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主体功能区划分及规划
UC头条:河南18省辖市城市规划这样定了, 快来看看咱商丘!

UC头条:河南18省辖市城市规划这样定了, 快来看看咱商丘!点击加载图片gif动态图片点击播放GIF/833K 点击加载图片《郑州都市区总体规划(2012~2030)》,确定郑州都市区的战略格局为“一主、一城、三区、四组团,一带、两翼、三轴”,“一主”即主城区,“一城”就是航空经济新城,“三区”即东部、南部、西部三个新城区,“四组团”即巩义、登封、新密、新郑四个外围组团。
近期构建千万级人口城市框架;远期建设1300万人的全球网络节点城市;远景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都市核心区规划期末人口规模为1035万人,建设用地为1090平方公里。
2014年,郑州市区建成区面积为412.7平方公里。
截至2015年末,郑州市常住人口956.90万人,其中市区常住人口550万人。
点击加载图片随着祥符区的挂牌成立,开封市区面积由547平方公里扩大到1849平方公里;人口由91万增加到169万。
目前开封建成区面积为150平方公里。
点击加载图片《洛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显示,2020年前,洛阳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将增至2405平方公里。
根据规划,2020年洛阳中心城区面积将达614平方公里。
根据洛阳市统计局公布的资料,截至2015年底,洛阳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为209平方公里,洛阳市人口为674.3万,其中市区常住人口为215.77万人。
点击加载图片根据总体规划,平顶山市2020年人口将达588万人,市区人口将达110万人。
根据规划,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106平方公里内。
建成区面积为60平方公里。
截至2015年末,平顶山人口为496万人。
点击加载图片根据《安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2020年全市人口将达620万-630万人,中心城区常住人口将达150万人,中心城区城市建设规模控制在150平方公里。
截至2015年末,安阳市人口为511万人。
点击加载图片根据规划,2020年鹤壁市域人口规模达到190万人,其中中心城区人口将达94万人,用地规模89.47平方公里。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法规类别】城市规划与开发建设【发文字号】豫政[2014]12号【发布部门】河南省政府【发布日期】2014.01.21【实施日期】2014.01.21【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豫政〔2014〕12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现将《河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规划》是我省国土空间开发的战略性、基础性和约束性规划。
编制实施《规划》,对深入实施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三大战略规划,推进形成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持续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四化”(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科学发展路子,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和富民强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切实抓好《规划》的贯彻落实。
省政府有关部门要根据《规划》明确的任务分工和要求,完善相关规划和配套政策,加强组织协调,全面做好《规划》的实施工作。
河南省人民政府2014年1月21日河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序言国土空间是宝贵的资源,也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家园。
为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经济繁荣、环境友好、社会和谐、人民富裕的美好家园,必须科学开发我们的家园。
随着国家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和我省全面实施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三大战略规划,我省已经进入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的全新发展时期。
从现在起至2020年,将是全省国土开发空间结构快速变化的新阶段。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
全国主体功能区划精简版(图)

全国主体功能区划精简版优化开发区域——优化进行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的城市化地区国家层面的优化开发区域一、环渤海地区(一)京津冀地区包括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的部分地区。
该区域的功能定位是:全国科技创新与技术研发基地,全国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我国北方的经济中心。
