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课件-九年级上册第22 课时 建设法治中国
合集下载
中考总复习道德与法治复习四:全面依法治国 建设法治中国(27张PPT)课件

1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被誉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的民法典包括总则、物权、合同 、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及附则,共1 200多个条文,覆 盖一个公民生老病死的全部生活。作为新时代人民权利的“宣言书”, 民法典充分体现了时代特色,对于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70年到期、高空 抛物坠物、手机APP收集个人信息等社会热点和百姓关切,民法典均进 行了直接回应,尤为值得关注的是,民法典还体现了对疫情防控有针对 性的考量。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5. 下图漫画给我们的警示是( D) A. 公民应接受政府的领导,无条件地配合政府疫情防控工作 B. 只要符合公共利益,政府行为无须在意公民的个人利益 C. 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失职渎职、挪用救援款物等违法行为 应负刑事责任 D. 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依法行政
(3)如何才能让民法典的价值观念及精神深入人心?
①相关部门加大宣传力度,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营造良 好的法治环境和氛围。②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率先学习民法典,做尊 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榜样。③每个公民认真学习,了解相关内容,自 觉遵守民法典等。
2021年中考命题预测
一、单项选择题 1.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 共和国民法典》。这部法律于2021年1月1日起施行。这表明法律( ) A. 由国家A制定或认可 B. 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C. 具有普遍约束力 D. 约束的范围比道德广泛
2.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民法典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新的 变化:“守护头顶的安全”“网贷被套路不用怕”“孩子给游戏大额 充值可退款”等新规。这表明( ) D ①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有权制定和修改法律 ②法律与我 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③民法典保障了我们从出 生到去世不再受到任何侵害 ④我国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积极 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福建省中考道德与法治九上第22课时建设法治中国课后练本课件

九年级上册 第22课时 建设法治中国
教材梳理篇
01
02
03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 【2021·南平一检·2 分】下面是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编纂的部分流程图,它体 现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法治道路,必须( D )
A. 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 坚持政府的各项权力都应该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D.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5. 2021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
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
法》等法律法规颁布施行。这表明我国( C )
①逐步实现全民守法
②已经做到良法善治
③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④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得到完善
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
6. 【法治意识】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
7. 2021年百色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将不断深化法治建设
……持续优化政府职能,完善法治政府体系建设。百色
市要建设好法治政府就必须( D )
①提高政府依法执政的能力和水平
②依法做好政务信息公开工作
③加强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④推动政府做到公正司法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8. 【2021·南平模拟·2 分】“唯有植根于深厚的道德土壤, 法治精神才能获得持久的生命力。”这句话说明( D ) A. 法律与道德相互促进 B. 法治与德治相辅相成 C. 要加强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 D. 要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
教材梳理篇
01
02
03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 【2021·南平一检·2 分】下面是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编纂的部分流程图,它体 现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法治道路,必须( D )
A. 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 坚持政府的各项权力都应该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D.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5. 2021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
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
法》等法律法规颁布施行。这表明我国( C )
①逐步实现全民守法
②已经做到良法善治
③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④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得到完善
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
6. 【法治意识】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
7. 2021年百色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将不断深化法治建设
……持续优化政府职能,完善法治政府体系建设。百色
市要建设好法治政府就必须( D )
①提高政府依法执政的能力和水平
②依法做好政务信息公开工作
③加强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④推动政府做到公正司法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8. 【2021·南平模拟·2 分】“唯有植根于深厚的道德土壤, 法治精神才能获得持久的生命力。”这句话说明( D ) A. 法律与道德相互促进 B. 法治与德治相辅相成 C. 要加强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 D. 要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 教学课件PPT(附教案、学案、课时练)

(3)“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因此,政府及其工作人员 要率先做尊法守法的榜样,带动其他公民,共同守法。 (4)厉行法治,需要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 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在全社会鲜明地树立起“遵纪守法光 荣、违法乱纪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实现社会的有序、公 平、正义。
2.道德和法律的关系 (1)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 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 (2)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 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 作用。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3.法治建设的长期性 法治既是崇高的社会理想,也是伟大的社会实践和长期的 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建设法治中国,任重道远, 行则将至,让我们为实现法治理想而努力奋斗!
