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PPT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共30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共30张PPT)
被炸毁的柳条湖路段 柳条湖事件中被炸死的中国人
蒋介石推行不抵抗政策,东北迅速沦陷
国家
兵力
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
日本 关东军
1.9万
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 不抵抗,力避冲突。
中国 东北军
20万
—1931年8月16日蒋介石 给张学良密电
东 三 省 沦 长春 亡
1932年,日 本扶植溥仪 做傀儡,建 立伪满洲国。
-----《张、杨对时局宣言》(1936年12月12日)
张学良、杨虎城是蒋介石的部下,他们为什么会 “以下犯上”,扣押蒋介石呢?
西安事变的背景
根本原因
1.日军:加紧侵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2.中共:提出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3.张、杨个人:张、杨出于爱国之情接受中共的主
蒋介石推行不抵抗政策,东北迅速沦陷
加紧侵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蒋委员长受群小包围,弃绝民众,误国咎深。 731部队拿活人做试验 加紧侵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秦邦宪
叶剑英
周恩来
西安事变后赴西安调停的中共代表团
中共为何主张和平解决?
民族利益至上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
①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 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②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初步形成。
1932年,日本扶植溥仪做傀儡,建立伪满洲国。
主 …蒋委员长受群小包围,弃绝民众,误国咎深。
张、杨出于爱国之情接受中共的主张,并多次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 ;
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何应钦
蒋介石被扣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课件(30张PPT)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课件(30张PPT)
3.日本对外政策——大陆政策
满蒙
中国
朝鲜日本
台湾
亚洲乃至全世界
大陆政策
日本的大陆政策:
九一八事变
中国台湾
1895年《马 关条约》
朝鲜 中国东北 蒙古
1910年
九一八事变
《日韩合并条约》
称霸全世界 亚洲 中国
九一八事变
时间
1931年9月18日
背景(原因)
经过 结果 影响
借口:柳条湖事件 战场:北大营、沈阳
东 北 三 省 沦 陷
伪满洲国的建立
九一八事变
1932年春,日本扶植早已退位的清朝末代 皇帝溥仪,在长春建立伪满洲国,企图把东 北从中国分裂出去。
日军虐杀中国平民
九一八事变
在辽宁铁岭龙尾山,日军刺杀我幼童 之后,集薪待焚
日军对中国平民的大屠杀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九一八事变
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
九一八事变
东北抗日队伍抗击日军
二. 一二·九运动
1.背景
1935年下半年, 日本策动所谓 “华北自治运 动”,妄图使华 北五省脱离中国 版图。国民政府 采取不抵抗的妥 协政策,中华民 族面临亡国灭种 的危险。 (华北危机)
华北危急!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
①中国共产党提出什么主张和要求?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 事变
CONTENTS
01 九一八事变
02 华北事变与一二九·运动
03 西安事变
九一八事变
日本为什么要发动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
1.国际形势——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日本为摆脱危机加紧侵略中国。

初中历史八上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课件(共24张PPT)

初中历史八上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课件(共24张PPT)

二、伪满洲国
3.暴行
初中历史
活埋中国人的万人坑
七三一细菌战部队
疯狂掠夺资源
推行奴化教育
在日军的铁蹄下, 东北3000万同 胞过着屈辱的亡 国奴生活
三、局部抗战
1.抗日义勇军
1931年11月,在东北军将领马占山的指挥下,中国 守军抱着“与城偕亡”的决心,守卫黑龙江省会齐齐 哈尔,在嫩江桥与日军血战,多次击退强敌,但终因 孤军无援、伤亡过大而撤退。不久,齐齐哈尔沦陷
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 必先征服支那。——1927年《田中奏折》
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引发日本各种矛盾,政府 把对外扩张作为解决国内问题之道。——史桂芳 《日本国内战争狂热的表现
抗日必先剿匪,攘外必先安内,安内以攘外,剿 匪以抗日。——蒋介石《告全国同胞一致安内攘 外》(1931年7月23日)
杨靖宇东北抗日游击队的主 要创建者 ,孤身与日寇周旋。 靠吃草根树皮与棉絮,战斗 到最后一刻,年仅35岁
日本人打 死杨靖宇 之后为其 拍照以验 明正身
三、局部抗战
3.东北抗日联军
东北人民和未 撤走的东北军
中国共产党派 杨靖宇等人
抗日义勇军 抗日游击队
初中历史
1936年,改编 为共产党领导的 东北抗日联军
典例分析
初中历史
1.一曲悲怆的《松花江上》曾被传唱于大江南北,唱出了东北人民流离失 所、家破人亡的悲痛之情。它所反映的东北人民的苦难历史始于( )
A.九一八事变 C.四一二政变
B.鸦片战争 D.华北危机
A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东北人民”并结合所学知识知,1931年 9月18日,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此后短短4个多月,100 多万平方千 米的锦绣河山,全部沦于敌手,在日军的铁蹄下,东北3000万同胞过着 屈辱的亡国奴生活,故A项符合题意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课件)八年级历史上册课件(部编版)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课件)八年级历史上册课件(部编版)

