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对新东方思考
论愿景领导理论的实际应用——以俞敏洪领导的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为例

桥梁 。
二 、用 愿 景领 导 理 论 分 析 新 东 方 集 团
( 一)俞敏洪与新东方 俞敏洪是新东方英语学校的创始人,被誉为 中国的 “ 留学教父” 。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 团由北京新东方学校发展壮 大而来 ,在全球 目前拥 有十八所新东方学校 ,目前主要 以培训 为核心 ,同时也在基础 教育 、 职业教 育等方面作 出成绩 。作为 中国著名私 立教育 机构 ,于 2 0 0 6年 在美 国纽约证券交 易所上市 ,是中国大陆第一家在美 国上市 的教育机 构 。据不完全统计 ,在 海外 高校就读 的 中国 留学 生 中有 7 0 %来 自新 东方 。
( 二 )新 东 方 实 现 愿 景 的 过 程
秀的英语培训机构,其次是成为中国民办教育 的典范单位 ,最后 是成 为运作教育的示范单位 。俞敏洪说任何一个企业 ,如果具备这样 坚定
不移的信念 ,会走得更加有力而稳健 。 三 、新东方经营模式对愿景领导理论 的研究启示 近年来 ,学者对组织领导者的认识 随着 领导理论 的进步不 断发生 着 变化 。传统的观点认为领导者是独当一面 的楷模人物 ,负 责制 定企 业发展方 向、做出企业决策和领导企业员工 。而在理论方 面,愿 景领 导理论的研究学者更何倾于把企业领导者看作是导师 和设计 师 ,鼓励 企业员工努力改善和营造企业的共同心知模式 。中国企业在 现阶段的 成 功,还是属于 “ 个人英雄 时代 ” ,但 如果 未来还 仅依靠 个人 的话 , 企业 很 难 走 远 ,未 来应 该 是 一 个 “ 企 业 团队 群 英 时代 ” 。 新东方正在努力转 变发展 模式 ,由一 开始 的 “ 旧三驾 马 车” 到 “ 新三驾马车”直至无数驾马车。俞敏 洪意识到 新东方 的管理 已经不
新东方集团创始人、董事长俞敏洪的创业感悟

新东方集团创始人、董事长俞敏洪的创业感悟新东方集团创始人、董事长俞敏洪的创业感悟【创业谈“赢”】——俞敏洪创业的过程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失败的过程,是一个积累经验的过程,也是积累社会阅历的过程,直到最后创业成功了,历经沧桑以后,才能回归到平常的心态。
那个时候,才是所谓的财大气不粗,位高权不重,拥有这种心态是需要大家努力的。
现在大家依然是青春热血,想做什么事情,去做就行了。
赢在中国,赢在明天,都在讲赢,我们就先来解构这个“赢”字:赢上面是一个“亡”,如果你没有必死的决心、坚决不走回头路的勇气,你是不会成功的,所以就要有亡命徒的精神。
“亡”字下面是一个“口”字,这个“口”代表语言,也可以是表达能力,或是对自己的鼓励。
光有亡命精神是不行的,还必须要有目标和理想,“赢”还包括一个“月”字,大家可以看到,创业是一件很苦的事情,太阳底下在干,月亮底下也在干,我到现在每天要工作16个小时,有的时候不得不工作,再累也得干,因为你站在事业的这条线上,你不想跑,别人也会推着你往前跑。
中间的“贝”就是钱的意思,钱可以成为激励你干事业的动力。
钱是好东西,人人都需要钱,只是钱在不同人手里有不同的作用,所以这个世界上肯定是钱越多越好。
像我现在还想要很多很多的钱,但我不会去给自己买飞机、买游艇,我觉得这是种浪费,我可以用钱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资助贫困学生,背着包去旅游⋯⋯不是说我自己有钱了,就说钱是好东西,从某种意义上说,把钱用在什么方面可以成为评价一个人的标准之一。
所以一定要有有钱的欲望,但是要牢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第二层意义是什么呢?如果你想把事业做大,必定要把钱分给别人。
这里面剩多少好,剩多少合适,就是智慧的问题了。
