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专递:高考地理特色专题讲练(10)人口分布不均的影响因素分析(含答案)

名校专递:高考地理特色专题讲练(10)人口分布不均的影响因素分析(含答案)
名校专递:高考地理特色专题讲练(10)人口分布不均的影响因素分析(含答案)

类型10 人口分布不均的影响因素分析

思维建模

人口稠密区大部分位于北半球中低纬度近海地带,主要集中分布在三大区域:亚洲东部、

分析角度答题模板

自然环境

地形

平原地区人口分布集中,高原山地地区人口分布稀少(热带地区人口集中分布在高原地区)

气候北半球中低纬度的沿海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适宜人类生存、居住

水人口分布往往与水源分布相一致

土壤土壤肥沃的地区,人口密度较高;土壤贫瘠的地区,人口密度较小。

矿产矿产开发吸引人口聚集

社会经济从城市的带动作用、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交通运输条件等方面分析政治文化人口大规模的迁移导致人口分布的变化

【实例】影响中国人口分布不均的因素

中国人口分布疏密不均。黑龙江黑河—云南腾冲一线的东南部人口较稠密,西北部人口较稀疏。其原因是:该线东南部大部分为沿海、沿河、沿湖地区,平原面积较广阔,地形平坦、水源充足、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较肥沃,社会经济发展程度高,交通便利,城镇密集,有较大规模的人口迁入;该线西北部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气候干旱,荒漠面积较大,经济落后,交通闭塞。

典题示范

读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图10-1),回答问题。

图10-1

B线西北侧,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53%,人口只占全国总人口的6.3%,其自然原因和社会经济原因各是什么?

解题

分析

(1)自然原因:该线西北地区主要为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和青藏高寒地区,人

口稀少的自然原因主要从地形、气候等自然要素分析。青藏地区地形复杂,

多高山、高原,气候寒冷,生态环境脆弱;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沙漠面积广大。这些自然条件都是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2)社会经济原因:影响人口分布的社会经济原因应从经济文化发展水平、

交通运输条件等方面分析。我国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地处内陆,交通不便,

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文化落后。这些都影响了人口的增长与分布答题

要领

(1)自然原因必须体现地形、气候等角度

(2)社会经济原因必须体现经济发展水平、交通等角度

[答案] 自然原因:气候干旱,有大面积的干旱区;地形复杂,多高山、高原;生态环境脆弱。

社会经济原因:经济文化落后,交通不便。

规范演练

1.图10-2所示的西伯利亚地区是俄罗斯的一个重要开发区,这里针叶林广布。据此回答问题。

图10-2

(1)该地区的区域地理特征包括( )

①地广人稀②气候宜人③交通便捷④矿产丰富

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

(2)该地区南部人口密度相对较高的原因是什么?

2.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是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发展中需要永恒关注的问题。读美国本土铁路交通示意图(图10-3)和加利福尼亚州的“硅谷”区域图(图10-4),回答下列问题。

图10-3

图10-4

(1)简述以“硅谷”为代表的高技术工业区发展的共同区位条件。

(2)近三十多年来,加利福尼亚州不断吸引人口迁入,目前它已成为美国人口最多的州。试简要分析其形成原因。

3.图10-5是加拿大人口、矿产等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0-5

(1)埃德蒙顿和蒙特利尔是加拿大重要的石油加工中心,前者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________,后者的主要区位因素是________。

(2)加拿大人口分布最集中的地区是________。试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4.图10-6为南亚部分地区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0-6

(1)当图10-6中的河流处于枯水期时,请画出此季节图示半岛的主导风向(画在方框内)。

(2)图10-7是图10-6所示半岛中部东西向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简述该半岛的地形特征。

图10-7

(3)图10-6中M岛人口分布南部稠密北部稀疏。试分析南部人口稠密的自然原因。

类型10 人口分布不均的影响因素分析类

1.(1)D (2)气温较适宜,开发历史较长,经济相对发达。

[解析] 第(1)题,本题需提取图示信息并结合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地理状况分析其区域地理特征。主要信息有:“重要开发区”“这里针叶林广布”,这里土地辽阔,森林、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人口密度大部分地区不足5人/千米2,这些说明该地地广人稀、矿产丰富。由于纬度高、地冻天寒,因此该地气候条件较差,交通落后。第(2)题,该地区南部纬度较低,气候较为适宜;城市分布较多,说明其开发历史较长,经济相对发达,因而人口密度较高。

2.(1)科技水平高(或高素质人才多),交通便捷,环境清洁、优美。

(2)高技术等产业的发展,使经济高度发达;阳光充足,环境污染较少。

[解析] 第(1)题,科技发达、环境优美、交通便利是高技术工业发展的共同因素。第(2)题,从经济条件和环境等方面说明促使人口迁入的原因。

3.(1)原料市场

(2)东南部(或五大湖沿岸和圣劳伦斯河谷地) 气候适宜,交通便利,开发较早,农业基础较好,工业发达,城市密集,等等。

4.(1)

(2)该半岛地形以高原为主;高原地势由西向东倾斜(或起伏和缓);半岛东西两侧有山地,沿海有狭窄(狭长)的平原。

(3)M岛位于北印度洋,南部由西南季风带来丰沛的降水,淡水资源丰富;南部地势较高,气候较凉爽,适宜人居住;沿海平原地势平坦,利于农业发展。

[解析] 第(1)题,南亚气候为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多雨,冬季少雨,河流处于枯水期时为冬季,此时南亚吹冬季风,即东北风。第(2)题,从半岛中部东西向地形剖面示意图可看出,半岛海拔较高,地势起伏比较平缓,东西两侧有山地,沿海分布有平原。第(3)题,M岛为斯里兰卡岛,该岛为热带季风气候,南部地势较高,气候较凉爽,适宜人居住;西南季风带来丰沛的降水;沿海平原利于发展农业。

