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退,1979,中越战争非专业检讨(上)

合集下载

79年对越自卫还击作战重大失误分析

79年对越自卫还击作战重大失误分析

79年对越自卫还击作战重大失误分析79年对越自卫还击作战重大失误分析今年二月至三月份,是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保卫边疆作战作胜利三十一周的纪念时期。

作为亲历这场战争的老兵们,我相信:大家都会通过不同形式,不同方式来回忆这场战争。

每当回忆起这场战争的时候,我心里总是感到有许多话想说:我认为总的来看,这场战争我军取得了决定性胜利,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但我同时认为,这场战争存在着政治和军事二个方面的重大失误,这同样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最近通过阅读铁血军事网的有关文章,更加证明了这个事实的正确。

我认为第一方面:是当时上级政工部门的领导,战前动员时指导思想上的重大失误。

例如:战前教育、动员时上级有关政工部门讲过:“出国到越南作战,敌人对水源可能放毒,不能喝越南人的水;要爱护越南人民的一草一木,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等等。

”这些教条主义的“老匡调”,作为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的指导思想,他们把抗美援朝、抗美援越作战时的那一套,搬出来教育准备打进攻战的指战员,这难道说不是重大失误吗?这些教条主义的“老匡调”,真是把我们年轻一代的指战员们害苦了。

他们把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等同于抗美援朝、抗美援越作战。

抗美援朝、抗美援越作战时,部队没有弹药、没有粮食、没有饭吃、没有水喝时,朝鲜人民、越南人民会不顾生命安全,送到战场上、送到指战员们的手里。

这次打的是进攻战,后勤补给只有靠我们自己,这同以前的作战是绝缘不同的。

由于这种指导思想的禁固,在这次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中,许多部队后勤给养得不到及时补充,尤其是深入穿插的部队,后勤运输跟不上,后勤给养无法按时补充,指战员们只能吃压缩饼干,喝水充饥。

有些步兵指战员在执行穿插作战任务时,为了减轻身体负担,为了快速穿插夺取战斗胜利,他们除携带武器弹药外,把能丢掉的东西全部丢掉了。

出国深入穿插,在越南境内周旋一百多公里,战斗了几天几夜以后,后勤给养得不到补充,他们为了生存,为了保存自己,消灭敌人,最后也只能违反禁令,只能就地解决吃的东西,喝的水。

对79年反击战的澄清(ZT)

对79年反击战的澄清(ZT)
广州军区、昆明军区部队和广西云南两地的边防部队为主,加派了兄弟军区的一
些战斗骨干,越境作战的部队总数不过是20多万人,这与我军当时450万的常备军
相比,显然只占了很少一部分。
下面看看交战双方具体的兵力部署,许多谣言机会不攻自破!越军的作战思想及
其兵力部署情况
(1) 越军的战略―― “一线取胜 边境取胜"(并非所谓的诱敌深入)
、576团、49团等部队。第二线为河北省和北太省地区,部署5个师另3个旅(团)
。这些部队番号是312师、431师、327师、329师、242海岛守备师,另外还有越军
196团、38旅、98团等部队。
我西线(云南方向)当面为越军第二军区,越方部署有第345师、316师、316A师
、344师(生产师)以及部分地方武装共约55,000余人。
重镇,自谅山以南,即进入平原地带,无险可守。自古越南叛离,若中国大军破
谅山越南王即自缚请降。同日夜,越南政府召开紧急会议,河内陷入一片混乱。
想当初黎笋曾在电台里讲话,说要在谅山与我军决战。结果谅山只打了一天就丢
了,吓的他甚至要迁都。
关于越军第346师:前面介绍过了,越军第346师又称“高北师”,下辖步兵246团
1985年以后,由于使用直升机,我军重伤员从前线后送至师野战医院只需1个多小
时,伤员死亡率下降到8%。
老山前线,我军共牺牲939人,支前民工牺牲64人。
*参考昆明军区后勤部编写的《对越自关于越军的伤亡很难准确统计。但越南方面对越军的伤亡
两天伤亡达4000人,令后勤部门措手不及,无力全部救治,伤员死亡很多,教训
深刻。
1984年4月28日收复老山,我军牺牲233人,其中主攻部队156人,助攻部队77人。

