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铁壶真假辨别十二法

合集下载

老紫砂壶鉴别最简单方法

老紫砂壶鉴别最简单方法

老紫砂壶鉴别最简单方法
老紫砂壶鉴别最简单方法
有些收藏家在购买紫砂壶时,不知道怎么鉴别真假,其实,只要注意几点即可区分真假紫砂壶。

1、看釉面有无毛刺、气泡
紫砂壶的釉面涂得非常平整,有无毛刺、气泡,就可以判断出此壶是否真假,比如,在釉面涂有凹凸不平的就是假,或者满面有气泡,也是假的。

2、看烧制时间
紫砂壶一般都是熟烧的,大概在1300℃至1400℃,烧制的时间
一般都比较长,可以根据实物的厚薄来判断烧制的时间是否较长,比如,比较厚的紫砂壶表示烧制时间较长,这样就是真的。

3、看是否有文字
紫砂壶一般都会落款,而且每个紫砂壶都有唯一的落款,有文字就可以判断是真的,没有文字说明也就是假的。

4、看内部壶体的质地
老紫砂壶内部壶体的釉层一般比较厚,摸起来会有比较深的触感,而假的壶体往往比较薄,摸起来会非常的轻,另外,老壶的内壁也会有一些凹凸不平,假壶则是完全不存在的。

以上就是关于老紫砂壶鉴别最简单方法的介绍,了解这些方法就可以很容易鉴别出真假紫砂壶,大家在购买紫砂壶时可以去仔细检查,以免买到假的货物。

看完这四种方法,你也能鉴别老壶!

看完这四种方法,你也能鉴别老壶!

看完这四种方法,你也能鉴别老壶!邵大亨掇球壶一.根据时代特点来看从明代的正德年间至清末,在这长达四百多年的制壶史上,历朝历代紫砂壶的风格都是不尽相同的,各有其时代的印记。

明代壶的造型大都朴拙,较少装饰,素色无彩;清代前期,造型丰富,注重加彩、堆塑,融入了描绘、彩绘、贴花等装饰方法;而清代后期,造型又趋向简化,注重雕刻和诗词书画。

由此,我们可以通过不同时代的特点,大致判断出该壶的年代。

比如壶身加上了色彩或其他过分的装饰,那肯定不是出于明代的作品。

明代壶二 . 根据壶身的装饰来辨别明代紫砂壶的壶身大都朴素无物,最多在壶底落款,直到明末(天启、崇祯年间)的陈用卿,才开始在壶身上落款。

而到了清代乾隆年间,为了满足宫廷的需要以及世俗的审美,出现了“炉均釉”等华丽装饰方法。

釉彩壶然而,这与紫砂陶的质朴是相违背的,直到陈曼生的出现,才扭转了这种局面,壶身开始以诗书画来装饰,后代名家效法延用至今。

由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壶身上刻有诗书画的老壶,一定是曼生以后所制的。

清.陈曼生井栏三 . 从款识来判断明代款识多以竹刀刻款,楷书居多。

竹刀刻款时,泥会溢向两边,高出平面且刀锋可见;而金属刀刻的款,低于平面且痕迹不明显;明末后才出现钤印款识,多为阴刻,印在壶上则为阳文。

还有一点被大部分人所忽略了,那就是古人记载年份的方法。

古人相当重视甲子年表,总是习惯使用甲子年表示,可以说,明、清两代制壶人落款的年份几乎都是用甲子年来表示的。

如时大彬的圈钮壶底款为:万历乙酉,时大彬制。

(甲子年是以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相配而成,每六十年循环一次,称为一甲子)时大彬圈钮壶圈钮壶款识四 . 根据出水孔来判断民国以前壶的出水孔基本上是独孔,民国以后才出现了多眼网孔,至于现在某宝上流行的半球形网孔是20世纪70年代,为外销日本才特制的。

球孔对比图。

什么是“新壶做旧”,如何去区分那些所谓的“老壶”呢?

什么是“新壶做旧”,如何去区分那些所谓的“老壶”呢?