2018高考地理真题全国1卷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地理Ⅰ 一.选择题 近年来,世界上出现了将精密机械设备的组装或加工厂建在地下的现象。例如,日本歧阜某激光加工机组装和我国大连某数控机床加工企业,都将工厂建于地面10米以下,据此完成1-3题。 1.将生产精密机械设备的工厂建在地下有利于() ①保持恒温环境②储存原材料和产品 ③降低生产成本④减少地面振动影响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与歧阜相比,大连地下工厂的设计与施工较少考虑的问题是() A.防渗水 B.防噪声 C.防坍塌 D.防地震 3.推断上述企业将工厂建在地下的直接目的是() A.增强保密程度 B.保证产品品质 C.满足战备需要 D.集约利用土地 解析: 1.【答案】C。将生产精密机械设备的工厂建在地下,主要需要考虑精密机械设备和一般产品的差异。①保持恒温环境,是精密机械设备的特殊之处,可选。②任何工业生产都需要储存原材料和产品,不是精密机械设备的特殊之处,排除。③降低生产成本是任何工业都需要的,且地下建厂一般会比地面建厂成本更高,排除。④减小震动却是精密机械设备的需求,可选。故选C. 2.【答案】D。本题表面问与日本岐阜相比,大连地下工厂的设计与施工较少考虑的问题,实质是比较岐阜与大连的地下环境。联系所学知识,日本多地震,D正确。防渗水、防坍塌是任何一个地下工厂建设都应考虑的问题。地下环境并不会有噪声影响。故选D. 3.【答案】B。精密机械设备对生产环境要求较高,从第1题可知,地下环境具有诸多优势,故其直接目的是保证产品质量。故选B. 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

2020高考地理必考人口问题专题

【考向预测】2020高考地理必考人口问题专题:人口迁移、人口数量变化、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人口老龄化和人口城市化 ⑴人口迁移的基本原因:不同地区的人口和生活资料在数量上的不平衡,地区的生存环境有很大差异。 ⑵人口迁移的主要、经常起作用的原因:经济原因 ⑶美国老年人口向阳光地带迁移原因: ①自然原因:纬度高,气候寒冷; ②社会原因:工业发达,环境污染严重。 ⑷新疆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开发资源和发展边境贸易。 ⑹流动人口增加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利:积极推动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增加社会活力; 弊:对城市环境造成巨大压力,影响城市交通以及社会经济秩序。 ⑺人口迁往边疆和工矿区的影响: 利:利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工业建设,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综合环境。弊:加剧生态环境问题。 (8)人口迁移的影响 对迁入地影响: ①获取足够的劳动力; ②有利于当地资源的开发; ③给城市环境造成影响。 对迁出地影响:

①加强与外界在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交流; ②有利于缓解当地的人地矛盾; ③有利于增加收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上海成为人口迁入地原因:经济发达,收入高,就业机会多)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人口流向城市的影响: (1)有利影响— ①人口流动给城市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为城市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 ②促进了城市商业的发展,增加城市的收入; ③改变城市的经济结构,为城市经济结构体制改革深化发展作出贡献; ④促进城市第三产业发展;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⑤促进城市周围地区的农、牧、渔、副业的发展; (2)不利影响: ①大量流动人口的涌入,增加城市的住房、交通等压力; ②加剧城市的环境污染; ③给城市的社会治安管理带来问题; ④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 人口金字塔的判读方法

新版名校专递:高考地理特色专题讲练(11)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含答案)

新 版 地 理 精 品 资 料 2019.4 名校专递:高考地理特色专题讲练(11)河流洪涝灾害 的成因分析(含答案) 思维建模 [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11-1所示区域位于我国江南丘陵区。 图11-1 上游地区集水面积较广;暴雨时流水在谷底汇集,河水暴涨,易淹没农田和房屋。 措施:将居民点迁向合理的位置(地势较高,地形起伏和缓,既不受洪水威胁又无地质灾害隐患的地方)。或修建水库拦蓄洪水,修建沿河防洪堤。 规范演练

1.[2013·海南卷] 洪泽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其湖底比东侧大堤外的平原高出数米,被称为“悬湖”。历史上,洪泽湖上游的淮河流域多次发生严重的洪涝灾害。图11-2示意洪泽湖及其相关水系的分布。 图11-2 分析洪泽湖成为“悬湖”的原因及其与上游流域洪涝灾害的关系。 2.图11-3为两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11-3 (1)从图(a)到图(b),同纬度区域沿途主要自然景观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出图(b)所示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2)指出图(b)中A—B沿线年等降水量线的分布特点及其原因。 (3)图(a)所示的地区易发生洪涝灾害,试简要说明其危害有哪些。 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11-4为欧洲某流域地形、水系分布示意图(单位:米)。

材料二图11-5为我国东部地区局部水网略图。 图11-5 (1)在下面表格中列出甲、乙两河流干流流向、水量的异同点,并作出合理解释。 不同点 相同点 原因 (2) (3)据图分析乙河流域内多洪涝灾害的主要自然原因。 类型11 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类 1.原因:洪泽湖上游流域面积大,河流输送的泥沙量大;洪泽湖湖面宽广,水流速度 极慢,泥沙在湖底大量沉积;受东侧大堤约束,湖底逐渐抬高。 关系:(淮河干流直接进入洪泽湖,)“悬湖”抬高上游河流水位,使上游河流排水不畅, 加重上游流域的洪涝灾害。 2.(1)由森林到草原再到荒漠主要生态问题:土地荒漠化。

