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差分析习题解答

合集下载

定量分析中的误差及有效数字答案

定量分析中的误差及有效数字答案

思考题1. 指出在下列情况下,各会引起哪种误差?如果是系统误差,应该用什么方法减免?(1) 砝码被腐蚀;答:引起系统误差(仪器误差),采用校准砝码、更换砝码。

(2) 天平的两臂不等长;答:引起系统误差(仪器误差),采用校正仪器(天平两臂等长)或更换仪器。

(3) 容量瓶和移液管不配套;答:引起系统误差(仪器误差),采用校正仪器(相对校正也可)或更换仪器。

(4) 试剂中含有微量的被测组分;答:引起系统误差(试剂误差),采用空白试验,减去空白值。

(5) 天平的零点有微小变动;答:随机(偶然)误差。

(6) 读取滴定管体积时最后一位数字估计不准;答:随机(偶然)误差。

采用读数卡和多练习,提高读数的准确度。

(7) 滴定时不慎从锥形瓶中溅出一滴溶液;答:过失,弃去该数据,重做实验。

(8) 标定HCl 溶液用的NaOH 标准溶液中吸入CO2。

答:系统误差(试剂误差)。

终点时加热,除去CO2,再滴至稳定的终点(半分钟不褪色)。

2.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 要求分析结果达到0.2%的准确度,即指分析结果的相对误差为0.2%。