什么是“新壶做旧”,如何去区分那些所谓的“老壶”呢?将新紫砂壶处理成旧壶模样,冒充旧壶、老壶出售以获暴力,即为“新壶做旧”。

常见有:1.涂汁法。

将浓茶汁、食用油、食醋、酱油、糖等调和成汁,涂抹在新壶的表面。

2.熬煮法。

将新紫砂壶处理成旧壶模样,冒充旧壶、老壶出售以获暴力,即为“新壶做旧”。

常见有:1.涂汁法。

将浓茶汁、食用油、食醋、酱油、糖等调和成汁,涂抹在新壶的表面。

2.熬煮法。

将新壶放进浓茶汤中熬煮,晾干再煮,反复几次,新壶表面即灰涩陈旧。

3.拭油法。

将颜色相近的鞋油擦拭在新壶上。

4.土闷法。

将新壶闷埋在土中,使壶表新泽消褪。

那如何去区分那些所谓的“老壶”、“古壶”呢?看泥色清中期以前的泥料颜色大多显出泥黄,当时人们还不懂得在泥中掺氧化铁粉以调色。

看壶型时大彬时期,筋纹形器占主导地位。

“曼生壶”盛行时期,几何形器占主导地位。

例如程寿珍,在晚年就只做“掇球”、“仿鼓”、“汉扁”三式。

看气质即使造型最简单、用料最一般的作品,只要出自名家之手,也会气韵生动,精神不凡。

赝品在工艺上、技巧上可能超过被模仿者,但精神、气质是模仿不出的。

看烧成烧成的区别包括个人习惯,也包括时代特征。

传统“龙窑”温度较现在的“电窑”稳定性差,烧成品有火候不足或过火的现象。

“另作瓦缶囊闭入陶穴”,始于明代李茂林,之前陶、瓷制品混于一窑烧制,瓷器上的釉彩在高温下会腾溅在紫砂制品上,使其表面沾染上“缸坛釉泪”。

看印款刻款、印款及其在壶上的位置等,不同时代都有各自的特征,不同作者又有各自的习惯。

陈仲美之前,作者多用楷书刻款;陈仲美之后,始用印章作款。

刻款最难判断,一些不用自书的作者大多请别人代笔。

电子计算机的运用可排除烧制收缩造成的印章失真,使印章真伪难辨。

所以,刻款、印章的鉴定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手段。

(陈仲美,明万历时人)看铭刻配书画、铭文的作品在仿制时极易出现破绽,作伪者在模仿时,不会一气呵成。

不同时代铭刻特征不一:明代一般先在壶上以笔写字,然后双刀正入刻,刀口为双面,笔划两侧同样光滑;清代大多使用单刀侧入刻,笔划一面光,一面糙。

龙文堂铁壶鉴别方法

龙文堂铁壶鉴别方法

龙文堂铁壶鉴别方法简介龙文堂铁壶是中国传统的茶具之一,以其精美的工艺和独特的造型而闻名。

然而,市场上也存在着一些仿冒品,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如何准确、有效地鉴别龙文堂铁壶的真伪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一些鉴别龙文堂铁壶真伪的方法,帮助消费者更好地购买到正品。

外观特征1. 工艺细节真正的龙文堂铁壶注重工艺细节,制作精致,做工考究。

其表面光滑,无明显的凹凸和气泡,壶嘴流畅,没有毛刺。

仿冒品的工艺细节通常较为粗糙,细节处理不到位。

2. 铁壶材质真正的龙文堂铁壶通常采用优质的铁材制作,打造出金属质感。

通过轻轻敲击壶身,可以听到清脆的声音。

而仿冒品多是由便宜的合金材料制作,敲击时发出的声音较为低沉。

3. 龙文堂标志正品龙文堂铁壶底部通常会有一个明显的铭牌或刻印,上面印有“龙文堂”字样以及相关的制作信息。

这些标志通常非常精细,线条清晰,而仿冒品的标志常常模糊不清,印刷质量低劣。

使用特点1. 热传导性能高质量的龙文堂铁壶具有良好的热传导性能,可以快速将热量传递给水,使茶叶能够充分释放香气。

在购买时,可以将手放在壶身侧面,如果能够感受到明显的热量传导,则说明铁壶的热传导性能较好。

2. 烧水速度真正的龙文堂铁壶在烧水时通常能够比较快速地将水烧沸,而仿冒品则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可以在购买前了解一下该铁壶的烧水速度,或者在使用时进行试验。

