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方言——终于找到个精准区分的了

合集下载

盐城话方言大全

盐城话方言大全

盐城话方言大全盐城话,又称淮语,是江苏省盐城地区的一种方言。

它是盐城地区的主要方言之一,也是盐城人民日常生活中最常使用的语言之一。

盐城话在盐城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盐城人民的语言宝库。

盐城话的音韵特点。

盐城话在音韵上有着独特的特点,其中最为明显的是舌尖音与舌面音的转换。

在盐城话中,舌尖音和舌面音的使用频率非常高,这也是盐城话的一个显著特征。

此外,盐城话还有着独特的声调系统,不同的声调对词义的区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盐城话的词汇特点。

盐城话的词汇丰富多样,其中不乏一些古老的词汇,这些词汇在盐城地区被广泛使用,成为了盐城话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盐城话还有着许多地方特有的词汇,这些词汇在盐城地区人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反映了盐城地区丰富多彩的文化。

盐城话的语法特点。

盐城话在语法上也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其中最为显著的是动词的变化。

在盐城话中,动词的变化形式非常丰富,不同的变化形式对应着不同的语境和语义,这也为盐城话增添了不少魅力。

此外,盐城话的语序也有着一些特殊之处,这些特殊之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盐城话的表达方式。

盐城话的地域特色。

盐城话作为盐城地区的主要方言之一,自然承载着盐城地区丰富的地域特色。

盐城地区位于江苏省东北部,地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重要城市之一。

盐城地区的独特地理位置和丰富资源,为盐城话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也使盐城话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盐城话的文化价值。

盐城话作为盐城地区的主要方言之一,承载着盐城人民的语言文化和民族精神。

盐城话不仅是盐城人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是盐城地区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

盐城话的文化价值不可低估,它承载着盐城人民的历史记忆和精神追求,是盐城地区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结语。

盐城话作为盐城地区的主要方言之一,拥有着丰富的音韵特点、词汇特点、语法特点和地域特色,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

通过对盐城话的深入了解和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盐城地区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也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发扬盐城地区丰富多彩的文化传统。

江阴方言土话集锦

江阴方言土话集锦

江阴方言土话集锦俗话说:江阴十八蛮。

意思说江阴辖区方言就有十八种,虽此十八并不是精确的计数,但也是用相对夸张的数字来形容江阴的方言杂而多。

江阴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江阴方言独特的韵味。

东临苏州的常熟、张家港(张家港有近半地区八十年代初从江阴县划过去的),南临无锡,西临常州,北临(长江北望)靖江、泰州,在过去若干年的民间交往中,各相邻地区之间的语言相互交融和影响,使得周边的乡音各有各的特色,与外县市相邻乡村的语言交流十分流畅,与本市的边远地区的语言交流上反而显得生疏了。

以至于常有一些笑话流于人们中间。

江苏最难懂十大排名第六:江阴话江阴话有29个声母,43个韵母,8个声调。

江阴地方虽小,可方言差别很大,一股分东乡,西乡,东乡人讲话近常熟口音,“我”“你”“他”叫“俄”“嫩”“给”。

而西乡人讲话近常州人口音,说“藕锅”“坭锅”“达锅”,而往南乡,如青阳这里又略带无锡口音,但是词汇带苏州常熟影响,叫“俄里”“嗯嗒”“伊嗒”了。

总体来讲,江阴话有生硬、刚腔、纷杂、舌齿音多后鼻音浓、一字多音字出现频繁、语意与真实意思随讲话人声调变化等特点。

江阴人讲话大多数比较直率,并且喉咙特大(大多数)。

说起江阴话的生硬,是与吴侬软语味最重的苏州相比来说的,就连江阴人自己也常有“宁愿听苏州人吵架,不愿听江阴人讲话”的说法,何等生硬可想而知。

比如:你要吃刀啦(你想吃什么?)江阴话舌齿音多与后鼻音浓是长期养成的一种特有的发音规则,恐怕江阴本地人也很难用恰当的语言来描述这一特点。

如“全”、“线”、“显”、“鲜”的区别,“新”、“兴”的区别,“响”、“乡”、“象”、“祥”的区别,“粗”、“醋”、“除”的区别,等等。

说到江阴人的一字多音,我曾与几个土生土长的江阴人讲起,他们自己也没想到还真是这么回事,在不经意间就这么讲着、说着,谁也没去注意,但作为外地人想了解并学会江阴的本土话,就不得不重视这些发音了。

