样,为昆虫的栖息和生活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校园内的昆虫种类也丰富多样。通过捕虫网、撒网、巴氏罐、灯诱等方式,采集校园内有的常见昆虫,以便了解校园内的昆虫种类,并仔细观察捕获的昆虫,了解昆虫构造,将实际与课本上学习的理论知识相结合,加深对昆虫的认识。 关键词:天津师范大学,昆虫,初步调查,认识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 on the insects in the campus of 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 英文摘要:Many species of insects, the largest number of animals on the earth, in all biological species (including bacteria, fungi, viruses) in more than 50%, almost every corner of the world. Insects not only species, and species of the same species is also very alarming. The distribution of insects, there are no other classes of animals can be compared with almost all the earth. Insects are the world's most prosperous animals, has found about 1000000 kinds, more than all other animal species. And living to create a good environment. Also a variety of insect species in the campus. Methods by catching insect net, cast nets, pitfall, light trap and and acquisition campus some common insects,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campus of insect species, and carefully observe the capture of insects, understanding of insect constructed, combining the actual and textbook learning theoretical knowledge, deepen understanding of insects. 英文关键词: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 Insects,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 Understanding 目录 摘要 (2) 英文摘要 (2) 师大概况 (4) 气候 (3) 植被 (4) 一、材料与方法 (4) 二、结果与分析 (4)

昆虫文化

摘要:利用昆虫或其他产品为原料作为饮料:蜂蜜在很多人群众多很流行,老人小孩都很爱喝,在爱喝的同时还可以对胃和其他器官进行护理。我国在3000多年前就有养蜂的习惯,并且一直流传到现在,蜜蜂也是授粉昆虫,所以对农业也有很好的促进。我国不仅是养蜂,食用蜂蜜最多的国家,也是饲养蜂蜜最多的国家,大约拥有600多万箱蜂群。而且在国内外也有很多人提取蜂毒来治疗人体的风湿等疾病。所以,发展昆虫业是很好的一项事业。 关键词:昆虫,文化,艺术 以前对昆虫都不太了解,而且也不清楚昆虫,总认为昆虫很多都是有害的,但是经过此次选修课,学习到了很多昆虫的知识,了解昆虫与我们人类的关系,特别是昆虫与文化方面的知识。 在常人眼中,昆虫与文化使者似乎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世界,很少有人会将二者联系起来。然而,正从前对是这小小之虫堂而皇之地做起了“文化使者”。在我们的生活中,只要我们稍作留意,就会发现昆虫文化随处可见。无论在文化艺术、还是民俗风情方面,均可以捕捉到昆虫的踪影。如昆虫邮票、昆虫钱币、昆虫食品、昆虫书画、昆虫工艺品及服饰、昆虫文字、民俗风情中的昆虫、昆虫节日、昆虫鸣声文化等等,尤其在中国这样一个民族众多的国度里,有着丰富多彩的昆虫文化。昆虫的营养价值: 昆虫是人类向自然界摄取蛋白质的途径之一,据记载:从古时,在人民生活困难的时候,就主要使用昆虫。目前在世界贫穷的国家:如非洲,尼泊尔,埃塞俄比亚等均以昆虫和草根为生,昆虫已成为他们的重要摄取脂肪,蛋白质的途径。从营养价值来看,昆虫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干虫体的含量高达百分之30~百分之70而且由20多种重要氨基酸组成,含有人体与动物无法合成的8种必需氨基酸和儿童必须的2种氨基酸,干的蝉含有百分之72,蚂蚁含百分之42,黄蜂含百分之81蟋蟀含百分之65,并且昆虫还含有丰富的脂肪,糖类,矿物质,维生素,水。其脂肪中百分之85为软脂肪和不饱和脂肪酸,所以易被人体所吸收。 丰富的食用昆虫资源: 由于昆虫数量多,繁殖多,可以在残酷的环境下生存,所以即使大量捕捉也很难造成生态破坏,并且很多国家的养虫业很发达。我国蚕业,蝗虫资源都很丰富,并且有些地方也有使用它们的习惯。我国曾多次向外国出口蝗虫,蚕蛹等~~~~国外也以开办:苍蝇工厂,蚯蚓工厂等,利用其产卵多,生命力强等特点向大众提供大量蛋白质。 全世界约有3000种昆虫可以食用,我国约有800种。由于昆虫的食物转换率高,食用3kg植物蛋白可以换1kg昆虫蛋白,而牛需要8kg植物蛋白才可以换1kg动物蛋白,羊则10kg植物蛋白才可以换1kg动物蛋白.所以因为昆虫繁殖快,数量多,生命力强等特点,昆虫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使用昆虫的利用情况: 在现实社会中,昆虫不仅还可以用作食物,还可以用做医药,许多药如:僵蚕,九香虫,蝉蜕,龙凤,冬虫夏草等既是可以治疗某些疾病,还可以对人生体进行滋补。 在古代,昆虫就在人们的食谱上曾有过重要的地位,至今,很多国家还保留着这些习惯。墨西哥的外号叫“昆虫之乡”,有370多种昆虫可以作为佳肴,列入品牌的有60多种,所以墨西哥每年因这个原因吸引了世界很多游客。 利用昆虫或其他产品为原料作为饮料: 蜂蜜在很多人群众多很流行,老人小孩都很爱喝,在爱喝的同时还可以对胃和其他器官进行护理。我国在3000多年前就有养蜂的习惯,并且一直流传到现在,蜜蜂也是授粉昆虫,所以对农业也有很好的促进。我国不仅是养蜂,食用蜂蜜最多的国家,也是饲养蜂蜜最多的国家,大约拥有600多万箱蜂群。而且在国内外也有很多人提取蜂毒来治疗人体的风湿等疾病。 所以,发展昆虫业是很好的一项事业。