大家知道很多中国民营企业家做得很成功,有的民营企业家持股70%、80%,其事业很成功;有的仅占10%、20%,也很成功。
这个完全是你自己的感觉,以什么样的方式激励别人,才能得到团队一起奋斗的状态。
读俞敏洪创业史有感

读俞敏洪创业史有感在后来的日子里,这件事情凝聚成的精神一直在激励着俞敏洪,也成了他做事的指导思想。
在他做事的时候,我一般都会问自己两个问题:一是做这件事情的目标是什幺,因为盲目做事情就像捡了一堆砖头而不知道干什幺一样,会浪费自己的生命。
第二个问题是需要多少努力才能够把这件事情做成,也就是需要捡多少砖头才能把房子造好。
之后就要有足够的耐心,因为砖头不是一天就能捡够的。
对于俞敏洪做新东方,他目标明确:要做成中国最好的英语培训机构之一,然后就开始给学生上课,平均每天给学生上六到十个小时的课,很多老师倒下了或放弃了,但他没有放弃,十几年如一日。
每上一次课是多捡了一块砖头,梦想着把新东方这栋房子建起来不断努力着。
(二)体会感悟从俞敏洪自己的讲述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创业的成功需要理想与目标,也需要不断地脚踏实地的奋斗。
出身、相貌、天赋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只会加速或者减慢成功的程序。
人生短短数十载,无论做事还是做人,首先要摆正自己的心态。
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对于创业也不例外。
对于任何一个创业者来说,都应该具备从零做起的胆量和勇气,同时,又必须做好打硬仗、吃苦头、摔跟头的心理準备,作为一名创业者你必须有足够的能力去忍受失败和屈辱,如果你没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去面对失败承受压力,那你首先就会败给自己。
生活中失败常常比成功多的多,但失败了又能怎幺样,有谁不是在失败中找到成功之路,又有谁没有经历失败和屈辱而登上事业的巅峰,即使你摔倒一万次,只要你在一万零一次站起来,你就不是失败者。
俞敏洪在说到他的创业时说过,作为一名创业者要有一种痞子精神,所谓的痞子精神也就是无知无畏的精神,要敢闯敢干,面对压力不洩气,要有野草般的强韧,野火过后春风吹又生的霸气,如果遇到困难就退缩,顾及颜面而放弃,没有打不死的小强精神,那作为一个创业者来说无疑是失败的。
其中在这种痞子心态背后是压抑的激情和喷涌的生命力,一旦拥有了这种心态你就会拥有无穷的精神动力去面对创业过程中的打压的磨难。
现代名人自警故事

现代名人自警故事【引言】在现代社会,名人们的故事总是备受关注。
他们的成功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的才华和努力,更因为他们具有强烈的自警意识。
所谓自警,就是对自己的行为和思想进行反省和审视,从而不断提高自己,实现人生价值。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位现代名人的自警故事,向大家展示自警的重要性。
【案例分析】1.案例1:马云的人生经历及警示启示马云,一个曾经的英语教师,凭借着自己的勤奋和毅力,创立了阿里巴巴,成为我国乃至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企业家之一。
在他的成长道路上,他曾遭遇无数困难和挫折。
然而,他始终保持着一颗自警的心,不断反思和调整自己的发展方向。
正是这种自警意识,使得马云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2.案例2:李开复对创新的自我警醒李开复,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曾担任谷歌全球副总裁。
他在创新的道路上始终保持着警惕,深知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在他的领导下,谷歌中国实现了快速发展。
李开复的创新意识来源于他不断自我警醒,以及对行业趋势的敏锐洞察。
3.案例3:俞敏洪如何面对困境并给予自己警告俞敏洪,新东方教育的创始人,他的人生道路也充满了曲折。
