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质量控制数据统计指标

合集下载

生殖辅助技术关键指标质控:专家共识篇

生殖辅助技术关键指标质控:专家共识篇

生殖辅助技术关键指标质控:专家共识篇1. 引言随着医疗科技的快速发展,生殖辅助技术(Reproductive Assisted Technology, RAT)在解决不育问题和促进生育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确保RAT的临床应用质量和安全性,制定关键指标质控标准已成为当务之急。

本共识旨在汇总专家意见,为我国生殖辅助技术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2. 生殖辅助技术关键指标质控概述2.1 定义生殖辅助技术(RAT)包括:人工授精、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胚胎冷冻保存技术等。

2.2 关键指标生殖辅助技术的关键指标包括:成功率、胚胎质量、实验室设备与耗材、人员资质与培训、医疗伦理与患者关怀等。

3. 专家共识3.1 成功率- RAT的成功率应作为衡量技术与医疗机构的重要指标,建议采用国内、国际公认的成功率评估标准。

- 医疗机构应定期公开成功率数据,便于患者选择与监督。

3.2 胚胎质量- 胚胎质量是衡量RAT技术的关键,应建立完善的胚胎质量评估体系。

- 建议采用胚胎形态学评分、胚胎发育潜能评估等多指标综合评价胚胎质量。

3.3 实验室设备与耗材- RAT实验室应配备国际一流的研发设备和耗材,确保实验过程的准确性与稳定性。

- 建议采用经过认证的实验室设备和耗材,严格遵循说明书和操作规程。

3.4 人员资质与培训- RAT从业人员应具备专业的医学背景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严格遵守行业规范。

- 医疗机构应定期开展RAT相关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3.5 医疗伦理与患者关怀- 医疗机构应重视医疗伦理,保护患者权益,确保患者充分了解治疗过程和风险。

- 建议建立患者关爱机构,提供心理支持、信息咨询等全方位服务。

4. 总结本共识旨在为我国生殖辅助技术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以期提高临床应用成功率和安全性,为众多不孕不育家庭带来希望。

希望本共识能为相关政策制定、医疗机构建设和从业人员培训提供有益借鉴。

辅助生殖技术实验室关键指标质控专家意见

辅助生殖技术实验室关键指标质控专家意见

辅助生殖技术实验室关键指标质控专家意见一、引言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 ART)是现代生殖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试管婴儿技术(In Vitro Fertilization, IVF)和胚胎移植技术(Embryo Transfer, ET)等。

实验室质量控制是保证辅助生殖技术成功率和安全性的关键环节,本专家意见旨在为辅助生殖技术实验室的关键指标质控提供专业、详细的指导和建议。

二、关键指标质控专家意见1. 质量指标(1)浓度:正常浓度应≥50×10^6/ml,质控目标值应设定在60×10^6/ml以上。

(2)活动率:正常活动率应≥50%,质控目标值应设定在60%以上。

(3)形态:正常形态正常率应≥30%,质控目标值应设定在40%以上。

2. 卵母细胞质量指标(1)成熟卵母细胞比例:成熟卵母细胞比例应≥80%,质控目标值应设定在90%以上。

(2)卵母细胞浆量:卵母细胞浆量应符合临床需求,质控目标值应设定在Ⅱ级以上。

(3)受精率:受精率应≥60%,质控目标值应设定在70%以上。

3. 胚胎质量指标(1)胚胎发育速率:胚胎发育速率应符合正常范围,质控目标值应设定在正常发育阶段的胚胎比例达到90%以上。

(2)胚胎质量分级:胚胎质量分级应符合临床需求,质控目标值应设定在优质胚胎比例达到70%以上。

(3)胚胎移植成功率:胚胎移植成功率应≥50%,质控目标值应设定在60%以上。

4. 实验室环境及设备质控(1)空气质量:实验室空气质量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质控目标值应设定在细菌总数≤500CFU/m³,真菌总数≤100CFU/m³。

(2)设备校准:实验室设备应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质控目标值应设定在设备准确度≤±2%。

(3)耗材质量:实验室耗材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质控目标值应设定在合格率≥95%。