趣味昆虫论文

蝉类生活习性 摘要:使人们了解认知蝉这种人们在夏天常见的昆虫。对人们进行科普性教育。对野外,或者城市里的鸣蝉进行观察,记录,搜索查找前人都蝉类生活习性的描述。结合自己的看法,感情,让人们能更生动形象的了解蝉这种动物。 关键词:蝉,生活习性,鸣声 正文:蝉是一种我们夏天最为常见的一种昆虫,虽然我们有时看不见它,但我们总可以听闻其声。就是这种我们最为常见的昆虫,我们了解它们吗?答案肯定大多数都是否定的。下面就由我来介绍下蝉,这种昆虫吧。 狭义的蝉仅局限于蝉科的昆虫,广义的蝉则指蝉总科的所有昆虫(蝉总科有两个科:蝉科与螽蝉科)下面我们只对狭义的蝉做介绍。 蝉是蝉科昆虫的代表种。雄的腹部有发音器,能连续不断发出尖锐的声音。雌的不发声,但在腹部有听器。幼虫生活在土里,吸食植物的根,成虫吃植物的汁。蝉属不完全变态类,由卵、幼虫(若虫),不经过蛹的时期而变为成虫。同“禅”出自佛家,故称“知了”。这是百度百科,对其的解释。也就是说蝉只有雄性才能“叫”,而雌的不发声。 蝉,同翅目,蝉科,中型到大型昆虫,约1500种,体长2.5公分,有两对膜翅,复眼突出,单眼3个。雄蝉近腹的基部有鼓膜,震动膜时能发出响亮的声音。多数北美蝉发出有节奏的滴答声或呜呜声,但某些种的声音甚动听。卵常产在木质组织内,若虫一孵出即钻入地下,吸食多年生植物根中的汁液。一般经5次蜕皮,需几年才能成熟。蝉虽不算害虫,但雌虫数量多时,产卵行为会损坏树苗。多分布热带,栖于沙漠、草原和森林。 蝉是一种不完全变态的昆虫,直接由幼虫(若虫)变为成虫,所以蝉的一生分为四个阶段:从卵开始,卵孵化为幼虫,幼虫再变为蛹,蛹最后蜕化为成虫——就是我们看到的蝉。蝉卵多产于树木嫩枝皮下组织内,到第二年春夏,蝉卵才孵化出幼虫来。幼虫长大后爬出来,在草地或树枝上脱去外壳,蜕皮羽化成蝉。等翅膀变硬,雄蝉就在树枝上高唱“知了”,与雌蝉交配,交配产卵后不久就死去。 蝉的幼虫生活在土中,刺吸植物根部汁液,削弱树势,使枝梢枯死,影响树木生长。蝉的幼虫一生在土中生活。将要羽化时,于黄昏及夜间钻出土表,爬到树上,然后抓紧树皮,蜕皮羽化。当蝉蛹的背上出现一条黑色的裂缝时,蜕皮的过程就开始了。整个过程需要一个小时左右。6月末,幼虫开始羽化为成虫,最长寿命长约60~70天。7月下旬,雌成虫开始产卵,8月上、中旬为产卵盛期,卵多产在4~5毫米粗的枝梢上。夏天在树上叫声响亮,用针刺口器吸取树汁,幼虫栖息土中,吸取树根液汁,对树木有害。 蜕皮是由一种激素控制的。蝉蛹的前腿呈勾状,这样,当成生活习性虫从空壳中出来时,它就可以牢牢地挂在树上。蝉蛹必须垂直面对树身,这一点非常重要。这是为了成虫两翅的正常发育,否则翅膀就会发育畸形。蝉将蛹的外壳作为基础,慢慢地自行解脱,就像从一副盔甲中爬出来。整个过程需要一个小时左右。当蝉的上半身获得自由以后,它又倒挂着使其双翼展开。在这个阶段,蝉的双翼很软,它们通过其中的体液管使之展开。体液管由液体压力而使双翼伸开。当液体被抽回蝉体内时,展开的双翼就已经变硬了。如果在一只蝉双翼展开的过程中受到了干扰,这只蝉将终生残废,也许根本无法飞行,并且无法发声。