(二)辽中南地区包括辽宁省中南部的部分地区该区域的功能定位是:全国先进装备制造业和新型原材料基地,重要的科技创新与技术研发基地,辐射带动东北地区发展的龙头。
(三)山东半岛地区。
包括山东省胶东半岛和黄河三角洲的部分地区。
区域的功能定位是: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全国重要的蓝色经济区。
二、长江三角洲地区包括上海市和江苏省、浙江省的部分地区该区域的功能定位是: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主体区域,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世界级大城市群,全国科技创新与技术研发基地,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辐射带动长江流域发展的龙头,综合实力最强的三大区域之一。
——优化提升上海核心城市的功能,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国际大都市,——提升南京、杭州的长江三角洲两翼中心城市功能。
建设国际休闲旅游城市,文化中心、科技创新基地和现代服务业中心。
——优化提升沪宁沪杭发展带的整体水平,建设沪宁高新技术产业带调整太湖周边地区产业布局,建设旅游休闲基地。
——强化宁波、苏州、无锡综合服务和辐射带动能力。
宁波建设成为长江三角洲南翼的经济中心和国际港口城市——增强常州、南通、扬州、镇江、泰州、湖州、嘉兴、绍兴、台州、舟山等城市的集聚能力,加强城市互补,提高竞争力。
——发展高附加值的特色农业、都市农业和外向型农业,完善农业生产、经营、流通等服务体系,建设现代化的农产品物流基地。
——加强沿江、太湖、杭州湾等地区污染治理,严格控制长江口、杭州湾陆源污染物排江排海和太湖地区污染物入湖,加强海洋、河口和山体生态修复,构建以长江、钱塘江、太湖、京杭大运河、宜溧山区、天目山—四明山以及沿海生态廊道为主体的生态格局。
一张蓝图绘到底--河南2020年底基本完成省、市、县国土空间规划编制

6 信息化测绘一张蓝图绘到底◎ 本刊记者 刘鹏飞 卢通2020年底基本完成省、市、县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全部自然资源均纳入规划,实现全类型资源要素用途管控……4月29日上午,河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工作新闻发布会,邀请省自然资源厅厅长张兴辽、二级巡视员雷 子平、国土空间规划局局长张传慧介绍河南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工作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全省建立4级3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张兴辽介绍,河南为构建“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在深入开展试点的基础上,根据中央文件精神起草了《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于4月11日正式印发。
《实施意见》结合我省实际,重点对建立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审批体系、实施监督体系、法规政策体系和技术标准体系等内容进行了细化,明确了我省编制国土空间规划的路线图和时间表。
就建立省、市、县、乡4级,总体规划、相关专项规划、详细规划3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明确了工作要求、编制路径、审批程序,提高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可操作性。
在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方面,《实施意见》提出,增强郑州大都市区、洛阳都市圈等重点地区和城市的经济、人口承载能力,优化全省人口和城镇空间布局;保障生态屏障、生态廊道、自然保护地和区域开敞空——河南2020年底基本完成省、市、县国土空间规划编制间,优化生态系统保护格局;完善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构建均等化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在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方面,要科学预留一定比例留白区,为未来发展留出开发空间;优化完善城镇体系和村庄分类布局,合理布局重大基础设施、城乡公共服务设施,统筹安排城市安全与综合防灾、地下空间、邻避设施等;按照宜居城市、智慧城市、韧性城市、健康城市的理念,优化中心城区空间结构和用地布局,合理确定城镇开发强度分区、容积率、密度等控制指标。
涵盖全域全要素实现全类型资源要素的用途管控“我们过去的空间规划类型很多,各个规划之间相互协调不够,交叉冲突情况时有发生。
河南省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导则

