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艺术品鉴赏

合集下载

东方艺术之美探索80个展现东方之韵的艺术作品

东方艺术之美探索80个展现东方之韵的艺术作品

东方艺术之美探索80个展现东方之韵的艺术作品东方艺术作为世界文化的瑰宝,承载了丰富的历史、哲学和美学内涵。

在这个以创意和审美体验为核心的时代,让我们一同探索80件展现东方之韵的艺术作品,领略东方艺术的美妙和独特之处。

第一部分:绘画艺术1.《清明上河图》——北宋张择端的绘画巨作,展现了古代京城繁华景象,平实传神的画风让人仿佛置身于古代世界。

2.《女儿墙》——明代名家文徵明创作,以细腻而准确的笔触描绘女儿墙的绝美景致,传递出东方意境的独特魅力。

3.《百鸟朝凤》——康熙皇帝御题的作品,艺术家郎世宁以华彩画技勾勒出百鸟在枝头欢快歌唱的场景,表达出东方文化中对自然和和谐的追求。

4.《黄山松涛图》——清代名家任伯年的作品,通过神秘的青墨山岳和绵延的松涛,展示了东方山水画独有的意境和韵律。

5.《鹤舞图》——五代胡和尚的作品,以端庄雅致的笔墨和舞动的线条勾勒出起舞的鹤鸣幽谷,将东方哲学中对自然与和谐的思考注入艺术之中。

第二部分:雕塑艺术1.《佛顶如来》——南朝梁代顾恺之的作品,雄伟而庄严的佛像形象,完美展示了佛教艺术的独特魅力。

2.《黄金鸡》——明代名家吴彬的作品,以精湛的金工技艺塑造出呼之欲出的金鸡造型,体现了东方文化中对福运和幸福的祈愿。

3.《十二生肖》——明代名家邓石如创作的一组雕塑作品,通过栩栩如生的十二生肖形象,生动展现了东方文化中对生肖与岁月的神圣崇敬。

4.《荷花仙子》——著名雕塑家于非闲创作,以优美婉约的形态雕塑出荷花仙子的形象,体现了东方艺术中对自然与人文的融合。

5.《虞美人》——宋代名家张择端的作品,以细腻流畅的线条表现端庄美丽的虞美人形象,彰显了东方女性的柔美和独特魅力。

第三部分:陶瓷艺术1.青花瓷器——宋代瓷器的代表作,以蓝色的墨彩在白瓷上勾勒出优雅的花鸟图案,展示了东方陶瓷艺术独有的韵味。

2.汝窑瓷器——北宋时期的瓷器名窑,釉面温润如玉,充满古韵和自然之美,是东方陶瓷艺术中的瑰宝。

3.龙泉青瓷——南宋龙泉窑创烧,瓷质细腻光润,釉色深绿,以水墨画笔触般的自然线条勾勒出充满生气的动植物形象。

中国古代艺术作品鉴赏

中国古代艺术作品鉴赏

中国古代艺术作品鉴赏中国古代艺术作品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以下是中国古代艺术作品的鉴赏。

一、中国古代绘画中国古代绘画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其风格和表现手法独具特色。

古代绘画主要分为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和历史题材画等。

在鉴赏古代绘画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构图:古代绘画的构图非常重要,可以通过构图来表现画面的意境和主题。

2.笔墨:古代绘画的笔墨非常重要,可以通过笔墨来表现画面的气氛和情感。

3.色彩:古代绘画的色彩非常重要,可以通过色彩来表现画面的韵味和表现力。

二、中国古代雕塑中国古代雕塑是中国文化的又一重要表现形式,其风格和表现手法也独具特色。

古代雕塑主要分为石雕、木雕、青铜器等。

在鉴赏古代雕塑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造型:古代雕塑的造型非常重要,可以通过造型来表现雕塑的主题和意境。

2.工艺:古代雕塑的工艺非常重要,可以通过工艺来表现雕塑的艺术价值和技术含量。

3.材料:古代雕塑的材料非常重要,可以通过材料来表现雕塑的质感和特色。

三、中国古代书法中国古代书法是中国文化的又一重要表现形式,其风格和表现手法也独具特色。

古代书法主要分为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

在鉴赏古代书法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书法风格:古代书法的风格非常重要,可以通过书法风格来表现字体的特点和意境。