然而,他始终能够正视自己的不足,从困境中汲取教训。
正是这种自警意识,使他成功引领新东方成为我国教育培训领域的佼佼者。
4.案例4:马化腾对企业家精神的自我要求马化腾,腾讯公司的创始人,他始终以企业家精神自我要求。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他始终保持警惕,不断审视自己的产品和服务,以确保腾讯在互联网行业的领先地位。
马化腾的自警意识,使他不断引领企业创新,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现代名人自警故事总结】通过对以上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现代名人的成功离不开自警意识。
他们能够在不断反省和审视自己的过程中,发现自身的不足,克服困难,实现人生价值。
这种自警意识不仅对他们个人的成长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结尾】最后,我们希望每一位读者都能从这些现代名人的自警故事中汲取智慧,学会自我反省和审视。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经典语录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经典语录
1、我知道你们在坐的小子,没有壹个能够考上大学的,你们之后必定都是农民,然而我仍然请求你们每一壹个人都去考大学。
由于当你们之后回到农村,在田头的时候,当你拄着锄头仰望蓝天,叹气自己命运悲痛的时候,你会想起来,你曾经经为了扭转自己的命运,而奋斗过壹次。
2、回忆我自己的,我觉得常常是我糊口中带来的壹些,最后促使我反弹起来,又够着了壹个新的目标。
3、失败是促使我反弹的气力。
4、人有了需求就会有设法,有了设法就会有立异。
5、做到比想到更首要。
6、虚荣的比较是痛苦的源泉。
7、不是百米赛跑,用壹辈子的时光来奋斗。
8、你在年纪轻轻的时候就违上了负担之后,你有了壹份工作你就不敢扔了,(被)锁在壹份工作上固然很好,表面上你很专注,然而此外壹个方向就是,你失去了壹切让自己的生命可以在其它方向腾飞的机会。
9、失比得更首要。
10、这个世界上有偶然的运气,有必然的运气,假如你把偶然的运气当成必然的运气,你的生命就会愈来愈差。
然而壹个人可以寻求必然的运气,什么叫必然的运气,必然运气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踏塌实实地使自己到达了某壹个状况,到达了某壹个境界,用你这个状况,用你这个境界,用你这个身价去换取你所需要的东西。
11、能力与智慧,能让人忽视形象自身。
12、不伤害别人并达成双赢的私心。
13、年青的时候我很自卑,现在的我够。
俞敏洪:在绝望中寻找希望_名人故事

俞敏洪:在绝望中寻找希望我真心希望,大家能从痛苦中读出快乐,从绝望中读出希望,从黑暗中读出光明,从迷雾中读出方向。
在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哈佛论道2007年5月8日,新东方校长俞敏洪一行到达哈佛商学院,与MBA 一年级900多名学生讨论新东方案例。
学生中有十几人来自中国内地,他们几乎都曾在新东方培训过,每次他们发言都会先说:“俞老师,我是你的学生”,每次都博得全班同学热烈鼓掌,也使得新东方案例教学显得特别。
在俞敏洪与MBA们分享了他的血泪奋斗史后,有学生问俞敏洪,原来想到美国读书没有钱,现在有了钱还愿不愿意来读书?俞敏洪回答:“我还是很愿意的,但想一想,觉得读书太麻烦了,既然已经有了钱,我不如买一个哈佛文凭算了。
”结果学生笑弯了腰。
下课后,很多学生纷纷说没想到中国企业家也如此幽默。
而令俞敏洪吃惊的是,很多美国学生居然会简单的中文。
这次哈佛之行,是俞敏洪近年在美国的第二次风光。
2006年9月7日,新东方通过首次公开招股(IPO)顺利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持股31。
18%(4400万股)的俞敏洪身价狂飙。
