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体瘤经鼻蝶手术
单鼻孔经蝶入路切除垂体腺瘤

单鼻孔经蝶入路切除垂体腺瘤垂体腺瘤的发病率占颅内肿瘤的10%,手术切除是其首先治疗方法,尤其经蝶窦手术以其创伤小、安全省时,手术并发症少而被越来越多的神经外科医师广泛采纳。
经蝶窦人路也有多种的改革方式:其主要有经筛窦、经口鼻蝶和经蝶入路三大类。
近年来,经鼻蝶入路有被普及的趋势,其应用中又分为经鼻小柱中隔入路、经鼻前庭中隔入路、经单鼻孔中隔蝶窦入路和经单鼻孔直接蝶窦入路的不同方式。
我科自2013年11月至2016年4月,采用经单鼻孔中隔蝶窦入路对15例垂体腺瘤病人施行了手术治疗,效果理想,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本组病例中,男4例,女11例。
年龄22~48岁,病程5月2年,平均10月。
首发症状头痛13例,闭经或月经失调8例,溢乳5例,视力视野减退4例,多尿1例。
内分沁激素水平增高11例:术前测定催乳素(PRL)水平升高9例(90-1375UG/L,平均368UG/L),生长激素(GH)增高2例分别为28.59UG/L和30.26UG/L,甲状腺素T3、T4增高1例。
MRI和或CT示鞍内及鞍上占位,无显著的鞍旁侵袭且蝶窦气化良好,蝶窦中隔偏侧2例;按照垂体腺瘤的分类:微腺瘤(直径〈10〉2例,大腺瘤(直径10)13例。
术前3天以氯霉素液滴鼻3~4次/日,口服泼尼松5mg/次,3次/日。
手术前日剪除鼻毛并清洗鼻腔。
选右侧鼻孔入路,手术时行气管插管全麻,取病人30度角仰卧位。
术野及鼻腔内用碘伏消毒、铺巾。
右侧鼻孔内放入1:1000肾上腺素溶液浸湿的棉片,使鼻粘膜血管收缩以减少术中出血。
安置显微镜,先将扩张器置于术侧鼻孔开口处,缓慢逐渐撑大,以避免快速扩大将鼻孔撕裂,在鼻中隔中段,即软骨与骨性鼻中隔交界处,在粘膜上纵切一小口,分离骨性鼻中隔两侧粘膜后卡放进扩张器,切除骨性鼻中隔。
找到骨性隆起结构的蝶嵴,作为中线标记,寻找到蝶窦开口,在其连线之下打开蝶窦前壁至直径约2厘米,剥除蝶窦粘膜,扩张器深入于蝶窦内。
显微镜下经鼻蝶入路手术切除垂体瘤36例护理体会

高 , 及时处理。 应 23 出 院指 导 .
全可靠的手术方法 , 它具有手术切 口小 , 对组织损伤小 , 口 切 愈合快 , 术后散光小 , 视力恢复迅速且稳定 的特点 。术前了解 手术的特点 , 针对患者 的身心情况 , 做好术前 、 术中、 术后各环
节 的 护 理 , 手 术成 功 的关 键 。 是 参 考 文 献
漏 者 , 去 枕 平 卧 7 1 。 应 ~ 0d
咬去蝶窦纵隔 , 用咬骨钳打开鞍底“ 十字” 切鞍底硬脑膜 , 显微 镜下用圈形刮匙 、 取瘤 钳切除肿瘤1 2 】 。肿瘤 切除满意后 , 瘤腔 面用 明胶 海绵止血填 塞 , 小骨片 、 颅底硬 膜用耳脑 胶修 复鞍 底 。鼻腔用油纱条填塞 , 3d后拔除 。 2 护理及观察
后 不 适感 。
22 术 后 护理 .