(2) 分析结果的精密度高就说明准确度高。

(3) 由试剂不纯造成的误差属于偶然误差。

(4) 偏差越大,说明精密度越高。

(5) 准确度高,要求精密度高。

(6) 系统误差呈正态分布。

(7) 精密度高,准确度一定高。

(8) 分析工作中,要求分析误差为零。

(9) 偏差是指测定值与真实值之差。

(10) 随机误差影响测定结果的精密度。

(11) 在分析数据中,所有的“0”均为有效数字。

(12) 方法误差属于系统误差。

(13) 有效数字中每一位数字都是准确的。

(14) 有效数字中的末位数字是估计值,不是测定结果。

(15) 有效数字的位数多少,反映了测量值相对误差的大小。

(16) 有效数字的位数与采用的单位有关。

(17) 对某试样平行测定多次,可以减少系统误差。

(18) Q检验法可以检验测试数据的系统误差。

答:(1) 对;(2) 错;(3) 错;(4) 错;(5) 对;(6) 错;(7) 错;(8) 错;(9) 错;(10) 对;(11) 错;(12) 对;(13) 错;(14) 对;(15) 对;(16) 错;(17) 错;(18) 错3. 单选题(1) 准确度和精密度的正确关系是……………………..……………………………………………….( )(A) 准确度不高,精密度一定不会高(B) 准确度高,要求精密度也高(C) 精密度高,准确度一定高(D) 两者没有关系(2) 从精密度好就可判断分析结果准确度的前提是…………………..……………………………….( )(A) 偶然误差小(B) 系统误差小(C) 操作误差不存在(D) 相对偏差小(3) 以下是有关系统误差叙述,错误的是………………………………...…………………………….( )(A) 误差可以估计其大小(B) 误差是可以测定的(C) 在同一条件下重复测定中,正负误差出现的机会相等(D) 它对分析结果影响比较恒定(4) 测定精密度好,表示………….…………………………………..………………………………….( )(A) 系统误差小(B) 偶然误差小(C) 相对误差小(D) 标准偏差小(5)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 方法误差属于系统误差(B) 系统误差具有单向性(C) 系统误差呈正态分布(D) 系统误差又称可测误差(6) 下列因素中,产生系统误差的是………………………………………….………………………….( )(A) 称量时未关天平门(B) 砝码稍有侵蚀(C) 滴定管末端有气泡(D) 滴定管最后一位读数估计不准(7) 下列情况所引起的误差中,不属于系统误差的是……..………………..………………………….( )(A) 移液管转移溶液后残留量稍有不同(B): 称量时使用的砝码锈蚀(C) 天平的两臂不等长(D) 试剂里含微量的被测组分(8) 下述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偶然误差是无法避免的(B) 偶然误差具有随机性(C) 偶然误差的出现符合正态分布(D) 偶然误差小,精密度不一定高(9)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溶液pH为11.32,读数有四位有效数字(B) 0.0150g试样的质量有4位有效数字(C) 测量数据的最后一位数字不是准确值(D) 从50mL滴定管中,可以准确放出5.000mL标准溶液(10) 分析天平的称样误差约为0.0002克,如使测量时相对误差达到0.1%,试样至少应该称……….( )(A) 0.1000克以上(B) 0.1000克以下(C) 0.2克以上(D) 0.2克以下(11) 精密度的高低用()的大小表示………………………..………………………………………….( )(A) 误差(B) 相对误差(C) 偏差(D) 准确度(12) 分析实验中由于试剂不纯而引起的误差属于…………………..…………….……………..…….( )(A): 系统误差(B) 过失(C) 偶然误差(D)方法误差(13) 四次测定结果:0.3406、0.3408、0.3404、0.3402,其分析结果的平均值为……………………….( )(A) 0.0002 (B) 0.3405 (C) 0.059% (D) 0.076%(14) 配制一定摩尔浓度的NaOH溶液时,造成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原因是…..…………………….( )(A) 所用NaOH固体已经潮解(B): 向容量瓶倒水未至刻度线(C) 有少量的NaOH溶液残留在烧杯中(D) 用带游码的托盘天平称NaOH固体时误用“左码右物”(15) 四次测定结果:55.51、55.50、55.46、55.49、55.51,其分析结果的平均偏差为………..………….( )(A) 55.49 (B) 0.016 (C) 0.028 (D) 0.008(16) 托盘天平读数误差在2克以内,分析样品应称至( )克才能保证称样相对误差为1% 。

定量分析中的误差及有效数字练习题

定量分析中的误差及有效数字练习题

定量分析中的误差及有效数字练习题一、填空题:1 在分析过程中,读取滴定管读数时,最后一位数字n 次读数不一致,对分析结果引起的误差属于________________ 误差。

答案: 偶然误差2 标定HCl 溶液用的NaOH 标准溶液中吸收了CO2 ,对分析结果所引起的误差属于_________________ 误差。

答案: 系统误差中的试剂误差(你们可答系统误差或试剂误差)3 移液管、容量瓶相对体积未校准,由此对分析结果引起的误差属于__________________ 误差。

答案: 系统误差中的仪器误差(你们可答系统误差或仪器误差)4 在称量试样时,吸收了少量水分,对结果引起的误差是属于_________________ 误差。

答案: 系统误差中的操作误差(你们可答系统误差或操作误差)5 标定NaOH 溶液浓度时,所用的基准物邻苯二甲酸氢钾中含有少量的邻苯二甲酸,对标定结果将产生误差。

答案: 负6 用减量法称取试样,使用了一只磨损的砝码,将对测定结果产生__________________ 误差。

答案: 正7 在定量分析中, _______ 误差影响测定结果的精密度; __________ 误差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度。

答案: 偶然;系统8 偶然误差服从__________ 规律,因此可采取________ 的措施减免偶然误差。

答案: 正态分布,平行多次操作9 不加试样,按照试样分析步骤和条件平行进行的分析试验,称为__________________ 。

通过它主要可以消除由试剂、蒸馏水及器皿引入的杂质造成的_____________ 。

答案: 空白试验。

仪器和试剂误差10 系统误差的减免是采用校正仪器以及做______________ 试验、试验和空白试验等办法减免的,而偶然误差则是采用增加 ________ 的办法,减小偶然误差。

答案: 对照、回收,重复试验次数11 误差表示分析结果的__________; 偏差表示分析结果的__________ 。

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习题

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习题

-1. 如果要求分析结果到达 0.1%的准确度,使用灵敏度为0.1mg 的天平称取试样时,至少应称取〔〕A. 0.1gB. 0.2gC. 0.05gD. 0.5g2. 定量分析结果的标准偏差代表的是〔〕。