张学良和周恩来
知识拓展——张学良、杨虎城的命运
西安事变后:被软禁 解放战争后:继续被软禁 1990年:恢复人身自由
1995年:侨居美国 2001年:逝世,享年101岁
西安事变后:被撤职, 被迫出国
1937年12月: 偷回国,被软禁
1949年9月6日:杨虎城及其秘书、 卫士和家人一共8人在重庆戴公祠 被军统特务人员用匕首捅死,并用
三、西安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2.经过: 1936年12月12日,在西安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要求停止内战,一
致抗日,史称“西安事变”。
东北军到临潼华清池捉蒋,蒋介石 守卫武力阻拦,东北军开枪还击,双 方激战。蒋介石慌乱中翻墙逃走,都 没来得及穿鞋,为分散敌兵注意,蒋 孝镇把自己鞋子脱下来给蒋穿。蒋介 石踏着侍卫肩膀爬上后围墙,跌进墙 外沟里,腰部受伤,蒋忍痛向后面骊 山逃跑,摸索前进,最终藏进一个洼 坑里,凌晨被东北军捉到,带回西安 城内新城大楼。杨虎城第十七军在西 京招待所扣押南京军政大员,如陈诚、 蒋作宾、邵力子、蒋鼎文、陈调元、 卫立煌、朱绍良等国民政府军政要员。
我觉得九一八事变,我判断错误了,假如我真知道日本人要这么
受 国 民 政 府办长,期我当决时策可能的,影我响跟日,本东人北要拼军的总。司”令 张 学 良 判 断 失 误
——张学良接受日本NHK电视台专访录音
一、九一八事变
3.结果:
山海关
一、九一八事变
4.影响:
①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 争的起点(局部抗战) ②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三、西安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西安事变发生后,轰 动国内外,各大报纸纷纷 报道。对蒋介石的杀与放 都将对国内、国际时局发 生重大影响,国内外各种 势力开始暗流涌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共24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共24张PPT)


抗日义勇军 抗日游击队
(局部抗战)
(6)抗日力量领导者:中国共产党
(一)、华北危机
1.原因: 日本占领华北后,又将侵略的魔爪
伸向华北 (1)日军占领山海关,向南推进 2.危机表现: (2)日本策动“华北自治运动” ( 3 )国民政府对日采取不抵抗 的妥协政策,中华民族面临亡 国灭种的危险
3.同桌讨论:
“九一八”事变后报 纸上发表的有关蒋介 石不抵抗的消息
伪满洲国的建立:
(1)时间: 1932年
(2)地点: 长春 (3)目的: 把东北从中国分裂出去
(4)采取 扶持清朝末代皇帝溥仪成立伪满洲国, 屠杀无辜人民,掠夺战略资源,推行 措施:
奴化教育,实施残酷的殖民统治。
(5)中国人 民的反抗力 量:
反映的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抗日战争进入了(
A.局部抗战阶段 C.局部反攻阶段 B.全面抗战阶段 D.全面反攻阶段
A

