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邑侨乡历史文化研究

合集下载

浅谈五邑侨乡文化作为中小学乡土德育教材的意义

浅谈五邑侨乡文化作为中小学乡土德育教材的意义

浅谈五邑侨乡文化作为中小学乡土德育教材的意义作者:倪晓添来源:《当代旅游(下旬)》2017年第09期一、国内研究乡土教材在我国已有百年发展历程,它在学校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中倡导的“三级课程”开发与管理理念里面,为地方学校的多元文化课程开发提供了新机遇,也为乡土教材的实施提供了广阔施展空间和政策支持。

但是,近几年随着现代化的价值取向成为主导,教育的价值观也越来越城市化、国际化、西方化。

在这个过程中,教育的内涵逐渐变质了,也就是作为一个中国人独特的教育观念逐渐模糊了。

二、侨乡文化乡土教材使用现状近年来,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同时,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更是备受教育者的关注。

在《江门历史》这一教材中,也以讲述侨乡文化为主。

侨乡课程资源广大,也因贴近生活关注学生发展等特点,在社会上受到的关注也越来越多将侨乡文化这种历史资源写入教材中,让学生更加了解五邑侨乡文化,拉近学生与侨乡历史的距离[1]。

据江门本地报道,除《江门历史》外,江门市还曾编写过一本乡土教材《江门地理》,在2007年、2008年供江门市部分中学的初中二年级的学生使用,使用人数达12万,反响良好。

江门市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陈育庭建议,在《江门历史》作为正式教材纳入“广东省地方教材目录”之后,将新修订并重印《江门地理》。

此外,开平、恩平等地也曾有过自己的乡土教材,如开平全市使用《开平碉楼与村落》作为乡土教材,恩平全市使用《初高中数学知识衔接教(学)案》乡土教材,效果均不错[2]。

三、侨乡文化乡土教材的必要性侨乡文化具有极高的现实价值。

如今五邑地区中小学学校能用有关侨乡文化的书籍寥寥无几,在五邑地区高校图书馆兴许能找出一些小部分的书籍。

或许有人会疑问,中小学学校也可以购买与高校相同的有关侨乡文化的书籍,但对于中小学学生而言,未必能看懂与理解,由此可见,将侨乡文化撰写成言语简单易于中小学学生接受的乡土教材,并发放到他们手上。

近现代史研究论文

近现代史研究论文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作业(2015-2016-1)五邑侨乡近现代历史文化研究——浅谈五邑民歌研究目标:1.研究问题:五邑民歌在近现代是如何发展的呢?五邑民歌是一个五邑地区的名片,它反映五邑人民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

而我们选择这个选择这个问题进行研究,是为了更深入地了解五邑人民、了解五邑地区的风土人情。

2.分析问题:五邑地区的民歌起源于哪里?有哪些种类呢?各个种类又有什么特点呢?在近现代,五邑民歌有哪些发展呢?而现代社会,民歌不再广为流传,这是为什么呢?3.解决问题:对于以上问题,我们近现代史研究小组组织了关于五邑民歌的社会调查。

调查后,针对调查内容有针对性地查阅相关资料、文献。

经过小组讨论、合作,列出问题答案的提纲并逐步将其完善。

4.研究目标:通过对五邑民歌的研究,我们希望能让同学们更了解五邑地区的风土人情。

让更多人去了解五邑民歌,让五邑民歌文化得以传承研究体会:通过近现代史的调查研究,我们懂得了写论文要有问题意识。

问题是发现答案的第一步。

通过这次的研究,我们学会系统地收集资料,有目的的进行调查,并学会更好地和队友合作。

也明白了五邑民歌文化需要我们去保护去传承。

本次研究的待改进之处:刚接触论文,对论文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对于调查研究,我们应该选择有代表性的人群。

摘要五邑民歌作为五邑地区文化的代表,它有着独特的魅力。

为了更详细地了解五邑民歌及其发展,本论文首先对五邑民歌的起源进行了讲述。

然后详细介绍了五邑民歌的种类及其特点。

接下来详述五邑民歌在近现代的发展。

最后指出五邑民歌在现代生活中不为人们熟知,引出了对五邑民歌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关键词五邑民歌种类特点起源传承一、五邑地区民歌的起源随着时代的变迁,每一个地方都会有自己独特的歌曲。