79对越之高平战役大检讨

79对越之高平战役大检讨

79对越之高平战役大检讨沈晨曦79对越作战的重头戏在东线战场,东线作战的第一阶段就是打高平。

高平是越南的一个省,地处越北正面,与中国广西接壤。

省会高平市,北距广西靖西县32公里,西北距广西那坡县平孟70公里,东南距广西龙州县布局关72公里,距越南首都河内281公里。

高平市区长宽各约2公里,四面环山,平江和献河环绕市区流过,是越北的军事重镇,直接屏护太原和谅山这两个河内门户。

进攻高平的主要作战地域涵盖高平北面的朔江、坂洋、茶灵,东北面的那嘎、光头、重庆,东面的广渊、下琅、复和,东南面的东溪、七溪,西北面的通农、河安,西面的班庄、班英、扣屯,西南面的纳隆、魁里等广大地区。

高平地区为典型的亚热带山岳丛林地貌,除高平、复和、东溪、七溪附近有部分土山外,大部分是石灰岩山,海拔多为500米以上,覆盖着茂密的丛林和蒿草。

石山坡度陡,一般为80度左右,多数无路可走,难以攀登。

山上天然洞穴多,两山之间形成深谷,道路稀少。

主要公路有3条:3号公路从高平向东经复和县到广西龙州的水口关,向南至太原称为3号A公路,向西至原平称为3号B公路;4号公路从高平向东南过东溪、七溪到谅山;166号公路从高平向西南至越北第一军区所在地太原,向西北经朔江到广西平孟。

另外,在西北面从莫隆经通农至朗干、通农至达那、通农至安乐有简易公路,在北面有广西靖西县龙邦经茶灵通向高平的公路,其余为乡村土路和山间小路。

道路多穿行于山脚、河边、峡谷之中,路窄,弯急,坡度大,沿途隘口多,绝大多数路段不能会车。

战区河流较多,多数地段虽可徒涉,但水流很急,河岸一般又陡又高。

气候变化快,雾大雨多,昼夜温差相差达十几度。

守卫高平的是越军作战师346师,下辖步兵246团、677团、851团、188炮兵团,还有地方军567团、852团、5个县独立营、1个特工营和11 个公安屯,总兵力约1.5万余人。

越军判断中国军队会以坦克部队打穿插,进攻重点是有公路直通的高平北面的朔江、茶灵方向和东面的复和方向。

1979年打越南后观后体会500

1979年打越南后观后体会500

1979年打越南后观后体会500
1979年2月1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广西、云南边境发起了对越自卫还击保卫边疆作战,连续战斗28天,横扫越北浅近纵深地区,攻城拔寨20余座,歼敌5万,沉重打击了意图称霸东南亚的越南黎笋集团,一时成为国际政治热点。

这场战争不但改变了当时的国际政治格局,使中美联手抗苏的局面完全形成,中国的改革开放也在炮声中拉开了序幕,赢得了一个来之不易的国际环境。

此后中越间战火不息,演变成了连绵10年的边境战争。

进入1990年代,中越两党两国关系恢复正常化以后,双方就商定不再在本国对当年那场战争进行宣传和纪念,在出版物和媒体上也屏蔽相关的题材。

中国方面从此再不宣传对越自卫还击战,相关出版物被基本禁止出版,偶有提及也是用"南疆的重大军事行动"来代称,和这场战争相关的一切在公开媒体上悄悄地消失了,以至于逐渐成为了一场被人们遗忘的战争。