3. 九一八事变后,在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
的主要领导人是(
A.吉鸿昌 B.杨靖宇
C.佟麟阁
B

D.赵登

4.1931年东北沦陷后,东北人民和未撤走
的东北军部队组织起(
A.抗日义勇军 C.八路军
(双十二事变)
2、过程:
(1)时间:1936年12月12日 (2)人物: 张学良.杨虎城 (3)目的: 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 (4)经过: 张、杨扣蒋,实行“兵
谏”;通电全国,要求 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5)结果:
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 联共抗日。
3、历史意义:
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 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 键。 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 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共26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共26张PPT)

直接原因:蒋介石一意孤行、坚持“剿共”,而对日本的 侵略采取“不抵抗”政策,违背国情民意。
思想感召:中共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及全国 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从思想上感召了张、杨。
个人因素:张学良、杨虎城都是富有民族感和伟大爱国心 的国民党爱国将领。
杨虎城
内战吟成抗战诗 ——
西安事变
1.西安事变的发生 时间:1936.12.12 人物:张学良、杨虎城 目的:为了逼蒋抗日
经过:
A、实行“兵谏”,扣 押蒋介石; B、通电全国,要求停 止内战,联共抗日。
张学良和杨虎城是蒋介石的部下,为什么会 思维拓展 “以下犯上”,扣押蒋介石呢?
根本原因:日本占领东北,入侵华北,中华民族处在生死 关头,中日矛盾上升为中华民族的主要矛盾。
抗日怒潮逐浪高 ——
2. 一二·九运动 时间 地点 口号
性质 影响 一二·九运动 1935年12月9日
北平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 “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
青年学生爱国救亡运动
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 打击了国民党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 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
华北危机
日军占领东北之后, 很快又将侵略魔爪伸向 华北。平津告急!华北 危急!中日矛盾进一步 激化、上升为中华民族 的主要矛盾。 华北危急!
1.华北危机
1933 年,日军侵占热河省,乘 势攻入关内,威胁北平和天津; 1935 年又与国民政府签订《何梅协 定》,控制了热河、河北、察哈尔 三省;随后,日本策动所谓“华北 自治运动”,妄图使华北五省脱离 中国版图,史称华北事变。国民政 府采取不抵抗的妥协政策,到 1936 年,日军势力已从东、南、北三面 包围了北平城。华北局势已经到了 十分危险的地步!

