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美学之悲剧

合集下载

简述悲剧的美学特征

简述悲剧的美学特征

简述悲剧的美学特征
悲剧是一种古老且深受人们喜爱的戏剧形式,它具有独特的美学特征。

悲剧的美学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冲突和对抗:悲剧中的主要角色常常面临内外部的冲突和对抗,这种冲突是悲剧发展的核心。

这种冲突常常涉及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命运之间的矛盾,通过塑造角色之间的对抗和矛盾,悲剧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人与世界之间的不可调和的矛盾。

2. 命运和宿命:悲剧中的主角通常被命运所左右,无法逃避自己的宿命。

他们常常被置于无法改变的境地,无论他们如何努力,最终都难以逃脱悲剧的结局。

这种命运的力量给人一种无奈和恐惧的感觉,同时也激发了对命运的思考和反思。

3. 情感的激荡:悲剧通过强烈的情感冲突来引起观众的共鸣和共情。

主角的痛苦和悲伤常常能够触动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使观众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悲剧中丰富多样的情感,既有悲伤和绝望,也有愤怒和憎恨,这种情感的激荡给人带来了美学上的享受。

4. 深度的思考:悲剧常常通过角色的遭遇和经历来探讨人性的本质和存在的意义。

主角的悲剧命运引发了对生命、伦理和道德问题的深度思考。

观众在观看悲剧时,不仅仅是在感受角色的情感,更是在通过角色的遭遇来思考人类的存在和生活的意义。

总而言之,悲剧的美学特征在于它能够通过冲突和对抗、命运和宿命、情感的激荡以及深度的思考,引起观众的共鸣和思考。

悲剧通过展示人类的复杂性和遭遇的苦难,向人们展示了生命的真实和伟大,从而使人们对人类的存在和命运产生深刻的思考。

论美学悲剧的价值与意义_林平

论美学悲剧的价值与意义_林平

见到久别的亲人,那驼铃摇出了她的思念和快乐,然而等待她的却是噩耗,当她在刑场上将要被敌人杀害的父亲,那是多么巨大的悲痛啊!真实强烈的情感在特定环境下,通过情感与理智的内在矛盾,得到了生动的展示。

英雄不是天生的,也并非完人,云照光重视刻画人物的缺陷,以及把人物的性格视为复杂的运动现象,写出了英雄不断克服自身缺点的成长过程。

《鄂尔多斯风暴》中乌力吉这一形象,从起点看并不高大,他的父亲被王爷当替身杀掉以后,他虽然悲痛,但还是当了王爷的文书官,为王爷效力,甚至一度那音太、巴达玛认为他变了心。

后来,他目睹了王爷的横征暴敛和鄂尔多斯人民的灾难,才认清了王爷的嘴脸,但他仍没有打破对封建王法的幻想,寄希望于清官。

可以说,他从一种蒙昧的状态中走出,成为革命英雄,其中经历了艰难的思想性格的蜕变。

在塑造阿拉丙这一形象,起点是较高的,他是个坚强的老人,“自从带领牧民起义,杀死国民党五十多个特务、官僚,革命的心是下狠了。

”但是作家仍然很有力地刻画了他思想性格较狭隘的一面,写他在战术上需要撤退时想不通,不愿离开家乡,离开群众,这不只是写出了他的缺陷,更写出了他淳朴的乡土之情、阶级之情。

惟其如此,像乌力吉、阿拉丙这样的英雄才是有血有肉、真实可信的活人。

3、雄浑阔大的环境描写作为电影文学剧本,自然环境的描写是很重要的,云照光电影剧本中鄂尔多斯高原的那种广袤、浑厚、粗犷、宏阔,展露着贫瘠和荒凉,同时也显示着热烈和崇高,在他所有剧本中的富有时代和地域特色的鄂尔多斯高原,鲜明地印记着北方草原的特色。

更为重要的是,在云照光的剧本中,自然环境的描写不单纯是自然环境的描写,而是成为了塑造人物性格的必要手段,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它与作品所表现的思想内容相互映照、融为一体,形成了一个完整而统一的审美氛围。

云照光的电影文学创作开创了内蒙古的电影文学创作的历史,把民族解放和国家命运紧密地联结在了一起,也把电影特性和民族特色很好地融合在了一起,为以后的民族题材电影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美学范畴分析悲剧的几种类型