截至2007年5月18日,其身价已超过40亿元人民币。
俞敏洪本来计划在2008年退休。
这样,他的生涯贯穿财富、爱情、励志后,有一个完美的英雄谢幕,但上市将这一计划大大推迟。
“上市带来的是纸面财富,我对生活没有太多奢求。
现在我在北京,住的还是几年前买的一套90多平方米的住房。
”如果财富对他真有改变,那就是让他有了一个念头:创办一所不同于目前中国所有大学的精英大学。
“这所大学不跟传统大学比较,也不会设立所有科目。
我要做一所只有少数专业科目的大学,招收5000名学生就够了。
人生总有一种梦想,梦想总要给自己留点时间去实现。
”三年高考在中国企业家中,俞敏洪对阿里巴巴的马云印象很深:两人都是高考连考三年才中,这让俞敏洪有惺惺相惜的感觉。
俞敏洪当时的理想还只是考上家乡的江阴师范学院,可以不用喂猪种地。
新东方的领导力原则

新东方的领导力原则作者:俞敏洪来源:《企业文化》2018年第07期领导力来自于一个人本身的个性,以及由个性所产生的魅力。
如何把小气的人培养得很大度?如何调动领导者的气场?如何最大限度地避免决策错误?创业 24 年,领导 4 万余员工的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老师,在混沌大学分享了他的领导力心法,全是对人性和商业的洞察的智慧,值得细细体会。
个性原则领导力来自于一个人本身的个性,以及由个性所产生的魅力。
这种个性是可以培养的吗?可以。
我曾经真的把一个特别小气的人,培养成一个特别大方的人,怎么做到的?我就要求他每个星期必须请人吃饭,吃到穷水尽。
他想要跟谁吃饭,如果邀请不到,我帮他邀请,但你就得请人吃饭。
对于一个小气的人来说,不断地掏钱这件事情是有难度的,大家不要小看这个事儿,往大扩展,当一个公司做大以后,你愿意不愿意把股权分给大家?愿不愿意把年终奖多分点?与此密切相关。
后来这个家伙终于意识到,跟人一起吃饭,变成好朋友,有多么重要,就是他突然发现花钱背后所带来的好处巨大,所以豁然开朗,就变成了一个很大方的人。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是被自己给局限住了。
在个性原则中,与领导力相关的特质,我比较看重以下 4 点:1、一个人必须要有主动参与的能力。
任何事情,如果你能够主动去参与,而且不太顾忌自己的面子,就表明你有参与能力,这是领导力的第一步。
2、合群友好。
你必须要能够融合到群体中间,才能够有机会得到更好的。
3、开朗坦诚。
4、果断坚毅。
以上四项,你只要有其中的一到两项,其实就已经奠定了你被人喜欢,被人接纳,以及最后有机会成为领导人的基础。
分享原则分享,其实是一群人关注度的基础。
我的个性比较大方,小时候在农村就通过把水果糖分给小朋友,让他们跟我一起玩,在潜移默化中成为了小朋友的头。
有人问我新东方是怎么做起来的,其实就是一个分糖的过程:你想分到我的糖,你就必须把新东方一起做大,新东方就是这样不断的分配再分配过程中间做大的。
但当一个人感觉你背后总是藏着什么东西,让人不能 100% 信任,你就已经失败了。
新东方的坚持:传统和现代结合 守旧和创新结合

CBMAG 中国商人 | 83图片来源:/so新东方的坚持:传统和现代结合守旧和创新结合文/俞敏洪 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创新不在于新,甚至可以很旧创新的重点,在于“创”而不在于“新”。
创新并不意味着新潮,而在于创造。
一谈到创新,我们常常会想到的是无中生有。
我们做事业、探讨商业模式的时候,好像不提及人工智能、区块链,不谈到AR、VR,就觉得自己特落后。
其实我认为,创新更多是来自于思想意识,而不在于现实的铺陈。
现实的铺陈中,把这些因素结合起来并不难,难的是把这些因素结合起来以后,能不能做成一个对自己、对社会有进步意义的事业,并且这个事业可以持续地发展下去。
创新经济学之父约瑟夫•熊彼特认为,企业家要做的,就是把现有的要素重新组合,创造出新的产品、技术和服务。
创新就是创造性地组合现有的要素。
每个人自己都有要素,你拥有的要素跟我的是不一样的,你拥有的知识结构跟我也不一样。
在你不拥有的范围内,想要结合是没有用的,因为你没有掌控那些东西。