如:“大蒜”、“大学”、“大小”三个词中均有一个“大”,但发间确截然不同的,分别是“dai”蒜、“da”学、“dou”小;“杏春桥”、“春三头(早春三月的意思)”二词中均有“春”字,但前者读“ceng”,后者读“qiong”;“人事局”、“人”二词中均有一个“人”字,但发音也不同,分别是“sen”事局、“nin”等。

江苏难懂方言大比拼!

江苏难懂方言大比拼!

江苏难懂方言大比拼!“你哪儿人?”“常州宁!”世上本没有江苏人一说,从淮阴韩信帮徐州刘邦揍宿迁项羽开始,江苏就一直“散装”。

苏南苏北都争破了脑袋,在省内自然没有一种方言会以“江苏话”自居!江苏没有一种占主导性的方言,因为地域文化有明显差异,所以方言种类太多啦!快来一起看看,哪里的方言ZUI难懂!NO.1[ 南京话 ]【难懂系数】:★★☆☆☆【地方特色】:南京话,又称南京官话,ZUI大的特点就是前后鼻音不分。

比如大家常说的“蓝鲸”就是“n”、“l”混淆!同时,南京话语气助词很多,你阿晓得啦?【举些例子】:黑漆嘛乌=非常黑韶死得了=话太多、啰嗦胎气=大气、够意思小杆子=男青年、小伙子NO.2[ 镇江话 ]【难懂系数】:★★☆☆☆【地方特色】:镇江话还是比较易懂的!不过市区内方言很多:主城区讲江淮官话、丹徒区和丹阳市讲吴语!太湖片毗陵小片丹徒话和丹阳话、句容市以南京官话为主并带有镇江话成分、扬中市带有江淮口音和吴语成分。

【举些例子】:jian斗=战斗岁告=睡觉不得,没得=没有jie江=浙江NO.3[ 徐州话 ]【难懂系数】:★★☆☆☆【地方特色】:语音上来说,徐州话在有些人听起和普通话相近。

细细研究还是能发现一些规律的!比如说“阳光灿烂”的普通话音调是2144,而徐州话则是1044!【举些例子】:我不揉你=我不理你光腚=不穿衣服毛格儿=硬币俺大大=老徐州人对自己父亲的称呼NO.4[ 南通话 ]【难懂系数】:★★★☆☆【地方特色】:南通南通,难通难通,可以说是很形象了!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南通人说话……如海话、南通话、启海话、通东话,根本理不清!南通话特点也很突出,即浊声母不分平仄,一律读成送气清音。

【举些例子】:猜táng啊?=谈对象了没他果会说南通话?=他会说南通话吗?你个曾下bǎng啊?=下班了吗胡头大乱=瞎说NO.5[ 泰州话 ]【难懂系数】:★★★☆☆【地方特色】:总感觉泰州的方言自成一派……身边有朋友是泰州的,第一次听还以为是说韩语。

江苏方言

江苏方言

江苏方言——终于找到个精准区分的了来源:杨润池的日志在千余年以前,江苏曾经是吴语的天下,就像今天的山东或是河南一样一省有一通用语,然而走到今天,江苏方言非常之杂,大概有七个点可作为全省方言的代表点,即苏州、常州、南京、扬州、泰州、徐州、赣榆,在方言区的边缘地带,语言现象比较复杂,如丹阳(就是这个神奇的地方,居然会有同县用普通话交流的现象)、高淳、东海、泗洪、赣榆等。