完整word版,2019年普通高考地理全国1卷及答案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I卷) 文科综合地理部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世纪80年代开始,长江三角洲地区某县村办企业涌现,形成“村村冒烟”现象。2016年该县开始实施村集体经济“抱团飞地”发展模式:由县、镇统筹,整合腾退的村办企业建设用地指标和补贴资金,各村以股份合作形式(抱团)在发展条件优越的城镇(飞地)联合建设创新创业中心,并建立保证各村收益的机制。据此,完成1~3题。 1.“村村冒烟”主要指的是当时该县村办企业 A.燃料来源分散 B.空间布局分散 C.原料来源分散 D.产品市场分散2.实施“抱团飞地”发展模式,可以 ①弥补劳动力不足②缓解建设用地紧张③提升基础教育水平④壮大集体经济实力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3.“抱团飞地”发展模式,主要体现了 A.城乡统筹创新 B.生活方式创新 C.农业发展创新 D.科学技术创新 图1示意2015年欧盟境内欧盟籍和非欧盟籍的人口结构。据此,完成4~5题。 图1 4.与欧盟籍相比,2015年非欧盟籍 A.男性人口数量较多 B.25~50岁女性比例较小 C.劳动人口比例较大 D.50岁以上人口比例较大5.近些年来,非欧盟籍人口占欧盟总人口比例持续加大,使欧盟 A.人均消费剧增 B.老龄化进程趋缓 C.人均收入剧降 D.劳动力供给过剩 图2示意我国东北某区域铁路线的分布,该区域铁路修建的年代较早,近些年几乎废弃。据此,完成6~8题。

图2 6.该区域铁路线主要沿 A.等高线分布 B.河谷分布 C.山脊线分布 D.山麓分布 7.该区域修建铁路主要是为了运输 A.原木 B.农产品 C.工业品 D.石材 8.近些年来,该区域铁路几乎废弃的主要原因是 A.设施陈旧 B.运速太慢 C.线路过密 D.运输需求太小 黄河小北干流是指黄河禹门口至潼关河段。全长132.5千米。该河段左岸有汾河、涑水河,右岸有渭河等支流汇入,河道摆动频繁,冲淤变化剧烈。为典型的堆积性游荡河道。图3为黄河小北干流河段示意图。据此,完成9~11题。 图3 9.黄河小北干流为堆积性游荡河道,是因为该河段河流 A.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小 B.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大 C.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小 D.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大 10.黄河小北干流河道中段摆动范围较小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①河水流量②支流汇入③沿岸地貌④两岸岩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1.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流量和含沙量均较大。在主汛期,渭河的洪峰导致黄河小北干流

湖北省高考地理备考复习专题17:人口数量变化与人口问题

湖北省高考地理备考复习专题17:人口数量变化与人口问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29题;共70分) 1. (2分) (2019高二上·埇桥期末) 下图是某国1960~2010年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国人口数量减少的时间大约是() A . 1963年~1972年 B . 1975年~1986年 C . 2000年~2010年 D . 1985年~1990年 (2)目前,该国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A . 人口就业压力大 B . 人口老龄化严重 C . 国内人口迁移量大 D . 城市人口比重大 2. (2分) (2018高一下·四川期中) 抚养比是指非劳动力人口数与劳动力人口数(15——64岁)之间的比率。表1为江苏省人口数据统计表(部分)。读表1,完成下列各题。

(1) 2000~2015年,江苏省() A . 人口增长加速 B . 抚养比持续下降 C . 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D . 家庭户数明显减少 (2)针对上题中出现的问题,江苏省应() A . 控制外来人口迁入 B . 实行提前退休政策 C . 积极提倡晚婚少育 D . 健全社会养老保障体系 3. (2分)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即出现“人口红利”。反之,可能出现“人口负债”。抚养比是指少儿人口(0~14岁)及老年人口(65岁及以上)之和与劳动年龄人口(15~64岁)之比,就业比是指劳动年龄人口与总人口之比。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1)婴儿潮指的是在某一时期及特定地区,出生率较高的现象,下列年份中“婴儿潮”较明显的是() A . 1950—1960年 B . 1960—1970年 C . 2000—2010年 D . 2040—2050年 (2)关于上图信息说法正确的是() A . 就业比最低的时期是由于就业机会少导致的 B . 抚养比最低的时期是由于劳动年龄人口较多导致的 C . 2015年以后抚养比逐渐升高是由于婴儿潮导致的 D . 近几年就业比逐渐下降将会导致劳动力严重不足 (3) 2015年后“人口负债”愈发严重,对此我们应采取的措施有() ①全面放开生育政策,增加生育率②渐进式延长退休年龄③限制劳动年龄人口向国外迁移④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⑤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⑥建立健全城乡养老保险制度 A . ①③④ B . ①③⑤ C . ②④⑥

精修版名校专递:高考地理特色专题讲练(29)河流航运价值的评价(含答案)

精品地理学习资料【精修版】 名校专递:高考地理特色专题讲练(29)河流航运价值 的评价(含答案) 思维建模 河流航运价值的大小与河流水量的大小、水量变化的大小和流经区域经济发展程度有关。水量越大,水量变化越小,流经区域经济发展程度越高,河流航运价值越大;水量越小, 图29-1为黄河流域示意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问题。 图29-1 指出黄河下游航运能力较差的原因。 型船只无法通航;黄河下游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大。 规范演练 1.读欧洲简图(图29-2),回答问题。

图29-2 (1)图中A地多湖泊,该地所在国有“千湖之国”之称。我国湖北省则有“千湖之省”之称。两地湖泊形成的自然原因分别是什么? (2)图中C是____________河,该河流域的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甜菜、亚麻等,请分析该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 (3)与其他地区相比,欧洲南部的地中海气候东西跨度更大,分布更广,试分析其原因。 (4)评价欧洲西部河流发展航运的自然条件。 2.云南、贵州两省是我国南方地区主要煤炭基地,而华南地区是重要的经济区和煤炭资源贫乏区,尤其广东省有着不断增长的煤炭消费需求,煤炭东调是协调两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读西江流域煤炭基地及内河运输示意图(图29-3),回答有关问题。

图29-3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评价西江流域的航运条件,并说明图示区域内的煤炭东调对广东省可能产生的有利影响。 (2)贵州省尽管降水丰富,但是大部分地区旱灾多发,请从自然地理角度分析其原因。 3.读图29-4,回答下列问题。