11 临床资料 : . 本组 患者 3 , 6例 男性 2 0例 , 女性 1 , 6例 年龄
3 - 2岁 , 16 平均 4 . 2 5岁。 术前全部 C T扫描 , 例行磁共振成像 5
( I MR )检查 ,肿瘤直径< . c 1 m者 1 例 ,. 3 m者 为 1 0 8 1 -. c 0 0 5 例, 3 有 例肿瘤直径> . t 。首发症状头痛为 1 , 3 i 0 n 9例 视野改 变 8例 , 内分泌功能紊乱 7例 , 肢端肥大症 2 。术后轻度脑 例 脊液漏 5例 , 尿崩症 2 。 例 1 方法 : . 2 全身麻醉插管取后仰 2 。3 。头轻度后仰并向手 0 0 ,
221 监测生命体征 : . . 密切观察患者意识 , 瞳孔大小 、 形态 , 对 光反射 ,两侧是否等大等圆。术后 2 4h内密切观察体温 、 呼 吸、 脉搏 、 血压变化 ,0 6 i 1 , 做好记 录 , 3~ 0m n 次 并 如出现颅内 压增高症状 ,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 理 ,必要 时行头颅 C T或
单鼻孔经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护理体会

单鼻孔经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护理体会【关键词】垂体瘤切除术;单鼻孔;蝶寞入路;护理采用显微外科技术行经鼻蝶窦垂体腺瘤切除术,因其手术切口小,不用开颅,损伤小,已是治疗垂体腺瘤的首选方法。
然而,手术成功与否,与护理工作有直接关系,护理人员细致的观察,精心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
我科于2011 年1 月~2012 年1 月,对30 例垂体腺瘤患者行单鼻孔经蝶垂体腺瘤切除术,术后恢复良好。
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30 例中男21 例,女9 例;年龄16—67 岁,病程2 个月.4 年,平均2 年;临床表现:视力下降13 例,视野缺损28 例,头晕头痛10 例,闭经溢乳9 例,肢端肥大8 例,性功能障碍8 例;头颅MRI 检查:肿瘤位于蝶鞍内,鞍上生长,部分鞍旁侵袭并包绕颈内动脉;内分泌检查:血泌乳素(PRL)明显升高15 例,生长激素(GH)升高6 例。
1.2 治疗及预后30 例均采用显微镜下单鼻孔经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
本组患者术后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
26 例视野缺损患者中,25 例较前有所好转;15 例视力下降患者中,5 例恢复正常,10 例视力好转12 例头晕头痛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好转;27 例内分泌功能障碍患者均有好转:复查激素水平较术前明显下降;3 个月后复查MRI, 27 例全部切除,5 例大部分切除;3 例脑脊液漏发生;4 例术后并发尿崩症;4 例高热; 1 例瘤腔出血,保守治疗后痊愈;2 例垂体功能低下;无死亡病例。
2 护理2.1 术前护理2.1.1 心理护理:术前有效的交流及良好的心理暗示能使患者主动配合手术,使手术顺利完成。
垂体瘤患者一般病程较长,伴有头晕、头痛、视力减退且因内分泌功能改变影响容貌,如肢端肥大症、满月脸、向心性肥胖、女性闭经或不孕、男性性欲减退等。
患者思想负担重,甚至感到自卑,再加之对头部手术的格外紧张、恐惧,对手术的相关情况缺乏正确的了解,容易产生顾虑和紧张的心理。
内窥镜下经鼻入路垂体瘤切除的手术配合