第二单元 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
第2课时凝聚法治共识
学习目标
1.通过留心身边的事例,分析相关时政材料,了解政府的 作用,明确政府的宗旨,体会政府与人民的关系。
2.通过查阅相关材料,了解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要 求,明确依法行政需要规范政府权力运行以保障人民 权利和实现人民利益的最大化。
3.通过搜集和分析社会上学法尊法的事例,明确厉行法治 对现代公民的要求,理解德治和法治的关系,达到提 高自身道德修养、增强法治观念的水平。
3.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探求建立法治社会的历程 (1)中国有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历史。 (2)1840年以后,一些仁人志士逐渐认识到中国落后的 根源在于封建专制制度。变法改制,成为救亡图存、国家 振兴的必然选择。 (3)直到新中国成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 才走上了一条探索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道路。党和政府 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法治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努力推进依法 治国的时代进程。
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共24张ppt)

归纳小结: 如何落实依法行政?
(1)政府: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 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
(2)公民: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
厉行法治的要求(如何建设法治社会、如何 全面依法治国)?
(1)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2)国家: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 法。 (3)公民:学会在法治状态下生活,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 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 (4)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率先做尊法守法的榜样。 (5)社会: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 (6)国家: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A.立法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 B.严格执法得到有力保证 C.司法案件体现了公平正义 D.公民成为法治的捍卫者
第 18 页
6.(2019·江苏连云港)如图漫画《不作为》警示国家机关及A其 工作人员( )
A.法定职责必须为,要敢于担当 B.法无授权不可为,有权不可任性 C.用权须谨慎,徇私枉法贻害无穷 D.有权必有责,履职会被追究责共识
主体维度
法治的内涵、要求、法治的作用 描绘法治蓝图:基本方略、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
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政府的作用、宗旨、工作原则; 依法行政的含义、要求
厉行法治:原因、(不同主体的)共同要求、依法 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法治与德治)
法 治
建设法治中国
考点1:法治的重要意义
求和重要保障。 (2)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
会主义法治国家。 (3)要求: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
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全册总复习核心知识点课件(37张幻灯片)

第四单元
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 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四单元
自信的中国人对国家有认同,自信的中国人 对文化有底气,自信的中国人对发展有信心。
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第三单元
人类关爱和保护环境就是走向重生, 漠视和破坏环境就是走向自我毁灭。
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 共享的发展理念。
第三单元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使 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
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 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
第三单元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严守资源消耗上限、 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 护红线。
第四单元
民族分布特点是大散居、小聚居、交 错杂居。
我国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 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
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是爱国主义精神 的具体体现,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第四单元
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是命运与 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第三单元
文化的优秀、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力 量,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
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 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第三单元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 的价值目标,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 则。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是社会主义民主政 治建设的基础
第二单元
民主选举是人民实现民主权利的一种重要形 式。
政治中考第22课时 建设法治中国ppt课件

①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坚持依法防控、 严 厉查处哄抬口罩价格的不法行为是厉行法治的表现。
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科学立法、 严格执法、 公正司 法、 全民守法。
③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 履 行义务。(答出两点即可)
2.老人骑自行车在小区广场与男童相撞,造成男童右颌 受伤出血。老人找借口欲离开,同一小区的孙某上前 阻拦不让其离开,老人出现猝死。老人家属将孙某和 某物业公司诉至法院,2019年12月30日,河南省信阳 市平桥区人民法院对此案公开宣判,依法驳回老人家 属的诉讼请求。法院的判决( ) ①维护了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②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③民法典保障了你从出生到去世不再受到任何侵害
④我国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积极推进社会主义