在《中国语言地图集》(1987)中,把江苏分为三个方言区,即江淮方言区、吴方言区、北方方言区。

江淮方言区又分扬淮片、南京片、海泗片、通泰片;吴方言语区又分苏州片,常州片;北方方言又分徐州片、赣榆片。

在大多数人眼里江苏方言应该如上(以长江为分界线的高中生水平不在讨论范围),然而,《江苏省和上海市方言概况》(1960)把本省方言分为四区,与前书对照,第一区江淮方言区,第二区吴方言区,第三区通泰方言区,第四区北方方言区,《中国语言地图集》把第三区并入第一区,作为一个方言片,在学术界引起不小的争议。

由于《江苏省及上海市方言概况》年代久远,我手上仅有的扫描版画质十分拙劣并且还是黑白色,斗胆自己把中国方言地图集中的图给换了一下,图上深紫色区域包括:江都县东部,扬中,泰兴,泰州,姜堰,兴华,大丰,东台,海安,如皋,如东,以及南通,这一区域的方言十分特别,兼有吴语和淮语的特点,底层为吴语,与两边都不能通话(少数搭界吴语区可以慢速交流),在词汇上吴语淮语的都有,总的来说吴语多一些,占70%。

这一方言区内部有高度统一性,和外部完全不能通话,而内部除了右下角的南通,互相之间可以毫无任何障碍通话,这去除南通的部分,文化上叫泛泰文化圈,当地网民称自己是大泰如国,其中泰州泰兴东台三地在争首都权,泰兴网友在争首都失败后甚至喊出要建立泰兴人民共和国,吴语区淮语区都管他们叫省内泰国话。

关于泰如地区的文化形成及历史原因我会在地理篇着重笔墨,这里不再赘述。

那么通泰区为何被中国方言地图集划为淮官呢?原来仅仅是根据全浊辅音的有无,这一划分显得相当草率,属于纸上谈兵型划分法,淮语和吴语有七大区分点,通泰只符合三项,下面上一张主语词汇表:很显然从这点来看通泰和淮官还是差别很大,而事实来看,通泰更接近吴语,笔者曾经有太仓朋友经过江阴,误把江阴话当泰州话的经历,并表示听不出二者区别。