3. 使用感受正品龙文堂铁壶使用起来通常非常顺手,壶嘴设计合理,倒水平稳。

而仿冒品可能存在使用不便的问题,如水流不畅、漏水等。

在购买时,可以将壶嘴对准杯子试倒水,观察水流情况。

收藏价值1. 包装和配件正品龙文堂铁壶通常会有精美的包装和配件,如木盒、茶漏等。

这些附加的配件不仅可以提高铁壶的使用价值,也能够增加其收藏价值。

在购买时,可以留意一下包装和配件的质量和工艺。

2. 鉴别真伪对于收藏家来说,鉴别龙文堂铁壶的真伪是一个重要的任务。

可以通过对比真品和仿冒品的特征和工艺,学习一些鉴别方法,提高鉴别能力。

从容量大小判断铁壶年代的方法

从容量大小判断铁壶年代的方法

从容量大小判断铁壶年代的方法
铁壶是中国传统茶具之一,历史悠久,制作工艺精湛。

在收藏
和鉴定铁壶时,人们常常会通过其容量大小来判断其年代。

这是因
为不同年代的铁壶在制作工艺、风格和用途上都有所不同,从容量
大小可以一定程度上推断出其年代。

首先,古代铁壶的容量通常较小。

在古代,茶叶是一种奢侈品,人们泡茶的量一般比较少,所以古代铁壶的容量通常在100毫升到200毫升左右。

这些古代铁壶通常制作精美,雕刻细致,器形优美,多为收藏品。

其次,清代铁壶的容量相对较大。

清代是铁壶的鼎盛时期,铁
壶制作工艺达到了巅峰,而且茶叶的消费也逐渐普及,因此清代铁
壶的容量一般在200毫升到300毫升左右。

清代铁壶的风格多样,
有的器形端庄,有的造型夸张,但整体上都具有清代特色。

再次,近现代铁壶的容量逐渐增大。

随着茶文化的复兴和茶叶
消费的增加,近现代铁壶的容量也随之增大,一般在300毫升以上。

近现代铁壶的制作工艺更加精湛,风格更加多样,有的注重实用性,有的追求艺术性,整体上呈现出时代特色。

综上所述,通过铁壶的容量大小可以初步判断其年代,但需要注意的是,这只是一种参考方法,还需要结合铁壶的制作工艺、风格、题材等方面进行综合鉴定。

希望对喜爱收藏铁壶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大话铁壶——老铁壶的收藏与鉴赏

大话铁壶——老铁壶的收藏与鉴赏

鉴赏几年前,由于痴迷于老普洱茶道,于是有位茶道高人建议笔者去找找老铁壶,据说那物件用来煮水会使水温达百余度,且可软化水质,令水柔软甘甜,使之沏老茶时能将老茶中的茶多酚等精华尽数唤出,可谓奇妙至极也。

于是鼓足精力追而求之……最初得到的是一把全铁制的老壶,上有硕大的“福”字和几只蝙蝠图案,壶口处还有一圈吉祥如意纹,是一把相貌很“中国”的铁壶。

尽管此壶现在看来只属壶中与茶文化带回本国的同时也将中国的茶种遍全岛,及至中国宋代,更有日本禅僧荣西大力弘扬中国茶道礼仪,并撰写著名茶书《吃茶养生记》宣传茶之养生益处与功效,以至饮茶习惯从日本的寺院扩及民间,茶道文化油然兴盛,而在日本茶道中最最重器当数铁壶。

铁壶在起初的日本茶道中称之为铁釜,铁釜是没有提梁和壶嘴的,煮沸的水要用小竹勺舀出来,就像我们今天从汤盆里往外舀汤。

由于这样用起来很不方便,后大话铁壶——老铁壶的收藏与鉴赏王亮. All Rights Reserved.俗称为“流”,又在釜的上面安了一个能将釜提起来的提梁,这样再用这种铁器皿煮水、倒水、清理釜底就大大便利了,这样的铁容器就是铁瓶,也就是现在的铁壶。