图29-4 (1)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的河流多注入________洋,可见其地势特点是________高________低。 (2)俄罗斯河流众多,但除伏尔加河外,其他河流的航运价值都不高,其原因是什么? 4.读图29-5,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图29-5 (1)图中河流虽为世界大河,但其航运价值不高,请说明原因。 (2)保护该区域的代表性植被,对全球生态环境有何重大意义? 类型29 河流航运价值的评价类 1.(1)A地湖泊由古冰川作用而成,湖北省湖泊多是因冲积平原地势低洼积水而成。 (2)伏尔加有利:夏季气温较高,光照充沛;地处东欧平原,地形平坦;伏尔加河河网密布,灌溉水源充足。不利:年均温较低,冬季较长且寒冷;年降水量小。 (3)地中海深入大陆,沿海地区易受海洋影响;山脉呈东西走向,西风更易深入大陆。(夏季地中海比沿岸气温低形成高气压,加大了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冬季地中海海区气温比沿岸高,形成低气压,上升气流明显,其在西风影响下更易形成降水) (4)地形平坦,河流水流平缓;年降水较多且季节变化小,河流水量丰富且稳定;冬季

高考地理特色讲练 类型10 人口分布不均的影响因素分析

类型10 人口分布不均的影响因素分析 思维建模 人口稠密区大部分位于北半球中低纬度近海地带,主要集中分布在三大区域:亚洲东部、 分析角度答题模板 自然环境 地形 平原地区人口分布集中,高原山地地区人口分布稀少(热带地区人口集中分布在高原地区) 气候北半球中低纬度的沿海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适宜人类生存、居住 水人口分布往往与水源分布相一致 土壤土壤肥沃的地区,人口密度较高;土壤贫瘠的地区,人口密度较小。 矿产矿产开发吸引人口聚集 社会经济从城市的带动作用、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交通运输条件等方面分析政治文化人口大规模的迁移导致人口分布的变化 【实例】影响中国人口分布不均的因素 中国人口分布疏密不均。黑龙江黑河—云南腾冲一线的东南部人口较稠密,西北部人口较稀疏。其原因是:该线东南部大部分为沿海、沿河、沿湖地区,平原面积较广阔,地形平坦、水源充足、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较肥沃,社会经济发展程度高,交通便利,城镇密集,有较大规模的人口迁入;该线西北部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气候干旱,荒漠面积较大,经济落后,交通闭塞。 典题示范 读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图10-1),回答问题。 图10-1

B线西北侧,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53%,人口只占全国总人口的6.3%,其自然原因和社会经济原因各是什么? 解题分析 (1)自然原因:该线西北地区主要为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和青藏高寒地区,人口稀少的自然原因主要从地形、气候等自然要素分析。青藏地区地形复杂,多高山、高原,气候寒冷,生态环境脆弱;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沙漠面积广大。这些自然条件都是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2)社会经济原因:影响人口分布的社会经济原因应从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交通运输条件等方面分析。我国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地处内陆,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文化落后。这些都影响了人口的增长与分布 答题要领(1)自然原因必须体现地形、气候等角度 (2)社会经济原因必须体现经济发展水平、交通等角度 [答案] 自然原因:气候干旱,有大面积的干旱区;地形复杂,多高山、高原;生态环境脆弱。 社会经济原因:经济文化落后,交通不便。 规范演练 1.图10-2所示的西伯利亚地区是俄罗斯的一个重要开发区,这里针叶林广布。据此回答问题。 图10-2 (1)该地区的区域地理特征包括( ) ①地广人稀②气候宜人③交通便捷④矿产丰富 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 (2)该地区南部人口密度相对较高的原因是什么? 2.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是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发展中需要永恒关注的问题。读美国本土铁路交通示意图(图10-3)和加利福尼亚州的“硅谷”区域图(图10-4),回答下列问题。

(全国卷)最新2019年高考地理 人文地理 专题01 人口专题检测卷

01 人口 选择题 (河北五个一联盟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总和生育率(total fertility rate),也称总生育率,是指某国家或地区的妇女在育龄期间,每个妇女平均的生育子女数。下图示意《世界人口展望》2015年报告中全球总和生育率变化。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 世界人口总和生育率变化的特点是 A. 下降速度越来越快 B. 从2015年前后开始匀速下降 C. 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期下降速度最快 D. 21世纪中期以后下降速度开始减缓 2. 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我国人口总和生育率一直低水平徘徊,长期低于2.1。这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A. 社会负担减轻,利于经济快速发展 B. 家庭负担减轻,利于提升人民生活水平 C. 农村劳动力严重短缺,制约我国第一产业的发展 D. 人口老龄化问题日渐突出,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发展 【答案】1. C 2. D 始减缓,D错误。故答案选C项。 2. 人口的生育率较低,会导致人口的出生率较低,会导致少年儿童的人口比重较少,老年人口的比重增加,劳动力短缺,社会负担减轻和家庭负担会加重,不利于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AB错误,D正确;我国农村地区的人口出生率高于城市,而且随着农业发展水平的提高,农业发展所需的劳动力逐渐减少,因此对农

业发展的影响较小,C错误。故答案D。 (江西省上饶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下图为1970-2040年我国劳动人口的增长变化(含预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 我国劳动人口数量最多的年份大约是 A. 1980年 B. 2000年 C. 2015年 D. 2025年 4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劳动人口一直维持低增长甚至向负增长转变的原因是 A. 出生率长期处于较低的水平 B. 老年人口数量大幅增长 C. 少年儿童人口数量大幅增长 D. 劳动年龄人口的死亡率升高 【答案】3. C 4. A (怀化市2018年高三第一次模考)人口支持比是指适龄劳动力人口(20~64岁)与老年人口(65岁以上)之比。当人口支持比大于7.5时,经济高速增长;比值小于7.5时,经济中速增长;比值小于4.8时,经济低速增长。下图为美国、日本、中国、印度四国的人口支持比变化趋势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名校专递:高考地理特色专题讲练(20)影响渔场形成的因素分析(含答案)

