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成语故事
有大道理越长越好的四字成语小故事(8篇)

有大道理越长越好的四字成语小故事(8篇)有大道理越长越好的四字成语小故事(8篇)中国传统文化历经数千年的沉淀,留下了很多值得学习的精华,学习成语是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个途径。
下面给大家共享一些关于有大道理越长越好的四字成语小故事(8篇),盼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关心。
有大道理越长越好的四字成语小故事【篇1】胸有成竹宋朝时,有个的文人叫文与可,能诗擅文,特殊喜爱绘画。
他最爱画竹子,他画的竹子远近著名,每天总有不少人登门求画,文与可画竹的秘诀在哪里呢?原来文与可在自己家的房前屋后种上各种样的竹子,无论春夏秋冬,阴晴风雨,他常常去竹林观看竹子的生长变化状况,琢磨竹枝的长短粗细,叶子的形态颜色。
每当有新的感受就回到书房铺纸研墨,把心中的印象画在纸上。
日积月累,竹子在不同季节,不同天气,不同时辰的形象,都深深的印在他的心中。
只要凝神提笔,在画纸前一站,平日观看到的各种形态的竹子立即出现在眼前。
所以每次画竹,他都显得特别从容自信,画出的竹子无不逼真传神。
当人们夸奖他画得好时,他总是虚心的说:“我只是把心中琢磨成熟的竹子画下来罢了。
”文与可的伴侣一天来访,看到文与可画的竹子,不禁题诗赞扬: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
胸有成竹这个成语比方做事前已做好充分预备,对事情的胜利已经有了非常的把握,又比方遇事不慌,非常镇静。
有大道理越长越好的四字成语小故事【篇2】手不释卷三国时,吕蒙是吴国的大将。
一次,他点兵3万,用船80余只攻击荆州。
水手一律身着白衣,大批精兵潜伏在船舱里。
黑夜,船到当阳江边,烽火台的汉兵厉声盘问。
吴军诈称是商船,要求靠岸避风,汉兵信以为真。
约至二更,船上吴军突然攻击,占据了烽火台。
随后,吕蒙带兵长驱直入,轻取荆州。
吕蒙作战威猛,平常却不愿读书。
孙权劝道:“你读点历史和兵法,用兵更高超。
”孙权道:“汉先武帝从前行伍出身,却‘手不释卷’。
”从今,吕蒙勤勉自学,受益匪浅。
手不释卷:手里不离开书本,形容读书勤奋。
有大道理越长越好的四字成语小故事【篇3】千金买邻在南北朝的时候,有个叫吕僧珍的人,他世代居住在广陵地区。
适合初中生演讲的成语故事

适合初中生演讲的成语故事以下是 8 条适合初中生演讲的成语故事:1. 《画龙点睛》张僧繇在寺壁上画了四条龙,可是不点眼睛。
有人问他为啥不点,他说点了就会飞走。
哇塞,大家都不信呐!结果他给其中两条龙点上眼睛后,真的雷电破壁,两条龙乘云上天了。
同学们想想啊,这就好像你们写作文,有时候就缺那关键一笔,一下子就让作文活起来了,这不是和画龙点睛一样嘛!结论:这个成语告诉我们关键之处的重要性。
2. 《叶公好龙》从前有个叶公啊,超级喜欢龙,家里到处都画着龙呢。
嘿,结果真龙听说了,就去他家拜访。
没想到叶公吓得要死!这就像有些人嘴上说喜欢某个东西,可真碰到了又害怕得不行。
就比如你们有人说喜欢冒险,结果真遇到点小困难就打退堂鼓啦。
结论:不能只做表面功夫,要言行一致。
3. 《亡羊补牢》有个人丢了一只羊,他刚开始不以为意,哎呀,丢就丢了呗。
可后来又丢了几只,他才急忙去修羊圈。