据文献记载,“铁瓶”一词最早出现在日本的江户时代天明期(1780年),也就是中国清代乾隆年间,由此可见日本铁壶大约形成的时期就在此间。

据日本茶道具《铁壶之最》书中所载,日本第一个发明铁壶的人应该是三世清水家族的小泉仁左卫门,当时他将汤釜的体积缩小并将其使用在茶道上,将把手与壶嘴加在汤釜上,也因为这样的改良,让他成为第一个发明铁壶的人,开特别是名釜师,所谓堂号就相当于今天的作坊或是公司,堂主相当于今天公司的董事长,名釜师也就相当于我们中国紫砂壶的名家。

铁壶堂号的变迁说及铁壶的堂号,就不能不提及龙文堂,龙文堂的创始人四方安之助(1780~1840),是龙文堂创办人龙文的儿子,龙文(1732~1798)是丹波龟山市的一名陆军将校,他于1770年来到了京都做铸物师,他的儿子四方安之助继承他的名字创立了自己的工作坊,即初代龙文堂。

随便教你几招,鉴别老壶

随便教你几招,鉴别老壶

随便教你几招,鉴别老壶最近,很多壶友都在公众号后台留言,要我们帮忙鉴别一下他手里的老壶。

随着留言咨询的人有增无减,今天我们就聊聊如何快速、简单鉴别老紫砂壶。

紫砂壶,自明代开始,就属于奢侈消费品,是士绅、文人阶层品茗论道的必备用品,与走卒贩夫,农耕渔樵与紫砂文化并没有交集。

近年来,紫砂艺术慢慢成为一种大众茶器,高端的成为大众艺术收藏品。

随着老壶拍卖价值屡次创新,伪造老紫砂壶横空出世。

然而,伪造老紫砂壶也最容易出纰漏,若是我们了解老紫砂壶的特性,老紫砂壶鉴别便不在话下。

制作工艺明时大彬款玉兰花六瓣壶明代创始期的壶是以捏制为主,壶内胎往往有掏空时捏按的指纹。

到了晚明的时候,时大彬创造了木模制壶方法,壶内壁不见指纹,但有竹刀刮削的痕迹,在柄与壶身、流与壶身相接触往往比较粗糙,有时为了美化接痕而贴上柿蒂形泥片而成为最早的附加装饰。

盖与钮的相接触有时也会这样处理。

由于明代不单独烧壶,反将壶放在同窑的缸中套烧,所以经常有缸瓮飞洒的釉泪沾在壶体表面,有的砂壶还因受到火的原因凸起气泡,使表面凸凹不平,壶的内壁也薄厚不一。

在很多情况下,由于温度不够,砂壶不能完全烧结,所以其胎质较为疏松。

清代的紫砂壶一般采用打泥片,再将泥片镶接而成,所以壶胎厚薄比较均匀,制作也比较精细,其壶底多有放射状痕迹。

清早期的壶嘴为单孔,晚期为多孔,清中期以前的壶均为手制,到了清末就有用模制或轳辘成型的工艺。

到了近现代则出现了注浆成型技术,一些壶身略加修饰就极为光润,而此时期的砂制细如膏泥,器物的里外极其规整,当然手感也极好。

胎质明时大彬如意纹盖三足壶明代时期紫砂使用的泥料内含颗粒状粗砂,给人的感觉比较粗糙,由于多是墓葬出土物,胎体吸收了地下的水湿气,使得壶体表面失光;明末清初泥料仍较粗糙,大多含有闪亮的云母,胎壁也较厚实。

清代泥料澄炼工艺总体有所提高,出现了紫砂细泥。

清中期制作的壶胎骨坚致,色泽温润,晚期泥质仍坚致但色泽不如中期温润显得干枯。

老铁壶的忽悠

老铁壶的忽悠

老铁壶的忽悠作者:云无心来源:《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14年第5期云无心很多行业都流行炒作,茶行业是个中翘楚。