A. 分析结果的准确度B. 分析结果的精细度和准确度C. 分析结果的精细度D. 平均值的绝对误差3. 对*试样发展平行三次测定,得出*组分的平均含量为30.6% ,而真实含量为 30.3% ,则30.6%-30.3%=0.3% 为〔〕A. 相对误差B. 绝对误差C. 相对偏差D. 绝对偏差4. 以下论述正确的选项是:〔〕A. 准确度高,一定需要精细度好;B. 发展分析时,过失误差是不可防止的;C. 精细度高,准确度一定高;D. 精细度高,系统误差一定小;5. 下面哪一种方法不属于减小系统误差的方法〔〕A. 做对照实验B. 校正仪器C. 做空白实验D. 增加平行测定次数6. 以下表述中, 最能说明系统误差小的是 ( )A. 高精细度B. 与的质量分数的试样屡次分析结果的平均值一致C. 标准差大D. 子细校正所用砝码和容量仪器等7. 用以下何种方法可减免分析测定中的系统误差〔〕A. 发展仪器校正B. 增加测定次数C. 认真细心操作D. 测定时保证环境的湿度一致8. 以下有关偶然误差的论述中不正确的选项是〔〕A.偶然误差是由一些不确定的偶然因素造成的;B.偶然误差浮现正误差和负误差的时机均等;C.偶然误差在分析中是不可防止的;D.偶然误差具有单向性9. 滴定分析中浮现以下情况,属于系统误差的是:〔〕A. 滴定时有溶液溅出B. 读取滴定管读数时,最后一位估测不许C. 试剂中含少量待测离子D. 砝码读错10. *一称量结果为0.0100mg, 其有效数字为几位?〔〕A. 1 位B. 2 位C. 3 位D. 4 位11. 测的*种新合成的有机酸pK 值为 12.35,其 K 值应表示为〔〕a aA. 4.467×10 -13;B. 4.47×10 -13×10 -13; D. 4×10 -1312. 指出以下表述中错误的表述 ( A )A. 置信水平愈高, 测定的可靠性愈高B. 置信水平愈高, 置信区间愈宽C. 置信区间的大小与测定次数的平方根成反比D. 置信区间的位置取决于测定的平均值13. 以下有关置信区间的描述中,正确的有:〔 A 〕A. 在一定置信度时,以测量值的平均值为中心的包括真值的围即为置信区间B. 真值落在*一可靠区间的几率即为置信区间C. 其他条件不变时,给定的置信度越高,平均值的置信区间越宽D. 平均值的数值越大,置信置信区间越宽14.分析测定中,使用校正的方法,可消除的误差是 ()。

第一章 误差分析与误差的传播习题及解答

第一章 误差分析与误差的传播习题及解答

四、解答题 1. 设 x>0,x*的相对误差为 δ,求 f(x)=ln x 的误差限。
解:求 lnx 的误差极限就是求 f(x)=lnx 的误差限,由公式有
已知 x*的相对误差 满足
,而
,故

2. 下列各数
都是经过四舍五入得到的近似值,试指出它们有几
位有效数字,并给出其误差限与相对误差限。 解:直接根据定义和式(1.2.2)(1.2.3)则得
第一章 误差分析与误差的传播
一、判断题: 1.舍入误差是模型准确值与用数值方法求得的准确值产生的误差。 ( )
x2 2. 用 1- 2 近似表示 cosx 产生舍入误差。
( )
3. 任给实数 a 及向量 x ,则 || ax || a || x ||。
()
二、填空题:
1.设
x*
2.40315 是真值
5. 计算下列矩阵的范数:
1)
,求
2)
,求
3)
,求
解:1)
2)
3)
1 0 1
6.
求矩阵
A
0
1
0
的谱半径.
2 0 2
1 0 1
解 I A 0 1 0 1 3
4分
2 0 2
矩阵 A 的特征值为 1 0, 2 1, 3 3
8分
所以谱半径 A max0,1,3 3
7. 证明向量 X 的范数满足不等式