三、总结本专家意见为辅助生殖技术实验室的关键指标质控提供了详细的指导和建议,旨在确保实验室质量控制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有效性。

质量控制在辅助生殖技术中的关键指标专家共识

质量控制在辅助生殖技术中的关键指标专家共识

质量控制在辅助生殖技术中的关键指标专家共识一、前言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 ART)是指通过医学方法帮助不育夫妇妊娠的一系列技术。

随着ART的广泛应用,相关质量控制成为确保临床成功率、保障患者安全和提升患者满意度的重要环节。

为此,众多专家共同探讨并形成了关于质量控制在辅助生殖技术中的关键指标的专家共识,以期为我国ART 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提供参考。

二、关键指标概述2.1 临床成功率临床成功率是评估ART质量的核心指标,主要包括妊娠率和活产率。

妊娠率指受孕周期数与移植周期数的比例;活产率指活产婴儿数与移植周期数的比例。

2.2 胚胎质量胚胎质量是影响ART成功的重要因素,可通过形态学评分系统进行评估。

评分依据包括胚胎分级、发育阶段、细胞均匀性等。

2.3 患者满意度患者满意度是评估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

通过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包括医生沟通、护理服务、治疗结果等方面。

2.4 实验室质量实验室质量是确保ART成功的基础,主要包括精子质量、卵母细胞质量、受精率、胚胎培养条件等。

2.5 合规性与生物安全合规性指ART医疗机构及相关人员遵循法律法规、伦理准则的程度。

生物安全主要包括病原微生物防控、实验室生物安全等方面。

三、专家共识3.1 临床成功率- 提高临床成功率应关注患者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加强女方年龄、卵巢功能、胚胎质量等因素的评估;- 优化男方精子质量,提高受精成功率。

3.2 胚胎质量- 规范胚胎学家培训,提高胚胎质量评估准确性;- 优化胚胎培养体系,提高胚胎发育潜能;- 关注胚胎遗传学检测,降低染色体异常率。

3.3 患者满意度- 加强医患沟通,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完善患者教育,增加患者对ART的了解;- 关注患者心理状况,提供心理支持。

3.4 实验室质量- 严格执行实验室标准化操作,确保实验质量;- 定期对实验室设备进行维护和校准;- 强化实验室人员培训,提高专业技能。

辅助生殖技术临床关键性指标质量管理专家共识

辅助生殖技术临床关键性指标质量管理专家共识

辅助生殖技术临床关键性指标质量管理专家共识一、背景与目的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是指通过医学手段帮助不育症患者实现妊娠的技术。

随着ART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普及,如何提高临床妊娠率、降低胚胎移植失败率以及提高胚胎质量成为临床医生关注的焦点。

本专家共识旨在梳理和总结辅助生殖技术临床关键性指标,为临床医生提供质量管理的参考依据。

二、临床关键性指标1. 女方年龄:女方年龄是影响ART结局的重要因素,随着年龄的增加,妊娠率逐渐下降。

临床医生应根据女方年龄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2. 基础内分泌水平:基础内分泌水平反映了患者的卵巢功能,包括促卵泡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激素(E2)和孕酮(P)等。

正常的基础内分泌水平有助于提高ART结局。

3. 卵巢储备功能:卵巢储备功能评估包括抗米勒氏管激素(AMH)水平、窦卵泡计数(AFC)等。

卵巢储备功能良好者,ART妊娠率较高。

4. 子宫内膜厚度与形态:子宫内膜厚度与形态是胚胎着床的重要条件。

临床医生应关注患者子宫内膜状况,必要时进行内膜调理。

5. 男方精子质量:男方精子质量是影响ART结局的重要因素。

精子密度、活动率、形态正常率等指标对妊娠率具有显著影响。

6. 胚胎质量:胚胎质量评估包括胚胎形态、发育速率、囊胚腔大小等。

优质胚胎移植可提高妊娠率。

7. 移植策略:移植策略包括胚胎移植数目、移植时间、移植方式等。

合理选择移植策略对提高妊娠率具有重要意义。

8. 实验室技术:实验室技术是ART成功的关键。

包括卵母细胞采集、培养、授精、胚胎培养、胚胎移植等环节。

临床医生应关注实验室技术质量,确保ART结局。

9. 临床并发症:关注患者是否存在输卵管积水、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并发症,及时进行干预治疗。