近年来越来越热的一项炒作是“老铁壶”。

一把烧水的铁壶,几万算是平常,几十万也不罕见,在某拍卖中,甚至出现了近百万的天价。

本来,“老铁壶”可以算是工艺品甚至古董。

因为有了“ 文化内涵” ,卖出什么样的价格,也都是愿打愿挨的事情。

不过,为了炒作的需要捏造出“特殊功效”和“健康效果”,就应该算是忽悠了。

在对老铁壶的介绍中,经常提到这些特殊之处:1.能够提高水温,而且蓄热能力强;2.软化水质,释放出二价铁离子,形成山泉效应;3.铁壶受热后会释放出大量的二价铁,与茶中的单宁酸、茶多酚等作用,能补充人体所需的铁元素。

然而,这三条“特殊之处”都是忽悠。

首先,烧水能够达到的温度是当地水的沸点。

而水的沸点由当地的大气压决定,跟烧水壶用什么样的材质没有关系。

虽然在热力学中,如果水中有大量的溶解成分,也能够升高沸点,但是能够从铁壶溶解到水里的那点铁实在是少得可怜,距离影响水的沸点还有千万里的距离。

通常说的铁壶能够达到的温度比自动控温的电热水器高,只有一种可能,就是自动控温的跳闸温度设定低于沸点,从而使得水其实并没有达到沸腾。

在同一个地方,不管是用什么材质的壶,只要放到火上去烧,开水的温度都是一样的。

至于“蓄热能力”,取决于壶的传热系数和厚度。

与玻璃、陶瓷等材料相比,铁的传热系数要更大——也就是说,如果壶壁是同样的厚度,那么铁壶散热比玻璃壶和陶瓷壶都要快。

所谓的“ 蓄热能力强”,不过是一种心理感觉而已。

何况,如果要比“蓄热能力”,这些会降温的壶与具有保温设计的电水壶更是不可相提并论。

各种茶有不同的适宜温度来冲泡,并非一味的温度越高越好。

比如绿茶,就需要远低于沸腾温度的水温。

而传说中老铁壶“适合”的普洱和红茶等,固然是需要高温,但这些种类在“老铁壶”的圣地日本并非主流。

要说日本人发明“提高水温”的铁壶,是为了去冲泡并不需要高温冲泡的茶,实在是有点匪夷所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铁壶真假辨别十二法
饮用老铁壶烧制的茶水不仅口感颇佳而且能够补充人体铁元素,对于老铁壶藏量越来越少的市场来讲,其收藏价值一路飙升。

虽然收藏者鉴别功力有深有浅,对于老铁壶的辨别总结起来还是有那么几个重点可参考依据,在这里收集起来给大家参考学习。

老铁壶真假辨别1.金银镶嵌锦上添花
日本老铁壶中许多壶身、壶把、壶盖上都会看到镶嵌有金银铜等贵重金属的图案,这种设计增加了铁壶的艺术性,同时价格也昂贵许多,远远超过铁壶原有的自身壶价。

老铁壶真假辨别2.壶身图案鉴赏
很多日本老铁壶上会有精工铸造的图案,创意极丰富,大凡所知所见的植物、动物都可以作为壶上图案。

这些美丽的图案给壶身平添了许多光彩和身价,人见人爱。

当然也有很优质的铁壶,是完全没有图案,朴实素雅,又唯美绝伦至极。

在龟文堂等堂口的铁壶上,有极精美多境的表现人文、山水、风景的浮雕式图案。

安之介的壶身都比较素雅,而大国寿朗的壶身多以诗文、花鸟为主。

老铁壶真假辨别3.壶身汉字书香之气
由于受中国文化根深蒂固的影响,在诸多日本老铁壶中都有着中国书法绘画和茶文化的影子,文字内容多以诗词、人生处事哲学、座右铭等文字出现。