美学范畴分析悲剧的几种类型
悲剧还可以分为其他类型,例如文学悲剧、电影悲剧等。无论是哪种类型的悲剧,都具有深刻的人文关怀和美学价值,能使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类生活的本质和意义。
此外,悲剧还有一种独特的艺术效果——压抑。悲剧通常使用各种艺术手段来压抑观众的情绪,使其感受到极强的悲伤和痛苦。这种艺术效果可以使观众更加深刻地体会人生的苦难和无常,并对人生本质进行深刻的思考。
3.现代悲剧:这种悲剧通常是以现代社会为背景,描绘现代人的生活状态和社会问题。现代悲剧通常具有相对的时间和空间,可以让观众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好地理解现代人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
4.科幻悲剧:这种悲剧通常是以科幻元素为背景,描绘人类在未来世界中所面临的挑战和困境。科幻悲剧通常具有极高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可以让观众探索未知的世界,同时也可以对人类未来的命运进行深刻的思考。
美学范畴分析悲剧的几种类型
在美学范畴中,悲剧被视为一种传统的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和意义。悲剧可以分为几种类型,如下所述:
1.传统悲剧:这种悲剧通常是基于古希腊悲剧模式而创作的,具有高度的哲学思考和深刻的人文关怀。传统悲剧通常以英雄人物为中心,描绘他们在某种困境中所面临的挑战和苦难。
2.历史悲剧:这种悲剧通常是以历史事件为基础,描绘人类历史上某个特定时期的社会背景和历史人物的命运。历史悲剧通常带有浓厚的历史色彩,可以使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类历史。
同时,悲剧还可以通过角色的转变和矛盾冲突来描绘人类的心理变化和内心世界。悲剧中的英雄人物通常经历着巨大的心理转变,并在内心深处面临着巨大的矛盾和冲突。这些转变和矛盾冲突可以让观众更好地理解人类心理的复杂性,并对人类的行为和决策进行深刻的思考。
窗体顶端

以 红楼梦 中的悲剧美学为论题的作文

以 红楼梦 中的悲剧美学为论题的作文

以红楼梦中的悲剧美学为论题的作文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红楼梦是中国文学的一个经典之作,其中的悲剧美学受到了许多文学爱好者的喜爱。

悲剧的小说美学原理

悲剧的小说美学原理

悲剧的小说美学原理悲剧是文学中的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其美学原理是指悲剧作品所包含的基本美学原则和艺术手法。

下面,我将从情节结构、人物塑造和语言表达等方面来探讨悲剧的小说美学原理。

首先,情节结构是悲剧小说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悲剧的情节通常以一个主要的冲突为核心,展现人物内心的矛盾和斗争。

这种冲突不仅源于外部的环境和事件,更重要的是源于人物内心的欲望和道德观念的冲突。

悲剧中常常有一系列的不幸事件和转折点,通过这些矛盾冲突的发展和升级,使情节更加紧张、引人入胜。

同时,悲剧中的主要情节一般都是必然的,通过形式上的必然性来强调人物的命运和悲剧性。

例如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对父亲的复仇是他内心的需求,而他的行动和命运的展开都是必然的。

其次,人物塑造是悲剧小说美学的重要要素之一。

悲剧的人物往往是具有复杂性和矛盾性的,他们身上有着不同的欲望和价值观念。

这种复杂的人物性格使得悲剧更加真实、可信。

悲剧人物的命运往往是由他们内心的矛盾和错误的选择所导致的,他们在冲突中逐渐堕入悲剧。

同时,悲剧还要求人物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能够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例如,莎士比亚的《麦克白》中的麦克白就是一个充满矛盾和欲望的人物,他在追求权力的过程中不断迷失,并最终走向毁灭。

最后,语言表达是悲剧小说美学的重要方式。

悲剧的语言往往充满感情强烈、气氛紧张的色彩,以铺陈人物内心矛盾和命运更加激发读者的情感共鸣。

悲剧的语言需要具有力量和张力,通过对话和独白来展现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内心的斗争。