类型20 影响渔场形成的因素分析 湾暖流影响,饵料和养分充足。 典题示范 [2013·上海卷] 读关于南非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南非地理位置独特,国土面积约为122万平方千米。农业、渔业较为发达,但受自然地理因素影响明显,耕地的分布不平衡,农业生产地区差异大。 图20-1 (1)概述南非的海陆位置,并从航运角度分析其优劣。 (2)分析南非西部、南部沿海成为世界著名渔场的优越条件。

(续表) 优:地处两大洋间的航运要冲,西南端的好望角航线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海上通道之一。(任答一点即可) 劣:绕好望角的航线长,交通运输成本较高;好望角附近海域风浪大。(任答一点即可) (2)南非南部沿海有本格拉寒流和厄加勒斯暖流交汇,西部沿海出现涌升流,为南部、西部沿海带来大量的营养物质,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生长,浮游生物又为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饵料,吸引了大批鱼群。 规范演练 1.[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维多利亚湖是世界第二大淡水湖,湖面海拔1134米,湖中鱼类资源丰富。尼罗河鲈鱼是体型最大的淡水鱼之一,属肉食性鱼,原产于尼罗河、刚果河等非洲河流中。20世纪50年代,尼罗河鲈鱼被引入维多利亚湖,并迅速繁殖。该湖的尼罗河鲈鱼经过捕捞、加工后多销往欧洲,成为昂贵的美食。图20-2示意维多利亚湖的位置及周边水系。 图20-2 (1)分析阻碍尼罗河鲈鱼游入维多利亚湖的自然因素。 (2)分析尼罗河鲈鱼在维多利亚湖迅速繁殖的自然条件。 (3)分析尼罗河鲈鱼迅速繁殖对维多利亚湖鱼类资源及捕捞业的影响。

(4)说明尼罗河鲈鱼的引进对维多利亚湖沿岸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 2.图20-3是加拿大人口、矿产等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20-3 (1)加拿大矿产资源的特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 (2)加拿大的________海域有世界著名大渔场,其形成原因主要是什么?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20-4为我国海域洋流分布图。 图20-4 材料二图20-5为我国近海2月和8月表层水温分布图。

高考地理特色讲练 类型3 气候特征描述

类型3 气候特征描述 分析角度 答题模板 描述的基本内容表达形式 气温特征气温的高低及季节或年际变化 恒温型热带:终年高温寒带:终年严寒 变温型 亚热带:冬暖夏热(夏季高温,冬季温和) 温带:冬冷夏热(夏季炎热,冬季寒冷) 降水特征年降水总量、降水的季节或年际变化、雨季长短 年雨型终年多雨,降水的季节分配均匀 少雨型终年干旱少雨,降水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大 夏雨型夏季降水集中,(高温)多雨 冬雨型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典题示范 [2013·福建卷] 下列是某中学为“重走古丝绸之路”夏令营活动所搜集的材料。据此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3-1示意考察区域的地理环境。 图3-1 材料二M、N城均为历史文化名城。《资治通鉴》称M城及其附近在唐代“闾阎相望,桑麻翳野”。2010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N城设立经济特区(范围包括N城及其西部口岸)。 描述M城气候特征。 解题 分析 分析某地气候特征一般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进行。气温从气温最高值和最低 值以及气温年、日较差等方面分析,降水从降水的总量和降水的季节变化等 方面分析 答题 要领 (1)气温方面必须体现“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的特点 (2)降水方面必须体现“年降水量小”的特点 [答案] 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年降水量小,气候干旱;大陆性强。 规范演练 1.读某区域图(图3-2),回答问题。

图3-2 图中加利福尼亚半岛(甲)与佛罗里达半岛(乙)的纬度位置大致相同,试比较它们的气候特点及其成因。 2.[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居住在成都的小明和小亮在“寻找最佳避寒地”的课外研究中发现,有“百里钢城”之称的攀枝花1月平均气温达13.6℃(昆明为7.7℃,成都为5.5℃),是长江流域冬季的“温暖之都”。图3-3(a)示意攀枝花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位置,图3-3(b)示意攀枝花周边地形。 (a) (b) 图3-3 (1)分析攀枝花1月份平均气温较高的原因。 (2)推测攀枝花1月份的天气特征。 3.阅读图文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2016年高考地理全国卷1(附答案)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我国是世界闻名的瓷古国。明清时期,“瓷都”是全国的瓷业中心,产品远销海外。20世纪80年代初,省市率先引进国外现代化瓷生产线,逐步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瓷生产基地。2003年,瓷主产区被划入中心城区围,瓷产业向等瓷产地转移。据此完成1—3题。 1.与相比,20世纪80年代瓷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市场广阔 B.原材料充足 C.劳动力素质高 D.国家政策倾斜 2.促使瓷产业向外转移的主要原因是 A.产业结构调整 B.原产料枯竭 C.市场需求减小 D.企业竞争加剧 3.吸引瓷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是 A.资金充足 B.劳动力成本低 C.产业基础好 D.交通运输便捷 自20世纪50年代,荷兰的兰斯塔德地区经过多次空间规划,形成城市在外,郊区在的空间特征:该区中间是一个接近3000平方千米的“绿心”——乡村地带;四个核心城市和其他城镇呈环状分布在“绿心”的周围,城镇之间设置不可侵占的绿地。四个核心城市各具特殊职能,各城市分工明确,通过快速交通系统连接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近20年来,该地区城镇扩展程度小,基本维持稳定的城镇结构体系。据此完成4—6题。