资源昆虫学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资源昆虫学 英文名称:Resource Entomology 课程编码:00810110 学时/学分:32/2 适用专业与层次:生物科学、本科 一、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 资源昆虫学是研究资源昆虫生命活动规律和保护、养殖、利用的一门昆虫学分支学科。它是高等师范院校生物科学类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课,是动物学、昆虫学等的后继课程。 目的和任务: 1、了解资源昆虫的概念、资源昆虫的种类及用途;了解国内外各类资源昆虫的开、发利用概况。 2、掌握食用资源昆虫、医用资源昆虫、观赏娱乐资源昆虫、工业原料资源昆虫及饲料资源昆虫的生命活动规律、保护、经济意义及应用。 3、熟练掌握主要资源昆虫的生物学特性、经济意义、养殖及应用方法、技术。 4、通过学习全面了解、掌握我国资源昆虫开发、应用技术。 教学的一些设想: 1、进行教学改革,优化课程结构,构建学科体系;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及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2、处理好学科各章节的内容,把握经典知识与现代知识、宏观知识与微观知识、多学科间知识交叉的关系。 3、本课程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入手,采取课堂讲授,通过实验课加强对讲授内容的消化、理解,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实际操作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和基本要求 1 绪论 1.1 什么是资源昆虫? 1.2 资源昆虫的种类及用途 1.3 本课程的内容及任务 基本要求:讲解资源昆虫及资源昆虫学的概念,介绍资源昆虫的种类、用途及学习本课的目的意义。 本章内容先使学生了解资源昆虫及资源昆虫学的概念,介绍资源昆虫的种类、用途。教师结合内容指导学习方法。 2 食用昆虫 2.1 概述 2.1.1 人类的食虫历史 2.1.2 人类喜食昆虫原因 2.1.3 适于开发的昆虫种类 2.1.4 昆虫的食用方法2.1.5 食用昆虫的加工方法 2.2 等翅目 Isoptera 2.2.1家白蚁 2.3 直翅目Orthoptera 2.3.1 蝗虫类中华稻蝗、亚洲飞蝗 2.3.2 蟋蟀类大蟋蟀、油葫芦 2.3.3 螽蜞类蝈蝈 2.4 同翅目Homoptera 黑蚱蝉 2.5 鳞翅目Lepidoptera 2.5.1 蚕类家蚕、柞蚕 2.5.2 袋蛾类大袋蛾、褐袋蛾 2.5.3 螟蛾类玉米螟、桃螟 2.6 鞘翅目Coleoptera 象鼻虫类:笋螭 2.7 膜翅目Hymenoptera 2.7.1 蜂类蜜蜂:中华蜜蜂、意大利蜜蜂 2.7.2 蚂蚁类鼎突多刺蚁、黄京蚁 1

昆虫与人类(选修论文)