内窥镜下经鼻入路垂体瘤切除的手术配合一、麻醉方式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固定在口角二、手术体位仰卧头抬高15-20度三、手术切口经鼻蝶窦入路四、器械护士术中配合1.物品准备除准备常规神经外科手术物品外还需准备经鼻入路垂体瘤切除器械、鼻内窥镜器械、7#长针头、TB注射器、长干纱条、碘仿纱条、膨胀止血海绵、抗生素盐水、防雾剂2.消毒铺巾(1)巡回护士先用棉签沾0.5%碘伏擦拭鼻腔两次,器械护士递给消毒手术医生卵圆钳夹小纱布沾0.5%碘伏消毒两遍,消毒范围全面部及颈部,气管插管表面也应进行消毒。
(2)递给消毒者一中单和一治疗巾,由麻醉医生将患者颈部托起,消毒者将治疗巾和中单铺于患者头下,用治疗巾包头(包括眼部),以一巾钳固定。
再用三块治疗巾将手术区域围成三角形并用巾钳固定,上面在覆盖一双层大圆口单。
3.连接内窥镜系统与巡回护士连接并固定好内窥镜摄像镜头、光源、吸引器。
4.收缩鼻腔粘膜1% 丁卡因100ml 加0.1%盐酸肾上腺素3ml混合,将棉片浸湿(以不滴药液为准)填入将要手术的鼻腔。
【护士配合】递给内窥镜、枪状镊将准备好的麻药棉片填入鼻腔,5分钟后取出,再填塞一遍,5分钟后取出。
(注意清点棉片数量)5.切开蝶窦前壁以可旋转的蝶窦咬骨钳、标本钳、微型磨钻(长手柄)根据情况决定是否用。
【护士配合】(1)递给鼻中隔剥离子、勾突刀、将鼻中隔剥开。
(2)器械护士要随时观看监视器,适时递给调整好方向的蝶窦咬骨钳、骨凿等器械。
(3)将骨蜡置于细剥离子上以备用于骨缘止血,适时递给。
6.鞍底开窗以可旋转的蝶窦咬骨钳、标本钳、骨凿、锤子、微型磨钻(长手柄)、尖嘴钳、细长吸引器。
咬下骨片浸泡在抗生素盐水中留待鞍底重建备用。
7.切开鞍底硬膜以7#长针头配1ml注射器试穿硬膜,(要事先检查针头是否通畅),然后递给显微镰状刀将硬脑膜十字切开。
8.切除肿瘤以垂体瘤取瘤钳、各种不同角度、大小的刮匙分别清除肿瘤。
【护士配合】适时递给垂体瘤取瘤钳、各种不同角度、大小的刮匙咬除或刮除肿瘤组织,以小药杯内置少许盐水接取切下的肿瘤组织并由巡回护士送检冰冻。
手术讲解模板:经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

手术资料:经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
手术步骤:
层而在内外两层间进行分离,则可误入静 脉窦内造成出血。硬脑膜切口边缘电凝后 可收缩成圆形。一般正常垂体与硬脑膜无 粘连,两者间容易分离,在显微镜下垂体 被膜稍有闪光,容易辨认。垂体微腺瘤 (Ⅰ级)生长于垂体内,未突破垂体被膜, 硬脑膜切开时仍保留硬脑膜下间隙,垂体 表面被膜完整,仅在靠近肿瘤处
手术资料:经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
手术步骤: 。分离鼻中隔粘膜-骨膜层亦可以从左侧 鼻孔进行(图4.3.1.2.1-7A~G)。
手术资料:经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
手术步骤:
(2)进入蝶窦:完成上述操作后,便可开始在显微镜下操作。用骨凿或 微型钻切除部分骨性鼻中隔,看清蝶窦前壁及犁骨隆突。将粘膜-骨膜层从 蝶窦前方骨面向外剥离,在上方中线两侧1至数毫米处可见蝶窦开口,于 其下方用骨凿或微型钻打开蝶窦腹侧的前壁骨质便可进入蝶窦。
手术禁忌: 3.蝶窦气化过度,视神经与颈内动脉可暴 露在蝶窦粘膜下,术中易致损伤。
手术资料:经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
手术禁忌:
4.冠状位CT扫描见鞍上与蝶鞍内的瘤块呈 哑铃状,示鞍隔口较小,经蝶窦手术不易 达到鞍上,且鞍内瘤块切除后,鞍上瘤块 不易在颅内加压时降入鞍内。
手术资料:经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
经蝶窦入路垂 体腺瘤切除术
手术资料:经蝶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路垂体腺瘤切除术