细看便可发现,壶身或壶盖上的堂号和釜师标志也都用汉字来落款。

老铁壶真假辨别4.铸法看数量
铁壶铸造法大致有三种,一为脱腊法,就如中国的汉代的青铜器铸法一样,此法每壶天下仅有一只,尤现珍贵,可视为收藏珍品。

二为砂铸法,壶底脐眼的两侧都会有一个小脐孔,这是铸造时留下的透气孔,较易识别。

三为高强压力模铸法,会在壶体内中界处有一条铸造留下的合模线,可一模制多个壶,所以无论器形与图案多么精美复杂,但因为不具备独一性,这种壶价至今不高,一般在几千到两万元之内。

老铁壶真假辨别5.看堂号和名款画押
通过壶身或盖子背面铸的堂号或者名款画押,可以识别该壶出自何堂、何人、何时、何地。

有著名堂号的铁壶,就像当下的名牌一样,价格会很高。

也有一些很老的铁壶,在江户时期铁壶初期没有任何落款,但工艺、造型、材质也属上乘,一样是收藏佳品。

老铁壶真假辨别6.特殊型款是精品
老铁壶的独特造型,充分显示了釜师们对当代一些事物的理解、态度和心态的寄托。

釜师们把壶制成房屋、井台、
山水、动物、蔬果等器形,用以壶言情的表达方式,更加高深的注给壶以情感,独具灵性和美义。

这类特殊器形的老铁壶很容易被藏者赏识接受,属于收藏精品。

老铁壶真假辨别7.形体显功力
铁壶老堂号的壶体各有特色,或浑圆厚重、或精巧古朴。

一般安之介、正平、藏六等壶虽然没有款名,但只要在行的人一眼就可以看出,大概这就是大师们制釜的上乘功力彰显出来的魅力。

收藏时要特别注意壶底的保养状况,看看壶底的厚度、是否漏水、是否已经锈蚀的起层和脱落等等。

壶底的薄厚度可以用手轻挠几下听听声音,一般厚底完好的手挠声音会很厚实深重,底薄的壶手挠发声会略显轻浮。

老铁壶真假辨别8.提梁需立直
很多釜师会在提梁上镶金锉银、精雕细刻;更有多个堂口把铁质的壶身上安上铜或银质的把手,大大增加了壶的豪华与珍贵。

无论是怎样的提梁,一定是立直的才是好品相。

平日不要随意掰动把手,若把手松动了且不能立直,则影响了品相,将大大降低铁壶的价值。

老铁壶真假辨别9.壶嘴看水垢
壶嘴也叫“流口”,一些百余年的老壶经过多次使用,会结上较厚的水垢,正好可以作为老壶断代的参照。

壶嘴一定要水流顺畅,断水果断。

有些壶嘴已经破损,一般不用在
意,只需要把壶嘴用金、银或铜等镶出壶嘴就可以。

好的壶口侧视正视都很美,与壶体般配,嘴的上口高度应该与壶上口一样高,这样壶内的水才不会过早从壶嘴溢出来。

老铁壶真假辨别10.壶盖有说法
银壶的盖上会有透气用的小孔,但铁壶很少见,所以铁壶的盖子不宜像紫砂壶一样严密过紧。

许多铁壶的盖子和壶身不是同时制造出来的,从龙文堂开始,很多铁壶的盖子都是铜质的,避免由于蒸汽而生锈的麻烦。

铁壶的盖子很讲究,一把好壶一定是原壶配原盖,特别是名釜师的壶盖,都是与壶身完美结合,浑然一体的。

有的釜师还会在盖子的正面刻铸自己的画押或镶嵌自己喜欢的图案,还有的一把壶会制作两个或多个壶盖。

老铁壶真假辨别11.摘钮画龙点睛
一颗细腻雅致的摘钮,除了可以增添美感之外,也可通过它来鉴别名门铁壶。

众多釜师们会倾注心机,苦心制作摘钮,特别是名门堂主或名门大釜师,每制一壶在小小的摘钮上的功夫更是了得。

铁壶的摘钮用手一拨转动的很灵活为好。

老铁壶真假辨别12.耳朵环付
每个壶都必须有一对很搭配的环付。

环付传统上造型以鬼面或者不明兽居多,还有植物、动物、神器、事物等。


文堂的貔貅形环付就是极具特色的环付,每个貔貅的形态表情各有不同,惟妙惟肖,令人喜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