法治建设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点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表决通过 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属于我国的立法工作,体 现了科学立法,我国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积极推进 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新修订的民法典草案将给我们的生活 带来新的变化,表明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让我们 的生活更美好,②④是正确的选项;①错误,全国人民代 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③不符合实际。故选D。 【答案】D
6.【法治意识】
(1)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对上图不法商人的行为 进行劝说。(至少两个方面) ①法律禁止做的事情坚决不做,哄抬口罩价格会受 到法律的制裁。 ②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是企业的无形资产 ,商人只有诚信经营,才能赢得客户。
(2)运用有关法治的知识,分析上述材料对全面推进 依法治国的启示。
②强化了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
③体现了科学立法的法治要求
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科学立法、 严格执法、 公正司 法、 全民守法。
③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 履 行义务。(答出两点即可)
2.老人骑自行车在小区广场与男童相撞,造成男童右颌 受伤出血。老人找借口欲离开,同一小区的孙某上前 阻拦不让其离开,老人出现猝死。老人家属将孙某和 某物业公司诉至法院,2019年12月30日,河南省信阳 市平桥区人民法院对此案公开宣判,依法驳回老人家 属的诉讼请求。法院的判决( ) ①维护了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②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③民法典保障了你从出生到去世不再受到任何侵害
④我国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积极推进社会主义
法治建设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点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表决通过 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属于我国的立法工作,体 现了科学立法,我国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积极推进 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新修订的民法典草案将给我们的生活 带来新的变化,表明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让我们 的生活更美好,②④是正确的选项;①错误,全国人民代 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③不符合实际。故选D。 【答案】D
6.【法治意识】
(1)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对上图不法商人的行为 进行劝说。(至少两个方面) ①法律禁止做的事情坚决不做,哄抬口罩价格会受 到法律的制裁。 ②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是企业的无形资产 ,商人只有诚信经营,才能赢得客户。
(2)运用有关法治的知识,分析上述材料对全面推进 依法治国的启示。
②强化了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
③体现了科学立法的法治要求
部编版初三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第二课时课件

不作为。 2、三张清单制度有何意义? 有利于依法治国,有利于政府依法行政,有利于保障 公民的合法权益。 3、材料给我们什么启示? 必须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权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 众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从而推进民主法治 建设进程。
如何做到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
(1)政府 ①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 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
❖ 依法行政的核心: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2020年6月1日起强制执行,条例明确规定建立生活垃圾处 理收费制度,垃圾不仅要定时定点分类投放,还将责任到人。 对不符合分类规定的生活垃圾拒收,对不分类投放生活垃圾的 对单位处以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处以五十元以 上二百元以下罚款。
6月1日上午,在琴川街道泯泾村某网吧,执 法人员在检查中发现,该网吧内只有一种黑色垃 圾桶,未按照垃圾分类要求分类设置垃圾收集容 器,且垃圾桶无标识,当事人拒不整改。执法人 员根据条例第四十九条规定,作出罚款1000元的 行政处罚,这是条例实施首日本市针对单位开出 的首张罚单。同时,在东南街道新安江路中宏菜 场,执法人员发现郭某某未按照规定分类投放生 活垃圾,根据条例第五十一条第一款规定,对其 处以罚款50元的行政处罚,这是本市针对个人开 出的首张罚单。
③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说一说:怎样厉行法治?(主体)
1.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全体社会成员必
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2.厉行法治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
法。
3.
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弘扬法治精神,
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
用,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
如何做到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
(1)政府 ①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 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
❖ 依法行政的核心: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2020年6月1日起强制执行,条例明确规定建立生活垃圾处 理收费制度,垃圾不仅要定时定点分类投放,还将责任到人。 对不符合分类规定的生活垃圾拒收,对不分类投放生活垃圾的 对单位处以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处以五十元以 上二百元以下罚款。
6月1日上午,在琴川街道泯泾村某网吧,执 法人员在检查中发现,该网吧内只有一种黑色垃 圾桶,未按照垃圾分类要求分类设置垃圾收集容 器,且垃圾桶无标识,当事人拒不整改。执法人 员根据条例第四十九条规定,作出罚款1000元的 行政处罚,这是条例实施首日本市针对单位开出 的首张罚单。同时,在东南街道新安江路中宏菜 场,执法人员发现郭某某未按照规定分类投放生 活垃圾,根据条例第五十一条第一款规定,对其 处以罚款50元的行政处罚,这是本市针对个人开 出的首张罚单。
③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说一说:怎样厉行法治?(主体)
1.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全体社会成员必
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2.厉行法治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
法。
3.