同时,悲剧还常常使用象征和隐喻的手法,以达到对人物和命运的深层次揭示。

例如,法国作家雨果的《悲惨世界》中,通过对巴黎街头现象的描写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透露出悲剧性的命运和人性的悲欢离合。

综上所述,悲剧小说美学原理主要包括情节结构、人物塑造和语言表达等方面。

悲剧小说通过对冲突的描述、人物的描绘和语言的表达,展现了人类内心深处的冲突和矛盾,以及命运对人物的不可抗拒的影响。

真正的悲剧从美学的角度分析雷雨

真正的悲剧从美学的角度分析雷雨

真正的悲剧从美学的角度分析雷雨《雷雨》是曹禺创作的一部悲剧,它从美学角度来看,展现了许多悲剧元素,如情感的悲壮、人物的悲惨命运、社会的不幸等。

本文将从美学的角度对《雷雨》进行分析。

首先,《雷雨》在情感的表现方面具有悲剧色彩。

该剧通过展示主要人物的爱情悲剧,揭示了人性中的悲壮和无奈。

雨夜,祥子和四阿姨的激情之吻,既展现了他们对彼此的热爱,又预示了他们夹在道德和社会压力之间的困境。

他们的爱情被家庭利益、传统观念所束缚,最终只能以悲剧的结局告终。

同样,雷峰和苏雨的婚姻也是一个悲剧。

雷峰被社会和家庭责任压得喘不过气,苏雨被逼迫着嫁给一个自己不爱的人。

两人的婚姻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不幸的结局,爱情的悲壮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其次,《雷雨》在人物命运的展现上也具有典型的悲剧元素。

祥子、四阿姨、雷峰和苏雨,这些主要人物在剧中都受到了命运的不幸限制。

祥子一生辗转流离,贫穷和堕落使他最终走向了悲剧的深渊。

四阿姨也没有幸福的结局,她为了爱情放弃了婚姻,却最终落得个被社会所逼迫的下场。

雷峰和苏雨虽然在一起,但他们的婚姻始终缺乏真正的幸福和满足。

他们被父母、家庭的期望所束缚,无法自由选择自己的生活。

这些悲剧性的命运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他们感受到生命的无常和不可预知性。

此外,《雷雨》中社会的不幸也是一种悲剧的体现。

该剧通过描绘大观园的骄奢淫逸、沉沦堕落的画面,暗喻了当时社会的堕落和腐败。

大观园本应是一个鲜花盛开的地方,然而在剧中却成了一个道德沦丧的场所。

这种社会的不幸表明了当时社会道德的败坏和阴暗面的存在,给人们的心灵带来了深深的震撼。

综上所述,《雷雨》从美学的角度展现了悲剧的多个元素。

它通过情感的悲壮、人物命运的不幸以及社会的堕落等方面,展示了悲剧的力量和魅力。

观众通过这样的体验,不仅能够感受到情感上的震动,还能够对社会现实有所反思。

《雷雨》以其深刻的悲剧色彩,成功地将人们引入剧情的沉思与反思之中,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为中国悲剧文学的经典之作。