苏州方言常用语100句

苏州方言常用语100句

苏州方言常用语100句苏州方言是江苏方言的一种分支,主要在江苏苏州地区使用。

它独特的语音特点和丰富的词汇使得苏州方言成为该地区居民交流的重要工具。

下面将介绍一些苏州方言中常用的100句口语表达。

一、问候与寒暄1. 早上好 - 阿喂,早辰。

2. 你好 - 你真活哟。

3. 晚上好 - 晚省好。

4. 好久不见 - 哟,好耐无看。

5. 你最近怎么样? - 你那啥的?6. 很高兴见到你 - 真造耐无见打过。

7. 请问,您找谁? - 喂,揽往搁找呢?8. 这是我的朋友 - 这个我一状友。

9. 你吃饭了吗? - 寒臭了没?10. 你去哪里? - 你飞往哪里?11. 慢走 - 勿挤。

12. 再见 - 拜拜。

二、家庭与亲戚13. 爸爸 - 老豆。

14. 妈妈 - 老板。

15. 儿子 - 儿玉。

16. 女儿 - 女玉。

17. 爷爷 - 爷基。

18. 奶奶 - 奶基。

19. 叔叔 - 伯伯。

20. 阿姨 - 牌牌。

21. 姐姐 - 姊儿。

22. 哥哥 - 老首。

三、购物与交易23. 多少钱? - 几几个钱?24. 太贵了 - 车贵了。

25. 打折 - 弄划价。

26. 可以便宜一点吗? - 可弄划好便点阿?27. 这个多少钱? - 此个几几个?28. 我想买这个 - 我要买此个。

29. 您需要帮忙吗? - 您需出力无?30. 支付宝付款 - 敲寿扣。

四、用餐与美食31. 你吃饭了吗? - 你刷啦肉未?32. 我饿了 - 我肚空了。

33. 请给我一碗米饭 - 米条盘一下。

34. 我要一杯茶 - 我要杯顶。

35. 这个菜很好吃 - 此菜颇几样。

36. 辣的 - 冒剌,吃得夜勇热辣。

37. 不要辣 - 冇剌,吃得夜剌可辣。

38. 这个菜太咸了 - 此菜太咩了。

39. 过一瓶啤酒 - 敲苹金菩。

40. 我要买些水果 - 我要搬些番蕉。

五、数数与计算41. 一 - 一个。

42. 二 - 吃个。

43. 三 - 丫个。

45. 五 - 扔个。

这些苏州话你读读看

这些苏州话你读读看

这些苏州话你读读看这些苏州话你读读看王梦沂最近苏州媒体来了次苏州话“扫盲”,还举了几个例子来考读者:“囥、渳、覅、搇”。

并解释说,“囥(kàng)”是藏、躲的意思;“渳(mī)”是小口品、小口喝的意思;“覅(fiào)”是不要的意思;“搇(qìn)”是按的意思。

确实,在苏州闲话中,有不少字眼讲起来蛮容易,脱口就是,但一时要写出来还真的蛮难;或者说有的字见了也一时读不出来。

就如上面这几个字。

其实地铁报小编也没完全解释对,如这个“囥”字,藏的意思是对的,但并不含“躲”的意思。

苏州闲话“躲”叫“盘”,“躲猫猫(捉迷藏)”苏州话称为“盘盲盲”,“盘”字在此是行为动词,专指人或者动物躲藏起来。

把东西藏起来,苏州话才叫“囥”。

这种看起来十分“促狭”的字,在苏州还有许多,不相信你读读下面这些字:潽(音铺):在笃粥时,煮沸后一勿当心米汤外溢了,苏州话叫“潽”。

掇(音得):意思为“端”,如掇只凳子,掇起面盆,掇马桶(古时马桶没有拎辔),旧时苏州有歇后语:“马桶没有辔——难得(掇)”。

寣(音忽):苏州人把“睡一觉”说成“困一寣”。

滗(音比):用工具将碗里或锅内的东西挡着,将汤汁倒出来为“滗”。

隑(音给);人或物斜靠在墙角、柱子上叫“隑”。

搛(音兼):用筷子夹东西叫“搛”。

艮(音跟):表示某人脾气倔犟、为人处事过于认真、没有弹性,叫“艮”,像我就是“艮头脾气”。

伛(音吼):身体弯曲。

长期呆在电脑前,当心变成伛背!苏州人称驼背为“伛背”。

炀(音扬):火旺的意思,引申之意为手气顺。

如:“我手气真炀,连赢仔三盘”。

钝(音腾):挖苦,嘲弄。

如:“好哉好哉,倷就覅钝我哉”。

揵(音健):指将自己的手脚举起来。

如:“踢了一天球,现在连脚也揵勿起来”。

嗍(音缩):吮吸。

如:“嗍螺蛳”。

不能写成“缩螺蛳”,螺蛳肉缩在里面,反而吃不着了。

弸(音浜):双手用力向两边支撑或向两边拉开物体。

滮(音标):液体受到压力从小孔里射出来。

江苏方言分布情况

江苏方言分布情况

江苏方言分布情况数据内容仅供参考学习,遗漏的请留言区补充江苏地跨长江、淮河,地域文化和方言文化有明显差别。