所以,一定要在你拥有的结构范围之内去组合你的资源,也许才能够取得真正的成功。
B usiness看点84 | 中国商人 CBMAG这一判断到今天为止,我认为是对的,因为这几年新东方的业务增长量和学生人数增长量是35%左右。
一个业务在规模已经接近300亿的情况之下,能达到35%的增长,我认为是很厉害的。
我深刻地意识到,在线教育是中国教育未来一个重要的领域,所以我把它称为新东方双平台战略:地面战略继续稳步前进,在线教育战略必须突飞猛进。
中国的教育领域就是一片海洋。
当海洋中有人捞了一船鱼的时候,你不要着急说再也没鱼了,你要考虑的是通过自己的方式寻找有鱼的另外的落点,努力发展。
所以我认为,在线教育领域新东方依然会有很大机会。
我只关注一点:你能组合什么要素,能调动什么人才?在你能力范围之内,不管什么资源,你能够把它组合起来,变成一个可持续的商业模式的时候,你就能把事情做好。
创新并不意味着你马上放弃传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俞敏洪对新东方思考————————————————————————————————作者:————————————————————————————————日期:俞敏洪对新东方新的思考农历春节前的一天,位于北京中关村的新东方大楼六层的办公区里,大部分工位空空荡荡,许多员工都已经提前休假回家。
在工作区靠东边的一间十多平米的小会议室里,《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见到俞敏洪时,他正在为年后的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录制视频宣传片。
坐在单人沙发的俞敏洪,穿着标志性的棕色毛衫外套休闲西服,蓝色工装裤和黑皮鞋之间的袜子上露出醒目的耐克标志。
现在,俞敏洪与媒体的采访时间的精确度基本上控制在分钟之内,规定时间一到,他便起身离去。
一个多月前,新东方正式启动“更换基因计划”时,俞敏洪曾对外表示,“明年是我的闭嘴年。
”的老搭档、新东方的创始人之一徐小平听到这话时特别高兴,他说俞敏洪闭关一年是新东方之幸。
然而,当视频主持人问及如何看待家乡环境变化时,俞敏洪又没忍住,开口第一句“故乡的画面小时候是非常优美的,现在就什么都没了”。
他的十几个堂兄弟没有一个活过六十岁,死于各种癌症。
后来,这段话被搬到网上,家乡的政府官员看到了立马打电话给俞敏洪,一不注意,他又给自己惹了麻烦。
俞敏洪从来都不是怕麻烦的人。
在过去30多年里,俞敏洪多以挑战者的姿态而闻名。
为了上北京大学,俞敏洪高考考了三次;为了赚钱,作为北大教师,他在外“私自授课”,被全校通报批评,进而辞职开办新东方;2012年7月,美国投资机构浑水发布做空新东方报告时,新东方股价两天跌了58%,俞敏洪在微博上一方面表示浑水做空新东方没有根据,同时又感叹,“中国其实应该有浑水这样的公司,他们就像苍蝇一样,会找到臭了的鸡蛋,这样很多在A股上市的公司就不会乱来了。
”浑水风波刚过,俞敏洪又感受到了一股颠覆性的力量向新东方扑过来。
“现在有几千家网络公司在做教育,都希望在未来会有所突破,这里面必然可能会出现其中一个就是颠覆式的。
”俞敏洪说,这个东西你都不能去想,因为想了以后你也不可能防止这种事情的发生,你能做的就是在你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和眼界之内把你能做的事情做好,只能是这样。
新东方迷路了放在一年前,俞敏洪对于互联网教育还真没太当回事。
去年5月的一次演讲中,俞敏洪还曾断言,“在线教育把内容和平台一起做,最后肯定要死。
”他的理由是,“因为不可能同时做两件事情。
你没有那么多的钱,或者没有那么多的人才,而且做平台的思维和做教育的思维是两种思维。
”即便是在全线亏损、经营最为艰难的2012年,俞敏洪在这年的公司中秋聚会上仍然坚持认为,新东方的业务思路越来越清晰,信息化、系统化和标准化工作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
多年来,俞敏洪对新东方未来的定位,就是一个内容提供商以及地面教育商,不做平台。
因此,在新东方内部,人才都是沉淀在基层,充实到各个学校,新东方各地学校校长拥有较大事权。