浅谈昆虫资源对人类的价值及其开发利用 所面临的问题 摘要:昆虫是动物界中无脊椎动物的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的动物,所有生物中种类及数量最多的一群,昆虫分布广、历史悠久、数量大、易饲养、很多是植食性、廉价、是深具潜力急待开发的可再生资源。本文通过阅读大量文献与现代报道,结合现代自然与社会环境对药用昆虫、食用昆虫、饲用昆虫、天敌昆虫、工业用昆虫、文化昆虫这六种主要的昆虫对人类的价值进行分析,让我们更好地认识、开发、利用与保护可再生的昆虫资源。 关键词:药用价值;营养价值;开发利用;资源;产业化;面临问题; 正文 在种类繁多的昆虫中,从对人类的价值层面来说,昆虫主要用于医药、食用、饲用、农业上害虫的消灭、工业原料的提炼等。这些昆虫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潜在价值,随着历史的不断推进和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各种试验的再三验证,能被人们所利用的昆虫种数越来越多,它们对于人类的正常生活是不可或缺的推动力。 一、药用昆虫 药用昆虫作为一类传统中药材资源,在我国已有2 000多年历史。《神农本草经》列出的虫药有29种,明代名医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则将虫药扩充到106种,到目前为止,我国中医的药用昆虫达300种之多,常用的40多种,如蚕蛹、蜜蜂、五倍子虫、冬虫夏草、土鳖虫、桑螵蛸、蝉蜕、螳螂、芫青、蝼蛄、蚂蚁等。 昆虫虫体或其产物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的特点,尤其昆虫脂肪中含不饱和脂肪酸,久食不易引起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病,而且有调节肾功能、抗肿瘤、增强免疫力和抗衰老等保健功能。如九香虫可补肾助阳、温中行气,桑螵蛸可补肾助阳、固精缩尿,土元可破血逐瘀、续筋接骨,蚕蛹可益脾补虚、除烦止渴。

趣味昆虫学论文

《趣味昆虫学》考查题 聪明的黄蜂 姓名:某某某 系别: 专业、年级 2011级

摘要黄蜂又称为“胡蜂”、“蚂蜂”或“马蜂”,是一种分布广泛、种类繁多、飞翔迅速的昆虫。属膜翅目之胡蜂科,雌蜂身上有一根有力的长螫针,在遇到攻击或不友善干扰时,会群起攻击,可以致人出现过敏反应和毒性反应,严重者可导致死亡。黄蜂通常用浸软的似纸浆般的木浆造巢,食取动物性或植物性食物。有药理作用和医学作用,可入药,也可以用作蜂疗。还可以加工制作成食品。 关键词黄蜂蜂疗昆虫医疗农业 引言胡蜂在分类学上属于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昆虫纲(Insecta)、膜翅目(Hymenoptera)、细腰亚目(Apocrita)、针尾部(Aculeata)、胡蜂科。有聪明的计算能力,能捕杀害虫,是很好的药物。 1.研究现状 1.1黄蜂的计算能力 研究发现大黄蜂是一种非常聪明的昆虫,足以与简展开竞争。尽管大脑体积只有一粒罂粟籽大小,但这种昆虫却可以解决复杂的就连现代超级计算机也无法轻易解决的寻找最佳路线问题。 几个世纪以来,大黄蜂曾多次改变名字。从莎士比亚到达尔文时期,它们因发出嗡嗡声被称之为“humblebees”。20世纪,它们被更名为“bumblebees”。与蜜蜂和蚂蚁一样,它们也是社会化昆虫,峰后控制着不具有生育能力的工蜂。它们是一群非常富有创造性的小生灵,能够让巢穴保持恒温。由于担心将捕食者引入它们的巢穴,它们不会在巢穴附近觅食。 黄尾大黄蜂中的工蜂会从一朵花飞到另一朵花,寻找花蜜和花粉。由于飞行耗费能量和时间,它们需要将飞行距离降至最短,也就是找到最短的路线。为了做到这一点,它们必须解决一个最难的数学问题,也就是旅行推销员面临的问题。 伦敦大学玛丽皇后学院的拉尔斯-奇特卡表示:“超级计算机也无法轻易解决这个问题。”大黄蜂必须利用尽可能最短的飞行路线造访很多朵花。如果不尝试每一条可能的路线而后进行比较――这种方式将耗费相当长时间――可能并不存在一定能达到目的的解决办法。 奇特卡和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的马蒂厄-里霍莱奥一度认为,大黄蜂可能利用一条简单的原则:一旦造访过一朵花,它们就飞向最近的尚未造访的另一朵花。这只需要很少的脑力,但往往得出错误的答案。为了找到事实真相,里霍莱奥进行实验,让8只大黄蜂挑战一个由6朵人工花构成的阵列。他让每只大黄蜂80次探索这个阵列,而后记录下它们选择的飞行路线。在此过程中,大黄蜂的飞行距离减少一半,从65米减至38米。大约26次之后,它们便找到了最理想的飞行路线。里霍莱奥并未发现大黄蜂飞向最近的未造访过的人工花的任何迹象。 大黄蜂似乎采取了与人类相同的策略。如果让人类寻找造访阵列中每一个点的最短路线,人类首先在心里画一条线,环绕最外面的点。而后利用这条线导航,绕道进入点阵内部。英国兰卡斯特大学心理学家汤姆-奥默罗德表示,利用这个方法,如果阵列中的点超过100个,人类找到的路线有不到5%是理想路线。 里霍莱奥认为大黄蜂可能利用简单的原则找到与人类类似的解决办法。它们也许尽可能