10. 心理因素:患者心理状况对ART结局具有显著影响。

临床医生应关注患者心理状况,提供心理支持。

辅助生殖技术质量控制

辅助生殖技术质量控制

辅助生殖技术质量控制辅助生殖技术(ART)是一种帮助不孕夫妇实现生育的医学技术。

随着ART 的普及和应用范围的扩大,对其质量控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本文将详细介绍辅助生殖技术质量控制的标准格式,包括质量控制目标、质量控制指标、质量控制措施等内容。

一、质量控制目标辅助生殖技术质量控制的目标是确保技术操作的准确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最大程度地提高受孕率和妊娠率,同时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具体目标包括:1. 提高受孕率和妊娠率:通过优化技术操作流程和提高操作者的技能水平,提高受孕率和妊娠率,增加夫妇的生育成功率。

2. 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通过严格执行操作规范和质量控制措施,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如多胎妊娠、囊胚移植失败等。

3. 提高技术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确保操作者能够按照规范的操作流程进行操作,减少操作误差和风险,保证患者的安全。

二、质量控制指标辅助生殖技术质量控制的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受孕率和妊娠率:通过统计分析受孕和妊娠的情况,评估辅助生殖技术的效果。

受孕率指的是经过ART治疗后成功受孕的比例,妊娠率指的是ART治疗后成功妊娠的比例。

2. 多胎妊娠率:多胎妊娠是ART治疗中常见的不良事件,会增加孕妇和胎儿的风险。

通过统计分析多胎妊娠的发生率,评估ART技术的安全性。

3. 囊胚移植成功率:囊胚移植是常用的ART技术之一,通过统计分析囊胚移植的成功率,评估囊胚移植技术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4. 操作规范的执行率:通过检查操作者是否按照规范的操作流程进行操作,评估操作规范的执行情况。

操作规范包括取卵过程、胚胎培养过程、胚胎移植过程等。

5. 患者满意度:通过患者的反馈和调查问卷,评估患者对辅助生殖技术的满意度。

患者满意度是衡量技术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三、质量控制措施为了实现辅助生殖技术的质量控制目标,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制定和完善操作规范:根据国家和行业的相关规范和标准,制定和完善辅助生殖技术的操作规范,明确操作流程、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

专家共识:辅助生殖技术的关键质量控制指标

专家共识:辅助生殖技术的关键质量控制指标

专家共识:辅助生殖技术的关键质量控制指标辅助生殖技术(ART)是一项关键的医疗技术,对于那些无法自然怀孕的夫妇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确保辅助生殖技术的成功和安全性,专家们达成了一致的看法,认为有几个关键的质量控制指标需要被重视。

1. 胚胎着床率胚胎着床率是衡量辅助生殖技术成功的重要指标之一。

它表示在移植胚胎后,胚胎能够成功着床并发育为妊娠的几率。

通过监测胚胎着床率,可以评估辅助生殖技术的效果,并确定任何潜在的问题。

2. 临床妊娠率临床妊娠率是另一个重要的质量控制指标。

它表示经过辅助生殖技术治疗后,患者成功怀孕的比例。

临床妊娠率可以帮助评估整个治疗过程的效果,并为患者提供更加准确的预期结果。

3. 多胎妊娠率多胎妊娠是辅助生殖技术中潜在的风险之一。

多胎妊娠对母亲和胎儿都带来了额外的健康风险。

因此,控制多胎妊娠率是一项重要的质量控制指标。

专家们一致认为,辅助生殖技术应该努力降低多胎妊娠的风险,以提高成功率和安全性。

4. 胚胎质量评估胚胎质量评估是辅助生殖技术中的关键环节。

通过评估胚胎的形态、发育和遗传学特征,可以选择最佳的胚胎进行移植,从而提高成功率。

专家们强调胚胎质量评估的重要性,并提倡使用先进的技术和标准化的评估方法。

5. 感染控制在辅助生殖技术中,感染控制是至关重要的。

感染可以对患者的健康和整个治疗过程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专家们强调在辅助生殖技术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感染的风险,包括消毒操作、无菌操作和严格的医疗器械管理。