附件1河南省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导则(试行)河南省自然资源厅目录第一章总则 (9)第一条编制目的 (9)第二条适用范围 (9)第三条规划地位与作用 (9)第四条规划原则 (9)第五条规划期限 (10)第六条规划层次 (10)第二章规划编制要求 (11)第七条工作组织 (11)第八条编制流程 (11)第九条编制基础 (11)第三章规划内容 (14)第一节发展定位与目标 (14)第十条发展定位 (14)第十一条发展目标 (14)第十二条开发保护战略 (14)第二节市域国土空间格局 (14)第十三条区域协调 (14)第十四条总体格局 (15)第十五条规划分区与管控 (16)第十六条三条控制线 (17)第十七条其他空间控制线 (17)第三节城乡统筹与乡村振兴 (18)第十八条城乡统筹 (18)第十九条乡村振兴 (18)第四节中心城区空间布局 (19)第二十条空间结构和功能布局 (19)第二十一条城市功能分区管控 (19)第二十二条住房保障 (20)第二十三条蓝绿空间 (20)第二十四条城市更新 (21)第二十五条地下空间利用 (21)第二十六条四线划定 (21)第二十七条城市设计 (21)第五节资源保护与利用 (22)第二十八条国土空间用途结构优化调整 (22)第二十九条自然保护地体系 (22)第三十条耕地资源保护与利用 (23)第三十一条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 (23)第三十二条森林资源保护与利用 (23)第三十三条矿产资源保护利用 (24)第三十四条水资源保护利用 (24)第六节历史文化保护与城乡风貌塑造 (24)第三十五条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 (24)第三十六条城乡风貌特色 (25)第七节支撑体系 (25)第三十七条综合交通 (25)第三十八条公共服务设施 (26)第三十九条市政基础设施 (26)第四十条安全韧性与综合防灾 (27)第四十一条智慧城市 (27)第八节国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 (28)第四十二条国土综合整治 (28)第四十三条国土空间生态修复 (28)第九节规划实施 (29)第四十四条分期实施与近期行动计划 (29)第四十五条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29)第四十六条县区级规划编制指引 (30)第四十七条专项规划编制指引 (31)第四十八条详细规划编制指引 (30)第四章成果要求 (31)第四十九条成果内容 (31)第五十条强制性内容 (33)第五章成果报批 (34)第五十一条报批程序 (34)第五十二条批后公告 (34)第六章附则 (35)第五十三条实行时间 (35)第五十四条条文解释 (35)附录A名词解释 (36)附录B基础资料收集与专题研究 (38)附录C规划分区 (40)附录D规划文本附表 (42)附录E规划指标体系 (48)附录F国土空间规划用地分类表 (50)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编制目的为规范设区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以下简称“市级总规”)编制工作,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导则。
河南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印发“三定”规定细化方案的通知

河南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印发“三定”规定细化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生态环境厅•【公布日期】2019.06.26•【字号】[2019]152号•【施行日期】2019.06.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河南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印发“三定”规定细化方案的通知机关各处室、直属各单位:现将厅党组审议通过的《生态环境厅“三定”规定细化方案》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2019年6月26日河南省生态环境厅“三定”规定细化方案按照中共河南省委办公厅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生态环境厅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厅文〔2019〕53号)有关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制定省生态环境厅“三定”规定细化方案如下:一、内设处室主要职责(一)办公室(宣传教育处)主要职责负责机关日常运转工作。
承担文电、会务、机要、保密、信访、档案和安全及信息和政务公开等工作。
负责全省生态环境保护系统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宣传教育工作。
承担全省生态环境信息网管理和信息化工作。
承担河南省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日常工作。
细化职责1. 负责厅机关政务综合协调和监督检查,组织协调厅机关日常工作,协调厅领导公务活动。
2. 拟订厅机关工作制度并监督执行,负责厅机关值班工作,指导并监督地方生态环境部门和厅属单位值班工作。
3. 做好厅机关文电、档案、密码、印章、机要、保密、信访、安全、保卫、消防、反间谍、环境社会风险防范化解和电子政务、政务公开、政务信息、网络与信息安全、信息化及数字化管理、政府门户网站、厅志编制等工作。
4. 负责全省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性会议和活动的组织协调工作,组织协调党组会、厅务会等会议并督办会议议定事项落实,配合业务处室组织协调厅长专题会。
5. 负责起草厅工作计划、要点、总结,负责厅党组会、厅务会等会议纪要起草工作。
参与起草其他有关综合性文件材料。
国务院关于《河南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国务院关于《河南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24.02.28•【文号】国函〔2024〕33号•【施行日期】2024.02.28•【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国务院关于《河南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国函〔2024〕33号河南省人民政府、自然资源部:你们关于报请批准《河南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的请示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自然资源部审查通过的《河南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河南省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请认真组织实施。