这其实和我们学习一样啊,发现问题及时改正,还不算晚呀,总比一直错下去好吧!你们说是不是?结论:出了问题及时补救还来得及。
4. 《狐假虎威》一只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吓唬其他动物,这多狡猾呀!哈哈,可这在生活中也有类似的呀,像有些人自己没本事,就仗着别人威风。
你们可别学那只狐狸哟!结论:不要依仗别人的权势来欺压人。
5. 《掩耳盗铃》有个笨蛋想去偷人家门铃,又怕响,就捂住自己耳朵。
哎呀,这人也太可笑了吧,他捂住自己耳朵就以为别人听不到啦?这不就像有些同学,自己犯了错还以为别人不知道呢!结论:不要自欺欺人。
6. 《刻舟求剑》这人在船上掉了剑,却在船舷上做记号,等船靠岸再找。
你们说他咋这么笨呢!都不知道剑早就被水冲走啦。
那我们学习要是也这样,死脑筋不知道变通,那可不行呀!结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成语故事大全(8篇)

成语故事大全(8篇)成语故事篇一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年接连好几个月没下雨,各处都闹旱灾,井、河干涸,地开裂,庄稼颗粒无收。
珠崖郡的崖县(今三亚市)也不例外,饥饿干渴的崖县人天天跪在地上,祈求天神赐降甘霖。
在崖县的鹿回头村庄,有一位勤劳勇敢地小伙子,他的名字叫阿富,他每天到海里去捕鱼给乡亲们。
奇怪的是,那年到哪个海域都捕不到鱼,只有到大东海才能打到鱼和虾。
一天,阿富在大东海打到一条好大的鱼,他回到村,把鱼切成一块块,分给乡亲们,而自己只留下一点点鱼头。
他正要烧水煮鱼头时,来了一位要饭的老太婆,只见她满头白发,满脸皱纹,破衣烂衫,又脏又臭。
阿富一点也不嫌弃她,请她坐下,说煮熟了鱼头就给她吃。
老太婆说,她饿了三天三夜,最好现在就给她生鱼头吃。
阿富二话没说,立即把鱼头给了老太婆。
老太婆狼吞虎咽地吃完了,顿时有了精神。
她跪下叩头感谢阿富的帮助,阿富慌忙上前扶她起来。
当老太婆被阿富扶起来时,阿富闻到了一阵阵淡淡的清香。
他抬头一看,天哪,站在他面前的不是又脏又臭的老太婆,而是一个胜似天仙的美女。
只见她乌黑的秀发披在肩上,眼睛又大又黑,脉脉含情,樱桃似的小嘴漾着动人的微笑,整个鹅蛋形的脸上闪烁着美丽动人的光辉。
她整个的人就像一朵含苞待放的槟榔花,又美又香又动人。
阿富望着她,眼睛都发直了。
好半天他才问:“你就是刚才那位老太婆变的?”姑娘点点头说:“我的名字叫阿美,是大东海龙王的第三个女儿。
现在人间闹旱灾,我是来告诉你们,善良的人们只要到大东海喝三口海水,回来后,挖地出水,种地丰收,做买卖发财。
总之,就能心想事成。
”说完,她问阿富是否愿意试试。
没等阿富回答,她即拉起阿富的手,阿富感到身体飘了起来,一会儿,就到了大东海边。
阿美用手捧了三口海水喝,阿富模仿阿美的动作,也用手捧了三口海水喝。
这里阿美又拉起阿富的手,飘到了田间。
她对阿富说,你心里想着一件事,然后你开始行动,保你心想事成。
阿富蹲下来,用双手掘地,不一会儿,地里冒出一汪清澈的淡水。
成语故事龟兔赛跑的故事

成语故事龟兔赛跑的故事以下是 8 条关于成语故事龟兔赛跑的内容:1. 嘿,你知道龟兔赛跑的故事吧!兔子那家伙,跑得贼快,就像一阵风似的!乌龟呢,慢慢吞吞的。
比赛开始啦,兔子一溜烟就跑没影了,可它居然在半路上睡大觉!这不是作嘛!乌龟虽然慢,但一直坚持爬呀爬。