而在侨乡江门,每一个市(区)都有特色十分鲜明的民歌。

这些民歌所表达的情感都与生活惜惜相关。

但是到了现在,年轻人都不再听这些古老的民歌,而是去听一些流行歌曲。

这些民歌展现了老一代的生活和情感,我们应该要传承这些民歌。

“侨乡文化研究”栏目征稿启事

“侨乡文化研究”栏目征稿启事
・72・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年
译.北京:中华书局,2008:138. [7] 赵磊.唐韩愈撰《南海神广利王庙碑》研究[J].岭南师
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15,36(5) :94 - 97. [8] 元禄,等•圣祖仁皇帝御制文集[M]//纪旳,等.四库全
书:1299册•台北:商务印书馆,1983:277. [9] 彭定求.御定全唐诗[M]//纪旳,等.四库全书:1428册.
பைடு நூலகம்
书局,2019. [13] 唐晓敏.中唐文学思想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
版社,2000: 86. [14] 冯志弘.鬼神•祭礼与文道观念——以韩愈《潮州祭城
隍神文》等祭神文为中心[M].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 学社科学版),2016,39(4) :73 -81. [15] 郝玉麟,等.广东通志[M]//纪旳,等.四库全书:563 册.台北:商务印书馆,1983. [16] 楼钥.攻愧集[M]//纪旳,等.四库全书:1153册.台北: 商务印书馆,1983:108. [17] 苏轼.苏轼文集:卷十七[M].孔凡礼,点校.北京:中华 书局,1986:508.
[责任编辑李夕菲]
“侨乡文化研究”栏目征稿启事
为加强《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特色栏目的建设,我学报自 2014年第1期起,已将“广东侨乡文化研究”更名为“侨乡文化研究”,以 拓宽学术资源、提高稿件的学术质量,并冀望专栏文章的选题更具普遍关注 视角。更名后的“侨乡文化研究”栏目,继续刊发广东省华侨华人以及侨 乡文化研究成果,并将关注福建、浙江、广西、海南以及中国其他侨乡的研 究成果。对适宜在该栏目刊用的稿件给予优先发表权,对其中原创性强、学 术价值高的优质、特色稿件,在原先不收取任何发表费用的基础上,再视稿 件质量给予500 -1500元稿费。欢迎新老作者惠赐稿件。

五邑侨乡历史文化研究

五邑侨乡历史文化研究

五邑侨乡历史文化研究——五邑华侨移民和发展史以及爱乡情怀摘要:五邑地区移民的历史悠久,据说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

近代以来,由于各种原因,五邑地区又经历了几次移民高潮,数量非常庞大,因此有海外国内两个“江门”之说,五邑地区是当之无愧的著名侨乡。

关键词:移民,海外发展史,爱乡情怀近代初期的中国,积弱贫困,政治腐败,外敌入侵,民不聊生,为了寻找出路,五邑地区很多人选择了下南洋或者到旧金山淘金等。

为了更深一步了解这段历史,我和同学们一起去参观江门华人华侨博物馆,重走了一次“移民路”。

刚走进博物馆,呈现在眼前的是“根在五邑”这四个金色大字,给人一种暖暖的乡情以及认同感和归属感。

博物馆一楼有一艘模仿正在海上航行的运送华工的木船。

走进里面,暗暗的,给人一种恐惧感,而当时华工们就是在这种环境中被运往未知的远方的。

在船的角落里坐着几个蜡像做的华工,真实地反映了他们当时的状况,我从他们的神情里看不到丝毫的兴奋和向往,而是充满无奈,因为他们被迫离开自己的家人,只身到一个除了知道名字以外什么都不知道的地方,和家人相见无期,还有最糟糕就是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安全到达那个地方,在这种情况下谁还会对未知的远方充满向往呢。

由于中国的积弱贫穷,五邑华工在国外的地位极低,处处受到排挤,像美国、加拿大等国都有排华法案。

有些地方甚至写着“中国人与狗不得入内”的侮辱性标语,华人在异国他乡被安排做一些最重、最危险的活儿,如修铁路、开垦荒地,挖矿等,有许多人都死在了这些工作上,或者落下了终生残疾,却人没有可怜他们。