。( 2.7183 和 8.0000)
12. 、
,则 A 的谱半径

,A 的

( 11.计算


,利用( )式计算误差最小。
四个选项:
解:
三、选择题

《分析化学》第2章》误差及分析数据的处理复习题及答案

《分析化学》第2章》误差及分析数据的处理复习题及答案

一、判断题1、测定的精密度高,则准确度一定高。

(×)2、用标准偏差表示测定结果的精密度比算术平均偏差更合理。

(√)3、测得某溶液pH=6.21,其有效数字是三位。

(×)4、测得某溶液体积为1.0L,也可记为1000mL。

(×)5、所有的误差都能校正。

(×)6、为提高包含区间的包含概率,可适当提高包含区间的宽度。

(√)7、误差为正值表示测得值比真值低。

(×)8、若测量只进行一次,则无法考察测得值的精密度。

(√)9、评价进行多次平行测量结果时,正确度和准确度含义相同。

(×)10、定量检测中,精密度和精确度含义相同。

(×)11、可通过回收试验回收率的高低判断有无系统误差存在。

(√)12、某测得值的总误差是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之和。

(√)13、随着测量次数增加,随机误差变小。

(×)14、定量检测报告中仅需给出平行测定值的平均值即可。

(×)15、分析结果的准确度由系统误差决定,而与随机误差无关。

(×)16、测定结果的准确度仅取决于测量过程中的系统误差的大小。

(×)17、准确度反映的是分析方法或测定系统的系统误差的大小。

(×)18、精密度反映的是分析方法或测定系统随机误差的大小。

(√)19、两组数据的平均偏差相同,它们的标准偏差不一定相同。

(√)20、在定量分析中精密度高,准确度不一定高。

(√)21、进行无限多次测量,总体均值就是真值。

(×)22、系统误差分布符合正态分布规律。

(×)23、有效数字中不应该包含可疑数字。

(×)24、离群值的取舍可采用F检验。

(×)25、置信度越高,则相应的置信区间越宽。

(√)26、t检验可用于判断测定值与标准值之间有无显著性差异。

(√)27、采用F检验可以判断两组测定结果的均值有无显著性差异。

(×)28、采用F检验可以判断两组测定结果的精密度有无显著性差异。

第2章-测量误差分析及处理-习题-答案

第2章-测量误差分析及处理-习题-答案

电子测量技术第二章(一)填空题1、相对误差定义为测量值与真值的比值,通常用百分数表示。

2、绝对误差是指由测量所得到的真值与测量值之差。

3、测量误差就是测量结果与被测量____真值____的差别,通常可以分为__ 绝对误差_____和____相对误差___两种。

4、根据测量的性质和特点,可将测量误差分为随机误差、系统误差、粗大误差。

5、精密度用以表示随机误差的大小,准确度用以表示系统误差的大小,精确度用以表示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综合影响的大小。