河南省地处中原地区,是支撑中部地区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实施的重要地区。
《规划》实施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努力推动河南在中部地区崛起中奋勇争先,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篇章。
二、筑牢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
到2035年,河南省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0955.52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9837.89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1.40万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控制在基于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1.3倍以内;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不少于40%;用水总量不超过国家下达指标,其中2025年不超过260.7亿立方米。
明确自然灾害风险重点防控区域,划定洪涝等风险控制线,落实战略性矿产资源、历史文化保护等安全保障空间,全面锚固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底线。
三、构建支撑新发展格局的国土空间体系。
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
郑州都市区总体规划(2012~2030)

《郑州都市区总体规划(2012~2030)》出炉河南省政府门户网站 2014年03月31日来源:郑州市政府郑州都市区划分九大功能片区国家中心城市、国际航空大都市、世界文化旅游名城、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区,未来15年郑州的发展定位确定。
2011年,为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引导郑州都市区发展建设,郑州市进行了方案征集,通过多轮技术讨论,最终确定了都市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最终方案。
战略定位国家中心城市全国经济格局的战略支点“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示范区世界文化名城国际陆港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增长区结合战略规划,进一步确定郑州都市区的发展定位为(一区三城),即国家中心城市、国际航空大都市、世界文化旅游名城、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区。
确定都市区的战略格局为“一主、一城、三区、四组团,一带、两翼、三轴”,建立“一主、一城、三区、四组团、26个新市镇、若干新型农村社区”的新型城镇体系。
“一主”即主城区,为都市区现代综合服务中心,功能定位为“国家级商贸中心,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一城”就是航空经济新城。
“三区”即东部、南部、西部三个新城区,主要承担新的城市功能,并疏解主城区人口和功能。
其中东部新城为“省级公共文化行政服务中心、先进制造业基地”,南部新城为“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西部新城为“通用航空产业基地、区域性医疗健康中心、新材料生产基地”。
“四组团”即巩义、登封、新密、新郑四个外围组团,主要承担次区域服务中心的作用。
其中巩义为“铝及铝精深加工基地、文化创意旅游区”,登封定位为“世界文化旅游名城、都市区文化、旅游服务主体功能区”,新密定位为“都市区能源、建材、原材料循环经济示范区”,新郑定位为“炎黄历史文化展示区、食品制造基地”。
26个新市镇承担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节点服务职能,发展特色产业。
新型农村社区为都市区最基层的社区单元。
发展目标优化布局,组团发展。
按照产城互动、组团发展的空间开发原则,重点推进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合理调整城市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区,加快宜居城市组团建设,以便捷交通为纽带,以绿色生态为基础,进一步拉大城市框架,成为千万人口城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重点开发区域
• 是指有一 定经济基 础、资源 环境承载 能力较强, 发展潜力 较大,进 一步集聚 人口和经 济条件较 好的城市 化地区。
(三)限制开发区域
• 是指关系 国家农产 品供给安 全和生态 安全,不 应该或不 适宜进行 大规模、 高强度工 业化城镇 化开发的 农业地区 和生态地 区。
Ai C1Qi C2 M i
式中: Ai-- i县可利用土地资源丰度; Qi— i县适宜建设用地面积标准化值; Mi--i县人均可利用土地资源标准化值; C1--适宜建设用地面积权重; C2--人均可利用土地资源权重。