面对着外国的排华法案和种种非人的待遇,五邑华工并没有放弃,而是默默地忍受着,斗争着。

因为他们相信只要努力,终能闯出一片天地。

五邑华工是坚韧的,智慧的。

总能在逆境中找到生存之道,这是我在参观博物馆唐人街时的感受,五邑华工们依靠自己的手艺在异乡开始自己创业,如开理发店,开药店,开酒家等。

甚至不少知识分子经营报社,为身在他乡的同胞服务,后来也为祖国的革命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五邑地区发展史

五邑地区发展史

五邑地区发展史五邑地区是我国的重点侨乡,人们喜欢把它同粤东的潮州、汕头、梅州地区以及福建的厦门、漳州、泉州地区,并称为全国三大侨乡。

“邑”者,县也。

现在,五邑各都已先后经国务院批准升格为市(县级)了。

历史上,在今五邑地区,曾有过“四邑”(台山、开平、新会、恩平四县)、“五邑”(台山、开平、新会、恩平、鹤山五县)和“六邑”(台山、开平、新会、恩平、鹤山、赤溪六县)的称谓。

但使用得最多、最响亮的名字还是“四邑”,尤其是在美洲、澳洲和欧洲的华人社区中。

这一方面是由于这四个县地理接壤,语言相通(四邑话),生活、信仰及婚娶等习俗均大同小异,有着深厚而特殊的“乡里”感情,同具鲜明的侨乡特色;另一方面则是由于这四个县的乡民出洋最早、人数最多。

人多势众,他们在居住地的华人社区中,常起着支配的作用,特别是台山人,影响力更大。

早年,台山话在华人社区里通行无阻,被称为“小世界语”。

由于这个历史原因,在很多史书及资料中,在讲述五邑时,更多使用的是“四邑”的称谓。

这样叙说并不是要把鹤山排除于外,虽然鹤山在语言及民俗方面更接近于客家文化,但它同四邑的历史渊源同样很密切。

鹤山历史文化名人宋森就说过:“本邑系由新会、开平两县改隶,是以一切文化、语言、风俗、社会观念及制度等均与四邑相同,历来在外洋与四邑人士联络与密切关系,而对冈州会馆之关系比肇庆会馆尤为深切。

”改革开放后,由于广东省行政体制的变化,从1983年起,鹤山作为五邑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四邑的关系就更加密切了。

现在,“五邑”不仅是一个历史概念,而且是一个地理概念,还是一个文化区的概念。

[1]五邑各县撒县设市的时间为:台山,1992年4月;新会,1992年10月;开平,1993年1月;鹤山,1993年11月;恩平,1994年2月。

至于“六邑”中的赤溪,自明朝弘治十二年(1499)起即属新宁县(1914年改称台山县)。

清朝同治六年(1867),因发生土著人与客籍人械斗事件,后将客籍人聚居地潮居都大部分与矬峒都小部分从新宁县划出,成立“赤溪厅”,直属广东布政司。

五邑侨乡传统图案的数字化传承研究

五邑侨乡传统图案的数字化传承研究

五邑侨乡传统图案的数字化传承研究
五邑侨乡是中国广东省的一个地区,因其居民多为侨民而得名。

五邑侨乡以其丰富的
文化遗产而闻名,其中包括许多传统的图案和纹样。

这些图案和纹样不仅具有美观的外观,还蕴含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和历史文化内涵。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数字化
传承研究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话题。

数字化传承研究是指将传统文化遗产转化为数字形式,并利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保存、研究和传播。

在五邑侨乡的传统图案数字化传承研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研究者需要收集和整理五邑侨乡传统图案的相关资料。

这些资料包括传统图案的图像、纹样的样本、相关文献记录等。

通过对这些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可以建立起完整和系统的
传统图案数据库,为后续的数字化传承工作提供基础。