越南方面也在国内舆论上对中越战争进行封杀,对反华言论和行为予以打压。

中国军队在1980年代收复罗家坪大山、扣林山、老山、者阴山、八里河东山后,都在山上建立了纪念碑。

随着形势发展,除老山主峰名气太大纪念碑予以保留外,其他几座主峰上的纪念碑都被炸毁拆除了。

政治因素终会改变,历史怎敢遗忘!居安思奋,忘战必危。

中华民族在100多年中遭受到的种种耻辱,早已无声地证明了这一切。

儒雅其外,铁血筋骨,这是强汉盛唐的灵魂所在。

今天,仍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动力。

烈士英魂未远,无以索求,在心中为他们留有一席之地,足矣。

越军检讨中越战争

越军检讨中越战争

在发起凉山战役之前,我认为这次战役已经失去了突然性和快速性。由于几个月以来,我们遭受了接连的失败,驻扎在331高地的7811团伤亡惨重。因此,当时,我们不可能再有其他主力部队能够对中国发起反击。
我们的部队,在离开金边的时候,就被那里的通中国分子所知晓。而且,中国当时在南海上空刚刚发射了一颗通信侦察卫星。我们采取大部队开进,就等于直接告诉中共,我们在准备反击。
越军检讨中越战争:苏联顾问说谎 解放军可怕
nighteifbb
0位粉丝
1楼
阮少雄的文章刊载于越南的新共和国报。这是一篇检讨性的文章,在越南军事文章中,还是很少见到的。阮少雄,虽然并未被我军俘虏。但是,他的一只左眼,永远留在了凉山。

作为我军的团级指挥人员,我感到惭愧。我们第321师是当时在南亚少有的全"美械师"。是我们很多革命英雄,从美国人手里缴获的,还有南越伪政权。这些先进的装备,配属了我们的王牌师。
因此,当我们的部队到达预设阵地以后,我们还没有吃饭,部队十分疲惫。我的团的士兵们,很多都倒在地上睡觉。此时,中国军队远程炮兵开始对我们的0、1、4号三个前沿主阵地发起炮击。他们的火炮命中率非常的高,我的团13个永备工事中9个被彻底摧毁。其中一个暗堡,我们的15名士兵在里面。中国一枚152毫米口径的内爆加榴弹直接命中。本来苏联顾问专家团曾说,这些暗堡、碉堡可以抵御203毫米口径的北约重炮。但是,中国一门152毫米口径的大炮将整个暗堡炸飞了。我们15个兄弟一个都没有逃出来。
天!我的2119团。1450名光荣的战士,仅剩下72人。
看看吧,朋友们,这就是我亲眼见到的中国军队,我虽然曾经是军人,但是,如果我还是军人,那么再与这样的军队作战,我觉得等于就是叫我们去送死。

对越反击战观后感

对越反击战观后感

对越反击战观后感引言越南战争期间的对越反击战,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与越南人民军之间的一场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战争。

在战争中,中国军队坚决打退了越南入侵,并且展现出了中国军队的高度纪律和优秀战斗力。

本文将对越反击战进行回顾和观后感,探讨这场战争的背景和影响。

背景越南战争是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期间,由越南共和国(南方)和越南民主共和国(北方)之间的战斗。

中国政府在这场战争中选择支持北越,并向越南提供了大量的人力、物资和军事援助。

然而,在1979年,越南决定入侵中国边境,并对中国进行邻国侵略。

对越反击战的观后感作为一场边境战争,对越反击战对中国和越南的双方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捍卫了国家尊严和领土完整对越反击战展示了中国军队的强大实力和高度纪律。

中国军队迅速作出反应,有效地打击了越南的侵略行动。

中国的决断和行动让越南深感震撼,同时也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的军事实力以及捍卫国家尊严和领土完整的决心。

对越反击战促进了中越关系的调整对越反击战的发生对中越两国的关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虽然战争造成了一定的人员伤亡和物资损失,但在战争结束后,两国政府都意识到继续敌对行动对双方都没有好处。

随后,在双方的努力下,中越关系逐渐得到改善和修复,两国经济和贸易合作也逐渐恢复。

对越反击战对中国军队的现代化建设起到了推动作用对越反击战是中国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里程碑。

战争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和不足成为了中国军队改革和建设的重要导向。

经过战争的洗礼,中国军队重视装备的更新换代以及训练水平的提高,致力于提升现代化战争能力,为今后的战备做好准备。

对越反击战对亚洲地区安全格局的影响对越反击战也对亚洲地区的安全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军队的反击行动让邻国和其他潜在侵略者意识到中国的坚决立场和不容侵犯的决心。

这对于维护亚洲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并对其他国家的决策和行动产生了警示作用。

结论对越反击战是中国军队建设和亚洲地区安全格局发展的重要历史事件。

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反思

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反思

十年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反思前几天看到一篇军事杂志上轻蔑的谈起八年两伊战争,说:“那是一场愚昧而落后的战争,除了以鲜血换鲜血外没有任何闪光点!”看到这里,我不由满嘴苦涩,人总是笑他人易,笑自己难,恐怕在外界眼里,中越十年战争又何尝不是愚昧而落后。