2、可利用水资源
• (1)规程要求的计算方法 • [人均可利用水资源潜力]= [可利用水资源潜力]/常住人口 • [可利用水资源潜力]=([本地可开发利用水资源量]+ [可开发
能 区 划
聚
各项指标值极值
类
标准化处理
合
并
指标项归并计算
各类指标项空间 评价制图
分
主
技
导
因
P1值 P2值 P3值 A值
P1、P2、P3及A 值空间分布制图
术 路
素
法
功能区初步划分
方案比较
线 主导因素权衡
功能区划分调整
各类 功能区制图
(一)指标体系确定
1、第一类指标
主
体 功
2、第二类指标
能
区
指
标
体
3、第三类指标
(二)未来挑战
• 1、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 2、城镇化步伐进一步加快 • 3、工业化加快推进 • 4、基础设施继续完善 • 今后十几年,是我国空间结构急剧变动的
历史时期,科学的国土空间开发导向极为重 要,针对开发中的突出问题,应对未来诸多 挑战,必须积极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
二、指导思想与原则
用水量] + [生态用水量] • [入境可开发利用水资源潜力]=[现状入境水资源量]* γ • 其中α∈[源数据尚未到位,只有地市级水资源资料。利 用市级水资源数据运用以下方法计算出了各县、市、区的水资源量和 用水情况 。 • 县市区水资源量: Wi=(αSi+βSi+γSi+δSi)W Wi:县区水资源量,α、β、γ、δ分别指降水量、水库、河流、坑塘和 区域面积等土地利用类型所占的权重, Si是该区域面积所占该市域的比 重 • 县区农业用水量=市级农业用水总量×县市区国土面积÷市辖县市区总 面积; • 县区工业用水量=市级工业用水总量×县市区GDP÷市辖各县市区GDP 之和; • 县区生态用水量=县域农业用水量×α(全国生态用水比例占农业用水 总量的1.5%,河南生态用水占农业用水总量的1.8-3.1%,各区有较大 的差异。) • 城镇农村生活用水量=市级生活用水总量×县市区人口数量/县市区人 口数量总和; • 县市区多年平均入境水量=县域年降水量(mm)×县国土面积(万 km2)×0.0993; (0.0993为降水量河南省多年平均折合水量系数); • [可开发利用水资源量]=([当地多年平均水资源量]+ [现状平均入境水 量] ×α+南水北调入境水量-[已开发利用水资源量],其中α∈[0-0.05]。 针对河南省,我们取α=0;
利用入境水量]—[已开发利用水资源量] • [本地可开发利用水资源量]=[地表水可利用量]+[地下水可利
用量] • [地表水可利用量]=[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河道生态需水
量]-[不可控制的洪水量] • [地下水可利用量]=[与地表水不重复的地下水资源量]-[地下水
系统生态需水量]-[无法利用的地下水量] • [已开发利用水资源量]=[农业用水量]+[工业用水量]+[生活
• (二)划分原则
• 分类的依据是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集聚程度和资源 环境承载能力,确定四类主体功能区,实现社会公 共服务均等化。
• 1、优化布局结构
• 2、坚持集约开发
• 3、统筹协调开发
• 4、保护自然环境
三、主体功能区分类
(一)优化开发区域
• 是指经济 比较发达、 人口比较 密集,开 发强度较 高,资源 环境问题 更加突出 的城市化 地区。
主体功能区划分及规划
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 二○○八年四月
• 一、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的背景 意义
• 二、指导思想与原则 • 三、主体功能区分类 • 四、主体功能区规划体系构成 • 五、河南省主体功能区划分
一、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的背景意义
• (一)国土空间开发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国土空间 发生了巨大变化,带来了一些必须高度重视、 认真解决的突出问题: • 1、资源环境问题凸现 • 2、生态系统功能退化 • 3、空间结构不合理 • 4、公共服务和生活条件差距大
(3)评价结果
3、环境容量评价
• (1)技术方法
• 大气环境容量(SO2)计算 • 水(COD)环境容量的计算 • 综合环境容量计算与分析
(2)评价结果
4、生态系统脆弱性
• (1)技术方法
• 由于地貌类型的过渡性,以水力侵蚀为主的水土流失成
• (一)指导思想
•
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
发展观,树立新的开发理念,调整开发内容,创新开发方式,
规范开发秩序,提高开发效率,按照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
展的要求,明确区域主体功能定位,优化空间布局,完善公
共服务体系,促进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
系
4、第四类指标
1、人口集聚度 2、经济发展水平 3、交通可达性
4、生态系统脆弱性 5、生态重要性
6、可利用土地资源 7、可利用水资源 8、环境容量 9、自然灾害危害性 10、战略选择
发展类指标 保护类指标
辅助类指标 定性指标
• (二)单要素评价
1、可利用土地资源丰度 (1)技术方法 根据河南省的实际情况,采用可利用土地资源丰度 指标评价可利用土地资源的丰富状况: 可利用土地资源丰度采用下面公式计算:
(四)禁止开发区域
• 是指依法设 立的各级各 类自然文化 资源保护区 域以及其他 需要特殊保 护、禁止工 业化城镇化 开发的农业 地区和生态 地区。
四、主体功能区规划体系
五、河南省主体功能区划分 单项指标项 数据的采集
主
各指标项数据整理计算
各类指标项分级 及空间分布制图
体 功
各指标项分级评价
各指标项空间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