江苏省分为三个方言区,即江淮方言区、吴方言区、中原官话方言区。

江淮官话区又分扬淮片、南京片、通泰片。

吴语区同属太湖片,细分苏州小片、毗陵小片。

中原官话区又分徐州片、赣榆片。

江淮官话的历史江淮官话,又称下江官话、南方官话,以前把南京话作为江淮官话代表音,现在一般把扬州话作为江淮官话的代表音。

通行于江苏省长江以北大部分地区(徐州、宿迁部分地区、连云港北部地区除外),长江南岸镇江以上、南京以下地区;安徽省淮河南部、长江两岸地区,以及江西省沿江地带。

包括江苏省南京(除溧水南部、高淳)、扬州(高邮)、淮安、盐城、泰州(除靖江)、镇江(除丹阳和丹徒区的一小部分)、南通(除海门、启东、通州部分)以及连云港和宿迁两市部分地区;安徽省合肥、安庆(小部分)、芜湖(除繁昌和芜湖县全部、南陵部分地区)、六安、滁州、马鞍山(除博望区)、池州(除部分地区)、淮南(东部上窑、洛河地区)、蚌埠怀远县(县城周边)、五河县(浍河以南地区);江西省九江市区、九江县、瑞昌市;湖北省东部的孝感市和黄冈市等地,使用总人口7000多万。

江淮官话可分为洪巢片、通泰片和黄孝片,洪巢片的分布范围广,涵盖大半江苏省和安徽省。

江淮官话洪巢片,在语言学上是指淮语以中国五大淡水湖(五湖)之洪泽湖和巢湖为两端的大片区域,包括今江苏江淮之间地区:扬州、淮安、盐城等;江苏沿江西部地区:南京(溧水南及高淳除外)、镇江(丹阳除外)、常州市金坛西部;安徽省中部地区:合肥、滁州、六安南部等;安徽南部沿江诸市:马鞍山、芜湖的部分城镇地区等。

洪巢片四面分别与中原官话(北)、淮语通泰片(东)、吴语太湖片(东南)、吴语宣州片(南)、赣语怀岳片(西南)、淮语黄孝片(西)等方言接壤,在方言交接地区与各方言互相影响,呈现出丰富的过渡特征。

以江淮官话的代表扬州话为例,以扬州市区(老城区)方言为标准。

吴方言(苏锡常)

吴方言(苏锡常)

吴方言(苏锡常)苏州话日常用语:吃饭了吗 = 饭阿吃勒吃过了 = 吃过哉还没吃呢 = 还朆(fen)吃勒不好意思 = 弗好意思麻烦你了 = 麻烦倷哉没关系 , 不要紧 = 弗碍个有空来玩 = 有空过来白相哦好久不见 = 长远弗见行不行啊 = 阿来赛阿行的 = 来赛个不知道 = 弗晓得最新流行语: 1.给力=畀(bi)力这就是苏州话么?不给力啊!=该个就是苏州闲话末?弗畀力啘!2.有木有=啊有个嗄今天咆哮有木有=今朝咆哮啊有个嗄3.神马=啥物事神马都是浮云!=啥物事侪是浮云!无锡话日常用语:吃饭了吗?=嗯吃饭勒?下午到哪里去玩了?=下究里到喽搭去白相个撒?什么时候请我们吃饭啊?=啥辰光请我俚吃饭撒?我们在哪里见面?=倷伲来勒喽搭碰头?他们骑自行车出去了=佗俚踏则脚踏车出去咧多少钱?=几乎钞票?一元五毛钱=一块五角洋钱能再便宜点吗?=呃好再便宜点咧撒?好啊,一元钱拿去吧=好个喏,一块洋钱拿特去吧明白了吗?=呃清爽咧?搞不明白=弄勿清爽很早以前的事情忘掉了=寿娘头里个事情忘落咧我知道了=我有数脉咧常用词:毛乌头……………………女孩子老小……………………小孩子勿曾………………………没有狗起劲………………………高兴大糊洋…………………做事不牢靠黑七搭八…………………乱讲话搭你和和调……………开开玩笑学堂…………………………学校夜里大人………………善熬夜者眼乌珠………………………眼睛温堂………………………浴室洋煤头………………………火柴煨灶猫……………………无神打采衣裳管…………………………衣袖便当咯……………………容易的勿适意……………………勿舒服弄白相……………………开玩笑旧年…………………………去年田鸡………………………青蛙灶跟头…………………………厨房发大水……………………涝灾洞洞眼………………………小孔早晨头……………………清晨写意…………………………舒服常州话日常对话:尴件衣裳嗲价钱?(这件衣服什么价钱?)你看正宗名牌,崭佬伐?350块洋钱,勿算你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方言——终于找到个精准区分的了在千余年以前,江苏曾经是吴语的天下,就像今天的山东或是河南一样一省有一通用语,然而走到今天,江苏方言非常之杂,大概有七个点可作为全省方言的代表点,即苏州、常州、南京、扬州、泰州、徐州、赣榆,在方言区的边缘地带,语言现象比较复杂,如丹阳(就是这个神奇的地方,居然会有同县用普通话交流的现象)、高淳、东海、泗洪、赣榆等。