最后,乌龟居然赢了!这就好比是学习,你要是不认真,再聪明有啥用,还不是会被努力的人超过!2. 龟兔赛跑,多经典的故事呀!兔子一开始那得意劲儿哟,压根没把乌龟放在眼里,“我这么厉害,肯定赢定啦”。
但它怎么就想不到乌龟的坚持呢?乌龟一直爬呀爬,都不停歇。
这就像生活中那些不起眼的人,最后却能取得让人意外的成功,真的很神奇呢,不是吗?3. 哎呀呀,龟兔赛跑的故事太有意思啦!兔子信心满满地冲出去,以为胜券在握,结果呢,太自负啦!乌龟却不声不响地努力。
这不就像我们做事嘛,千万别小瞧任何对手,也别高估自己呀,不然多容易像兔子一样栽跟头啊!4. 龟兔赛跑里,兔子那是出尽了风头,速度那么快。
可它为啥输了呀?因为轻敌呗!乌龟多踏实呀,一步一个脚印地爬。
就像我们奋斗一样,不能急于求成,得稳稳当当的,你说对不?5. 哇,龟兔赛跑啊!兔子跑那么快,它要是一直认真跑下去,乌龟哪有机会赢呀。
但它就是偷懒去睡觉了,这多气人呀!而乌龟呢,一直在坚持。
这就好像在困难面前,我们是当那只兔子还是乌龟呢?你好好想想哦!6. 难以置信吧,龟兔赛跑中乌龟居然胜利了!兔子咋就那么糊涂呢,大好局面就这么白白浪费了。
乌龟虽然慢,但它就是不放弃。
好比在困难中,只要不放弃,说不定就会有奇迹呢,你能说不是吗?7. 龟兔赛跑这个故事,真能让人感慨好多呢!兔子那么强大,却输得一败涂地。
乌龟看似弱小,却笑到了最后。
这让我们知道,不能看不起任何人,也不要觉得自己了不起就放松呀,对吧?8. 还记得龟兔赛跑吗?那兔子真是把自己给坑了啊。
要是它认真对待,哪还有乌龟啥事呀。
看来做啥事都得专注呀,不然就会像兔子一样悲剧,这是多么深刻的教训啊!结论:龟兔赛跑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能骄傲自满,要坚持不懈,小瞧对手往往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
寓言成语故事有哪些

寓言成语故事有哪些(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寓言成语故事有哪些寓言成语故事有哪些(8篇)寓言也能用最倔强的翅膀,飞进儿童的心灵,那是一个个祖父、外祖父在赶羊赶牛的途中,讲给小辈们的传说。
(赛课课件)五年级上册语文《成语故事》(共46张PPT)

2021/8/15
25
《滥竽充数》
说说“滥竽充数”这个成语的意思。 这个成语比喻没有真正的才干,却混 在行家里面充数,或拿不好的东西混在 好的里面充数。
2021/8/15
26
《滥竽充数》
生活中有没有见过像“南郭先生”这样的人, 读了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2021/8/15
27
8、成语故事
《画龙点睛》
2021/8/15
9
chuō
戳
用手指或长条物的顶端捅 。
2021/8/15
10
máo 矛 古代用来刺杀敌人的长柄兵器。
dùn 盾 古代打仗时防护身体,挡住敌人刀箭等的牌。
锐利 坚固 拿 卖
你能用上这些词,说一说这个
成语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021/8/15
11
《自相矛盾》
1、自由轻声读课文,想一想这个 故事讲的是件什么事?
写古代一个人卖盾和矛,先夸盾好,什 么也戳不破;又夸矛好,什么都能戳破。旁 人问他:拿你的矛刺你的盾,怎么样?那人 哑口无言。
2021/8/15
12
《自相矛盾》
2、讨论:“夸口”是什么意思?文中谁 在说大话呢?他说的是什么大话呢?