6、可以用____系统误差_____来作为衡量测量是否正确的尺度,称为测量的准确度。

7、随机误差的大小,可以用测量值的___精密度___来衡量,其值越小,测量值越集中,测量的___密集度___越高。

8、误差的基本表示方法有_绝对误差_、_相对误差_和最大引用误差(满度误差)9、消弱系统误差的典型测量技术有零示法、替代法、补偿法、对照法、微差法和交叉读数法。

10、多次测量中随机误差具有___有界_____性、____对称____性和___抵偿_____性。

11、满度(引用)误差表示为绝对误差与满量程之比,是用量程满度值代替测量真值的相对误差。

12、测量仪器准确度等级一般分为7级,其中准确度最高的为_0.1_级,准确度最低的为_5.0_级。

13、1.5级100mA的电流表,引用相对误差为±1.5% ,在50mA点允许的最大绝对误差为___±1.5mA 。

14、为保证在测量80V电压时,误差≤±1%,应选用等于或优于0.5 级的100V量程的电压表。

15、___马利科夫_____判据是常用的判别累进性系差的方法。

16、____阿贝一赫梅特____判据是常用的判别周期性系差的方法。

三种,在工程上凡是要求计算测量结果的误差时,一般都要用__相对误差__。

17、对以下数据进行四舍五入处理,要求小数点后只保留2位。

4.850=__4.85__;200.4850000010=_____200.48___。

分析化学习题误差分析习题

分析化学习题误差分析习题

误差分析习题班级姓名分数一、选择题( 共7题12分)1. 2 分(0203)下列表述中,最能说明系统误差小的是-------------------------------------------------------( )(A) 高精密度(B) 与已知的质量分数的试样多次分析结果的平均值一致(C) 标准差大(D) 仔细校正所用砝码和容量仪器等2. 2 分(0204)下列各项定义中不正确的是--------------------------------------------------------------------( )(A) 绝对误差是测定值与真值之差(B) 相对误差是绝对误差在真值中所占的百分比(C) 偏差是指测定值与平均值之差(D) 总体平均值就是真值3. 2 分(0208)分析测定中随机误差的特点是----------------------------------------------------------------( )(A) 数值有一定范围(B) 数值无规律可循(C) 大小误差出现的概率相同(D) 正负误差出现的概率相同4. 1 分(0285)下列数据中有效数字不是四位的是--------------------------------------------------- ( )(A)0.2400 (B)0.0024 (C)2.004 (D)20.405. 1 分(0217)有一组平行测定所得的数据,要判断其中是否有可疑值,应采用------------------------( )(A) t检验(B) u检验(C) F检验(D) Q检验6. 2 分(0225)下列算式的结果应以几位有效数字报出-----------------------------------------------------( )0000 .1)80 . 2400.25(1010.0(A) 五位(B) 四位(C) 三位(D) 二位7. 2 分(0108)2 分(0108)用邻苯二甲酸氢钾为基准物标定0.1 mol/L NaOH溶液,每份基准物的称取量宜为[M r(KHC8H8O4)=204.2] ------------------------------------------------------------------------( )(A) 0.2 g左右(B) 0.2 g ~ 0.4 g (C) 0.4 g ~ 0.8 g(D) 0.8 g ~ 1.6 g二、填空题( 共5题16分)8. 5 分(0230)准确度高低用_误差_________衡量,它表示__测定结果与真实值差异___。

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答案)

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答案)

第 2 章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1.指出下列各种误差是系统误差还是偶然误差?如果是系统误差,请区别方法误差、仪器和试剂误差或操作误差,并给出它们的减免方法。

①砝码受腐蚀;②天平的两臂不等长;③容量瓶与移液管未经校准;④在重量分析中,试样的非被测组分被共沉淀;⑤试剂含被测组分;⑥试样在称量过程中吸湿;⑦化学计量点不在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内;⑧读取滴定管读数时,最后一位数字估计不准;⑨在分光光度法测定中,波长指示器所示波长与实际波长不符;⑩在HPLC 测定中,待测组分峰与相邻杂质峰部分重叠。

答:①系统误差——仪器误差,校准砝码② 系统误差——仪器误差,校准天平③ 系统误差——仪器误差,做校正实验,使其体积成倍数关系④ 系统误差——方法误差,做对照实验,估计分析误差并对测定结果加以校正⑤ 系统误差——试剂误差,做空白试验,减去空白值⑥ 系统误差——操作误差,防止样品吸水,用减重法称样,注意密封⑦ 系统误差——方法误差,改用合适的指示剂,使其变色范围在滴定突跃范围之内⑧ 偶然误差⑨ 系统误差——仪器误差,校正仪器波长精度⑩ 系统误差——方法误差,重新设计实验条件2.说明误差与偏差、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区别与联系。

在何种情况下可用偏差来衡量测量结果的准确程度?答:准确度表示测量值与真实值接近的程度,用误差来衡量;精密度表示平行测量间相互接近的程度,用偏差来衡量;精密度是准确度的前提条件。