在《中国语言地图集》(1987)中,把江苏分为三个方言区,即江淮方言区、吴方言区、北方方言区。

江淮方言区又分扬淮片、南京片、海泗片、通泰片;吴方言语区又分苏州片,常州片;北方方言又分徐州片、赣榆片。

在大多数人眼里江苏方言应该如上(以长江为分界线的高中生水平不在讨论范围),然而,《江苏省和上海市方言概况》(1960)把本省方言分为四区,与前书对照,第一区江淮方言区,第二区吴方言区,第三区通泰方言区,第四区北方方言区,《中国语言地图集》把第三区并入第一区,作为一个方言片,在学术界引起不小的争议。

由于《江苏省及上海市方言概况》年代久远,我手上仅有的扫描版画质十分拙劣并且还是黑白色,斗胆自己把中国方言地图集中的图给换了一下,图上深紫色区域包括:江都县东部,扬中,泰兴,泰州,姜堰,兴华,大丰,东台,海安,如皋,如东,以及南通,这一区域的方言十分特别,兼有吴语和淮语的特点,底层为吴语,与两边都不能通话(少数搭界吴语区可以慢速交流),在词汇上吴语淮语的都有,总的来说吴语多一些,占70%。

这一方言区内部有高度统一性,和外部完全不能通话,而内部除了右下角的南通,互相之间可以毫无任何障碍通话,这去除南通的部分,文化上叫泛泰文化圈,当地网民称自己是大泰如国,其中泰州泰兴东台三地在争首都权,泰兴网友在争首都失败后甚至喊出要建立泰兴人民共和国,吴语区淮语区都管他们叫省内泰国话。

关于泰如地区的文化形成及历史原因我会在地理篇着重笔墨,这里不再赘述。

那么通泰区为何被中国方言地图集划为淮官呢?原来仅仅是根据全浊辅音的有无,这一划分显得相当草率,属于纸上谈兵型划分法,淮语和吴语有七大区分点,通泰只符合三项,下面上一张主语词汇表:很显然从这点来看通泰和淮官还是差别很大,而事实来看,通泰更接近吴语,笔者曾经有太仓朋友经过江阴,误把江阴话当泰州话的经历,并表示听不出二者区别。

中国方言地图集由于其编者的深度有限(毕竟是做全国的不是研究一省的),在很多方言区分上都受到了质疑,在学术界,对通泰方言的分界主要有两种意见,南京大学博士顾黔就支持通泰划入吴语,或者保持独立,总之,和淮官差异太大。

然而,通泰这区还拥有一些吴淮都没有的词汇,比如泰州唤外公外婆做婆爹爹婆奶奶,,以及独特的发声习惯----- 古全浊今读送气清音。

根据这一点,南京大学退休教授、杭州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评委、中国音韵学会顾问、中国语言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语言学》第二主编、多种语言学杂志/语言学辑刊编委、《辞海》编委和分科主编鲁国尧教授抛出了通泰与客赣同源的理论,认为应该将通泰方言划入客家话。

目前在百度贴吧已经基本形成了南通要抱吴语大腿,泰如要抱客赣大腿的奇特现象,笔者对泰如脱淮入赣不敢苟同,众所周之,通泰乃移民之地(洪武遣散),此地移民多来自徽州,苏州,余姚,常州,跟客赣八竿子打不着,最多,是保留了一些古吴语古徽语的特征,笔者的方言资料中有一次听到温州话,误以为泰州话,须知此二地历史上都是偏远地区,古语特征保留比较完全(即使只剩6个声调泰如西部也还有双入声),故而有此近也。