经蝶窦入路垂体腺瘤 切除术
科室:耳鼻喉科 部位:鼻子 麻醉:全麻
手术资料:经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
概述:
垂体瘤的手术途径曾有许多变更,大体上 可分为经额颞开颅与经蝶窦入路两种。其 中经蝶窦入路始于Schloffer(1906), 同年Hirsch采用鼻小柱切口,经鼻中隔蝶窦入路;1911年Chiari创用经典的眶旁 切口,经筛窦-蝶窦入路;此3种入路采用 者众多。Cushing于1907~
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护理

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护理目的:总结40例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患者的术前、术后的护理经验。
方法:主要从患者入院健康宣教、术前指导、术后护理及预防并发症入手,使患者减少术前的恐惧心理,取得术中配合。
结果:本组40例中无1 例发生任何并发症,治疗效果满意。
结论:精心的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关键。
标签: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护理垂体腺瘤起源于蝶鞍内脑垂体细胞,发生率高,约占颅内肿瘤的12%,多系良性,以中年人多见,男女比例无明显差异[1]。
主要表现为垂体分泌功能障碍,视力减退。
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护理,具有并发症减少、创伤少、失血量少、手术时间短、痛苦少、花钱少、恢复快等优点[2],是治疗垂体瘤患者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我科于2012年10月—2013年6月用此方法治疗垂体瘤患者40例,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病人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12~67岁,平均37.89,其中视力障碍35例,伴有视野缺损28例,垂体功能低下9例,头痛18例,肢端肥大3例,尿崩4例。
均行CT扫描和内分泌检查确诊。
均行经鼻蝶垂体腺瘤切除术,术后视力改善30例,内分泌改善19例,死亡1例。
2术前护理2.1术前常规准备术前常规检查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心电图、药敏试验等,术前8 h禁饮食、禁水,术前晚保持充足的睡眠,必要时口服镇静药物,术晨留置尿管。
若体温39℃以上时,需要暂停手术。
同时要注意血压的变化。
若血压高术前口服降压药,如有视力、视野障碍应加强护理,必要时设专人专护,以防发生意外,同时还要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
2.2心理护理垂体瘤由于病程长,常伴有头晕、头痛、视力减退、肢端肥大、性功能障碍、闭经泌乳等症状,使患者思想负担重,精神压力大,常有恐惧、焦虑和不安。
入院后护理要热情主动、关心体贴、加强沟通和交流。
从患者最关心的疾病入手,详细讲述手术目的及手术前后的注意事项。
垂体瘤的最佳治疗方法

/垂体瘤的最佳治疗方法垂体瘤的治疗是一个多科室协作的综合治疗过程。
垂体瘤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药物及放射治疗三种。