在消除系统误差的前提下偏差可用来衡量测量结果的准确程度。

3. 为什么统计检测的正确顺序是:先进行可疑数据的取舍,再进行 F 检验,在 F 检验通过后,才能进行t 检验 ?答:精确度为准确度的前提,只有精确度符合要求,准确度检验才有意义。

4. 进行下述计算,并给出适当的有效数字。

(1) 2.524.10 15.14 10 3( ) 3.10 21.145.102.98 10 66.16 10 42.5420.0001120( 3) 51.04.03 10 44.02( ) 0.0324 8.1 2.12 1022.512 0.00203441.05053( 5) 2.28562.51 5.42 1.8904 7.50 10 33.1423.5462(6) [H ]7.9 10 3 mol / L( lg[ H ] pH )5.两人测定同一标准试样, 各得一组数据的偏差如下:(1) 0.3 –0.2 –0.4 0.2 0.1 0.4 0.0 –0.3 0.2 –0.3;( 2) 0.1 0.1 –0.6 0.2 –0.1 –0.2 0.5 –0.20.30.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误差分析习题解答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误差分析和数据处理”习题及解答
1.指出下列情况属于偶然误差还是系统误差
(1)视差;(2)游标尺零点不准;(3)天平零点漂移;(4)水银温度计毛细管不均匀。

答:(1)偶然误差;(2)系统误差;(3)偶然误差;(4)系统误差。

2.将下列数据舍入到小数点后3位: ; ; ; ; ; 。

答:根据“四舍六入逢五尾留双”规则,上述数据依次舍为: ; ; ; ; ; 。

3.下述说法正确否为什么
(1)用等臂天平称衡采取复称法是为了减少偶然误差,所以取左右两边所称得质量的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即
()1
2
m m m =
+左右 (2)用米尺测一长度两次,分别为 cm 及 cm ,因此测量误差为 cm 。

答:(1)错。

等臂天平称衡时的复称法可抵消因天平不等臂而产生的系统误差。

被测物(质量为m )放在左边,右边用砝码(质量为m r )使之平衡,ml 1 = m r l 2,即
2
r 1
l m m l =
当l 1 = l 2时,m = m r 。

当l 1 ≠ l 2时,若我们仍以m r 作为m 的质量就会在测量结果中出现系统误差。

为了抵消这一误差,可将被测物与砝码互换位置,再得到新的平衡,m l l 1 = ml 2,即
1
l 2
l m m l =
将上述两次称衡结果相乘而后再开方,得
m =
这时测量结果中不再包含因天平不等臂所引起的系统误差。

(2)错。

有效数字末位本就有正负一个单位出入;测量次数太少;真值未知。

4.氟化钠晶体经过五次重复称量,其质量(以克计)如下表所示。

试求此晶体的平均质量、平均误差和标准误差。

解:平均质量 3.69130
0.738265i
i
m
m n
=
=
=∑ 平均误差 ||
0.00012
0.0000245
i
i
m m d n
-=±

=±∑ 标准误差 0.000032σ===±
5.测定某样品的重量和体积的平均结果W = g ,V = mL ,它们的标准误差分别为 g 和 mL ,求此样品的密度。

解:密度 -110.287 4.436 g mL 2.319
W V ρ=
==⋅ 间接测量结果(乘除运算)的相对标准误差:
0.00270.0027 4.4360.012
ρρσρσ====±=±⨯=± 测量结果表示为:ρ = ± g·mL -1
6.在629 K 测定HI 的解离度α时得到下列数据:
, , 01968, , , , , , , 。

解离度α与平衡常数K 的关系为:
2HI == H 2 + I 2
(
)2
21K αα⎡⎤
=⎢⎥-⎣⎦
试求在629 K 时的平衡常数及其标准误差。

解:略去可疑值后,α的平均值 α= ,平均误差 d = ±,标准误差 σα = ± (因 |?α| > 4|d |,故可疑值可以舍弃)。

()()()()2
2
33
0.19500.01467
21210.19500.1950
0.00090.0001721210.19500.014670.00017
K K K K ααααασσσαα⎡⎤⎡⎤
===⎢⎥⎢⎥--⎣⎦⎣⎦∂=±⋅=±⋅=±⨯=±∂--=±
7.物质的摩尔折射度R ,可按下式计算:
2212n M
R n d
-=⋅+
已知苯的摩尔质量M = g·mol -1,密度d = ± g·cm -3,折光率n = ±,试求苯的摩尔折射度及其标准误差。