“夸口”:吹牛,说大话
“我的盾坚固的很,随你用什么矛都戳 不穿它。”
2021/8/15
17
自相矛盾
——韩非子
楚人有鬻(yù)盾与矛者,誉
之曰(yuē):“吾盾之坚,物莫
能陷(xiàn )也。”又誉其矛
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
如?”其人弗(fú )能应也。
2021/8/15
18
《自相矛盾》
八个字的成语故事(10篇)

八个字的成语故事(10篇)古代汉语词汇中特有的一种长期相沿用的固定短语,来自于古代经典或著作、历史故事和人们的口头故事。
成语的意思精辟,往往隐含于字面意义之中,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
它结构紧密,一般不能任意变动词序,抽换或增减其中的成分。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内容,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到帮助!八个字的成语故事1善恶有报,暴君难逃在春秋时代,晋国的国君晋厉公由于过于宠幸嬖姬,又杀害忠臣,所以晋国的人都很怨恨晋厉公。
最后晋厉公被自己的臣子杀害了之后,鲁国边境的官员就把这个消息报告给鲁成公。
当时鲁成公正在上朝,于是便问在场所有的文武百官:一个国家的臣子如果杀了他的君王,那应该算是谁的过错?结果群臣之中没有人回答的出来。
最后,在大臣中,有一个名叫里革的人上奏说:这件事情是国君的过错!因为统治国家和人民的人,其权威非凡的巨大!如果这样有权位的一个人却失去了威德,而且落到被人民所杀的下场,那么他的罪过也一定是非常之大!况且,身为君王的人,其职责就是应该好好地抚顺百姓、调正人民当中不好的行为观念的。
如果一个君王反过来放荡自己邪乱的行为,放弃了治理国民的重责大任,使得人民之中产生了邪恶之徒,而君王却一无所知、无从考察,那么邪恶之徒与灾难一定会越积越多。
如果以邪乱的方法来面对百姓,就会让全国陷入淫乱而无可救药。
在任用贤臣时,如果不能持之以恒,使下达的命令法规无法按步实施,最后就会使人民走上绝望的地步而完全无法再安抚民心。
假如一个国家最后是走上这样的命运,那又怎会需要这样的国君呢?所以,在夏朝的末期,其王夏桀逃到南巢;商朝的末期,其王商纣死于京城;东周末年,周厉王被流放到彘;西周末年,周幽王被杀死在戏山。
这些君王都是因为他们用了邪乱的方法治理人民的缘故啊!所谓一国之君,就像是人民的大河大湖一样,当这大河大湖要往哪里流动,人民就像水中的鱼一样,就往哪个方向游动。
所以其结果不管是美好的,还是悲惨的,都是国君自己所决定的,人民又怎能左右呢?八个字的成语故事2白头如新倾盖如故西汉时期,邹阳受人诬陷被梁孝王关入死囚牢,他在狱中给梁孝王写信表明忠心。
历史成语故事精选8篇

历史成语故事精选8篇历史成语典故篇一春秋时期,楚国将领公子围受哥哥楚王之托,去郑国访问。
郑国非常弱小,为了在夹缝中求生存,对楚国使者极力巴结。
毕竟,有了楚国的保护,别的强国就不敢任意欺凌郑国了。
郑国的大夫公孙段为了国家利益,决定把女儿嫁给公子围,表示两国的友谊牢不可破。
公子围对这门婚事一口应承下来,其实他心中另有诡计。
在迎亲时,公子围带来了很多兵马,想带进城去夺取郑国的政权。
没想到郑国大夫子产一下子就看透了公子围的心机,因此拒绝他进入京城。
子产派子羽去对楚国的。
客人说:“本国的都城非常狭窄,无法容纳公子那么多的随从,如果一定要迎亲,就请在城外举行仪式吧!”公子围很生气,就叫太宰伯州犁向子羽答复道:“哪有在野外举行婚礼的先例呢?我们临来之前已经在祖庙里向祖先祭告过了,如果在城外娶亲,岂不是对我们楚国进行羞辱?这样做也显得郑国太小气了。
况且不要忘了,我是楚国的令尹!假如我真的在野外结婚,回国后将被人瞧不起,再也没有做令尹的资格了。
所以贵国的安排恕我难以接受。
”子羽的脸色当场就变了,他正颜厉色地说道:“不错,我们郑国是个小国。
可是国家弱小并不是错误,如果依赖大国而不进行防备,那才是错误。
我们本想通过联姻来让楚国保护我们,可是楚国却包藏祸心,来打郑国的主意,我们又怎能不作一点儿防备!”公子围看到郑国早有防备,自己实在讨不到便宜,只好答应不带兵甲进城,郑国这才允许他进城迎亲。
这年的正月十五,公子围进入郑国都城,与公孙段的女儿结婚,婚后马上离开郑国回去了。
一、背水一战【拼音】:bèi shuǐ yī zhàn【解释】:背水:背向水,表示没有退路。
比喻与敌人决一死战。
【成语故事】:韩信,淮阴(今江苏清江西南)人。
他是汉王刘邦手下的大将。
为了打败项羽,夺取天下,他为刘邦定计,先攻取了关中,然后东渡黄河,打败并俘虏了背叛刘邦、听命于项羽的魏王豹,接着往东攻打赵王歇。
韩信的部队要通过一道极狭的山口,叫井陉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画龙点睛》。
2、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总是”、“不要……而要……”造句。
3、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三则成语故事包含的意思。