2.笔画结构:古代书法的笔画结构非常重要,可以通过笔画结构来表现字体的独特之处和情感色彩。

3.字形特点:古代书法的字形特点非常重要,可以通过字形特点来表现字体的韵味和表现力。

以上是中国古代艺术作品的鉴赏,需要我们在欣赏和学习的过程中加强对其风格和表现手法的理解和认识。

中国美术史作品鉴赏2500字左右

中国美术史作品鉴赏2500字左右

我国美术史作品鉴赏一、概述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着悠久灿烂的美术传统,无论是绘画、雕塑还是工艺品,在世界艺术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我国美术作品不仅在艺术技法上具备精湛的表现力,更融入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展示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本文将结合我国美术史上的经典作品,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些作品进行鉴赏和分析。

二、唐代丹青1. 作品名称:《洛神赋图》《洛神赋图》是唐代著名画家顾恺之的代表作,它描绘了汉代大文学家司马迁赞颂洛神的故事。

这幅作品以唐代山水画为主,富有诗意的笔墨表现出了古代女性的风采和气质。

2. 作品名称:《女史箴图》《女史箴图》是唐代女画家周昉的代表作之一,她婉约含蓄而又洒脱大气的画风,展示了唐代女性的高雅与风韵。

此作品不仅在艺术表现上有着独特的个性,更在当时的艺术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三、宋元绝妙1. 作品名称:《清明上河图》北宋画家张择端创作的《清明上河图》是我国绘画史上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这幅作品以精湛的写实技法描绘了宋代都市的各个方面,体现了北宋时期城市风貌与社会风尚。

通过这幅作品,人们可以感受到千年前的繁华与生活场景。

2. 作品名称:《献寿图》元代画家黄公望的《献寿图》以典雅清丽的风格,将我国传统绘画技法发挥到了极致。

画面上的灵动笔墨,勾勒出了人物的生动形态和优美动态,展现了我国绘画的艺术魅力与审美情趣。

四、明清艺术呈现1. 作品名称:《富春山居图》明代艺术家文征明的《富春山居图》是我国绘画史上的杰作之一。

这幅作品以细腻的笔触和精湛的构图技巧,表现了富春山水的清幽和恬静。

这幅作品不仅在绘画技艺上有着极高的水准,更体现了文人雅士的高雅情调与内心世界。

2. 作品名称:《居山图》四大家之首的文人画家董其昌的《居山图》以饱满流畅的笔墨勾勒出了自然山水的宏伟气势和绵延曲折的线条美感。

此作品凝聚着董其昌在绘画艺术上的精微心得,展示了明代绘画的高度成就与艺术风貌。

五、现代精品绘画1. 作品名称:《白菊图》著名花鸟画家徐悲鸿的《白菊图》以恢宏大气的笔墨和细腻入微的表现手法,展现了白菊风姿的优雅与华贵。

中国古代艺术品的收藏与鉴赏

中国古代艺术品的收藏与鉴赏

中国古代艺术品的收藏与鉴赏中国古代艺术品自古以来就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卓越的艺术价值吸引着人们的关注和热爱。

收藏和鉴赏中国古代艺术品既是一种文化传承的方式,也是一种艺术品市场的投资行为。

本文将从古代艺术品的历史背景、收藏的意义和技巧、鉴赏的方法和价值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历史背景中国古代艺术品的收藏和鉴赏可以追溯到古代皇室和贵族阶层。

在古代社会中,艺术品是一种显示权力和地位的象征,皇帝和贵族经常通过收藏和赏识艺术品来彰显自己的文化修养和品味。

在历史长河中,许多宫廷收藏的艺术品被视为国家的宝藏,成为后世人们研究古代文化的重要资源。

二、收藏的意义和技巧1. 收藏的意义首先,收藏中国古代艺术品有助于文化传承。

艺术品是一种历史的见证,通过收藏和研究这些艺术品,可以了解古代社会的文化、思想和价值观,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其次,收藏中国古代艺术品还可以为人们提供审美享受和精神愉悦。

中国古代艺术品以其独特的审美魅力吸引着人们的目光,收藏这些艺术品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增添艺术氛围,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

最后,收藏中国古代艺术品还具有一定的投资价值。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对古代文化的不断追求,中国古代艺术品市场逐渐兴起。

一些具有历史和艺术价值的艺术品价格不断攀升,成为收藏者的稳定资产和增值工具。

2. 收藏的技巧收藏中国古代艺术品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巧。

首先,要了解艺术品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对不同时期和风格的艺术品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其次,要善于发现和判断艺术品的真伪和价值。