解:222
2
1 1.498178.08
26.042 1.49820.879
n M R n d --=⋅=⨯=++
0.09
2R R σ=====±= 6.040.09
±
8.乙胺在不同温度下的蒸气压如下:
试绘出p —t 及lg p —T
关系曲线,并求出乙胺的蒸气压与温度的关系式。

解:作图如下:
从上图所作直线上任意取两个端点,如(, )、(, ),得直线方程为:
1000
lg 1.4837.992p T
=-⨯
+(和电脑作图所得方程 1000lg 1.48117.9865p T =-⨯+ 一致)。

9.计算下列某物理量重复测定值的平均值及平均偏差。

(1) ; ;
(2) ρ(g·cm -3) ; ;
(3) 当ρ的准确值为 g·cm -3时,求上述ρ的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

解:(1) 20.2020.2420.25
20.233
i
i
a
a n ++=
=
=∑
||
|20.2020.23||20.2420.23||20.2520.23|
0.023
i
i
a a d n
--+-+-=±

=±∑
(2) 0.87860.87870.8782
0.87853
i
i
n
ρ
ρ++=
=
=∑
||
|0.87860.8785||0.87870.8785||0.87820.8785|
0.0002
3
i
i
d n
ρ
ρ--+-+-=±

=±∑(3) 绝对误差为: ? = ? (g·cm -3) 相对误差为:
0.0005
0.00060.8790
-=-
10.在不同温度下测得偶氮异丙烷分解速率常数,其分解反应式和数据结果如下:
(1)试用直线化法作图验证k 与T 间的关系,可用下列指数函数式表示:
E RT
k Ae
-=
(2)求出A 、E 值,并写出完整的方程式。

解:(1)将方程改写为 ln ln E k A RT =-
+,作ln k —1
T
图如下:
所得图形为一直线,得证。

(2)由图可得,斜率 20600E
R
-
=-,截距 ln A = 故 E = ×105 J·mol -1,A = ×1013 k 与T 间的方程式为: 5
1.71310135.9110RT
k e ⨯-
=⨯
11.某次用光电比色法测得光透过Cu(NH 3)42+水溶液时的结果如下:
若lg R 随c 的变化成线性关系,可用下式表示:lg R = a ? bc 试用最小二乘法求出上式中a 和b 的值。

解:最小二乘法的根据是在有限次测量中最佳结果应使标准误差最小,也即使残差的平方和为最小,即:()221
1
lg n
n
i i i i i a bc R δ==∆==--=∑∑最小
使 Δ 为最小的必要条件为:()1
2lg 0n
i i i a bc R a =∂∆=--=∂∑
()1
2lg 0n
i i i i c a bc R b =∂∆
=---=∂∑ 由此即可求得a 和b 。

为此,先列出各个残差如下:
得方程:8a ? 140×b ? = 0
140a ? 3500×b ? = 0
解得: a =
b =
附电脑作图所得直线及其方程:
12.在不同温度下测得氨基甲酸铵的分解反应
NH 2COONH 4(s ) == 2NH 3(g ) + CO 2(g )
的数据如下:
试用最小二乘法求出方程 1
lg p K f T ⎛⎫= ⎪⎝⎭
,由此求平均等压反应热效应ΔH 。

解:令 c =1,设 lg K p = a ? bc ,列出各个残差如下:
得方程:6a ? ×b + = 0
? ×
b + = 0 解得: a =
b = 8340
比较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ln p H K C RT
∆=-+ 或 'lg 2.3026p H
K C RT
∆=-
+
可得:
83402.3026H
b R
∆==
即ΔH=×105 J·mol-1
附电脑作图所得直线及其方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