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弘扬法治精神,
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
用,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中考一轮复习--教材梳理--第22课时 建设法治中国(复习课件)

A.依法治国
B.法律至上
C.健全民主
D.制度优势
考点2 法治政府 [6年2考] 2. 【2022福建18题2分】福建省创新营商环境评估机制,
加强数字化监测督导,以企业群众满意度为评价标准, 推行制度公开、流程公开、效率公开,把审批和服务全 流程置于社会监督之下。这体现了政府( C ) ①实施宏观调控 ②保障公民的知情权、监督权 ③推进政务公开 ④推动产业升级,提高生产效益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在我们身边》。(本书P37)
【易误提醒】
法治强调的是动态的治理,法制强 调的是静态的制度。
3.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
4. 建设法治中国的要求。 (1)①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科学
立法) ②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严格执法) ③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公正司法) ④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
九年级上册 第22课时 建设法治中国
教材梳理篇
1 知识网络 2 考点突破 3 福建6年中考聚焦
1 知识网络
· 知识点1 夯实法治基础 · 知识点2 凝聚法治共识
点击查看完整的知识网络
2 考点突破
·考点1 法治 ·考点2 法治政府 ·考点3 厉行法治
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 考点1 法治 (教材九上P44~50)
考点1 法治 1.【2022南平一模2分】下框时事共同反映的主题,用一个关键
词概括,最贴切的是( A )
★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实施条例》公布施 行、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修正案获得通过、刑法修正案
(十一)开始施行…… ★2021年12月,香港完善选举制度后的首次立法会换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依法行政 B.严格执法 C.科学立法 D.公正司法
2.【2019·三明质检·2 分】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
同要求。下列属于厉行法治的表现有 ( C )
① 开展校园美德少年评选活动
② 按照交通标识通过道路斑马线
③ 组织同学深入乡村宣传宪法
④ 利用节假日到街头清除小广告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面,均排除;“难于法之必行”,强调的是政府必须 依法行政,故选C。
考点6 厉行法治的基本任务、要求、做法和文化氛围。 (应用)高频考点3
★ 1.厉行法治的基本任务: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 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依法治国十六字方 针)
2.厉行法治的要求: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 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典例1】【高频考点1】(2020·石狮质检·2 分) 小闽读报 获悉,新冠疫情以来,我国各地政府迅速行动,开展相关 医药用品价格监管工作,严肃查处借疫情防控之机囤积居 奇、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哄抬物价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违法 行为。这充分体现了法治是 ( ) A.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 B.维护社会稳定的有效方式 C.现代世界各国的共识 D.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
(3)国家层面:①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的必然选择;②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 3.法治的要求 (1)实行良法之治。良法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 志和利益,反映社会发展的规律,维护公民的 基本权利,符合公平正义要求,促进人与社会 的共同发展。(良法的作用) (2)实行善治。法治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通过赋 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 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教材梳理篇
第22 课时 建设法治中国
目录
01 知识网络 02 考点梳理
03 福建4年中考聚焦
01 知识网络
知识网络
点击链接跳转
02 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
考点1 法治的内涵、价值和要求。(理解)高频考 点1
考点2 法治道路的探索。(识记) 考点3 描绘法治蓝图。(理解) 考点4 政府的作用、宗旨。(理解)
3.依法行政的核心——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典例2】【高频考点2、3】(2020·安溪质检·2分)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以下观 点与这句古语表达意思相符的是 ( ) A.法治德治相得益彰 B.制定法律是一件很简单的事 C.政府必须依法行政 D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严格执法要依靠公民的努力
【答案】C 【点拨】A 项古语未体现,B 项说法错误,D 项过于片
02 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
考点5 法治政府的内涵、基本准则及建设的要求。 (应用)高频考点2
考点6 厉行法治的基本任务、要求、做法和文化氛 围。(应用)高频考点3
考点7 法治与德治。(理解)(应用)高频考点4
考点1 法治的内涵、价值和要求。(理解) 高频考点1 1.法治意味着依法治理。
★ 2.法治的价值(为什么要选择法治道路?) (1)个人层面: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 序,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2)社会层面: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 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 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 有效方式。