4、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成语故事并感悟其中蕴含着的深刻寓意。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3、了解三个成语故事的内容。
[教学准备]
成语故事、VCD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读题。
2、同学们,在学习中我们头脑里已经积累了不少成语,你能说几个给大家听听吗?
3、什么样的词称为成语?
(人们长期以来习惯实用的、简洁精辟的固定词组或短句,大多由4
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
4、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读几个成语故事。
板书:6、成语故事三则
5、“则”是什么意思?(量词,相当于“篇”的意思)
二、初读指导:
1、初读课文,布置课内预习。
过渡:课文中讲了哪三则成语故事呢?请大家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边读边圈出文中的生字。
(2)拼读生字表中的生字,想办法记住字音、字形。
(3)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宇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4)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准备质疑。
(5)这三个成语故事分别写了什么?同桌互相说一说。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学情况。
(l)出示生字词。
(引导学生从音形义三方面学习质疑)
楚国戳穿演奏腮帮俸禄滥竽充数南郭先生
(2)请你说说哪些字音容易读错,要提醒大家注意。
“楚”、“戳”是翘舌音;“奏”、“腮”是平舌音;“滥”、“禄”是边音;“竽”是第二声,不能读成第三声。
(3)启发学生质疑:文中的哪些词你不理解?让学生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夸口:说大话。
戳穿:刺穿。
(用实物进行演示)
腮帮:腮。
(让学生指指自己的腮帮,再鼓鼓腮帮)
俸禄:封建时代官吏的薪水。
(4)指名读课文,注意正音。
(5)这三个成语故事分别写了什么?指名说一说。
三、指导书写:
1、复习生字词。
2、重点指导“楚、壁、戳、腮”的写法。
注意:
“楚”上下结构,上面是“林”,下面是“”。
“戳”笔画较多,书写时注意左宽右窄。
第一、四笔都是“横折”,不是“横折钩”,第十六笔为斜钩。
“滥”左右结构,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
“奏”上下结构,下面是“”,最后一笔是“点”。
“俸”左窄右宽。
右边注意与“奏”进行比较。
“禄”左边是“示字旁”,右下部不能写成“水”。
“腮”字要注意“左窄右宽”。
第十一笔为卧钩,要书写漂亮)
3、学生描红临写,师巡视指导。
四、布置作业:
1、用钢笔描红、临写。
2、抄写生字词语(习字册)。
作业设计
一、抄写下列词语。
自相矛盾张口结舌滥竽充数画龙点睛
电闪雷鸣乌云密布惊叹不已张牙舞爪
二、看拼音写词语。
kě xī shén yùn qián bì
( ) ( ) ( )
zìxiānɡmáo dùn huàshétiān zújīnɡtàn bùyǐ
( ) ( ) ( )
三、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坚固()()推辞()()
锐利()()居然()()
四、根据意思写成语。
1、比喻语言、行动前后抵触。
()
2、比喻作文或说话时在关键地方加精辟的语言,使内容更加生动传神。
()
3、比喻没有真正的才干,却混在行家里充数。
或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凑数。
()
4、张着嘴说不出话来,形容理屈或害怕。
()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三个成语的意思。
3、懂得成语故事的寓意,并受到教育。
[教学准备]
投影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抽读词语卡片。
2、填字成词。
自相( )盾画龙点( ) ()( )充数
张口( )舌张牙()爪惊叹不()
二、精读《自相矛盾》:
1、自由轻声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讲的是件什么事。
(写古代一个人卖盾和矛,先夸盾好,什么也戳不破;又夸矛好,什么都能戳破。
旁人问他:拿你的矛刺你的盾,怎么样?那人哑口无言)
2、分角色朗读。
评议朗读中的优、缺点。
3、讨论:“夸口”是什么意思?(说大话)
文中是谁在说大话?他说的是什么大话呢?指名朗读,学生评议。
“张口结舌”是什么意思?(张着嘴巴说不出话来)
那人为什么张口结舌说不出话的呢?