美学第6章:悲剧

美学第6章:悲剧

(三)悲剧冲突的原动力
• 悲剧是怎么形成的?
• 1、人们不安现状,永不满足的积极向上的 精神是悲剧冲突的原动力。 • 2、悲剧主人公把精神生命看得高于肉体生 命。当精神生命为着更大的意义追求生存 时,感性生命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 3、主人公在面临灾难时,能颖悟人生与世 俗,体验到自身的生存价值,从而迅速提 升自我,就会招致悲剧性冲突,结果通过 感性的毁灭,而成就精神的自我。
(四)悲剧精神
• 悲剧可以激起人们对邪恶的憎恶和抗争, 悲剧精神是悲剧艺术所体现出来的面对命 运,邪恶或某种社会必然而表现出来的不 屈不挠的抗争精神。是一种虽败犹荣,虽 死尤生的意识的存在。
• 悲剧突出地是在说明有限的人生所具有的 无限意义。 • 它强调的是人生的价值,是个人在人类生 活中的价值。 • 悲剧的效果是积极的,是让人正视世界的 现状、生存的意义,让人颖悟历史性的矛 盾,在悲壮之中对人生大彻大悟,最终起 净化作用。
二、古典美学关于悲剧的定义、冲突及悲剧精神
(一)悲剧的定义
• 悲剧:也叫悲剧性。顺应历史必然要求或具有肯 定素质的社会力量或个人,在具有必然性的社会 冲突中遭到不应有的、必然的失败、毁灭,从而 激起人哀怜、悲愤、同情的特性。
• 是以社会力量之间的冲突为基础,以具有正面价 值的人的不幸、毁灭为特征的审美类型,它的审 美价值主要体现在艺术形态中(包括戏剧形式的 悲剧和其它种类的悲剧艺术)
第六章美的范畴 第三节 悲剧
一、悲剧与天灾人祸
•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使用“悲剧”这 个词,家庭破裂,天灾人祸,都可以惯称 为悲剧。 • 即:凡是生活中的困难,悲哀,不幸的遭 遇,悲凉的处境,都被称为悲剧。
• 上述天灾人祸都不是美学意义上的悲剧。
• 1、因为这些事件既平凡,且悲而不壮。所 以不能采取审美观照。 • 2、冲突不具社会必然性具有不可避免的社会必然性。以非 正义势力压倒正义势力为基本特征。 • 2、结局发人深思,其本质上与崇高相通, 能引起审美观照。

悲剧名词解释美学

悲剧名词解释美学

悲剧名词解释美学一、悲剧的定义(作者)(一)什么是悲剧?悲剧:在艺术中,所谓悲剧,就是通过剧烈的冲突,使人们认识到应当扬弃这些东西而生活,对未来寄予希望,从而表现人生的严肃性,提高生活的价值,给人以崇高感。

从古希腊至今天,没有任何一种文学样式可以达到真正的悲剧性效果,只有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才具有这种悲剧效果。

人们常说“有喜就有悲”,但在悲剧中,“喜”总是以悲的面目出现的。

所谓“乐极生悲”,悲剧便由此得名。

悲剧就其最深刻的本质而言,是痛苦。

或者说,悲剧是用痛苦换取人们的醒悟。

虽然对悲剧的评价有多种标准,但基本上都是围绕着悲剧的审美价值进行的。

作为美学范畴的悲剧意识,贯穿于整个文学史,它是人类探索人生奥秘的结晶,悲剧的审美功能又构成了人们欣赏悲剧的内在理由。

(二)什么是悲剧性?悲剧的实质和核心就在于矛盾冲突。

而矛盾冲突之所以称为悲剧,原因之一就是其尖锐性和激烈性,而这种冲突的尖锐性又取决于悲剧主题的严肃性和深刻性。

(三)悲剧美学具有哪些特点? 1、重视戏剧本身的独立性。

2、强调自身的完整性。

3、重视悲剧人物形象塑造。

4、关注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5、力求艺术形式的丰富多样。

6、主张超越悲剧的艺术性。

二、中外文化背景下的悲剧三、略谈悲剧精神四、中国古代的悲剧思想—儒家、道家和佛家的不同理念与表现五、简述巴金笔下的《雷雨》六、《雷雨》中周朴园的人格分析七、《雷雨》中侍萍与繁漪的人格剖析八、《雷雨》中鲁侍萍的艺术形象分析九、《雷雨》中繁漪人格解读十、《雷雨》中周朴园的人格解读十一、简析丁西林笔下的两个悲剧主人公鲁侍萍和繁漪十二、《雷雨》中周朴园的社会原型探究十三、怎样理解《雷雨》中繁漪的悲剧性十四、试论我国古代悲剧思想十五、孔子的“礼乐仁”说及其对中国戏曲的影响第一节古代的悲剧思想(四)试论我国古代的悲剧思想—儒家、道家和佛家的不同理念与表现,他们的悲剧思想是什么? 1、儒家的悲剧思想(五)试论我国古代的悲剧思想—儒家、道家和佛家的不同理念与表现,他们的悲剧思想是什么? 1、儒家的悲剧思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美学之悲剧一、悲剧的来源“悲剧”来源于西方,古希腊语作tragoidia,意为“山羊之歌”。