2020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常考题型(全国卷):第6题 人口变化与人口问题

第6题人口变化与人口问题 1、洛伦兹曲线模型反映地理事象的分布均匀程度。本题用其反映人口与经济分布的相互关系,下图各曲线的弯曲程度反映出该变量分布的不均衡性,曲线越弯曲,表示该变量分布越不均衡。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安徽省人口、GDP分布的状况是( ) A.人口集中度大于GDP集中度 B.GDP集中度大于人口集中度 C.人口集中度与GDP集中度高度一致 D.人口集中度与GDP集中度完全背离 2. 图示安徽省人口与GDP洛伦兹曲线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①安徽省有大量民工到沿海发达地区务工 ②安徽省人口自然增长率快速下降 ③安徽省经济核心区对人口的吸引力不够 ④安徽省地形差异大 ⑤淮河横贯安徽北部,南北气候差异大 ⑥安徽省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二、三产业比重不高 A.①②⑥ B.③④⑤ C.①③⑥ D.①③⑤ 2、下图示意我国某省2011-2016年人口增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人口数量变化最小的一年是( ) A.2012年 B.2013年 C.2014年 D.2016年 2.该省近三年来人口增长变化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城市房价增长快 B.计划生育政策调整 C.产业升级和转移 D.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3、出生人口性别比是指活产男婴数与活产女婴数的比值,通常用女婴数量为100时所对应的男婴数量来表示。正常情况下,出生人口性别比保持在102至107之间。下图示意我囯2011年与2016年不同年龄段人口性别比,据此完成1-2题。 1.影响我国2011年之前与之后出生人口性别比差异的主要因素最可能是( ) A.经济水平 B.传统文化 C.生育政策 D.自然灾害 2.根据2011年与2016年人口性别比变化可推测出我国( ) A.男性和女性的平均寿命 B.男性平均寿命短于女性 C.男性平均寿命等于女性 D.男性平均寿命长于女性 4、下图为某地人口迁移与年龄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2019-2020学年名校专递:高考地理特色专题讲练(4)河流水系、水文特征描述(含答案)

2019-2020学年精品地理资料 2019.7 名校专递:高考地理特色专题讲练(4)河流水系、水 文特征描述(含答案) 思维建模 (1)树枝状水系:是支流较多,干、支流以及支流与支流间呈锐角相交,排列如树枝状的水系。多见于微斜平原或地壳较稳定、岩性比较均一的缓倾斜岩层分布地区。世界上大多数河流的水系形状是树枝状的,如中国的长江、珠江和辽河,北美的密西西比河、南美的亚马孙河等。 (2)向心状水系:发育在盆地或沉陷区的河流,形成由四周山岭向盆地或沉陷区中心汇集的水系,如非洲刚果河的水系、中国四川盆地的水系。 (3)放射状水系:河流在穹形山地或火山地区,从高处顺坡流向四周低地,呈放射(散)状分布,如亚洲总体的水系特征。 (4)平行状水系:河流在平行褶曲或断层地区多呈平行排列,如中国横断山区的河流和淮河左岸支流。 (5)格子状水系:河流的干流和支流之间呈直线相交,多发育在断层地带。 (6)网状水系:河流在河漫滩和三角洲上常交错排列呈网状,如三角洲上的河流常形成扇形网状水系。 2.河流水文特征

读图4-1,概括图中河流的水系特征和水文特征。 图4-1 较大,航运条件好。 水文特征:地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河流水量较大,水位季节变化小;流域内植被覆盖率较高,河流含沙量小;冬季无结冰期;上游水能资源较丰富,下游河段航运价值高。 规范演练 1.图4-2为我国某农业主产区水系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所学知识,推断甲湖泊的形成过程。 (2)分析该河段的水系特征对当地种植业的影响。

图4-2 2.结合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图4-3中的主要国家甲国是拉丁美洲经济一体化集团的重要成员国。该国为拉丁美洲人均GDP较高的国家,与我国有良好的贸易关系,2006年8月双方签订了农田灌溉系统建设、矿产品开采、机电生产等多项协议。 图4-3 ( 1) 分 别 说 出 A、B 两 地 所在地形区的主要地形类型。 (2)描述H河中下游的水文特征。 (3)说明甲国建设农田灌溉系统的自然原因。 3.读图4-4,完成下列问题。

新教材 名校专递:高考地理特色专题讲练(16)交通区位因素分析(含答案)

地理精品教学资料(新教材) 2019.4 名校专递:高考地理特色专题讲练(16)交通区位因素 分析(含答案) 思维建模 郑渝(郑州至重庆)铁路是中国 高速铁路网规划中的重要线路,初 步规划有①线、②线两种方案。图 16-1为郑渝高速铁路规划示意图, 读图回答问题。 图16-1 (1)从城市化发展的角度,指出 高速铁路建成后对甲城发展的作

用,并分析其原因。 (2)对于规划中的①②两条线路,你认为哪一条更合理,请简述理由。 化水平的提高。原因:高铁建成后,有利于吸引更多的人流、物流,加强区域间的联系,扩大甲城的经济腹地;有利于推进工业化进程,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有利于促进城市的产业结构调整。 (2)①线方案。理由:①线与②线比,①线所经地区地形较平坦,施工难度较小,投资较少;①线所经的城市较多,人口较密集,经济效益较高。 或②线方案。理由:②线与①线比,②线占用耕地较少;②线所经的城市较少,人口较稀疏,征地费用较低。 规范演练 1.近年来,随着国际油价上涨,俄罗斯“能源立国”的政策和石油业的繁荣景象,大大提升了它的经济实力和战略地位。 材料一 图16-2为俄罗斯石油管道方案示意图。 图16-2 材料二 中国、日本、俄罗斯三国围绕石油管道的走向问题先后提出三套方案,历经两年多的拉锯战,俄罗斯从本国利益考虑,最终选择了“泰纳线”方案而放弃了“安大线”“安纳线”方案。与其他两条线相比,“泰纳线”将从贝加尔湖以北150千米的地方经过,部分线路紧邻贝阿铁路,且最大限度地靠近西西伯利亚油田和有待开发的东西伯利亚油田,以保证“泰纳线”8000万吨的年输油能力。 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试对俄罗斯最终选择“泰纳线”石油管道方案进行评价。 2.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杭州湾跨海大桥(见图16-3)于2008年5月1日正式通车。大桥南起宁波慈溪,北至嘉兴海盐,是世界上建造难度最大的跨海大桥之一。