鉴别古代艺术品的真伪主要从材质、工艺、风格、纹饰等方面入手,借助专业人士的帮助进行鉴定。

最后,要掌握市场动态,了解价格的走势和潜在的投资价值,避免过度追求热门和短期投机。

三、鉴赏的方法和价值1. 鉴赏的方法鉴赏中国古代艺术品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技巧。

首先,要注重感受和体验艺术品的美感,通过欣赏艺术品的造型、色彩、纹饰等方面的特点,领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中国70件珍贵古文物,凝聚中华智慧,展现独特魅力

中国70件珍贵古文物,凝聚中华智慧,展现独特魅力

中国70件珍贵古文物,凝聚中华智慧,展现独特魅力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古文物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如同耀眼的星座,光耀了悠悠五千年。

让世界为之赞叹,让国人为之骄傲!下面为大家介绍的70件中国极其珍贵的古文物,每一件都是独具特色的艺术瑰宝,价值连城。

1、红山文化玉龙红山文化玉龙玉器一直是中华民族向往的宝物,玉器的使用历史非常久远,最远可追溯到史前时期。

而这件红山玉器就是史前文明“红山文化遗址”的典型代表文物,可以说在距今5000多前有这么一件如此精美的龙形文物确实非常逆天。

2、镬鼎镬鼎这是是一件超大型的古代青铜器文物,可以说是一件国宝,是春秋时期最为大型的青铜鼎。

藏于山西博物院的这件国宝不仅大型,还非常精美。

上面的纹饰可以说我国考古以来出土的青铜器文物中最为精美的一件。

出土自太原南郊金胜村的晋国赵卿墓。

3、战国水晶杯战国水晶杯战国水晶杯为战国晚期水晶器皿,于1990年出土于杭州市半山镇石塘村,现藏于杭州博物馆。

战国水晶杯高15.4cm、口径7.8cm、底径5.4cm,整器略带淡琥珀色,局部可见絮状包裹体;器身为敞口,平唇,斜直壁,圆底,圈足外撇;光素无纹,造型简洁。

它是迄今为止中国出土的早期水晶制品中器形最大的一件,2002年1月18日被国家文物局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

4、春秋莲鹤方壶春秋莲鹤方壶1923年出土自李家楼郑公大墓,共出土两件,分别藏于河南与北京。

这件文物被海内外学者称之为“稀世珍宝”。

器物外表刻满了蜿蜒的蟠螭纹,四角各饰一条经翼寻缘的虺龙,器座为两张口吐舌的巨虬,支托着沉重的器。

5、商代嵌绿松石象牙杯商代嵌绿松石象牙杯整个象牙杯,通体饰满饕餮纹以及兽面纹。

这与商代象牙器皿纹饰多模仿青铜器纹饰的时代特点相符。

杯身图案结构清晰,统一中又有变化。

上下两边口为素地宽边。

中间则由绿松石的条带分为四段,每段分别刻有饕餮纹和夔纹等纹饰,绿松石镶嵌于饕餮和夔的眼、眉、鼻等位置。

其中有一大三角纹刻于杯身,也以绿松石镶嵌,使纹饰更加醒目。

中方古代名画赏析

中方古代名画赏析

中方古代名画赏析古代名画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艺术内涵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这些名画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技巧,吸引了世界各地的观众和研究者。

本文将就几幅中方古代名画进行赏析,以探索其独特之处。

我们来欣赏《清明上河图》。

这幅画是北宋时期画家张择端所创作的一幅卷轴画,描绘了一幅繁忙的城市景象。

画中人物众多,生动地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繁荣景象。

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精确的透视法,画家成功地表现了城市中各种不同的活动和建筑物。