结论以上所述的关键质量控制指标是专家们的共识,旨在提高辅助生殖技术的成功率和安全性。

通过充分关注这些指标,并采取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我们可以为那些需要辅助生殖技术的夫妇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和健康保障。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得作为法律依据。

)。

辅助生殖技术质量控制

辅助生殖技术质量控制

辅助繁殖技术质量控制一、背景介绍辅助繁殖技术是一项重要的医疗技术,旨在匡助那些无法自然受孕的夫妇实现生育愿望。

为了确保辅助繁殖技术的安全和有效性,质量控制显得尤其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辅助繁殖技术质量控制的标准格式文本。

二、质量控制目标1. 提高成功率:通过严格控制每一个环节的质量,提高辅助繁殖技术的成功率。

2. 保障安全性:确保辅助繁殖技术过程中的安全性,防止潜在风险和并发症的发生。

3. 提供良好的服务: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满足他们的需求和期望。

三、质量控制措施1. 临床实践规范化- 建立标准操作程序(SOP):制定详细的操作流程,确保每一个环节的操作规范和一致性。

- 严格的质量控制:建立质量控制机制,监测和评估临床实践的质量。

- 培训与认证: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确保他们熟悉并遵守操作规程。

- 患者知情允许:在进行辅助繁殖技术前,向患者充分解释风险和可能的并发症,并取得其知情允许。

2. 实验室质量控制- 环境控制:确保实验室环境符合相关的卫生和安全标准,以防止细菌和其他污染物的存在。

- 设备维护:定期检查和维护实验室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准确性。

- 样本管理:建立严格的样本管理制度,确保样本的准确标识、存储和追踪。

- 质量控制样本:每天进行质量控制样本的检测,以确保实验室仪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 数据管理:建立完善的数据管理系统,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和保密性。

3. 资质认证与监督- 辅助繁殖技术中心的认证:辅助繁殖技术中心应该获得相关的资质认证,以确保其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

- 监督与评估:建立监督机制,对辅助繁殖技术中心进行定期的评估和监督,确保其持续符合质量标准。

四、质量控制评估指标1. 辅助繁殖技术的成功率:根据相关数据统计,计算出辅助繁殖技术的成功率。

2. 并发症发生率:统计并分析辅助繁殖技术过程中浮现的并发症的发生率。

3. 患者满意度:通过患者满意度调查,评估辅助繁殖技术中心的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辅助生殖技术质控关键指标:专家共识研究

辅助生殖技术质控关键指标:专家共识研究

辅助生殖技术质控关键指标:专家共识研

研究背景
辅助生殖技术(ART)在不孕不育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ART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质控成为确保其成功应用的
关键。

本研究旨在通过专家共识,确定辅助生殖技术质控的关键指标。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专家共识法,邀请了ART领域的知名专家参与。