④ 对药店进行处罚有助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4.【2020·安溪质检·2 分】“完善审判权力运行机制, 健全审判责任追究标准,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推进 审判公开。”这体现了厉行法治的基本任务是 ( B ) A. 科学立法 B. 公正司法 C. 严格执法 D. 全民守法
★ 3.怎样厉行法治? (1)公民: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精 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 (2)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提 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 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 (3)国家和社会: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加强法 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 文化环境。
【答案】B 【点拨】从材料的关键语句“严肃查处……等扰乱市场
秩序的违法行为”可得出,材料主要体现的是法治对 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因此选择B。
考点2 法治道路的探索。(识记) 1.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
要保障。
2.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提出和完善过程是什么? (1)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 国家的基本方略,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2)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3)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中国法治建设作出新的 战略部署,绘就了中国法治新蓝图。
【答案】C 【点拨】A 项古语未体现,B 项说法错误,D 项过于片
面,均排除;“难于法之必行”,强调的是政府必须 依法行政,故选C。
考点7 法治与德治。(理解) 高频考点4 ★ 法治与德治有什么关系?
(1)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 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 作用。
【答案】C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法治和德治的关系。依法治国和
以德治国相互配合、相互促进,法治是德治的保障, 德治是法治的基础,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根本 目的是一致的,C 正确,D 错误;德治与法治不能相互 替代,A 错误;B 与题意不符;故选C。
03 福建4年中考聚焦
1
2
3
4
5
1.【2019·福建名校联合模拟·2 分】2019 年2 月27日, 国务院决定取消25 项行政许可事项。这体现了国务 院( A)
2 宗旨:为人民服务。
考点5 法治政府的内涵、基本准则及建设的要求。(应 用) 高频考点2
★ 1.法治政府的内涵、基本准则是什么? (1)内涵:法治政府就是按照法治原则运作的政府, 政府的各项权力都应该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2)基本准则:依法行政。
★ 2.如何建设法治政府?(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 (1)政府:① 依法行政,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 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 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② 防范行政权力 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 政府公信力。 (2)公民: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促进政 府依法行政。
D. ②④
3.【2020·龙岩质检·2 分】2020 年1 月29 日,南昌市市场
监督管理局对某药房有限公司囤积口罩等疫情防控用品、
哄抬物价等违法行为开具顶格罚300 万元行政处罚听证
告知书。这一事件说明 ( C )
① 公民行使权利是有范围的,不能滥用权利
② 法不可违,违法行为要承担罚款处罚责任
③ 厉行法治,需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
法治承载道德理念,强化了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 用。用法律惩治缺德行为能够规范人们的行为,有利 于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增进社会文明和谐。
考点3 描绘法治蓝图。(理解) 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 国家。
★ 2.如何建设法治中国? (1)坚持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 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 机统一。
考点4 政府的作用、宗旨。(理解) 1.作用: (1)管理人们的社会生活; (2)为人们提供公共服务。
4.厉行法治的文化氛围 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 文化环境,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文化 导向。
【典例2】【高频考点2、3】(2020·安溪质检·2分)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以下观 点与这句古语表达意思相符的是 ( ) A.法治德治相得益彰 B.制定法律是一件很简单的事 C.政府必须依法行政 D.严格执法要依靠公民的努力
5.【2020·福建节选·4 分】新中国历史上首个以“法 典”命名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将于 2021 年1月1 日起施行。同学们就民法典的有关规 定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运用“法治与德治的关系”知识,说明用法律“收拾” 缺德行为的意义。 【点拨】本题考查用法律“收拾”缺德行为的意义,考查 学生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读题,本题提供的答题 范围是“运用‘法治与德治的关系’知识”,联系教材 知识,运用“有利于”的句式,从规范人们的行为、提 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增进社会文明和谐的角度作答。
(2)以法治承载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 作用。
(3)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 作用。