观赏这幅画时,人们仿佛能够穿越时空,感受到千年前的繁荣与喧嚣。

我们来观赏《千里江山图》。

这幅画是明代画家王世杰所绘,展现了中国壮丽的自然风光。

画中山水相间,江河纵横,形成了一幅壮丽而宏大的景观。

画家运用了丰富的色彩和细腻的笔触,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展现得淋漓尽致。

观赏这幅画时,人们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之中,感受到大自然的壮丽和宁静。

我们来赏析《百鸟朝凤图》。

这幅画是清代画家钱维城所绘,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鸟类的热爱和崇敬。

画中鸟类栩栩如生,姿态各异,树木花草也栩栩如生。

画家运用了细腻的线条和鲜艳的色彩,将鸟类的美丽和生动表现得淋漓尽致。

观赏这幅画时,人们仿佛能够听到鸟鸣声,感受到自然的和谐与美好。

我们来赏析《百子图》。

这幅画是明代画家郑燮所绘,描绘了一幅欢乐祥和的家庭场景。

画中孩子们天真可爱,生动地展现了他们的活泼和快乐。

画家运用了柔和的色彩和流畅的线条,将孩子们的童真和快乐表现得淋漓尽致。

观赏这幅画时,人们仿佛能够感受到孩子们的快乐和幸福。

通过以上几幅中方古代名画的赏析,我们可以看到古代名画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和独特艺术魅力。

这些画作不仅展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风貌和风景,更展示了中国人民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这些名画通过细腻的笔触、丰富的色彩和精湛的技巧,将人们带入一个美好而神奇的世界,让人们在赏析中感受到艺术的力量和美的力量。

中方古代名画的赏析不仅是对艺术的欣赏,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古代中国艺术品的鉴赏和评价

古代中国艺术品的鉴赏和评价

古代中国艺术品的鉴赏和评价中国自古以来便有丰富的艺术品创作和传承历史,其中包括了诸如绘画、雕塑、书法等多种类型。

这些艺术品在当时的社会生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而今天也成为了我们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进行古代中国艺术品鉴赏和评价时,我们需要了解一些相关的知识和技巧,并且结合自己的经验和认知,才能更好地体会和欣赏这些艺术品的价值和美感。

一、古代中国艺术品鉴赏的基本原则鉴赏艺术品的核心要素就在于观察和分析,我们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1.线条:线条是绘画和书法中最基本的要素之一,线条的质感、方向和粗细等方面反映出了艺术家的想象力和技巧水平。

2.色彩:色彩是绘画和工艺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同的色彩组合可以影响作品的氛围和情感。

3.构图:构图是指绘画作品中形式的组织方式和空间的布局,它涉及到画面中各个元素的相对位置和比例关系等。

4.题材:绘画和工艺品等不同艺术形式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要素,如景点、人物、动物以及花鸟等等,每一个题材的表达方式都是不同的。

5.历史背景:不同的时代和历史背景也可以构成不同艺术品的风格和主题,因此了解作品所处的时间背景可以提高我们对其价值和意义的认知。

二、古代中国艺术品鉴赏的技巧在进行艺术品鉴赏时,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本技巧和方法,比如:1.多方位的欣赏:艺术品的美感是可以从多个角度来体验的,因此我们要注重从多个视角来欣赏,有时甚至需要反复观察。

2.对比分析:通过对比不同作者和作品的差异和共性,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认知其内涵和特点。

3.历史背景理解:作品所处的历史背景可以影响到其生产和表达的特点和优势,需要深入了解当时的特殊环境。

4.艺术家介绍:了解艺术家的生平经历、教育背景和作为也可以让我们更全面的认识其艺术品。

三、古代中国艺术品评价的标准在进行艺术品评价时,主要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技艺功底:艺术家的技术水平和工艺技巧也是艺术品的重要因素之一。

2. 反映历史文化的意义:艺术品是记录历史文化、生活方式和社会精神的理解器。

中国古代艺术品鉴赏心得

中国古代艺术品鉴赏心得

中国古代艺术品鉴赏心得中国古代艺术品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在我多年的艺术品鉴赏经验中,我发现中国古代艺术品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每一件艺术品都是历史的见证,值得我们珍视和欣赏。