关于它的起源众说纷纭,受亚里斯多德的影响,主要强调两个方面:一是悲剧产生于酒神祭祀(酒神颂歌队的领队即兴表演);二是摈弃了作为前身的萨图罗斯剧的粗俗,经改进成为一种庄重严肃的艺术①。

世界最早的悲剧是古希腊悲剧。

如著名悲剧家埃斯库罗斯的《普罗米修斯》,埃斯库罗斯被称为“悲剧之父”。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以莎士比亚为代表的戏剧家们,把悲剧艺术推向高峰。

我国古典戏曲中,也曾涌现出很多杰出的类似悲剧的作品(严格意义上说,它们不属于悲剧),如杂剧《窦娥冤》、《桃花扇》;传统剧目《梁山伯与祝英台》等,都是屡演不衰的优秀悲剧作品。

不过,这些悲剧是作为戏剧样式之一种的悲剧,是狭义的悲剧。

而我们所要讨论的悲剧,是作为审美范畴之一的悲剧,即广义的悲剧。

二、悲剧的定义亚里士多德在他的著述《诗学》中为悲剧下的定义是:“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中各部分使用;模仿方式是借助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怜悯和恐惧来使这种情绪得到陶冶”②。

这里涉及到四因说: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目的因,即:悲剧的材料为雕琢过来的语言;形式为人的行动;媒介即动力为对行动的模仿,演员表演出来而非叙述出来;目的则为激发怜悯、恐惧之情,同时将两种情感净化(超越了柏拉图关于悲剧的认知——悲剧搅乱人的心性,使理性埋没)。

这里将悲剧作为一种戏剧艺术来讨论,其中涉及悲剧作为一种审美意识形态的性质:悲剧是人的行为造成的;悲剧引起人的“怜悯”和“恐惧”的情绪,并且使这些情绪得到净化。

他用希腊大悲剧作家索福克勒斯的作品《俄狄浦斯王》这部悲剧,来说明命运的可怕和不可抗拒。

悲剧的主角并不是坏人,他们是因为自己的过失而掉进命运的“陷阱”,被命运捉弄,引起人们的同情和怜悯。

有很强的命运观念和悲剧意识。

关于悲剧的解释,尼采的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还有黑格尔的悲剧理论也有是很有影响的。

尼采在他的第一部著作《悲剧的诞生》里面,便提出了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两个概念。

他认为悲剧是日神和酒神的结合,但是本质上是酒神精神,“酒神因素比之于日神因素,显示为永恒的本原的艺术力量,归根到底,是它呼唤整个现象世界进入人生”③。

黑格尔则认为个人的偶然过失和性格弱点不是悲剧的真正原因,悲剧的根源来自两种道德力量的冲突,所表现的是两种对立的理想或“普遍力量”的冲突和调节。

在他看来,艺术的内容就是理念,在悲剧中,就是人类基本的、普遍的和合理的情趣,就是统治人类意志与行动的世界精神力量。

不过这种普遍的情趣或精神力量是彼此分立的、片面的情感形式出现的。

如亲人的爱,作父母的慈爱,作女儿的尊敬,以及荣誉、责任、忠诚等。

悲剧人物就是这类伦理力量的化身。

三、悲剧的本质悲剧起源于古希腊,无论是作为戏剧样式还是作为文学形式。

它从诞生开始就占据了西方文学主流的地位,并一直被认为是“最高的诗”。

在古希腊,人们往往把悲剧和命运联系在一起。

在古希腊人的心目中,命运是不可抗拒的。

大家所熟悉的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中,俄狄浦斯的遭遇便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既定的命运轨道,无法抗拒,并且有捉弄人的意味。

这是标志着希腊悲剧艺术完美结构的典范,以倒叙“追凶”的方式讲述了俄狄浦斯发现自己就是“轼父恋母”的罪魁祸首,其悲剧的感染力令人震撼。

这种由不可抗拒的力量所决定的灾难性后果,是由他的个人行为引起的,所以要由个人来承担责任,悲剧也由此产生。

命运可以说是悲剧意象世界的意蕴的核心。

当作为个体的人所不能支配的力量所造成的灾难,却依然要由他来承担责任,这便构成了悲剧。

俄狄浦斯是悲剧中典型的行动而受难的英雄,越是行动越是抗争,而被命运的网缠得更紧。

“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斯的代表作《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讲述了“盗火者”普罗米修斯从天界为人类带来光明与温暖,甘受宙斯惩罚的故事。