(部编)《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ppt课件

(部编)《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ppt课件

三、西安事变
学习目标:阅读 ◊ 识记—自主学习(第三遍,标出书中西安事变的 历史意义)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
1.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 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2.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
形成。
重点
课堂小结
时间:
华北事变
从 九 一
侵略 九一八事变
借口: 扩大侵华 结果:
C.西安事变
D.南京大屠杀
2、九一八事变后,在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的主要
领导 人是
A、吉鸿昌
B、杨靖宇
C、佟麟阁
D、赵登禹
3、1936年12月13日,《西北文化日报》登载了一则重要新 闻,标题为:“争取中华民族生存,张杨昨发动对蒋兵谏”。 该新闻报道的事件应是
A、黄埔军校的建立 B、百日维新
C、重庆谈判 D、西安事变
学习目标:阅读 ◊ 识记—自主学习(快速阅读P86到P87完成知识梳理)
1、概况: 1931 年9月18日,日军以柳条湖事件为借口袭击中国 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东北军不战而溃,第二天日 军占领 沈阳 。
• 2、结果:东北三省全部沦陷。1932年,日本扶植清朝末代皇帝 • 溥仪在长春建立 伪满洲国,侵略者在东北实施残酷的殖民统治。
主西张安:事和变平和解决平!解决
三、西安事变
学习目标:观史◊ 理解—小组合作
西安事变捉住了蒋介 石,中国共产党不仅主张 不杀他,反而主张和平解 决,释放他。这是为什么?
西的蒋安局介共事面石产变。的党而后军不,内事敢实战处杀力死一他很蒋起。强,介,石必,使日中国本就有有机可可能乘陷,如于从果纷而杀争利掉四于国蒋会起其介…、进石…群一,当雄步时割侵中据略 中国。因此,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提出了和平解决西安 事变、释放蒋介石的主张,有力地推动了国民党向停止内战、联共 抗日方向转变。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课件(共15张ppt)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课件(共15张ppt)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6
张学良回忆说: “当时我以为日本不会来真的,我觉得我们不能上日本军部
挑衅的当,扩大事端。”“觉得日本是要以这种军事行动来挑拨 我们,因此我命令不要抵抗。”
——[日] NHK 制作, 臼井胜美著, 陈鹏仁译.张学良与日本 . 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 1994
观图悟史:这幅漫 画从整体上想要告 诉我们什么?
我们今天是弦歌在一堂,
看吧!一年年国土的沦丧!
明天要掀起民族自救的巨浪!
我们是要选择“战”还是“降”?
巨浪,巨浪,不断地增长!
我们要做主人去拼死在疆场,
同学们!同学们!
我们不愿做奴隶而青云直上!
快拿出力量,担负起天下的兴亡!
活动:为毕业歌谱曲,在明年一二·九运动纪念活动中展示。
——《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二卷)金冲及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1931年九一八事变是局部抗战的起点, 1937年七七事变是全国性抗战的开端, 局部抗战为全国性抗战作了基础和准备。
毕业歌
田汉
同学们,大家起来,
我们今天是桃李芬芳,
担负起天下的兴亡!
明天是社会的栋梁;
听吧!满耳是大众的嗟伤,
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强占东三省!立刻撤退占领东三省的海陆空军!自动取 消一切不平等条约!打倒一切帝国主义!打倒各派国民党,打倒一切军阀!变 帝国主义国民党反对中国革命的战争为反帝国主义反国民党的革命战争!
——《中国共产党为日本帝国主义强占东三省事件宣言》 1931年9月20日
赵一曼
杨靖宇
他们用不畏强暴、奋 起抗争的自强精神开启 了局部抗战的征程。
——张闻天 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发言的记录稿 1936年12月19日 材料二 为向各方坚决表示我们对和平的诚意,在陕南的红军主力即应开始从商 县一带向渭北方面撤退,并由朱、毛对红军这一行动发表谈话,内容包括:红军 主张全国和平统一,团结御侮,坚决反对新的内战……红军愿意服从主张和平统 一、团结御侮的南京中央政府指导……红军要求全国各党各派各界各军为全国和 平统一团结御侮的实现,同红军共同奋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那无尽的宝藏……”这首凄怆的歌曲唱出了中国人民对日寇的无比痛
恨和对家乡的深切思念。歌中的“家乡”在( A )
A.东北
B.华北
C.西南
D.西北
THANK YOU
SUCCESS
2019/7/8
4.沈阳九一八博物馆最引人注目的是“残历碑”。巨大石雕台历 上密布着千疮百孔的弹痕,隐约可见无数个骷髅,象征着千万个冤 魂的呐喊和呼号。右面的一页铭刻着中国人民永远铭记的最悲痛的 日子——1931年9月18日。左面的一页镌刻着九一八事变的史实。九 一八事变后中国抗日战争进入了A( )
一、九一八事变
1.时间:1931年9月18日夜。
2.经过: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郊 柳条湖 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
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并以此为借口,突袭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
营,沈炮阳轰城
。九一八事变爆发。
3.结果:东北100多万 4.影响:中国人民的 局部
平方千米的锦绣河山,全部沦于敌手。 抗战开始了。
A.局部抗战阶段 B.全面抗战阶段 C.局部反攻阶段 D.大反攻阶段
5.蒋介石曾宣称:“我们的敌人不是倭寇而是土匪,东三省热河 失掉了……我们应该要负责任……无论外面怎样批评诽谤,我们总 是以先清内匪为唯一要务。”对此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 )
A.蒋介石认为国民政府的主要敌人是盘踞在深山老林的土匪 B.蒋介石认为国民政府的主要敌人不是日本侵略者 C.对于失掉东三省热河,蒋介石领导的国民政府愿意承担责任 D.蒋介石领导的国民政府以先清除
11.意义: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 局的关键。从此, 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初步形成。
1.2016年9月18日,是侵华日军在中国东北制造“九一八”事变85 周年。中国多地以鸣响防空警报等形式纪念“九一八”事变85周年, 铭记历史,警示未来。当时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借口是(B )
3.西安事变发生的原因与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理由。 西安事变原因:(1)根本原因: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2)主要原 因: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3)直 接原因:蒋介石亲赴西安督促张、杨剿灭红军。 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理由:(1)从民族利益看:有利 于团结全民族抗战,共同抵御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维护民族独立,争 取民族解放。(2)从国内局势看:处死蒋介石,中国就有可能陷入纷争 四起、群雄割据的局面,必使虎视眈眈的日本有机可乘,从而有利于其 进一步独霸中国。
2.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的原因。 (1)蒋介石认为中日双方实力悬殊,中国战则必败。 (2)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蒋介石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国联的调停上, 没有做任何的抵抗准备。 (3)蒋介石坚持反共反人民的立场,担心共产党的力量会在抗日斗 争中发展壮大。 (4)蒋介石对日本抱有幻想,认为只要让出东北,就可以保存中国 其余各省的完整。
二、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
5.华北危机:1935年下半年,日本策动所谓“华__北__自__治__运__动__”,
妄图使华北五省脱离中国版图。
6.一二·九运动:1935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