中国古代艺术品种类繁多,包括书画、陶瓷、玉器、铜器、雕塑等。

其中,我最为喜爱的是书画作品。

中国古代的书画艺术独树一帜,通过墨、笔、纸直接表达艺术家的情感和意境。

每一幅字画都蕴含着作者的审美追求和艺术技法,令人赏心悦目。

在鉴赏古代书画作品时,首先要从整体上把握作品的气质和风格。

中国古代绘画注重意境和气韵,偏爱墨色的浓淡变化,追求“意境超然、气韵生动”的艺术效果。

通过观察艺术家运用水墨的技巧和笔墨的笔法,可以了解到作品所表达的主题、情感和意境。

其次,要注意作品的题款和款识。

题款是艺术家为作品附加的文字说明,款识则是作者自己手书的签名。

通过阅读题款和款识,我们可以了解到作品的作者、时代和作品的题材。

同时,签名的书法风格也有助于判断作品的真伪和价值。

另外,细节也是鉴赏艺术品的重要方面。

注意观察作品的构图、线条、色彩和细节处理等,这些都能反映出艺术家的功力和技法水平。

例如,在观看山水画时,要留意山水的布局、山石的形态和水景的表现,这些细节能够揭示出艺术家对自然景观的理解和表达。

此外,了解中国古代文化背景也是鉴赏艺术品的重要环节。

中国古代文化广博深厚,诗词、典故、历史事件等都可能成为艺术家创作的灵感来源。

通过了解作品所反映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和作品的价值。

最后,购买和收藏中国古代艺术品时,要慎重选择可靠的渠道和机构。

因为艺术品市场存在着伪劣作品和假冒伪劣的风险,购买之前可以请专业人士进行鉴定,确保作品的真实性和价值。

总而言之,鉴赏中国古代艺术品需要细心观察和深入了解。

通过对整体气质、题款和款识、细节处理以及文化背景的把握,我们能够更加全面地欣赏古代艺术品的魅力和内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NY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中国传世国宝鉴赏》课程论文陶瓷鉴赏学院名称: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专业班级:电子信息工程2011级2班学生姓名:齐欣学号:2011020200512014 年6 月璀璨的国宝——陶瓷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

它是以粘土为主要原料以及各种天然矿物经过粉碎混炼、成型和煅烧制得的材料以及各种制品,由最粗糙的土器到最精细的精陶和瓷器都属于它的范围。

陶器的发明是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

中国人早在约公元前8000-2000年(新石器时代)就发明了陶器。

瓷器的发明是在陶器技术不断发展和提高的基础上产生的。

可以说,中华民族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陶瓷发展史,中国人在科学技术上的成果以及对美的追求与塑造,在许多方面都是通过陶瓷制作来体现的,并形成各时代非常典型的技术与艺术特征。

一部中国陶瓷史,就是一部形象的中国历史,一部形象的中国民族文化史。

早在欧洲掌握制瓷技术之前一千多年,中国已能制造出相当精美的瓷器。

从我国陶瓷发展史来看,一般是把“陶瓷”这个名词一分为二,为陶和瓷两大类。

中国传统陶瓷的发展,经历过一个相当漫长的历史时期,种类繁杂,工艺特殊,所以,对中国传统陶瓷的分类除考虑技术上的硬性指标外,还需要综合考虑历来传统的习惯分类方法,结合古今科技认识上的变化,才能更为有效地得出归类结论。

一、陶瓷的历史从传说中的黄帝尧舜及至夏朝(约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6世纪),是以彩陶来标志其发展的。

其中有较为典型的仰韶文化、以及在甘肃发现的稍晚的马家窑与齐家文化等等,解放后在西安半坡史前遗址出土了大量制作精美的彩陶器,令人叹为观止。

从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20年之间的汉朝,艺术家和工匠们的创作材料不再以玉器和金属为主,陶器受到了更为确切的重视。

在这一时期,烧造技艺有所发展,较为坚致的釉陶普遍出现,汉字中开始出现“瓷”字。

六朝时期(公元220年至公元581年),迅速兴起的佛教艺术对陶瓷也产生了相应的影响,在此季作品造型上留有明显痕迹。

唐代(公元618年至公元970年)被认为是中国艺术史上的一个伟大时期。

陶瓷的工艺技术改进巨大,许多精细瓷器品种大量出现,即使用当今的技术鉴测标准来衡量,它们也算得上是真正的优质瓷器。

唐末大乱,英雄竟起,接踵而来的是一个朝代争夺局面,即五代,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公元960年。

连年战乱中却出现了一个陶瓷新品种——柴窑瓷,质地之优被广为传颂,但传世者极为罕见。

陶瓷业至宋代(公元960——1279年)得到了蓬勃发展,并开始对欧洲及南洋诸国大量输出。

以钧、汝、官、哥、定为代表的众多有各自特色的名窑在全国各地兴起,产品在色品种日趋丰富。

公元1280年,元朝建立,枢府窑出现,景德镇开始成为中国陶瓷产业中心,其名声远扬世界各地。

景德镇生产的白瓷与釉下蓝色纹饰形成鲜明对比,青花瓷自此起兴文化在以后的各个历史时期也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