专家们通过问卷调查和讨论会议的形式,就ART质控的关键指标
进行了深入研究和讨论。

结果
通过专家共识,我们确定了以下辅助生殖技术质控的关键指标:
1. 受精率:评估体外受精(IVF)或胚胎移植后成功受精的比例。

2. 胚胎质量:评估胚胎的发育情况和形态特征,以确定其质量
和潜在成功率。

3. 受孕率:评估ART治疗后成功受孕的比例。

4. 流产率:评估ART治疗后流产的比例。

5. 早期妊娠率:评估ART治疗后早期妊娠的比例。

6. 活产率:评估ART治疗后成功分娩的比例。

结论
通过专家共识研究,我们确定了辅助生殖技术质控的关键指标,这些指标能够帮助医生和患者评估ART治疗的成功率和风险。


些指标的准确评估和监测对于提高ART的临床应用和治疗效果具
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原发不孕周期数:既往未曾怀孕患者的治疗周期数,不论不孕年限;包括所有人工授精周期和新鲜体外受精周期,含取卵或授精周期和未取卵或未行授精的取消周期;不包括FET周期;
2继发不孕周期数:既往曾经怀孕患者的治疗周期数,不论是否与现任丈夫;包括所有人工授精周期和新鲜体外受精周期,含取卵或授精周期和未取卵或未行授精的取消周期;不包括FET周期;
各不孕因素治疗周期数:包括所有人工授精周期和新鲜体外受精周期,含取卵或授精周期和未取卵或未行授精的取消周期;不包括FET周期;
若同一对患者夫妇存在多个不孕因素,则各因素分别计数;故各不孕因素百分比之和可能大于100%;
若同一对患者夫妇同一年内进行多次治疗,则各次治疗周期分别计数;
4AIH治疗周期数:包括行实际施行AIH治疗的周期和拟定AIH 治疗授精前取消的周期数;
5AID治疗周期数:包括行实际施行AID治疗的周期和拟定AID 治疗授精前取消的周期数;
6IVF周期数:包括所有新鲜刺激周期行IVF受精的周期和拟定受精方式为IVF实际未取卵、未取到卵、未行授精的周期;不包括微刺激、自然周期、PGD/PGS周期、供精/受卵周期;
3
7ICSI周期数:包括所有新鲜刺激周期行ICSI受精的周期和拟定受精方式为ICSI实际未取卵、未取到卵、未行授精的周期;不包括微刺激、自然周期、PGD/PGS周期、供精/受卵周期;
8IVF+ICSI周期数:包括补救ICSI周期及部分ICSI周期;不包括微刺激、自然周期、PGD/PGS 周期、供精/受卵周期;
9PGD周期数:实际进行活检行PGD的周期数;不包括拟行PGD 实际未活检周期;
10PGS周期数:实际进行活检行PGS的周期数;不包括拟行PGS 实际未活检周期;
11供精IVF/ICSI周期数:所有精子来源为精子库精子的治疗周期,包括供精IVF周期、供精ICSI周期和供精
IVF+ICSI周期;包括微刺激、自然周期中的供精治疗周期;
12受卵IVF/ICSI周期数:所有卵子来源为捐赠卵的治疗周期,包括受卵IVF周期、受卵ICSI周期和受卵IVF+ICSI周期;
13FET周期数:包括解冻移植周期、拟行FET治疗因各种原因取消周期和解冻后因各种原因未移植周期;不包括胚胎来源于新鲜周期为受卵、PGD 、PGS、微刺激/自然周期的复苏周期;
14疗周期总数:包括取消周期在内的新鲜刺激周期总数;包括长方案、超长方案、短方案、拮抗剂方案及其他方案等各种方案周期,不包括供精、受卵、
PGD/PGS及微刺激和自然周期;
15新鲜刺激周期取卵周期总数:所有进入取卵手术的新鲜刺激周期数,包括未取到卵周期;不包括供精、受卵、PGD/PGS及微刺激和自然周期;
16新鲜刺激周期移植周期总数:新鲜刺激周期施行了胚胎移植的各治疗方式周期数之和,包括卵裂期胚胎移植和囊胚移植;不包括供精、受卵、PGD/PGS及微刺激和自然周期;
17胚胎移植周期总数:新鲜刺激周期施行了单胚胎移植的各治疗方式周期数之和,包括单卵裂期胚胎移植周期和单囊胚移植周期;不包括供精、受卵、PGD/PGS及微刺激和自然周期;
18总Gn用量:所有新鲜刺激周期患者使用Gn量的总和,用于系统自动计算全国汇总数据;Gn用量计数单位为:IU;不包括供精、受卵、PGD/PGS及微刺激和自然周期;
19总Gn天数:所有新鲜刺激周期患者使用Gn天数的总和,用于系统自动计算全国汇总数据;不包括供精、受卵、PGD/PGS及微刺激和自然周期;
20总获卵数:所有新鲜刺激周期取卵周期患者取卵数总和,用于系统自动计算全国汇总数据;不包括供精、受卵、PGD/PGS及微刺激和自然周期;
21总移植胚胎数:所有新鲜刺激周期移植周期患者移植胚胎数总和,用于系统自动计算全国汇总数据;不包括供精、受卵、PGD/PGS及微刺激和自然周期;
22各并发症周期数:所有出现相应并发症的周期数;不包括供精、受卵、
PGD/PGS及微刺激和自然周期;
注:因计算用途不同,计数方式不
23AIH统计表:AIH 治疗周期数指实
24AID统计表:AID
治疗周期数指实
IVF治
疗周期
获卵总
数:实
用于受
精卵
ICSI治
疗周期
获卵总
数:实
用于受
精卵
25IVF统计表:26ICSI统计表:
ICSI MII总2PN受精数:2PN受精卵裂优质胚胎数:取消周期数:无可移植胚胎全胚冷冻周期28
IVF+ICSI统计表:治疗周期数29
供精IVF/ICSI统计表:治疗周期治疗周期数:移植周期数:治疗周期数:移植周
期数:治疗周
期数:移植周
期数:治疗周
期数:移植周期数:34
FET统计表:移
植周期数不包括临床妊娠周期数:超声下可见总着床孕囊数:B 超检查结果所多胎周期数:孕囊或胎心数大于宫外孕周期数:有孕囊着床位置为子宫以外的妊娠周期数,包括宫外妊娠周期和宫内外同时妊娠周期;27
IVF统计表:ICSI统计表:33微刺激/自然周期统计表:30
受卵IVF/ICSI 统计表:31PGD统计表:32PGS统计表:
流产周期数:孕28周之前各种原因流产周期;分娩周期数:包括正常分娩周期及28周后引产、死产、死胎周期;活产周期数:所有分娩存活胎儿的周期数,不论分娩孕周多少及新生儿是否存在畸形; 活产胎儿数(男):所有分娩后存活的男性胎儿总数; 活产胎儿数(女):所有分娩后存活的女性胎儿总数;
出生缺陷数:包括出生时存在各种缺陷的活产新生儿总数、不包括因遗传性疾病或畸形等流产、引产及死产胎儿数;
总体指标
年龄按出生年月
日计算实际治疗
日期年龄,年龄
取整数(如35岁
+11月则取年龄
为35岁),治疗
日期:AIH/AID
周期按授精日期
计算;新鲜周期
按取卵日期或确
定取消日期计
算;复苏周期按
复苏日期计算;
各年龄段除标示
为>或<的年龄段
不包括所标示年
龄;其他年龄段
均包括所标示年
龄。