你能说说“自相矛盾”的意思吗?
4、联系实际说说自己有没有犯过与此人同样的错误,你周围有没有人犯过这样的错误,读了这则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联系实际谈一谈。
三、精读《滥竿充数》:
1、请同学们查查字典,看看“滥”、“竽”、“充”、“数”这4个字分别是什么意思?
(“滥”就是不加选择,“竽”是古代的一种乐器,“充”指冒充,“数”就是数目)
2、指名读课文,边听边想: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为什么也得到了和别人一样的傣禄?指读课文,思考。
3、理解句子:“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竿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
(1)出示三个句子:
①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②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常常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③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2)比较这三个句子意思有什么不同,体会“总是”的意思。
(3)谁能用“总是”说一句话?
朗读句子:“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装出吹的样子,居然得到了和别人一样的傣禄。
”
这句话要读出什么语气?(要读出南郭先生装模作样的语气)
4、后来他怎么又装不下去了?
(1)出示句子:“可是他不要许多人一齐吹,而要一个一个地单独吹。
”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2)指名用“不要……而要……”造句。
5、指导朗读南郭先生前后变化不同的句子。
6、朗读课文,说说生活中有没有见过像“南郭先生”这样的人?读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
四、精读《画龙点睛》:
1、请大家默读课文,边读边想:
(l)张僧繇画的龙为什么不“点睛”?
(2)后来为什么又给龙画上眼睛?
(3)“点睛”的结果怎样?
2、逐题讨论,指导朗读。
(l)点睛前的龙是什么样子的?(张牙舞爪,形象逼真,但缺少神韵)所以人们觉得怎样?(人们觉得奇怪、可惜)
(2)张僧繇为什么不给龙点睛?(画上眼睛,龙就会飞走)后来为什么又给龙画上眼睛?(应游客的一再要求)
(3)“点睛”的结果怎样?(点睛后天气突变,龙腾空飞去)此刻人们的态度又怎样?(惊叹不已)
(4)读这则故事时要读出什么语气?(要读出人们由奇怪到怀疑最后惊叹的语气)
3、启发想象,领悟寓意。
游客们看到画上眼睛的龙真的腾空飞去,会说些什么呢?让学生自由讨论。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用“总是”、“不要……而要……”造句。
作业设计
一、组词。
戳()奏()俸()禄()壁()截()秦()棒()碌()璧()予()陵()密()晴()卖()矛()凌()蜜()睛()买()
二、按要求写词语。
1、描写天气变化的词语。
如:乌云密布、、
2、表示时间很短的词语。
如:霎时间、、
3、寓言成语故事。
如:自相矛盾、、
三、造句。
1、总是——
2、不要……而……
[板书设计]
8、成语故事
锐利矛
自相矛盾{ (戳)→张口结舌
坚固盾
总是装
滥竽充数{
不要……而要……逃前张牙舞爪形象逼真画龙点睛{
后腾空而去惊讶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