(推荐)2017年地理高考真题全国卷一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Ⅰ卷) 图1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据此完成1~3题。 1.当地的自然植被属于 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 D.针叶林

2.造成图示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该街道两侧 A.用地类型差异 B.居民爱好差异 C.景观规划不同 D.行政管辖不 3.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气温 B.降水 C.光照 D.土壤 德国海德堡某印刷机公司创始人及其合作者设计了轮转式印刷机,开创了现代印刷业的先河。至1930年,海德堡已成立了6家大的印刷机公司。同时,造纸、油墨和制版企业也先后在海德堡集聚。产业集聚、挑剔的国内客户以及人力成本高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不断刺激海德堡印刷机技术革新。据此完成4~5题。

4.造纸、油墨和制版企业先后在海德堡集聚,可以节省 A.市场营销成本B.原料成本 C.劳动力成本D.设备成本 5.海德堡印刷机在国际市场长期保持竞争优势,主要依赖于A.产量大 B.价格低 C.款式新 D.质量优

图2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 000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据此完成6~8 6.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 A.远大于2 000毫米B.约为2 000毫米 C.约为210毫米D.远小于210毫米

【考向预测】2020高考地理必考人口问题专题

考向预测】2020 高考地理必考人口问题专题: 人口迁移、人口数量变化、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 人口老龄化和人口城市化 ⑴人口迁移的基本原因:不同地区的人口和生活资料在数量上的不平衡,生存环 地区的境有很大差异。 ⑵人口迁移的主要、经常起作用的原因:经济原因⑶美国老年人口向阳光地带迁移原因:①自然原因:纬度高,气候寒冷;②社会原因:工业发达,环境污染严重。 ⑷新疆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开发资源和发展边境贸易。 ⑹流动人口增加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利:积极推动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增加社会活力;弊:对城市环境造成巨大压力,影响城市交通以及社会经济秩序。 ⑺人口迁往边疆和工矿区的影响:利:利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工业建设,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综合环境。弊:加剧生态环境问题。 (8)人口迁移的影响对迁入地影响: ①获取足够的劳动力;②有利于当地资源的开发;③给城市环境造成影响。 对迁出地影响: ①加强与外界在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交流; ②有利于缓解当地的人地矛盾; ③有利于增加收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上海成为人口迁入地原因:经济发达, 收入高,就业机会多)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人口流向城市的影响: (1)有利影响—

①人口流动给城市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为城市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 ②促进了城市商业的发展,增加城市的收入; ③改变城市的经济结构,为城市经济结构体制改革深化发展作出贡献; ④促进城市第三产业发展;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⑤促进城市周围地区的农、牧、渔、副业的发展; (2)不利影响: ①大量流动人口的涌入,增加城市的住房、交通等压力; ②加剧城市的环境污染; ③给城市的社会治安管理带来问题; ④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人口金字塔的判读方法

名校专递:高考地理特色专题讲练(1)地理位置特征描述(含答案)

类型1 地理位置特征描述 分析角度答题模板 半球位置东西半球、南北半球 经纬度位置 点状:具体的经纬度 面状:某地的经纬度范围、穿过某地的重 要经纬线及其所跨的纬度带和热量带 海陆位置 岛屿、半岛、大陆东西岸、大洋东西侧, 临海、距海较近、深居内陆 相对位置 与哪些国家接壤、与哪些国家隔海相望、 与哪些行政区相邻 位于某地(比如山、河、城市等)的什么方 位 读有关厄立特里亚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厄立特里亚气候干旱,降水量小且不稳定。2007年该国人均国民收入仅270美元。虽然农业是其国民经济的支柱,但是粮食仍不能自给。该国农业生产技术相对落后,如在平原、山地斜坡主要采用传统地面灌溉和引洪灌溉的方式,很少实施喷灌、滴灌。目前我国和厄立特里亚正在开展农业方面的合作。图1-1为厄立特里亚位置及地形示意图。 图1-1 从温度带位置、海陆位置及该国所处的大洲方位方面,概述厄立特里亚的地理位置特征。 解题分析 经纬度 位置 纬度:位于赤道和20°N之间,属于热带 经度:40°E穿过该区域 海陆位置位于红海西岸或东临红海 相对位置位于非洲的东北部 答题 要领 (1)题目要求按“温度带位置”回答,必须体现出位于热带 (2)海陆位置要体现出与红海的位置关系 (3)题目要求要体现出“该国所处的大洲方位” [答案] 位于热带,东濒红海,位于非洲东北部。 规范演练 1.南部苏丹于当地时间2011年7月9日0时宣布正式从苏丹分离,并成立南苏丹共和

国,成为世界上最新的国家。读图1-2,完成下列要求。 图1-2 (1)南苏丹首都朱巴位于纽约(41°N,74°W)的________方向。 (2)结合图中信息,描述南苏丹的地理位置特点。 2.某高中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借助GIS技术研究自然因素对气温的影响,绘制了甲区域气温分布模式图。图1-3(a)是甲区域1月份气温分布,图1-3(b)是甲区域7月份气温分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a) (b) 图1-3 简述甲区域的地理位置。 3.阅读关于新西兰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新西兰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畜牧业国家之一,畜牧业一直处于主导地位。该国牧场辽阔,全国人均3.8公顷,目前有将近3/4的牧场以经营某一产品为主。该国政府不仅重视天然草场的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还特别重视发展人工草场,人工草场面积已超过天然草场几倍。畜牧业是新西兰最重要的经济来源,畜产品出口占全国外贸出口的65%以上。