如<35岁年
龄段不包括35
岁;35-37岁年
龄段包括35岁和
37岁两个年龄;各统计
指标计
算公式
(以下
各指标
非填写
内容,
由系统
自动计
算):
1系统中各统计报表及表中各统计
2总治疗周期数=原发不孕周期数
3各具体不孕因素所占百分比=该
4原发不孕周期百分率+继发不孕
5因同一夫妇可能存在多个具体不
6平均Gn用量=总Gn用量/新鲜刺
7平均Gn天数=总Gn天数/新鲜刺
8新鲜周期总治疗情况统计表:平
9中重度OHSS发生率=中重度OHSS
10术后出血发生率=术后出血周期
11术后感染发生率=术后盆腔感染
12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其他并发症
13各技术类型统计表:平均获卵数
14ICSI MII卵率=ICSI MII卵子总
15IVF 2PN受精率=IVF 2PN受精数
16ICSI 2PN受精率=ICSI 2PN受精
172PN受精卵裂率=2PN受精卵裂
18优质胚胎率=优质胚胎数/2PN受
19取消率=取消周期数/治疗周期
20无可移植胚胎周期率=无可移植
21全胚冷冻周期率=全胚冷冻周期
22移植周期率=移植周期数/(治
23平均移植胚胎数=总移植胚胎数/
24着床率=总着床孕囊数/总移植
25IUI临床妊娠率=IUI临床妊娠周
26其他治疗方式:临床妊娠率=临
27多胎妊娠率=多胎周期数/临床
28宫外孕发生率=宫外孕周期数/
29流产率=流产周期数/临床妊娠
30IUI分娩率=分娩周期数/IUI治疗
31其他治疗方式:分娩率=分娩周
32IUI活产率=活产周期数/IUI治疗
33其他治疗方式:活产率=活产周
34出生缺陷发生率=出生缺陷数/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