研究者需要进行图案的数字化处理。

这包括将传统图案进行数字化扫描、重构和编辑,以获得高质量的图像和纹样数据。

为了方便后续的数字化传承工作,还可以对图像和纹样
数据进行标注和分类,以便于进行检索和应用。

研究者需要开发相应的数字化传承工具和技术。

这包括图案的数字化展示和应用工具,以及相关的图像处理和分析技术。

通过这些工具和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对传统图案的恢复、保护和再利用,促进五邑侨乡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研究者还需要进行相关的应用和推广工作。

这包括将数字化传承成果应用于实际生产
和生活中,通过产品设计、文化创意等方式,将传统图案应用于现代社会中,提升其价值
和影响力。

还需要加强与相关机构和组织的合作,共同推动五邑侨乡传统图案数字化传承
研究的发展。

2 、五邑侨乡文化专题(新)

2 、五邑侨乡文化专题(新)

江门战略---回眸十一五

辉煌“十一五” “十一五”亮点 亮点四:区域合作扩展旅游市场 在“十一五”期间,我市分别与香港、澳门签订了 旅游合作协议,与珠海、中山、深圳、东莞、佛山、 惠州、肇庆等城市签订旅游紧密合作协议,组织开 展区域万人有等活动,带动了全线短线有、自驾游。 在省外,与十几个省市建立了旅游业紧密合作关系, 并签订了旅游合作协议。同时在2009年,还在全国 重点城市、地区设立了20个江门旅游联络处,以点 带面拓展旅游大市场。如今,江门市的客源结构发 生了巨大的变化,外省及外国游客纷至沓来。
江门战略---回眸十一五
辉煌“十一五” “十一五”亮点 亮点一:旅游经济实现新的跨越 “十一五”期间,江门市旅游经济快速增长, 过夜游客人数年均增长率超过12%,旅游总 收入年均增长率超过22%。今年1--9月,我 市接待过夜游客789.52万人次,全省排名第 五。

江门战略---回眸十一五
江门战略---回眸十一五


辉煌“十一五” “十一五”亮点 亮点二:一批品牌旅游区相继建成 在“十一五”期间,品牌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开平碉楼与 村落申遗成功,使我市拥有了世界级的旅游产品。另外,古 兜温泉、锦江温泉、台山川岛、富都温泉荣获国家4A级旅游 区称号;台山北峰山被评定为国家森林公园;鹤山大雁山被 评定为省级森林公园;台山国华台电被评定为全国工农业族 游示范点;新会小鸟天堂、恩平凤凰生态乐园被评定为广东 最美乡村旅游区(点),恩平歇马村歇马举人村、那吉镇石 头村和开平自力村被评定为广东人文历史类最美乡村旅游示 范区(点)。新会古井镇等四个村镇被省旅游局授予“广东 省旅游特色县镇村”称号,鹤山双桥村等7个村镇被授予 “广东省旅游特色村”称号。
江门战略---回眸十一五

侨乡名人故居的保护与开发研究——以江门五邑地区为例

侨乡名人故居的保护与开发研究——以江门五邑地区为例

多市民和游客对名人故居还存在着认识不清的问题 ,没有 重视其文化内涵。 实地调研过程 中, 8 3 %的梁启超故居游客 认为名人故居旅游只是看看建筑 , 而且 9 1 %的游 客在故居 内停留的时间不超过三分钟。 游览动机调查 中, 旅游观光是 的时代 , 既有社会 主义家庭伦理道德观 、 价值观在发生着作 用, 也有封建思想的残余和资产 阶级享乐主义 , 西方性解放 思潮在散发着影响,出现 了丑恶现象的沉渣泛起与道德准 则的失范。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 的提高 , 受金钱 、 物质的诱惑 , 畸形的社会现象运用而生 。 要求人们树立正确的科学的、 健 康的、 纯洁的家庭婚姻爱情观至关重要。在现实生活中, 共 产党员和干部应该遵循 的道德要求就是在家庭利益服从社 会利益的前提下, 使家庭利益与社会利益统一起来。 江泽民 同志曾语重心长地告诫全党 : 作为共产党人 , 我们首先要树
内有关名人故居的研究多从故居的保护、 修缮、 建筑美学的
技 术层 面 , 以及 旅 游 开发 层 面进行 研究 。 关 于 江 门五 邑地 区
名人故居的研究 , 基本上集 中于当地的新闻报道 , 系统的研 究还处于初期的探索 阶段。名人故居的保护与利用工作 日 益受到社会各方面的重视 ,但是保护与利用 的具体措施 尚 有待改进 。本文在调查和分析江门五邑地区名人故居的资 源 和保护 开 发情 况 的基 础上 提 出 的对 策 建议 ,以期 对全 国 侨 乡名人故居保护和开发提供借鉴 。 江 门五 邑地 区名人 故居 保 护 与开 发现 状 从 1 9 8 2 年起 , 江门市陆续把一批名人故居公布为文物 保护单位 , 同时不断加大对名人故居保护经费的投入 , 对其 进行维护修缮 , 并把重要 的名人故居扩建成纪念馆 , 如梁启 超故居、 陈少白故居等 , 并使之成为我市重要 的爱 国主义教 育基地和旅游景点。然而, 五邑地区名人故居分布零散 , 仍 有为数众多的名人故居未能得到有效保护。 截至 2 0 1 1 年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邑侨乡历史文化研究
——五邑侨乡文化之风土人情
【摘要】:五邑地区是我国著名的侨乡,素有“中国第一侨乡”的美称。