在此顺便辟个谣,有人说通泰是吴语和江淮的过渡语,是吴语被江淮入侵的结果,这是一种非常想当然的想法,这种说法,好比说普通话是满清汉语,说某位红二代死于吃蛋炒饭,说委员长卫戍队能抵三个师一样毫无根据可言,偏偏还就有不少人信,事实上通泰是一种外来语言,由徽语吴语融合后形成,只不过由于靠近淮语,久而久之,受到一些影响而已,如果真的是过渡语,为什么南京和镇江的吴淮交界处没有出现通泰语。

淮语,又称江淮官话或下江官话,明朝时候定都南京,曾以此为普通话,开口较小,属于典型的南方话,其中南京话能通行于全国大部分地区,现在江苏境内的淮语主要分三片,南京自成一片,实际上倒是和安徽滁州无异,发音比较侉,喜欢在一句话开头加个屌,结尾加一逼,镇扬盐淮基本操扬州片,但还是扬州片比较好听,有江南情调,连云港和宿迁的海泗地区操淮泗片,是个比较难懂的片,尽管地理上在北方。

众所周知江苏在上古时期是吴语的天下,这个淮语是从哪儿跑出来的。

关于淮语的起源,有两个比较常见的说法。

一个是吴语退化说,该说法认为:不严格地来讲,吴语文读就是江淮官话,江淮官话文读就是普通话,淮语和吴语内部有着高度的联系,实际上这是一定依据和道理的。

然后逆推认为,淮语的产生是由于东晋政权在建康(南京)建立,北方大批南逃的人渡江集结于建康,带来的中原雅音和吴语结合,产生了淮语,并不断侵蚀吴语区,该说法有镇江在满清入关后因为旗军驻地的缘故而迅速淮化的事实佐证,销量极好,得到了各界人士一致好评,目前普遍以这一说法为官方标准。

而另一种说法认为,现在江淮官话分布的地域,基本都是淮夷分布的地域(南京镇江虽是古吴地,却属湖熟文化,异于苏锡常的良渚文化),而吴语基本都是吴国和越国统治的地域,在历史篇中我们讲到,吴国占领了江北地区,但统治该地为时不长,即被越国所灭,然后越国被楚国鲸吞,真正长久统治淮夷的是楚国,至今湘语和江淮话在某些地方还有相似性,比如,咸山摄一二等不同韵是南方方言一个普遍特征,而只有湘语和江淮官话在“干和间”这一组上同韵,吴语和赣语都是不同韵的。

笔者对此观点不敢苟同,吴语和江淮话也有不少地方相同啊,而且镇江和南京南部的县级市还保留着吴语。

下面让我们再来对比一下现代吴语的起源。

扬雄《方言》中除“吴越”并称者为古越语外,常见的便是“吴扬”、“吴楚、荆吴”、及“楚扬、荆扬”等合称。

分析这类“荆吴”、“荆扬”语词,则较多属汉语词。

这正表明了楚语由西而东,扩及吴、会二郡的路线。

从很少见到“吴”与北方方言并称,也反证了吴楚方言间关系不比寻常(《汉书·地理志》:“本吴粤[越]与楚接比,数相并兼,故民俗略同”)。

由于南吴语比北吴语保持更多的古吴语特点,将温州方言与扬雄《方言》所说各地方言进行对比,结果是北邻吴扬、江淮各2条相合,中原关东5条、关西达17条而多数属通语,值得注意的楚、南楚沅湘间竟有十八九条相合。

如:“晓、惮、慧、篷、嬉、杜狗、篓”等,其中如“惮(怒)、慧(病愈)、拌(挥弃)”等最具温州方言特色的词都见于楚语,可见楚语在吴语尤其南吴语的形成中应起过重要作用。