普罗米修斯的遭遇都是宙斯滥施暴力的结果,但是仍然有典型的古希腊的“命运”不可抗拒,命运之崇高的意识在里面。

他掌握着宙斯的命运秘密,只有宙斯首先向他让步,他决不向宙斯求饶,他为人类忍受苦难的光辉、崇高的精神受到人们的敬仰和赞叹。

从这里可以看到,至高无上的天神“宙斯”也畏惧命运的力量,命运可谓是凌驾于一切力量之上。

悲剧作为一种审美形态和一种戏剧形式起源于古希腊,是因为古希腊人有很深刻的“命运感”。

他们渴望作为人的自由,也渴望神的正义;但是同时,他们又看到人的苦难,神的专横和残忍,还有命运的盲目和不可掌控。

于是,产生许多困惑。

“既有一套不太明确的理论,又有深刻的怀疑态度;既对超自然力怀有迷信的畏惧,又对人的价值有坚强的意识;既有一点诡辩学者的天性,又有诗人气质——这种种矛盾构成希腊悲剧的本质”④。

但是人类历史是个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人们的自由意志会越来越强,因而理性不能完全自由的支配命运,人的选择和努力很可能事与愿违,造成灾难,这便是悲剧产生的原因。

前面提到的俄狄浦斯,其选择和努力事与愿违,造成灾难;普罗米修斯为人类造福却受到宙斯的惩罚,神的专横和残忍,还有命运的不可掌握等这一切,都产生了亚里士多德所说的悲剧的“恐惧”、“怜悯”和“净化”的效果。

“恐惧”,是因为命运的不可知和命运捉弄人,任何人都不例外。

“怜悯”在于命运的不公,或滥施惩罚,如普罗米修斯;或罪不当罚,如俄狄浦斯,使好人受罪。

当然“恐惧”和“怜悯”的情绪来自旁观者,而悲剧人物本身往往表现出强大的生命意志,保持着独立自主、还有自身人格尊严和精神自由的品质。

而正是由于他们强大的人格力量和这样难能可贵的精神品质,给旁观者以深刻的震撼和鼓舞,还有感动,使他们的精神境界也得到升华,得到“净化”。

关于悲剧本身和悲剧本质的解释有很多种,但是需要明确的一点是,悲剧的本质和核心是命运,是悲剧主人公不能支配的必然性。

四、悲剧的类型悲剧的形式极为丰富多样,根据对美的本质的不同理解,西方美学史将悲剧分成以下几种类型:1、命运悲剧。

表现为命运支配、主宰人而造成悲剧的古希腊命运悲剧。

这是由生命的悲剧意识和人生的苦恋意识产生而来的。

往往是古希腊英雄的命运悲剧。

如:《俄狄浦斯王》、《普罗米修斯》等。

2、性格悲剧。

表现由于人物性格弱点而造成不幸的欧洲封建社会的性格命运。

“性格即悲剧”。

如:《哈姆雷特》、《李尔王》、《麦克白》、《奥赛罗》等。

哈姆雷特的优柔寡断和犹豫不决,还有奥赛罗的妒忌都是他们自身性格的致命缺陷,是造成悲剧的很主要的原因。

3、社会悲剧。

表现资本主义条件下,个人与社会之间矛盾冲突的社会悲剧。

如:易朴生的《玩偶之家》,俄国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大雷雨》等。

4、生存悲剧。

反映人的生命困境,“人的生存本身就是一场悲剧。

”叔本华和尼采关于生命意志的讨论;海恩格尔的“生存论”、“存在论”、“现象哲学”等;萨特和加缪的存在主义“人面对的荒诞性,发现人生存根基的虚无”,如:《西西弗斯》神话;雅斯贝尔斯的“存在主义哲学”都对此作了深刻的论述。

五、悲剧的美感鲁迅说过,悲剧就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悲剧是美学的一种范畴,在西方美学史上被称为崇高的诗。