明朝(1368年至1644年)时期,景德镇的陶瓷制造业在世界上是绝对最好的,在工艺技术和艺术水平上独占突出地位,尤其是青花瓷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此外,福建的德化窑、浙江的龙泉窑、河北的磁州窑也都以各自风格迥异的优质陶瓷蜚声于世。

随着明朝最后一个皇帝的自杀身亡,公元1644年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攻入北京。

从吴三桂召满清大军入关到1911年清室覆灭,满清统治垂二百余年。

其中康熙、雍正、乾隆三代被认为是整个清朝统治下陶瓷业最为辉煌的时期,工艺技术较为复杂的产品多有出现,各种颜色釉及釉上彩异常丰富。

到清代晚期,政府腐败,国运衰落,人民贫困,中国的陶瓷制造业日趋退化。

民国成立以后,各地相继成立了一些陶瓷研究机构,但产品除沿袭前代以外,就是简单照搬一些外国的设计,毫无发展可言。

民国初,军阀袁世凯企图复辟帝制,曾特制了一批“洪宪”年号款识的瓷器,这批瓷器在技术上不可谓不精,以粉彩为主,风格老旧。

由于内战频仍,外国入侵,民不聊生,整个陶瓷工业也全面败落,直到新中国建立以前,未出现过让世人注目的产品。

二、陶瓷的分类陶与瓷的区别在于原料土的不同和温度的不同。

在制陶的温度基础上再添火加温,陶就变成了瓷。

陶器的烧制温度在800-1000度,瓷器则是用高岭土在1300-1400度的温度下烧制而成。

陶瓷制品的品种繁多,它们之间的化学成分.矿物组成,物理性质,以及制造方法,常常互相接近交错,无明显的界限,而在应用上却有很大的区别。

因此很难硬性地归纳为几个系统,一,按用途可分为日用陶瓷、艺术(工艺)陶瓷和工业陶瓷,工业陶瓷又可分为建筑一卫生陶瓷、化工(化学)陶瓷、电瓷和特种陶瓷;二,按所用原料及坯体的致密程度可分为粗陶、细陶、炻器、半瓷器以至瓷器,原料是从粗到精,坯体是从粗松多孔逐步到达致密,烧结、烧成温度也是逐渐从低趋高。

三、常见的几种陶瓷专业名词1、青花瓷器釉彩名。

白底蓝花瓷器的专称。

典型青花器系用钴料在素坯上描绘纹饰,然后施透明釉,在高温中一次烧成。

蓝花在釉下,因此属釉下彩。

青花瓷的特点是明快、清新、雅致、大方,装饰性强,永不掉色,素为国内外人士所珍爱;并且在世界的制造瓷器的工艺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青花瓷普遍的是白底蓝花瓷器,发展至后来,也包括了蓝底白花瓷器。

2、釉里红又名釉下红,起源于宋代均窑的紫红斑釉。

它可单独装饰,也可把青、红色料结合使用(此装饰叫青花釉里红),釉里红呈色稳定敦厚。

中国传统习惯上,常常以红色代表吉祥与富贵,而且釉里红的呈色稳重、敦厚,既壮丽,又朴实,这都是深受人们喜悦乐用的因素。

烧成后的特点是沉着,热情。

3、粉彩也叫“古彩”,是釉上彩的一个品种。

所谓釉上彩,就是在烧好的素器釉面上进行彩绘,再入烤花炉经摄氏600度-900度温度烘烤而成。

我国传统的釉上彩,到了清代康熙五十二年(1713),官窑匠师在珐琅彩的启发和影响下,引进了铜胎珐琅不透明的白色彩料,在工艺上又借鉴了珐琅彩的多色阶的配制技法,创造出了“粉彩”釉上彩新品种。

这种白色彩料,俗称“玻璃白”。

由于玻璃白和五彩彩料的融合,使各种彩色产生了“粉化”。

红彩变成粉红,绿彩变成淡绿,黄彩变成浅黄,其他颜色也都变成不透明的浅色调,并可控制其加入量的多寡来获得一系列不同深浅浓淡的色调,给人粉润柔和之感,故称这种釉上彩为“粉彩”,在表现技法上,从平填已进展到明暗的洗染;在风格上,其布局和笔法,都具有传统的中国画的特征。