目前,新东方在中国大陆拥有700多个教学点,俞敏洪坚信仅凭这些教学点就足够新东方支撑一段时间。
他给新东方制订的风险时间表是,“网络真正伟大的平台商的出现,还要五到十年左右。
”早在2010年,俞敏洪告诉优米网创始人王利芬,新东方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因为新东方在国内教育领域的市场份额已经做到第一。
那年,以一口东北话嬉笑怒骂而备受学生喜爱的罗永浩从新东方离职创业已经快4年,当时老罗采取低价竞争的策略,同样总数32次课的课程,老罗英语的收费只是新东方的1/3,而且前8次只收一块钱,即便如此,老罗英语培训当年的收入只有450万元,还不到新东方的一个零头。
在高端英语培训市场,这两年随着华尔街英语、英孚英语的崛起,新东方旗下的精英英语的优势并不明显。
英孚教育采用特许经营模式抢滩一二线城市,在中国开设学习中心数量即将超过新东方。
而华尔街英语,因其母公司为英国培生集团,市场知名度较高,新东方不过是三分天下有其一。
作为上市公司,新东方还面临着盈利的压力。
在浑水做空新东方之后的那个季度,新东方净亏超过1500万美元,当时新东方一年扩张了200多个教学点,新招聘员工超过10000人,但是近四分之三的教学点招不到足够的学生,长期闲置。
对此,新东方CFO谢东萤承认,当时他和俞敏洪为浑水做空和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调查事件分心,导致企业扩张失控。
随后新东方进行了数千人的裁员,但直到今天,新东方仍处于漫长的去“产能过剩”周期。
在这样一种背景下,俞敏洪坚持内容第一、内容为王的策略就不难让人理解。
做内容还是做平台,这种专业与多元的选择,历来是中国企业家难以得兼的“鱼和熊掌”。
正因为如此,万科董事长王石在2009年才放出那句狠话,“只要有一天万科不干住宅,我死后也要伸出一只手表示反对。
”四年后,当王石游学欧美时,主政万科的郁亮则开始悄然布局商业地产。
地处珠海一隅的格力电器(27.72, -0.22, -0.79%),数十年只做空调一类产品,也实现了上千亿的销售额,性格执着的董明珠几乎把空调做到了极致,这才谨慎推出了冰箱产品。
距离那次演讲的半年后,俞敏洪也陷入了类似的抉择困境。
2013年11月,俞敏洪对于新东方未来的发展道路,做内容,还是做平台,还是兼而有之,进行了涅槃般的反复思辨。
尽管当时新东方刚刚披露2013财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公司实现一年来的首度扭亏,实现了数百万的盈利。
新东方的日子刚刚好过,阿里巴巴、百度、腾讯在11月推出了自己的教育平台,这让俞敏洪突然间感受到了互联网的浪潮正拍向新东方。
自从使用了微信以后,俞敏洪中移动钻石卡的通讯费少了很多,他也发现了基于手机的移动互联网上的巨大商机:“它消减了移动、联通和中国电信三大运营商,让它们失去垄断市场,让中国人民一年省下接近千亿费用。
”但是,对于新东方来说,在线教育市场几乎还是一片空白,就更别说移动互联网了。
11月16日,新东方成立20周年庆典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俞敏洪后来回忆这次庆典时说因为“所有人在庆祝感慨新东方二十年不容易时,只有我一个人陷入焦虑和痛苦之中,因为我知道未来二十年新东方不好走,过去的成功跟未来的成功没有任何关系。
”那天,庆典一结束,俞敏洪连夜把150多名中高层员工拉到北京郊区一起进行“头脑风暴”。
俞敏洪向他们发问:“新东方培训教育到底是面授教育还是线上教育?体验还是便捷?未来发展趋势是什么?”俞敏洪也在进行艰难的抉择:“我背后有三万人的团队,如果我愿意走到线上,那三万人愿意跟我一起去吗?这意味着一半人会失业。
”之前认为新东方按照内容为王思路还能支撑七八年的俞敏洪,在随后创业家杂志创办五周年年会上,若非后来媒体白纸黑字的报道,人们断难相信是俞敏洪说了那句话:“新东方基本上就要死”。
俞敏洪公开质疑新东方过去成功的基因没法跟互联网、移动技术相结合,他决定“必须更换我本人的基因,同时更换整个新东方的发展基因。
更换基因这个坎过不去,基本上就要死。