每当看到越战的高伤亡数字时,便不由得想起那一个个充满热血与铁血的壮志青年,但在总结教训时,总是轻轻的看到一句话:十年浩劫对部队造成了影响。

如果说79年打得不漂亮,后来的两山轮换又打得漂亮吗?想起那些逝去的生命,笔者写写自己对十年越战的看法。

一、唯人论对军队的影响自从毛泽东说: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

中国军事界便陷入了一种偏激之中,任何坚定发展先进武器的人都有可能被扣上一顶帽子:唯武器论。

这些人都犯了中国军事史上一个老毛病:务偏不务全。

战争中人和武器都重要,打个比方,一个人几分钟不呼吸氧气就死,几天不喝水也死,你能因此证明水对人不重要吗?人要健康的活下去,氧气和水同样重要,一只优秀的军队,武器和人同样重要。

在对越战争时,由于对付美军直升机的历史,越军中大量的使用班用机枪和12.7高平机枪,甚至普及到排一级,同时越军已使用了前苏联的SVD7.62狙击步枪,而且相当数量的越军士兵都会操作这两种枪。

相反,我军79年时大部分战士用56式半自动步枪, 一般只有班长和副班长才用56式冲锋枪, 连级部队有的还在使用老旧笨重的53式7.62重机枪,还有大量士兵对缴获的12.7高平机枪不会使用,专用的狙击步枪我军当时是个空白。

可以说,开战时,越军步兵火力远远超过中国军队。

正如越南教科书中所说的,我军79年时不怕越军正规部队,但大量的情况下轻易的压制我方一个连的兵力,如果人数再多一点,加上SVD配点轻迫,甚至能压制我方一个营的兵力。

面对在高山上疯狂扫射的重机枪,我方陷入射程不够无武器可用的情形,56冲在对上射击时至多200米,7.62重机只对压制无机枪的小分队,对12.7高机在射程和威力上都相差较大。

浅议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中方得失

浅议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中方得失

战争概述:1979年2月17日至3月16日爆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之间的战争。

在的支持下,对采取行为。

中国采取自卫措施,在短时间内占领了越南北部20余个重要城市和县镇,一个月之内宣布撤出。

中国边防部队撤出越南之后,双方都宣布战争的。

这场战争令中越两国关系进一步恶化直至最低点。

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两国继续军事对抗,在罗家坪大山、、、、等地区又相继爆发了边界冲突,时间持续达十年。

二十世纪九十年初,两国关系逐步恢复正常,陆地边界也最终划定。

这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历的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对外战争。

这场战争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都影响巨大。

当今中国的周边,北边朝鲜半岛局势日益紧张,南边越南菲律宾在南海咄咄逼人。

分析这场战争的得失对我国今后的国防建设将会产生巨大作用。

下面我将从战术和战略两个层面分析本次自卫反击战的得失。

∙战术层面在陆上战场,我军士兵延续了解放军解放思想,战法灵活的作风,打出了许多精妙的战术配合,使战争的天平迅速向中方倾斜。

在东线战场,东溪穿插是高平战役的亮点。

43军坦克1营通过牛车小道,用了不到3个小时就插到东溪,大出越军之意料。

此后坦克部队坚守东溪3个多小时,直到后续步兵赶上巩固阵地。

在西线战场2月16日21时,过河部队利用夜暗大雨,秘密迅速地运动到红河边,用冲锋舟、橡皮舟在七个渡口偷渡红河,迅速占领了滩头阵地,控制了要点,掩护后续部队架设浮桥,引导坦克、车辆过河。