领导下,北平数千名学生在新华门举行游行示威,反对华北自治,
遭到镇压。这就是著名的“一二·九运动”。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
8.右图是1936年12月13日《西北文化日报》的一篇新闻报道,从中 可以获取的重要历史信息是( C )
A.九一八事变爆发,东北三省沦陷 B.蒋介石命令张、杨进攻陕北红军 C.张、杨逼蒋抗日,西安事变爆发 D.中国全民族的抗日战争正式开始
A.寻找失踪士兵 B.柳条湖事件 C.日本工厂被炸 D.西安事变
2.时政漫画常以特有的艺术形式反映某一时期复杂的政治形势。如 图是漫画家张仃1946年完成的作品《十五年前的一幕童话》。与该漫 画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C )
A.甲午战争 B.五四运动 C.九一八事变 D.西安事变
3.“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
八年级上册历史(人教版)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易错警示 1.九一八事变后,虽然国民政府实行不抵抗政策,但不是所有的中 国人都不抗战,共产党派杨靖宇组织抗日游击队和东北军民组成抗日 义勇军坚持抗战,所以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的是局部抗战。 2.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没有正式形成,只是初 步形成。
◆释疑解难 日本侵略军侵略中国东北,为什么先制造柳条湖事件呢? 为了给侵略战争制造借口,欺骗世界舆论,日本精心策划了柳条湖 事件。另外,柳条湖距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和东北重镇沈阳很近,便 于日军在事件后迅速对这两个战略要地进行攻击。
◆易混辨析 列表比较九一八事变与西安事变
◆知识拓展 1.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背景。 (1)外部因素:1929—1933年世界经济大危机,日本走上了法西斯 军国主义道路。 (2)根本原因:侵略中国东北是日本军国主义的既定方针。 (3)外部有利条件:西方列强正忙于应付本国的经济危机,无暇东 顾。 (4)中国内部因素:中国长达十年的内战,蒋介石全力对付共产党 革命武装,无暇抵御外来侵略,为日本的侵略提供了有利条件。
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三、西安事变
7.时间地点:1936年12月12日 西安

8.目的:逼迫 蒋介石
抗日。
9.概况:张学良 、杨虎城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要求停止
内战,联共抗日。这就是震惊中外西的安“事__变________”。
10.解决: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
联共抗日等条件,西安事变得到 和平
6.1935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北平数千名学生在
新华门前请愿并举行游行示威,下列口号中最能体现“一二·九”
运动性质的是B(
)
A.“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B.“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C.“反对华北自治”
D.“打倒汉奸卖国贼”
7.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的历史事件是(C ) A.《八一宣言》 B.瓦窑堡会议 C.一二·九运动 D.西安事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