吴语的形成除结合古越语底层外,汉语方面可能由楚与中原话两源融合而成(中原话主要来自晋室南迁),怪不得中原人说吴人“音楚”。

唐《慧琳音义》合称吴楚之音。

上面一段文字出自郑张尚芳的《吴越文化通志·方言》,言简意赅地讲,现代吴语主要是是古吴语+楚语+越语形成,你看,楚语入侵根本不是淮语形成的原因。

那么关于江苏的吴语呢,大的板块呢,分为东西两片,东片苏州代表,发音比较软,就是你们向往的吴侬软语,实际上根本发不出“软”的音,只有“vu侬卵语”,西片以常州为代表,舌头直,发音硬,无锡原是常州府一个县,故不单列,事实上吴语内部分化非常严重,有人说区分吴淮取决于能否通话,这尼玛纯属扯淡,苏锡常一带基本一个县一种话,邻县不能通话是家常事,至于丹阳,哦,天啊,隔了个镇有时候就得用普通话苟同了。

经常被人遗忘的吴语区有南京的高淳溧水,镇江的丹阳句容,江北还有靖江(常州片),海门启东,通州和如东也有很小片吴语。

这里要特别提一下南通市,这真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在这么一小片地方,有着通泰方言南通片和泰如片,有着蒙古遗老的蒙古汉语,有着通州的金沙话,而启海这么一小片地方有着沙地话和通东话两种吴语,沙地人是崇明太仓移民,管通东话叫江北话,通东人实际上也不是江北人,是常州移民,就因为纬度比崇明太仓北,于是他们也不客气地管沙地人叫沙蛮人,话语叫沙蛮话,总之这两个族群历史上发生过多次流血冲突,近年来似乎有所和好,和南通两如基本不往来,似乎是想加入上海。

好了,最后我们来谈谈北部的中原话,徐州和赣榆是两大代表,徐州片包括铜山、丰县、沛县、邳州、新沂、睢宁、宿迁、宿豫,跟山东枣庄十分相似;赣榆自为一片,其方言特点较为接近山东胶东话。

作为中原话他们和南部本质区别就是没有入声,并且和普通话一样四个声调,其实词汇上和普通话离得比谁都远,管外婆叫姥姥,外公叫姥爷。

由于该地的方言特殊,也一直在提淮海省的建立,也难怪,方言是区分你我的标志,对着一群说鸟语的,你实在很难产生认同感。

如果实在还要翻出一个方言,那只有高淳的“河南村”了,据传为太平天国时期战乱后人口空虚,从河南调来填的。

在此做个总结,江苏方言主要四种,中原话,淮语,泰语,吴语,方言也是自我认同的一个很重要的标识,现在社会人员流动大,一个人可能父亲是A地,母亲是B地的,出生在C地,在D上中小学,在E上大学,在FG工作生活,那么他是哪里人呢?往往就看他说哪儿话,有一次我装徐州话买糖葫芦,跟老板明说了我是鸟语区的,老板还是很高兴地给我半价,就因为我讲了两句徐州话,人在外地,听着家乡话,倍儿亲切,不管你是不是真老乡。

快速伪装四大语系:中原话:窝是东难答学的。

淮语:屌人二五的一逼。

泰语:你嗦沈尼杲昃啊。

吴语:一刚一刚一刚。

调戏淮语人,让他点“杭椒牛柳”,调戏吴语人,问他热不热,调戏泰语人,让他说河南荷兰和湖南,调戏中原话的,你只要让他说话就好了。

当这四个人在饭馆里:中原话:你奏啥的?泰语:你嗦地个神尼杲昃啊?吴语:伊岗奈租撒地。

淮语:屌徐州话难懂的一逼啊,你说啊是啊?泰语:思嗲,菜怎蛤不曾桑烂,恶杀我也,你点的神尼啊?淮语:哦点的个杭椒牛扭爱。

吴语:乐哦,噶牛柳嘟勿会岗。

中原话:。

(这帮鸟语说什么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