它是崇高的集中表现形式,是一种崇高美。

然而,悲剧为什么能使人们在观赏之后产生悲愤、哀愁、产生悲剧美呢?提到悲剧,人们通常会想到它具有“悲”、“苦”等特点。

但是人们在欣赏悲剧,情感得到宣泄的同时,也获得了一种特殊的美感,产生出一种奋进的激情。

那么,这种由“悲”感到“美”感的过渡是怎样实现的呢?用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来解释,人生下来就有“悲悯”和“恐惧”的情绪,悲剧就是凭借引起“恐惧”和“悲悯”的情节,给人以发泄这种情绪的机会,从而引起审美愉快。

而也有认为人性本恶,天生就有一种幸灾乐祸的心理,而悲剧表现的灾难能够满足这种心理,所以令人愉快。

还有人认为,人性好动,需要各种强刺激才能使人愉快,悲剧就是描写痛苦、灾难,具有这种强刺激的作用,因而能使人愉快。

但是,综合种种论述,我认为悲剧感的产生是由悲剧的审美特点决定的。

而这种悲剧感本身就具有悲剧美。

首先,“悲剧”的“悲”,不是产生于纯粹偶然的灾难、不幸或者死亡这类悲惨的事件,只能产生痛苦、哀伤,其本身并没有审美价值。

而悲剧所表现的是美好东西的毁灭,个人的灾难,它本质上具有催人奋起、化悲痛为力量的积极作用,虽然人们会产生畏惧和悲哀的感受,但最终却会转化为一种激动、钦佩、自豪、奋进的积极审美愉悦感。

其次,悲剧尽管表现的是失败、毁灭和灾难等,但却使人们从中看到真善美虽然暂时被否定与最终被肯定的历史必然性,从而激起人们为真理而斗争的勇气和决心。

卢那察尔斯基曾谈到革命性悲剧的审美效果时说过“高度悲剧性形象的作品,能在我们心中引起热烈的同情,极大的敬意,同时又能激发新的锐气,这就是悲剧的审美价值所在”⑤。

最后,悲剧所引起的悲哀、痛苦不是消极的,而是积极的。

我们在欣赏悲剧艺术的时候,总会有这样的心理感受:正面人物的失败,会引起我们的怜悯、感动、愤慨;反面人物的暂时强大和正面人物的被摧残,会让我们畏惧、震惊,并引起我们积极的思考和理性的探索。

通过情感的激荡和理智的探索,得到精神的升华和振奋。

从悲剧美感的角度审视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可以发现,和古希腊悲剧一样,这部作品揭示出美的实质来自于对立面的斗争。

老人在海上的遭遇引起我们的“恐惧”、“怜悯”的情绪。

怜悯是由别人痛苦的感觉、情绪和感情唤起的,当然里面包含着对怜悯对象的爱或同情的成分。

这种爱会产生一种愉悦的快感。

怜悯也含有惋惜的情感,这主要是一种痛感。

而《老人与海》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这些情绪,最震撼人心的实质上是老人在困境中所体现出来的无惧无畏的精神,勇于对抗险恶的环境。

“恐惧”是压倒一切的命运力量之前,我们那种无力和渺小的感觉。

这种不可知的力量以玄妙不可解而又必然不可避免的方式正在操纵着人类的命运⑥。

当大海等自然力量过于强大时,老人的力量显得太过渺小,恐惧感是很强烈的,但同时也很模糊。

但正因为力量的悬殊对比,老人的勇气和精神尤为可贵。

它在最后并没有使人感到沮丧压抑,在为他的不幸遭遇感到惋惜时,又赞美他的力量和坚毅。

所以“悲剧在征服我们和使我们使我们生畏之后,又会使我们振奋鼓舞。

在悲剧观赏之中,随着感到人的渺小之后会突然有一种自我扩张感,在一阵恐惧之后会有惊奇和赞叹之情”⑦。

老人的这一形象,引起我们的深层思考,在思考中,便产生了对悲剧冲突根源、对历史、现实、人生的新的认识,从而精神境界也得到新的扩展。

在欣赏作品过程中,我们遵循了悲剧审美的心理模式,即痛感→快感→美感。

作为文学领域中最高的审美形式,悲剧的审美意境在于主体和客体的差别消失,主体融入客体,让我们在嗟叹老人宿命的同时,又感到强烈的生命力和崇高感。

悲剧美的核心便在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