资源昆虫学课程论文

资源昆虫——蜜蜂 摘要:“无论山间与平地,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蜜蜂作为一种资源昆虫,在那久远的年代已经开始为人民服务了。蜜蜂具有很好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蜜蜂不仅具有很广阔的国内市场,还具有巨大的国际市场,其发展潜力相当巨大。同时蜜蜂具有广泛的应用,一般用在农间传粉,还用来进行产业生产蜂蜜,获取经济价值。蜜蜂不但具有如此多的优势,而且其养殖的技术也很成熟。现在蜜蜂的养殖概况很好,在国内外有很多城市的人们看到蜜蜂的广阔前景而进行蜜蜂的养殖。 关键词:资源昆虫蜜蜂市场价值养殖 前言:蜜蜂(Bee/Honey bee)属膜翅目、蜜蜂科。体长8-20毫米,黄褐色或黑褐色,生有密毛。头与胸几乎同样宽。触角膝状,复眼椭圆形,有毛,口器嚼吸式,后足为携粉足。两对膜质翅;前翅大,后翅小,前后翅以翅钩列连锁。腹部近椭圆形,体毛较胸部为少,腹末有螯针。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虫态。在当今这个资源匮乏的时代,如何开发利用有限的资源对于任何一个国家都显得至关重要,因此各国都在争相开发各种资源,其中当然也包括资源昆虫,而蜜蜂就是资源昆虫中开发利用较好的一种。现在就让我们从蜜蜂的价值,市场,应用和养殖概况几方面来介绍一下蜜蜂的现状。 1.蜜蜂的价值 蜜蜂在我国各地均有分布和饲养,它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蜂蜜为蜜蜂所酿的蜜,有润肺止咳、补益脾胃、润肠通便、缓急止痛、解毒的功能。内服可治疗肺燥咳嗽、咽痛音哑、脾胃虚弱、脘腹虚痛、肠燥便秘;外用可治疗痈疮肿毒、水火烫伤。长期饮用蜂蜜,能美容延年益寿。中国人称蜜蜂为国宝。同时,蜂蜜也是蜜丸类中成药的粘合剂。 蜜蜂是群体生活的昆虫,可以经过人工饲养形成强大的群体,并可经过人工操纵为植物授粉。由蜜蜂为农作物授粉给人类带来的经济收益是蜂产品自身价值的几十倍到百倍。蜜蜂授粉不仅使农作物产量大幅度提高,而且品质也能够显著改善,种子生命力加强。据粗略统计,全国百万群蜜蜂为各种农作物授粉增产的直接经济效益至少150亿元。利用蜜蜂为温室内蔬菜授粉也是菜篮子工程建设和绿色食品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蜜蜂被誉为“农业之翼”。 1.1养蜂业是农业之翼 养蜂业和农业关系密切。蜜蜂是群体生活的昆虫,可以经过人工饲养形成强大的群体,并可经过人工操纵为植物授粉。实验证明,由蜜蜂为农作物授粉给人类带来的经济收益是蜂产品自身价值的几十倍到百倍。蜜蜂授粉不仅使农作物产量大幅度提高,而且品质也能够显著改善,种子生命力加强。据粗略统计,全国百万群蜜蜂为各种农作物授粉增产的直接经济效益至少150亿元。利用蜜蜂为温室内蔬菜授粉也是菜篮子工程建设和绿色食品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蜜蜂被誉为“农业之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