作为著名的侨乡,五邑地区也有着其特有的文化风俗,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社会各界名人、各种习俗和美食等。

下面就让我带领大家进一步理解五邑侨乡。

【关键词】:侨乡五邑方言节日风俗
【引言】:五邑作为著名的侨乡,有着很多具有侨乡特色的风俗。

而作为一名五
邑人,我有必要去了解我们家乡的风俗,同时让身在我们侨乡的外地学子对我们的风俗与方言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于是,我开始了我的侨乡风俗与方言的研究之旅。

【正文】
五邑方言与五邑节日风俗
江门五邑地区作为历史悠久的著名的侨乡,肯定有很多它的特别之处,如特有的地区方言、节日风俗等,现在就让我带大家一起去了解它吧!
五邑方言即华语粤方言四邑片。

传统上以新会话为代表;近代以来由于新宁话(即台山话)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新宁话逐渐成为五邑话的代表。

五邑话通行于广东省江门市、台山市、开平市、恩平市、鹤山市、中山市古镇镇、珠海市斗门区等地。

可分为新会话、新宁话、开平话和恩平话。

【1】
对于五邑话的独特性,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一是声调以8个为多(恩平话只有7个),但有丰富的形态,五邑话变调(如名词往往变为低调或升调);二是台山、开平方言有边擦音;三是有介音i、u;四是基本没有长短元音的音位对立;【2】五是有不少与广府片方言相异的词语,如“臀”(屁股)、”阿人”(嬷嬷)、“做下”(恩平话指“全部”)等;六是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与广州话也不同;七是完成体标记用“阿”或“都”,而不用“左”;八是形容词普遍有ABAB式重叠,如开平话的“饱头饱头”(有点饱)、恩平话的“憨似憨似”(傻傻的)【3】。

当然,五邑话的精彩之处还不止这些,还有待我们深入研究和挖掘。

五邑话是粤语各种方言中相当具有特色的一种,与广州话差异明显。

差异既表现在语音上,也表现在词汇上。

五邑话语音和标准粤语一样,五邑话保留了许多古汉语语音特点。

在某些方面比标准粤语保留的成分更多。

例如,它完整保存了四种入声,“北白伯百”四个字音调均不同(粤语中百、伯同音)。

五邑话共含9个音调,参考粤语音调分别记为阴平/阴去(衣/意)、阴上(倚)、阳平(移)、阳上(以)、阳去(易)、中入(百)、阴入(北)、低阳入(伯)、高阳入(白)。

采用五度标音法时,这些音调的调值分别为33、55、11、21、32、33、55、21、32。

【4】和粤语相比,调值有所改变,合并了阴平和阴去,而原来合并为中入音的低阳入则保持独立。

五邑话随着侨胞们的移民,也被传播到了海外,在很多地方的唐人街也可以经常听到
熟悉的五邑话。

五邑侨乡独特的语言文化充分展示了“第一侨乡”的与众不同,也让我们对五邑侨乡的文化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五邑地区也有着其独特的节日风俗。