从装饰的艺术效果来看,具有秀美、俊雅、持重、朴实而又富丽堂皇的特点。

凡绘画中所能表现的一切,无论工笔或写意,用粉彩几乎都能表现。

用这种方法画出来的人物、花鸟、山水等,都有明暗、深浅和阴阳向背之分,增加了层次和立体感,从而形成了淡雅、精细、填色和洗染、烧成等工艺步骤。

四、景德镇陶瓷景德镇是“瓷器之国”的代表和象征,制瓷历史悠久,瓷器精美绝伦,闻名全世界,固有“瓷都”之称。

景德镇生产瓷器的历史源远流长,唐代烧造出洁白如玉的白瓷,便有“假玉器”之称。

在宋代御赐殊荣,即皇帝宋真宗将年号景德赐给景德镇,于是景瓷驰名天下。

之后,历经元、明、清三代,成为“天下窑器所聚”的全国制瓷中心。

时至清康、雍、乾三朝,瓷器发展到历史颠峰。

2000多年的制瓷文化和技艺的深厚积淀,为景德镇奠定了举世公认的瓷都地位。

景德镇瓷器“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尤其是熔工艺、书法、绘画、雕塑、诗词于一炉,真是“贵逾珍宝明逾镜,书比荆关字比苏”。

典雅秀丽的青花,五彩缤纷的彩绘,斑斓绚丽的色釉,玲珑剔透的薄胎,巧夺天工的雕塑,无一不是中华文化艺术的瑰宝。

在乾隆时期,景德镇的瓷窑很多,而且分布很广,除官窑外,还有民窑两三百处,工匠数以万计。

这个时期生产的青花瓷画面清晰干净,色彩翠蓝光艳,给人以清新明快之感。

五彩瓷器色调强烈,富丽堂皇,较之明代又有发展。

创作的粉彩瓷器色调柔和,层次分明,富有立体感。

在瓷胚上用西洋油画激发作画,再入窑烧制成的珐琅彩瓷器,融汇中西,异常精美,是皇宫的专用品。

这些绚丽多彩的名贵瓷器,通过各种渠道,沿着路上“丝绸之路”,海上“陶瓷之路”,“行于九域,施及外洋”,为传播中华文化艺术、经贸交往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对世界文化的丰富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五、陶瓷与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文化之一的陶瓷文化,在民族母体中孕育、成长与发展,它以活生生的凝聚着创作者情感、带着泥土的芬芳、留存着创作者心手相应的意气的艺术形象,表现着民族文化,叙述着一个个动听的故事,展现着广阔的社会生活画卷,记录着芸芸众生的悲欢离合,描述着民族的心理、精神和性格的发展与变化,伴随着民族的喜与悲而前行。

新石器时期彩陶中的陶塑作品,记录着先民生存的愿望。

那陶塑的猪、牛、狗,模仿着打猎而来或者豢养而食的动物形象,演示着与大自然搏斗的酷烈,表达着文明的演化与发展。

摩娑这些与实物逼真无二的作品,想象着先民的困惑、喜悦和奋争,那在洪荒、野蛮中奔突与呼叫的景象,撼人心魄。

秦兵马俑,那刚毅肃然的将军,那牵缰提弓、凝神待命的骑士,那披坚执锐、横眉怒目的步兵,那持弓待发、目光正视前方的射手,以及那风神骁骏、横空出世的战马,共同组成的方阵,张扬着力量,张扬着神勇,令人回想起那硝烟四起的金戈铁马的战国时代,想象着秦国军队那种风卷残云、吞吐日月、横扫大江南北的军威。

它尽管是一个军阵,但它却反映了那个时代的主旋律,形象地记录着那个时期的历史。

“唐三彩”所表现的那种激扬慷慨、瑰丽多姿、壮阔奇纵、恢宏雄俊的格调,正是唐代那种国威远播、辉煌壮丽、热情焕发的时代之音的生动再现,宋代陶瓷艺术的俊丽清新,正是那个时代审美习尚、哲学观念的反映,明清时期的斑斓与柔丽,是社会生活与审美观念使然(熊廖《陶瓷美学与中国民族的审美特征》),改革开放以后的雄俊、奔放也是这个时期的政治、思想、观念、生活综合作用的结果。

所以说,一部中国陶瓷史,就是一部形象的中国历史,一部形象的中国民族文化史。

六、参考文献【1】陈进海.《世界陶瓷》.万卷出版公司,2006年4月【2】冯先铭.《中国陶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12月【3】李略鸣.《九如堂古陶瓷藏品》.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