正是由于没有一种方法可达到完全治愈的目的,应该根据患者垂体瘤的大小、激素分泌的情况、并发症及共患疾病的情况、患者的年龄、是否有生育要求以及患者的经济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目前对垂体瘤的治疗还是以手术为主,辅以药物治疗、放射治疗。
那么垂体瘤的最佳治疗方法是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垂体瘤的最佳治疗方法?肿瘤科专家解释说,目前比较受患者青睐的主要是手术治疗垂体瘤,因为垂体瘤涉及脑神经,稍有不慎就为产生严重的后果,所以患者在选择医生的时候需要谨慎,需要选择更专业医生来做垂体瘤手术。
专家介绍说,手术治疗垂体瘤主要分为经颅手术和经蝶手术两大类:经颅手术入路主要有经额下、经额颞(翼点)和经颞下入路,其中以前两种入路最为常用;经蝶手术入路经口鼻蝶窦、经鼻蝶、经筛蝶等术式,使其成为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垂体瘤手术方法。
对于开颅手术方式来说,其手术治疗流程先要行颞部开颅术然后切断颅低海绵窦的交通静脉,到达前床突附近分开蛛网膜,到达视神经和颅内动脉旁,可探查视交叉前和视交叉旁,经视交叉和颈内动脉之间向视交叉下方后方探查。
这就是垂体瘤手术治疗的开颅流程。
对于经蝶方式来讲,主要是从鼻孔位置进入,是目前最常用的手术治疗方式。
它是在手术视野较开阔条件下对肿瘤进行选择性摘除。
经蝶窦途径手术安全,应用广泛,手术视野暴露更充分,手术损伤较少,术后并发症较传统经蝶窦术式减少,对于病员年老体弱,不能耐受开颅手术者也是能够使用这种方法的。
垂体瘤的最佳治疗方法?专家提醒,垂体瘤手术后,建议术后最好是一年复查1-2次,若无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检查的异常,复查次数可逐渐减少直到停止复查,复发是指原来的肿瘤经彻底切除后,在颅内又出现新的肿瘤;再生长则是指肿瘤部分切除后,残余肿瘤继续生长。
这需要根据病情的具体情况进行复查。
原文链接:/ctl/2015/0724/227639.html。
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ppt课件

麻醉与体位 全麻下手术。 气管插管固定在口角。口咽腔内填塞纱布 条以防止液体吸入气管。患者平卧位,头 后仰30o 。
手术备物
1、一次性物品 纱布×1、颅脑护皮膜×2、脑棉×2 ×1、3L氯化钠注射液、硬脑膜(小)镜头 套×1、 2、药品 盐酸肾上腺素×6
适应症
1、垂体微腺瘤。 2、大型垂体腺瘤但肿瘤主体位于鞍内并向 蝶窦内侵犯者。 3、大型垂体腺瘤瘤体主要位于鞍内,鞍上 扩展部分不呈哑铃形未向鞍旁扩展。
禁忌症 1、全身情况不能耐受手术者。 2、鼻咽及副鼻窦各种慢性炎症。 3、蝶窦气化不良如甲介型鼻窦。 4、肿瘤向鞍上明显扩展,而且呈哑铃状。 5、肿瘤向鞍旁、鞍后或前颅凹扩展。 6、病人及家属拒绝手术者。
术前准备
1、内分泌检查:包括脑垂体各种内分泌激素 的放免测定。 2、影像学检查:应尽可能进行蝶鞍部薄层 CT及MRI扫描。头颅冠状扫描(对显示蝶 鞍发育状态、蝶窦鼻中隔位置及鞍底骨质 有无破坏)。
3、药物准备:术前有垂体功能明显低下者, 应于术前3天补充激素,一般给予泼尼松5 ~10mg,甲状腺素20~40mg,一日3次 口服,必要时可静点补充激素。大型泌乳 素腺瘤术前可给予溴隐停2~4周,每日 7.5mg。 4、术前一周用抗生素溶液滴鼻、漱口,术前 一天剪鼻毛。
• 2、切除蝶窦前壁:牵开鼻中隔软骨,暴露 蝶窦前壁,以充分显露鞍底为宜切除蝶窦 前壁。蝶窦前壁的前端两侧可见蝶窦开口 ,是蝶窦前界,勿超出此界,防止入前颅 凹。切开、剥离蝶窦黏膜,可用双极使其 皱缩,以免不必要出血。