高考地理特色讲练类型27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影响

类型27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影响 思维建模 对资源跨区域调配影响的分析要从资源调入地区和资源调出地区的资源、经济发展、社 典题示范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27-1甲是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线路示意图,图27-1乙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水南调工程线路示意图。 甲 乙 图27-1 材料二 加利福尼亚州北水南调工程年调水量52亿立方米,受益于该调水工程,加利福尼亚州发展成为美国人口最多、灌溉面积最大和粮食产量最高的一个州。 材料三 黄淮海流域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1%,有2亿多人口存在不同程度的饮水困难,工农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我国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计划于2014年年底通水,通水将大大缓解黄淮海地区的用水紧张状况。 (1)试对两调水工程进行比较,完成下表。 (2)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跨流域调水对调入区的主要影响。

济发展);改善当地生态环境。 规范演练 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辽河地处我国东北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其干流水量主要来自其东侧支流,泥沙则主要来自其西侧支流,有“东水西沙”之说。流域内人口密集,工农业生产集中,水资源量远小于其北部的松花江流域,为此国家规划实施“引松济辽”调水工程。图27-2为辽河流域局部区域图。 图27-2 指出建设“引松济辽”调水工程、打造东北黄金水道,对辽河干流地区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 2.图27-3中斜纹阴影区域示意我国21世纪重点建设的能源基地。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图27-3 (1)说明该区域能源资源开发的条件。 (2)图示区域主要能源外运方式中最主要的方式是________运输,请列举其中一条东西向干线的名称,并在图中画出其大致走向。 (3)近年来,该区域逐步转变能源输出方式,变输煤为输电。试分析该区域转变能源输出方式的原因。 3.图27-4(a)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路线示意图,图27-4(b)示意北京年内各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结合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a) (b) 图27-4 (1)结合图27-4(b),描述北京地区的气候特征,并分析该气候特征对该地区的水资源利用有何影响。 (2)华北平原用水紧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后,会对于华北地区产生怎样的有利影响?

高考地理-人口(练)-专题练习有答案

高考地理专题练习 人口(练) 1.练高考 (2016?上海卷)(十)人口地理研究对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决策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9.水资源和耕地资源是制约一个地区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根据下表数据,若不考虑其他条件,我国四省中,人口容量最小的省份可能是() A .甲省B.乙省C.丙省D.丁省 20.工业强国都是技师技工的人才资源强国。技师技工一般是通过中等专业训练和实践经验的积累成长起来的。图为2013 年中、美、日、德四国劳动就业人口中完成高等教育和中等技术教育的人口比例。由图中数据可以推测,与其他三国相比,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的不利条件主要有() A .劳动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偏低B.技师技工数量偏低 C.制造业从业人口数量偏低D.研发人员数量偏低 (2016?江苏卷)2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3 分)材料一 “候鸟式”养老是当今兴起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不少北方老年人选择冬季到南方的城市居住、旅游,北方天暖后再回到原地居住。 材料二近年来老钢铁工业城市攀枝花已成为我国冬季养老的热点城市之一。来此过冬养老人结合数近10 万,攀枝花正在实现由“钢城”向“阳光花城”的转型。 材料三 图16 为四川省攀枝花市区位示意图,表1 为攀枝花气温、降水资料。

(2)攀枝花成为“候鸟式”养老目的地的有利气候条件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此外,其他地理原因有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 。(5分)(3)大量外来人口对“阳光花城”兴起有哪些积极影响?____________ 。(4分)(2016?海南卷)2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改革开放后,由于外来人口大量涌入,北京、上海、广州3 个城市的人口规模持续快速增大。图4 是2010 年3 个城市外来人口分省统计情况。 (1)归纳北京、上海、广州3 个城市外来人口来源的共性特点。(6分) (2)分析河南、四川、湖北3 省在北京、上海、广州外来人口中均占较大比例的原因。(8分) (3)诸如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超大城市是否应限制外来人口?请表明你的态度,并说明理由。(6 分)(2015?山东卷)近年来,我国有些农村出现了“有院无人住,有地无人种” 的空心化现象。完成下列各题。1.这种空心化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2019名校专递:高考地理特色专题讲练(19)水库坝址选择的因素分析(含答案)

精 品 地 理 教 辅 资 料 2019.5 名校专递:高考地理特色专题讲练(19)水库坝址选择的因 素分析(含答案) 图19-1为我国南方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9-1 (1)描述图示区域内的地形、地势特征。 (2)说出A —B 河段的河流流向。 (3)当地拟修建一座水库,其水坝的坝顶海拔为500 米,水库坝址有A 处和B 处两个选择方案。请选择其中一个方案,简述其主要的利与弊。 100~1500米之间。 (2)先由北向南,再向东南。 (3)A 处:弊,库区面积和蓄水量小;利,淹没土地少,工程量小,人口迁移规模小。 B 处:利,库区面积和蓄水量大;弊,淹没土地多,工程量大,人口迁移规模大。 规范演练 1.读某地质构造剖面图(图19-2),回答下列问题。

图19-2 (1)图中乙处的地质构造类型是________。从地形上看,乙处为________,其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丙处是否适合建水库?请简要说明其理由。 (3)找地下水应在________处,找油气应在________处。 2.读我国东部沿海某地等高线图(图19-3,单位:米),回答问题。 图19-3 (1)A地为________地形,判断理由是什么? (2)a、b两条支流,水流较缓的是____支流,原因是什么?

(3)B河上拟建一水电站,请在图上标出最佳坝址。 (4)当地计划在甲、乙两村间修一条公路,应该选择①线路还是②线路?为什么? 3.读某河流上游水库大坝的位置图(图19-4)和剖面图(图19-5)及其河流水量变化图(图19-6),完成有关问题。 图19-4 图19-5 (1)图19-4中的水库大坝坝址选择的地形是________,这样选址的理由是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