当越军发现中国军队的渡河企图时,匆忙组织抵抗,但为时已晚。

老街之战中,40师118团首先以一部兵力偷渡南溪河,歼灭小曹地区之敌,尔后转用兵力,采取分割包围,侧翼突破,侧后攻击的办法,歼灭老街地区之敌。

中国海军在北部湾中方一侧不断巡航,空军也适时提供支援,有力支援了陆军的自卫反击。

撤军时,解放军大量回收我国昔日的援越物资,并大量毁坏越南北部的军事设施,体现了“掠于饶野,三军足食”的军事思想。

但在战争过程中同样暴露了一系列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撤退,1979,中越战争非专业检讨(上)撤退,1979,中越战争的非专业检讨(上)年底瞎忙,不得不忙,兼这类文章需要大量的查阅、比较和汇总资料等,工作量较大。

耽误了《中越战争系列》的撰写,恳请朋友们谅解,并请朋友们予以一贯的支持和批评。

《撤退,1979,中越战争非专业检讨》,主要检讨1979年3月5日到3月16日阶段,中国军撤退,越南军在北方六省的游击战及中国军反游击战。

除却笔者积累,查阅、比较和汇总资料等工作繁杂,还请朋友们有空多为推广。

本号才疏学浅,书生意气,纸上谈兵。

不到之处,信口之言,恳请方家见谅。

如得幸参加该次战争的前辈的不吝赐教。

不甚荣幸,致谢为先。

1979,《中越战争非专业检讨系列》以开战、进攻、撤退三部分,分别独立成文,尽可能就笔者的知悉与判断,回顾那场比邻国之间的战争。

本号将于即日起,分:《开战,1979,中越战争非专业检讨(上)》(完成)《开战,1979,中越战争非专业检讨(下)》(完成)《进攻,1979,中越战争非专业检讨》(上)(完成)《进攻,1979,中越战争非专业检讨》(中)(完成)《进攻,1979,中越战争非专业检讨》(下)(完成)《进攻,1979,谅山战役非专业检讨》(完成)《撤退,1979,中越战争非专业检讨》(上)(完成)《撤退,1979,中越战争非专业检讨》(待续)敬请新老朋友关注3月5日,在中国军东集群彻底攻占谅山市的当天,西山指挥部即向世界公布,下达全面撤退命令。

随即,东西两个战役集群的中国军立刻开始组织撤退。

特此申明,本文以下,不喜欢阅读的朋友,可以当做假想的小说。

描叙可能不太适合“大中国”思维和片面狂热爱国者。

请勿对假想小说为难。

截止1979年2月22日,中国新华社汇总了诸多国家对中国发起“自卫还击”的“中越战争”的回应态度。

大致官方爆出有八种。

大致分类有三: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对中国发起愤怒的声讨和谴责;以美帝为首的民主国家则和若干首鼠两端的国家站队,表情暧昧。

至于发声支持中国发动这场战争的国家,仅仅是朝鲜和臭名昭著的红色高棉(假设,当年还算是国家)。

随着中越战争的展开,前苏联也故意驱逐部分中国外交官,并且在他们回国途中,故意安排他们看到正往东方运输的部队、武器。

正在东欧被北约搅得头晕的前苏联,此刻实际上在世界外交态势上,出现不利的两线“作战”。

即便如此,前苏联庞大的机械化战力和原子弹,足以震撼中国。

其时,前苏联已经把60%边防师团转为战时编制(和平编制5000人到6000人不等,战时编制近20000人),中苏边境局势日益紧张,黑龙江地区甚至出现哄传谣言,居民逃往内地事件。