• 3、切开鞍底:鞍底骨质开窗范围不可超过 颈内动脉隆起的内缘。 • 4、切开鞍底硬膜:先用细长穿刺针穿刺硬 膜中心,以除外鞍内动脉瘤。尖刀十字切 开硬膜,硬膜切开的范围应少于鞍底骨质 开窗,以免损伤海绵间窦引起出血(有出 血时勿用双极电凝止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常正常垂体组织呈淡黄色,质软带韧性,不易被刮除或吸除,相反瘤体组织,多呈白色或暗红色,质脆易于刮除或吸除,对于大腺瘤或巨大腺瘤,在切除鞍内瘤组织后,一般鞍上瘤组织通过脑搏动可自行落人鞍内,如不能自行落人,为使突人鞍上的瘤体获得彻底切除。
可请麻醉师增加胸腔内力,利用相应增高的颅内压将瘤组织挤人鞍内。
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使功能性微腺瘤的早期诊断成为现实,垂体腺瘤的手术不再仅满足于视神经减压为目的,而要求达到减少激素的分泌亢进,因而,垂体腺瘤经蝣人路手术方式受到极大重视,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对于非机能性和机能性垂体腺瘤的手术目的有所不同,前者旨在解除肿瘤的占位效应使视神经和垂体区获得充分减压,后者在于将肿瘤切除后,尽快恢复神经内分泌功能,认为在掌握适应症及禁忌症的同时,对于大腺瘤还应考虑非机能性和机能性腺瘤之手术目的,作相应的处理。
对向鞍上扩展的大型腺瘤,应先将鞍内瘤组织切除,然后采用增高颅内压的方法促进鞍上瘤组织下移,以利切除;术中无CSF溢出者一般无须修补鞍底,有CSF溢出者必须用肌肉组织及骨片,用医用胶粘合,行鞍底修补,防止CSF鼻漏。
电灼鞍底硬膜,试穿刺无出血后,“十”字切开硬膜,通常即可见灰白或黄色肿瘤组织涌出,用取瘤钳留取标本后,以环形刮圈和吸引器分次切除肿瘤。
对向鞍上发展的大、中型肿瘤,先切除鞍内部分,待肿瘤下陷入鞍内后再予切除。
肿瘤切除顺序为:先后方,再两侧及前方。
肿瘤切除后,可见蓝色鞍隔呈球形降至鞍底。
术中可将内镜置于鞍内近距离观察肿瘤切除情况,肿瘤切除后鞍内残腔填塞止血纱布及明胶海绵.鞍底以明胶海绵加EC耳脑胶封闭,鼻中隔黏膜复位,局部少量填塞油纱条,于72h内取出。
经鼻蝶入路内镜下垂体腺瘤手术切除垂体瘤,手术创伤小、安全、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目前已成为手术治疗垂体瘤的主要术式。
内镜的优点有①对鼻腔正常结构骚扰小,分离黏膜范围小。
②手术入路每一步均有标记,可以显示视神经管隆起,颈内动脉隆起,鞍底及斜坡凹陷。
③不同角度,全方位观察术野。
④单鼻孔不堵双侧鼻孔,不影响呼吸。
⑤创伤小、安全、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费用低。
传统的经蝶手术与经鼻孔蝶窦人路手术切除垂体腺瘤,其手术适应证相同。
手术中正确判断蝶窦开口及鞍底是手术的关键,蝶窦开口一般沿鼻中甲寻找。
同时依靠骨性鼻中隔、梨状骨垂直板、视神经管隆起、颈内动脉隆起、鞍底及斜坡凹陷。
术前术中认真阅片,时时对照。
内镜手术的缺点是图像为二维,较显微镜下三维图像的立体感差,镜面易污染,尤其术中出血多时,术者视线受影响,手术通道相对狭窄,操作技术相对要求较高。
术前CT扫描有助于了解鞍底及蝶窦气化情况。
头部MRI平扫及增强可以发现肿瘤对周围的组织的侵犯,如:鞍膈抬高,膨隆,垂体柄移位等。
,术前认真阅读CT和MRI,明确肿瘤与垂体周围重要结构如海绵窦、视神经、视交叉等的位置关系,并随时与术中对照,看是否存在解剖结构的变异。
正确判断鞍底非常重要,这一方面依据术前影像,另外要正确判断周围的解剖结构,如“八”形的颈内动脉突起及凸起的鞍底,鞍
底硬脑膜暴露的大小,应根据肿瘤大小及生长方式。
如遇到海绵间窦出血,可用棉片压迫,止血纱布、明胶海绵填塞或应用双极电凝止血。
因肿瘤一般较稀软,应用刮匙各个方向轻轻刮除肿瘤,切忌暴力。
突破鞍膈向鞍上鞍旁生长的巨大腺瘤,在脑波动及吸引器负压下,塌入鞍内后再予以切除。
对残留瘤体不能确认时千万不能盲目操作。
术中要始终存在中线的观念。
在切除肿瘤的过程中,应避免过早使鞍膈塌陷,否则,极易导致脑脊液漏,而使肿瘤切除不彻底。