(4)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典例3】【高频考点4】(2020·福州模拟·2 分)“徒 法不足以自行。如果德治不举,人心不稳,法治就会千 疮百孔;而法治松弛,惩恶不力,德治也会破堤而溃。” 这段话说明( ) A. 法律和道德可以相互替代 B. 法律和道德实现的方式不同 C. 法治和德治相互促进 D. 德治是保障,法治是基础
2.【2019·三明质检·2 分】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
同要求。下列属于厉行法治的表现有 ( C )
① 开展校园美德少年评选活动
② 按照交通标识通过道路斑马线
③ 组织同学深入乡村宣传宪法
④ 利用节假日到街头清除小广告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面,均排除;“难于法之必行”,强调的是政府必须 依法行政,故选C。
考点6 厉行法治的基本任务、要求、做法和文化氛围。 (应用)高频考点3
★ 1.厉行法治的基本任务: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 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依法治国十六字方 针)
2.厉行法治的要求: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 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典例1】【高频考点1】(2020·石狮质检·2 分) 小闽读报 获悉,新冠疫情以来,我国各地政府迅速行动,开展相关 医药用品价格监管工作,严肃查处借疫情防控之机囤积居 奇、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哄抬物价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违法 行为。这充分体现了法治是 ( ) A.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 B.维护社会稳定的有效方式 C.现代世界各国的共识 D.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
(3)国家层面:①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的必然选择;②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 3.法治的要求 (1)实行良法之治。良法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 志和利益,反映社会发展的规律,维护公民的 基本权利,符合公平正义要求,促进人与社会 的共同发展。(良法的作用) (2)实行善治。法治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通过赋 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 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教材梳理篇
第22 课时 建设法治中国
目录
01 知识网络 02 考点梳理
03 福建4年中考聚焦
01 知识网络
知识网络
点击链接跳转
02 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
考点1 法治的内涵、价值和要求。(理解)高频考 点1
考点2 法治道路的探索。(识记) 考点3 描绘法治蓝图。(理解) 考点4 政府的作用、宗旨。(理解)
3.依法行政的核心——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典例2】【高频考点2、3】(2020·安溪质检·2分)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以下观 点与这句古语表达意思相符的是 ( ) A.法治德治相得益彰 B.制定法律是一件很简单的事 C.政府必须依法行政 D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严格执法要依靠公民的努力
【答案】C 【点拨】A 项古语未体现,B 项说法错误,D 项过于片
02 第四课 建设法治中国
考点5 法治政府的内涵、基本准则及建设的要求。 (应用)高频考点2
考点6 厉行法治的基本任务、要求、做法和文化氛 围。(应用)高频考点3
考点7 法治与德治。(理解)(应用)高频考点4
考点1 法治的内涵、价值和要求。(理解) 高频考点1 1.法治意味着依法治理。
★ 2.法治的价值(为什么要选择法治道路?) (1)个人层面: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 序,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 (2)社会层面: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 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 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 有效方式。
④ 对药店进行处罚有助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4.【2020·安溪质检·2 分】“完善审判权力运行机制, 健全审判责任追究标准,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推进 审判公开。”这体现了厉行法治的基本任务是 ( B ) A. 科学立法 B. 公正司法 C. 严格执法 D. 全民守法
★ 3.怎样厉行法治? (1)公民: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精 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 (2)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提 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 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 (3)国家和社会: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加强法 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 文化环境。
【答案】B 【点拨】从材料的关键语句“严肃查处……等扰乱市场
秩序的违法行为”可得出,材料主要体现的是法治对 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因此选择B。
考点2 法治道路的探索。(识记) 1.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
要保障。
2.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提出和完善过程是什么? (1)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 国家的基本方略,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2)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3)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中国法治建设作出新的 战略部署,绘就了中国法治新蓝图。
【答案】C 【点拨】A 项古语未体现,B 项说法错误,D 项过于片
面,均排除;“难于法之必行”,强调的是政府必须 依法行政,故选C。
考点7 法治与德治。(理解) 高频考点4 ★ 法治与德治有什么关系?