中国军在1979中越战争开打前后,也调集了数以百万计的精锐做了相应战备,以防不测。

这样的国际舆论和中苏紧张局面的大态势下,致力于文革大乱后实施大治,尽快由封闭走向开放的中国当时最高统帅,就不得不再度思考这场为政治、外交服务的战争的最后走向。

撤军,现在看来也是政治和外交层面上的明智之举。

在军事角度看,撤军也是中国军妄自称大,经过实战脱离预期之后,不得已的唯一选择。

中越战争的实战中暴露出来的中国军战力,不仅震撼中国军方高层,也为世界关注。

美国军方评估认定,中国军脱离支撑(国境)战力为50公里。

这是谅山战役前后越南军于河内附近,暨太原、宣光、北江、下龙等地的驻军略图,可见的若干越南军各兵种番号。

其中,越南军第一王牌308师,越南军王牌野战军304师、306师、312师均部署这一地带。

机械化兵团在作战运动中必须依靠铁路、公路线和后勤支撑基地。

这是二战时代暨后来韩战总结出来的战争逻辑。

认定中国军不可能脱离支撑(国境)战力为50公里,美军评估其实委婉说明一点:1979年的中国军的作战水平甚至不如二战时期欧战参战国家的军队作战水平。

所以,认为打下谅山,就可能实现在一马平川的红河三角洲平原,对“无防线”的河内,发动一次势如破竹的攻击并且取得上佳战绩,是非常荒谬的自欺欺人。

脱离国境内的后勤支撑,随着战线的延伸,只要南下超过越南北方六省继续战争,那么,中国军将面对的,不仅地貌地形复杂,交通极为艰难的补给线拉长超过极限(美国预估计50公里),而且,还有越南军在北方六省的游击分队持续的特种游击、骚扰战,对中国军有生力量无疑是非常危险的威胁。

更为重要的是,一旦中国军往河内、海防发起攻击,那么,越南军精锐以河内、海防为依托,配置了大量的坦克、自行高炮、装甲车、105毫米和155毫米自行火炮,以及前苏联绵绵不断支援的战争资源包括最新的自动远程火器等。

如此战力此消彼长的大态势下,一旦战争延续往南,中国军和越南主力接战,那么,就算中国军后勤可以勉强支撑,整个战争就再不会是局部可控的战争,更大可能会演变成类似美越战争的持久消耗战。

4月,越南将进入雨季,这是完全有利于越南军机动小分队行动的气候,也是北方步兵和机械化大兵团的噩梦。

假设如此,战争走向如何,西山指挥部成员们肯定全无把握。

能够放下面子,适时下达撤军,无疑,这个决策于战略层面可圈可点。

1979年中越战争中,中国军装备军装为71式军装,挺括,美观。

但是,这种军装熔点低,遇火则收缩粘黏皮肤。

鲜红领章帽徽等。

这些都不利于实战。

后期,中国军后勤调动战备军装紧急换装纯棉军装。

“下谅山而越王降”,这句话频繁出现在现在的谈及这场战争的文字里。

打下一个距离中国国境20公里不到的边境重镇,即可威胁越南投降?比如,假设中苏开战,一旦漠河失守则中国北京动摇?全无可信。

在3月5日之前,越南军并没有如中国军判断,以调柬埔寨驻军回援固守谅山,打一场保家卫国的浅纵深的机械化大会战。

其时,按照越南军高层和前苏联军顾问团的建议,其最精锐的308师(类似中国军38军)全部,及其他王牌军若干,已经在前苏联帮助下,在柬埔寨通过机降调回国内,部署在河内以北,在太原、宣光、北江、下龙等主要城市,并且组织建立了成体系的防御。

在谅山战役正炽及失守的数天,这些部队没有投入直接会战,甚至没有团以上的运动动作,而是原地待命。

无疑,越南军和苏军顾问团的设想,是企图中国军在占据谅山以后,继续南下作战。

这样,越南军便可在河内以北、太原、宣光、北江、下龙等广大区域暨北方六省,以逸待劳,于天时地利与人和全面占优的大态势下,打一场更大区域、规模的,以河内为核心的防御战、游击战、消耗战。

无疑,这也是一款中规中矩的苏联制式的战争模式,这对师从前苏联军的中国军,毫不陌生。

在战争进程进入混沌的时候,不冒险而采取撤军以控制战争规模,使得这场战争一直围绕政治和外交展开,这是中国军可圈可点的决策。

然而,在执行这项决策的时候,中国军东西两个集群前指,到参战军队,在人道主义方面和战争的战役和战术层面上,实战过程中执行这项命令,却让人不敢恭维。

(长按添加,更多精彩与友分享)人性崇尚自由,欢迎评论按照越南方面战后公报的战损统计,大量的民居、商场商店市政设施、学校、幼儿园、图书馆、水利、耕田甚至耕牛等等非军事设施、资产遭遇中国军近乎彻底的破坏、毁灭。