我们的体会是:术中应先在鞍底下方切除肿瘤组织,再依次切除鞍内,最后切除肿瘤组织,尽可能避免鞍膈及蛛网膜过早塌陷入鞍内,而影响肿瘤的完全切除,如果鞍膈过早塌陷,可以用小棉片保护,轻轻推开,再刮除肿瘤。
如果术中已经发现脑脊液漏,我们采用“三明治”的方法予以封堵,术后未有脑脊液漏的出现。
其方法即是硬脑膜内侧放置筋膜或人工硬模,中间填塞自体肌肉,打人生物胶,外面再放置一层筋膜或人工硬模,仔细观察,没有脑脊液流出方可。
垂体腺瘤对放射治疗较敏感,对于术后有残余的,可行伽马刀治疗。
内分泌激素下降不满意有临床症状者,可通过药物治疗,以作为手术治疗的补充。
蝶窦开口的定位:准确寻找蝶实开口是判断于术进路是否正确和决定手术是否顺利的关键。
蝶窦开口位于蝶窦前壁方,在中、上鼻甲根部和鼻中隔之间的裂隙一蝶筛隐窝内,位于鼻腔倒锥形空间的尖端,空间狭小,蝶窦的膜性窦口较小,直径2~3mm。
根据我们的经验,蝶窦开口和鼻小柱顶部的连线与鼻背一般成30。
角,手术中可以以鼻背为标志,沿与其成30。
角的方向,在中、上鼻甲根部和鼻中隔之间的裂隙中进入,一般都能找到蝶窦开口。
前鼻棘水平至蝶窦开口的距离平均6cm。
此方法定位标志明确,简单方便。
蝶鞍底的定位:准确无误的鞍底定位对手术至关重要,误入歧途可损伤海绵窦、颈内动脉等。
骨质咬除后暴露的硬膜如果具有影像学检查相符合的的弧度,则可确定为鞍底硬膜。
咬除鞍底骨质两侧不能超过颈内动脉管内侧缘,向前不可以超过鞍结节下凹。
否则,则可能偏斜至斜坡或蝶骨平台。
海绵间窦的处理:海绵间窦系连接左右海绵窦之间的静脉窦,分布于垂体前、后、下方,变异很大。
经鼻蝶入路手术中海绵窦和海绵间窦的出血是神经外科医生经常碰到的比较棘手的问题。
临床手术中,遇到的海绵间窦绝大部分为下海绵间窦。
打开鞍底暴露硬膜有时可见横行或网状的兰色结构为海绵间窦,切口应在海绵间窦之间。
切开硬脑膜前最好用电凝烧灼一下硬脑膜,切开后的出血仍用电凝烧灼,如不行,用小片止血纱布、明胶海绵压迫,或用明胶海绵填塞加用生物胶粘固,常能达到满意止血效果。
出血较多,我们的方法是迅速找到出血,电灼并以止血纱布覆盖,外覆以脑棉持续压迫吸引,5—10分钟后出血停止。
脑脊液漏的预防及处理:脑脊液漏是经蝶手术的常见、严重合并症,有报道垂体腺瘤经鼻蝶手术后脑脊液鼻漏的发生率为1.5%~4%。
脑脊液漏可能与肿瘤破坏鞍隔
及蛛网膜,术中鞍隔下落致蛛网膜撕裂,取瘤钳或刮匙伸人过深等有关。
处理不当常常导致术后脑脊液鼻漏。
对突向鞍上的大腺瘤切忌用力牵拉及强行剥离,以免造成蛛网膜撕裂等。
本组有4例在术中发生脑脊液漏,肿瘤切除后用明胶海绵填充肿瘤腔,混有链霉素粉和耳脑医用黏合剂(EC胶)的明胶海绵填充蝶窦,并喷以生物蛋白胶,鞍底及蝶窦前壁用鼻中隔骨片修补,鼻腔填以抗生素纱条,术后按脑脊液漏保守治疗,术后4天拔除鼻腔内填塞的纱条。
生物蛋白胶是有生物技术合成,在两种成分融合数秒钟后即凝结成胶冻状,与周围组织结合紧密,基本达到水封,成为预防脑脊液漏的坚固防线,我们认为在鞍底修补中值得提倡使用。
尿崩症的预防:尿崩症是垂体瘤手术最常见的并发症,是由于视上核、室旁核、垂体后叶径路损伤,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所致,发生率可达17%~70%。
内镜提供的宽广视野极大地改变了单纯显微镜下盲目刮除盲区残余瘤而误伤垂体后叶一垂休柄的可能,术后尿崩发生率明显降低,且多为暂时的。
尿崩症的预防关键是必须区分肿瘤组织和正常垂体组织,尽可能保留垂体柄,避免损伤垂体后叶组织及垂体柄和垂体后叶的血供。
肿瘤刮除应轻柔,以不同弯曲度的刮圈严格按照先后部、再两侧、最后前方的原则搔刮,要不时地置人3O。
侧方视角的内镜,观察侧方尤其是鞍旁、鞍上残余肿瘤,用侧弯刮圈进一步切除;还需灵巧地使用吸引器头。
每一步都在海绵窦内侧进行操作,避免盲目向后方搔刮损伤垂体柄及下丘脑。
特别是在靠近垂体柄时,应尽量轻柔,不宜过多的搔刮和牵拉或者使用吸力过大的吸引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