所以我现在做好了准备,宁可在改的路上死掉,也不死在原来的基因里。
”“手术刀式的变革太危险”新东方创始人之一徐小平比俞敏洪更早看到在线教育的潜在市场。
俞敏洪忙活着基因改造计划时,徐小平正大力投资新东方的潜在竞争对手。
大概一年多前,2012年底,世纪佳缘创始人兼CEO龚海燕宣布创建91外教网,主攻英语口语教学,当时徐小平和丁磊作为天使投资人,向91外教网注入了数百万美元。
龚海燕与徐小平在2007年相识,前者说服后者投资了当时的世纪佳缘网站。
徐小平和新东方另一位创始人王强2010年离开新东方,合伙创立“真格”天使投资基金,最成功的两笔投资就是世纪佳缘和兰亭集势。
除了91外教网之外,真格天使投资基金随后又投资了关注中小学教育的一起作业网、儿童应用教育平台SmartTots、第九课堂、拓词软件。
2013年11月,在上海的一个论坛上,徐小平说,“在线下教育领域,很难有对手能颠覆新东方,颠覆也没多大意义。
但如果教育能在在线领域获得突破,那被颠覆的不仅是新东方,而是整个教育行业。
”徐小平甚至预言2014年就是中国在线教育的大爆发之年。
俞敏洪同样也意识到颠覆者一旦爆发的惊人能量。
当《中国新闻周刊》记者问及他如何对抗和分散这种颠覆者力量时,俞敏洪举出零售业的例子,“国美再努力也不可能防止京东商城,新华书店再努力也不可能防止网上书店对它的冲击和颠覆。
”俞敏洪意识到,颠覆的力量是无法阻挡的。
留给新东方的逃生通道是:“在颠覆者出现以前,你已经把颠覆者的一些优势吸引到你系统中来,这是最好的。
”在这点上,俞敏洪特别佩服张近东。
张近东意识到电商模式势不可挡时,最先在业内采取网店和实体店“线上、线下同价”策略,这至少会让实体店损失10%左右的毛利,但也开启了苏宁成为中国版的“沃尔玛+亚马逊”超级连锁零售商的道路。
张近东做出这一重要决策的这年,苏宁的销售额几乎是京东商城的3倍,但张近东依然选择了未雨绸缪。
俞敏洪会以何种方式改造新东方?由于涉及上市公司业务,俞敏洪对此并未详谈,新东方更换基因的计划,一如窗外的雾霾,让人一时难以看清。
但他已经预料到“那是必须经过的一个痛苦过程,这样的话大家都能共同获得新生,总比一个企业倒闭了,几万个员工最后突然没饭吃要更好吧。
”“实际上到最后真正教育领域所出现的真正的优质教育一定是线上线下结合的,纯粹的线上系统和线下系统都完不成这个任务。
”俞敏洪说,最重要的是如何把这两个东西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既能利用线上的各种工具使学生学习效率提高,也能利用线下学生跟老师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个人的发展变的更加轻松。
这也是俞敏洪对于未来优质教育的展望。
2013年下半年,新东方内部举办了很多场交流会,俞敏洪说,他那时的主要任务是,“如何去理解移动互联网和教育的关系,怎样推动移动互联网和教育的结合。
”雷军、周鸿祎这些互联网2.0时代的颠覆者们成了俞敏洪的座上宾。
通过与越来越的互联网大佬们的思想碰撞,俞敏洪意识到,移动互联和培训教育结合起来,未来一定会产生新的教学内容和传递模式,但不可能完全替代现有的教育模式,做完平台后,最重要的还是有内容。
因此,移动互联战略重点在于内容、平台和机构的系统结合。
大范围、手术刀式的激烈改革方案,已经被俞敏洪排除在外。
“任何突然性的革命性的调整,给企业带来的危害可能比变革本身还要大。
”俞敏洪说,企业的变革最重要的是老总的变革,因为企业跟国家不一样,老总的理念不变的话企业是变不过来的。
新东方上一次的企业大变革还是2002年。
当时经历了十多年的创业后,俞敏洪感觉原先粗放式的管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形势,于是提出了规范化和制度化两项改革目标,为之后的上市做准备。
按照美国萨班斯法案第404条款关于企业内部控制的要求,上市公司的每一笔花销都必须走流程,过去新东方买一只圆珠笔,买一台打字机,根本不需要上报财务批准,直接买了就报销,但是按照萨班斯法案这样的做法属于损害股东利益,于是新东方花了2000多万元进行内控机制的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