(一)春节:在江门五邑,春节无疑是最重要的一个节日,也有着很多有趣的习俗。

祭灶: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晚,俗称小年夜,灶君要上天向玉皇叙职了。

五邑人会给他饯行,叫做“谢灶”。

祭拜时点烧香烛,烧纸钱,到了团圆当晚,还得“接灶”,把灶君接回来,与家人一起团年。

扫屋:又叫扫尘,含有扫荡妖邪,除旧布新之意。

一般会做一次整体的打扫除。

除夕团年:五邑人一般在除夕吃团年饭。

当日,家家户户贴上新的对联,杀鸡宰鹅,摆满美酒蔬果肉食,先祭拜天地、神灵。

祖宗,把灶君接回来,然后全家围桌而坐,欢叙天伦,共进晚餐,这就叫做“团年”。

拜年:初一人拜神,初二人拜人。

清早起来,先烧炮仗,祭拜天地神灵祖先。

亲戚朋友见面说些吉祥的话,大人给小孩子发红包。

(二)清明节:五邑人慎终追远,颇重缅怀祖先之情,因此在五邑地区,清明扫墓风气很盛。

在五邑地区,扫墓俗称“拜山”、“行山”。

五邑地区的扫墓有一定的规矩,祭祖的礼品要丰富,主要祭品有烧猪、烧饼、熟鸡、熟鹅、甘蔗、鸭蛋等。

扫墓时,首先要将坟墓周围及坟身的杂草铲净,然后摆上祭品,插上香烛。

祭品和食具摆放完毕后,所有祭扫之人依次参拜三轮,然后再由祭扫之人分别撕下鸡鹅的下巴和祭品中的上品,称为“挂盏”,意在让祖先将全鸡全鹅全部祭品通通接受下来享用【5】。

一般要在墓地削下一些甘蔗皮,象征青绿生机。

(三)端午节:端午节是我国民间隆重的传统节日,时间为农历五月初五。

在五邑地区广为流行的端午习俗有:划龙船、佩香袋、吊草等。

五邑的龙舟,制作讲究,色彩鲜艳。

龙舟一般都是以数丈长的原枝坤甸木作龙骨。

龙舟制成后,还要用不同的颜色对其涂色,依船首龙头的颜色,可分为红龙、黄龙、白龙、黑龙、银龙、金龙、绿龙、灰龙等。

五邑的龙舟赛前有一定的程序和仪式:起龙、吃龙舟宴。

旺龙仪式、斗龙等。

(四)中秋节:五邑习俗,中秋节下午,例必设丰盛的家宴,先祭拜祖先,共庆团圆。

赏月食品有月饼、田螺、芋头、柚子、红柿等。

(五)冬至:“冬至大过年”,江门五邑民间把冬至与春节、端午、中秋并列为四大节。

五邑地区与广东其他地区一样都是吃汤圆,然而五邑地区的特别之处是它的汤圆是咸的,里面没有陷,搭配着蔬菜,鱼、肉等一起煮,非常特别和美味。

除了这些传统的节日外,五邑地区也有其特有的节日。

如鹤山市的活鲤拜门,每年的正月初四,从早到晚,都有人手提一条红头绳扎起生猛的鲤鱼到各家门口叩拜,一边拜,一边唱鲤鱼歌。

开平泮村灯会,每年农历正月十三举行,是水口镇泮村的习俗,也是一种大型的群众性民间艺术活动。

还有台山浮石飘色、恩平灯节、新会天后诞抢花炮、江门潮连纱龙等五邑地区特有的节日风俗。

通过对五邑侨乡文化,特别是对五邑方言和节日风俗的研究,我对我的家乡五邑地区的风土人情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也发现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五邑地区特有的非常有趣的东西。

希望这些特有的东西能被我们一直传承下去并发展得更好。

最后祝愿五邑侨乡发展得越来越好,越来越繁荣!
【参考文献】
(1)摘自《方言》邵慧君,甘于恩1999年02期
(2)摘自《广东四邑方言语法研究》第二章甘于恩
(3)摘自《广东四邑方言语法研究》第七章甘于恩
(4)摘自《广东四邑方言语音特点》邵慧君,甘于恩
(5)摘自《五邑侨乡历史文化概要》(广东人民出版社)张运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