(1)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 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 作用。
【答案】C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法治和德治的关系。依法治国和
以德治国相互配合、相互促进,法治是德治的保障, 德治是法治的基础,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根本 目的是一致的,C 正确,D 错误;德治与法治不能相互 替代,A 错误;B 与题意不符;故选C。
03 福建4年中考聚焦
1
2
3
4
5
1.【2019·福建名校联合模拟·2 分】2019 年2 月27日, 国务院决定取消25 项行政许可事项。这体现了国务 院( A)
2 宗旨:为人民服务。
考点5 法治政府的内涵、基本准则及建设的要求。(应 用) 高频考点2
★ 1.法治政府的内涵、基本准则是什么? (1)内涵:法治政府就是按照法治原则运作的政府, 政府的各项权力都应该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2)基本准则:依法行政。
★ 2.如何建设法治政府?(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 (1)政府:① 依法行政,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 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 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② 防范行政权力 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 政府公信力。 (2)公民: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促进政 府依法行政。
D. ②④
3.【2020·龙岩质检·2 分】2020 年1 月29 日,南昌市市场
监督管理局对某药房有限公司囤积口罩等疫情防控用品、
哄抬物价等违法行为开具顶格罚300 万元行政处罚听证
告知书。这一事件说明 ( C )
① 公民行使权利是有范围的,不能滥用权利
② 法不可违,违法行为要承担罚款处罚责任
③ 厉行法治,需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
法治承载道德理念,强化了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 用。用法律惩治缺德行为能够规范人们的行为,有利 于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增进社会文明和谐。
考点3 描绘法治蓝图。(理解) 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 国家。
★ 2.如何建设法治中国? (1)坚持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 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2)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 机统一。
考点4 政府的作用、宗旨。(理解) 1.作用: (1)管理人们的社会生活; (2)为人们提供公共服务。
4.厉行法治的文化氛围 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 文化环境,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文化 导向。
【典例2】【高频考点2、3】(2020·安溪质检·2分)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以下观 点与这句古语表达意思相符的是 ( ) A.法治德治相得益彰 B.制定法律是一件很简单的事 C.政府必须依法行政 D.严格执法要依靠公民的努力
5.【2020·福建节选·4 分】新中国历史上首个以“法 典”命名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将于 2021 年1月1 日起施行。同学们就民法典的有关规 定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运用“法治与德治的关系”知识,说明用法律“收拾” 缺德行为的意义。 【点拨】本题考查用法律“收拾”缺德行为的意义,考查 学生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读题,本题提供的答题 范围是“运用‘法治与德治的关系’知识”,联系教材 知识,运用“有利于”的句式,从规范人们的行为、提 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增进社会文明和谐的角度作答。
(2)以法治承载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 作用。
(3)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 作用。
(4)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典例3】【高频考点4】(2020·福州模拟·2 分)“徒 法不足以自行。如果德治不举,人心不稳,法治就会千 疮百孔;而法治松弛,惩恶不力,德治也会破堤而溃。” 这段话说明( ) A. 法律和道德可以相互替代 B. 法律和道德实现的方式不同 C. 法治和德治相互促进 D. 德治是保障,法治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