其中,部分破坏、毁灭均不是直接因为战争。

更多是中国军前敌高层指挥官的授意,很多传闻认为下达这样命令,出自于战损报复。

处于基层遭遇战争伤痛的官兵们则执行了这样的命令。

战争发生,军民之间差别对待应该是现代军队的起码军人职业道德。

二战之后也对二战中发生的无差别作战多有问责。

本质上,非直接作战的情况下,对战区非军事的设施、资产的破坏、毁灭,可看成是无差别作战。

无差别战争,是残酷的战争,愚昧的战争,也是人类最为悲哀的战争之一。

战争状态下对非军事设施的破坏尚属正常的战争行为。

图为冲锋的中国军,清晰可见,他们甚至没有装备钢盔。

中越战争持续时间长,图片较多。

1979年中越战争图片最明显的标志就是,参战士兵没有钢盔。

战争中撤军,双方主力如果处于临战对峙状态,任何一方的撤军都会引起战争态势的转变。

实际上,谅山战役以后,越南军并没有急于重兵和中国军作战的任何动作。

战役态势上,中国军基本处于谅山一线,而越南军以河内为支撑,在太原、宣光、北江、下龙等地形成防守态势。

两军主力相隔最少大致在50——80公里。

两军处于脱离作战的状态。

这是撤军的好时机。

根据现在披露,中国军最高指挥部的撤军命令在3月4日中午,已经下达到师前指.。

3月5日撤军命令下达团营。

实际上不少营连则是傍晚才接到撤军命令。

等到这道命令传达到一些正在执行任务,远离交通线的战术单位和士兵,已经第二天、第三天甚至之后了。

撤军,是战争中最为复杂的环节。

战线清晰的全胜态势下的撤军,可能好点。

中越战争在谅山战役之后,虽然中国军在东西两线分别攻占越南北方边境重镇老街和谅山,击退了越南部署在北方的两支主力野战师316A师和第3师,但是,大量的越南军战术小分队依然活跃于中国军内线。

这种没有前方后方之分的战争状态,中国军难以适应。

谅山战役开战后不久,高平战区的41军直属火箭炮营,在放警戒时出现疏漏,被越南军战术小分队以高射机枪等偷袭,该营随即遭遇重大损失,丧失战力。

在高平战区两支中国军因为误会发生较大规模激战,造成重大战损。

作战部队尚且如此,二线非前敌单位就更为紧张。

再没有前方后方区别,警戒哨都处于紧张状态。

尤其毫无战斗力的野战医院、后勤等,频繁出现因为慌乱开火,导致误伤性战损。

这种情况下,任何一个军人无从了解战争的进程,对于任何命令在情绪上都非常敏感。

由于不少战术单位尚不知战略、战役整体态势,接到撤退命令先后次序不一,又无缺乏上级主官的撤军战术解释和说明,以至于先接到撤退命令的部队开始动作,影响了其他部队军心。

一时间,人心惶惶,出现混乱。

1979年中越战争中国军的某部指挥所,图片看去和抗战、内战、韩战阶段几无差别。

各级指挥所在战场应该承担灵魂的作用,事实上,这场战争中,中国军指挥所出现很多疏忽和失误,直接造成战损。

这种混乱,至今多见参战官兵的回忆记录。

因为作战,师团一级多有部队处于临战和作战状态无法归建,而中国军的将官们在处理撤退上又更大层度做战略、战役层面的无条件坚决执行的考虑,非常机械和简单去执行了撤退命令。

其时,作战单位各自撤军,忽视掩护靠前的后勤兵站、医院、民兵、支前民工等非战斗单位。

以中越战争战绩颇佳的127师为例,其某主力团后勤处见到作战部队撤退动作后,主官以下人心慌乱,在傍晚接到撤退命令后立刻匆忙以联系作战部队掩护,该部守备作战物资全无撤退前的安排、发放,最后迫不得已,只能破坏。

而该团作战部队则不得不在撤军时,面对缺弹少粮的窘境。

最为悲情的,是多配属野战部队做后勤的民兵、支前民工。

撤退命令一下,他们似乎成为被忘记的群体。

由于撤退缺乏作战部队有力保障,后勤民工和民兵在撤军阶段出现较大的战损。

事实上,1979中越战争阵亡很大一个数字似乎没有进入官方通报的战损。

这个数字,就是保障后勤的民兵和支前民工的战损。

这些曾经鲜活的生命,如今,甚至不能成为这场战争冰冷的数字,时代之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